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教学设计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1页
5《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教学设计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2页
5《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教学设计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3页
5《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教学设计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4页
5《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教学设计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学设计

课程基本信息学科语文年级高一学期秋季课题扣特色理文类知识,研真题探教考衔接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复习课程《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教学目标1.复习《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的文本特色,梳理新闻评论的文类知识。2.掌握新闻评论类(侧重论证思路与方法)文本的高考题型及答题策略。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文本特色的梳理与复习。

教学难点:1.学习新闻评论类(侧重论证思路与方法)文本高考题型及答题策略。教学过程一、文本特色精讲1.兼具议论性与新闻性《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是发表于2016年4月30日《人民日报》第4版“人民论坛”上的新闻评论,与之相关的新闻背景是党和政府对发扬工匠精神的倡导。文章既有议论性文章的特点,又有新闻作品的属性。段落内容概括议论逻辑新闻属性第1段先指明时代特点——当前是一个更加注重精细品质和独特体验的时代,然后以新闻事实引出评论的话题:高技术企业的需求同工匠精神不谋而合。就事说理,点出这篇新闻评论探讨时代品质与工匠精神的话题。社会热点新闻时效第2段先阐释当代“匠”的特点——心思巧妙、技术精湛、造诣高深,然后提出“职业与读者思考时代品质与工匠精神的联系。职业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但人与人却从来都有职业品质、专业精神的差别”的见解,意在说明工匠精神的本质是一种职业素养和职业品质。在此基础上,论述工匠精神在小至企业,大到国家,以及在推动社会进步方面所起的重要作用。说明工匠精神的本质与作用。有的放矢、直面现实、解决问题的新闻品格第3段从一个匠人典型的工作状况写起,廓清了对工匠精神是“雕虫小技”“拜手工教”“离群索居”等种种误解,指出工匠精神在实实在在地改变着世界,是改变世界的现实力量,坚守工匠精神对于树立劳动光荣的观念、追求时代精神,对国家的发展和进步都有着重要意义,重点阐明了工匠精神的时代价值。辩证分析,在反驳错误认识中对比立论,以对坚守工匠精神意义、作用的认识深化议论。第4段进一步探讨工匠精神的内涵。先分析当代工匠精神因热爱而付出,因追求而卓越,因有境界而淡定的思想品格,再深入分析工匠精神的生命哲学和人生信念,深化了对于工匠精神的阐释,进而指出,推崇工匠精神对疗治社会上存在的浮躁风气和短视心态起到了重要作用,并提出希望:我们不必人人成为工匠,却可以人人成为工匠精神的践行者。进一步探讨了工匠精神的内涵,指出发扬工匠精神可以解决社会上存在的问题,为倡导发扬工匠精神提供了有力的现实依据。第5段指出工匠精神是时代精神的表现,发扬工匠精神,对于个人、企业、社会、国家都有重要意义,倡导发扬工匠精神,以此推动社会进步,雕琢时代品质——“工匠精神并不以成功为旨归,却足以为成功铺就通天大道”。辩证分析工匠精神的作用,使论述全面而深化。表明立场,引导舆论,反映出媒体鲜明的倾向性2.报道角度与新闻价值角度的选择对新闻评论非常重要。面对某个事实或问题,评论的角度不同,文章面貌往往迥异。《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评论的角度是时代品质需要工匠精神,这是一个关乎企业活力、社会风气,乃至国家命运的重要话题,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因此,这篇评论具有了以下三大新闻价值。①引导作用:在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的现代社会,传统社会所孕育的工匠精神是否还有坚守的必要?如果有,我们应该怎样践行?②深化作用:坚守工匠精神,可以“擦亮爱岗敬业、劳动光荣的价值原色,倡导质量至上、品质取胜的市场风尚,展现创新引领、追求卓越的时代精神,为中国制造强筋健骨,为中国文化立根固本,为中国力量凝神铸魂”。③指导作用:“我们不必人人成为工匠,却可以人人成为工匠精神的践行者”,“工匠精神并不以成功为旨归,却足以为成功铺就通天大道”。3.语言高度概括、凝练隽永高度凝练的语言表达可以说是本文的亮点之一。文中金句迭出,如“没有一流的心性,就没有一流的技术”“没有臻于至善、超今冠古的追求,怎能有出类拔萃、巧夺天工的卓越”“工匠精神不以成功为旨归,却足以为成功铺就通天大道”等等,既短小精悍,又极为简练地表达了工匠精神的目的与作用之间的辩证关系。二、文类知识梳理(新闻评论)新闻评论就当前具有普遍意义的新闻事件和重大问题发议论、讲道理,有着鲜明的针对性和指导性。(一)新闻评论的特点1.新闻性。新闻评论必须以一定的新闻事实为依托,消息承载的是新闻事实本身,而评论则是透过事实阐述某种观点。2.倾向性。评论要对所依托的事实作出是与非、对与错、得与失、利与弊、善与恶、美与丑等方面的价值判断,这种鲜明的价值取向,使之天然地带有倾向性。进一步说,很多时候,新闻评论的倾向性都带有较浓的政治色彩,反映的是主流社会的声音。3.公众性。消息报道及时、快速、量大,但也常常令受众陷在信息的海洋里,无所适从;同时社会的复杂变化也可能会令读者产生困惑,需要有人解疑释惑。新闻评论正是从公共利益的角度出发,回答读者关心的问题,引导公众舆论健康地发展。(二)新闻评论的作用(新闻价值)1.引导作用。新闻评论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对现实生活中的新闻事实和重要问题作出分析。可以表彰先进,针砭时弊,帮助群众明辨是非;可以摆事实,讲政策,说道理,为群众解疑释惑;还可以引导人们正确认识当前的形势,为他们指明方向。2.监督作用。以正面宣传为主,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在弘扬先进思想和精神的同时,还要不断揭露和抨击各种腐败现象和不正之风,对这些丑恶现象和不良风气形成强大的舆论压力。这也是为了促进改革开放的顺利进行。3.表态作用。可以代表新闻媒体对当前的重要事件和问题表明态度,这是符合广大受众需要的。对于国内外的重大事件,全国性的新闻媒体有时还可以通过发表议论的方式,表明党和政府以及广大人民群众的态度。4.深化作用。新闻评论的政治性决定了它要尽可能从思想、政策理论高度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而不应局限于就事论事。通过分析、综合和提炼,衡量它是否符合党的政策,是否代表了事物的发展方向,使受众从思想上、政治上领悟到某种道理,理解客观事物包含的政治意义。(三)新闻评论的类型除社论、评论员文章、短评外,还有以下几种类型。编者按:是编者对新闻稿件所加的评论、批注、说明性文字,以编者简短的评论对新闻作画龙点睛的点评。有文前按语、文中按语和编后三种形式,不是独立的新闻评论。专栏评论:指的是在报纸相对固定的版面和栏目中发表的评论,一般具有相对稳定的风格和特色。广播电视评论:是纸介媒体的新闻评论在广播电视中的延伸,与其他媒介的评论相比,更加平易、生动、通俗。高考真题链接(2023全国新课标Ⅰ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对素食者和肠胃疾病患者来说,藜麦的发现是一个奇迹。藜麦不含麸质,富含镁和铁,比其他种子含有更多的蛋白质,包括人体无法独自生成的必需的氨基酸。美国宇航局宣布,藜麦是地球上营养最均衡的食物之一,是宇航员的理想之选。产于安第斯山的藜麦有一个令西方消费者神往的传说:印加人非常重视藜麦,认为它是神圣的,并且称之为"万谷之母"。不过,藜麦的爱好者却通过媒体发现了一个令人不安的事实。从2006年到2013年,玻利维亚和秘鲁的藜麦价格上涨了两倍。2011年,《独立报》称,玻利维亚的藜麦消费量"5年间下降了34%,当地家庭已经吃不起这种主食了,它已经变成了奢侈品"。《纽约时报》援引研究报告称,蔡麦种植区的儿童营养不良率正在上升。2013年,《卫报》用煽动性标题提升了人们对这个问题的关注度:"素食者的肚子能装下藜麦令人反胃的事实吗?"该报称,贫穷的玻利维亚人和秘鲁人正在食用更加便宜的"进口垃圾食品"。《独立报》2013年一篇报道的标题是"藜麦:对你有利对玻利维亚人有害"。这些消息传遍了全球,在健康饮食者之中引发了一场良心危机。在社交媒体、素食博客和健康饮食论坛上,人们开始询问食用藜麦是否合适。这种说法看似可信,被许多人认可,但是经济学家马克·贝勒马尔等人对此则持保留意见。毕竟,藜麦贸易使大量外国资金涌入玻利维亚和秘鲁,其中许多资金进入了南美最贫穷的地区。几位经济学家跟踪了秘鲁家庭支出的调查数据,将种植且食用藜麦的家庭、食用但不种植藜麦的家庭和从不接触藜麦的家庭划分为三个小组。他们发现,从2004年到2013年,三个小组的生活水平都上升了,其中藜麦种植户家庭支出的增长速度是最快的。农民们正在变富,他们将这种新收入转化为支出又给周边民众带来了好处。那么藜麦消费量下降34%又是怎么回事呢?原来,在很长的时间内两个国家的藜麦消费量一直在缓慢而稳定地下降,这意味着消费量的下降和价格的激增不存在明显的联系。更加接近事实的解释是,秘鲁人和玻利维亚人只是想换换口味,吃点别的东西。为了解藜麦的种植情况,我去了秘鲁科尔卡山谷,这里在印加时代以前就得到了开垦。藜麦是一种美丽的作物,拥有深红色或金黄色的巨大种球。在安第斯山的这片区域,人们在梯田上同时种植藜麦以及当地特有的玉米和马铃薯品种。"国外需求绝对是一件好事,"我的秘鲁向导杰西卡说道,"农民非常高兴,所有想吃藜麦的人仍然买得起这种食物。"她还解释了另一个好处。之前,秘鲁城里人往往认为他们这片区域吃藜麦的人"很土"。现在,由于美国人和欧洲人的重视,食用藜麦被视作一种时尚。"利马人终于开始尊重我们这些高原人和我们的传统了。"玻利维亚西南部有一片遥远而不适合居住的区域,那里到处都是盐湖和休眠火山。在那里,我看到了由藜麦资金支持的当地急需的开发和旅游项目。千百年来勉强能够养家糊口的自耕农开始为更加美好的未来而投资。我在2017年4月听到的玻利维亚人对于该作物的唯一抱怨是,日益增长的供给正在拉低价格。玻利维亚的藜麦种植面积增长了两倍多,从2007年的5万公顷增长到2016年的18万公项。马克·贝勒马尔后来对我说:"这是一个令人悲伤的结局,因为它的价格不太可能再度回升。"在风景如画的科尔卡山谷,当太阳落山时,我问杰西卡,欧洲和北美的消费者是否应该为吃掉秘鲁人和玻利维亚人的食物而感到内疚。我可以猜到答案,但我想听到当地人的亲口否认。"相信我,"杰西卡笑道,"我们有许多藜麦。"乍一看,这一关于食物热潮、全球贸易和消费者忧虑的事件讲述了谎言被揭穿的过程。不过,这些受到错误解读的真相可能会对当地的人们造成真正的伤害。各行各业有经验的沟通者会通过片面的事实、数字、背景呈现某种世界观,从而影响现实。在这个例子中,新闻工作者和博主出于高尚的理由引导消费者远离藜麦:他们由衷地为一个贫困群体感到担忧,害怕狂暴的全球贸易风潮会危及这一群体的利益。我们很早就知道这一点:每个新手辩论者和犯错误的小学生都知道如何挑选最有利于自己的真相。不过,我们可能不知道这些真相为沟通者提供了多大的灵活性。很多时候,你可以通过许多方式描述一个人、一件事物或者一起事件,这些描述可能具有同等的真实性。我将它们称为"竞争性真相"。(摘编自赫克托·麦克唐纳《后真相时代》,刘清山译)5.作者采用哪些方法证明关于藜麦的新闻报道结论有误?请根据文本概括。(6分)【审题】作者采用哪些方法①证明关于藜麦的新闻报道结论有误②?①指的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论述方法,要紧贴文本作答;②找与西方媒体报道中的结论相反的事实或证据。【分析论证思路和论证方法】首先要明确该文探究的核心问题,即西方媒体在关于玻利维亚和秘鲁藜麦生产和消费的报道中大量使用“竞争性真相”,使读者产生误会甚至引发良心危机。第1段列举西方媒体的报道,提出问题。第2段先提出质疑的观点,然后结合经济学家的相关调查,得出恰当的结论:“消费量的下降和价格的激增不存在明显的联系。更加接近事实的解释是,秘鲁人和玻利维亚人只是想换换口味,吃点别的东西。”第3段写作者前往秘鲁科尔卡山谷和玻利维亚西南部进行实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