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大宁县第一中学高三年级2024-2025学年上学期阶段性测试12月份语文试题2024.12.24一、现代文阅读(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材料一: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作为《论语》首章,并不必具有深意。但由于首章突出的“悦”、“乐”二字,似可借此简略谈论《今读》的一个基本看法:即与西方“罪感文化”、日本“耻感文化”相比较,以儒学为骨干的中国文化的精神是“乐感文化”。“乐感文化”的关键在于它的“一个世界”(即此世间)的设定,它具体呈现为“实用理性”(思维方式或理论习惯)和“情感本体”(以此为生活真谛或人生归宿,即道德之上的准宗教体验)。“乐感文化”“实用理性”乃华夏传统的精神核心。作为儒学根本,首章揭示的“悦”、“乐”,就是此世间的快乐:它不离人世、不离感性而又超出它们。学习“为人”以及学习知识技能而实践之,当有益于人、于世、于己,于是心中悦之,一种有所收获的成长快乐。有朋友从远方来相聚会,来相见面,来相饮酒,来相聊天,不也愉快?特别又从远方来,一定是很久没有见面了,在古代,这就更不容易,当然更加快乐。这“乐”完全是世间性的,却又是很精神性的,是“我与你”的快乐,而且此“乐”还在“悦”之上。“悦”仅关乎一己本人的实践,“乐”则是人世间也就是所谓“主体间性”的关系情感。那是真正友谊情感的快乐。(选自李泽厚《<论语>今读》)材料二:“乐感文化”不仅是对以儒家为核心的中国传统文化特质的高度概括,更是一种深层的“文化——心理”结构。是对中国人诗性智慧的精审总结。《论语》作为儒家经典,不仅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而且在中华民族民族性格塑造过程中亦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孔颜乐处”所揭示的安贫乐道、豁达自信的处世理想和人生态度,“曾点气象”所描述的寓无限于有限、即自由而超自由的审美精神,无不体现着中国“乐感文化”的诗性智慧。因此,笔者尝试从《论语》来看“乐感文化”的内涵并进行分析。第一,“乐生”的生命精神。《论语·乡党》云:“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马厩失火,孔子从朝廷回来之后首先问“伤人了没有”,没有问马,这可以看出夫子对个体生命价值的尊重,此其一。其二,《论语》中这种“乐生”的生命精神还体现为强调人们要自强不息、韧性奋斗。其三,《论语》中这种“乐生”的生命精神,还体现为“慎终追远”的生命关怀。第二,“乐群”的生存智慧。中国“乐感文化”以“一个世界”的预设为立足点,不构想超出此岸世界的天堂或地狱的存在,因此没有上帝天国可以依赖,只得靠个人自己的奋斗、靠人与人彼此之间从物质上到精神上的相互扶持,这就决定了中国人对儒家所强调的忠、孝、礼、义、仁的重视,对人际和谐的强调。因此,《学而》中才会有曾子“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的言论。为什么《论语》要求我们这么做呢?这是由于“乐感文化”影响下的中国人认为,我们人类走不若马、力不若牛,又没有外在的上帝可以依靠、没有一个“超人”帮助我们。怎么办呢?只能自己依靠自己,只能相互依靠,彼此团结。第三,“乐观”的生活态度。以儒学为核心的“乐感文化”不提倡宗教信仰,认为没有上帝、天在可以依赖,“人生一无所本,被偶然扔掷在此世间,无所凭依,无所依皈”。但我们并没有因此而对生活悲观失望。而是坚信“人能弘道,非道弘人”(《卫灵公》),以人为本,依靠“乐群”的生存智慧,相信人自身的力量。这种坚信“人能弘道,非道弘人”的精神落实在日常生活之中,便体现为“乐观”的生活态度,体现为“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体现为“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第四,“乐感”的人性追寻。就人性完满的角度而言,“乐感文化”表现为“乐感”的人性追求。所谓人性完满‘是通过“诗”“乐”等艺术形式的熏陶塑造一个完人,更是“乐生”的生命精神、“乐群”的生存智慧和“乐观”的生活态度的完满呈现。通读《论语》可以发现,在以儒家为代表的人生哲学中,很重视“诗”“乐”在君子人格培养中的重要作用。因之,当孔子问及曾点之志时,曾子不假思索地答出“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的“曾点气象”。由此可见,此一“乐感”的人性追寻,仅靠“诗”“乐”等艺术形式的熏陶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乐生”的生命精神、“乐群”的生存智慧和“乐观”的生活态度的相互配合,这样才能最终培养出理想型的“君子”,最终将中国“乐感文化”这一“文化——心理”结构内在的诗性智慧完满呈现出来。总之,“乐感文化”包含“乐生”的生命精神、“乐群”的生存智慧、“乐观”的生活态度和“乐感”的人性追寻等多重内涵,蕴含着丰富的学术价值。对“乐感文化”的研究在坚持中华文化文化自信,增强中华民族文化软实力,应对异质文化之间的价值冲突,特别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理应引起我们的重视。(选自张鹏举《从〈论语〉看“乐感文化”的四重内涵》,有删节)1.关于“乐感文化”,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乐感文化”中,“乐”比“悦”层次更高,是超乎个人的关系情感。B.西方有“罪恶文化”,日本有“耻感文化”,中国文化精神有“乐感文化”。C.中国“乐感文化”的诗性智慧表现为“孔颜乐处”和“曾点气象”两种类型。D.研究“乐感文化”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方面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论语》在中华民族民族性格塑造过程中亦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B.在儒家的人生哲学中,很重视“诗”“乐”在君子人格培养中的重要作用。C.坚信“人能弘道,非道弘人”的精神便体现为“乐观”的生活态度。D.“乐感文化”四重内涵应相互配合,才能将“乐感文化”的诗性智慧完满呈现出来。3.下列各项中,最不合适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
)A.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B.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C.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D.晚年唯好静,万事不关心。4.请结合两则材料,简要概括“乐感文化”有怎样的特点。5.请结合下面两则材料,分别分析你对其中最能体现的“乐感文化”内涵的认识。①1938年抗战期间,战地摄影师罗伯特·卡帕在武汉街头拍下一张照片——民众纷纷举起旗帜,其中一面醒目地写着:“不死!”②外卖诗人王计兵,在生活的奔波忙碌中选择用诗句的形式记录生活,写下“生活给了我多少积雪,我就能遇到多少春天。”(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文本一:寒风吹彻(节选)刘亮程雪落在那些年雪落过的地方,三十岁的我,似乎对这个冬天的来临漠不关心,却又好像一直在倾听落雪的声音,期待着又一场雪悄无声息地覆盖村庄和田野。就在前一天,我似乎已经预感到大雪来临。我劈好足够烧半个月的柴,整齐地码在窗台下;把院子扫得干干净净,无意中像在迎接一位久违的贵宾——把生活中的一些事情扫到一边,腾出干净的一片地方来让雪落下。冬天,有多少人放下一年的事情,像我一样用自己那只冰手,从头到尾地抚摸自己的一生。屋子里更暗了,我看不见雪。但我知道雪在漫天地落。落在房顶和柴垛上,落在扫干净的院子里,落在远远近近的路上。我再不像以往,每逢第一场雪,都会怀着莫名的兴奋,站在屋檐下观看好一阵,或光着头钻进大雪中,好像有意要让雪知道世上有我这样一个人,却不知道寒冷早已盯住了自己活蹦乱跳的年轻生命。经过许多个冬天之后,我才渐渐明白自己再躲不过雪,无论我残缩在屋子里,还是远在冬天的另一个地方,纷纷扬扬的雪,都会落在我正经历的一段岁月里。当一个人的岁月像荒野一样敞开时,他便再无法照管好自己。就像现在,我紧围着火炉,努力想烤热自己。我的一根骨头,却露在屋外的寒风中,隐隐作痛。那是我多年前冻坏的一根骨头,我再不能像捡一根牛骨头一样,把它捡回到火炉旁烤熟,它永远地冻坏在那段天亮前的雪路上了。那个冬天我十四岁,每次拉柴火,都是母亲半夜起来做好饭,装好水和馍馍,然后叫醒我。有时父亲也会起来帮我套好车。我对寒冷的认识是从那些夜晚开始的。牛车一走出村子,寒冷便从四面八方拥围而来,把你从家里带出的那点温暖搜刮得一干二净让你浑身上下只剩下寒冷。我一个人赶着牛车进沙漠。一夜的寒风吹着我一个人。似乎寒冷把其他一切都收拾掉了,现在全部地对付我。我掖着羊皮大衣,一动不动趴在牛车里,不敢大声吆喝牛,免得让更多的寒冷发现我。从那个夜晚我懂得了隐藏温暖——在凛冽的寒风中,身体中那点温暖正一步步退守到一个隐秘的连我自己都难以找到的深远处——我把这点隐深的温暖节俭地用于此后多年的爱情和生活。我的亲人们说我是个很冷的人,不是的,我把仅有的温暖全给了你们。许多年后有一股寒风,从我自以为火热温暖的从未被寒冷浸入的内心深处阵阵袭来时,我才发现穿再厚的棉衣也没用了。生命本身有一个冬天,它已经来临。太阳落地时,我装着半车柴回到家里,父亲一见就问我:怎么拉了这点柴,不够两天烧的。我没吭声,也没向家里说腿冻坏的事。我想很快会暖和过来。那个冬天要是稍短些,家里的火炉要是稍旺些,我要是稍把这条腿当回事些,或许我能暖和过来。可是现在不行了。隔着多少个季节,今夜的我,围抱火炉,再也暖不热那个遥远冬天的我;那个在上学路上不慎掉进冰窟窿,浑身是冰往回跑的我;那个跺着冻僵的双脚,捂着耳朵在一扇门外焦急等待的我……我再不能把他们唤回到这个温暖的火炉旁。我准备了许多柴,是准备给这个冬天的。我才三十岁,肯定能走过冬天。但在我周围,肯定有个别人不能像我一样度过冬天。他们被留住了。冬天总是一年一年地弄冷一个人,先是一条腿、一块骨头、一副表情、一种心情……尔后整个人生。落在一个人一生中的雪,我们不能全部看见。每个人都在自己的生命中,孤独地过冬。我们帮不了谁。许多年前的那些个冬天,我们兄弟几个常手牵手走过封冻的河去看望姑妈。每次临别前,姑妈总要说一句:天热了让你妈过来喧喧。姑妈年老多病,总担心自己过不了冬天。天一冷她便足不出户,偎在一间矮土屋里,抱着火炉,等待春天来临。我一直没有忘记姑妈的这句话,也不止一次地把它转告给母亲。母亲只是望望我,又忙着做她的活。母亲不是一个人在过冬,她有五六个没长大的孩子,她要拉扯着他们度过冬天,不让一个孩子受冷。她和姑妈一样期盼着春天。天热了,母亲会带着我们,蹚过河,到对岸的村子里看望姑妈。姑妈也会走出蜗居一冬的土屋,在院子里晒着暖暖的太阳和我们说说笑笑……姑妈死在几年后的一个冬天。我回家过年,陪着母亲沿一条即将解冻的马路往回走。“你姑妈死掉了。”母亲说得那么平淡,像在说一件跟死亡无关的事情。“咋死的?”我似乎问得更平淡。母亲没有直接回答我。她只是说:“你大哥和弟弟过去帮助料理了后事。”此后的好一阵,我们再没说这事。快到家门口时,母亲说了句:天热了。我抬头看了看母亲,她的身上正冒着热气,或许是走路的缘故,不过天气真的转热了。对母亲来说,这个冬天已经过去了。“天热了过来喧喧。”我又想起姑妈的这句话,这个春天再不属于姑妈了。她熬过了许多个冬天,还是被这个冬天留住了。我想起爷爷奶奶也是分别死在几年前的冬天。我们在世上的亲人会越来越少。我告诉自己,不管天冷天热,都常过来和母亲坐坐。母亲拉扯大她的七个儿女。她老了。我们长高长大的七个儿女,或许能为母亲挡住一丝的寒冷。但母亲斑白的双鬓分明让我感到她一个人的冬天已经来临,那些雪开始不退、冰霜开始不融化——无论春天来了,还是儿女们的孝心和温暖备至。随着三十年的人生距离,我感受着母亲独自在冬天的透心寒冷。我无能为力。雪越下越大。天彻底黑透了。我知道这一时刻之外,我其余的岁月,我的亲人们的岁月,远在屋外的大雪中,被寒风吹彻。(有删改)文本二:把刘亮程向我们描述的这个地图上找不到的村庄,仅仅当作吹向大城市的一股“清新之风”,这样做有些不公平。我们从这部散文作品中了解的并不只是一个村庄,而是如何看待一个小小村庄的眼光,如何看待自己所处其中平凡无奇的生活的心情:温厚、悲天悯人。刘亮程仿佛是一位现代社会中的乡村“哲学家”,他用切身的人生体验,将读者带回那个久违的乡村世界。(节选自《中国现当代散文导读》)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三十岁的“我”对雪的到来,“漠不关心”又“期待”,是因为“我”已经习惯了雪带来寒冷,并对此做了充分准备,对寒冷无所畏惧。B.母亲为“我”的出行准备饭菜,父亲有时会为“我”套好车,这体现出了亲人对“我”的关爱,给“我”带来的温情。C.“每个人都在自己的生命中,孤独地过冬”反映出“我”的感悟:我们每个人都可能会经历自己生命的冬天,体验到孤独。D.刘亮程被称作乡村“哲学家”,与他对生命的思考分不开,他能在平淡无奇的日子里从自然与生活中得到深刻的启示。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以“我”三十岁时的一个雪天作为叙述起点,在这个雪天,“我”围抱火炉,抚摩自己的一生,感悟冬天,引出自己的人生经历以及感悟。B.文章语言朴实但又不失生动,多处使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如“寒冷早已盯住了自己活蹦乱跳的年轻生命”,耐人寻味,颇具可读性。C.文中用自然景物来抒发情感,如“寒风”,既是一种自然现象,也象征着生命的无常、苦涩,使文章主题具有更为普遍的意义。D.文章中姑妈和母亲两位老人都不可避免地走向衰老、死亡,在生命的每个阶段都饱受了冷漠和孤独的煎熬,这样写增加了文章的厚重感。8.“我”在不断地成长,对风雪带来的寒冷的感受也在变化。请结合文本一简要概括。9.文本二指出刘亮程“看待自己所处其中平凡无奇的生活的心情”是“温厚、悲天悯人”,请结合文本一相关内容谈谈你的理解。二、古代诗文阅读(一)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孟子曰:“伯夷,圣之清者也;伊尹,圣之任者也;柳下惠,圣之和者也;孔子,圣之时者也。孔子之谓集大成。集大成也者,金声而玉振之也①。金声也者,始条理②也;玉振之也者,终条理也。始条理者,智之事也;终条理者,圣之事也。智,譬则巧也;圣,譬则力也。由射于百步之外也,其至,尔力也;其中,非尔力也。”(节选自《孟子·万章下》)【注】①金:金钟。玉:玉磬。古代奏乐,开头以金钟起音,末尾以玉磬收音。②条理:节奏。材料二:孟子论伯夷、伊尹、柳下惠,皆曰“圣人也”,而又曰:“伯夷隘,柳下惠不恭。隘与不恭,君子不由也。”圣人之名,岂隘与不恭者所得僭哉!盖闻圣人之言行不苟而已,将以为天下法也。昔者,伊尹制其行于天下,曰:“何事非君?何使非民?治亦进,乱亦进。”而后世之士多不能求伊尹之心者,由是多进而寡退,苟得而害义,此其流风末世之弊也。圣人患其弊,于是伯夷出而矫之,制其行于天下,曰:“治则进,乱则退。非其君不事,非其民不使。”而后世之士多不能求伯夷之心者,由是多退而寡进,过廉而复刻,此其流风末世之弊也。圣人又患其弊,于是柳下惠出而矫之,制其行于天下,曰:“不羞污君③,不辞小官。遗佚而不怨,厄穷而不悯。”而后世之士多不能求柳下惠之心者,由是多污而寡洁,恶异而尚同,此其流风末世之弊也。此三人者,因时之偏而救之,非天下之中道也,故久必弊。至孔子集其行而制成法于天下,曰:“可以速则速,可以久则久,可以仕则仕,可以处则处。”然后圣人之道大具,而无一偏之弊矣。其所以大具而无弊者,岂孔子一人之力哉,四人者相为终始也。故伯夷不清,不足以救伊尹之弊,柳下惠不和,不足以救伯夷之弊。圣人之所以能大过人者,盖能以身救弊于天下耳如皆欲为孔子之行而忘天下之弊则恶在其为圣人哉?是故使三人者当孔子之时,则皆足以为孔子也,然其所以为之清、为之任、为之和者,时耳。岂滞于此一端而已乎?苟在于一端而已,则不足以为贤人也,岂孟子所谓圣人哉?孟子之所谓“隘与不恭,君子不由”者,亦言其时尔。故曰:圣人之言行,岂苟而已,将以为天下法也。(节选自王安石《三圣人论》)【注】③污君:无道之君。10.材料二中画波浪线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盖能以身救弊A于天下耳B如皆欲C为孔子之行D而忘天下之弊E则恶在其F为圣人哉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振,振动,与《过秦论》中“振长策而御宇内”的“振”意思相同。B.廉,方正,与《屈原列传》中“其志洁,其行廉”的“廉”意思相同。C.矫,纠正,与《归去来兮辞》中“时矫首而遐观”的“矫”意思不同。D.异,用作名词,指不同意见,与成语“时移世异”的“异”用法不同。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孟子长于取譬喻理,材料一中,他就以金声而玉振和百步之外射箭为喻,生动形象地论述了孔子是集大成者的观点。B.王安石认为圣人的名号不是狭隘和不严肃的人能够得到的,因为圣人的言语行为不能随随便便,它要做天下人的法则。C.伊尹给天下制定行为准则时认为,无论天下太平还是混乱都可以出来做官,做任何事都是为了君王,都是驱使百姓。D.不把侍奉无道之君当做耻辱,不拒绝低微的官职,不被任用不怨恨,困厄窘迫不忧愁,这是柳下惠制定的行为准则。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伯夷,圣之清者也;伊尹,圣之任者也;柳下惠,圣之和者也。(2)由是多进而寡退,苟得而害义,此其流风末世之弊也。14.孟子和王安石认为孔子集大成的原因分别是什么?请根据材料简要说明。(二)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浔阳三题(其一)庐山桂白居易偃蹇月中桂,结根依青天。天风绕月起,吹子下人间。飘零委何处,乃落匡庐山。生为石上桂,叶如翦碧鲜。枝干日长大,根荄日牢坚。不归天上月,空老山中年。庐山去咸阳,道里三四千。无人为移植,得入上林园。不及红花树,长栽温室①前。[注]①温室,汉官殿,在长乐宫。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庐山桂命途多舛,本是月宫仙树,却被天风吹落人间,漂泊流落到这江西庐山下。B.枝叶翠绿枝干渐长,桂树深深扎根在山岩中,意志坚定,愿意用一生守护着庐山。C.诗人用红花树和庐山桂对比,表达了桂树生长在偏远山间,不能到繁华地的辛酸。D.这是一首古体诗,语言质朴,通俗易懂,体现了白居易“老妪能解”的语言风格。16.白居易写庐山桂,柳永在《望海潮》中也写到钱塘“有三秋桂子”。“桂”在这两首诗词中分别起到怎样的作用?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三)名篇名句默写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教育应该尊重孩子的成长规律,呵护其天性。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中,“,”与这种理念完全契合。(2)《石钟山记》中,作者通过对石钟山得名由来的探究,认为“,”的做法是不可取的,强调要正确认识事物,必须深入实际,认真调查。(3)神舟飞天,嫦娥揽月,我国航天科技高速发展;而在不发达的古代,诗人们则常常借用神秘太空中的星辰来表情达意,如“,”。三、语言文字运用(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麻雀在皖水两岸的林子里交交而鸣,身体小,声音大。它们的嗓子刚刚经水雾和晨露滋润过,清脆无邪一如三岁娃娃的声音。一年四季除非落大雪,它们才伏在巢穴里不出门,其他任何日子都群聚一堆,左拾右捡吃东吃西,蹦蹦跳跳叽叽喳喳。论起此鸟的快活无忧,林间的任何鸟儿也比不上,世间的人更①。两脚兽心思太重,身子也重。麻雀是很家常很依恋人的鸟儿。幼时家住山中,清晨醒来听到的第一声天籁,必是麻雀的歌唱,欢天喜地,热热闹闹,场面吉庆盛大一如迎接新娘子。从木格子窗户往外看,总有几十只圆肚子麻雀在院子里起落、觅食、争嘴、追逐。见人来,蹦跶着两只短腿稍稍避让,并不走远,停在一两米外偏头望人,样子古灵精怪。然而乡下人喜欢燕子,对麻雀却②,只因麻雀与人争食,数量又多。田里的稻谷还未黄熟,一些稻穗就被啄食一空,晒场上的粮食如果无人看守,一天下来要折损许多,麻雀还把青白色的鸟粪遗在谷子上。麻雀依恋的,或许并不是人,它们只是把人也当成了大自然的一部分。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19.文中第一段说麻雀的声音像“三岁娃娃的声音”,将人说成“两脚兽”,这样处理有何表达效果?(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它那么普通,那么朴素,当我站在它身边,内心大声呼喊它的名字时,它没有给我想象中的回答。然而,①它就是黄河,它就是黄河的分身,它的名字,就是那个在《万里长城永不倒》和《黄河大合唱》中被亿万人歌唱过的名字。它是黄土高原的终点,也是华北大平原的起点。当我站在它的身旁偷偷展开双臂让河面上的风拂过身体时,我感受到了独属于它的温柔鼻息。也许只有此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中交二航局市政建设限公司招聘250人高频重点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2025下半年江苏苏州市吴中区人民检察院速录员招聘3人高频重点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2025下半年安徽黄山市祁门县事业单位招聘45人历年高频重点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2025下半年四川遂宁经开区部分事业单位考试招聘工作人员73人高频重点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2025下半年四川省遂宁市安居区事业单位招聘17人历年高频重点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2025上半年浙江温州职业技术学院选聘152人历年高频重点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2025上半年四川省自贡沿滩区事业单位招聘79人历年高频重点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2025“才聚齐鲁成就未来”山东未来集团限公司招聘96人高频重点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帽子及附件相关行业投资方案范本
- 铁路电气化玻璃钢施工协议
- 勘察设计工作内容
- 《儿歌运用于幼儿园教育问题研究的文献综述》8600字
- 悬挂灯笼施工方案
- 某自来水公司自然灾害应急预案样本(2篇)
- 无人机职业生涯规划
- 2024年食品安全法知识培训考试题库含答案(基础题)
- 2024-2030年中国应急行业需求趋势及发展战略分析报告
- 2024-2025学年语文二年级上册 统编版期末测试卷(含答案)
- 2024-2025年江苏专转本英语历年真题(含答案)
- 康复评定试题及答案
- 屋顶光伏发电项目EPC工程总承包售后服务保证措施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