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级中学名校试卷PAGEPAGE1山东省日照市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在周朝的册封体系中,姬姓诸侯国在数量和区位上占据绝对优势。春秋时期姬姓诸侯国迅速减少,战国时期生存下来的姬姓诸侯国已是寥寥无几。这一现象说明()A.社会的稳定仰赖于经济发展水平 B.强力中央政府是制度稳定的保障C.变革传统体制和观念是根本出路 D.政权稳定关键在于保持政治清明【答案】C【解析】本题为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范围为先秦时期(中国)。姬姓诸侯国是西周册封体系中的主体,但是在春秋战国时期,姬姓诸侯国数量锐减,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经济发展,传统的宗法分封体系逐渐走向瓦解,姬姓诸侯国不能适应社会变革,逐渐被异姓取代,这说明变革传统体制和观念是根本出路,C项正确;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并不能决定社会的稳定程度,而且同时期姬姓诸侯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其它诸侯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差距并不大,排除A项;西周并未建立起强有力的中央政府,但其依然维系了册封制度,排除B项;政治清明有助于政权稳定,但并非关键因素,排除D项。故选C项。2.作为独立的社会阶层,士人经历了西汉时由游士到儒士,东汉时由儒士向士大夫的转变,从体制外走入体制内。吕思勉对此评价说“自西汉以前,言治者对社会政治竭力攻击:东汉以后,此等议论渐不复闻。”这反映了()A.以文教治天下成为共识 B.儒家政治伦理趋向强化C.士人参政意识持续提升 D.社会治理机制日渐完善【答案】B【解析】本题为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设问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范围为汉代(中国)。根据材料可知,汉代士人在体制外时期,对政治攻击较多,但是当士人进入体制内后,对政治的攻击逐渐减少,这说明随着儒家思想逐渐成为主流意识,逐渐改造政治,使得政治和士人成为相互耦合的有机体,即儒家政治伦理趋向强化,B项正确;A项错在“共识”,排除A项;士人参政意识提升并不能导致士人对政治的攻击减少,排除C项;材料涉及的是政治认同,而非社会治理,排除D项。故选B项。3.下图为古代某一时期的水路交通系统。该水运系统的主要功能是()A.保障国家中心安全 B.促进南北经济交流C.合理布局交通网络 D.加强对中原的统治【答案】A【解析】本题为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设问可知,这是推断题。时空范围为宋代(中国)。根据材料可知,这一水陆交通系统以开封为中心,通过汴河连通南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汴河就是大宋东京城的第一河。自隋炀帝开通大运河,汴河与黄淮河相连后,汴河就犹如血脉,源源不断地为开封输送物资,因此材料所列水运主要功能是保障国家中心,即北宋都城开封的安全,A项正确;促进南北经济交流是客观影响,不是主要功能,排除B项;材料所列的是水运系统,其只是交通网络的一部分,主要功能并非为了合理布局交通网络,排除C项;材料所列水运系统主要通往南方,因此其主要功能并不是为了加强对中原的统治,排除D项。故选A项。4.顾炎武《日知录》载:“今士大夫父母在而兄弟异居,计十家而七。庶人父子殊产,八家而五。其甚者乃危亡不相知,饥寒不相恤……乃今之江南犹多此俗人家,儿子娶妇,辄求分异。”明中后期江南这一现象表明()A.新型家庭组建观念凸显个性 B.贫富悬殊冲击伦理纲常观念C.政府社会控制力度趋向弱化 D.经济多元化推动家庭小型化【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代(中国)。根据材料内容可知,顾炎武指出当时的江南地区,分家别居成为一种趋势。结合所学内容可知,这是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所以表明经济多元化推动了家庭的小型化,D项正确;材料主要表明小型家庭成为一种趋势,并不能说明新型家庭组建观念凸显个性,排除A项;明朝中后期这一现象的出现是因为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并不是贫富悬殊的冲击,排除B项;材料中的现象是经济发展带来的结果,和政府的社会控制力度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5.五口通商时期,大多西方国家驻华领事都由商人兼任。美国旗昌洋行7大股东中有4人担任过领事;法国驻上海、宁波和华北领事是一个钟表洋行的伙计;英商宝顺洋行老板任葡萄牙的上海领事和荷兰、普鲁士的上海副领事……这一状况产生的影响是()A.便利了列强协调对华政策 B.加剧了对中国的肆意掠夺C.促进了列强对华资本输出 D.保障了殖民者的侵略权益【答案】B【解析】本题为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根据材料可知,五口通商时期,西方列强正处于商品输出为主阶段,这时期近代西方国家的驻华领事多由商人兼任,便利了列强对中国的肆意掠夺,B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领事多由商人担任,而列强间协调对华政策与驻华领事的身份没有直接关系,排除A项;五口通商时期是商品输出阶段,甲午战后,列强对华侵略以资本输出为主,排除C项;殖民者的侵略权益是否得到保障与多方面因素有关,D项表述绝对,排除D项。故选B项。6.下表为晚清财政收入中关税厘金(厘金主要面向工商业群体征收)变化情况。年份数额(万两)在财政收入中所占比重(%)1891371141081903534050.90据此可知,当时中国()A.近代经济转型进程艰难 B.政府陷入严重财政危机C.经济结构发生根本转变 D.对外经济依附程度提高【答案】A【解析】本题为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设问可知,这是推断题。时空范围为1891年至1903年(中国)。根据材料可知,晚清财政收入中,关税厘金占比逐渐上升,而厘金主要面向工商业群体征收,这说明当时政府并未对工商业发展进行税收优惠,近代经济转型较为艰难,A项正确;厘金在财政收入中占比上升并不能证明当时政府陷入严重的财政危机,排除B项;近代中国的经济结构并未发生根本性转变,自然经济依然占据主导,排除C项;厘金面向工商业群体征收,属于国内税,这并不能说明当时的中国经济对外依附严重,排除D项。故选A项。7.1902年,英美烟公司在上海建厂后,在没有任何条约根据的情况下,深入到中国广大农村,为农民免费提供烟种、肥料、传授技术等服务,并高价收购烟叶。此举意在()A.消弭人民反抗情绪 B.损害农业经济稳定C.压制中国民族工业 D.强化经济依附关系【答案】D【解析】本题为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设问可知,这是目的题。依据材料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准确时空是:1902年(中国)。依据材料概括可知:英美烟公司在没有任何条约根据情况下,深入到中国广大农村,为农民免费提供烟种、肥料、传授技术等服务,最后高价收购烟叶,这些做法意在通过免费的种子、肥料以及技术服务和高价收购产品的方式垄断中国的烟叶市场,进而让中国的烟叶种植依赖英美烟公司,强化经济依附关系,D项正确;英美烟公司的做法并非为了缓和与中国人民之间的矛盾,消弭人民的反抗情绪,而是为了自己的利益,排除A项;英美烟公司为农民免费提供烟种、肥料、传授技术等服务,并不会损害农业经济的稳定性,排除B项;英美烟公司的做法主要是为了垄断中国的烟叶市场,而非压制中国的民族工业,排除C项。故选D项。8.1928年6月,中共六大在莫斯科召开,共有142位代表出席大会,其中有表决权的84名代表中,工人占41人;而六大选举产生的36名中央委员和候补中央委员中,工人占21名。这表明()A.受共产国际的影响 B.重视革命领导权问题C.客观认识中国国情 D.吸取国民革命的教训【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28年中国。据材料概括可知,有表决权的代表中工人占比不到50%,但中央委员和候补委员中,工人占比却要超过50%,说明当时中共仍受共产国际影响,走城市中心道路,以工人阶级为主体,忽视了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A项正确;材料未涉及中国革命的领导权问题,革命的领导权指的是在国共合作中,由谁来领导的问题,排除A项;材料仍然以城市为中心,忽视了中国的具体国情,排除C项;材料说明并没有完全认识到中国革命的问题,未涉及吸取了国民革命的教训,排除D项。故选A项。9.新中国初期的外交队伍建设坚持“另起炉灶”,主要由此前从事外事工作的原中央外事组干部,长期做地下工作和统战工作的干部,从各大军区、各大行政区抽调领导骨干,挑选文科大学的毕业生,组成外交队伍。这一构成旨在()A.服务社会主义建设需要 B.践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C.开创独立自主新型外交 D.实现中国外交平稳过渡【答案】C【解析】本题为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设问可知,这是目的题。时空范围为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队伍没有来自原南京国民政府的外交人员,主要来自于此前从事外事工作的原中央外事组干部,长期做地下工作和统战工作的干部,从各大军区、各大行政区抽调领导骨干,挑选文科大学的毕业生。这样一支外交队伍有助于摆脱旧中国外交观念的影响,开创独立自主新型外交,C项正确;通过材料并不能看出外交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关联,排除A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时间在“另起炉灶”之后,排除B项;全新的外交队伍意味着全新的外交理念,因此新的外交队伍构成并非为了实现中国外交的平稳过渡,排除D项。故选C项。10.《贝希斯敦铭文》是波斯帝国的官方文献,记述了国王大流士镇压高墨达暴动等及取得王位的经过。铭文中,大流士以阿黑明尼得氏族首领的口气宣布:“高墨达从冈比西手里夺去的王国,自古以来属于我们氏族……在我没有来到以前,任何人都不敢提及反对高墨达之事……我从他的手里夺回了王国”。大流士此举旨在()A.宣扬战争的正义性质 B.增强波斯帝国的凝聚力C.威慑潜在的僭越势力 D.证明自身王权的合法性【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世界。根据“在我没有来到以前,任何人都不敢提及反对高墨达之事……我从他的手里夺回了王国”可知,大流士以阿黑明尼得氏族首领的口气宣称他从高默达手里夺回的王国自古以来就是属于阿黑明尼得氏族的,由此证明自身王权的合法性,D项正确;大流士是在彰显其王权的合法性,而非宣扬战争的正义性,排除A项;材料描述的是王权的合法性,而不是增强波斯帝国的凝聚力和威慑潜在的僭越势力,排除BC项。故选D项。11.16世纪初欧洲一位杰出人物说:“如果上帝和天使看到了他的信徒为自己的孩子洗尿布,也一定会露出微笑。”该言论表达的思想主张是()A.众生平等 B.现世幸福 C.个性解放 D.思想自由【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6世纪初欧洲。根据材料“信徒为自己的孩子洗尿布”且结合所学可知,该人物(马丁·路德)认为做好平凡生活中的事,就是在追求一种现世的幸福,而这种追求是符合上帝的旨意的,B项正确;材料未涉及众生平等思想,排除A项;材料强调人们应追求现世幸福,未涉及个性解放,排除C项;材料“信徒为自己的孩子洗尿布”,与思想自由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12.英国的“大陆均势”政策核心是在欧陆各国实力均衡的情况下,英国保持“孤立”。一旦出现一方力量打破平衡状态时,英国即放弃“孤立”,加入弱势一方对抗强势一方,重新回复均衡状态。下图中,英国两度放弃“孤立”政策的时间标注是()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答案】C【解析】本题是组合选择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现代欧洲。结合所学内容可知,19世纪初,随着法国大革命的发展,拿破仑帝国的建立,拿破仑在欧洲进行了一系列的军事扩张。为了维持欧洲大陆均势,英国放弃“孤立”政策,先后组织多次反法同盟,干涉法国革命,②正确;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德国的崛起,英德矛盾日益尖锐,英国再次放弃“孤立”政策,调整与法国和俄国的政策,遏制德国的崛起,④正确;综上所述,②④符合题意,C项正确;18世纪初和19世纪中期,英国没有放弃“孤立”政策。①③不符合题意,排除ABD项。故选C项。13.下图为1919年8月30日美国《芝加哥论坛报》专栏记者凯里·奥尔发表于该报的漫画《后视图》。漫画意在揭示()漫画中威尔逊正在指挥合唱“持久和平”(EverlastingPeace),而合唱团成员的裤兜里都藏着左轮手枪,自左往右合唱团成员枪柄上分别写有:日本院觎亚太(PacificControl);英国关注海权(BritishFleet);法国重提美法同盟(FrancoAmericanAlliance);意大利期待领土扩张(GreaterIaly)A.国联难以促成世界和平 B.列强之间矛盾难以调和C.实力强弱决定国际格局 D.美国无力担当世界领袖【答案】A【解析】本题为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设问可知,这是目的题。时空范围为1919年(美国)。根据材料且结合战后国际秩序所学相关知识可知,漫画中的英、法、日、意四国在表面上附和美国总统威尔逊的“持久和平”计划,即“十四点原则”,暗地里各怀鬼胎,彼此算计,由此可知,漫画意在揭示巴黎和会上列强的矛盾,同时也意在讽刺“十四点原则”中的第14点:“成立国际联盟以维持世界和平”,说明作者认为即将成立的国联难以促成世界和平,A项正确;列强的矛盾是否难以调和,在漫画中并没有很好地揭示,而是体现了国联难以促成世界和平,排除B项;英法意日四国位于平行位置,但并不能反映出各自实力强弱,排除C项;材料主题是列强之间的矛盾,而非美国的领袖地位,排除D项。故选A项。14.下表为印度年均农业产量指数统计。据此可知,印度农业()年代年均农业产量指数粮食作物商品作物全部作物1893-94——1895-961001001001986-97——1905-696105981906-07——1915-16991261041916-17——1925-26981421061926-27——1936-36941711081936-37——1945-4693185110A.产业结构逐步趋向多元 B.与世界市场联系日益密切C.产业调整与工业化同步 D.农产品自给水平逐渐提高【答案】B【解析】本题为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设问可知,这是推断题。时空范围为近代(印度)。根据材料数据可以看出,印度农业中,粮食作物占比在下降,商品作物占比在上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近代印度被英国殖民,是英国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倾销市场,其经济发展与世界市场联系日益密切,因此种植结构中商品作物占比逐渐升高,B项正确;材料仅仅涉及到农业,并不能证明英国的产业结构趋向多元,排除A项;通过材料并不能看出当时印度的工业化发展水平,排除C项;近代印度是英国的殖民地,农产品并不能实现自给,排除D项。故选B项。15.1938年,在13.9万名申请入境美国的德国犹太人和工会成员中,只有1.95万人被接纳。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有近80万东欧人、72.5万古巴人和25万来自印度支那国家的难民入境美国。这表明二战后的美国()A.更加重视高素质人才的流入 B.加紧与苏联争夺“中间地带”C.经济发展刺激了劳动力市场 D.移民政策服务于国家对外战略【答案】D【解析】本题为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设问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范围为现代(美国)。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二战后美苏冷战,美国大量接收来自东欧、古巴和印度支那国家的难民,是因为这些地方发生了多发生了社会主义革命,因此美国接收这些地区难民的主要原因是和苏联对抗,即移民政策服务于国家的对外战略,D项正确;二战后美国接收的难民并不一定死高科技人才,排除A项;二战后的东欧不属于“中间地带”,排除B项;二战后美国接收的难民带有明显的政治色彩,并非美国为了吸纳劳动力,排除C项。故选D项。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5分。16.禅让制的真实性是一桩千古疑案,历代争论不断。阅读材料,回答问题。诸子的争论言论出处古者舜耕历山……尧得之服泽之阳举以为天子,与接天下之政,治天下之民。《墨子·尚贤》尧崩,三年之丧毕。舜避尧之子于南河之南,天下诸侯朝觐者,不之尧之子而……崩三年之丧毕,禹避舜之子于阳城,天下之民从之,若尧崩之后不从尧之子而从命也。《孟子·万章》世俗之为说者日:“尧、舜擅让。”是不然。天子者,鼓位至尊,无敌於天下,夫有谁与让矣?道德地备,智惠甚明,南面而听天下,生民之属莫不振动从服以化顺之。《荀子·正论》舜逼尧,禹逼舜,汤放桀,武王伐纣,此四王者,人臣弑其君者也。《韩非子·说疑》学者的结论舜年二十以孝闻,年三十尧举之,年五十摄行天子事,年五十八尧崩,年六十一代尧践帝位。——司马迁(汉)《史记·五帝本纪》观近有奸雄奋发,自号勤王,或废父而立其子,或黜兄而废其弟,始则示相推戴,终亦成其篡夺,求诸历代,往往而有。必以古方今,千载一揆。斯则尧之授舜,其事难明,谓之让国,徒虚语耳。——刘知几(唐)《史通·疑古》“唐虞揖让”“汤武征伐”,都是为公而不为私,实在是儒家的学说,并非实有其事。……儒家的学说,都是孔子所创造,并没有尧、舜、禹、汤、文、武、周公等等的圣人。……世界究竟是“进化”的,后世总比古人好。譬如“政体”,断没有后世是“专制”,古时候反有所谓“禅让”之理。——吕思勉(1884-1957)《中国史》考古发掘山西裹汾陶寺遗址被学者认为是早期尧舜之都。1978年开始,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对该遗址进行考古发掘,没有发现这一时期有突发的大规模人员伤亡的遗存,这与历来暴力夺权都会造成大规模人员伤亡的常理不符,由此证明尧舜禅让是历史真实存在的。——据《探索发现一考古进行时·寻找尧舜之都》(1)诸子关于禅让制的争论折射出怎样的时代特征?(2)指出三位史学家各是从什么角度研究禅让制的?(3)陶寺遗址能否证明历史上存在禅让制?谈谈你的看法。(4)根据当时的社会状况,你认为禅让制是否真实存在?说明理由。【答案】(1)时代特征:战国时期,社会转型,社会制度发生剧烈变革(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诸子积极宣扬自己的治国主张,思想领域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2)角度:西汉司马迁从宣扬儒学、倡导孝行实际需要(立场)出发,肯定禅让制的存在;唐代刘知几针对当时政局混乱的现状,以历史发展规律为依据,否定禅让制的存在;当代史学家吕思勉从历史研究的角度,认为禅让制是儒家为宣扬自己的学说而创造的,历史是不断发展和进步的。(3)不能。由于缺乏其他的史料为佐证,对陶寺遗址为尧舜之都的结论存在疑问;单凭一处遗址的考古发现,不能准确判定当时政权过渡究竟通过哪种方式或发生的具体地点。能。考古发掘是第一手资料,能够佐证当时的政权过渡是通过和平方式实现的。(4)原始社会末期,受原始的部落(氏族)民主制的影响,禅让制有存在的可能。原始社会末期,随着私有制和阶级压迫的出现,部落之间、氏族贵族之间必然会出现争权夺利的现象。【解析】【小问1】本题为特点类材料题。时空范围为战国时期(中国)。时代特征:根据材料“尧得之服泽之阳举以为天子,与接天下之政,治天下之民。”、“崩三年之丧毕,禹避舜之子于阳城,天下之民从之,若尧崩之后不从尧之子而从命也”、“舜逼尧,禹逼舜,汤放桀,武王伐纣,此四王者,人臣弑其君者也。”可知,战国时期,社会转型,社会制度发生剧烈变革(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诸子积极宣扬自己的治国主张,思想领域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小问2】本题为特点类材料题。时空范围为古代、近代(中国)。角度:根据材料“舜年二十以孝闻,年三十尧举之,年五十摄行天子事,年五十八尧崩,年六十一代尧践帝位。”可知,西汉司马迁从宣扬儒学、倡导孝行的实际需要(立场)出发,肯定禅让制的存在;根据材料“必以古方今,千载一揆。斯则尧之授舜,其事难明,谓之让国,徒虚语耳。”可知,唐代刘知几针对当时政局混乱的现状,以历史发展规律为依据,否定禅让制的存在;根据材料“世界究竟是‘进化’的,后世总比古人好。譬如‘政体’,断没有后世是‘专制’,古时候反有所谓‘禅让’之理。”可知,当代史学家吕思勉从历史研究的角度,认为禅让制是儒家为宣扬自己的学说而创造的,历史是不断发展和进步的。【小问3】本题为背景类材料题。时空范围为古代(中国)。立场:不能。看法:根据材料“山西裹汾陶寺遗址被学者认为是早期尧舜之都。1978年开始,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对该遗址进行考古发掘”可知,由于缺乏其他史料为佐证,对陶寺遗址为尧舜之都的结论存在疑问,而且单凭一处遗址的考古发现,不能准确判定当时政权过渡究竟通过哪种方式或发生的具体地点。立场:能。看法:根据材料“没有发现这一时期有突发的大规模人员伤亡的遗存,这与历来暴力夺权都会造成大规模人员伤亡的常理不符,由此证明尧舜禅让是历史真实存在的。”可知,考古发掘是第一手资料,能够佐证当时的政权过渡是通过和平方式实现的。【小问4】本题为背景类材料题。时空范围为古代(中国)。立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原始社会末期,受原始部落(氏族)民主制的影响,禅让制有存在的可能。理由: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原始社会末期,随着私有制和阶级压迫的出现,部落之间、氏族贵族之间必然会出现争权夺利的现象。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京师同文馆:从西语到西学1862年6月.京师同文馆正式开馆,设立初期只是为了培养为朝廷效力的专业外交翻译人才。洋务派在实践中逐渐认识到真正的西学乃是西方列强坚船利炮背后的天文、算学等科学技术,于是1867年陆续增设天文、算学、化学和公法等馆舍,学习西方自然科学。京师同文馆也由单一的语言类学校发展成涵盖人文、社会和自然科学在内的综合性学府。1869年美国传教士丁韪良担任京师同文馆总教习之后,又陆续聘请了一批自然科学领域有所建树的教习,如医学和生理学教习德贞、中国优秀学者李善兰担任算学教习,并根据学生的基础、年龄和学习能力的不同制定了全新的学习课表(如下表)。学年课程内容首年认字写字、浅解辞句、讲解浅书、数理启蒙、九章算法、代数学二年讲解浅书、练习文法、翻译条子、学四元解、几何原本、平三角、弧三角三年讲各国地图、读各国史略、翻译选编、格物入门、兼讲化学、重学测算四年数理启蒙、代数学、翻译公文、微分积分、航海测算、天文测算、讲求机器五年讲求格物、几何原本、平三角、弧三角、练习译书、万国公法、富国策、天文测算、地理金石六年讲求机器、微分积分、航海测算、练习译书七年讲求化学、天文测算、万国公法、练习译书八年天文测算、地理金石、富国策、练习译书京师同文馆存续期间(1862-1902)。师生们以翻译国际法为肇端。渐及外交、天文、历史、医学、数学等不同领域,先后印刷出版《万国公法》《富国策》《化学阐源》等多部西方著作。——禹仁朋《从西语到西学:清末京师同文馆创办始末》对京师同文馆“从西语到西学”的变化做出历史解释。【答案】同文馆“从西语到西学”的变化是19世纪后半期中国社会变化的反映。鸦片战争以后,随着中外联系和交往的发展,清政府创办了培养翻译人才的京师同文馆。60年代以后,洋务派掀起洋务运动,西学东渐逐渐深入,同文馆的教学内容发展到西方各国历史地理、自然科学和部分社会科学知识,涉及领域日益广泛。同文馆培养的一批具有近代知识的人才,适应了“自强”“求富”的时代需要,促进了西方文化在中国的传播,推动了社会变革和近代化进程,也促进了近代教育事业的发展。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环境下,同文馆以“中体西用”为指导,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对文化教育和社会发展的推进作用受到限制。
【解析】本题是认识类材料分析题。时空:近代中国。结合所学内容可知,京师同文馆之所以有“从西语到西学”的变化,主要和当时民族危机的加深以及对西方学习的逐渐深入有关。结合所学内容可知,第二次鸦片战争后,随着民族危机的加深,以奕䜣、曾国藩和李鸿章等人为代表的洋务派掀起了洋务运动,主张学习西方的军事技术,在这样的背景下建立了京师同文馆,由恭亲王奕和文祥于1861年1月(咸丰十年十二月)奏请开办,并于1862年8月24号正式开办,初以培养外语翻译、洋务人才为目的,以外国人为教习,专门培养外文译员,属总理事务衙门。同文馆的教学内容发展到西方各国历史地理、自然科学和部分社会科学知识,涉及领域日益广泛。同文馆培养的一批具有近代知识的人才,适应了“自强”“求富”的时代需要,促进了西方文化在中国的传播,推动了社会变革和近代化进程,也促进了近代教育事业的发展,但同时也有一定的局限性。所以“从西语到西学”的变化体现的是对西方学习的深入,但也从侧面折射出民族危机的不断深重。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新中国宣传画中的女性形象
图1:1953年,俞云阶作
图2:1954年,丁浩作
图3:1956年,林锴作
图4:1956年,俞云阶作以“时代与女性形象的塑造”为题,写一则历史短文。(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答案】新中国成立初期,宣传画中关于女性形象的塑造是社会现实的反应,适应了时代的需要。50年代初,新中国需要建立与新政权相适应的意识形态,面临着恢复发展经济、实现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任务。《自由婚姻美满幸福》宣扬男女平等、家庭幸福,推动了妇女解放进程和社会新秩序的建立;《颗颗金粒粒黄合作化的道路真正强》《我为参加工业化建设而自豪》宣传合作化道路的优越性,号召女性投身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社会改造;《帮助妈妈学文化》倡导女性提高文化素质,适应新时期社会发展进步的需要。女性形象的塑造应当顺应时代的潮流,宣扬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为国家富强和民族复兴贡献力量。【解析】本题为历史短文撰写类论述题。时空范围为现代(中国)。根据设问,材料描述的是1953年—1956年,新中国的女性形象,结合所学知识,历史短文的标题可以提炼为:新中国成立初期,宣传画中关于女性形象的塑造是社会现实的反应,适应了时代的需要。其次,围绕提炼的主题“新中国成立初期,宣传画中关于女性形象的塑造是社会现实的反应,适应了时代的需要”,结合所学知识,对每一幅图片进行描述,如:50年代初,新中国需要建立与新政权相适应的意识形态,面临着恢复发展经济、实现社会主义革命和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图像对象检测的深度学习技术-洞察分析
- 用户体验驱动的创新-洞察分析
- 行权价对期权定价的影响机制研究-洞察分析
- 鸦胆子油软胶囊与衰老相关炎症-洞察分析
- 顺铂注射液制备工艺优化-洞察分析
- 新型驱动算法研究-洞察分析
- 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洞察分析
- 无线支付安全防护策略研究-洞察分析
- 烟草种植产业可持续发展-洞察分析
- 微生物群落生物固碳-洞察分析
- 产品报价单(5篇)
- 指挥中心 施工方案
- 金融模拟交易实验报告
-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本科《古代小说戏曲专题》2023期末试题及答案(试卷号:1340)
- 加德纳多元智能理论教学课件
- 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 从业人员在安全生产方面的权利和义务
- 新开模具清单
-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23年版)
- 2023年军政知识综合题库
- 2023-2024学年福建省福州市小学语文 2023-2024学年六年级语文期末试卷期末评估试卷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