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小学五年级数学第二学期教学计划23(2)注意因材施教,力求“下要保底,上不封顶”,把共同要见下页5日期课时备注第一单元观察物体(三)2因数和倍数的含义【1】找因数和倍数的方法【1】练习课【1】2、5的倍数特征【1】43的倍数特征【1】质数和合数【1】奇偶性【1】练习课【1】5第三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长方体的特征【1】正方体的特征【1】4月考表面积练习课【1】体积和体积单位【1】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1】3清明节体积单位的进率【1】容积和容积单位【1】不规则物体的体积【1】整理和复习【1】探索图形【1】5第四单元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产生和意义【1】分数与除法【1】假分数化的转化【1】5公因数【1】因数的5分练法课2小的比较天小的比较二【1】分数和5形5六量元分数的法和减沃司分母加减法(练习课母加减法【1】练习课【】5定律的推数加藏法运算的应用【1】练习课4月考线统计41测试1测试2测试期末检测2018年3月6**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这一册教材内容包括:观察物体(三)因数与倍数、长方体和正方体、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图形的运动(三)分数的加法和减法、折线统计图、数学广数学素养7 (三)”。89(一)观察物体(三)(2课时)(二)因数与倍数(7课时)2.2、5、3的倍数的特征...3课时3、质数和合数............2课时(三)长方体和正方体(13课时)探索图形(1课时)2.分数与除法………………2课时(五)图形的运动(三)(3课时)打电话(1课时)(九)总复习(4课时)2018年3月2日2015~2016学年度第二学期五年级数学教学工作计划1K1单元计划 7 82.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1) 3.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2) 4.整理与练习 二折线统计图 折线统计图 蒜叶的生长 三因数和倍数单元计划 1.因数和倍数,2、5和3的倍数的特征 41 和与积的奇偶性 67单元计划 2.真分数、假分数和带分数 3.分数的基本性质,约分 五分数加法和减法单元计划 96分数加法和减法 单元计划 1.圆的认识 2.圆的周长 3.圆的面积 整理与练习 七解决问题的策略单元计划 解决问题的策略 八整理与复习单元计划 整理与复习 r1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本册教材共编排了八个单元。数与代数领域的内容是本册教材的主要内容,共安排4征的活动经验的基础上安排的。“球的反弹高度”结合分数的学习,让学生通过实验记录23(1)理解方程的含义。4(4)分数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1)将问题抽象成方程。(3)理解分数的基本性质。(一)教学方法:(二)学习方法:挂图多媒体课件方格纸圆规天平球正方形纸圆形纸本学期共18周,除去节假日等,实际授课15周,每周5课时,总计75课时,本册教材共安排新授课74课时(含单元测评8课时),整理与复习5课时在复习时间进行。具体二、折线统计图2课时三、因数和倍数15课时511课时3课时5课时课时1等式与方程等式的性质和解方程(一)11第1周报2等式的性质和解方程(二)练习一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一)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一)练习二111113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二)练习三整理与练习2124第一单元测试325蒜叶的生长因数与倍数2、5和3的倍数特征12263.28~4.1质数、合数分解质因数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11374.4~4.8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整理与练习12清明节放假16和与积的奇偶性1天8第三单元测试分数的意义329分数的意义真分数、假分数和带分数21期中考试真分数、假分数和带分数分数的基本性质、约分23通分,分数的大小比较整理与练习31整理与练习第四单元测试球的反弹高度131分数加法和减法练习十一六、圆圆的认识221六、圆圆的认识圆的周长圆的面积221圆的面积整理与练习31节放假一天整理与练习13端午节放假一天整理与复习57测试第一单元简易方程八、课时安排:15课时(包含测评3课时)82、理解等式与方程的关系。首备设计二次备课记录一、教学例11.出示例1的天平图,让学生观察。提问:图中画的是什么?从图中能知道些什么?想到什么?2.引导:(1)让不熟悉天平不认识天平的学生认识(2)如果学生能主动列出等式,告诉学生:像“50+50=100”这样的式子是等式,并让学生说说这个等式表示的意思;如果学生不能列出等式,则可提出“你会用等式表示天平两边物体的质量关系吗?”二、教学例22.引导:告诉学生这些式子中的“x”都是未知数说写出的式子中哪些是等式,这些等式都有什么共同的特点。3.讨论和交流:写出的式子中,有几个是等式,有几个不是,而写出的等式都含有未知数,在此基础上,揭示方程的概三、完成练一练1、下面的式子哪些是等式?哪些是方程?2.将每个算式中用图形表示的未知数改写成字母。9四、巩固练习1.完成练习一第1题还可以用其他字母表示,以免学生误以为方程是含有未知数x的等式。2.完成练习一第2题五、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哪些收获?需要提醒同学们注意什么?还有什么问题?六、作业完成补充习题板书设计简易方程含有等号的式子叫等式像X+50=150、2X=200这样含有未知数教学反思课题:等式的性质和解方程第1课时单元第2课时教学难点:会用等式的这一性质解简单的方程。首备设计二次备课记录一、教学例31.谈话:我们已经认识了等式和方程,今天这节课,将继续学习与等式、方程有关的知识。请同学们看这里的天平图,你能根据图意写出一个等式吗?提问:现在的天平是平衡的,如果将天平的一边加上一个10克的砝码,这时天平会怎样?谈话:现在天平恢复平衡了,你能在上面这个等式的基础上,再写一个等式表示现在天平两边物体质量的关系吗?2.出示第二组天平图,说说天平两边物体的质量是怎样变化你能分别列出两个等式吗?3.出示第3、4组天平图,提问:你能分别说说这两组天平两边物体的质量各是怎样变化的吗?谈话:怎样用等式分别表示天平两边物体变化前的关系和变化后的关系?启发:这两组等式是怎样变化的她们的变化有什么共同特点?4.提问:刚才我们通过观察天平图,得到了两个结论,你能用一句话合起来说一说吗?5.做练一练的第1题。二、教学例4K1.出示例4的天平图,你能根据天平两边物体质量相等关系列出方程吗?4.完成练一练提问:解这里的方程时,分别怎样做就可以使方程左边只剩下x三、巩固练习1.做练习一的第3题2.做练习一的第4题3.做练习一的第5题四、全课小结提问: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五、作业板书设计等式性质和解方程等式的性质解方程检验:把x=40代入原方程,左边=40+10=50,左边=右边所以X=40是方程的解教学反思I课题:等式的性质和解方程第1课时单元第3_课时1、使学生在情境中理解“等式的两边同时乘或除以一个不为0的数,所得结果仍然是以同一个不为0的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也是等式的性质。首备设计二次备课记录一、复习等式的性质1、前一节课我们学习了等式的性质,谁还记得?2、在一个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那同学们猜想一下,如果在一个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数(除以一个数时0除外),所得结果还会是等式吗?4、那么,下面我们就通过学习来验证下我们的猜二、教学例五1、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例五图,并看图填空。2、集体核对3、通过这些图和算式,你有什么发现?4、接下来,请大家要课练本上任意写一个等式。请你将这个等式两边同时乘同一个数,计算并观察一下,还是等式吗?再将这个等式两边同时除以同一个数,还是等式吗?能同时除以0吗?5、通过刚才的活动,你又有什么发现?6、引导学生初步总结等式的性质(关于乘除的)7、板书出示: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0的数,所得结果仍然8、练一练第一题(1)、指名读题(2)、生独立填写在书上,集体核对(3)、你是根据什么来填写的?三、教学例六1、出示例六教学挂图,指名读题,同时要求学生仔细观察例六图2、长方形的面积怎样计算?3、根据题意怎样列出方程?指名口答,你是怎么想的?板书:40X=9604、在计算时,方程两边都要除以几?为什么?5、生独立计算,指名上黑板。全班核对6、计算出X=24后,我们怎样才能确定这个数是否正确?请大家口算检验一7、小结:在刚才计算例六的过程中,我们将方程的两边都同时除以40,这是为什么?为什么将等式两边都同时除以40,等式仍成立?8、试一试(1)、出示X÷0.2=0.8(2)、生独立解方程,指名上黑板。师巡(3)、集体核对,指名口答:你是怎样解方程的?为什么可以这样做?9、练一练第二题(1)、生独立解方程。指名上黑板,师巡视。四、巩固练习1、练习二第一题(1)、请每位同学在小组里说一说每一题应该怎样解,指名口答。(第三组)(2)、生独立解方程。指名上黑板(3)、集体核对2、练习二第二题(1)、指名读题(2)、生独立填写,师巡视。(3)、你在填的时候是怎样想的?五、课堂作业:练习二第三题板书设计教学反思F首备设计二次备课记录一、基础练习1、说出下面的式子哪些是方程,哪些不是,为什么?2、解方程X+125=370520+X=710x-4.9=6.4120—X=257.8+X=2.5X+8.5=12学生独立完成,指名学生板演。选3题让学生说说想的过集体订正,帮有错的同学分析错误原因,使其明二、完成第6页的7~12题。学生独立完成后指名回答,让学生说说是怎样想的。先由学生独立完成。在做题时要注意一些什么?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教师要特别关注前面解题还有错的学生,争取人人过关。4、第12题。学生读题后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三、课堂作业:第6页的第10、11题。板书设计练习教学反思k掌握列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首备设计二次备课记录一、教学例71、出示课件,指导学生仔细观察题目,明确题2、题目中已知什么,要求什么?这些量之间有什么关系?板书:小红去年的体重+2.5千克=小红今年的体重3、小红去年的体重我们知道吗?不知道可以用什么来表示?4、接下来,请你用列方程的方法来解决这道问生独立解决,师巡视。指名上黑板。5、集体核对,(指算式)这道算式表示什么意思?6、计算完结果后,你是怎样检验的?7、这道题目还可以怎样列式?(生小组内交流不同的算法,并说一说是根据什么数量关系计算的)8、小结:刚才我们用列方程的方法来解决了问题,谁来说一说,用列方程解答时,我们是怎样列出方程的,解答过程中要注意些什么?9、练一练(1)、指名读题(2)、题目的各个数量之间有什么关系?指名口答后生集体填写在书(3)、请同学们用列方程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生独立解决,师巡视)二、巩固练习F1、练习二第2题(3)、集体核对。请你说一说你是怎样列出方程(4)、做完后你是怎样检验的?2、练习二第3题(1)、指名读题,明确题意。(2)、小组讨论每题的数量关系,全班交流。生独(3)、集体核对三、课堂作业练习二第4题板书设计教学反思KI课题:列方程解决简单实际问题(1)第2课时单元第6课时首备设计二次备课记录1、找出下列关键句中的数量关系:女生人数是男生人数的2倍足球的个数比篮球多35个鸽子的只数相当于麻雀的5倍多9只你觉得这个方程和我们以前学过的有什么不同?你有什么办法解方程?二、新授教学1、学习例8:师出示题目,说说题目中的数量关系。(生自由说再指名校对)你有什么解题方法?列方程解答的步骤是怎样的?(先找出数量关系,再设未知量为x,列出方程,根据等式的性质解方程。)你们想自己先试试看吗?(生尝试练习,两生板演后反馈)解:设小雁塔的高度为x米。2x-22=64(数量关系:小雁塔高度的2倍少22米=大雁塔的高度)2x-22+22=64+22(等式的性质)这样就做完了吗?(还要检验)如何检验?(先自己检验一下,再同桌交流,最后指名检验)注意:要将x的值代入题目中检验才比较准确。用等式的性质先将左右两边都÷2,这样做揭题:两步解的方程三、专项练习杭州湾大桥比香港青马大桥的16倍还多0.8千米梨树比桃树的3倍多15棵放养的鳊鱼比鲫鱼的4倍少80尾猎豹比猫最快时速的2倍还多20千米故宫比天安门广场的2倍少8公顷一个驼鸟蛋长比一只蜂鸟体长的3倍还多1厘米2、练习二第6题在括号里填上含有字母的式子,生独立完成后校3、练习二第7题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四、总结五、作业:练习二第8、9题。板书设计教学反思课题:列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练习第3课时单元第7课时程。首备设计二次备课记录松树和杨树一共56棵学校的建筑面积是总面积的一半底楼高3.4米,其余三层平均每层高2.8米,这幢楼高多少米?小亮现在的身高比出生时的3倍高0.04米二、巩固练习1.练习二第9题2.练习二第10题先要求学生只列出方程,校对所列方程根据的等量关3.练习二第11题2生理解题意,找出数量关系,独立列方程解4.练习二第12题5.练习二第13题6.练习二第14题生独立完成后校对,其中12题的物品有“文件夹”和“墨水”,各一个与12瓶,总价25.10元。7.练习二第15题学生利用公式独立列式计算,集体交流时让学生说说是怎样计算的?三、总结师:今天在解方程的过程中,你有哪些进步?四、作业补充习题板书设计教学反思2课题:列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2)第1课时单元第8课时1、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并掌握形如ax+bx=c的方程的解法,会列上述方首备设计二次备课记录2一、谈话导入今天研究一个与颐和园有关的数学问题。二、学习新知1、P13例9用线段图表示出题目中数量之间的关系吗?根据线段图得到:水面面积+陆地面积=颐和园的占地面积启发:这大题目中有两个未知数,我们设谁为x呢?(2)列方程并解方程如果用x表示陆地面积,那么可以怎样表示水面面积呢?指名学生列出方程:X+3x=290鼓励学生独立求解。追问:这道题可以怎样检验?检验:A、72.5+72.5×3=290(公顷)B、217.5÷72.5=3(3)观察我们今天学习的方程,与前面的有什么不同?小结:像这样含有两个未知数的问题我们也可以列方程来解答。(4)学生独立完成P14练一练第1题三、巩固练习1、P14练一练第2题教师引导学生找出数量关系式陆地面积×2.4一陆地面积=2.12、解方程做什么?依据是什么?3、解决实际问题:(列方程解)(1)柏树松数共有750棵,柏树的棵数是松树的1.5倍,两种树各多少棵?为什么选择松树的数量设为x呢?(2)一块梯形田的面积是90平方米,上底是7米,下底是11米,它的高是几米?在做这道题时你认为应注意什么呢?2四、全课小结在解答列方程解应用题时应注意什么?五、课堂作业:P16练习三第2-3题板书设计教学反思主备人:张倩授课人:全册第9课时课题:列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第2课时单元第9课时1、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2首备设计二次备课记录6.6x-5x=8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二、学习新知1、出示题目:指名读题。师:这是一道什么问题的应用题?(相遇问题)引导:你能用线段图表示他们的数量关系吗?根据题意把线段图填写完整。2、引导:通过线段图,你知道客车和货车各自所走的路程与总路程有什么关系吗?指名说一说等量关系式。客车行的路程+货车行的路程=总路程速度和×时间=总路程所以可以设货车的速度为X千米/小时。4、小结:学生思考,列方程解决问题时的关键是什么?应用学过的公式、数量关系或者画图,可以帮助我们寻找等量关系。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关键是找出题中的等量关系。三、巩固练习1、练一练。2师:相距400千米是什么意思,说明了什么?这道题与例题10有什么异同?引导学生思考后列出等量关系式并解答。集体订正。2、练习三第5题学生独立思考,指名说说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以及等量关系。学生独立解答,集体订正。3、练习三第6题学生说一说是根据那个条件列出等量关系式4、练习三第7题学生思考等量关系,并独立完成。四、全课小结说一说你这一节课的学习收获。板书设计教学反思课题:列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练习第3课时单元第10课时2首备设计二次备课记录一、复习导入2、学校的建筑面积是总面积的一半3、底楼高3.4米,其余三层平均每层高2.8米,这幢楼高多少米?4、亮现在的身高比出生时的3倍高0.04米二、巩固练习1.练习三第9题2.练习三第10题先要求学生只列出方程,校对所列方程根据的等量关3.练习三第11题生理解题意,找出数量关系,独立列方程解4.练习三第12题5.练习三第13题6.练习三第14题7.练习三第15题学生利用公式独立列式计算,集体交流时让学生说说是怎样计算的?三、总结师:今天在解方程的过程中,你有哪些进步?四、作业2补充习题板书设计教学反思2首备设计二次备课记录一、回顾与反思提问:这一单元我们学习了哪些内容?引导学生说出:方程、等式的性质、解方程。等式的性质: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所得的结果仍然是等式。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0的数,所得的结果仍然是等式。解方程:求方程未知数值的过程,叫做解方程。1、举例说一说等式和方程有什么联系和区2、等式有哪些性质?你是怎样解方程的?3、在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时你是怎样想的?全班交流。二、练习与应用选3题让学生说出想的过程。帮有错的学生订正。第3题小组交流这4题的方程和解题过程,没有意见的就通过。(1)交流有困惑的地方。(2)交流有不同意见的题目。解:X+10—10=50—102练习与应用的第5、6、7题。板书设计教学反思3首备设计二次备课记录一、探索与实践1、出示第8题题目。小组内交流,把困惑、疑点、不同意见的地方记录下(1)a+b+c的和等于3b。2、第9题(1)学生读懂题目意思独立思考,解决问题。二、评价与反思:组织学生先进行自我评价,小组交流后全班交三、课堂作业:练习与应用的第10~12题。四、课后作业:基础训练。板书设计教学反思第一单元测试或测试授课人:全册第13-15课时班级人数总分及格率参考人数均分优秀率分数段情况:85分以上人;60-84分:人;60分以下人题号题目要求分值存在问题或突出优点改进措施一3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综合分析33首备设计二次备课记录一、初步认识折线统计图。1、出示例题图。师:张小楠把自己6-12岁每年生日测得的身高数据制成了统计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张统计表你能从这张统计表中了解到哪些信息?师:同学们,从这张统计表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从6岁、7岁、8岁、3、出示折线统计图:为了方便分析,表中的情况还可以用这样的统计图来表同学们知道是什么统计图吗?板书课题:折线统计图1、整体感知:同学们观察一下折线统计图是由几部分组成的?(点、线、标题、日期、单位、横轴、纵轴)回答的非常好,这张折线统计图的标题是什么?横轴:一般标明时间。纵轴:标明数据,这里主要表示身高,要注意单位。这里是一条折线,由点和线构成,这些一起组成了折线统计图。观察统计图,问:你能从中得到哪些信息?师:看图讨论(出示书上的三个问题)师:特别是第2、3个问题,师追问:你是怎么看出来的?刚才同学们所回答的这些信息都是通过观察点和线得到的。同学们思考一下在折线统计图中点表示什么?(数量的多少)线上升或下降表示什么?(数量增加或减少)同学们能不能说一说折线统计图有什么特点?(折线统计图不但能表示数量的多少,而且能清楚地表示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2、完成“练一练”。师:除了刚才我们讨论的这些情况外,还有很多数据比较适合用折线统计图来统计分析。比如同学的身高情况……整理课前学生收集的自己身高情况,尝试制成折线统计图,看看我们的引导说明:(1)每个人的身高都在增长,增长的情况各不相同,但大致的增长趋势是相同的。(2)这份统计图和其他的统计图有明显区别,底部从0到100这一段用了折线和虚线。让学生说说为什么要这样表示。比较折线统计图和统计表,你有什么想法?学生独立将自己的身高数据制成折线统计图,并在小组内交流,说说自己的身高增长情况,再和小组内的同学进行比较,说说能从图上发现什么。学生说:折线统计图不但和统计表一样可以反映数据的多少,并且比较3、联系生活举例。问:你有没有在其他地方见过类似这样的图?师小结:折线统计图不但能表示出数量的多少,而且能清楚地表示出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用折线统计图描述数据有什么优点?制作折线统计图时要特别注意什么?3板书设计单式折线统计图教学反思3首备设计二次备课记录一、导入新课:揭题: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折线统计图。(板书:折线统计图)二、学习新知:1、出示例2统计表,你能知道些什么信息?2、完成复式折线统计图。3、指出:从复式折线统计图中,不仅能看出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学生回答:学生根据统计表回答了解到的信学生独立完成,将折线统计图补充完整。学生根据折线统计图进一步讨论讨论问题。从图中你还能获得哪些信息?你有什么发现?三、巩固练习:1、完成“练一练”。学生分别看图,并根据问题在小组里交流。2、完成练习四的第2、5题,并根据统计图回答问题。让学生互相评价、交流,找出优点、指出不足后,进一步修改完善所画的统计图。引导学生看图回答问题,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复四、全课总结:这节课你学会了哪些知识和本领?有哪些收获?1、自主阅读第27页“你知道吗?”再交流说说理由。2、收集从今天起一星期的本地最高气温或最低气温情况,并制成折线统计图,预测本地近阶段的气温变化情板书设计复式折线统计图便于对两组相关数据进行比较教学反思课题:蒜叶的生长第1课时单元第3课时首备设计二次备课记录一、谈话揭题: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复式折线统计图,谁来说说复式折线统计图有什么特点?指名回答。这节课我们来学习蒜叶的生长。(板书课题)二、联系生活应用统计知识做菜时常用蒜叶来调味,你注意过蒜叶的生长过程吗?2、观察记录:学生交流在家记录的生长情况,完成统计3、提出问题:(1)种在水中的蒜瓣第几天开始长出根须?(2)其他小组的蒜瓣第几天开始长出根须?学生从第6天开始记录数据,根据记录的数据,填写统计表。(1)在阳光下和房间里,蒜叶的生长变化情况有什么相同点?(2)比较图中每组数据的差,说说差的变化有什么特点?(3)从实验数据中,你还能获得哪些信息?学生观察统计图:了解各小组第3天和第6天的根须长度,分四、全课总结引导学生评价自己的学习情况,小结所学的知识。4板书设计蒜叶的生长教学反思第三单元《因数与倍数》单元分析数,学习分解质因数;3、认识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42、由于本单元知识特有的抽象性,教学时要注意2、使学生通过自主探索,掌握2、5、3的倍数的特征。2、掌握2、5、3的倍数的特征。共16课时(包含测评3课时)4首备设计二次备课记录引导操作:你能用12个小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吗?请同桌两人合作拼一拼,交流:有哪些拼法?学生说一说,并交流表示的算式。结合学生交流,呈现不同拼法,分别板书出积是12的三道乘法算式(包括可以板书除法算式)。2、认识意义。(1)说明:根据4×3=12可以说:4和3都是12的因数;12是4的倍数,也是3同桌互相说一说。交流:根据6×2=12可以怎样说?根据12×1=12呢?在研究因数和倍数时,所说的数一般指不是0的自然追问:12的因数都是怎样找到的?说明:如果要找12的因数,只要想哪两个整数相乘等于12。因为1×12、2×6和3×4都等于12,所以12的因数有1、2、3、4、6、12这6个。(板书:12的因数有:1,2,3,4,6,12)提问:能单独说3是因数,12是倍数吗?为什么?1、找一个数的因数。(1)出示例2.交流:36的所有因数有哪些?说说你是怎样找的。4比较:你认为哪一种找因数的方法比较好?为什么?追问:想一想,怎样找一个数的因数可以做到不重复、不遗漏?说明:找36的所有因数,可以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想哪两个数的积是36,一对一对地找,也就是:先想1和36,写在因数的两端;再想2和18、3和12、4和9、6和6,相同的只要写一个。(板书:36的因数有:1,2,3,4,6,9,12,18,36。)提问:你能说出36的全部因数吗?(指名按顺序说)(2)完成“试一试”。让学生独立找出15和16的所有因数,师交流:15有哪些因数?16呢?(按一对一对的顺序板书结果)(3)发现特点。引导观察12、36、15和16的所有因交流思考:这些数什么共同的特点?指出:一个数的因数,最小的是1,最大的是它本身,因数的个三、巩固练习,深化认识完成练习五第1题。1、表中每栏的“每排人数”各是怎样算出来的?2、“排数”和“每排人数”都是24的什么数?3、从填表的过程中,你还受到了什么启发?四、全课小结:今天你学到了什么?有哪些收获?板书设计教学反思4首备设计二次备课记录一、复习导入:说出下列各式中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在上面的算式中,6和3都是18的因数,你知道还有哪些数是18的因数吗?18是3的倍数,你知道还有哪些数是3的倍数吗?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如何找一个数的倍数。(板书课题:因数和倍数(2))二、学习新知:(1)引导:我们已经学会了找一个数的因数,那怎样找一个数的倍数呢?现在请你找出3的倍数,把它们记录下来。学生独立试一试。交流:你找到的3的倍数有哪些?说说怎样找的。(根据交流,板书3的倍数)你认为哪个找倍数的方法比较好,你是怎样找的?说明:3的倍数是3和一个数相乘的积,我们可以从3的1倍开始依次列出3的倍数:3×1=3,3×2=6,3×3=9……问:3的倍数有多少个?为什么?怎样表示?(板书:3的倍数有:3,6,9,12……)问:怎样找一个数的倍数?为什么会有无数个?说明:我们可以用列举的方法,从3的1倍开始依次列举出3的倍数。因为所乘的自然数1,2,3……是无限的,所以3的倍数有无数个。在写一个数的倍数时,要用省略号表示出来。要求学生把3的倍数在课本上的图里表示出来。交流:这个圈里表示的是什么?在圈里写3的倍数要注意什么?(省略号)(2)完成“试一试”。让学生独立找出2和5的倍数,教师巡视、指交流:2的倍数有哪些?5的倍数呢?写一个数的倍数时要注意什么?(3)引导:观察这几个数的倍数,你发现一个数的倍数有什么特点?小结、板书:一个数的倍数,最小的是它本身,没有最大的,个数是无限的。三、练习巩固,应用拓展1、“练一练”。4学生填写因数和倍数。交流:这两题你是怎样填的?有什么特点?最小的倍数呢?提问:每人应付4元,应付元数都是4的倍数吗?怎样得出应付元数?说明:这里的应付元数都是4的倍数,因为这些对应的元数是把4依次乘1,2,3……得到的。把一个数依次乘1,2,3……就能得出这个数(1)7的倍数最小是(),7的因数最大是()。(2)一个数有因数3,它一定是()的倍数。四、课堂总结:在学习的过程中,你有哪些收获和体会?板书设计教学反思课题:2、5的倍数的特征第1课时单元第3课时1、经历自主探索2和5的倍数的特征的过程。2、知道2、5的倍数的特征,会判断一个自然数是不是2和5的倍数。教学难点:判断一个数是不是2和5倍数的方法。4首备设计二次备课记录一、复习导入:师:今天我们一起玩个猜数游戏,好吗?你任意说出一个自然数,老师能师:同学们想知道老师为什么不计算就能马上判断出来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一知识。(1)引入百数表。(2)课件出示百数表,要求:在这些数中找出5的倍数(3)你们找的数和老师找的相同吗?(课件出示百数表)(4)观察5的倍数,你有什么发现?把你的发现说给同桌听。归纳:谁来说一说5的倍数有什么特征?板书:个位上是0或5的数都是5的倍数。(6)过渡:学习了5的倍数的特征有什么好处?师随机在黑板上写数,学生判断是不是5的倍数。(7)练一练:下面哪些数是5的倍数?问:2的倍数有什么特征?我们一起研究一下。(1)猜一猜:根据研究5的倍数特征的经验,你猜一猜2的倍数可能会有什么特征?(2)课件出示百数表,学生找2的倍数。(小组合作找出2的倍数。)(3)汇报后观察2的倍数的特征,看看刚才的猜归纳:2的倍数有什么特征?板书:个位上是0、2、4、6、8的数都(4)师:其它2的倍数也有这样的特征吗?举例验证。(5)练习:下面哪些数是2的倍数?4让学生独立完成后汇报。3、奇数、偶数的再认识4、那么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有什么特征呢?(1)在5的倍数中找出2的倍数;(2)在2的倍数中找到5的倍比较:怎么判断一个数是不是2或5的倍数?小结:个位上是0的数,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5、巩固练习:(1)完成课本第33页“练一练”。三、课堂小结:还有什么问题?四、作业:练习五第3、6题。板书设计2、5的倍数的特征个位上是0或5的数都是5的倍数;个位上是0、2、4、6、8的数都是2的倍数;个位上是0的数,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教学反思1、使学生通过观察、猜想、验证、理解并掌握3的倍数的特征。2、引导学生学会判断一个数能否被3整除。理解并掌握3的倍数的特征。4会正确判断一个数能否被3整除。首备设计二次备课记录一、复习导入:1、引导说2和5的倍数的特征。2、练习:下面哪些数是2的倍数?哪些数是5的倍数?教师:同学们学习了2、5的倍数的特征,那么3的倍数的特征是不是也只看个位就行了呢?这节课,我们来研究3的倍数的特征。二、学习新知(2)从个位上看不出3的倍数的特征,该怎办?在找几个较大的3的倍数,并在计数器上表示出来。算算,每个数所用珠的个数各是多少?你有什么发现?生交流,指出:各位上珠的个数的和都是3的倍数。3的倍数,它各位上数的和一定是3的倍数。(4)如果一个数不是3的倍数,这个数各位上数的和会是3的倍数吗?三、练习巩固5、第14题,生思考,小结:是。4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活动,你有什么收获和感想?练习五第11—12题。板书设计教学反思全册第23课时单元第5课时5首备设计二次备课记录一、复习:写出2、3、5、6、8、9各数的所有因交流并板书:2的因数:1、23的因数:1、35的因数:1、56的因数:1、2、3、68的因数:1、2、4、89的因数:1、3、9观察这些因数的个数,哪些数只有2个因数,把它们找出(随学生回答圈出来。)这些因数有什么特点?(1和它本身)指出:像2、3、5、7这几个数,它们的因数只有1和本身两个,这样的数叫做素数。(板书:素数或质数)4、6、8、9除了1和本身之外,还有别请学生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怎样的数叫素数?怎样的数叫合数?想一想:1的因数有几个?1是素数吗?是合数吗?为什么?指出:在自然数中,1是最孤单的,它既不是素数也不是合2、完成课本37页“试一试”。53、找出50以内的质数并总结:50以内的素数:2、3、5、7、11、13、17、19、23、29、31、37、41、观察这些素数,说说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们?(只有一个偶数2是素数,其他的都是奇数。)100以内的质数表:2、3、5、7、11、13、17、19、23、29、31、37、41、43、47、53、59、61、67、71、7板书设计教学反思1、使学生理解质因数和分解质因数的概念。5首备设计二次备课记录一、创设情境1、回答:什么叫做质数?什么叫做合数?2、填空:1—12的质数有(),合数有()。形式吗?为什么?吗?为什么?二、揭示课题三、探索研究1、例7:在5=1×5、28=4×7中,哪些数是5的因数?哪些数是28的因数?在这些因数中,哪几个数是质数?学生单独完成,完成后讲2、例8:把30用几个质数相乘的形式表示出来。3、(1)完成课本第38页“练一练”。54、阅读“你知道吗”。式。5、尝试短除法。1620222690180三、巩固练习:练习六第4、6、7、8题。用自己的话说说这节课的收获。五、作业:板书设计教学反思主备人:张倩授课人:课题: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第1课时单元第7课时5首备设计二次备课记录一、铺垫准备1、直观演示,做好铺垫。出示边长6厘米和边长5厘米的两个正方形。提问:观察这两个正方形,哪一个能正好分成边长都是2厘米的小正方形?根据学生交流,演示分割正方形,看出每条边长6厘米都正好可以分成3份,这个正方形能正好分成边长2厘米的小正方形;边长5厘米的不能正好分成。谈话:根据上面我们看到的,如果一个长度是原来边长的因数,就能正好全部分割成小正方形。现在就利用这样的认识,学习与因数有密切联系的新内容。二、学习新知1、教学例9。交流:哪种纸片能把长方形正好铺满,哪种不能?你是怎样想的?说明:观察正方形和长方形边的长度,6是12的因数,又是18的因所以能正好铺满;4是12的因数,但不是18的因数,所以不能正好铺满。启发:想一想,还有哪些边长是整厘米数的正方形,也能把这个长方形正好铺满?为什么?引导:哪些数既是12的因数,又是18的因数?指出:1、2、3、6这几个数,既是12的因数,又是18的因数,也就9是12和18公有的因数,我们称它们是12和18的公因数。(板书)2、求公因数。(1)出示例10。(2)探索方法。交流:你是怎样找出8和12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引导:理解不同的思考方法:(板书过程)①先分别找出8和12的因数,再找公因数,并确定最大的一个。②先找出8的因数,再从8的因数里找12的因数,并确定最大的一个。③先找12的因数,再从12的因数里找8的因数,并确定最大的一个。3、用集合图表示公因数。4、回顾内容。提问:回顾今天的学习,我们认识了哪些内容?(板书课题)三、巩固深化2、练习七第1—2题。四、小结今天你有哪些收获?板书设计公因数与最大公因数8的因数:1、2、4、812的因数:1、2、3、4、6、128和12的最大公因数有:1、2、4,其中最大的是4教学反思课题: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练习第1课时单元第8课时8首备设计二次备课记录一、引入课题:二、基础练习:1、填空:16的因数有()24的因数有()16和24的公因数有()16和24的最大公因数是()师引导学生说一说求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方法。2、练习七第3题。完成后让学生说一说是怎么想的。3、练习七第4题。5、练习七第6、7题。5四、拓展练习:两个数的和是30,最大公因数是6,这两个数各是多少?(提示:自己举例子研究一下两个数的和与最大公因数有什么关系?)五、全课小结: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疑问?板书设计公因数与最大公因数教学反思首备设计二次备课记录一、操作探究,认识公倍数1、出示例11。提问:用长3厘米、宽2厘米的长方形纸片分别铺边长6厘米、8厘米的动后指名在实物展示台上铺一铺。提问:通过刚才的活动,你们发现了什么?引导:(1)用长3厘米、宽2厘米的长方形纸片铺边长6厘米的正方形,每条边各铺了几次?怎样用算式表示?(2)铺边长8厘米的正方形呢?每条边都能正好铺满吗?2、想像延伸。提问:根据刚才铺正方形的过程,在头脑里想一想,用3厘米、宽2厘米的长方形纸片正好铺满边长多少厘米的正方形?3、揭示概念。讲述:6、12、18、24……既是2的倍数,又是3的倍数,它们是2和3引导:用3厘米、宽2厘米的长方形纸片不能正好铺满边长8厘米的正方形,说明什么?为什么?二、自主探索1、出示例12。5提问:6和9的公倍数有哪些?其中最小的公倍数是几?你能试着找一找吗?学生自主活动,在小组里交流。可能的方法有:①依次分别写出6和9的公倍数,再找一找。提问:你是怎样找到6和9的公倍数的?又是怎样确定6和9的最小公倍数的?②先找出6的倍数,再从6的倍数中找出9的倍③先找出9的倍数,再从9的倍数中找出6的倍引导:②和③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哪一种方法简捷些?2、明确:6和9的公倍数中最小的一个是18。指出:18就是6和9的最小公倍数。3、用集合图表示。指导学生填集合图。引导:12是6和9的公倍数吗?为什么?27呢?哪几个数是6和9的公倍数?4、完成“练一练”第1题。完成后交流:2和5的公倍数有什么特点?5、完成“练一练”第2题。三、巩固练习。提问:这里在图中要写省略号吗?为什么?如果没有“50以内”这个前提呢?2、练习七第10题。引导:4与一个数的乘积都是4的什么数?怎样找到8和20的公倍数?填空时为什么要写省略号?四、全课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了哪些知识,你有哪些收获?还有哪些疑问?板书设计教学反思课题: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练习第1课时单元第10课时6首备设计二次备课记录一、引入课题二、基础练习1、完成下列填空。6的倍数有()8的倍数有()6和8的公倍数有()6和8的最小公倍数是()提问:还有什么方法可以求出6和8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2、做练习七第11题。(1)交流:每组数的最小公倍数各是几?提问: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可以有哪些方法?(2)简化方法。三、拓展练习1、做练习七第12题。6交流:(1)你找出的每组数的最小公倍数各是几?(2)从这里每组数的最小公倍数中,你发现了什么?交流:前两组数的最小公倍数是几?你是怎样想的?后两组呢?为什么最小公倍数都是大数?4、做练习七第14题。学生独立读题,说明题意和要求,明确1路车间隔6分钟,2路车间隔8分钟。让学生用列表法找出这两路公交车第二次同时发车的时交流列举过程,说说列举每一路车发车时刻时,实际是按找什么数的方法确定的。(6的倍数、8的倍数)提问:解决这个问题,你还有其他的方法吗?5、阅读“你知道吗”。四、回顾总结五、作业板书设计教学反思6首备设计二次备课记录一、引入课题同学们,这一个单元你学习到了哪些知识?生说,揭示课题,板书课题:整理与练习二、回顾与整理2:3、5、2的倍数各有什么特征?你是怎样发现的?师小结:2的倍数的特征:个位上是0、2、4、6、8,5的倍数的特征:个位上的数0,5;三、练习与应用(p47、48第1-8题)(1)生自己填写,校对。(2)哪些数既是2的倍数,有是5和3的倍数?(1)什么是偶数?什么是奇数?(2)按要求组成的两位数中,既是5的倍数,又是3的倍数的数是30,最大的偶数是80,最小的奇数是13。6(1)什么是质数?什么是合数?(2)学生练习。生自主练习后,思考:所有的质数都是奇数吗?所有的合数都是偶数吗?四、全课总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还有什么疑问?P47第7、8题。板书设计整理与练习2的倍数的特征:个位上是0、2、4、6、8,5的倍数的特征:个位上的数0,5;教学反思单元第12课时课时6首备设计二次备课记录一、揭示课题2、思考:怎样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二、练习巩固1、完成课本第48页第9题中上面一行4就是找出3和4的公倍数。在12,24,引导分析,“每根短彩带最长是多少厘米?”意思就是求30和45的最三、探索与实践(各个数位上的和是9的倍数)2、第14题。(1)理解题意,填表。(2)根据上表描点连线,连成的折线有什么特点?四、评价与反思五、全课总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还有什么疑问?P48第9题下面4题。板书设计整理与练习教学反思全册第31课时单元第13课时G首备设计二次备课记录一、激趣导入:师:我们先来做一个抽奖游戏——中奖概率50%。1、现金500元2、谢谢3、现金300元4、谢谢5、现金100元6、谢谢7、现金100元8、谢谢9、现金300元10、谢谢11、现金1000元12、谢谢13、现金100元14、谢谢15、现金400元16、谢谢17、现金50元18、谢谢师:明白规则了吗?谁愿意试一试。学生试过后都没有得到,让学生思考原因。二、深入探究:1、师:奇数、偶数在加、积法中有没有什么规律?想知道吗?生:奇数+偶数=?生:奇数一偶数=?生:偶数一奇数=?α6填入课本50页的表格中。师:小组内合作,想办法得出以上问题的答案。小组汇师板书:偶数+偶数=偶数、奇数十奇数=偶数、奇数+偶数=奇数2、师:我们发现了这么多规律,你能利用这些规律做一些判断吗?出示:不计算判断下面算式的结果是奇数还是偶生:10389+2004结果是奇数。因为10389奇数,2004是偶奇数+偶数=奇数。4、小组讨论:连加算式中,加数的奇数个数和偶数个数与和的奇、偶性有什么关系?5、继续探索:写几个数的乘积,什么情况下是奇数?什么情况下是偶数?小结:乘数都是奇数,积也是奇数;乘数都是偶数,积也是偶数;几个乘数中,只要有一个偶数,积一定是偶数。三、课堂小结1、说说这节课你发现了什么?又有哪些收获?板书设计和与积的奇偶性教学反思第单元测试或测试授课人:全册第32-34_课时班级人数总分及格率6参考人数均分优秀率分数段情况:85分以上人;60-84分:人;60分以下人题号题目要求分值存在问题或突出优点改进措施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综合分析61.分数的意义。2.分数的基本性质理解分数的意义1.分数的意义…………4课时2.真分数.假分数和带分数……………3课时5.整理和复习…………2课时6.球的反弹高度………………………1课时教学内容:分数的意义、练习八第1~4题第1课时第四_单元第1课时7教具准备:小黑板教学课件首备设计二次备课记录一、揭题。谈话:在三年级,我们曾经认识分数,今天这节课,我们要在以前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分数。二、新授。1、教学例1出示例1中的一组图。谈话:先来看这几幅图,请大家根据每幅图的意思,用分数表示每个图中的涂色部分。写出分数后,再想一想:每个分数各表示学生汇报所填写的分数提问:你认为这些图中分别是把什么平均分的?在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一个饼可以称为一个物体,一个长方形是一个图形,“1米”是一个计量单位,而左起第四个图形是把6个圆看成一个整体。引导比较:左起第四个图形与前三个图形有什么不同?提问:(1)在这几个图形中,分别把什么看成单位“1”的?(2)分别把单位“1”平均分成了几份?用分数表示这样的几份?(3)从这些例子看,怎样的数叫作分数?在学生回答问题的基础上,教师小结: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指出:表示其中一份的数,叫做分数单位。2、完成“练一练”71、做练习八的第1题提问:同样是三分之二,为什么涂色桃子的个数不同?2、做练习八的第2题的分数单位提问:每个分数的分母与分数单位有什么联系?3、做练习八的第3题4、做练习八的第4题这节课学习了哪些内容?通过学习你有哪些收获?你对今天这节课的学习满意吗?板书设计分数的意义分数的意义单位“1”教学内容: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练习八第5~8题第2课时第四单元第2课时教具准备:小黑板教学课件首备设计二次备课记录1、出示情境图:把4块饼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2、提问:你能提出哪些问题?二、新课1、教学例2提问:你能提出哪些问题?结合学生的回答,指出:每人分得的不满12、教学例3把刚才呈现的题目改为:把3块饼平均分给提问:你能提出什么问题?怎样列式?引导:把3块饼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平均每人能分到1块吗?你是怎样想的?结合学生的回答,提出要求:那么,可以用怎样的分数表示3÷4的商呢?请大家拿出3张同样的圆形纸片,把它们看作3块饼,按照题目分一分,看结果是多少?组织交流,你是怎么分的?小结:把3块饼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每人分把题目改为:把3块饼平均分给5个小朋友,每人能分得多少块?学生口述算式提问:3除以5,商是多少?怎样用分数表示?小组交流。三、总结归纳谈话:请大家观察上面两个等式,你发现分数与除法有什么关系?提问:如果用a表示被除数,用b表示除数,这个关系式可以怎样写?板书a÷b=a/b讨论:b可以是0吗?Z四、教学试一试。出示试一试,学生尝试填空。小组交流:你是怎样想的?口答:把7分米改写成用米做单位的数,可以列怎样的除法算式?7÷10的商用分数怎样表示?23分改写成用时作单位的数,可以列怎样的除法算式?23÷60的商用分数怎样表示?指出:两个数相除,得不到整数商时,可以用分数表示。五、做练一练练一练第3题学生独立填写,要求说说填写时是怎样想六、练习1、练习八第6题学生看图填写后,可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想的。2、第7-8题七、总结板书设计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被除数÷除数=被除数/除数教学反思Z7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首备设计二次备课记录一、复习引入。1、同桌相互举出一些分数,说明意义,并说说是真分数还是假分数?2、根据要求表示分数。明确问题,黄彩带的长是红彩带的几分之几?学生独立思考:把谁看作单位“1”?黄彩带的长相当于红彩带的几份?汇报交流。明确:把红彩带的长看作单位“1”,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红彩带的1/4。黄彩带的长与其中的1份一样长。也就是说红彩带的1/4与黄彩带一样长。(贴出答案)2。教学试一试。蓝彩带的长是红彩带的(一)。学生小组讨论:把谁看作单位“1”?蓝彩带的长相当于红彩带的几份?改题:红彩带的长是蓝彩带的(一)明确:把蓝彩带的长看作单位“1”,平均分成3份。红彩带的长与其中的4份一样长,也就是4个1/3,即4/3。21教育网1、完成练一练13.完成练习八9~11重点让学生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五、作业板书设计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Z7主备人:左灏授课人:全册第之几的实际问题,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到单位1对于解决问题的作用。教具准备:教学课件首备设计二次备课记录一、自主回顾:回顾一下对分数意义的理解情况。突出:怎样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说一说。1.让学生在课本上描出各点表示分数。交流时重点让学生说说表示分数的表示三、课堂小结四、课堂作业练习十第7、10、题。板书设计练习八教学反思7教具准备:小黑板教学课件首备设计二次备课记录一、复习准备提问:什么叫做分数?什么是分数单位?你能说出一些分数表示什么意义吗?二、教学新课(1)教学例5学生涂色表示相应的分数。要表示5个1/4,该怎样涂颜色?明确:用一个圆最多只能表示4个1/4,表示5个1/4要用两个圆。5个1/4就是5/4。问:通过刚才的涂色,你有什么发现?(2)教学例6分别用了几个圆?你有什么发现?(3)比较例5、例6中的这些分数,你能给它们分一分类吗?说说你是怎样分的?(4)认识概念真分数、假分数。问:和1相比,谁大,谁小?学生举例说明真分数和假分数。(1)做“练一练”(2)判断。真分数一定小于假分数。假分数都大于1。7集体订正。说明理由三、课堂练习1.练习九第1题2、练习九第2题0和1之间的这一段上,而假分数则分布在从1开始向右的到真分数都小于1,假分数都大于1。3、练习九第3题4、练习九第4题学生说说是怎样比较他们的大小的?四、小结这节课学习了哪些内容?什么是真分数和假分数?五、作业板书设计真分数和假分数真分数<1假分数≥1教学反思教学内容:假分数化整数、带分数第2课时第四单元第6课时教具准备:小黑板教学课件首备设计二次备课记录一、复习1、导入假分数化成整数的教学:板书:假分数问:怎样的分数叫假分数?请你举例说明。(引导学生分类说)(1)等于“1”的假分数。(分子和分母相同,不为0)(2)分子是5的假分数。(分母是1-5,一共有5个)(3)分母是5的假分数。(分子从5开始依次加1,说不完,说5个,然后加“……”)问:5分之5也就是多少?(板书:=1)那5分之10呢?你是怎么想的?方法二:想5分之10也就是2个5分之5,1个5分之5是1,2个5分之5就是2。比较这几种方法,你认为哪种方法最容易呢?用你喜欢的方法,算一算:5分之15和5分之20分别等于几?3、教学例7。你能也说几个这样的假分数吗?指名说几个这样的分数化成整数。同桌互相说一说。二、假分数化成带分数1、板书4分之11。问:这个假分数能化成整数吗?为什么?2、探究方法:那应该怎么算?下8方法一:11÷4=2……3商2就是整数部分,余数3就是分子,分母不变。方法二:把4分之11改写成4分之8加4分之3。4分之8就是2,2加4分之3,加号不写,就写成2又4分之3。3、练一练:把3分之12,6分之30,5分之8、3分之8化成整数或数?三、巩固练习:2、练习九第6题,先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再读一读。3、练习九第7题在直线上面的口里填假分数,下面的口里填带分5、练习九第9题判断大小。要求学生依次说明判断理由。四、全课总结。板书设计假分数化整数、带分数教学反思8教学内容:分数与小数的互化第3课时第四单元第7课时教具准备:小黑板教学课件首备设计二次备课记录一、理解4分之3米:1、问:“4分之3米”有多长?你能用线段图来表示吗?画法一:把1米平均分成4份,这样的3份就是4分之画法二:把3个1米的线段对齐后,平均分成4份,其中的1份,有3个4理解:4分之3米可以是1米的4分之3,也可以是3米的4分之1。2、联系生活理解:生活中的4分之3个苹果,可以是1个苹果的4分之3,二、比较4分之3和0.5:1、出示情境图:看懂图意,讨论“怎么比两条彩带的长短?”方法二:4分之3=3÷4=0.75,0.75大于0.5方法三:在直线上描点表示这两个数,再比一比。2、揭示课题:方法一:可以用除法,分子除以分母三、掌握并记忆常见的分数与小数的转化:1、要求学生拿出自备本,有条理的记一记,算一算。8依次说一说,尝试背一背。3、试一试把25分之9、6分之5化成小数问:你用的是什么方法?遇到了什么困难?4、教学例10三、巩固练习:1、练一练:掌握:一位小数可以改写成10分之几;两位小数可以改写成100分之几;2、练习九第11题填空4、练习九第13题把分数化成小数。(1)除不尽时的处理方法,注意“≈”和四舍五入的使用(2)假分数,先要转化成带分数,然后再转化成小数。或直接6、练习九第15、16题的比较7、思考题:a和b都是大于0的整数,当a()时,a分之b是真分数。当a()时,a分之b是假分数。当a()时,a分之b能化成整数。板书设计分数、小数的互化教学反思83、让学生在观察、操作、思考和交流等活动中,培教具准备:小黑板教学课件首备设计二次备课记录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故事引入:猴王分饼吗?出示阴影部分是1/2的图片?比较相等的几个分数有什么发现?(大小相等,分子分母在变化)如果还有一只猴需要四块,猴王会怎样分呢,揭示课题二、自主探究,发现规律提问:你能先对折,并涂出它的吗?学生折纸。涂色。交流后,追问:你能通过继续对折,找出和相等的其他分数吗?学生操作。组织交流。2、发现规律a、先从左往右看,1/2是怎样变为与它相等的2/4的?由1/2到4/8,分子、分母又是怎样变化的?谁能用一句话说出这两个式子的变化规律?2/4是怎样变化成与之相等的1/2的?8谁能用一句话说出这两个式子的变化规律?综合以上两种变化情况,谁能用一句话概括出其中的规律?你觉3、沟通联系本性质吗?三、利用规律,解决问题1、练一练的第1题。你能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再写出一组相等的分2、练一练的第2-4题3、练习十第1-3题四、课堂小结这节课有哪些收获?板书设计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教学反思8主备人:左灏授课人:全册第43课时教学重点:掌握约分的方法已经约分的书写形式教具准备:小黑板教学课件首备设计二次备课记录1、说一说:分数的基本性质2、想一想:学习分数的基本性质有什么作用?3、写一写:请你写出和12/24相等的分数在学生交流反馈后,引导学生对相等的分数做比较:分子分母都比原来大的,分子分母都二、教学例131、出示例13:你能写出和6/12相等,而分子、分母都比较小的分数吗?学生尝试自主思考。汇报:你是怎样想的?先在小组里交流。约分到什么时候就不要继续除呢?(除到分子、分母只有公因数1为止。)4、教学最简分数。像1/2的分子分母只有公因数1,这样的分数叫做最简分数。约分时,通常要约成最简分数。三、课堂练习1、练一练2、练习十第4-7题板书设计教学反思8首备设计二次备课记录二、巩固练习你是怎样寻到的?说说自己的理由好么?2、能用不同的分数表示下面各题的商吗?你能说出几个?这些算式之间有什么联系?3、比较大小(第11题)4、计算并化简(第12题)5、练习十第13、15题三、课堂小结四、课堂作业练习十第9、14题板书设计约分练习教学反思8主备人:左灏授课人:全册第45课时教学内容:通分例14练习十一第1~3题第1课时第四单元第11课时教具准备:教学课件首备设计二次备课记录一、复习1、说一说:最小公倍数4和6、8和9、9和52。、化成分母是20而大小不变的分数1/5、3/4、7/二、新授1、出示例题例14:把3/4和5/6改写成分母相同而大小不变的分数。题目要求是什么?(改写分母相同大小不变)你计划使用什么数来做这个相同的分母?12、24、师根据学生发言出示学生汇报板演2、揭示通分的意义小组学习,交流各小组汇报。为了计算简便,一般取最小公倍数做公分母。把异分母分数分别化成和原来分数相等的同分母分数叫做通分。3、你觉得通分的依据是什么?问题呢?5、通分和约分,有什么区别和联系?三、巩固练习1、试一试先找出1/6和4/9的公分母,再把这两个分数通分思路引导:1/6和4/9的公分母是()要求学生自由说说中间的过程。2、练一练学生板演。集体讲评。3、判断练习十一第3题4.练习。练习十一第1、2题第二题,先让学生说出每组分数的公分母,再通四、课堂小结板书设计通分教学反思&8主备人:左灏授课人:全册第46课时教学内容:例15、练一练、练习十一第6~8题第2课时第四单元第12课时首备设计二次备课记录一、复习回顾1.什么是通分?怎样通分?2.我们可以在什么时候应用通分?3.互动:相互出题练习相互评价交流二、教学例15方法一:画图比较方法二:通分比较转化成同分母的分数方法三:化成小数再比较学生汇报,分类领悟比较的方法。注你还有什么别的比较方法吗?三、巩固练习1.练一练第1题先通分,再比较下面各组分数的大小第2题根据分数的意义比较下面各组分数的大小3.思考题四、课堂小结板书设计分数的大小比较教学反思9主备人:左灏授课人:全册第47课时教学内容:练习十一第9~14题第3课时第四单元第13课时1.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熟练掌握约分、通分的方法,掌握分数、小数的互化方法,并能够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2.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了解分数在日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养成主动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意识和习惯。教学准备:课件首备设计二次备课记录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二、练习与应用1.第9题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再说一说思考的过程。2.第10题独立完成,说说方法。3.第11题,口答。4.第12、13题独立解决,说明方法。5.第14题让学生运用根据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方法进行填比较谁投的最准?可以把1.7看成1和0.7的和。0.7是7/10;三、总结说说你的收获。板书设计练习教学反思94、通过小组交流的形式组织学生整理知识要点,体验自己学习教具准备:教学课件首备设计二次备课记录一、回顾与整理1、问:这一单元,你们学会了什么?有什么收获?3、集体交流、整理。二、练习与应用1、第1题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再说一说思考的过程。2、第2题让学生结合情境解释分数的意义。3、第3题,口答。4、第4题5、第5题让学生运用分数与小数的互化方法进行填写。指导1.7的填法:一、可以把1.7看成1和0.7的和。0.7是7/10;二、把1.7直接看成是17/10,从而得出结果。6、第6题学生先独立练习。引导比较A三道题目计算方法有什么相同?B算式中选择的除数有什么不同?C从中还能想到些什么?7、第7题练习后加强对比引导学生区别清楚:9一、第一个问题是求平均每条童裤用了这块布的几分之几,需要把5米看作单位“1”,并把它平均分成6份,用分数表示其中的一份,得到的分数不注明单位名称。二、第二个问题是求平均每条童裤用布几分之几米,要把5米等分成6份,并用分数表示其中的一份,得到的结果要注明单位三、总结板书设计教学反思9首备设计二次备课记录这一单元,我们学习了分数的意义和性质,通过这个单元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1、什么是分数的基本性质?它与整数除法中商不变的规律有什么联系?你能举例说明吗?2、约分、通分有什么区别?约分、通分的一般方法各是什么?3、你会怎样比较两个分数的大小?学生进行讨论后,进行交流。二、练习与应用1、教学第8题先圈出最简分数,再把其余的分数约分学生先独立完成,再指名汇报。补充练习:将下面的分数约成最简分数:像这些分数比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单位管理制度呈现合集员工管理篇
- 单位管理制度呈现大合集人员管理篇
- 工作转正自我鉴定4篇
- 3D打印在计算机维修中的创新应用
- 《用色彩画心情》课件
- 第3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 物流行业顾问工作总结
- 乒乓球比赛的作文汇编10篇
- 输液室护士的职责概述
- 游乐园前台服务感悟
- 【9历期末】安徽省合肥市包河区智育联盟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历史试题
- 2024年度专业外语培训机构兼职外教聘任合同3篇
- 个人的车位租赁合同范文-个人车位租赁合同简单版
- 2025-2025学年小学数学教研组工作计划
- 水族馆改造合同
- 湖南省益阳市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数学期末试卷
- 【MOOC】教学研究的数据处理与工具应用-爱课程 中国大学慕课MOOC答案
- 《小学科学实验创新》课件
- 拌合站安全事故案例
- 《红色家书》读书分享会主题班会课件
- 2025年广东省春季高考数学仿真模拟试卷试题(含答案解析+答题卡)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