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教版)生物必修一:《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示
范教案
第2节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从容说课
通过对上一节的学习,学生已经明白了细胞膜不仅仅是半透膜,还
是选择透过性膜,那这种选择性是如何实现的呢?则与细胞膜的结构有
关,这一节就是要解决膜的结构是怎样的。本节主要包括了两大部分内
容:1.科学家对细胞膜结构的探索历程。这是一个很好的科学史教育素
材,通过引导学生一步一步地分析科学家的实验和结论,宛如亲历科学
家探索的历程,使学生切身感受科学的魅力,自然而然地接受流动镶嵌
模型的理论,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加深对科学过程和方法的理解,明白科
学发现的过程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涉及到许多科学家的辛勤工作;科学
家的观点并不全是真理,还必须通过实践验证;科学学说不是一成不变
的,需要不断修正、发展和完善;科学发展与技术有很大的关系,技术
的进步可以更好地促进科学的发展。2.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内
容。在众多对细胞膜结构的假说中,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是目前人们
普遍接受认同的,能较好地解释人们对细胞膜功能的认识,学生必须展
开想象力,在头脑中构建细胞膜的空间结构,理解和掌握流动镶嵌模型
的基本要点,这对于更好的理解下一节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有很重要的
联系。
本节课在教学设计上主要突出科学史的教育,科学史的教学是在新
教材中特别强调和突出的,在旧教材中涉及不多,要教好不容易。老师
备课过程要细致策划如何有效地引导学生分析不同时期不同科学家的
实验及假说,评价他们的贡献;要能通过一连串的环环相扣的问题来引
导学生思维,要让学生感到身临其境,仿佛自己就是那个科学家在思考
研究;最后让学生从中总结出科学发现的一般规律。科学史的教学必须
抓住主线,言语简洁,不要赘述过多的枝节,否则学生容易混淆,把正
确的观点给记错了。
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这个难点的解讲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来突
破,有顺序和层次地介绍。要求学生发挥空间想象力,在头脑中构建细
胞膜的空间立体结构,理解各种成分是如何空间分布的。另外这部分内
容与前面所学的细胞膜的化学成分有密切联系,可以结合起来。这样学
生可以更好地明白为什么说“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磷脂和蛋白质,少量
是多糖”。总结时强调细胞膜在结构上的主要特点是具有流动性。
•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简述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内容。
(2)举例说明生物膜具有流动性特点。
(3)尝试利用废旧物制作生物膜模型。
(4)通过分析科学家建立生物膜模型的过程,阐述科学发现的一
般规律。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分析科学家建立生物膜模型的过程,尝试提出问题,作
出假设。
(2)发挥空间想象力,通过制作模型,构建细胞膜的空间立体结
构。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生物膜结构的研究是立足于生物膜所具有的功能特点上开展
的,树立生物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辩证观点。
(2)正确认识科学价值观,理解假说的提出要有实验和观察的依
据,需要有严谨的推理和大胆的想象,并通过实验进一步验证。
(3)正确认识技术在科学研究中所起的作用。
・教学重点
1.科学家对生物膜结构的探索历程。
2.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学说的基本内容。
・教学难点
1.对科学探究过程的分析,如何体现生物膜的结构与功能相统一。
2.生物膜的空间立体结构。
3.生物膜的流动性特点。
・教具准备
1.与生物膜结构探索过程相关的科学家图片及其实验图片。
2.生物膜流动镶嵌模型的多媒体演示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
(1)由于本节课内容跳跃较快,需要在一节课时间内展示近两百年
来人们对细胞膜认识的过程,而学生对这过程中所提及的实验及一些结论
又比较陌生,所以课前老师要精心组织好相关图片,按时间顺序依次展示,
给学生以感性的认识,让学生能较快建立对科学史的理解。
(2)准备生物流动镶嵌模型的多媒体演示课件,重点突破:①膜
的空间立体结构,各种成分是如何排列的;②生物膜的流动性。
[情境创设]
教师:同学们,在上一节课中,通过对几种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
我们明白了生物膜是一种半透膜,一些小分子可以自由通过,一些分子
则不能自由通过,但细胞膜又不是纯物理意义上的半透膜,它是有生理
活性的,能对一些离子和小分子进行选择性通过。所以生物膜更是一种
选择透过性膜。那为什么会有选择性呢?生物膜是靠什么机制来对不同
的物质进行选择的呢?这就跟细胞膜的结构有密切的关系,我们接下来
学习生物膜的结构特点。
在前面我们制作真核细胞的三维结构模型中,当时也遇到过用什么
材料做细胞膜的问题,很多组的同学都没有很好地解决。我们要从结构
与功能相适应的角度分析,用什么材料做细胞膜,能更好地体现细胞膜
的功能。首先,我们来总结一下我们已知的细胞膜的特点有哪些。
学生:细胞膜很薄,是细胞这个生命系统的边界。
学生:细胞膜是选择透过性膜,能够控制物质的进出,让一部分物
质通过,其他物质不能通过。
学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的实验告诉我们,细胞能够在一定
范围内胀大和缩小,说明细胞膜具有一定的弹性。
教师:很好,现在有三种材料:塑料袋、普通布和弹力布,用哪种
更适合于体现细胞膜的功能呢?
学生:塑料袋只能满足作为系统边界的要求,普通布能够满足系统
的边界和让一部分物质透过这两项功能的要求,只有弹力布能够满足前
面提到的三项功能的要求。
教师:那也就是说弹力布较适合制作细胞膜,大家再调动已有的知识
和生活经验,你还能想出更好的材料做细胞膜吗?要找到更好的材料,我
们还需要对细胞膜的结构有更深的认识。
[师生互动]
1.对生物膜结构的探索历程
人们对事物的认识是有一个过程的,科学家当年正是怀着对物质跨
膜运输现象产生的疑问,开始了对生物膜结构的孜孜以求地探索,历经
了一百多年时间,走过了一条曲折的道路,直到现在仍有许多科学家在
继续深入研究。让我们一起重温一下这段历史,会让大家对科学过程和
本质的理解有所启发。
问题(1):一种物质或物体的结构,实际上是指其组成成分之间的
组合形式。要弄清一种物质或物体的结构,首先要弄清其组成成分。那
么,细胞膜的组成成分是什么呢?
展示材料①:欧文顿及其实验相关的图片
时间:19世纪末1895年
人物:欧文顿(E.Overton)
实验:用500多种化学物质对植物细胞的通透性进行过上万次的实
验,发现细胞膜对不同物质的通透性是不一样的:凡可以溶于脂质的物
质,比不能溶于脂质的物质更容易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
提出假说:膜是由脂质组成的。
不容开M勺I勿贡洛5
图4-2-1
教师:大家看,最初认识到细胞膜是由脂质组成的,是通过对现象
的推理分析还是通过对膜成分的提取和鉴定?
学生:是从生理功能上入手,通过对现象的推理分析的。
教师:欧文顿的分析假说是如何提出的呢?
学生:根据他的实验结果,通过严谨的推理得出来的:凡可以溶于
脂质的物质,比不能溶于脂质的物质更容易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
教师:那在推理分析得出结论之后,还有没有必要对膜的成分进行
提取、分离和鉴定呢?
学生:有必要,通过鉴定能更准确地说明问题。
教师:那为什么一开始不直接对膜的成分进行提取、分离和鉴定呢:
学生:当时的技术不能实现。
教师:是的,这说明技术对科学研究的重要作用,直至20世纪初,
科学家才能第一次将细胞膜从哺乳动物红细胞中分离出来,化学分析表
明,膜的主要成分的确是脂质和蛋白质。从而以实验说明了欧文顿的假
说是成立的。也就是说假说是在实验与观察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同时又
需要更进一步的实验来证明。
问题(2):清楚了膜的化学组成后,接下来就要探索这些物质是如
何组成膜的了。
朗缪尔IrvingLangmuir在水盘中展开的是磷脂分子(如图4—2
-2),磷脂分子是一种由甘油、脂肪酸和磷酸所组成的分子,结构既有
疏水基团(尾部),又有亲水基团(头部)。因为磷脂分子的“头部”亲
水,所以在水一空气界面上磷脂分子是“头部”向下与水面接触,尾部
则朝向空气一面。这样磷脂分子可以在空气和水的界面上展开为一层。
图4-2-2图4-2-3
展示材料②:Gorter和Grendel对血影的研究
时间:1925年
人物:荷兰科学家Gorter和Grendel
小
1~XKN”
图4-2-4
实验:两位科学分离纯化了红细胞,从一定数量的红细胞中抽提脂
类,按Langmuir的方法进行展层,并比较展层后的脂单层的面积和根
据体积所推算的总面积,发现提取的脂铺展后所测的面积同实际测量的
红细胞的表面积之比为(1.8〜2.2):1,约为两倍。
教师:假如你是当时的科学家,当你做实验时发现单分子的磷脂分
子正好是红细胞的两倍时,大胆地展开你的想象力,你能做出什么假
说?
学生:细胞膜中的磷脂是两层的。
教师:很好,科学家也正是因测得单分子层的面积恰为红细胞表面
积的2倍,才得出膜中的脂质必然排列为连续的两层这一假说。说明你
们也具有了一点科学家的思维能力了,假说的提出不仅需要有实验的基
础,同时还需要有严谨的推理和大胆的想象力。
问题(3):那蛋白质和磷脂的位置关系又是如何的呢?
展示材料③:J.Danielli&H.Davson的三明治模型
时间:1935年
人物:J.Danielli&H.Davson
实验:J.Danielli&ILDavson1935发现质膜的表面张力比油一水
界面的张力低得多,推测膜中含有蛋白质。
提出假说:提出了“蛋白质一脂类一蛋白质”的三明治模型。认为
质膜由双层脂类分子及其内外表面附着的蛋白质构成的。1959年在上述
基础上提出了修正模型。
展示材料④:罗伯特森的单位膜模型
时间:1959年
人物:J.I).Robertson罗伯特森
图4—2—5
尸仞
■■■■■■■■■■■■■
1llllllllllll
r
图4—2—6
实验:用超薄切片技术获得了清晰的细胞膜照片,显示暗一明一暗三层
结构(如图4—2—6),厚约7.5nm,它由厚约3.5nm的双层脂质分子和内
外表面各为厚约2nm的蛋白质构成。
提出假说:连续的脂质双分子层组成膜的主体,磷脂的非极性端朝
向膜内侧,极性端朝向膜外两侧,蛋白质以单层肽链的厚度,通过静电
作用与磷脂极性端相结合,从而形成蛋白质一磷脂一蛋白质的三层结
构,称之为单位膜。他提出真核细胞与原核细胞具有相同的膜结构。单
位膜模型的主要不足在于:把生物膜的结构描述成静止的、不变的,这
显然与膜功能的多样性相矛盾。
单位膜结构模型继承了前人的有关“脂双层”和“蛋白质一脂类一
蛋白质”三明治模型的结论,又成功地利用了先进的电子显微镜的观察
结果作为证据。但是他将生物膜描述为静态的刚性的结构,这一点很快
又被新的技术手段下的实验所否定。
问题(4):有什么证据证明细胞膜中的物质不是静态的呢?
展示材料⑤:荧光标记小鼠细胞和人细胞融合实验
时间:1970年
人物:LarryFrye等
实验:将人和鼠的细胞膜用不同荧光抗体标记后,让两种细胞融合,
杂种细胞一半发红色荧光、另一半发绿色荧光,放置一段时间后发现两
种荧光抗体均匀分布。
提出假说:细胞膜具有流动性。
质膜的流动性是保证其正常功能的必要条件。例如物质跨膜运输、
细胞信息传递、细胞识别、细胞免疫、细胞分化以及激素的作用等等都
与膜的流动性密切相关。荧光标记小鼠细胞和人细胞融合实验,成功地
指出细胞膜具有流动性。
实际上,一些很简单的例子也能说明膜具有流动性,如我们初中学
习的白细胞会吞噬细菌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大家再想想类似的还有什
么例子?
学生:变形虫的变形运动。
学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
学生:动物细胞吸水膨胀和失水皱缩。
教师:很好,在继承前人的结论基础上,结合新的观察和实验证据,
又有科学家提出一些关于生物膜的分子结构模型。其中1972年桑格
(S.J.Singer)和尼克森(G.Nicolson)提出的流动镶嵌模型为大多数
人所接受。
好,学到这里,纵观整个人们对建立生物膜模型的探索过程,我们有些
话题想让大家思考讨论。
2.以讨论小组的形式开展课堂讨论交流
(1)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是不是就完美无缺了呢?请说说你的
看法。
学生: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不可能完美无缺。人类对自然界的认
识永无止境,随着实验技术的不断创新和改进,对膜的研究将更加细致
入微,对膜结构的进一步认识将能更完善地解释细胞膜的各种功能,不
断完善和发展流动镶嵌模型。
的确,流动镶嵌模型是目前人们普遍认同的,但它无法完美地回答
生物膜的所有功能。所以后来不断提出一些新的模型,如Wallach于
1975年提出晶格镶嵌模型;Jain和White于1977年提出板块镶嵌模型
等,迄今为止,已提出的生物膜结构模型达几十种之多,生物膜的结构
模型虽然有很多种,但被广泛接受的结构模型基本内容是趋向一致的。
其要点和特点基本相同,主要包括膜的分子组成和结构特征。
(2)纵观整个人们对建立生物膜模型的探索过程,你能谈谈实验
技术的进步起到怎样的作用?
学生:在建立生物膜模型的过程中,实验技术的进步起到了关键性
的推动作用。如血影的制取和化学成分的鉴定技术使人们认识膜的化学
组成;电子显微镜的诞生使人们终于看到了膜的存在;冰冻蚀刻技术和
扫描电子显微镜技术使人们认识到膜的内外两侧并不对称;荧光标记小
鼠细胞与人细胞的融合实验又证明了膜的流动性等。没有这些技术的支
持,人类的认识便不能发展。
(3)分析生物膜模型的建立过程中,结构与功能相适应是如何得
到体现的?
学生:在建立生物膜模型的过程中,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始终
引导人们不断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使人类一步步接近生物膜
结构的真相。例如,不同生物膜的功能是有差异的。在生命系统中,一
般来说,功能的不同常伴随着结构的差异,而早期的生物膜模型假定所
有的生物膜都是相同的,这显然与不同部位的生物膜功能不完全相同是
矛盾的。还有,不同膜的厚度也不完全一样。由此促进学者们重新研究
脂质和蛋白质相互作用的问题。一些学者使用了更加先进的技术,运用
红外光谱等技术证明,膜蛋白主要为球形结构。冰冻蚀刻电镜技术又证
明,脂双层中分布有蛋白质颗粒,这样又发展了生物膜模型。生物膜中
存在不同种类的蛋白质,以及蛋白质在生物膜中的不同分布情况,恰能
较好地解释不同结构的生物膜具有不同的生理功能。
(4)分析生物膜模型的建立过程,你受到什么启示?
学生:科学研究是要在实验和观察的基础上,通过严谨的推理和大
胆的想象,提出假说,再通过实验进一步地验证假说。
学生:科学研究依赖于技术的进步,技术进步了,可以得到更多新
的实验数据。
学生:科学发现的过程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涉及到许多科学家的辛
勤工作。
学生:科学发现的过程不是一帆风顺的,往往是在继承的基础上不
断验证、修正和完善发展的。
学生:科学家的观点并不全是真理,还必须通过实践验证;科学学
说不是一成不变的,需要不断完善。
教师:那流动镶嵌模型的具体内容是如何的呢?
[教师精讲]
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内容
结合课件展示依次介绍:
(1)磷脂双分子层是生物膜的基本支架。其中磷脂分子的亲水性
头部朝向两侧,疏水性的尾部相对朝向内侧。
耐
一
图4-2-7
(2)蛋白质分子有的镶嵌在磷脂双分子层表面,有的部分或全部
嵌入磷脂双分子层中,有的横跨整个磷脂双分子层。这里体现了膜结构
内外的不对称性。
图4-2-8
(3)在细胞膜的外侧,有一层由细胞膜上的蛋白质与糖类结构合
形成的糖蛋白,叫做糖被。糖被与细胞识别、细胞间的信息交流有密切
联系。
g
raw
图4-2-9
(4)磷脂分子是可以运动的,具有流动性。膜脂分子的运动有多
种形式:
①侧向扩散:同一平面上相邻的脂分子交换位置。②旋转运动:膜
脂分子围绕与膜平面垂直的轴进行快速旋转。③摆动运动:膜脂分子围
绕与膜平面垂直的轴进行左右摆动。④伸缩震荡:脂肪酸链沿着与纵轴
进行伸缩震荡运动。⑤翻转运动:膜脂分子从脂双层的一层翻转到另一
层,是在翻转酶的催化下完成。⑥旋转异构:脂肪酸链围绕C-C键旋
转,导致异构化运动。
&弁
4
图4-2-10
(5)大多数的蛋白质也是可以运动的,也体现了膜的流动性。
[评价反馈]
1.精选练习
(1)变形虫的任何部位能伸出伪足,人体的某些白细胞能吞噬病
菌,这些生理活动的完成说明细胞膜具有下列哪一特点
A.选择透过性B.一定的流动性C.保护作用
D.细胞识别
(2)1985年Overton在研究各种未受精卵细胞的透性时,发现脂
溶性物质容易透过细胞膜,不溶于脂质的物质透过细胞膜十分困难。这
表明组成细胞膜的主要成分中有0
(3)1925年CorterGrendel用丙酮提取细胞膜的脂,并将它在空
气一水界面上展开时,发现这个单层分子的面积相当于原来细胞表面积
的两倍。由此可以认为细胞膜由组成。
(4)1970年,科学家用不同荧光染料标记的抗体,分别与鼠和人
细胞膜上的一种抗原相结合,使它们分别产生绿色和红色荧光。将两种
细胞融合成一个细胞时,开始时一半呈绿色,另一半呈红色,但在37℃
水浴中保温40分钟后,融合细胞上的两种颜色的荧光呈现均匀分布。
这个实验说明,其原因是0
参考答案:
(1)B(2)脂质(3)磷脂双分子层(4)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
性构成细胞膜的蛋白质分子(抗原)是可以运动的
2.过程性评价表格
班别课题生物膜结构的探索历程
组长成员
评价评价
所选主题
讨论主题小组号
号
1.生物膜的流动镶嵌小组讨论记录
模型是不是就完美无缺
了呢?请说说你的
看法
生物2.纵观整个人们对建立
膜结生物膜模型的探索过程,
构的你能谈谈实验技术的进
探索步起到怎样的作用
历程3.分析生物膜模型的建
立过程中,结构与功能相
适应是如何得到体现的
4.分析生物膜模型的建
立过程,你受到什么启示
小组
1234
号
小组
自评
小组
互评
[课堂小结]
我们这节课就到这里,一方面我们重温了科学家探索细胞膜结构的
历程,这是一个在继承中不断验证、修正和完善发展的过程,这段科学
史给予我们很多有用的启示,使我们加深了对科学过程和方法的理解。
另一方面我们也重点学习了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内容。在众多
对细胞膜结构的假说中,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是目前人们普遍接受认
同的,能较好地解释人们对细胞膜功能的认识,理解和掌握流动镶嵌模
型的基本要点,这对于更好的理解下一节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有很重要
的联系。
[布置作业]
在引入时,我们问到大家还能想出什么更好的制作细胞膜的材料,
你们可以调动已有的生活经验,再结合今天所讲的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
型,利用生活上找得到的废弃物做一个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课后拓展]
请利用互联网搜索科学家对生物膜研究的最新进展的资料,并通过
自己的加工将资料整理出来,拿到班上相互交流。
・板书设计
第2节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一、对生物膜结构的探索历程
1.19世纪末,欧文顿提出:膜是由脂质组成的。
2.20世纪初,对膜化学成分鉴定:膜是由脂质和蛋白质组成的。
3.1925年,荷兰科学家提出:膜中的脂质分子排列为连续两层。
4.1959年,罗伯特森提出生物膜的静态模型(单位膜模型):
“蛋白质一脂质一蛋白质”三层结构构成。
5.1970年,弗雷和埃迪登用绿色和红色荧光染料对小鼠和人体细胞
膜上蛋白质进行染色标记,并让两种细胞进行融合。提出细胞膜具有流
动性。
6.1972年,桑格和尼克森提出“流动镶嵌模型”。
二、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内容
1.膜是由蛋白质和脂质组成的。(还有少量多糖)
2.膜的基本支架:磷脂双分子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度商业空间软装设计施工一体化转让协议3篇
- 2025版农民工职业技能提升合同示范文本3篇
- 2024年物联网农业技术研发与应用合作协议
- 2024年网络营销推广服务全面合作协议
- 2025版防雷产品研发、生产、销售及安装合同2篇
- 课题申报书:大型语料库驱动下现代汉语语体正式度指标体系研究
- 2025版亲子游乐园合伙开店合作协议3篇
- 课题申报书:楚式漆器髹饰技艺数字化保护与传承路径研究
- 课题申报书:陈望道与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建构研究
- 2025版网络直播平台分成协议书范本3篇
- 2023-2024学年山东省青岛实验学校、育才学校八年级(上)期末数学试卷
- 2023~2024学年福州市2024届高三年级2月份质量检测(二检)英语试卷(含答案)
- 湖南省长沙市雅礼集团2023-2024学年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学期期末历史试卷(含答案)
- 钢结构拆除安全施工方案
- 高绩效教练的读书心得分享
- 市政道路工程前期基本流程
- 软管出厂检测报告
- 新能源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书
- 化工新材料与新技术
- 2023智慧光伏电站建设评价评分细则表
- 产业经济学-第八章-产业关联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