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甘肃省武威市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1页
2021-2022学年甘肃省武威市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2页
2021-2022学年甘肃省武威市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3页
2021-2022学年甘肃省武威市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4页
2021-2022学年甘肃省武威市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武威市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一语文考生注意:1.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4.本卷命题范围:必修上册1~3单元。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诗歌堪称国粹。在泱泱中华五千年璀璨而辉煌的文化殿堂中,中国诗歌创造了众多的体裁,有诗经体、骚体、乐府、格律诗、白话自由诗等。可以说,一部诗歌史几乎就是一部中华民族发展史。诗为史,好诗必然得到世间的崇敬和传承。古往今来的好诗,往往是思想性、艺术性、民族性的高度统一。在卷帙浩繁的中国诗典里,诗人们真切反映人民的喜怒哀乐,真实记载世间的百态万象,既有歌颂,也有批判,既有抒情,也有叙事,既简练精粹,又深邃隽永,既明白易懂,又朗朗上口,既是润物无声的甘霖、又是激人奋进的鼙鼓。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文坛呈现新气象,许多诗人积极探索诗歌创新,好的诗歌也时有涌现,新诗创作成就毋庸置疑,但是,曾几何时,诗歌却逐渐淡出公众的阅读视野。写诗的竟比读诗的多,一边是诗人们的自我陶醉,一边是人们对诗歌的不屑一顾、敬而远之!为什么在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新时代,诗歌没有很好地为之歌唱反而在迅速衰落?这里有种种原因,但窃以为“三不到位”是重要症结之一:理论研究不到位、指导引导不到位、规范不到位。有道是“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一直以来,有关方面还没有对新诗的继承与创新,对新诗内容与形式的革新,对新诗作者的培养和提升等问题,做过“顶层设计”和系统研究。不仅如此,有的报纸杂志和文学教授还对诗歌的这种衰落现象推波助澜,他们对诗歌不做科学的批评,只有无原则的吹捧;一些诗歌编辑喜欢编发云遮雾罩、高深莫测的诗作;有些大学“权威”教授还一味推崇西方诗歌这个“流”、那个“派”,怂恿一些诗人尤其是年轻诗歌作者迷失历史担当、远离实际生活,把中国诗歌特有的传统和精华抛到九霄云外,固执地陷在所谓的后现代的怪圈旋涡之中不能自拔。在中国当代诸多文体中,为什么新诗下滑衰败最为严重?一言以蔽之,是诗歌偏离了时代,偏离了社会,偏离了人民大众,诗歌自然被小众化和边缘化!诗歌路在何方?1957年1月14日,毛泽东约臧克家和袁水拍谈诗:“新诗的发展,要顺应时代的要求,一方面要继承优良诗歌的传统,包括古典诗歌和五四以来革命诗歌的传统。另一方面要重视民歌。诗歌的形式,应该是比较精炼,句子大体整齐,押大致相同的韵,也就是说具有民歌的风格。”鲁迅说到诗歌创作一针见血:“我以为内容且不说,新诗先要有节调,押大致相近的韵,给大家容易记,又顺口,唱得出来。”还告诫青年作者“只有真的声音,才能感动中国的人和世界的人”。今天我们何以创建“有中国特色新诗体”?我认为,还需老老实实地走到毛泽东、鲁迅所指出的诗歌发展正路上去,通过古典诗词、民歌和“五四”以来自由诗的“三结合”产生新体诗歌。要坚持内容和形式相统一。在内容上,新诗需担当时代和社会责任,多反映现实生活,为人民鼓与呼,敢于抒发“真的声音”。在形式上,至少有三条标准:一是语言简洁精炼,句式与段落整齐而美观;二是必须押韵且有一定节奏,易诵易唱易记,读之抑扬顿挫;三是通俗易懂,富有诗歌传统和民族特色,让老百姓喜闻乐见。诚如诗歌研究者吴奔星所说,“新诗要有起色,要掀起真正的新诗潮,就不能老是在‘莫测高深’的迷魂阵里下功夫”。新体诗歌的创建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正如毛泽东所言“中国新诗尚未形成,恐怕还要几十年”,“新诗改革最难,至少需要50年”。今天,创建“有中国特色新诗体”更是一项系统工程。中国新诗不会从天上掉下来,需要有关方面高度重视并作出不懈努力。(摘编自桑士达《呼唤创建中国特色新诗体》)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我国在诗歌领域曾经取得璀璨辉煌的成就,发展出了诗经体、骚体、乐府、格律诗、白话自由诗等众多诗歌体裁。B.好的诗一般具有思想性、艺术性、民族性的高度统一的特点,反映了人民的喜怒哀乐,记载了世间的百态万象。C.对新诗,有关方面缺乏必要的“顶层设计”和系统研究,有的报纸杂志和文学教授不做科学的批评,只有无原则的吹捧。D.新诗在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新时代迅速衰落,其根本原因就是诗人追求个性的张扬,使用个人化的意象,让读者不知所云。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首先论述诗歌在我国历史上的辉煌成就,并分析了优秀诗歌的特点,为后文阐述新诗代新诗衰落张本。B.文章在分析新诗迅速衰落的原因时,提出了“三不到位”是症结之一的观点,然后结合事实进行剖析。C.文章对比了历史上中国诗歌的巨大成就和当前诗歌衰落的困境,凸显当前诗歌的问题以及解决它的重要性。D.文章引用毛泽东和鲁迅的观点,指出了新诗发展的正路,即摒弃原来的新诗的形式,创造全新的诗歌体裁。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我们的诗歌编辑或者大学教授如果在诗歌发展的过程中发挥正确的引导作用,就能使诗歌走向正确的方向。B.诗歌的功能就是反映时代,反映生活,写人民之所感,发人民之所叹,新诗只有发挥其功能才能得到人们认可。C.虽然新诗已经存在若干年,但是毛泽东认为中国新诗尚需几十年才能形成,需要继承优良传统,并学习民歌。D.创建“有中国特色新诗体”才能丰富我国诗歌体裁,使新诗沿着毛泽东、鲁迅所指出的诗歌道路发展。【答案】1.D2.D3.C【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D.“根本原因就是诗人追求个性的张扬,使用个人化的意象,让读者不知所云”分析错误。新诗衰落的根本原因是诗歌偏离了时代、社会和人民大众,走进了逼仄空间。故选D。【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D.“摒弃原来的新诗的形式,创造全新的诗歌体裁”说法错误,根据原文“通过古典诗词、民歌和‘五四’以来自由诗的‘三结合’产生新体诗歌”可知选项说法错误。故选D。【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A.“就能使诗歌走向正确的方向”说法过于绝对,“诗歌编辑或者大学教授如果在诗歌发展的过程中发挥正确的引导作用”只是诗歌走向正确的方向的因素之一。B.“新诗只有发挥其功能才能得到人们认可”无中生有。文章没有提到“诗歌的功能”。D.因果倒置,“新诗沿着毛泽东、鲁迅所指出的诗歌道路发展”的结果是产生“有中国特色新诗体”。故选C。(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材料一:4月24日上午,在中国航天日主会场,国家航天局正式公布中国第一辆火星车命名:祝融号。祝融是中国上古神话中的火神,三皇五帝时掌火之官。《礼记》曰:“孟夏之月,其帝炎帝,其神祝融”。首辆火星车命名来自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与我国其他航天器的命名一脉相承,例如:“嫦娥”“墨子”“悟空”“北斗”等。以火神的名字命名中国第一辆火星车,是现代科学与传统文化的跨时空融合,体现着航天人的科学梦想和浪漫情怀,彰显着中国人的探索精神和文化自信。首次火星探测任务是我国行星际探测征程的首次任务,将一次实现对火星的“环绕、着陆、巡视”,这在国际航天领域也是创举。将首辆火星车命名为祝融,寓意点燃我国星际探测的火种,指引人类对浩瀚星空、宇宙未知的接续探索和自我超越。火星车全球征名活动自2020年7月24日启动,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和参与,历经作品提交、评委函审、初评入围、网络投票、终审评审五个阶段,确定中国第一辆火星车名称为“祝融号”。(摘编自《中国第一辆火星车命名为:祝融号》,航天局网站2021年4月24日)材料二:“天问一号”是我国成功发射的首个火星探测器,由一台环绕器和一台着陆巡视器组成。它们一个负责在火星高空环绕,一个负责登陆火星地表巡视,“天地双雄”相互结合、呼应,一次性完成火星“绕、着、巡”三步走的任务。“祝融号”火星车,便是“天问一号”着陆巡视器的主体,换言之,它就是那个要登陆火星表面完成巡视任务的“巡视员”。为了探索火星上的奥秘,这位“巡视员”做足了功课,带足了装备。地形相机、多光谱相机、次表层探测雷达、表面成分探测仪、表面磁场探测仪、气象测量仪等6种荷载,让它可以探测火星的形貌、土壤、环境、大气,研究火星上的水冰分布、物理场和内部结构,并将珍贵的数据和照片回传给祖国。火星表面遍布撞击坑、峡谷、沙丘和砾石,高达1.85米、重约240公斤的“巡视员”,必须能够上山下坑、自如行走才行。好在“祝融号”火星车上下前后部位都长了“眼睛”,有的是导航相机,有的是避障相机,能发出各种指令规划路径。“脚”也很灵活,共有6个轮子,每个都可以正负九十度转弯,能像螃蟹一样横移,也能如虫子一般蠕动。掉坑了,前面两轮子还能变成“手”,帮助自己从坑里爬出来。(摘编自《“祝融号”:飞到火星当“巡视员”》,《湖南日报》2021年4月29日)材料三:本报北京6月11日电(记者张蕾)国家航天局11日在京举行天问一号探测器着陆火星首批科学影像图揭幕仪式,公布了由祝融号火星车拍摄的着陆点全景、火星地形地貌、“中国印迹”和“着巡合影”等影像图。首批科学影像图的发布,标志着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取得圆满成功。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于2013年全面启动论证,2016年1月批准立项。2020年7月23日天问一号探测器于海南文昌成功发射,历经地火转移、火星捕获、火星停泊、离轨着陆和科学探测等阶段,工程任务按计划顺利开展。截至6月11日,环绕器在中继轨道运行状态良好,融号火星车在火星表面已工作28个火星日。(摘编自张蕾《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取得圆满成功》,《光明日报》2021年06月12日)4.下列对“祝融号”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我国第一辆火星车被命名为“祝融”,这个名称来源于我国古代典籍,“祝融”是中国上古神话中的火神,三皇五帝时掌火之官。B.“祝融号”火星车要完成“环绕、着陆、巡视”的任务,这是国际航天领域的创举,将指引人类对浩瀚星空、宇宙未知的接续探索和自我超越。C.我国首辆火星车征名活动长达九个月,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并积极参与,该活动历经五个阶段的筛选,最终确定了“祝融号”的名称。D.“祝融号”火星车高达1.85米、重约240公斤,装备先进,能在遍布撞击坑、峡谷、沙丘和砾石的火星表面上山下坑、自如行走。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我国目前的航天器命名有很明显的特点,那就是将现代科学与传统文化跨时空融合,蕴含了丰富的中国传统文化元素。B.我国首个火星探测器是“天问一号”,“天问一号”由一台环绕器和一台着陆巡视器组成,一个负责在火星高空环绕,一个负责登陆火星地表巡视。C.“祝融号”火星车登陆到火星表面后,会巡视火星,探测火星的形貌、土壤、环境、生物等状况,研究火星上的水冰分布、物理场和内部结构。D.“祝融号”火星车在火星表面工作28个火星日后,发回了首批包括着陆点全景、火星地形地貌等影像图,并由国家航天局对外公布。6.三则新闻都报道了“祝融号”,但各有侧重,请简要概述每个材料的主要内容。【答案】4.B5.A6.材料一介绍了我国第一辆火星车的名称及其含义,并简述了命名的过程。材料二介绍了“祝融号”火星车的任务及其构成。材料三介绍了祝融号火星车发回的影像图,并简述我国天问一号立项以来的发展历程。【解析】【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B.“‘祝融号’火星车要完成‘环绕、着陆、巡视’的任务”错,偷换概念。根据原文“首次火星探测任务是我国行星际探测征程的首次任务,将一次实现对火星的‘环绕、着陆、巡视’”可知,“环绕、着陆、巡视”是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不是“祝融号”要完成的任务。故选B。

【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B.“我国首个火星探测器是‘天问一号’”错,“天问一号”是我国成功发射的首个火星探测器。C.“探测火星的……生物等状况”错,火星车探测的对象不包括火星的生物。D.“‘祝融号’火星车在火星表面工作28个火星日后,发回了首批包括着陆点全景、火星地形地貌等影像图”错,国家航天局举行天问一号探测器着陆火星首批科学影像图揭幕仪是在火星车在火星表面工作28各火星日的时候,什么时候发回首批影像图,则材料中没有提到。故选A。

【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信息的整合和对内容的理解、概括能力。材料一,第一段“国家航天局正式公布中国第一辆火星车命名:祝融号”,介绍了我国第一辆火星车的名称;第二段“祝融是中国上古神话中的火神,三皇五帝时掌火之官”,第三段“将首辆火星车命名为祝融,寓意点燃我国星际探测的火种,指引人类对浩瀚星空、宇宙未知的接续探索和自我超越”,介绍了火星车的名含义;第四段“火星车全球征名活动自2020年7月24日启动,……历经……确定中国第一辆火星车名称为‘祝融号’”介绍火星车的命名的过程。材料二,第一段,介绍“天问一号”“完成火星‘绕、着、巡’三步走的任务”,第二段,“‘祝融号’火星车,便是‘天问一号’着陆巡视器的主体,换言之,它就是那个要登陆火星表面完成巡视任务的‘巡视员’”概括介绍“祝融号”火星车“巡”的任务,第三、四段具体介绍“巡”的任务构成。材料三,共有两段,第一段“公布了由祝融号火星车拍摄的着陆点全景、火星地形地貌、‘中国印迹’和‘着巡合影’等影像图”介绍了祝融号火星车发回的影像图;第二段“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于2013年全面启动论证,2016年1月批准立项。2020年7月23日……截至6月11日”选取几个关键时间节点,简述我国天问一号立项以来的发展历程。(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各题。芦花荡孙犁弯弯下垂的月亮,浮在水一样的天上。老头子载了两个女孩子回来。孩子们在炮火里滚了一个多月,都发着疟子,一直没安静过,神经紧张得很。一点轻微的声音,闭上的眼就又睁开了。又是到了这么一个新鲜的地方,有水有船,荡悠悠的,夜晚的风吹得长期发烧的脸也清爽多了,就更睡不着。眼前的环境好像是一个梦。小女孩子趴在船边,用两只小手淘着水玩。远远有一片阴惨的黄色的光,突然一转就转到她们的船上来。女孩子叫了一声。老头子说:“不怕,小火轮上的探照灯,它照不见我们。”小船无声地,但是飞快地前进。当小船和那黑乎乎的小火轮站到一条横线上的时候,探照灯突然照向她们,不动了。两个女孩子的脸照得雪白,紧接着就扫射过一梭机枪。老头子叫了一声“趴下”,一抽身就跳进水里去,踏着水用两手推着小船前进。大女孩子把小女孩子抱在怀里,倒在船底上,用身子遮盖了她。子弹吱吱地在她们的船边钻到水里去,有的一见水就爆炸了。那小的觉得有一股热热的东西流到自己脸上来,连忙爬起来,把大的抱在自己怀里,带着哭声向老头子喊:“她挂花了!”老头子没听见,拼命地往前推着船,还是柔和地说:“不怕。他打不着我们!”“她挂了花!”“谁?”老头子的身体往上蹿了一蹿,随着,那小船很厉害地仄歪了一下。老头子觉得自己的手脚顿时失去了力量,他用手扒着船尾,跟着浮了几步,才又拼命地往前推了一把。一钻进苇塘,他就放下篙,扶起那大女孩子的头。大女孩子微微睁了一下眼,吃力地说:“我不要紧。快把我们送进苇塘里去吧!”老头子无力地坐下来,船停在那里。月亮落了,半夜以后的苇塘,有些飒飒的风响。老头子叹了一口气,停了半天才说:“我不能送你们进去了。我没脸见人。”小女孩子有些发急:“老同志,你快把我们送进去吧,你看她流了这么多血,我们要找医生给她裹伤呀!”这时那受伤的才痛苦地哼哼起来。小女孩子安慰她,又好像是抱怨,一路上多么紧张,也没怎么样,谁知到了这里,反倒……一声一声像连珠箭,射穿老头子的心。他没法解释:大江大海过了多少,为什么这一次的任务,偏偏没有完成?自己没儿没女,这两个孩子多么叫人喜爱?自己平日夸下口,这一次带着挂花的人进去,怎么张嘴说话?这老脸呀!他叫着大女孩子说:“他们打伤了你,流了这么多血,等明天我叫他们十个人流血!”两个孩子全没有答言,老头子觉得受了轻视。他说:“你们不信我的话,我也不和你们说。可是,等到天明,你们看吧!”第二天,中午的时候,非常闷热。一轮红日当天,水面上浮着一层烟气。小火轮开的离苇塘远一些,鬼子们又偷偷地爬下来洗澡了。十几个鬼子在水里泅着,日本人的水式真不错。水淀里没有一个人影。从荷花淀里却撑出一只小船来。一个干瘦的老头子,只穿一条破短裤,站在船尾巴上,有一篙没一篙地撑着,两只手却忙着剥那又肥又大的莲蓬,一个一个投进嘴里去。鬼子们冲着那小船吆喝,叫他过来。老头子向他们看了一眼,就又低下头去。还是有一篙没一篙地撑着船,剥着莲蓬。船却慢慢地冲着这里来了。小船离鬼子还有一箭之地,好像老头子才看出洗澡的是鬼子,只一篙,小船溜溜转了一个圆圈,又回去了。鬼子们拍打着水追过去,老头子张皇失措,船却走不动,鬼子紧紧追上了他。眼前是几根埋在水里的枯木桩子,日久天长,也许人们忘记这是为什么埋的了。这里的水却是镜一样平,蓝天一般清,拉长的水草在水底轻轻地浮动。鬼子们追上来,看着就扒上了船。老头子又是一篙,小船旋风一样绕着鬼子们转。鬼子们像是玩着捉迷藏,乱转着身子,抓上抓下。一个鬼子尖叫了一声,就蹲到水里去。他被什么东西狠狠咬了一口,是一只锋利的钩子穿透了他的大腿。别的鬼子吃惊地往四下里一散,每个人的腿肚子也就挂上了钩。他们挣扎着,想摆脱那毒蛇一样的钩子。那替女孩子报仇的钩子却全找到腿上来,有的两个,有的三个。鬼子们痛得鬼叫,可是再也不敢动弹了。老头子把船一撑来到他们的身边,举起篙来砸着鬼子们的脑袋,像敲打顽固的老玉米一样。他狠狠地敲打,向着苇塘望了一眼。在那里,鲜嫩的芦花,一片展开的紫色的丝绒,正在迎风飘撒。在那苇塘的边缘,芦花下面,有一个女孩子,她用密密的苇叶遮掩着身子,看着这场英雄的行为。1945年8月于延安(有删减)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老头子多次对两个女孩说“不怕”既是在安慰她们,也是老头子自信的表现,但小女孩挂了花,使他“没脸见人”,促使他报复小鬼子。B.小说多处用伏笔,使故事前后呼应、结构严密、叙事紧凑,如写“日本人的水式真不错”就是为后文鬼子轻易追上老头子设的伏笔。C.小说两次写老头子“有一篙没一篙地撑着船”是为了强调人物悠闲惬意的状态,有效地迷惑了鬼子,为后文鬼子轻易上当做了铺垫。D.小说虽是描写战争,却用朴素、清新、柔美的语言,散文式的格调、诗歌般的意境,歌颂了英勇抗敌的爱国主义精神。8.小说塑造了老头子怎样的人物形象?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9.小说多处描写了环境,请选取三处环境描写分析其作用。【答案】7.B8.①水性好,很自信。“一抽身就跳进水里去,踏着水用两手推着小船前进”,经历大风大浪却平安无事,还多次安慰女孩“不怕”,可看出他对自己很自信。②要面子。女孩受伤后,他觉得“没脸见人”,没有立即把女孩送到目的地,非要给女孩报仇。③善良慈爱。对两个女孩很是喜爱,女孩受伤了自己很自责很难过。④临危不乱,有勇有谋。面对鬼子的封锁仅仅凭一条小船来去自如,给女孩报仇时精心准备,引敌人进圈套。9.示例:①第①段的环境描写烘托出人物平静惬意的心理,与后文遭遇鬼子枪袭的紧张形成强烈对比。②第25段的环境描写营造紧张压抑的气氛,交代了鬼子下塘洗澡的原因,推动情节发展。③第28段的环境描写清澈的水下水草浮动,隐藏着不平静,为鬼子不知不觉中进入陷阱做铺垫。【解析】【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鉴赏小说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能力。B.“……为后文鬼子轻易追上老头子设的伏笔”错误,小鬼子追上老头子的船,并不是因为他们水式好,而是老头子故意让他们追上以引他们进入陷阱。故选B。【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人物形象的能力。由题干可知,可以先到文中找出对老头子进行语言、心理、动作、神态等描写的内容,圈出老头子所做的事情,分析他的特点;然后再看文中有无环境的衬托,有无借助他人对老头子进行衬托,根据这些内容概括老人的特点。比如遇到鬼子的小火轮时,老人安慰小姑娘“不怕,小火轮上的探照灯,它照不见我们。”“不怕。他打不着我们”,这些语言以及老人的心理活动“大江大海过了多少”,都可以看出老人很自信,而他“一抽身就跳进水里去,踏着水用两手推着小船前进”则可以看出水性极好。当得知小姑娘受伤后,他说“我不能送你们进去了。我没脸见人”,当他告诉小姑娘“明天我叫他们十个人流血”而小姑娘没有反应的时候,他说“你们不信我的话,我也不和你们说。可是,等到天明,你们看吧”,这些语言描写表现出老头子爱面子的一面。如“自己没儿没女,这两个孩子多么叫人喜爱”这一心理活动表现出老人慈爱的一面。如老人策划给女孩报仇,把鬼子引入圈套,这些表现出老人机智勇敢、有勇有谋的一面。【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文中环境描写的作用的能力。首先应找出环境描写的内容,概括环境的特点,明确其在文中的位置,明确这一环境下人物的表现、情节的发展,然后分析环境与这些因素之间的关系。比如文章开头的环境描写,“弯弯下垂的月亮,浮在水一样的天上”,“弯弯的月亮”“水一样的天”营造了幽静的氛围,结合第二段人物的感觉和行动“有水有船,荡悠悠的,夜晚的风吹得长期发烧的脸也清爽多了,就更睡不着。眼前的环境好像是一个梦。小女孩子趴在船边,用两只小手淘着水玩”,可以知道此处的环境描写烘托出人物刚从战乱走出获得暂时平静的心理,与下文遇到鬼子时的紧张形成对比;比如第二十五段“一轮红日当天,水面上浮着一层烟气”,“红日”“烟气”说明天气比较炎热,这也是鬼子下塘洗澡的原因,为下文老头子严惩鬼子做了铺垫,推动了情节发展。比如第二十八段“这里的水却是镜一样平,蓝天一般清,拉长的水草在水底轻轻地浮动”,“平”“清”的水、“浮动”的水草掩盖了水下的陷阱,这为鬼子掉入陷阱做了铺垫。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陶渊明,字元亮,或云潜,字渊明。浔阳柴桑人也。渊明少有高趣,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群,任真自得。尝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时人谓之实录。亲老家贫,起为州祭酒,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州召主簿,不就。躬耕自资,遂抱羸疾。江州刺史檀道济往候之,偃卧瘠馁有日矣。道济谓曰贤者处世天下无道则隐有道则至今子生文明之世奈何自苦若此对曰:“潜也何敢望贤,志不及也。”道济馈以粱肉,麾而去之。后为镇军、建威参军,谓亲朋曰:“聊欲弦歌以为三径之资,可乎?”执事者闻之,以为彭泽令。岁终,会郡遣督邮至县,吏请曰:“应束带见之。”渊明叹曰:“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解绶去职,赋《归去来》。江州刺史王弘欲识之,不能致也。渊明尝往庐山,弘命渊明故人庞通之赍酒具,于半道栗里之间邀之。渊明有脚疾,使一门生二儿舁篮舆。既至,欣然便共饮酌。俄顷弘至,亦无迕也。先是颜延之为刘柳后军功曹,在浔阳与渊明情款,后为始安郡,经过浔阳,日造渊明饮焉。每往,必酣饮致醉。弘欲邀延之坐,弥日不得。延之临去,留二万钱与渊明,渊明悉遣送酒家,稍就取酒。尝九月九日出宅边菊丛中坐,久之,满手把菊,忽值弘送酒至,即便就酌,醉而归。渊明不解音律,而蓄无弦琴一张,每酒适,辄抚弄以寄其意。贵贱造之者,有酒辄设。渊明若先醉,便语客:“我醉欲眠,卿可去。”其真率如此。郡将尝候之,值其酿熟,取头上葛巾漉酒,漉毕,还复着之。其妻翟氏亦能安勤苦,与其同志。元嘉四年卒,时年六十三。谥号“靖节先生”。(选自萧统《陶渊明传》,有删改)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道济谓/曰贤者处世/天下无道则隐/有道则至今/子生文明之世/奈何自苦若此/B.道济谓/曰贤者处世/天下无道/则隐有道/则至今子生文明之世/奈何自苦若此/C.道济谓曰/贤者处世/天下无道则隐/有道则至/今子生文明之世/奈何自苦若此/D.道济谓曰/贤者处世/天下无道/则隐有道/则至今/子生文明之世/奈何自苦若此/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字,即表字,古时人在本名以外所起的表示德行或本名的意义的名字。B.弦歌,含义丰富,有出任邑令,礼乐教化等义项。文中指出任邑令。C.斗,是容量单位,十石为一斗,十斗为一升。不同时期一斗的量不同。D.卒,死亡。古代对不同地位人的死亡称谓不同,对大夫的死亡称卒。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渊明少有高趣,博学多识,擅长写文章,聪颖洒脱,卓尔不群,任性率真,曾经创作了《五柳先生传》来自况。B.陶渊明虽然志在隐居,但也与官员有交往,甚至有官场好友,如颜延之就与他交情深厚,但他从不接受他们的馈赠。C.陶渊明亲老家贫,不得已出仕,但是没几天就辞职了,后来又陆续作了一些小官,但最终解绶去职,并赋《归去来》。D.陶渊明喜欢喝酒,友人庞通在半路上邀请他喝酒,他欣然赴约,颜延之在浔阳时经常跟他一起喝酒,且一定要畅饮喝醉。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亲老家贫,起为州祭酒,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2)贵贱造之者,有酒辄设。【答案】10.C11.C12.B13.(1)亲人衰老,家里贫穷,被起用任命为州祭酒,忍受不了官场琐事,不久自己弃官回家了。(2)来拜访他的或高贵或卑贱的人,陶渊明只要有酒就招待他们。【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本题中,“无道则隐”“有道则至”为对称结构,故应在“有道”前和“至”后断开,排除ABD。本句译为:檀道济说:“贤人处世,朝廷无道就隐居,政治开明就出来做官,如今你生在开明盛事,为什么自己如此糟践自己呢?”故选C。【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C.“十石为一斗,十斗为一升”错,应为“十升为一斗,十斗为一石”。故选C【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对人物进行评价探究的能力。B.“他从不接受他们的馈赠”错,从文中可知颜延之曾经送给他二万钱他接受了,王弘送酒给他,他当即喝了。故选B。【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得分点:(1)“起”,(被)起用;“堪”,忍受;“解”,除去。(2)“贵贱”,形容词用作名词,高贵或卑贱的人;“造”,拜访;“辄”,就;“贵贱造之者”定语后置,正常语序为“造之者贵贱”,拜访他的或高贵或卑贱的人。参考译文:陶渊明,字元亮。有人说他叫陶潜,字渊明。浔阳柴桑人。陶渊明少年时就有很高的情趣,博学多识,擅长写文章,聪颖洒脱,卓尔不群,任性率真。曾经著作《五柳先生传》来自比,当时的人称这篇文章为实录。亲人衰老,家里贫穷,被起用为州祭酒,忍受不了官场琐事,不久自己弃官回家了。州郡召他担任主簿,他没有接受。亲自耕种自给,于是身体衰弱生病。江州刺史檀道济前去探望他,陶渊明卧床挨饿好几天了。檀道济说:“贤人处世,朝廷无道就隐居,政治开明就出来做官,如今你生在开明盛事,为什么自己如此糟践自己呢?”陶渊明回答说:“我怎敢充当贤人,我的志向比不上他们。”檀道济送给他粮食和肉,他却挥手叫檀道济离开。后来担任镇军、建威参军。陶渊明对亲戚朋友说:“我打算出任县令为过隐居的生活做准备,可以吗?”当政者听说后,调任他为彭泽县令。年终,恰逢州郡派督邮到彭泽县,下属请示陶渊明说:“您应该装束整齐穿官服面见他。”陶渊明叹气说:“我怎么能为了五斗米,向乡里小人折腰!”当天就解下官印辞去官职,写了一篇《归去来兮辞》。江州刺史王弘打算和他结交,却请不来他。陶渊明曾经去庐山,王弘让陶渊明的老朋友庞通之准备酒席,在半路栗里邀请他。陶渊明脚上有病,让一个门生和两个儿子交替抬轿。到了以后,欣然和庞通之一同饮酒。不一会王弘到了,陶渊明也没有抵触的情绪。起初颜延之担任刘柳后军功曹,在浔阳和陶渊明有交情,后来到始安郡做官,经过浔阳,每天到陶渊明的住所饮酒。每次去,都要畅饮直到喝醉。王弘打算邀请颜延之赴宴,整天都找不到。颜延之临调走的时候,留下二万钱给陶渊明,陶渊明全部送给酒店,以便以来就能喝酒。曾经在九月九日在房子边上菊花丛中闲坐,时间长了,采了一手菊花,忽然赶上王弘送酒来了,随即就喝,喝醉才回去。陶渊明不懂音律,却保存了一张无弦琴,每次喝酒喝到酣畅之处,都弹拨一番寄托情怀。来拜访的人不论贵贱,只要有酒就招待他们。陶渊明如果先喝醉,就告诉客人:“我喝醉了要睡觉,你可以走了。”他的天真直率达到这种地步。郡将曾经来拜访他,正赶上他酿的酒糟熟了,陶渊明就用头上的葛巾筛酒,筛完,又把头巾扎在头上。陶渊明的妻子翟氏也能安于勤劳清苦,和陶渊明志趣相同。元嘉四年去世了,时年六十三岁。谥号叫做“靖节先生”。(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山农词张籍老农家贫在山住,耕种山田三四亩。苗疏税多不得食,输入官仓化为土。岁暮锄犁傍空室,呼儿登山收橡实。西江贾客珠百斛,船中养犬长食肉。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开篇两句交代老农的居住地、经济状况,描绘了一个居住山中,家境贫困的老农形象。B.庄稼长势良好,老农虽身在深山但也难逃课税,交的税在官仓腐烂了,他却没有口粮。C.时至岁末,田地已经无法生产粮食,老农家余粮,只得叫儿子爬山收集橡实来充饥。D.最后两句写西江商贾财宝百斛,给狗吃肉的生活状况,与老农的生活形成鲜明的对比。15.这首诗包含了作者哪些情感?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答案】14.B15.①对底层农民的同情。贫困山农耕种薄田三四亩,终年劳累,却食不果腹,表达了诗人对他们的同情。②对统治阶级残酷统治的批判。统治阶级不顾底层人民的死活,横征暴敛,不爱惜物力,任由官仓物品腐败。③对商贾人家奢靡浪费的愤怒。底层农民整年为食物忙碌,却仍缺少粮食,但商贾人家却用肉来喂狗,表达了作者的愤怒之情。【解析】【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综合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B.“庄稼长势良好”错,“苗疏”可见庄稼长势不好。故选B。

【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耕种山田三四亩”“苗疏税多不得食”“岁暮锄犁傍空室,呼儿登山收橡实”,老翁家贫住在山中,靠耕种三四亩山田为生,田亩少,赋税多,没有吃的。一年到头,家中只剩下锄头、犁耙靠在空房子里面,只好叫儿子上山去拾橡子充饥。表达了作者对底层农民的同情。“输入官仓化为土”,粮食送进官府的仓库,最后腐烂变质,化为泥土。统治阶级横征暴敛,不爱惜物力,任由官仓物品腐败,表达了对统治阶级残酷统治的批判。“西江贾客珠百斛,船中养犬长食肉”,从长江西面来的富商的船中,成百上千的珠宝用斛来计量,就连船上养的狗也长年吃肉。老农的生活还不如商贾喂养的一条犬,对比鲜明,表达了对商贾人家奢靡浪费的愤怒之情。(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曹操《短歌行》中化用《诗经》的典故表达自己对人才的渴望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最能表现作者性格(或主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苏轼面对千古常新的江山,想起曾经叱咤风云的许多历史人物,不禁感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青青子衿②.悠悠我心③.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④.使我不得开心颜⑤.江山如画⑥.一时多少豪杰【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注意以下字的书写:衿、悠、事、颜、豪。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从小听说太史公久历名山大川而为文有奇气,颇心向往之。但是过去读《史记》常觉得不过瘾,找不到我想象中的“奇气”。那时总以为只有庄子的、一泻千里,战国纵横家的辩才和词锋,苏东坡的豪放潇洒,再不然就是六朝文章的华丽铺陈,才称得起文“气”。后来稍谙世事,从同情司马迁的遭遇出发,逐步体会到他的笔调之深沉、隽永,不同凡响。然而,还是在“十年”横行时期那种的日子里,怀着压抑无告,欲哭无泪的心情,通读了《史记》,才真正感受到那强压在字里行间的满腔悲愤之情,对司马迁自称修《史记》是为了“意有所郁结”,“以舒其愤”,更加理解。()。这“奇”,不仅以其简洁、凝练的文字囊括了纵横万里,上下千年的时间和空间领域;也不仅在于生动地刻画了数以百计的文臣、武将、帝王、游侠、骚人、处士,个个,跃然纸上;尤其在于以克制、含蓄的笔法,表达了深沉的感情和强烈的爱憎。通篇没有雕琢的形容词,也极少的议论,而在那貌似平淡的叙事之中,却蕴藏着极大的感染力。千载之下,读者仍然能使不知不觉跟着作者去爱、去恨的感情,非其所是,是其所非。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肆无忌惮风雨载途生龙活虎激昂慷慨B.汪洋恣肆风雨载途栩栩如生慷慨悲歌C.肆无忌惮风雨如晦生龙活虎慷慨悲歌D.汪洋恣肆风雨如晦栩栩如生激昂慷慨18.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千载之下,读者仍然能使不知不觉跟着作者去爱、去恨,非其所是,是其所非。B.千载之下,仍然能使读者不知不觉跟着作者去爱、去恨,是其所是,非其所非。C.千载之下,读者仍然能使不知不觉的感情跟着作者去爱、去恨,非其所是,是其所非。D.千载之下,仍然能使读者不知不觉跟着作者去爱、去恨的感情,是其所是,非其所非。19.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A.我终于找到了太史公文章之“奇气”所在,也就是在那个时候B.太史公的文章的“奇气”终于被我找到了,也就是在那个时候C.也就是在那个时候,太史公的文章的“奇气”终于被我找到了D.也就是在那个时候,我终于找到了太史公文章之“奇气”所在【答案】17.D18.B19.D【解析】【1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和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汪洋恣肆:形容文章、言论书法等气势豪放,潇洒自如。肆无忌惮:指恣意妄行,毫无顾忌。语境形容庄子的文风,选择“汪洋恣肆”。风雨如晦:比喻局势动荡,社会黑暗。风雨载途:形容旅途艰难。语境形容文革时期的社会局势,选择“风雨如晦”。栩栩如生:形容艺术形象非常生动逼真,像活的一样。生龙活虎:形容很有生气和活力。语境形容画中的人物逼真,选择“栩栩如生”。激昂慷慨:精神振奋,情绪激昂,充满正气。慷慨悲歌:情绪激昂地放歌,以抒发悲壮胸怀。语境形容议论的状态,选择“激昂慷慨”。故选D。【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和修改病句的能力。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存在以下问题:①语序不当,不是读者使“……跟着作者去……”,应是“这‘奇’”使“读者”怎样,故“读者”应放在“使”之后,排除AC;②成分冗余,应删掉“的感情”,排除D;③语义错误,“非其所是,是其所非”应改为“是其所是,非其所非”,排除AC。只有B项修改得最恰当。故选B。【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衔接连贯的能力。根据前文“还是在“十年”横行时期那种风雨如晦的日子里”,括号中的前面部分应是“也就是在那个时候”,据此可排除AB两项。前文一直以“我”为主语,则括号中应与前文风格保持一致,可排除C项。故选D。(二)语言文字运用II(本题共2小题,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发表在《营养进展》杂志上的一项新研究显示,与不吃蘑菇的人相比,①。宾夕法尼亚大学的研究调查了1966年至2020年间的17项癌症研究,分析了19500多名癌症患者。研究小组的发现表明,尽管香菇所含的氨基酸、麦角硫氨酸量高于白蘑菇、奶油蘑菇和波多贝罗蘑菇,但在日常饮食不管吃哪种蘑菇都能够降低患癌风险。蘑菇是麦角硫氨酸的最高膳食来源,而麦角硫氨酸是一种独特而有效的抗氧化剂和细胞保护剂。在体内补充抗氧化剂可能有助于防止氧化应激,从而②。不过研究人员称,虽然该发现为蘑菇的抗癌作用提供了重要证据,但是也要注意饮食中的多样性,多摄入水果和蔬菜,任何水果和蔬菜的摄入都可以预防某些癌症,③,一生中患癌症的风险就越低。20.简述第二自然段的主要内容。要求使用包含转折关系的句子,表达简洁流畅,不超过45个字。2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答案】20.虽然不同的蘑菇含有的氨基酸、麦角硫氨酸量有所不同,但是人们不管吃哪种蘑菇都能降低患癌风险。21.①经常吃蘑菇的人患癌风险要低②降低患癌症的风险③一个人摄入的果蔬越多【解析】【2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压缩语段之概括语段主要内容的能力。首先要概括第二段内容。根据“香菇所含的氨基酸、麦角硫氨酸量高于白蘑菇、奶油蘑菇和波多贝罗蘑菇”概括为:不同的蘑菇含有的氨基酸、麦角硫氨酸量有所不同。根据“在日常饮食不管吃哪种蘑菇都能够降低患癌风险”概括为:人们不管吃哪种蘑菇都能降低患癌风险然后采用“虽然……,但是……”的形式把以上概括出的内容整合成转折关系的复句,即虽然不同的蘑菇含有的氨基酸、麦角硫氨酸量有所不同,但是人们不管吃哪种蘑菇都能降低患癌风险。【2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景补写的能力。第一空,根据前句“与不吃蘑菇的人相比”和后面“在日常饮食不管吃哪种蘑菇都能够降低患癌风险”等信息,可知此处是说常吃蘑菇的人比不吃蘑菇的人患癌风险低,故补写内容为“经常吃蘑菇的人患癌风险要低”。第二空,据前句说的“日常饮食不管吃哪种蘑菇都能够降低患癌风险”“在体内补充抗氧化剂可能有助于防止氧化应激”可知,此处是说吃蘑菇能补充抗氧化剂,这样可能有助于防止氧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