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综合测试(一)历史试题 含解析_第1页
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综合测试(一)历史试题 含解析_第2页
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综合测试(一)历史试题 含解析_第3页
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综合测试(一)历史试题 含解析_第4页
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综合测试(一)历史试题 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届天河区普通高中毕业班综合测试(一)历史本试题卷共8页,共20题,全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座位号和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上,再用2B铅笔把考号的对应数字涂黑。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的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或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4.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春秋战国时期,老子主张“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孟子主张“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其共同思想内涵在于()A.主张敬天保民 B.倡导人性本善C.推崇厚德载物 D.崇尚天人合一【答案】D【解析】【详解】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春秋战国时期(中国)。据材料可知,老子主张道法自然,追求天人合一,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而孟子认为觉悟到了自己的本性,就是懂得了天命,综上所述,两人都提出人与天的相互关系,即崇尚天人合一,D项正确;材料描述的是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而非敬天保民,排除A项;人性本善是孟子的主张,排除B项;厚德载物出自《易经》,指道德高尚者能承担重大任务。排除C项。故选D项。2.下表依据《汉书》整理。这可以说明,当时()姓名经历王吉“少好学明经,以郡吏举孝廉为郎”冯逡“通《易》,太常察孝廉为郎”师丹“治《诗》,事匡衡。举孝廉为郎”A.官员选拔与儒学密切相关 B.科举考试以四书为主要内容C.举孝廉突出强调个人品行 D.尊崇儒术观念受到民众推崇【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本题是本质题。根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汉(中国)。从表中三人的经历可以看出,他们都是因为精通儒家经典而被选拔为官,这说明当时的官员选拔制度与儒学密切相关,A项正确;科举制度始于隋唐时期,而非汉代,排除B项;表中内容来看并未突显孝廉制度强调个人品行这一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民众对儒学思想推行的态度,不能得出尊崇儒术观念受到民众推崇,排除D项。故选A项。3.魏晋时期,造籍单位由乡上移至县;奴婢开始被作为家口计入口数;编户被划分为多种身份的人户,如屯田户、兵户、吏户等,让他们与普通民户一起承担不同的国家义务。这些做法()A.保障了国家政权的稳定 B.体现了基层组织的完善C.适应了社会现实的需求 D.改变了传统的社会结构【答案】C【解析】【详解】据本题次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魏晋时期(中国)。根据材料“编户被划分为多种身份的人户,如屯田户、兵户、吏户等,让他们与普通民户一起承担不同的国家义务”可知,统治者将编户划分为多种身份的人户,按照身份承担不同义务,这主要是为了强化集权和社会控制,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更有效地管理和控制民众,更好地调配资源和人力,以便适应当时的社会需求,C项正确;魏晋时期国家政权并不稳固,排除A项;材料信息只说明了魏晋时期户籍编制的变化,并未涉及基层组织的发展情况,排除B项;魏晋时期依然是传统的社会结构,并未发生彻底改变,排除D项。故选C项。4.“玄武门之变”后不久,唐太祖李渊颁布《禅位皇太子诏》,自称“英华已竭”“深求闲逸”,又称赞(李世民)“功格穹苍,德孚宇宙,雄才宏略,振古莫俦”,禅位于皇太子李世民。这次“禅让”()A.维护了儒学的伦理秩序 B.体现了贵族的权力博弈C.反映了政府的尚贤观念 D.保证了经济的长期繁荣【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本题是推断题。根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中国)。根据材料概况可知:“玄武门之变”是唐朝皇室内部的一次权力斗争,李世民通过这场政变消除了其继位的主要障碍。在政变后不久,他通过逼迫其父李渊退位而登上皇位,这一过程更多反映的是唐朝初年贵族内部的权力斗争,B项正确;这次“禅让”是儿子对父亲权力的争夺,违背了儒家伦理父为子纲的观念,排除A项;材料涉及的是皇位的更替而非人才的选拔,不能体现政府的尚贤观念,排除C项;保证了经济的长期繁荣叙述过于绝对,政权的更替与经济的长期繁荣关系不大,排除D项。故选B项。5.下图是《中国古代人口变化图》,最终实现实际人口数与统计人口数基本一致的主要原因是()A.户籍管理的加强 B.赋税制度的变革C.高产作物的引进 D.人地矛盾的缓和【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本题是原因题。根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中国。根据材料概况可知:材料反映的是我国实际人口数与统计人口数在清朝时期基本一致,主要原因是古代中国赋税制度的变革,赋税的征税标准逐渐从以人口为主转为以土地财产为标准,到最后取消人头税,导致不需要再隐匿人口,B项正确;随着赋税制度的变革,中国古代户籍管理逐渐松弛,排除A项;高产作物的引进会导致人口数的变化,但与实现实际人口数与统计人口数基本一致无关,排除C项;赋税制度的变化导致人口数增加,使得后期人地矛盾尖锐,而非缓和,排除D项。故选B项。6.晚清时期,政府的财政收入原本主要来自田赋。1853年,为了筹集饷需,清政府创造出一种值百抽一的商业税,称为厘金。厘金横空出世后,其占比在财政收入中迅速扩大,并逐渐跟田赋齐平。厘金的创造与发展反映出()A.小农经济的瓦解 B.中外贸易结构的变迁C.华夷观念的崩溃 D.传统政治秩序的动摇【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本题是本质题。根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晚清(中国)。根据材料概括可知:厘金作为一种新税种的设立,是清政府在财政紧张情况下的一种应急措施,反映出政府为了维持统治而不得已进行的调整。这种税赋的创新与田赋并列,显示出传统的财政结构受到动摇,进而反映出当时清朝面对内忧外患,中央财权的下移,导致传统政治秩序收到冲击和动摇,D项正确;材料未涉及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且中国的小农经济是逐步瓦解的,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中国和外国贸易结构的变化,涉及的是中国国内赋税结构的变化,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对外关系的理念变化,涉及的是中国赋税结构的变动,排除C项。故选D项。7.19世纪末20世纪初法国的《小日报》是巴黎最流行的通俗类报纸。为了吸引读者眼球,该报曾派遣一批画家和记者到中国采访,用写实手法记录当时的晚清政坛与民间百态。右侧是1900年7月14日刊登在该报的一幅名为《清朝太后殿下》的漫画。该漫画意在()A.反映中法文化交流的深入 B.彰显中国官民的反抗精神C.表达现实主义的绘画风格 D.讽刺晚清政府的野蛮残暴【答案】D【解析】【详解】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00年的中国。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在西方列强眼中,晚清是封建、落后、野蛮的象征。西方媒体会通过漫画的形式丑化晚清形象,意在体现西方的优越性并为其侵略行为寻找借口。由此可知,漫画《清朝太后殿下》符合当时西方对晚清的刻板印象,是对晚清政府野蛮残暴的讽刺,D项正确;当时晚清在列强侵略下处于弱势,被视为落后、腐朽的代表,并不是在进行中法深入的文化交流,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中国官民对侵略者的反抗信息,与题意无关,排除B项;该漫画没有客观反映中国的社会现状,带有明显的偏见,不属于现实主义风格,排除C项。故选D项。8.20世纪30年代初,毛泽东指出:“我们经济建设的中心是发展农业生产,发展工业生产,发展对外贸易和发展合作社。”到1936年,整个根据地共有各类合作社2万个,社员达100万人。这一理论及其实践()A.推动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B.丰富了工农武装割据理论的内涵C.适应了社会主义改造的时代需求 D.满足了农民获得土地的强烈愿望【答案】B【解析】【详解】据本题次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0世纪30年代(中国)。根据材料“‘我们经济建设的中心是发展农业生产,发展工业生产,发展对外贸易和发展合作社。’到1936年,整个根据地共有各类合作社2万个,社员达100万人”可知,土地革命时期,在革命根据地推动合作社的建设,丰富和发展了土地革命的内容,团结了更多的群众,巩固了革命根据地,从而丰富了工农武装割据理论的内涵,B项正确;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是在1937年,不是20世纪30年代初,排除A项;社会主义改造是在新中国成立后,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C项;材料信息主要说明的是根据地的经济发展情况,并未涉及分给农民土地,所以无法得出满足了农民获得土地的强烈愿望的结论,排除D项。故选B项。9.1945年11月1日,中国共产党在东北解放区创办《东北日报》。下图是从创刊之日至1949年9月30日该报文章中词频位居前20位的关键词。由此可知,《东北日报》()A.保证了解放战争的最终胜利 B.反映了中国共产党的价值立场C.采用了先进的信息传播方式 D.旨在揭露国民政府的腐败统治【答案】B【解析】【详解】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0世纪40年代(中国)。根据材料中《东北日报》报道关键词词频统计表可知,“人民”“群众”“解放”“农民”“工人”“民主”这类词汇出现频率较高,可见《东北日报》是站在了人民群众的一边,积极支持工人农民获得解放、争取民主,这也即是中国共产党的价值立场,B项正确;保证了解放战争的最终胜利说法夸大其实,排除A项;《东北日报》还是传统的纸质传媒方式,并不是先进的信息传播方式,排除C项;《东北日报》作为中国共产党在东北解放区创办的报刊,主要报道的是东北解放战争时期的各项情况,并不单纯是为了揭露国民政府的腐败统治,排除D项。故选B项。10.据《中国统计年鉴》记载,1962年全国基本建设投资完成71.26亿元,比1961年减少56.16亿元。全年累计施工大中型项目为1003个,比1961年缩减406个。用于农业和支农工业投资的比重,由1961年的17.5%上升到23.6%。这反映了当时()A.国际形势影响国内建设 B.国民经济获得较快发展C.经济调整工作取得成效 D.三线建设改善工业布局【答案】C【解析】【详解】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62年(中国)。根据材料可知,和1961年相比,1962年国家基本建设规模受到压缩,投资构成也做了调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9至1961年,我国经济发生严重困难,为克服困难,党中央决定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材料中的史实表明调整工作取得成效,C项正确;当时国民经济建设出现困难的主要原因是受“左”倾错误以及自然灾害的影响,并不是国际形势,排除A项;当时的国民经济出现了严重困难,并不是较快发展的状况,排除B项;三线建设从1964年至1978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11.公元前3世纪,托勒密一世统治埃及时,将当时盛行于埃及的三位一体神(即奥西里斯、伊西丝和荷鲁斯)创造为新的三位一体神(即赛拉比斯、伊西丝和荷鲁斯),供全体居民崇拜。其中,赛拉比斯神的形象酷似希腊主神宙斯,后两位神的形象没有多大变化。这一做法()A.中断了埃及的传统文明 B.扩大了区域间的文化差异C.促进了欧洲文化的传播 D.实现了帝国内的民族融合【答案】C【解析】【详解】据本题次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埃及)。根据材料“托勒密一世统治埃及时,将当时盛行于埃及的三位一体神创造为新的三位一体神,供全体居民崇拜。其中,赛拉比斯神的形象酷似希腊主神宙斯,后两位神的形象没有多大变化”可知,托勒密一世将当时盛行于埃及的三位一体神之一的奥西里斯创造为赛拉比斯,且其形象酷似希腊主神宙斯,并供全体居民崇拜,可见这会促使希腊神在埃及得到认同,进而推动欧洲文化在埃及的传播,C项正确;伊西丝和荷鲁斯两位神的形象没有多大变化,可见并未中断埃及的传统文明,排除A项;托勒密一世的做法是有利于推动地区之间的文化交流与融合的,排除B项;材料信息涉及的是地区之间的文化传播与交流,并不是民族融合的问题,排除D项。故选C项。12.下为古代世界四个帝国的疆域示意图。其中属于15—16世纪奥斯曼帝国的是()A. B.C. D.【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本题是推断题。根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5-16世纪的奥斯曼帝国。15—16世纪奥斯曼帝国建立后,该首都君士坦丁堡为伊斯坦布尔,帝国横跨欧亚非三洲,D项正确;君士坦丁为首都时期是东罗马帝国时期,排除A项;版图范围横跨欧洲、亚洲和非洲,以罗马为首都是罗马帝国时期,排除B项;伊苏斯为重要的战役地点,涉及的是亚历山大征服波斯帝国时期,所以为亚历山大帝国,排除C项。故选D项。13.下表是1500—1900年间葡萄牙、英格兰和威尔士、德意志、意大利四个国家(地区)城市化率表。据此推测,其中属于意大利城市化率的是()国家或地区城市化率1500年1600年1700年1800年1900年A3.2%4.1%4.8%5.5%28.2%B14.9%16.8%14.7%18.3%21.2%C3.1%5.8%13.3%20.3%61.9%D3.0%14.1%11.5%8.7%12.7%A.A B.B C.C D.D【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本题是推断题。根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500—1900年的欧洲。根据材料概况可知:材料涉及的是1500—1900年间葡萄牙、英格兰和威尔士、德意志、意大利四个国家(地区)的城市化率表,其中B代表的是意大利的城市化率,16世纪左右,意大利处于地中海沿岸是欧洲的贸易中心,经济较发达,城市化率是欧洲最高的,随着新航路开辟后,贸易中心的逐渐转移,意大利逐渐衰落,城市化率逐渐下降,随着工业革命在19世纪中后期逐渐扩展,城市化率逐渐发展,B项正确;德意志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发展速度最快,所以A为德意志,排除A项;英格兰和威尔士在工业革命期间城市化率上升显著,所以C为英格兰和威尔士,排除C项;葡萄牙是新航路开辟的率先开拓者,随意在17世纪左右由于经济发展较为迅速,城市化水平较高,随后发展逐渐缓慢,所以D为葡萄牙,排除D项。故选B项。14.1935年夏天,在工党、自由党和“国际联盟协会”会员赞助下,英国组织了一次群众性的和平投票。这一投票结果()观点投赞成票人数占总投票人数赞成全面裁军1050万91.3%赞成用国际协定来保证全面废除航空部队约950多万82.6%赞成用国际协定来禁止为私人赢利而制造和出售军火约1048万91.1%赞成准备在必要时采取经济的非军事制裁约1096万95.3%赞成准备在必要时甚至采用军事制裁约683万59.3%A.反映了绥靖政策具备社会基础 B.体现了英国的孤立主义政策C.纵容了日本发动局部侵华战争 D.落实了《非战公约》的规定【答案】A【解析】【详解】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35年(英国)。根据材料概括可知:从投票结果可以看出,大部分民众赞成裁军、用国际协定保证废除航空部队、禁止制造和出售军火以及采取经济制裁等,这些都体现了绥靖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有民意基础,A项正确;材料涉及的是民意调查的内容,未涉及英国的外交政策,不能得出体现了英国的孤立主义政策,排除B项;英国主要纵容了德国法西斯的侵略,题干与日本的侵华战争关系不大,排除C项;材料涉及的是英国民意调查,而非对外政策的制定,不能得出落实了《非战公约》的规定,排除D项。故选A项。15.当今德国的黑红金国旗可追溯到19世纪初德国反抗拿破仑的战争;1848年革命首次将其确定为代表整个德国的旗帜;1919年魏玛共和国继续沿用其作为国旗。二战后,联邦德国和民主德国都宣布以黑红金旗为国旗,这反映了两国()A.意识形态的对抗 B.社会制度尖锐对立C.国家利益的一致 D.政权合法性的竞争【答案】D【解析】【详解】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德国)。根据材料“1848年革命首次将其确定为代表整个德国的旗帜;1919年魏玛共和国继续沿用其作为国旗。二战后,联邦德国和民主德国都宣布以黑红金旗为国旗”可知,黑红金旗在德国历史上多次被宣布为国旗,这说明黑红金旗代表了一定程度的政权合法性,二战后,联邦德国和民主德国都宣布以黑红金旗为国旗,这反映出两国在政权合法性上的竞争,D项正确;意识形态,是指一种观念的集合。而材料中涉及的是两国的具体行动,不属于意识形态范畴,排除A项;材料信息并未涉及联邦德国和民主德国就实行资本主义制度还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对立情况,排除B项;联邦德国和民主德国分属于资本主义阵营和社会主义阵营两个不同的阵营,国家利益不可能一致,排除C项。故选D项。16.澳大利亚地广人稀,它的铝矾土、铁矿石、煤等工业原料蕴藏量均居世界前列。下表为1955—1984年澳大利亚对外贸易的地区构成(单位:%)。影响澳大利亚对外贸易地区构成发生变化最合理的解释是()西欧、北美国家东亚国家和地区其它国家和地区总计1955年69.758.9821.271001965年67.8219.1723.481001975年41.7134.0524.241001984年36.1839.2024.62100A.两极格局的不对称性 B.澳大利亚经济对外依赖性强C.欧美国家经济的衰退 D.东亚与澳大利亚的经济互补【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本题是正向题。根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55—1984的世界。根据材料概括扩可知: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自1955年至1984年,澳大利亚对东亚国家和地区的贸易比例不断增加,而对西欧和北美国家的贸易比例在此期间逐渐下降。这一变化趋势反映了东亚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对澳大利亚丰富的矿产资源和工业原料的需求增加,从而促进了双方的贸易往来,这种互补性表现为东亚地区需要澳大利亚的原材料,而澳大利亚则通过出口实现经济增长,D项正确;两极格局的不对称是指苏联和美国经济发展的不对等,与材料内容无关,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澳大利亚对其他国家的资源输出,不能得出澳大利亚经济对外依赖性强,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澳大利亚对其他国家的资源输出,未涉及欧美国家的经济发展数据,不能得出欧美国家经济的衰退,排除C项。故选D项。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大题,第17题14分,第18题14分,第19题12分,第20题12分,共52分。17.荒政是指政府为应对灾荒而采取赈灾对策。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宋之为治,一本于仁厚。诸州岁歉,必发常平、惠民诸仓粟,或平价以粜,或贷以种食,或直以赈给之,无分于主客户。募富民出钱粟,酬以官爵。蝗为害,又募民扑捕,易以钱粟,蝗子一升至易菽粟三州,或五升。民之流亡者,可归业者,计日并给遣归。无可归者,或赋以闲田,或听隶军籍,或募少壮兴修工役。老疾幼弱不能存者,听官司收养,因饥疫若厌溺死者,官为埋祭。诏州郡长吏优恤其民,间遣内侍存问,戒监司俾察官吏之老疾、罢懦不任职者。——摘编自《宋史·食货》材料二时间事件出处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朱元璋令天下置预备仓《明太祖实录》永乐元年(1403年)令吏部行文……春初差人巡视境内,遇有蝗虫初生,设法扑捕,务要尽绝……若布、按二司官不行严督所属达捕者,亦罪之……永为定制《明史》正统五年(1440)四月振沙州(治所在今敦煌)。六月振湖广、贵州蛮饥《续文献通考》天顺元年(1457年)山东民饥,发太仓银三万两赈之《古今图书集成》弘治十一年(1498年)夏灾不得过六月终,秋灾不得过九月终。报灾过期或匿灾不报,均予惩处《续文献通考》(1)根据材料一,概括宋朝的荒政。(2)结合材料一、二,指出明朝荒政的新特点,并简析其原因。【答案】(1)措施:发放救灾钱粮;劝奖社会助赈(官方赈济与民间救助相结合);帮助灾民恢复生产;组织和安置流离失所的灾民;督促并监管地方官员履行救灾职责。(2)特点:重视灾害预防;形成定制;关注经济中心和边疆的治理;关注赈灾的时效性;赈济范围更广;直接用白银(货币)实施赈济。原因: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进一步发展;中央集权制的进一步加强;白银成为主要流通货币;吸取前朝的荒政经验和教训。【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是特点题。时空是宋朝时期的中国。措施:据材料“发常平、惠民诸仓粟”“出钱粟”得出发放救灾钱粮;据材料“募富民”“募民”得出鼓励富人和百姓参与救灾、治蝗,将官方赈济与民间救助结合起来;据材料“民之流亡者,可归业者,计日并给遣归”得出遣返流亡的灾民,帮助恢复生产;据材料“无可归者,或赋以闲田,或听隶军籍,或募少壮兴修工役。老疾幼弱不能存者,听官司收养”得出对无家可归的灾民,采取分给田地、招募从军、招募参加工程修建、政府收养等方式进行安置;据材料“诏州郡长吏优恤其民”“遣内侍存问”得出督促并监管地方官员履行救灾职责。【小问2详解】本题是特点题、背景题。时空是明朝时期的中国。特点:据材料“置预备仓”“差人巡视境内,遇有蝗虫初生,设法扑捕”得出重视饥荒、蝗灾等灾害的预防;据材料“永为定制”得出形成定制;据材料“振沙州(治所在今敦煌)”“振湖广”得出关注经济中心如湖广和边疆如河西走廊地区的治理,赈济范围更广;据材料“夏灾不得过六月终,秋灾不得过九月终”得出规定赈灾任务要在规定期限完成,关注赈灾的时效性;据材料“发太仓银三万两赈之”得出直接用白银(货币)实施赈济。原因:明朝赈灾范围包括内地和边疆地区,与国家统一、疆域扩大有关,可得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进一步发展;明朝调动各类资源、督促大小地方官员赈灾,体现中央对地方的有效管辖,得益于中央集权制的进一步加强;结合所学,明代直接用白银实施赈济,得益于明代白银成为主要流通货币;结合材料一信息,可知明朝荒政中,设置备荒的粮仓、加强对官员的督促等做法与宋朝相似,可得出吸取前朝的荒政经验和教训。18.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昭公十三年,叔向对韩宣子问曰)……苛慝不作,盗贼伏隐,私欲不违,民无怨心。先神命之,国民信之。——《左传》材料二国民者,以国为人民公产之称也。国者,积民而成,舍民之外,则无有国。以一国之民,治一国之事,定一国之法,谋一国之利,捍一国之患;其民不可得而侮,其国不可得而亡,是之谓国民。——梁启超《论近世国民竞争之大势及中国前途》(1899年)材料三“国民”一词在近代中国刊物上出现的频次颇高。有学者将“国民”与“中华民族”进行对比,发现1921到1949年间这两个词在红色报刊中的出现频次发生了明显变化。如下表:——摘编自陈庆涛《红色报刊中“国民”与“中华民族”表述的二重变奏(1921—1949)》(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两个时期“国民”一词的不同内涵,并简析产生不同的原因。(2)根据材料三,指出与“国民”相比,“中华民族”一词在红色报刊中出现频次的变化趋势,并说明这一变化趋势的历史意义。【答案】(1)不同:诸侯国的臣民;近代民族国家的公民。(或者:效忠于君主的臣民;具有民族民主意识的民众)原因:春秋时期,礼崩乐坏,诸侯割据。列强入侵,中国民族危机的不断加剧,民族意识觉醒;梁启超等先进知识分子的宣传;西方启蒙思想的传入。(2)趋势:1937年前(全面抗战爆发前),“国民”的词频且大大高于“中华民族”。1937年后(全面抗战爆发后),“中华民族”的词频不断上升并超过“国民”。意义:有利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战线的形成和发展,推动抗日战争的胜利。有利于促进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形成和发展。【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是特点题、背景题。时空是:古代至近代的中国。不同:根据材料“(昭公十三年,叔向对韩宣子问曰)……苛慝不作,盗贼伏隐,私欲不违,民无怨心。先神命之,国民信之”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其内涵是诸侯国的臣民;根据材料“国民者,以国为人民公产之称也”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其含义是近代民族国家的公民。(或者:效忠于君主的臣民;具有民族民主意识的民众)原因:根据材料“苛慝不作,盗贼伏隐,私欲不违,民无怨心。先神命之,国民信之”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其原因是春秋时期,礼崩乐坏,诸侯割据。根据材料“国者,积民而成,舍民之外,则无有国”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其原因是列强入侵,中国民族危机的不断加剧,民族意识觉醒;根据材料出处为梁启超《论近世国民竞争之大势及中国前途》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其原因是梁启超等先进知识分子的宣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其原因是西方启蒙思想的传入。【小问2详解】本题是对比题、影响题。时空是:近代中国。根据材料“1921到1949年间这两个词在红色报刊中的出现频次发生了明显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37年前(全面抗战爆发前),“国民”的词频且大大高于“中华民族”而到1937年后(全面抗战爆发后),“中华民族”的词频不断上升并超过“国民”。意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华民族一词上升有利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战线的形成和发展,推动抗日战争的胜利。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华民族一词的上升有利于促进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形成和发展。19.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文艺复兴的种子,和它的本身一样,不是刻板的,乃是能因地因势而改变它所开之花的。下表是表示这个种子传入西欧各国后所产生的特殊花果。国别花果示例德意志宗教哲学宗教改革/——摘编自陈衡哲《欧洲文明史二十讲西洋史》根据材料要求并参照示例,任选一个西欧国家,在表格中填写文艺复兴在该国开“花”结“果”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释。(要求:“花”“果”的相应空格中各填写一个历史事件或历史现象,且不得重复填写表格中已有的示例)【答案】答案示例一:文艺复兴宣扬人文主义思想,鼓励冒险精神。在这种思想的刺激之下,西班牙(葡萄牙)最早开始了开辟新航路(地理大发现)。新航路开辟拉开了欧洲海外殖民扩张的序幕,葡萄牙和西班牙等国很快走上了大规模殖民掠夺的道路。欧洲的扩张打破了原本相对平衡的多元文明格局,同时,欧洲从殖民掠夺、商业贸易和奴隶贸易中获得的财富最终转化为资本,推动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和社会转型。答案示例二:随着文艺复兴深入发展,人们对自然界的认识也产生了革命性变化。16-17世纪,欧洲尤其是英国,自然科学研究取得重大突破,近代科学兴起,被称为“科学革命”。英国科学家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确立了较为完整的力学体系,为近代物理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17世纪中期,英国成为欧洲的科学技术中心之一,很多科学家热心于生产技术的改进。生产技术进步为工业革命奠定了基础。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19世纪中期,英国的机器制造业迅速发展,成为“世界工厂”。【解析】【详解】本题是评论解说题。时空是:14世纪后的欧洲。示例一:首先,根据材料要求并参照示例,任选一个西欧国家,在表格中填写文艺复兴在该国开“花”结“果”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释,根据材料文艺复兴在德意志促进了宗教哲学的发展,结的果为宗教改革,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文艺复兴的“花”为人文主义思想,在西班牙结的果为新航路的开辟。其次,围绕着“花”和“果”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人文主义思想如何促进了西班牙新航路的开辟,并对欧洲产生的影响进行归纳总结,如:文艺复兴宣扬人文主义思想,鼓励冒险精神。在这种思想的刺激之下,西班牙(葡萄牙)最早开始了开辟新航路(地理大发现)。新航路开辟拉开了欧洲海外殖民扩张的序幕,葡萄牙和西班牙等国很快走上了大规模殖民掠夺的道路。欧洲的扩张打破了原本相对平衡的多元文明格局,同时,欧洲从殖民掠夺、商业贸易和奴隶贸易中获得的财富最终转化为资本,推动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和社会转型。示例二:首先,根据材料要求并参照示例,任选一个西欧国家,在表格中填写文艺复兴在该国开“花”结“果”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释,根据材料文艺复兴在德意志促进了宗教哲学的发展,结的果为宗教改革,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文艺复兴的“花”为促进了自然科学的发展,结的“果”为思想革命对英国乃至欧洲的生产力变革产生影响。其次,围绕着“花”和“果”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文艺复兴自然科学的发展对英国乃至欧洲科学技术发展产生的积极影响及最终对生产力变革的影响,如:16-17世纪,欧洲尤其是英国,自然科学研究取得重大突破,近代科学兴起,被称为“科学革命”。英国科学家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确立了较为完整的力学体系,为近代物理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17世纪中期,英国成为欧洲的科学技术中心之一,很多科学家热心于生产技术的改进。生产技术进步为工业革命奠定了基础。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19世纪中期,英国的机器制造业迅速发展,成为“世界工厂”。20.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971年,美国政府宣布开放对中国贸易的公告……大批美商申请参加1971年秋季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美国的可口可乐公司和标准石油等企业多次表示愿同中国开展贸易。——摘编自邓力群等《当代中国对外贸易》材料二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美国在全球的贸易逆差增长速度很快,2005年达到7671亿美元,2008年进一步增加至8000亿美元。——摘编自《对外贸易发展战略与对策》材料三中国大陆与美国和东亚地区的贸易差额(节选)单元:亿美元年份1993199820032008对美贸易差额62.7210.15861708.6对日贸易差额75-13.7-147.3-345.2对韩贸易差额-2587.3-230.4-382.1对东盟贸易差额-12.8-15.7-164-28.3——根据中国海关统计数据整理(1)结合材料一,分析1971年美国改变对华贸易政策的背景。(2)美国认为,中美贸易逆差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