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江苏省响水中学、响水县清源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度秋学期高一年级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命题人考生注意:本试卷共8页,23小题,满分150分,其中卷面书写分3分。考试用时150分钟。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材料一:事物总是在比较中更能够凸显自身。散文最为本质的属性,和小说相比更容易看清楚。虚构是小说创作的核心,是通过描绘并不存在的人和故事,达到对生活本质的揭示,是“无中生有”,是虚幻中的真实。相比之下,构成一篇散文的基本材料,如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都是客观存在的,散文是在“有”之上进行自己的艺术开掘。对于散文来说,真实是最基本的遵循,最明确的尺度,居于其价值谱系的前端。譬如一个年代中不曾存在的人物,一个人不曾经历的事件,一桩事件不曾产生的结果,一种结果不曾产生的影响等,这样的“无”,就不应该成为散文作品中的“有”。但这并不意味着堵塞了散文虚构的管道。散文的真实性,其实有着足够的开阔空间和弹性,我们没有理由担心它会带来对想象力的束缚。譬如写到历史上的某个人物在面临重大抉择时内心的矛盾冲突,虽然史料中没有记载,但基于对人性、人情和具体的时代环境的认识和理解,写作者完全可以将自己代入进去,通过设身处地的想象,进行一些场景的设置,一些细节的编织。这样的“虚构”,是对中断之处的接续,是对空白之处的填补,使其残缺漫漶之处恢复完整清晰,其本质是一种艺术提炼,当然是允许的,甚至是必要的。还有一类描写,也超越了具体的经验世界,如驰骋诗意的想象,抒发强烈的感情,上天入地,夸张变形,显然也属于虚构的范畴,但对于这样的手法,读者通常也都不会质疑其真伪,只做穿凿的理解。当然,上述种种做法的前提是,这些情感之所依附、思想之所生发的事物,应该是客观存在的。这种真实性,便是散文虚构的边界,不能逾越。倘若无视这一点,向前大步迈进,放纵想象,置基本的事实于不顾,作品中关键性的人物、事件等都是缺乏依据的,那就是明显的越界,进入小说等以虚构为主的文学样式的领域了。当一篇散文中过度地使用这一类的“虚构”时,便意味着散文的自我消解。(摘编自《真实是散文最基本的遵循》)材料二:散文最大的力量在于深刻的、独特的思想。一个优秀的散文家,一定是一个博览群书、涉猎广泛的爱书家;一个优秀的散文家,一定是一个睿智的思想家。好的散文应该有“识”。有“识”,就是有学识、有见识。深刻的思想来源于对生活的深入观察,不仅要善于观察,还要勤于思考,要见人所未见,言人所未言。心灵鸡汤式的、流水账式的、口水式的散文都不是我们想要的。很多人写散文很随意,所写多是我们习见的生活、共有的经验、共同的话题,超不出我们的想象。诗人卞之琳说过一句很有意思的话:“他很善于表达,可惜没什么可表达的。”没有思想内涵的散文,最多只是一件华丽的旗袍,而里面没有挺拔丰满的躯体。有人说散文是一种尚未成熟的文体,对此我不敢苟同。正因为现代散文已经相当成熟,所以当下散文创作才面临突破自我的困境。传统的力量格外强大,既为散文的发展提供了丰厚遗产,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对散文的变革创新形成了桎梏。所以在长期的散文写作中,自觉或不自觉地形成了新的“八股文”,一些作者习惯于按照“套路”写,轻车熟路,四平八稳。一些作者错误地理解散文“真实性”的要求,把散文的“真实性”等同于照搬生活,人为地束缚了自己的想象力,在写作中过于老实,不敢越雷池半步。在自媒体时代,散文作家尤其需要在文体的拓展和表达的创新上大胆尝试、探索。在诗歌写作中有“口水诗”,在散文写作中也同样有“口水散文”。如前所述,一些作者把散文看得过于随意,没有经过很好的阅读训练和写作训练,他们的语言是苍白的、贫乏的。也有一些作者刻意追求语言的华丽或怪异,故作高深,佶屈聱牙,云山雾罩,不知所云。散文被称作“美文”,它的美是通过语言表现出来的,所以它的语言首先应该是美的。同时,散文的语言应该是明白晓畅的,能以平易之文字传达深刻之思想,营造优美之意境。简言之,好的散文是让人乐意读、读得懂的。我们提倡追求有难度的写作,但是绝不能制造“有难度的阅读”。(摘编自《自媒体时代散文的突破与重生》)材料三: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叙事的转向,我们应注意到散文在写真实(书写个体经验与经历)的基础上,大踏步地越过了藩篱,与小说一道进入书写现实的频道之中。一些记者出身的作者,诸多打工生活的记录者,在系列表现乡土沦陷主题的散文写作中,不约而同地选择了客观型的叙事方法,以进入现实的深处,提炼出社会学的多种意义。散文的现实书写在实践层面,业已普遍性地生根,更进一步说,散文在人的命题之下,必然触及人的现实性问题,也回避不了对社会关系总和的透视,尤其是在系列写作业已解决时间跨度和空间宽度的情况之下,散文书写现实的合法性理应得到体认。而在书写边界的问题上,散文受限于写真实的通则,与小说文体通过虚构抵达更高的真实确实无法比拟。此外,散文仅仅是代个人而立言的,无法确立一个更自由的维度,以点带面地俯视和勘察整个人间世相,在这种情况下,散文书写现实的边界到底在哪里,就需要批评界群策群力,启动有效的讨论,以明晰内容并确立维度。(摘编自《散文中的真实与现实》)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散文的真实和虚构不矛盾,如果要求散文所有的内容都是真实的,这势必创作不出好作品。B.“口水散文”过于随意,平铺直叙,语言苍白贫乏,与故作高深、佶屈聱牙的散文同样不值得提倡。C.散文创作要跨越藩篱,关注现实问题,与小说一道书写现实,通过虚构达到更高层面的真实。D.散文创作受制于真实性要求,所以无法达到更自由的维度,也不利于全面俯视和勘察人间世相。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和散文的区别在于小说的本质属性是虚构,散文的本质属性是真实,但二者都以反映现实生活为创作目的。B.在散文创作中,可以对历史上某个真实人物的相关生活细节进行虚构,但是这种虚构必须合情合理。C.一个散文作者如果能广泛阅读和深入观察、思考生活,就有可能创作出学识和见识都很高的散文作品。D.材料二中作者认为散文的文体已经相当成熟,这种成熟束缚了作者的想象力,使散文在文体的拓展和表达的创新上无法探索研究。3.下列说法中,违背了材料中有关散文真实性说法的一项是()A.某作家创作散文《生命的选择》时,虚构了岳飞接到金牌后复杂的心理过程。B.某作家创作散文《西湖遐想》时,大量叙述了有关西湖的神话传说、历史故事。C.某作家创作散文《永远的苏轼》时,把自己想象成苏轼,表达了对苏轼的敬仰之情。D.某作家创作散文《宽容》时,虚构了一个生活中没有的叫“子虚”的人物,借他的话表达自己的看法。4.材料二在论证上有哪些特点?请简要说明。5.优秀的散文作品有哪些特点?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答案】1.B2.D3.D4.①在论证思路上采用总分结构,先提出中心论点,然后从不同角度论证中心论点。②在论证方法上,综合运用了正反对比论证、引用论证和比喻论证等。③论证语言准确严密,逻辑性强。5.①遵循真实原则,能够反映现实。②有深刻的、独特的思想。③在文体拓展和表达创新上有所突破。④语言有美感,且明白晓畅,能以平易的文字传达深刻的思想,营造优美的意境。【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A.“这势必创作不出好作品”说法绝对。文中只说“这(真实)并不意味着堵塞了散文虚构的管道。散文的真实性,其实有着足够的开阔空间和弹性,我们没有理由担心它会带来对想象力的束缚”,因此“散文所有的内容都是真实”的不一定就不是好作品,所以选项表述太绝对。C.“通过虚构达到更高层面的真实”错,依据原文“而在书写边界的问题上,散文受限于写真实的通则,与小说文体通过虚构抵达更高的真实确实无法比拟”可知,散文创作是有书写边界,“受限于写真实的通则”,不能像小说那样“通过虚构抵达更高的真实”。D.“散文创作受制于真实性要求,所以无法达到更自由的维度……”强加因果,依据原文“而在书写边界的问题上,散文受限于写真实的通则,与小说文体通过虚构抵达更高的真实确实无法比拟。此外,散文仅仅是代个人而立言的,无法确立一个更自由的维度,以点带面地俯视和勘察整个人间世相”可知,“无法达到更自由的维度,也不利于全面俯视和勘察人间世相”和“散文创作受制于真实性要求”没有任何因果关系,它的原因应是“散文仅仅是代个人而立言的”。故选B。【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和辨析信息的能力。D.“这种成熟束缚了作者的想象力,使散文在文体的拓展和表达的创新上无法探索研究”错,原文说的是“一些作者错误地理解散文‘真实性’的要求,把散文的‘真实性’等同于照搬生活,人为地束缚了自己的想象力……”,这里说的是“一些作者”“人为地束缚了自己的想象力”,题干扩大了范围。故选D。【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本题要求论据能证明散文真实性,依据材料“构成一篇散文的基本材料,如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都是客观存在的”可知,D项中的人物“子虚”完全是虚构的,违背了散文的真实性原则。而ABC是在真实的基础上合理想象,原文信息是“散文的真实性,其实有着足够的开阔空间和弹性,我们没有理由担心它会带来对想象力的束缚。譬如写到历史上的某个人物在面临重大抉择时内心的矛盾冲突,虽然史料中没有记载,但基于对人性、人情和具体的时代环境的认识和理解,写作者完全可以将自己代入进去,通过设身处地的想象,进行一些场景的设置,一些细节的编织。这样的‘虚构’,是对中断之处的接续,是对空白之处的填补,使其残缺漫漶之处恢复完整清晰,其本质是一种艺术提炼,当然是允许的,甚至是必要的”。故选D。【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分析论证方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梳理文章的内容,圈出每段的中心句,把握文章的观点、论据,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分析材料二,首先提出“散文最大的力量在于深刻的、独特的思想”作为中心论点,然后从三个层面展开论述:“好的散文应该有‘识’”“正因为现代散文已经相当成熟,所以当下散文创作才面临突破自我的困境”“散文写作中也同样有‘口水散文’”;在论证方法的使用上,“好的散文应该有“识”……心灵鸡汤式的、流水账式的、口水式的散文都不是我们想要的”运用了对比论证;“诗人之琳说过一句很有意思的话:‘他很善于表达,可惜没什么可表达的。’”运用了引用论证;“在诗歌写作中有‘口水诗’,在散文写作中也同样有‘口水散文’”“没有思想内涵的散文,最多只是一件华丽的旗袍,而里面没有挺拔丰满的躯体”运用了比喻论证。【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信息的整合和对内容的理解、概括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清题干要求,其次确定答题区间,第三要勾画出相关语句,第四进行整合。解答本题,根据题干意思在文中找到“优秀的散文作品”相关特点,再概括即可。根据材料一中的“对于散文来说,真实是最基本的遵循,最明确的尺度,居于其价值谱系的前端”和材料三“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叙事的转向,我们应注意到散文在写真实(书写个体经验与经历)的基础上,大踏步地越过了藩篱,与小说一道进入书写现实的频道之中”可以知道,散文创作应遵循真实原则,能够反映现实;根据材料二中的“散文最大的力量在于深刻的、独特的思想”可以知道,散文应有深刻的、独特的思想;根据材料二中的“散文作家尤其需要在文体的拓展和表达的创新上大胆尝试、探索”,可以知道,散文创作应在文体拓展和表达创新上有所突破;根据材料二中的“散文被称作‘美文’……营造优美之意境”,可以知道,散文语言有美感,且明白晓畅,能以平易的文字传达深刻的思想,营造优美的意境;考生可以根据这些内容从四个方面进行概括。(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杜牧的江南余显斌①江南,是杜牧的。②没有杜牧,江南,该是何等寂寞?就如淋沥的细雨中,没有油纸伞的古朴,从而缺乏一种古诗的典雅;就如长长的小巷里,没有一架紫藤萝,从而缺乏一种绿意荡漾的清新;就如断桥边,没有如烟的细柳,从而缺乏一种吴侬软语的娇媚。③江南,是幸运的,在长久的沉寂之后,迎来了青衣飘飘的杜牧。④江南女儿,也是幸运的,在长久的冷寂之后,又重现了青春的颜色。⑤那时的江南,一定是寂寞得很久了,寂寞得连西湖的水也泛不起一点涟漪。那时的江南,已经没有了丝毫的浪漫,江南采莲的曲子,已经凋谢在寒冷的池塘里;吴越争霸的战鼓,已半入江风半入云,渺茫难寻了。至于西施浣衣的样子,已经在传说中流向岁月的天尽头,白云的深影里。当然,包括当年的丝竹,当年的歌舞,当年的风流潇洒,都已经如周郎的微笑,隐入历史的硝烟中。⑥江南,太寂寞了,寂寞成一池浮萍,连红叶也舞不起一点声音。⑦就在这时,杜牧来了,在清明时节前后,嫩草如诗的日子里,一匹马,一身长衫,外带一支笔,踢踢跶跶走过丝雨江南,走过杏花如雪的江南,走过四百八十寺的江南,举一举杏花村的佳酿,饮醉了清明时节,饮醉了自己,也饮醉了唐诗。⑧醉后不知故乡远,错把江南做故乡。⑨从此,江南,收容了一颗漂泊的诗魂,也收容下一片灵秀,一片浪漫。⑩在江南行走,杜牧一定是风神潇洒志气昂扬的,因为,他终于寻到了自己心中美的极致,诗的栖息地。在江南,杜牧一定是心情舒展眉宇青葱的,因为,长久的失落后,他找到了心灵的归宿和安慰。⑪二十四桥的夜晚,月光如昼,桂香如梦。秋来的江南,依然山温水软,草木含春。“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江南,就适宜于洒脱地生活,诗意地游走。小杜,深得江南三味。⑫春风十里,柳丝飘飘,有哪一缕春风,美得过江南?有哪一处女儿,轻浅一笑,婉约过江南?有多少人啊,走过江南?但匆匆的脚步,踏过满地红尘,谁能领略“烟笼寒水月笼沙”的婉约?谁能体会到“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的繁华?谁能领略“村连三峡暮云起,潮送九江寒雨来”的神妙?只有杜牧,一身长衫,飘飘地走过江南山水,把自己的欢笑,自己的歌吟,留给江南,留给江南的天空和湖面,还有山水楼台。同时,也把江南留给岁月。⑬在烟水渺茫的江岸,在细柳如眉的亭旁,总有风吹过,总是有诗人的脚步走过,这些,江南记得,竖行的方块文字也记得。⑭当诗人漫步江南时,多少丝管,多少弦竹,在夜月下悠扬;多少忧伤,让一个沉沦历史的书生,怆然泪下。⑮不是爱风流,似被红尘误。⑯诗人并不想隐居入江南山水,诗人并不想在二十四桥的箫音中沉醉。“沧江好烟月,门系钓鱼船”“霜叶红于二月花”,这些美妙,也不能让诗人沉醉。所有的音乐,所有的云烟风月,并没有遮住诗人的眼睛。⑰诗人站在高山上,站在红楼上,日日凝目而视,翘首企盼,在等待着一个时代的到来,等待着万民欢乐的和谐盛世到来,“清时有味是无能,闲爱孤云静爱僧。欲把一麾江海去,乐游原上望昭陵”。诗人总是心有不甘,在晚唐的夕阳残照中,遥望着太宗所开创的盛世,万民同乐,百国来朝。可是,诗人失望了,心冷了。天边,夕阳西下,一片暗影茫然。⑱在一声长叹中,诗人走入江南。⑲所有的盛景,所有的红尘,与江南山水,与江南儿女相比,是如此不堪,如此肮脏。“繁华事散逐香尘,流水无情草自春。”诗人轻轻叹息一声,定格在江南的烟雨中,静静地观看着,看“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的美丽;看“深秋帘幕千家雨,落日楼台一笛风”的轻歌曼舞;看江南儿女在月夜里一把凉扇,笑扑流萤的娇憨情态;看扬州烟水,秦淮月光。⑳江南,安慰着诗人。诗人,沉醉于江南。(选自《文苑(经典美文)》2012年第2期,有改动)6.下列对散文的思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前六段多次写到江南的“寂寞”,“寂寞”指的是当时扬州的萧条,即缺少众多的人口,缺乏古诗的典雅,缺乏绿意荡漾的清新,缺乏吴侬软语的娇媚,没有丝毫的浪漫。B.文章第⑫段共用了六个问句,赞美只有杜牧才能写出这样美丽的描绘江南的诗句。C.“在一声长叹中,诗人走入江南”,指的是杜牧虽有报国之心,但因为盼不到国家重振声威,他只能沉醉于江南美景,以此来慰藉痛苦失望的灵魂。D.文中第⑨段两个“收容”的含意不相同,第一个“收容”可以解读为“接纳、安慰”,因为江南给杜牧提供了心灵的归宿;第二个“收容”可以解读为“收获、得到或重现”,因为江南还激发了杜牧的创作灵感,他的诗文重现了灵秀和浪漫。7.下列对散文艺术特点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第②段,运用排比、对比和反讽的手法,指出没有杜牧,江南风景就少了特有的情趣韵味,从而强调了杜牧对于江南的意义。B.文章第⑥段写“江南,太寂寞了,寂寞成一池浮萍,连红叶也舞不起一点声音”,然后第⑦段笔锋一转,“就在这时,杜牧来了”,用反衬的手法写杜牧给江南美景带来了神韵。C.文章多用排比句和整句,语言风格典雅婉约,与江南美景和杜牧诗和谐统一,给人以美的享受。D.文章充满了诗意,多种修辞的运用使语言充满了美感,优美的景物描写配合着深沉的情感抒发,使文章具有了优雅的意境。8.全文多处引用、化用杜牧的诗句,请简要分析这样写的作用。9.作者为什么说“江南,是杜牧”?请结合自己的阅读感受加以分析。【答案】6.A7.A8.①引用、化用杜牧的诗句便于简洁凝练地表现江南的美景和神韵,增添江南美的感染力。②丰富文章的内容,增加文章的文学情韵,与文中的抒情、议论协调统一,形成本文典雅优美的语言特点。③借杜牧的诗句充分展现杜牧的才情和丰富的内心世界。④借杜牧的诗句充分说明杜牧对江南的了解,为文题“杜牧的江南”提供了充分的说明。9.①杜牧让长久沉寂的江南重新显现灵秀和浪漫。②杜牧读懂了许多人无法懂得的江南的美,并用自己的诗句定格再现了江南的婉约、繁华、神妙,让美丽的江南在岁月中留存。③长久失落的杜牧在江南找到了心灵的归宿和安慰,杜牧的生命情感和江南融为一体。【解析】分析】【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思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的能力。A.“当时扬州的萧条”错误,从引用的“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看,扬州当时是繁华的,从全文看,“寂寞”应是指江南佳妙处尚无诗歌高手吟咏,其情趣韵致正苦苦等待善解妙悟之人。故选A。【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艺术特点的理解与鉴赏的能力。A.“运用排比、对比和反讽的手法”错误,“对比的手法”应是“类比的手法”,把江南没有杜牧与雨中没有油纸伞、巷中没有紫藤萝、桥边没有烟柳进行类比。故选A。【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赏析引用作用的能力。引用、化用杜牧的“沧江好烟月,门系钓鱼船”“霜叶红于二月花”“看‘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的美丽;看‘深秋帘幕千家雨,落日楼台一笛风’的轻歌曼舞”这些诗句,便于简洁凝练地表现江南的美景和神韵,增添江南美的感染力。“有多少人啊,走过江南?但匆匆的脚步,踏过满地红尘,谁能领略‘烟笼寒水月笼沙’的婉约?谁能体会到‘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的繁华?谁能领略‘村连三峡暮云起,潮送九江寒雨来’的神妙?只有杜牧,一身长衫,飘飘地走过江南山水,把自己的欢笑,自己的歌吟,留给江南,留给江南的天空和湖面,还有山水楼台。同时,也把江南留给岁月。”杜牧领略到江南的婉约、繁华、神妙,并用诗句记录了它们,把整个美丽的江南长久地留在了岁月之中。可见丰富文章的内容,江南美景和杜牧诗和谐统一,给人以美的享受,增加文章的文学情韵,与文中的抒情、议论协调统一,形成本文典雅优美的语言特点。从杜牧的角度分析,杜牧用诗句描绘江南,杜牧让江南的美丽长存。同时,杜牧在江南找到了心灵的慰藉,江南成为杜牧心灵的故乡。借杜牧的诗句充分展现杜牧的才情和丰富的内心世界。结合“‘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江南,就适宜于洒脱地生活,诗意地游走。小杜,深得江南三味”可知,小杜,深得江南三味,借杜牧的诗句充分说明杜牧对江南的了解,为文题“杜牧的江南”提供了充分的说明。
【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体会重要语句丰富含义的能力。文章第一段说“江南,是杜牧的”,第二到六段则指出“没有杜牧,江南,该是何等寂寞”,缺乏“典雅”“清新”“娇媚”“没有了丝毫的浪漫”,第七到九段集中写杜牧来后,江南“收容了一颗漂泊的诗魂,也收容下一片灵秀,一片浪漫”,可见,杜牧给寂寞的江南带来了灵秀和浪漫。第十段写杜牧在江南的感受“寻到了自己心中美的极致,诗的栖息地”“长久的失落后,他找到了心灵的归宿和安慰”,因此,杜牧的生命情感和江南融为一体。第十一到十三段,引用了杜牧的诗句来表达杜牧对江南的书写无人能及,“多少人啊,走过江南?但匆匆的脚步,踏过满地红尘,能领略‘烟笼寒水月笼沙’的婉约?能体会到‘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的繁华?能领略‘村连三峡暮云起,潮送九江寒雨来’的神妙?只有杜牧,一身长衫,飘飘地走过江南山水,把自己的欢笑,自己的歌吟,留给江南,留给江南的天空和湖面,还有山水楼台。同时,也把江南留给岁月”,只有杜牧领略到江南的婉约、繁华、神妙,并用诗句记录了它们,把整个美丽的江南长久地留在了岁月之中。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陶潜,字元亮,大司马侃之曾孙也。祖茂,武昌太守。潜少怀高尚,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羁,任真自得,为乡邻之所贵。尝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以亲老家贫,起为州祭酒,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州召主簿,不就,躬耕自资,遂抱羸疾。复为镇军、建威参军,谓亲朋曰:“聊欲弦歌,以为三径之资可乎?”执事者闻之,以为彭泽令。在县,公田悉令种秫谷,曰:“令吾常醉于酒足矣。”妻子固请种粳。乃使一顷五十亩种秫,五十亩种粳。素简贵,不私事上官。郡遣督邮至县,吏白应束带见之,潜叹曰:“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义熙二年,解印去县,乃赋《归去来》。顷之,征著作郎,不就。既绝州郡觐谒,未尝有所造诣,所之唯至田舍及庐山游观而已。刺史王弘以元熙中临州,甚钦迟之,至于酒米乏绝,亦时相赡。其亲朋好事或载酒肴而往潜亦无所辞焉每一醉则大适融然又不营生业家务悉委之儿仆。未尝有喜愠之色,惟遇酒则饮,时或无酒,亦雅咏不辍。尝言夏月虚闲,高卧北窗之下,清风飒至,自谓羲皇上人。性不解音,而畜素琴一张,弦徽不具,每朋酒之会,则抚而和之,曰:“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以宋元嘉中卒,时年六十三,所有文集并行于世。(选自《晋书·陶潜传》,有删改)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尝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况:比B.州郡觐谒觐:拜见C.时或无酒,亦雅咏不辍辍:停止D.而畜素琴一张畜:蓄养11.下列用“/”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其亲朋好事或载/酒肴而往/潜亦无所/辞焉每一醉/则大适/融然又不营生/业家务/悉委之儿仆。B.其亲朋好事/或载酒/肴而往/潜亦无所辞焉/每一醉则大适/融然又不营生/业家务悉/委之儿仆。C.其亲朋好事/或载酒肴而往/潜亦无所辞焉/每一醉/则大适融然/又不营生业/家务悉委之儿仆。D.其亲朋好事或载酒肴/而往潜亦无所/辞焉每一醉/则大适/融然又不营/生业家务/悉委之儿仆。12.下面对文章的叙述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陶渊明年少心怀高尚,博学多才,性情率真,乡里人都十分看重他。B.陶渊明被任用为州祭酒,他不能忍受官吏这个职务,没几天就自己回家了。C.陶渊明深谙音乐,他自己备有一张琴,每逢朋友在一起喝酒,就抚琴作乐。D.文中“高卧北窗之下,清风飒至,自谓羲皇上人”句与我们学过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都表现了陶渊明悠然自得、陶醉于自然的情态。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刺史王弘以元熙中临州,甚钦迟之,至于酒米乏绝,亦时相赡。(2)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14.请根据文意概括出陶渊明的性格特点。【答案】10.D11.C12.C13.(1)刺史王弘在元熙年间到(陶潜所在的)州里任职,很钦佩仰慕陶潜,到(陶潜的)酒和米缺少或用完了的时候,(王弘)也会经常供给陶潜。(2)蚯蚓没有锐利的爪子和牙齿,强健的筋骨,却能向上吃到泥土,向下喝到地下的泉水,这是因为它用心专一啊。14.①知识渊博善文章。②洒脱大方不拘谨。③简朴自爱不谄媚。④回归田园求自由。【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实词的能力。D.“畜:蓄养”解释错误,句子意思是:但却存有一张琴。“畜”在此处意思是“存,储存”。故选D。【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划线句子中,“酒肴”一起做“载”的宾语,两者之间不能断开,排除B;“无所辞”是“不推辞”“没有推辞的”的意思,所字结构相当于名词短语,不能断开,排除AD。译文:他的亲朋好友,有时带着酒菜前往陶潜住处,他也从不推辞,每喝醉一次,就感觉很舒适。他不经营生意,家务事都委托给儿子仆人。故选C。【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有关内容要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C.“陶渊明深谙音乐”说法错误,依据原文“性不解音,而畜素琴一张,弦徽不具,每朋酒之会,则抚而和之”可知,陶潜是不懂音乐的,他存有一张琴但琴没有五音,每逢朋友在一起喝酒,他会抚琴和着琴音。选项说陶渊明深谙音乐错误。故选C。【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翻译能力。赋分点:(1)“钦迟”,敬仰;“至于”,到;“相”,偏指一方,此处指陶潜;“赡”,供给。(2)“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定语后置,正常语序为“利爪牙”“强筋骨”;“黄泉”,地下的泉水;“上”“下”,名词作状语,向上、向下;“用”,因为;“一”,专一。【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人物形象的分析能力。解答此题,要通读全文,结合人物的言行分析。结合第一段“潜少怀高尚,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羁,任真自得,为乡邻之所贵”可知,他少年时心怀高尚,知识渊博善于做文章,洒脱大方不拘谨,自得于真性情,被乡里邻居所看重,可见其知识渊博、洒脱大方;结合第二段“素简贵,不私事上官……解印去县,乃赋《归去来》”可知,陶潜向来简朴自爱,不谄媚长官。当他的下属说应该束上带子见督邮时他不愿丧失尊严,将印绶交还离开了彭泽县,可见其简朴自爱不谄媚;结合第四段“未尝有喜愠之色,惟遇酒则饮,时或无酒,亦雅咏不辍。尝言夏月虚闲,高卧北窗之下,清风飒至,自谓羲皇上人”可知,他回归田园之后,从没有生气的时候。逢酒必喝,写诗咏叹。得空闲时,高卧在北窗之下,感觉自己象羲皇,可见其回归田园之后自由、惬意。参考译文:陶潜(陶渊明),字元亮,是大司马陶侃的曾孙。祖父陶茂,曾任武昌太守。他少年时心怀高尚,知识渊博善于做文章,洒脱大方不拘谨,自得于真性情,被乡里邻居所看重。曾经作《五柳先生传》来自比(形容自己)。因为他亲人年迈家里贫穷,任用他为州祭酒。他不能忍受官吏这个职务,没几天就自己辞职回家了。州里聘用他为主簿,不去,自己种田来养活自己,于是得了瘦弱的病。又做镇军、建威参军,陶渊明对亲戚朋友说:“我打算弹琴唱歌过隐居的生活,可以吗?”当政者听说这件事后,调任他为彭泽县令。在县里,公田全部命令种秫谷,“让我一直醉酒就够了。”妻子和孩子坚持请求种粳米。于是命令一顷五十亩种秫,五十亩种粳米。(陶潜)向来简朴自爱,不谄媚长官。郡里派遣督邮到他的县,他的下属说应该束上带子(穿正装)见督邮,陶潜叹息说:“我不能为五斗米(这些俸禄)弯腰(丧失尊严),小心谨慎的为乡下的小人做事啊!”义熙二年,将印绶交还离开了彭泽县,于是作了《归去来》。不久,被征召做著作郎,他没有去任职。既拒绝了州里和郡里的人前来拜见,也就从未去拜访过这些人,所去过的地方只是田里和家里,以及到庐山游览观光而已。刺史王弘很钦佩仰慕他,到(陶潜的)酒啊米啊用光的时候,(王弘)也会经常供给他。他的亲朋好友,有时带着酒菜前往陶潜住处,他也从不推辞,每喝醉一次,就感觉很舒适。他不经营生意,家务事都委托给儿子仆人。从没有生气的时候。只是每次逢酒必喝,即使有时不喝酒,也不停止写诗咏叹。他曾经说,在夏天的月夜,得空闲时,高卧在北窗之下,清风突然扑面而来,感觉自己像羲皇上人。陶潜不懂音乐,但却存有一张琴,琴没有五音,每逢朋友在一起喝酒,就抚琴和着琴音说:“只要懂得琴中的真意所在,何必要劳烦音乐(要有琴音)。”陶潜在宋元嘉年中去世,享年63岁,所有文集流传于世上。(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东坡①苏轼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莫嫌荦确②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注]①此诗为苏轼贬官黄州时所作。东坡,是苏轼在黄州居住与躬耕之所。②荦(luò)确:山多大石。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第一句是全诗的铺垫,描绘出一幅雨后东坡月夜图,营造了一种清明幽静的气氛,以映衬诗人心灵明澈的精神境界。B.第二句写俗世之人早已离开,此处只有山野中人闲游散步。可以感受到一股幽人守志僻处而自足于怀的味道,而那自得、自矜之意,尽在不言中。C.第三句写不要嫌弃大石丛错、凸凹不平的坡头路。这“荦确坡头路”正象征了诗人坎坷的仕途,暗含着诗人的痛苦抑郁之气。D.第四句写拐杖点在石路上,铿然一声。用“自爱”一词写出了诗人面对坎坷之路的以险为乐、视险如夷的豪迈之情。16.请结合全诗赏析“铿然”一词的妙用。【答案】15.C16.①“铿然”一词传神地描绘出手杖碰撞在石头上发出的响亮有力的声音;②与月下东坡的宁静清幽形成鲜明对比,以声衬静;③抒发作者泰然自处、乐观旷达的情怀。【解析】【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表现手法的鉴赏能力。C.“暗含着诗人的痛苦抑郁之气”说法错误。这首诗的第三句是说不要嫌弃那大石丛错、凸凹不平的坡头路,这“荦确坡头路”的深刻含义就像作者坎坷的仕途,“莫嫌”一词正体现了作者对待仕途挫折,不气馁颓丧,而是开朗乐观、意气昂扬的态度,所以选项中“暗含着诗人的痛苦抑郁之气”分析错误。故选C。【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炼字的能力。首先要明确“铿然”指是什么,作者在大石丛错、凸凹不平的坡头路艰难行走时,将拐杖着实地点在上面,发出铿然声响,拐杖支撑起作者矫健的步伐精神抖擞地前进。因此“铿然”一词传神地描绘出手杖碰撞在石头上发出的响亮有力的声音;然后再联系全诗分析其妙处,诗一开始便把东坡置于一片清景之中。僻冈幽坡,一天月色,没有市人,唯有“野人”,脱离市集、置身名利圈外而躬耕的诗人身处其中,描绘了一幅宁静清幽之境,而这手杖碰撞在石头上发出的响亮有力的“铿然”之声,以声衬静,更显宁静清幽;最后从情感角度考虑,联系前文对道路坎坷的交代,“铿然”却表现了诗人行走时的愉悦,可使读者体味到诗人坚守信念、乐观旷达的情怀。(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3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诗经》中有两句写姑娘思念情人的诗,曹操在《短歌行》中借它来表达自己对人才的渴望。这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琵琶行》中表现诗人听到琵琶女演奏的音乐及其身世遭遇之后产生共鸣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最能表现作者鄙弃权臣贵戚的傲骨的性格(或主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青青子衿②.悠悠我心③.同是天涯沦落人④.相逢何必曾相识⑤.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⑥.使我不得开心颜【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名句名篇的能力。书写时需要注意的字形有:“衿”“沦”“摧”。三、语言文字运用(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在剥离的愿望中,陈忠实认识到必须写一部史诗般的长篇小说,才能在文学上确立自己,这时,各种新近阅读过的长篇小说萦绕心头,作家倍感困惑,又倍感启发。陈忠实最终发现,不是作家先弄出一个的结构来,而是先要有对人物的深刻体验。寻找到能够充分描写人物独特的生活和生命体验的恰当途径,结构方式自然就出现了。恰巧此时兴起的“文化心理结构”学说给了他决定性的影响。他相信,人的心理结构主要是以理念支撑为主,而一旦结构形成,就会决定一个人的思想、道德和行为,决定一个人的性格和内核。如果心理结构受到社会冲击,()。陈忠实感到自己终于从侍奉多年的“典型性格”说中剥离出来,仿佛悟得天机,。多年以后,作家回忆往事,认为自己就是在1985年开始重建自我,争取实现对生活的独特发现和独立表述的。陈忠实后来寻找到了什么是的,1992年开始在《当代》杂志连载的长篇小说《白鹿原》已经成为我们的文学经典,他在中国当代文坛的位置也随之奠定。此后,功名成就的作家继续在文学的园地里辛勤耕耘,寻找属于自己的句子。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的成语,全都恰当的项是()A独具匠心骇人听闻恍然大悟路人皆知B.独具匠心惊世骇俗恍然大悟人所共知C.别出心裁惊世骇俗茅塞顿开人所共知D.别出心裁骇人听闻茅塞顿开路人皆知19.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项是()A.人的心理结构主要是由理念支撑的,而一旦结构形成,就会决定一个人的思想、道德和行为B.人的心理结构主要是以理念支撑为主,而结构一旦形成,就会决定一个人的思想、道德和行为C.人的心理结构主要是由理念支撑的,而结构一旦形成,就会决定一个人的思想、道德和行为D.人的心理结构主要是由理念支撑的,而只有结构形成,才会决定一个人的思想、道德和行为20.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项是()A.人就将遭遇深层的痛苦和毁灭。 B.人就将遭遇深层的痛苦,乃至毁灭。C.人就将遭遇深层痛苦,或者毁灭。 D.人就将遭遇毁灭,乃至深层的痛苦。【答案】18.C19.C20.B【解析】【18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成语的辨析和正确运用的能力。答题时注意明确词语的含义,从成语的使用对象、范围、感情色彩等方面区别近义成语,然后分析成语所在的语境,从中选择一个最合乎语境的成语。独具匠心:具有独到的灵巧的心思。指在技巧和艺术方面的创造性。别出心裁:另有一种构思或设计。指想出的办法与众不同。语境是说作家故意要想出与众不同的办法,所以此处选用“别出心裁”。骇人听闻:使人听了非常吃惊、害怕。此处关乎写作,与“听”无关。不合语境。惊世骇俗:使一般人感到惊骇。所以此处选用“惊世骇俗”。茅塞顿开:形容思想忽然开窍,立刻明白了某个道理。与上文“仿佛悟得天机”相呼应,符合语境。恍然大悟:形容一下子明白过来。所以此处选用“茅塞顿开”。路人皆知:比喻人所共知的野心。贬义词。不合语境。人所共知:人人都知道。所以此处选用“人所共知”。故选C。【19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和修改。应先浏览划线句,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再分析修饰成分。本题,原句的语病:一是“主要”和“……为主”句式杂糅,二是关联词“一旦”位置不当,分句主语一致,都是“结构”,关联词放主语后边。A项,只改正了杂糅的错误,关联词“一旦”的位置依然不当。B项,只改正了关联词位置不当的错误,“人的心理结构主要是以理念支撑为主”依然是句式杂糅。D项,关联词使用不当,即“只有……,才……”是条件关系,其表述不合逻辑。应改为“一旦……,就……。”故选C。【20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补写句子。这是考核简明、连贯、得体的能力,重点考核语句连贯,语句衔接的题目是课标卷必考的题目,有时是排序,有时是填写衔接句,排序的题目主要从陈述对象的转换、关联词语的呼应、指代性词语的指代意义、和上下文的顺序照应、和空格前后的衔接等角度分析。填写衔接句主要从陈述对象的一致,虚词的运用,句式选用、情感基调、前后的逻辑顺序的角度选取。此题考核选填衔接句,此题注意语意的衔接。本题,结合语境观察备选答案,“深层的痛苦”和“毁灭”应是递进关系,而不是并列或取舍关系,且“毁灭”程度更深。所以正确的语序应是“深层的痛苦,乃至毁灭”。排除A、C、D项。故选B。【点睛】对于词语题,第一要辨析词义,包括词语的语义侧重点、词语的词义轻重、词义范围的大小等。切忌望文生义。第二,辨析感情。第三,辨析用法。包括搭配习惯、语法功能、使用对象等方面。解答词语题,第一,逐字解释词语,把握大意;第二,注意词语潜在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第三,要注意词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第四,弄清所用词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第五、从修饰与被修饰关系上分析,看修饰成分跟中心词之间是否存在前后语义矛盾或者前后语义重复的现象。21.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勒文斯坦指出:“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但这种观点已经过时了。”如今的新观念认为,无聊与好奇心之间的关系,并不等同于饥饿与饱腹、口渴与解渴之间的关系。无聊提醒我们要锻炼思维,需要好奇心,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还有其他方法可以缓解无聊,比如食物和游戏等;此外,就算当我们不感觉无聊时,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事实上,我们有时会把自己正乐在其中的事情抛在一边,只为去学一些新东西。【答案】①.人们曾认为好奇心和无聊是对立的②.但除了好奇心之外③.也会产生好奇心【解析】【详解】此题考查补写句子的能力。首先认真阅读文段,了解大意;然后可以根据空句的位置来判断,还可以根据上下文语境的提示来分析需要补写的内容。要求语意连贯,逻辑严密,还要注意字数的限制。解答此题,首先要通读文段,确定文段讨论的是无聊和好奇心的关系,然后再根据横线前后的文字来推断答案。第一处,根据横线后列举的“饥饿与饱腹、口渴与解渴”的对立关系,可以推断出此处应填写表示“人们曾认为好奇心和无聊是对立的”之类意思的句子。第二处,根据横线后“还有其他方法可以缓解无聊”以及语段谈论的中心“无聊和好奇心的关系”可知,可填写“但除了好奇心之外”之类的内容。第三处,前文谈论的是缓解“无聊”需要“好奇心”;后面假设“不无聊”时也可能产生“好奇心”,据此可推出应该填写“也会产生好奇心”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新媒体内容版权授权与保护合作协议2篇
- 2024年标准土地共同开发合同版
- 2023-2024学年高中信息技术选择性必修1(浙教版2019)数据与数据结构-说课稿-5.4-数据查找
- 2024提高教育资源共享传播能力采购合同3篇
- 2024数码相机租赁与体育赛事转播合同范本3篇
- 高血压健康宣教
- 专业车辆租赁协议:2024经典版式版
- 职业学院学生外出活动安全承诺书
- 2024志愿服务协议书
- 个人最高额抵押融资协议样本(2024版)版B版
- 新编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
- 三年级下册小猿口算题1000道
- 《古兰》中文译文版
- 井下机电安装安全教育培训试题及答案
- GB/T 4744-2013纺织品防水性能的检测和评价静水压法
- GB/T 24267-2009建筑用阻燃密封胶
- 劳动仲裁追加申请申请书(标准版)
- 决策的艺术课件
- 了不起的狐狸爸爸-全文打印
- 2022年反射疗法师(三级)理论考试题库-下部分(500题)
- 铝型材工艺及表面处理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