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血压知识汇编_第1页
低血压知识汇编_第2页
低血压知识汇编_第3页
低血压知识汇编_第4页
低血压知识汇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低血压(全本)低血压的病因与症状低血压的发生机制血压的形成主要取决于心脏排血、周围血管阻力和循环血量三个因素,三者之间相互适应,互相协调,才能保证血压的相对稳定,这种协调主要通过神经一体液调节来完成。无论何种因素造成上述三种因素之一或多个功能发生障碍或使其协同作用受损,必然导致血压的异常变化,如心脏排血减少、周围血管阻力下降和(或)循环血量不足引起血压降低,反之引起血压升高。正常人在平卧休息时交感神经兴奋性降低,血管壁张力下降,直立时由于重力作用。使大约700ml左右的血液积于下肢血管,这样就会因为供应头颈部的血液减少,通过主动脉弓和颈动脉窦压力感受器反射引起交感神经兴奋性升高,一方面通过增快心率和加强心肌收缩力增加心输出量,另一方面还可通过增加血管张力减少下肢淤血,当然,站立时下肢肌肉张力增高对血管(尤其静脉)的挤压,促进血液回流,也起着重要作用。这些代偿的结果就保证了正常人取直立位时仅有短暂的动脉收缩压下降(下降幅度一般为5—15mmHg),舒张压不降或有上升趋势,平均动脉压一般保持不变。贫血不等于低血压在日常生活中,一般人很容易把贫血和低血压两种疾病相混淆。这是因为贫血和低血压在症状上有相似之处,比如:精神疲倦、健忘、头晕等。但是,“贫血”和“低血压”是两个互不相干的概念“贫血”可以理解为血液变“稀薄”了。它是指单位容积的血液中红细胞数目及血红蛋白含量低于正常。而“血压”是指动脉(血)的压力。其中收缩压主要取决于心肌收缩力的大小和心脏搏出量的多少;舒张压主要取决于外周血管的阻力。心脏搏出量减少或外周血管阻力降低,可致血压下降(低血压),反之则升高。贫血的原因,通常是由于造血的原料不足、造血功能障碍或红细胞丢失、破坏过多等原因引起。红细胞的生理功能主要是不断地由肺将氧气送到全身各组织,并将组织中的二氧化碳运送到肺而排出体外。红细胞这种功能主要是依靠其内含的血红蛋白来完成。贫血时,红细胞这种运载功能就降低。可以说它与血压高低是没有什么直接关系的。低血压一般认为成年人肱动脉血压低于90/60毫米汞柱则为低血压,它有急慢性之分:1、急性低血压是血压由正常水平或较高的水平突然明显下降,主要表现为晕厥与休克两大类临床综合征;2、慢性低血压又分为体质性低血压和体位性低血压两种,前者常见于体质弱者,女性较多,并有家族遗传倾向,多半没有自觉症状,其低血压只在体检中偶然发现,没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一些患者有头晕头痛甚至晕厥、心悸等类似神经官能症表现,常因某些慢性疾病或营养不良所致;后者是从平卧位突然转变为直立位,或长时间站立时发生低血压,严重者可引起晕厥,其典型症状是直立时血压下降,有衰弱感,但无汗,发病机理可能是植物神经系统功能失调,引起直立时小动脉收缩功能障碍所致。综上所述,贫血和低血压在临床上是无任何因果关系的两大类不同的疾病。引起低血压的原因引起低血压原因有两类:1、原发性低血压,多见于瘦弱女性,有时与营养不良有关,故又称“体质性低血压”。2、继发性低血压,即血压低是发生于某些疾病的基础上。这些疾病包括:(1)某些心血管疾病,如严重二尖瓣或主动脉瓣狭窄、心肌梗死、心肌病等;(2)某些内分泌疾病,如甲状腺功能减退、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等;(3)慢性消耗性疾病,如结核病、严重糖尿病、恶性肿瘤等;(4)任何原因引起的血容量不足。因此,患低血压时,首选应通过病史和有关检查确定有无引起低血压的疾病存在。由于这些疾病多较严重,应针对这些原发疾病进行治疗。如果不是继发性低血压,而是原发性低血压,在无明显症状时,不必进行特殊治疗;如果有头晕、乏力等症状,可适当增加饮食中钠盐的摄入,适当增加营养;体重较轻者可适当增加饮食中的热量;还要加强锻炼,增强体质;个别症状明显者可在医师指导下适量使用α—受体兴奋剂(如羟福林等),或采用补气、补肾阳的一些中药(如补中益气丸、肾气丸等)。体质性低血压的症状按照世界卫生组织规定,如果成年人血压低于90/50mmHg以下,可称之为低血压。体质性低血压又称原发性低血压,多见于体质瘦弱的女性,往往具有家族遗传史。一般可无自觉症状,仅在体检时偶然发现,但也有体质性低血压的人,可出现精神疲倦,头晕乏力,心悸,心前区重压感等,类似神经官能症的表现,并且容易发生胃下垂、肾下垂、美尼尔氏综合征等疾病,其原因为体质较差,心脏功能较弱,心搏出量少,故以收缩压降低为主,但一般不会低于80mmHg。体质性低血压多见于体质瘦弱的老年妇女,并且可有家族遗传倾向。患者平时有头晕、心跳、乏力的感觉,往往在医院查不出什么病。这是因老年人心肌张力减弱,血管壁弹性丧失所致。体位性低血压的发生机制体位性低血压的发生主要与下列机制有关:1、有效循环血量的减少:包括失血、失液所致的血容量绝对不足和血管扩张剂所致的血容量相对不足;2、心血管反应性的降低;主要表现为交感神经兴奋时心脏和血管反应性的降低,临床上主要见于年老体弱、长期卧床或慢性消耗性疾病患者;3、自主神经系统功能障碍:常因阻断压力感受器反射弧的某一部分,使周围血管张力不能随体位改变而变化,交感神经(节)阻滞剂、周围交感神经节(链)切除术、脊髓病变或损伤、糖尿病神经病变、血管运动中枢周围病变(如第四脑室肿瘤)、某些中枢镇静剂、抗抑郁药等所致的体位性低血压皆与此有关;4、舒血管因子的释放增多:如组胺5一羟色胺、缓激肽、前列腺素等的血液浓度升高引起周围血管舒张等。青少年低血压的概述近些年来,常发现有些青少年的血压持续偏低,收缩压低于90毫米汞柱、在75~85之间,而舒张压达不到60毫米汞柱。由于血压较低,这类青少年的血液循环功能也较差,经常感到头晕眼花,乏力气短,心悸,胸闷;女性还多发生月经不调.失眠多梦且容易发生虚脱。学习时,精神难以集中、爱走神,记忆力较差而健忘,常觉得脑子不太好使。这些青少年还往往伴有食欲不振,精神疲倦,畏冷喜暖,手足不温等症候。之所以出现上述不适感觉,主要是由于长期的血压偏低,使机体的组织器官、尤其是大脑神经细胞血液供应不足,发生慢性缺氧的缘故。青少年低血压常见于体质纤弱的女性,多为原发性低血压,女性为男性的3—4倍。少数可因月经量多或慢性失血等因索引起的继发性低血压,不少人还具有家族遗传史。可见,青少年低血压属功能性疾患,常无器质性病变。老年低血压的概述多数老年人认为人老易患高血压,实际上低血压在老年人中同样多见,而且对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危害极大。一般来说,成年人高压(收缩压)低于75~85毫米汞柱时即称为低血压。老年人引发低血压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老年人各器官功能均衰退、神经调节功能低下;动脉硬化使动脉弹性减小;体质虚弱;在闷热或室内缺氧的环境中站立过久,以及长期卧床,体位突然改变等。此外,糖尿病和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也会诱发低血压;膀胱内压力骤减,如夜间排尿后,则可反射性地使血液流回腹腔而引起短暂性低血压。老年性低血压患者往往有头晕、眼花、疲倦、头痛、健忘、心慌气短、睡眠欠佳等不适感觉。医学研究表明,随着年龄的增加血压略有增高是正常现象。而老年人表现为低血压反而对健康不利,因为往往会促进缺血性中风的发生,成为间接危险。这是因为血压偏低的老年人血流缓慢,血液粘稠度和凝固性高,使大脑供血不足,引起缺血缺氧。加之动脉硬化使血管腔变得狭窄,血管壁弹性减弱,因而容易形成血栓而导致缺血性中风。此外,老人血压太低还易导致昏厥、摔跤和受伤。总之,老年人低血压会明显增加死亡率。低血压有一定的遗传性,父母患有低血压其子女患低血压的风险就比较大。静脉曲张患者容易引起低血压,这是因为在扩张的静脉中最多可积存半升血,这些血就不能参加血液循环,因而易使血压下降。慢性低血压的症状分类慢性低血压一般可分为三类:1、体质性低血压:一般认为与遗传和体质瘦弱有关,多见于20—50岁的妇女和老年人,轻者可无如何症状,重者出现精神疲惫、头晕、头痛,甚至昏厥。夏季气温较高时更明显。2、体位性低血压:体位性低血压是患者从卧位到坐位或直立位时,或长时间站立出现血压突然下降超过20mmHg,并伴有明显症状,这些症状包括:头昏、头晕、视力模糊、乏力、恶心、认识功能障碍、心悸、颈背部疼痛。体位性低血压与多种疾病有关,如多系统萎缩、糖尿病、帕金森氏病、多发性硬化病、更年期障碍、血液透析、手术后遗症、麻醉、降压药、利尿药、催眠药、抗精神抑郁药等,或其他如:久病卧床,体质虚弱的老年人。3、继发性低血压:由某些疾病或药物引起的低血压,如脊髓空洞症,风湿性心脏病,降压药,抗抑郁药和慢性营养不良症,血液透析病人。老年高血压患者出现低血压的常见因素老年高血压患者出现低血压常与下述因素有关:1.体位变动。如从座位上站起来或起床下地时,有的患者可因晚上起夜突然感到头晕而摔倒。研究发现,平卧时的基础收缩压越高,其站立时收缩压下降越大,出现低血压的概率越多。2.服用某些降压药物。如具有中枢降压作用的甲基多巴、可乐定等,扩张外周血管的哌唑嗪、胍乙啶等,减少静脉回流的硝酸酯类、利尿剂等,都可引起低血压。当然,在使用任何一种降压药物时,剂量过大或用法不当都可能导致血压过低。例如,有些患者服用一种药物降压不理想时,为了尽快控制血压,经常不适当地增加药物剂量,或者还没等药物充分发挥作用,就过早加用其他降压药物,导致血压过度降低。有的患者还将本应整粒吞服的缓释剂型降压药掰开或碾碎,或者同时饮酒,这些都能加速药物吸收并增强降压效应。3.服用某些抗精神病药。如服用吩噻嗪、三环类抗抑郁药、抗焦虑药等,也可能导致低血压,尤其是与高血压药合用时更易出现低血压。低血压的代偿机制血压取决于三个因素:心脏泵血量、血管内血容量和血管的容积。心脏每分钟泵出血量(心输出量)越多,血压越高。如果心率减慢或心脏收缩力减弱如在心肌梗死后,心脏泵血量将会减少。心率过快也能降低心脏的有效泵血能力,从而降低心输出量。循环血容量越多,血压越高。由于脱水和出血导致的血液丢失,可以减少血容量引起血压下降。血管的容积越小,血压越高。因此,血管扩张使血压下降而血管收缩则使血压升高。感受器(尤其是位于颈部和胸部的感受器)持续监测血压。当它们察觉到上述三个因素中任何一个引起的改变时,这些感受器将触发其他一些代偿因素来进行代偿,以维持血压的稳定。神经将从感受器和大脑来的信号传递给下面几个关键器官:心脏调节心脏收缩的频率和强度(改变心脏的泵血量);肾脏调节水分的排出(改变循环血容量);血管使血管收缩或扩张(改变血管的容积)。因此,当血管扩张使血压下降时,感受器立即发出信号,经过大脑传达到心脏增加心脏跳动的频率以增加心脏泵血量。结果血压即使有波动也很小。然而,这些代偿机制也有一定限度。比如,当一个人发生出血时,心率加快以增加心脏的泵血量,同时血管发生收缩,以减少血管的容积。然而,如果患者出血量相当大,代偿机制将不足以进行代偿,就会出现血压下降。如果出血停止,液体从身体其他部分移入血循环,恢复血容量,随后血压开始回升。最后,产生新的血细胞,血容量得以完全恢复。输血是快速恢复血容量的一种方法。维持血压的代偿机制功能不良也导致低血压。例如,任何疾病只要损害了神经的信号传递功能,代偿的调控机制将不能正常工作。低血压的主要临床表现低血压病人主要临床表现:病情轻微症状可有:头晕、头痛、食欲不振、疲劳、脸色苍白、消化不良、晕车船等;严重症状包括:直立性眩晕、四肢冷、心悸、呼吸困难、共济失调、发音含糊、甚至昏厥、需长期卧床。这些症状主要因血压下降,导致血液循环缓慢,远端毛细血管缺血,以致影响组织细胞氧气和营养的供应,二氧化碳及代谢废物的排泄。尤其影响了大脑和心脏的血液供应。长期如此使机体功能大大下降,主要危害包括:视力、听力下降,诱发或加重老年性痴呆,头晕、昏厥、跌倒、骨折发生率大大增加。乏力、精神疲惫、心情压抑、忧郁等情况经常发生,影响了病人生活质量。据专家研究低血压可能导致与脑梗塞和心脏梗塞。直立性低血压病情严重后,患者可出现每当变换体位时血压迅速下降,发生晕厥,以致被迫卧床不起,另外诱发脑梗塞、心肌缺血、给病人、家庭和社会带来严重问题。低血压的诊断与鉴别低血压诊断低血压诊断:低血压的诊断不仅要看患者的血压水平,更主要的是观察患者有无伴随血压降低出现脑、心、肾等主要脏器供血不足的表现,因为长期单纯低血压而无任何症状者(尤其发生于年轻人)可以认为是一种生理现象,并无重要临床意义,只有那些伴有明显临床症状者,才应仔细检查找出病因,并给予相应处理。一、病史病史对低血压的病因诊断具有重要提示作用。青年女性,血压低于正常,但无任何不适,尤其有家族遗传背景者支持体质性低血压的诊断;与体位变化相关的头晕,黑蒙等脑供血不足表现,在排除颈椎病或心律失常后,应想到体位性低血压;黑(皮肤效膜色素沉着)、瘦(消瘦)、低(低血压低血钠)是阿狄森病的特征;女性患者、怕冷、脱发、面色苍白、体温偏低、脉率缓慢,同时伴有低血压者,提示有甲状腺功能减退的可能。另外,对于低血压患者,尚应注意询问近期服药史,尤其是镇静剂、降压药、抗心律失常药物的应用史。二、体格检查对低血压患者,除了注意分别测量卧位与立位血压外,尚应注意双上肢以及上、下肢间血压的比较测量,以排除多发性大动脉炎所致的动脉狭窄。除此之外,查体时还应注意患者面容。皮肤色泽,毛发分布、胖瘦、有无水肿等一般表现;心脏查体尤应注意心音和心脏杂音的变化;神经系统检查注意患者肢体感觉、运动以及共济运动功能等。三、实验室及特殊检查根据病史和查体,可以获得患者低血压病因诊断的线索,但明确诊断尚需依靠必要的实验室或特殊检查。如疑诊糖尿病者需进行血、尿糖测定,心血管疾病需经超声心动图甚至心血管造影检查证实;内分泌疾病的诊断需有垂体、肾上腺或甲状腺功能测定的证据。低血压鉴别诊断一、体质性低血压体质性低血压又称原发性低血压,临床上主要见于体质瘦弱者,尤以20—40岁的女性多见,可有家族遗传倾向。多数体质性低血压患者虽有明显低血压,但无任何不适症状,仅偶于查体时被发现。此类患者的血压偏低可自幼年持续至老年,甚至终身存在,并不影响患者寿命。少数患者可于劳累、饥饿、脱水等诱因存在时,或病后体质虚弱期出现疲倦、头晕、心悸等非特异性症状,严重者可有晕厥发作,应注意与继发性低血压相鉴别,鉴别的主要依据是:体质性低血压患者有长期低血压史而无影响血压的器质性疾病存在,发病年龄、家族遗传背景等对鉴别诊断也有一定意义。二、体位性低血压体位性低血压是指从平卧位突然转为直立位或长时间站立时发生的低血压,根据其病因是否明确又分为继发性和特发性两种。1、特发性体位性低血压:特发性体位性低血压是一种原因不明的体位性低血压,多见于中年以上患者,男性较女性多发。2、继发性体位性低血压:继发性体位性低血压是指继发于神经系统病变、内分泌紊乱。营养不良或某些药物所引起的体位性低血压,发作时虽也有与体位变化(直立)有关的血压下降以及伴随血压下降出现的脑部供血障碍,但更主要的是它有明确的病因可查。3、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此综合征可发生于妊娠后期的孕妇以及腹腔巨大肿瘤患者取仰卧位时,临床主要表现为伴随仰卧位出现的血压骤降和心率增快,严重者可出现晕厥。发生原因与增大的子宫或腹腔巨大肿瘤机械性压迫下腔静脉,导致回心血量突然减少有关。患者取侧卧或坐位时,上述症状可自行缓解。低血压与继发性低血压的鉴别继发性低血压一、神经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如脊髓空洞症、多发性硬化症、重症肌无力、格林—巴利综合征等发病时,除了可以出现典型的感觉和(或)运动障碍外,还常常伴有受累肢体皮肤粗糙、泌汗障碍以及血压降低等自主神经受累表现。二、药物性低血压临床一些药物应用不当,也可引起血压降低或体位性低血压发生,这些药物包括:β—受体阻滞剂、α—受体阻滞剂、钙离子抬抗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利尿剂、某些抗心律失常药物(奎尼丁普鲁卡因酚胺等)、镇静催眠药物、抗抑郁药物、交感神经节阻滞剂(如胍乙啶)、氯丙嗪等。低血压与内分泌疾病鉴别1、腺垂体功能减退症(席蒙一席汉综合征):本症是成年人比较常见的内分泌疾病之一,其病因主要是各种原因所致的垂体结构或功能的破坏,主要包括下列几种:(1)垂体及其附近肿瘤的压迫浸润;(2)产后大出血所致的腺垂体缺血性坏死及萎缩;(3)细菌(包括结核菌)病毒真菌等感染所致的垂体损伤;(4)垂体手术创伤或放射性损伤等。2、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简称原发性甲减):原发性甲状功能减退是指由于甲状腺本身病变,导致甲状腺组织破坏所引起的甲状腺功能减退,常见于女性,临床主要表现为机体代谢率降低,如畏寒、脱发、少汗、乏力、体温偏低、食欲缺乏、嗜睡、心动过缓等,严重者还可出现心包积液或部液性水肿等。3、原发性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本病多见于老年人,低血压和皮肤色素沉着是其重要特征。本病病因主要包括:(1)肾上腺皮质的自身免疫损伤;(2)微生物(结核真菌等)感染;(3)肿瘤破坏或浸润临床主要表现醛固酮和皮质醇分泌不足的特征前者如高血钾低血钠乏力消瘦体位性(直立)低血压等严重时也可发生晕厥或休克;后者常表现为机体反应或应激能力的下降,如乏力、嗜睡、低血糖、闭经、性功能减退,皮肤色素沉着等。低血压见于大多数患者,但如患者原有高血压,病后血压也可不低于正常,体位性低血压在本病也很常见,主要与低钠血症造成的血容量不足有关。低血压与其他疾病的鉴别1、高原性低血压:平原居民迁居海拔3000m以上高原地区4—6个月后,可以出现,血压偏低以及脑缺氧表现,发生机制可能与高原缺氧或体内组胺含量过多、肾上腺皮质功能障碍有关。2、类癌综合征:类癌是一种组织结构类似于癌的嗜银性细胞瘤,90%以上发生于胃肠道,尤以阑尾、回肠末端以及直肠为多见。由于癌细胞可以分泌5—羟色胺、缓激肽、组胺和其他肽类激素等多种血管活性物质,因此临床上可以出现皮肤阵发性潮红、胃肠功能紊乱(腹痛腹泻)、支气管哮喘等症状。高5—羟色胺血症还可损害右心瓣膜,尤其肺动脉瓣和三尖瓣,引起相应瓣膜的炎症或狭窄。血管扩张作用可以引起血压的急性或持续性降低。本症诊断比较困难,临床如出现原因不明的腹泻、皮肤阵发性潮红或哮喘、肝脏肿大(肝转移所致)者应考虑本症的可能,尿5—羟色胺和5-羟吲哚己酸(5—HIAA)测定对诊断有帮助。低血压与心血管疾病的鉴别高度主动脉瓣或二尖瓣狭窄、心包大量积液、慢性缩窄性心包炎用厚性梗阻型心肌病等。由于心输出量减少,也可伴有低血压,并且有各自典型的临床特征,如主动脉瓣狭窄时的主动脉瓣区收缩期喷射性杂音、二尖瓣狭窄时的梨形心和心尖部舒张期隆隆样杂音,心包积液或缩窄性心包炎的特征性超声心动图表现、肥厚性梗阻型心肌病患者胸骨左缘3—4肋间粗糙的收缩期杂音。多发性大动脉炎累及锁骨下动脉时,可以出现患肢挠动脉减弱或消失、血压下降或测不到以及患肢无力、麻木、冷感、活动后间歇性疼痛等循环障碍表现。慢性低血压的自测一般成人肱动脉血压90/60mmHg时,称为低血压。当血压由正常或较高的水平突然下降至明显低于正常范围时,称为急性低血压,可表现为晕厥和休克;慢性低血压则指血压呈持续降低的状态。伴有皮肤和粘膜呈明显的黑色素沉着;以暴露部位、疤痕、受压和磨擦处色素沉着尤为明显;乏力、食欲明显减退、恶心;精神萎靡、淡漠嗜睡;夜尿增多;女性可月经失调或闭经,阴毛、腋毛脱落、稀疏;男性性功能常减退;产后大出血以后逐渐出现无乳汁分泌或分泌减少、乳房萎缩与月经减少或长期闭经、毛发特别是阴毛和腋毛脱落;畏寒、嗜睡、淡漠、智力减退、怕冷少食、面色苍白;低血压与高血压交替发生,或低血压发生于高血压之后;年轻人或儿童出现高血压;病程中有阵发性心悸、苍白、出汗及阵发性高血压或血压皮动幅度较大;或排尿或大便时引起高血压发作或晕厥;多尿、烦渴、多饮、多食、乏力,易伴继发化脓性感染;近期移居3000米以上高原地区者,血压持续偏低,可伴有困倦无力、头晕、头痛、眼花、失眠或嗜睡、记忆力减退、食欲减退、四肢麻木等,待转至平原后不经治疗可恢复正常;常于晨起出现低血压,站立时诉头昏眼花、腿软乏力、一过性黑矇、眩晕或昏厥,甚至不能保持站立数分钟以上而需长期卧床;昏厥时不伴面色苍白、出汗、恶心、心率改变等;直立位较卧位的收缩压下降超过30mmHg,舒张压下降超过15mmHg;血压显著下降发生于从平卧位转变为直立位,或长时间站立时;体质瘦弱的女性,可伴头晕或晕厥;无器质性疾病或营养不良。体位性低血压的诊断标准体位性低血压的诊断标准是:由卧位到站立时收缩压下降20毫米汞柱,舒张压下降10毫米汞柱,或二者之一,同时出现低血压症状,如大脑供血不足(头晕、头昏、站立不稳,甚至晕厥、摔倒、诱发心绞痛或心肌梗死、脑卒中等),自主神经功能失调(心率固定不变、尿失禁、便秘、不出汗、不耐热、易疲劳等)。中医药治疗低血压中医治疗原发性低血压原发性低血压相当于中医“眩晕”、“虚劳”证范畴,临床主要表现为头晕头痛,体倦乏力,心慌,气短懒言,记忆力减退,易患感冒,劳累后病情加重等。青年妇女患者多伴有月经不调,经量少,经色淡红。治疗方法基本方组成:生黄茂10g党参15g桂枝10g当归10g麦冬10g五味子10g白芍12g炒白术12g升麻6g炙甘草6g大枣4枚每日1剂,水煎服。早晚空腹各服1次,10剂为1疗程。加减:气阴两虚,舌红少津,脉细数无力加构祀子129,熟地黄15g;气血两虚明显,舌淡苔薄白,脉细弱无力,黄茂、当归用量加倍,另加桑堪子12g;脾肾阳虚,腰膝凌痛,畏寒肢冷加制附片10g;阴虚火旺,五心烦热,多梦易醒加地骨皮10g,生龙骨生牡砺各25g。低血压由其他原因引起者,临床上必须治疗原发病才能获愈;亦有属于体位性低血压者,但相当部分患者检查未发现器质性病变,属所谓原发性低血压。慢性原发性低血压病因多为禀赋不足,气血亏虚,加之劳伤而发。心主血脉,心气虚则脉道不利,运行无力,可见心慌,气短,血压较低,脉细无力;心血不足,不能上荣于脑,则出现头目眩晕,失眠多梦,记忆力减退等。气血来源于脾胃的正常运化转输。若脾失健运,不能化生阴血,则影响气血的生化,出现体倦乏力,食欲不振,营卫不和,畏寒汗出,进而促成气血俱虚。本方中桂枝重在振奋心阳,温经通脉,温荣营血以助气化,增强消化吸收功能作用;党参、生黄茂、麦冬、五味子益气养阴以和血脉;白术、炙甘草、大枣调和营卫以通血脉;更助升麻提升气血的作用,共奏益气养血,和营通脉之效汽血得充,心血得养,脉运畅达,则诸症俱消,低血压亦随之而趋升至正常。中医药辨证施治低血压血压受多种因素影响而有一定生理范围,若收缩压≤12KPa(90mmHg),舒张压≤8KPa(60mmHg)即为低血压。但老年人由于动脉硬化、血管弹性减低,只有维持较高的收缩压才能保证脑及内脏器官的正常血液供应,故其收缩压≤13.33KPa(100mmHg)时即为低血压。低血压临床上可分为无症状、有症状和体位性(直立性)低血压。中医诊治低血压,临床表现以头晕为要,但当依兼证之不同分清病变脏腑所在。兼见腰膝酸软、腰痛、小便余沥者,其病多属肾;兼见纳差乏力、脘腹坠胀、面色萎黄,其病多在脾;兼见心悸气短、健忘多梦者,其病多在心。气虚者多见气短乏力、脘腹坠胀、面色萎黄等症;血虚者多见心悸、健忘多梦、神疲、面色苍白等症。气血两虚者可兼见上述证候。中医药治疗低血压显示出巨大优势,无论辨证论治,还是专方治疗,对于升压、稳压都有明显的作用。气血亏虚治法:补益气血,健运脾胃。方药:十全大补汤加减。黄芪30克,党参、茯苓、熟地各15克,白术、川芎、白芍各9克,炙甘草、当归各10克,肉桂6克。加减:若偏于脾虚气陷,改用补中益气汤加减;若脾阳虚衰,可用理中汤加首乌、当归、川芎、肉桂等温运中阳;若发生晕厥,可急用针灸促其苏醒,内服六味回阳饮,重用人参以益气固脱。气阴两虚治法:益气滋阴,宁心安神。方药:生脉饮合炙甘草汤加减。党参、阿胶(烊化)、白芍、制首乌、生地、麦冬、当归、枳壳各15克,炙甘草10克,夜交藤、茯苓各12克,黄芪20克,五味子6克。加减:若兼血瘀,症见胸闷憋痛,口唇紫黯者加丹参30克,桂枝10克,檀香6克,以活血通络;气虚及阳,加制附片、肉桂各6克;心阴不足,虚火内盛,口干咽燥者,加玄参15克,知母12克。脾肾双亏治法:健脾补肾。方药:参黄甘杞汤化裁。枸杞子、胡桃肉、茯苓、白术、黄精、远志、炙甘草各10克,党参、酸枣仁各15克,黄芪20克,首乌12克,木香6克。加减:若兼腹中冷痛,加高良姜9克,制香附10克,以理气止痛;兼见脾阳亏虚,腹泻者,加肉豆蔻、补骨脂各10克,以温中止泻。肝肾不足治法:补肾柔肝,滋阴降火。方药:杞菊地黄丸加减。枸杞子、菊花、丹皮、麦冬、党参、泽泻各10克,熟地、茯苓、山萸肉、黄芪各15克,山药20克。加减:若兼见两胁胀满不舒,加川楝子、枳壳、郁金各10克,以疏肝理气;潮热,咽干痛,舌红,虚火较甚者,加知母12克,黄柏6克,地骨皮10克。心肾阳虚治法:温补心肾,振奋阳气。方药:养心汤合肾气丸加减。党参、当归、远志、制附子、山萸肉、枸杞子、山药、炙甘草各10克,茯苓、酸枣仁各15克,黄芪20克,肉桂9克,干地黄12克。加减:若夜尿多,加益智仁、菟丝子各10克;下肢浮肿,小便不利者,加泽泻、车前子各15克;唇绀,舌紫黯,心血瘀阻者加丹参30克,红花6克。肾精不足治法:补益肾精,充养脑髓。方药:金匮肾气丸加减。附子6克,肉桂3克,熟地、山萸肉、茯苓、肉苁蓉各12克,山药、仙灵脾各15克,黄芪20克,麦冬9克,当归、五味子、炙甘草各10克。加减:重症可加用鹿角胶(烊化)10克,龟板、鳖甲各15克以补髓填精;水不涵木,肝阳上亢者,加用牡蛎、石决明各15克,钩藤12克。中药治疗低血压方法1、党参30克,黄精30克,炙甘草10克。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可连续服用。2、党参20克,莲子15克,大枣10枚,糯米50克。先将糯米用水洗净,将上药放水中浸泡膨胀后捞出,与米同入锅中,加水适量煮烂,每日早晚各服1次,15天为1疗程。3、甘草20克,桂枝40克,肉桂40克。将上药混合后,分3份,每日用开水冲泡当茶饮。中医验方治疗低血压方1参草汤高丽参10克,炙甘草5克,水煎4小时,顿服。补气生压,适用于体位性低血压。方2参芪陈皮汤黄芪30克,党参20克,陈皮15克,柴胡、远志各12克,升麻、当归各10克,炙甘草6克,水煎服。对体位性低血压有效。方3半夏钩藤汤法半夏、茯苓、白芍、钩藤各10克,党参、黄芪各12克,菊花6克,当归3克,生姜3片,大枣3枚,水煎服。可以治疗老年体位性低血压。方4黄精沙参汤南、北沙参各10克,黄精30克,桑叶8克,川芎5克,共煎汤服用,每日3次,能补气升压。方5地黄肉桂汤生地、熟地各15克,太子参12克,肉桂8克,白术10克,水煎服。治低血压。方6桂枝甘草五味汤肉桂、桂枝、甘草各15克,五味子25克,每日1剂,水煎服。主治低血压。按摩食疗治低血压按摩法:1.用大拇指用力按压两只手掌心的“心包区”3~5分钟,每日1~3次;2.晨起后,取橡皮筋2根在双手中指和无名指第1个关节处各绕几圈,1分钟后取下,每日1~3次;3.用拇指按压双手上的“神门穴”(位于掌心“手腕线”下小指侧)、“大陵穴”(位于掌心“手腕线”下面中央),各5分钟,每天3次。食疗法:1.取粳米80克,加入800毫升清水,文火煮至半熟,然后倒出米汤,加入500毫升牛奶和适量白糖,煮粥,分2次空腹服用;2.取母鸡1只,和20个红枣一起轻炒,然后焖熟,每日1剂,分3次吃完。3.取桂圆肉10克,每日食用1次。三个小药方帮你调治低血压高血压是老年人的常见病,而实际上,低血压对老年人的危害同样严重。据统计,患有头晕、乏力的中老年妇女中,低血压者约占1/5。通常认为,血压若长期保持在90/60毫米汞柱或以下时,可称为“低血压”。医学调查显示:老年人中,2/5的中风患者、1/4的心肌梗死患者是由低血压引起的。为什么老年人低血压会诱发中风与心肌梗死?因为随年龄增大,人的血管硬化程度会不断加重,特别是脑血管硬化与心脏冠状动脉硬化,可使它们调节血流量的功能逐渐减弱或丧失,这时只有靠一定的血压才能维持适当的血流量。当血压过低时,血流缓慢,脑血管和冠状动脉的血流量减少,造成供血、供氧不足。同时,血流变缓还容易引致栓塞,从而诱发中风或心肌梗死。老人一旦得了低血压,采用中医治疗会有比较好的效果。中医认为,低血压多与先天不足、后天失养、劳倦伤正、失血耗气等有关。平时可多吃山药、苡仁、桂圆、荔枝、枸杞子、栗子、核桃、红枣、人参、黄芪等。在肉食中,要多吃瘦猪肉、羊肉及鸡肉、鸽子肉;蔬菜和水果含维生素、微量元素丰富,平时也应多吃一点,尤其是黄豆、黑豆、红豆等豆类食品,对控制血压有很大的好处。另外,中医有些药物也可以起到升压的作用,老年人可适当采用。常见的有以下几种:1.人参6克、麦冬15克、五味子9克,水煎后服用,每日1剂,连服1周。2.肉桂、桂枝、甘草各10克,开水浸泡代茶饮,连服10—20天。3.黄精30克、党参30克、炙甘草10克,水煎服,每日1剂。此外,艾灸治疗对低血压有较好疗效,常用艾灸百会、神阙、关元、气海、足三里等穴,持之以恒,就可收到明显的效果。民间偏方治疗低血压方1参麦汤治低血压病【配方】人参、麦冬、五味子各6~9克。【制用法】煎水。频服,连服1周。【功效】用治低血压病。方2人参糯米治低血压病【配方】人参、麦冬、五味子各5克,糯米10克。【制用法】先将上述3药水煎服,取煎液,与糯米同煮粥。食粥,每周2次,连服9周。【功效】本方对于低血压症属气阴两虚者效果较好。方3制附片枸杞子治低血压病【配方】制附片10克,肉桂、仙灵脾各9克,补骨脂12克,熟地、山萸肉各10克,枸杞子9克,黄精12克。【制用法】水煎服,日1剂,分2次服。【功效】本方温肾填精,适用于肾精亏损所致低血压。临床出现的主要症状如:头晕耳鸣,健忘,腰酸腿软,神疲嗜睡,怯寒,手足不温,夜多小便。舌质淡胖,苔薄白,脉沉细。注:肢冷加巴戟天、鹿角片、紫河车;舌红、口干,加生地、麦冬;气短神疲,头晕欲倒,加人参;脉律缓慢、怕冷,加干姜、细辛,酌用麻黄;舌质偏黯或紫气,加川芎、当归、红花。方4黄芪白术治低血压病【配方】黄芪10克,党参9克,白术10克,炙甘草9克,当归12克,熟地9克,陈皮10克,葛根9克。【制用法】水煎服,日1剂,分2次服。【功效】本方补益心脾,适用于心脾两虚所致的低血压,其临床症状主要有:神疲气短,肢体倦怠,动则头晕目眩,心悸,自汗,食少,面黄少华,苔薄,舌质淡,脉细弱。注:若失眠加枣仁、龙眼肉;心悸,自汗,舌尖红,加麦冬、五味子;气短不能接续,加升麻、柴胡;胸闷、脘痞、呕恶,加法半夏、茯苓、明天麻。民间饮食治疗低血压方1升压汤治低血压【原料】蛤蚧1对,田鸡2只,黑北芪(大者)4片,花菇2个,火腿10克,生姜2克,酒、盐各少许,沸水适量。【制用法】将蛤蚧宰杀去头,先洗净;田鸡宰杀去皮、取腿肉;花菇、生姜洗净,姜切片,花菇撕成小朵,火腿切成薄片,同人锅与北芪加滚水同炖;待肉熟软加入酒、盐调味即成。食肉饮汤,1日1次,连服5天为1疗程。【功效】具有补脾、安神、升血压、养血之效。适于低血压头晕、面黄唇无血及诸虚百损、记忆力差、心肾虚弱者食用。若血压正常者服之也有补身作用。方2当归姜枣汤治低血糖【原料】当归、大枣各50克,羊肉250克,生姜15克。【制用法】生姜切片;羊肉、生姜、大枣文火熬成3碗,加入调料;另煎当归24毫升。将药液、羊肉汤分别依次饮用,每日分2次。【功效】补益气血,调和营卫。适用于低血压性眩晕。方3人参粟米粥治低血压【原料】白参3克,红枣10个,山药、猪瘦肉、粟米各50克。【制用法】将猪瘦肉切片,与山药、红枣及粟米共同煮粥,粥将熟时,另煎白参水加入即可。【功效】益气养血,升提血压。适用于气血两虚型低血压。方4冬虫夏草炖鸭治低血压【原料】鸭1只,冬虫夏草12枚。【制用法】将鸭去肚杂,冬虫夏草置鸭腹中,加佐料炖熟食之。【功效】适用于低血压。低血压的饮食疗法低血压症是指收缩压低于12千帕,舒张压低于6.7千帕的一种病症。常有头晕、头痛、心悸、耳鸣、月经不调、倦怠乏力、精神不振、畏寒、四肢不温、易感冒等症状。低血压症一般分为原发性、继发性和暂时性三种,较常见的低血压症多为原发性低血压,此症有遗传性。多见于身体瘦弱的青年女性,药物治疗效果较差,加强体育锻炼和采取饮食疗法,能取得满意的疗效。体育锻炼可以使瘦弱的身体变强壮,提高脑和心血管系统的功能。患者平时应多食莲子、桂圆、红枣、桑葚、赤豆、花生等干鲜果实,这些食物具养心补血、益脑健脾之功;既能增强血管功能,又能提高大脑神经中枢调节血压的功能,能显著纠正血压偏低。【天麻炖母鸡】[配料]嫩母鸡1只,黄芪30克,天麻15克,葱、姜、黄酒、陈皮各10克,盐、胡椒粉各少许。[用法]母鸡去毛洗净,剖腹去内杂。黄芪、天麻洗净切片,装于鸡腹腔内。将鸡放于沙锅中,加葱、姜、食盐、黄酒、陈皮、水适量,盖好盖,文火炖至鸡熟烂,加胡椒粉,即可食用。[功效]益气补虚,回升血压。【当归羊肉汤】[配料]当归50克,羊肉200克,姜、葱、盐各适量。[用法]羊肉洗净切块,与当归一起入锅,放入葱、姜,用小火炖至羊肉酥烂,加盐调味,吃羊肉喝汤。[功效]羊肉有温中暖下、补虚益气之功。【鲫鱼糯米粥】[配料]鲫鱼1条(约150克),糯米100克,葱、姜各适量。[用法]鲫鱼去鳞、内脏,洗净人锅,加水、葱、姜,煮成粥。[功效]鲫鱼有补脾利尿、通络去淤之功,可防治动脉硬化。【干姜粥】[配料]干姜15克,粳米50克。[用法]将干姜洗净,切成细末,粳米淘净,然后一同放入沙锅,加水文火煮烂成粥。[功效]温中逐寒,回阳通脉。主治低血压、虚寒腹痛、呕吐。【枣栗核桃炖鸡】[配料]红枣20枚,栗子150克,核桃仁50克,草鸡1只(宰杀去毛),黄酒、酱油各适量。[用法]光鸡洗净切块,用大火煸炒,加黄酒、酱油,焖烧至七成熟.加入红枣、栗子、核桃仁,改小火焖熟即可。[功效]红枣可补血,栗子有活血止血、健脾养胃之效,鸡肉有温中益气、补精填髓之功。【猪心黄芪汤】[配料]猪心1个,黄芪18克,党参18克,当归18克,川芎12克,食盐适量。[用法]猪心切开洗净,黄芪、党参、当归、川芎用纱布包好扎紧,与猪心同入锅中,加适量清水炖3~4小时,除去纱布包,加盐调味,食猪心饮汤。[功效]猪心及药物有补心益气之功。【参芪升压汤】[配料]生黄芪15克,党参15克,升麻9克,瘦肉100克。[用法]瘦肉洗净切块,以上三药一起装入纱布袋内,再放入沙锅中,加水文火炖煮至肉烂熟,取出药袋,加调料即可。喝汤吃肉。[功效]补中益气。主治低血压、晕厥。【黄鳝炖猪肉】[配料]黄鳝1条,瘦猪肉100克,黄芪50克。[用法]将黄鳝去内脏,洗净,切段,同上述二味加水共煮熟,去药渣,食肉饮汤汁。[功效]可治气血虚弱所致的体倦乏力、心悸气短、头昏眼花等症。【牛肉粥】[配料]鲜牛肉100克,粳米200克,调料、水各适量。[用法]鲜牛肉洗净,切成小块,入锅,加水及调料煮熟,放入粳米,加水煮粥,待肉烂粥熟,加调料煮沸即可。每日早晨热食。[功效]补虚强体。【当归乌鸡汤】[配料]乌骨鸡1只(宰杀去毛),当归60克,红糖150克,米酒、黄芪各50克。[用法]光鸡剖肚洗净,鸡肚中放入当归、黄芪和其他料,将鸡肚皮缝住,隔水蒸熟,吃肉喝汤。[功效]黄芪有补气养血之功,当归有补血活血之效。【红枣鸡蛋汤】[配料]鸡蛋2个,枸杞15克,红枣10枚。[用法]先将枸杞、红枣用冷水煮约半小时,再将鸡蛋磕入,共煮至熟。每日食2次。[功效]调补气血,增强体质。老年人低血压的小妙方处方一、参桂鹿茸口服液,每次服1~2支,每日2次。处方二、生脉饮口服液,每次服2支,每日2~3次。处方三、制黄精、党参各30克,炙甘草10克,每日1剂,水煎服。处方四、生晒参粉25克,紫河车50克(粉末),混匀,每次服3~5克,每日2次,早晨、中午温水吞服。【注意事项】1.增加营养。多食一些温补脾肾的食物,如狗肉、羊肉、公鸡肉、鸭肉、黄鳝、蚌肉、黑芝麻、大枣、扁豆、桂圆、莲子、辣椒、韭菜等。2.适当多吃食盐。可提高血压,改善头昏、困倦无力的症状,但食盐摄入量也不可太高(一般来说,以不每天不超过6克为宜)。3.常吃生姜。生姜含有挥发油,能促消化,健胃,升高血压。平时可在菜汤中撒姜末,或用姜末泡开水代茶饮。4.少吃降压食品。如冬瓜、西瓜、葫芦、赤小豆、芹菜、山楂、苦瓜、黄花菜、绿豆、大蒜、海带、洋葱、葵花籽等。5.多洗热水澡。可加快血液循环,减轻低血压症状,但时间不宜过长,每次2~3分钟后,休息一会再洗,反复进行,洗完后坐位休息。6.积极参加体育锻炼。以改善体质,运动量要逐渐增加,不能操之过急,要持之以恒。低血压患者自我按摩疗法床上仰卧,双臂自然放于体侧,闭目,全身放松,排除杂念,吸气时默念“安静”,呼气时默念“放松”,反复2~5分钟。然后进行如下自我按摩:1、双手十指微屈稍分开,放在头顶,按摩整个头部约2~3分钟。2、先用两手掌从前额中间向两鬓角按摩30秒钟,再以双手的中指各自在左右鬓角按摩6~8次。3、轻闭双眼,用手指从鼻梁根部经过上眼睑按摩到眼外角。重复4~5次。4、微抬起下巴,左手掌放在右侧颈部,由下颌角经颈部至锁骨推摩8~10次。右手按上法按摩左侧。5、拇指放在同侧颈动脉搏动处,轻轻按压5~6秒钟,休息10~15秒,重复做3~4次,然后做另一侧。6、两手指放在前额部,向两侧颈部推摩,然后用掌根揉按两侧颈部,重复8~10次。7、双手中指点压太阳穴,由轻到重,持续5~6秒,重复5~6次。8、吸气,同时两手掌用力按压胸廓下部(两胁),然后缓缓从半闭的嘴呼气。重复4~5次。补中益气汤治疗低血压补中益气汤方出于《脾胃论》,由黄芪,炙甘草、人参、当归、陈皮、柴胡、白术组成,具有补中益气,升阳举陷之功效。临床惯用于治疗因脾胃虚弱、中气下陷所引起的诸症。1、面争萎黄,头晕乏力,胃纳欠佳,舌淡苔白,脉沉迟无力,血压9.3/6.2千帕(70/45毫米汞柱)。辨属脾胃虚寒,气血不足证。治宜健脾温阳,补气益血。选方补中益气而加减:炙黄芪30克、党参15克、白术15克、柴胡10克、升麻9克、当归15克、桂枝12克、制附子9克,炙甘草10克,水煎,每日1剂,早晚分服,共服10剂。2、面色无华,少气懒言、头晕、心悸、少寐、纳差、舌淡、苔薄白、脉沉细无力,两寸脉尤甚,血压80/45毫米汞柱。辨属脾胃虚弱,气血两虚,心失所养。治宜健脾益气,养血安神。选用补中益气汤加减:炙黄芪50克、党参15克、白术15克、柴胡10克、升麻10克、桂枝15克、制附子15克、焦枣仁15克、五味子15克、陈皮9克、炙甘草10克,水煎,每日1剂,早晚分服。原方共服15剂,改服补中益气丸,归脾丸,每次各1丸,每日2次,以巩固疗效。低血压属中医眩晕范畴,多责之气血不足,运行无力,不能上荣于头。本方具有健脾益气,升阳举陷,并有养血作用。脾为后天之本,系气血生化之源,且气为血帅,血随气升。加入附子、桂枝、取其温阳通脉,并有强心之功效。运用本方,使脾胃健,化源足,血脉充,阳气复,气血升,其证自愈,实为升血压之良方。低血压病人推荐饮食疗法治疗低血压病,目前尚无特效的药物,较为得力的措施是体育疗法和饮食疗法“双管齐下”。饮食疗法如下:1、荤素兼吃,合理搭配膳食,保证摄入全面充足的营养物质,使体质逐渐变得健壮。2、如果有红细胞计数过低、血红蛋白不足的贫血症状,宜选用富含蛋白质、铁、铜、叶酸、维生素B12和维生素C等“造血原料”的食物,诸如:猪肝、蛋黄、瘦肉、牛奶、鱼、虾、贝壳类、大豆、豆腐、红糖以及各种新鲜的蔬菜,水果等。这样可以纠正贫血、可以使心排出量增加,大脑供血改善,并消除血压偏低所致的各种症状。3、莲子、桂圆、大枣、桑椹等果品,具有养心益血,健脾补脑之功,可以经常食用。4、食欲差者,宜适当食用能够刺激食欲的食物和调味品,如生姜、大葱、醋、酱、糖、胡椒、啤酒、葡萄酒等。5、与高血压病相反,本病宜选择高钠、高胆固醇饮食。氯化钠(即食盐)每日需摄足12~15克。含胆固醇多的脑、肝、蛋、奶油、猪骨头等食品,可以适量常吃,有利于提高胆固醇浓度,增强动脉紧张度,使血压上升。低血压治疗偏方1、高丽参10克,炙甘草5克。【制用法】水煎4小时,顿服。【适应证】体位性低血压。2、党参、枸杞子各10克,黄芪30克,陈皮、阿胶各15克,生地黄20克,升麻3克,防风、炙甘草各6克,五味子12克。【制用法】水煎服。【适应证】低血压自觉劳累或登高时头晕、心慌气短。3、肉桂、桂枝、甘草各15克,五味子25克。【制用法】水煎服。【适应证】低血压。4、附子、牡蛎各15克,干姜、炙甘草各30克。【制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水煎2次,1次服下。【适应证】急性低血压。5、天麻、苏梗各12克,桂枝10克。【制用法】水煎服。【适应证】低血压。6、黄芪30克,党参20克,陈皮15克,柴胡、远志各12克,升麻、当归各10克,炙甘草6克。【制用法】水煎服。【适应证】体位性低血压。7、法半夏、茯苓、白芍、钩藤各10克,党参、黄芪各12克,菊花6克,当归3克,生姜3片,大枣3枚。【制用法】水煎服。【适应证】老年体位性低血压。治疗低血压民间小偏方1.核桃仁40克,党参30克,生姜3片,水煎服,每日1次。2.莲子20克,大枣6枚,生姜6片,水煎服,每日2次。3.陈皮15克,核桃仁20克,甘草6克,水煎服,每日2次。4.人参、莲子各10克,冰糖30克,隔水炖熟,吃莲子喝汤。阿胶可改善低血压症状低血压是由于气虚、肾虚、血虚等原因导致的,如果是气血两虚,倒是可以考虑用补气血的阿胶,要是肾虚造成的,服用阿胶同时还要加上其他的药物,而且,不对症服用阿胶还会出现上火、食欲差等情况。观察发现,许多低血压患者都是“林黛玉型”的,体型偏瘦、年轻体弱的女性居多,其中相当一部分人并没有表现出任何不适的症状,跟普通人没有两样,说明这些人从心脏泵出的血液完全能够提供身体循环所需,因此没有必要刻意服用阿胶补血。如果低血压患者出现头晕、乏力、心慌、气短等不适症状,倒是可以抓住冬季这个时机,适当服用阿胶。因为,阿胶属于甘腻之物,容易引起上火、伤及脾胃,天气热的时候本身就没有胃口,如果服用阿胶更会影响食欲。阿胶可以每天服用6—10克,可以用热水将其烊化开,放在微波炉里转1~2分钟,拿出来就可以服用了。阿胶的味道有些人不太习惯,可以在其中加入冰糖、蜂蜜等调味。同时可以在饭后服用,这样就不会造成反胃、恶心等情况了。每天坚持服用,大约一个月左右,一些低血压的不适症状会慢慢好转。如果掌握不好烊化阿胶的方法,也可以买阿胶珠,它像爆米花一样,轻轻一压就碎了,然后用热水一冲,就可以服用了。低血压的西医疗法低血压的西医疗法体位性低血压重症患者可口服下列药物,酪氨酸、吲哚美辛、双氢麦角胺。原发性低血压患者多合并营养不良,并有家庭遗传倾向、此类患者通过改善营养状况,改善体质病情可有好转,一般无须药物治疗。其他继发于某些疾病的病理性低血压,如继发于心肌梗塞、大出血、心力衰竭等时,则应在抢救原发病的同时加用升血压药物或补充血容量,此类药物有:多巴胺、多巴酚丁胺、肾上腺素、低分子右旋糖酐。体位性低血压的急救近年来,体位性低血压在老年人中的检出率逐渐增加,且多数老年人症状不明显,因此本病易被忽视,从而严重威胁老年人的健康。尤其是老年人经过较长时间睡眠后,如夜间或清晨突然从卧位起床时,就很容易出现头晕、眼花、站立不稳、甚至晕厥等状况。这种短暂意识障碍可导致病人跌倒,头部损伤或骨折。冠心病患者可因体位性低血压而导致心绞痛或心肌梗塞,如抢救不及时,甚至可能引起生命危险。发生体位性低血压时应立即使病人平卧,并按摩四肢肌肉。注意观察脉搏变化,通常数分钟后血压即可恢复。一旦发生晕厥,应立即将病人置于平卧位,松解衣服,或取头低脚高位,避免改变体位和搬动,一般平卧位休息血压即可回升,不需特殊处理。如病情不能好转应及时寻求医疗救护。低血压者饮食治疗原则1.少食多餐,适当减少盐的摄入量。2.禁止饮酒、吸烟。3.避免过度疲劳。4.做简单紧压运动:起床或站立前以紧压伸缩的方式握手。5.调整睡眠方式,将床头抬高20—30厘米。6.做些较复杂的心算。低血压预防低血压预防1.晚上睡觉将头部垫高,可减轻低血压症状。2.早上起床时,应缓慢地改变体位,防止血压突然下降,起立时不能突然,要转身缓缓而起,肢体屈伸动作不要过猛过快,例如提起、举起重物或排便后起立动作都要慢些。3.洗澡水温度不宜过热、过冷,因为热可使血管扩张而降低血压,冷会刺激血管而增高血压。常淋浴以加速血液循环,或以冷水,温水交替洗足。4.对有下肢血管曲张的老人尤宜穿有弹性的袜子、紧身裤,以加强静脉回流。体格瘦小者应每天多喝水以便增加血容量。5.不要在闷热或缺氧的环境中站立过久,以减少发病。低血压的日常生活预防1、锻炼身体,增强体质。2、早上起床时,应缓慢地改变体位,防止血压突然下降。3、晚上睡觉将头部垫高,可减轻低血压症状。4、常淋浴以加速血液循环,或以冷水,温水交替洗足。5、加强营养,多食易消化蛋白食物,如:鸡蛋、鱼、乳酪、牛奶等。6、多喝汤,多饮水,增加盐份摄入。运动可以预防低血压1、双臂从身体两侧向头上方举起,双手相握,再慢慢伸直手指,随后吸气,同时双臂从两侧放下还原;2、仰卧,双臂放于体侧。吸气,双膝弯曲,然后并拢上举,尽量触及胸部,恢复时呼气。重复5—6次。也可两腿轮流屈膝上举;3、呼气时上举一条腿,吸气时放下,再呼气时上举另一条腿,吸气时放下。重复4~5次;4、两腿伸直坐在床上,上体前倾,双臂向前平伸,尽量用双手去够双脚,重复5次;进行跑步、做操、游泳等运动,可使交感神经兴奋性提高,儿茶酚胺类物质分泌增多,长期坚持,也可使血压上升至正常水平。低血压患者日常生活预防常识低血压患者日常生活预防常识1.晚上睡觉将头部垫高,可减轻低血压症状。2.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平时养成运动的习惯,均衡的饮食,培养开朗的个性,保证足够的睡眠、规律正常的生活。3.早上起床时,应缓慢地改变体位,防止血压突然下降,起立时不能突然,要转身缓缓而起,肢体屈伸动作不要过猛过快,例如提起、举起重物或排便后起立动作都要慢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