第五章 物体的运动【单元测试·提升卷】-2023-2024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单元速记·巧练(苏科版)(解析版)_第1页
第五章 物体的运动【单元测试·提升卷】-2023-2024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单元速记·巧练(苏科版)(解析版)_第2页
第五章 物体的运动【单元测试·提升卷】-2023-2024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单元速记·巧练(苏科版)(解析版)_第3页
第五章 物体的运动【单元测试·提升卷】-2023-2024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单元速记·巧练(苏科版)(解析版)_第4页
第五章 物体的运动【单元测试·提升卷】-2023-2024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单元速记·巧练(苏科版)(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五章《物体的运动》单元测试卷(提升卷)(解析版)训练范围:苏教版八年级上册第5章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关于某中学生的估测,下列数据合理的是(

)A.正在考试的教室有0dBB.100m短跑成绩约为5sC.10s内走了10m的路程D.脉搏正常跳动60次所用时间约为1s【答案】C【详解】A.0dB为人耳刚好能听到的声音,正在考试的教室的环境噪声在30dB左右,故A不符合题意;B.100m短跑成绩约为14s,故B不符合题意;C.中学生步行的速度约为1m/s,10s内走了10m的路程,故C符合题意;D.脉搏正常跳动60次所用时间约为1min,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2.一位同学用刻度尺先后四次测量物体的长度如下:,,,,那么物体真实长度的值是()A.2.465cm B.2.46cm C.2.45cm D.2.47cm【答案】D【详解】为减小误差,常用的测量方法是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题目中测量了物体的长度四次,所以平均值故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故选D。3.某物理学习小组学习完长度测量,讨论交流列出下列观点,其中正确的是()A.刻度尺的量程越大越好 B.读数时,为了减小误差可以多估读几位C.用精密的测量仪器可以避免出现误差 D.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答案】D【详解】A.刻度尺的量程要根据测量的实际需要来选择,并不是越大越好,故A错误;B.读数时,为了减小误差,应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但并不是多估读几位就能减小误差,故B错误;C.用精密的测量仪器测量只能减小误差,但不能避免误差,故C错误;D.由于一次测量造成的误差过大,所以可以通过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方法来减小误差,故D正确。故选D。4.某人用一把刻度均匀的米尺,量得一方桌每条边长为0.980米,后来把此米尺与标准尺对比,发现此米尺实际长度为1.002米,则小方桌每边真实长度为()A.1.000米 B.0.982米C.1.020米 D.0.978米【答案】B【详解】由测量结果的数值0.980m,可知该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cm;因为与标准尺相比,此米尺的实际长度为1.002m,说明该刻度尺的一小格相当于实际长度1.002cm;读数是0.980m,相当于98个1.002cm,故物体的实际长度应该是98×1.002cm≈98.2cm=0.982m故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故选B。5.图是做直线运动的甲、乙两物体的s-t图像,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甲启动的时刻比乙早t1s B.甲、乙两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反C.运动后,甲物体一直做匀速运动 D.当t=t3时,两物体相遇【答案】D【详解】A.甲在0时刻出发,乙在t1s出发,则甲启动的时刻比乙早t1s,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B.甲往远离原点方向出发,乙往靠近原点方向出发,则两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反,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C.运动后,甲的s-t图像是一条倾斜的直线,则说明物体一直做匀速运动,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D.当时,甲在原点处,乙在离原点s1处,则此时两物体未相遇,故D错误,符合题意。故选D。6.如图甲和乙所示,为小汽车两次做直线运动时路程随时间变化的情况,由图可知该汽车()A.甲乙两图中在整个40s时间内都做匀速直线运动B.甲乙两图中在整个40s时间内都不做匀速直线运动C.甲图在整个40s时间内的速度为20m/sD.乙图在0~20s时间内的速度比30~40s时间内的速度小【答案】D【详解】AB.由图甲可知,相等时间内,小汽车运动的路程相等,所以甲图中小汽车做匀速时间运动,乙图中,相等时间内,小汽车运动的路程不相等,所以乙图中小汽车没有做匀速直线运动,故AB不符合题意;C.由图甲可知,40s时小汽车在1200m处,所以小汽车行驶的速度为故C不符合题意;D.乙图中小汽车在0~20s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则小汽车的速度30~40s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相同路程比时间,时间越少,速度越大,故在0~20s时间内的速度比30~40s时间内的速度小,故D符合题意。故选D。7.地震时,发生地震的源头“震源”会同时同地发出不同速度的两种波——纵波、横波。利用地震波中纵波和横波的传播速度不同可以监测震源的位置,如图所示,两条直线分别表示这两种波从震源开始传播的距离(s)与所用时间(t)的关系。若某次地震中,测得这两种波先后到达某监测站的时间间隔为40s,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纵波传递速度小于横波 B.纵波到达监测站用时100sC.监测站距离震源距离是300km D.地震发生后25s,纵波最远距离震源75km【答案】C【详解】A.由图知道,横波25s时间内传播的路程为75km,纵波15s时间内传播的路程为75km,纵波传递速度大于横波,故A错误;BCD.由图知道,纵波5s时间内传播的路程为25km,根据速度公式可知纵波的速度为由知道,横波的速度为测得这两种波先后到达某监测站的时间间隔为40s,由题意知道即解得s=300km纵波到达监测站用时故BD错误,C正确。故选C。8.如图所示的v﹣t图像,____在表示“匀速运动”()A.①段 B.②段 C.③段 D.④段【答案】C【详解】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速度不会发生变化,v﹣t图像是一条平行于时间轴的直线,由图可知:①段表示物体处于静止,②④段表示物体做变速运动,③段表示物体做匀速运动,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9.我国运动员全红婵,在2023年世界泳联跳水世界杯西安站女子单人10米跳台预赛中,出色地完成了“207C”动作。将其下落阶段中的一段运动简化为直线运动,其中A、B、C、D四点是她下落过程中的四个位置,相邻两点间的时间间隔为,距离如图所示。关于全红婵在此段运动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AC段做匀速直线运动 B.经过C点的速度为C.在AC段的平均速度为 D.在AD段的平均速度为【答案】C【详解】A.全红蝉通过AB段、BC段用时均为0.5s但通过的路程分别为1.25m、3.75m,在相等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不相等,因此全红蝉在AC段没有做匀速直线运动,故A错误;BC.全红蝉在AC段的路程为AC段的平均速度为全红蝉在AC段在相等时间内通过的路程越来越长,因此全红蝉在AC段做的是加速运动,经过C点的速度为AC段最大速度,大于5m/s,故B错误,C正确;D.全红蝉在AD段的平均速度为故D错误故选C。10.“频闪摄影”是研究物体运动时常用的一种实验方法。摄影在暗室中进行,闪光灯每隔一定的时间闪亮一次,底片就记录下物体此时的位置。下图是甲、乙两个网球从S点向E点运动时的频闪照片,则关于两球从S点向E点运动全过程中,由照片可知,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甲球与乙球的平均速度之比为2∶3B.甲球的运动速度基本保持不变C.乙球的运动速度越来越大D.甲球与乙球的运动时间之比为7∶5【答案】D【详解】AD.由题意可知,闪光灯每隔一定的时间闪亮一次,由图可知,通过相同的路程,甲摄影6次,乙摄影4次,所以甲球运动的时间与乙球运动时间之比为3∶2,则甲、乙两球运动的平均速度之比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D错误,符合题意;B.由图可知,甲在运动过程中,相同的时间通过的路程相同,因此甲球的运动速度基本保持不变,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C.由图可知,乙球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越来越大,所以乙球的运动速度越来越大,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D。11.10月8日晚,杭州亚运会闭幕式上,数字火炬手“弄潮儿”再次出现,“他”步履不停,由远及近,跑进杭州亚运会闭幕式的现场,来到主火炬塔旁,与观众“比心”互动(如图)。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以主火炬塔为参照物,数字火炬手跑向主火炬塔时是运动的B.以数字火炬手为参照物,现场的观众是运动的C.以主火炬塔为参照物,数字火炬手与观众“比心”互动时是静止的D.数字火炬手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答案】C【详解】A.以主火炬塔为参照物,数字火炬手跑向主火炬塔时相对于主火炬塔位置发生了变化,是运动的,故A正确,A不符合题意;B.现场的观众相对于数字火炬手位置发生了改变,以数字火炬手为参照物,现场的观众是运动的,故B正确,B不符合题意;C.以主火炬塔为参照物,数字火炬手与观众“比心”互动时在做出不同的姿势,是运动的,故C错误,C符合题意;D.数字火炬手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于参照物而言的,参照物不同,运动情况不同,所以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故D正确,D符合题意。故选C。12.2023年9月21日,“天宫课堂”第四课在中国空间站正式开讲,神舟十六号航天员景海鹏、朱杨柱、桂海潮进行授课,这是中国航天员首次在梦天实验舱内进行授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以地面为参照物,航天员是静止的B.以载人飞船为参照物,站着的宇航员是运动的C.以地面为参照物,航天员是运动的D.以景海鹏为参照物,其他两位航天员是运动的【答案】C【详解】AC.航天员相对于地面的位置发生了变化,以地面为参照物,航天员是运动的,故A错误,C正确;B.宇航员相对于载人飞船的位置没有变化,以载人飞船为参照物,站着的宇航员是静止的,故B错误;D.其他两位航天员相对于景海鹏位置没有改变,以景海鹏为参照物,其他两位航天员是静止的,故D错误。故选C。二、填空题(本题共10小题,每空1分,共31分)13.(1)胡轩用如图甲的方法测量1个硬币的直径,这个刻度尺的分度值是,测得硬币的直径D=cm。若刻度尺受热膨胀后去测量,其测量值将比真实值(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2)如图乙所示的停表示数为mins;(3)某广场装了一个噪声监测仪,如图丙所示,在监测仪上看到显示的数字,请你替它补上单位:54.4(单位符号);当有几辆重型汽车并排通过时,显示屏上的数据将会(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答案】1mm1.85偏小337.5dB/分贝变大【详解】(l)[1]由图甲可知,该刻度尺上lcm之间有l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长度是0.lcm=lmm,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lmm。[2]第一枚硬币的底端与刻度尺的0刻度线对齐,第五枚硬币的底端与7.4cm对齐,读作7.40cm,故总长度为L=7.40cm,即4枚硬币的直径之和为7.40cm,所以一枚硬币的直径为

[3]刻度尺受热后变长,分度值变大,用此刻度尺来测量物体的长度,测量值将比真实值偏小。(2)[4][5]在停表的中间表盘上,一个小格代表lmin,指针在“3”和“4”之间,偏向“4”,所以分针指示的时间为3min;在秒表的大表盘上,一个小格代表0.ls,指针在37.5s处,即秒表的读数为t=3min37.5s。(3)[6]噪声监测仪是用来监测噪声大小的仪器,测量的是声音的响度,据图所示的噪声监测器显示屏显示的数字是54.4,可知此时的噪声是54.4dB(分贝)。[7]当几辆重型汽车并排通过时,噪声增强,所以显示屏上的数据将变大。14.在图1中,所用的刻度尺的分度值是,测得物体的长度是cm。如图2所示,测金属丝的直径实验,应将粗细均匀的金属丝在笔杆上(选填“紧密”或“疏松”)缠绕50圈,测得金属丝的直径是cm。【答案】1mm2.55紧密0.1【详解】[1][2]图示刻度尺1cm又分为10个小刻度,故最小刻度值为1mm,物体长度为2.55cm。[3][4]测金属丝的直径时,为了减小误差,应将粗细均匀的金属丝紧密地缠绕在笔杆上,由图可知线圈的长度线圈的圈数为n=50,故金属丝直径15.胡轩利用休息日骑自行车旅行,经历不同的路段,有不同的运动情况,如图所示。根据他的路程﹣时间图像可知,段路程内骑行的速度最大,段路程处于静止状态(均选填“甲”、“乙”、“丙”或“丁”)。【答案】丁丙【详解】[1][2]由图可知,甲段、乙段、丁段随着时间的增加,路程在增加,物体处于运动状态,丙段表示随时间增大,路程不变,物体处于静止状态;由图可知,甲段、乙段的路程相同,但甲段用时少,由公式可知v甲>v乙;甲段、丁段的骑行时间相同,s丁>s甲,由公式得,v丁>v甲,所以丁段的骑行速度最大。16.某校体育考试评分标准规定:1000m长跑的满分成绩为3分34秒。小明参加考试时,前500m的平均速度为6m/s,后500m的平均速度为4m/s,则小明在本次参试中取得满分(填“能”或“不能”),全程的平均速度为m/s。【答案】能4.8【详解】[1]由得,小明前500m运东时间为小明后500m运东的时间为全程的时间1000m长跑的满分成绩为则小明能取得满分。[2]全程的平均速度为17.甲、乙两车通过的路程之比为5∶4,速度之比为3∶2,则甲乙两车行驶时间之比为;若它们速度不变,行驶相同的时间,通过的路程之比为。【答案】5∶63∶2【详解】[1]根据,甲乙两车行驶时间之比为[2]根据,时间相同时,路程和速度成正比,所以若它们速度不变,行驶相同的时间,通过的路程之比为3∶2。18.图像法是数据处理的重要方法之一,观察图像回答下列问题。(1)乙物体做的是(选填“加速”“匀速”或“减速”)直线运动;(2)聪明的小丽发现了这个图像的一个规律:一段时间内,物体通过的路程刚好等于这段时间的图线与坐标轴围成图形的面积。根据这一规律,请你计算甲物体在3s内通过的路程为m,乙物体在4s内的平均速度为km/h。【答案】加速95.4【详解】(1)[1]由图可知,乙物体的速度一直在变大,可知乙是在做加速运动。(2)[2]甲物体在3s内通过的路程为s甲=v甲t甲=3m/s×3s=9m[3]根据物体通过的路程等于这段时间的图像与坐标轴围成图形的面积,可知乙4s内通过的路程乙在4s内的平均速度19.如图为a、b、c三辆车运动的图像,a车运动8s时的距离为m;在第6秒时b车运动的速度为m/s;0~6s内c车的平均速度为m/s(保留1位小数)。【答案】3221.3【详解】[1]由图甲可知,物体a匀速运动,速度为va=4m/s,则a车运动8s时的距离为sa=vata=4m/s×8s=32m[2]由图乙可知,b车做匀速运动,时间为4s时,通过的路程为8m,b车速度为则6秒时b车运动的速度为2m/s。[3]由图乙可知,0~6s内c车运动的路程为8m,则0~6s内c车的平均速度为20.小明和小刚在操场上沿直线跑步,依据他们运动的路程和时间数据作出了相应的路程﹣时间关系图像,如图所示运动得快,整个运动过程中他们二人的平均速度是(选填“小明的大”、“小刚的大”或“一样大”)。【答案】小刚一样大【详解】[1]由图像可知,前2s内,运动的时间相同,小刚通过的路程多,由可知小刚的速度大。[2]整个运动过程中,他们二人运动的总路程和总时间都相同,由可知他们二人的平均速度也相同。21.如图为某商场内的自动扶梯,小明站在向上运行的自动扶梯上,若以扶手为参照物,他是(选填“静止”或“运动”)的,以为参照物他是运动的,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的。【答案】静止地面相对【详解】[1]小明同学站在向上运行的自动扶梯上,若以扶手为参照物,它相对于扶手的位置没有改变,所以人是静止的。[2]小明同学站在向上运行的自动扶梯上,相对于地面,人的位置发生了改变,所以人是运动的。[3]由于物体选择不同的参照物,物体的运动状态不同,所以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22.图1为小明从车内后视镜观察到的情景,a、b、c以及小明所在汽车在平直公路上做同向匀速直线运动,汽车a和小明所在汽车的运动图像如图2所示。由图2可知a车速度比小明所在汽车的速度(选填“大”或“小”),一段时间后小明从车内后视镜(视为平面镜)观察到的情景可能是图3中的(选填“甲”、“乙”或“丙”)。a车在后视镜中所成像的大小随着两车间距离的增加而(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答案】小乙不变【详解】[1]从图2的s-t图像可知,在相同时间内,小明所在汽车通过的路程大于a车通过的路程,根据可知,小明所在汽车的速度大于a车的速度,即a车的速度较小。[2]小明所在汽车的速度大于a车速度,一段时间后,小明所在汽车通过的路程比a车通过的路程要大,则两车之间的相对距离变大,观察图3中的甲、乙、丙,可知图乙是有可能的,两车之间的相对距离变大,a车更加靠后。[3]后视镜可看作平面镜,根据平面镜的成像规律,像与物的大小相等,a车的大小不变,则a车在小明所在汽车的后视镜中所成像的大小不变。三.解答题(本题共5小题,共33分)23.小明利用带有刻度的斜面、停表以及小车完成“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1)该实验的原理是;A.B.C.D.(2)该实验用到金属挡板,则下列属于金属挡板的作用是;A.使斜面保持一定的角度B.让小车在一定的位置停下来,便于测出小车的路程C.与小车相碰发出声音,便于测出小车行驶相同路程的时间(3)实验时为了使运动时间延长便于测量时间,斜面坡度应较(选填“大”或“小”);(4)图1中上半段距离s2=cm;测得时间t2=2s,则上半段平均速度v2=m/s;上半段平均速度v2(选填“<”、“>”或“=”)全程平均速度v1。(5)实验中,对于如何获取下半程s3的平均速度v3,下列方法最好的是;A.小车从B点由静止释放,测出B到C所用的时间t3与路程s3,计算得到v3B.小车从A点由静止释放,经过B点开始计时,到达C点后测得时间t3,再测量路程s3,计算得到v3C.不测量,利用全程和上半程的路程s1、s2,时间t1、t2求得t3=t1﹣t2,s3=s1﹣s2,再计算得到v3(6)图2中可准确反映小车运动情况的是。【答案】C小40.00.2<CD【详解】(1)[1]“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先测量小车的路程与时间,再通过得出小车的平均速度,则实验原理是。(2)[2]在斜面的同一位置放置金属片,小车可以在该位置停下来,且小车停下瞬间与挡板发生碰撞发出声音,便于测出小车行驶相同路程的时间,故AB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故选C。(3)[3]斜面坡度越大,小车沿斜面向下加速运动越快,计时会越困难,因此斜面坡度应较小。(4)[4]图中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cm,上半段距离为[5]上半段平均速度为[6]小车从斜面顶端到底端的过程中做加速运动,速度越来越大,则上半段平均速度v2小于全程平均速度v1。(5)[7]A.小车在下滑过程中,做加速运动,所以让小车从B点由静止释放,计算得到v3结果不准确,故A不符合题意;B.可以在B点开始计时,计时误差比较大,故B不符合题意;C.不测量,利用全程和上半程的路程s1、s2,时间t1、t2,求得下半段的时间下半段的路程再通过得到v3,故C符合题意。故选C。(6)[8]小车下滑过程中做加速运动。A.s-t图像为一条倾斜向上的直线,说明物体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故A不符合题意;B.v-t图像是一条水平的图像,说明物体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故B不符合题意;C.s-t图像的斜率不断变小,说明物体做减速运动,故C不符合题意;D.v-t图像是一条倾斜向上的图像,说明物体做的是匀加速直线运动,故D符合题意。故选D。24.小明在一条长线的一端系一个螺母做成了一个如图所示的单摆,小明发现螺母往返摆动过程中,每摆一个来回所用的时间几乎相等;于是小明想到这样一个问题:螺母来回摆动一次所用的时间t跟哪些因素有关呢?猜想A:可能跟螺母摆动的最大角度θ有关;猜想B:可能跟绳子的长度L有关;(1)为验证猜想,除了铁架台、细线和螺母外,还需要的测量仪器有刻度尺、量角器和;(2)小明在不同条件下,测出螺母来回摆动一次所用的时间t后,得到一些数据如下表;序号细线长度L/cm螺母摆动的最大角度θ/°螺母来回摆动一次所用的时间t/s1100202.02140202.43140302.4①对比1、2两次实验,可得出结论:螺母来回摆动一次的时间t与有关;②对比2、3两次实验,可验证猜想(填字母),得出的结论:螺母来回摆动一次的时间t与螺母摆动最大的角度(选填“有关”或“无关”);实验中我们采取的实验方法是法;(3)综合分析实验数据可知,同一地点的单摆摆动一次的时间t只跟绳子的长度L有关,且绳子越长,螺母来回摆动一次的时间t越,摆钟就是根据这个原理制成的;有一次小明发现家里的摆钟变慢了,要把它调准,小明应将摆钟的摆长调(选填“长”或“短”)。【答案】秒表细线长度A无关控制变量大短【详解】(1)[1]由于实验中需要测量螺母来回摆动一次所用的时间,所以还需要测量时间的工具秒表。(2)①[2]由1、2两次实验数据可知,螺母摆动的角度相同,细线的长度不同,螺母摆动一次的时间不同,因此螺母来回摆动一次的时间t与细线长度有关。②[3][4]由2、3两次实验数据可知,细线长度、螺母来回摆动一次的时间都相同,只有螺母摆动的角度不同,因此由2、3两次实验可验证猜想A,并且可得出螺母来回摆动一次的时间t与螺母摆动的角度无关。[5]由于实验中控制细线长度相同,改变螺母摆动的角度,探究螺母来回摆动一次的时间与螺母摆动角度的关系,所以实验中采用的方法是控制变量法。(3)[6]由实验数据可知,在同一地点,螺母来回摆动一次的时间只与摆长有关,摆长越长,螺母来回摆动一次的时间越大,故绳子越长,螺母来回摆动一次的时间t越长。[7]由于摆长越短,钟摆来回摆动一次的时间越小,钟表走时越快,所以应将摆钟的摆长调短。25.汽车追尾常发生重大交通事故,其重要原因是遇到意外情况时汽车不能立即停止。如图1所示,司机从发现情况到他操作制动器来刹车需要一段时间,这段时间叫反应时间,这段时间内,汽车会保持原来的速度前进一段距离,这段距离叫反应距离;从开始刹车到车辆停止的这段距离叫制动距离;反应距离与制动距离之和叫停车距离。下表是同一位司机驾驶一辆保养得很好的甲汽车,在相同水平公路上以不同的速度v行驶时(反应时间相同),测得的反应距离s1、制动距离s2和停车距离s3。v/(km∙h-1)s1/ms2/ms/m45914237515385390185674105217697(1)该司机的反应时间是s。(2)反应距离取决于反应时间和行驶速度。由于酒后驾车的反应时间比不饮酒时的反应时间要长一些,因此,在行驶速度相同的情况下,酒后驾车的反应距离会变,导致发生交通事故的可能性增大。(3)一起发生在限速60km/h路段的交通事故中,交警测得肇事车留下的刹车痕迹(制动距离)长为40m。则肇事司机在驾驶时(选填“有”或“没有”)超速。(已知该车的制动性能与甲汽车一致)(4)为了行车安全,在雨天开车时,司机都要“减速慢行”。原因是下雨后,路面的粗糙降低,使行驶车辆受到的摩擦力变小,导致(选填“反应距离”或“制动距离”)变大。(5)图2是甲、乙两汽车在同一路面上紧急刹车过程中制动距离s2与车速v的关系图像,则(选填“甲”或“乙”)汽车的制动性能较好,理由是。【答案】0.72长有制动距离乙两车刹车前速度相同时,乙的制动距离短【详解】(1)[1]由题意可知,反应时间相同,故以第一组数据为例,反应时间为(2)[2]根据反应距离=行驶速度×反应时间,酒后驾车反应时间比不饮酒的反应时间要长一些,因此,反应距离也要长一些,导致停车距离也更长一些,当然也就更容易出现交通事故。(3)[3]由表格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