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展现状和面临形势_第1页
吉林省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展现状和面临形势_第2页
吉林省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展现状和面临形势_第3页
吉林省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展现状和面临形势_第4页
吉林省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展现状和面临形势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67吉林省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展现状和面临形势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十一五”期间,吉林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取得突出成绩。风电开发总量在全国处于领先行列,到2009年末,吉林省风电装机达到152.63万千瓦,占全国风电装机总量的8.64%,居全国第四位(详见附表1-1),吉林省纳入国家七个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通榆230万千瓦风电基地将于今年开工建设。水电装机容量442万千瓦,水电资源开发比例超过86.4%,松花江梯级电站布局已基本完成,承担着东北电网重要的调峰任务。丰满大坝重建、敦化抽水蓄能电站等重大水电项目前期工作顺利启动。生物质能利用起步式发展,秸秆、垃圾发电装机容量达到11.4万千瓦;户用沼气达到3万户;农林生物质成型燃料产量接近10万吨。太阳能热利用大面积推广,集热面积达到100万平方米,太阳能发电刚刚起步。地源热泵供暖制冷面积达到100万平方米。预计到2010年底,全省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含水电)装机容量达到691.6万千瓦,占全省发电装机的32.7%,较“十五”末增长95.3%,年均增长14.3%,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消费量折标煤487.8万吨,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5.9%。表2-1吉林省2010年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现状表发展规模消费量折标煤数量单位数量单位数量(万吨)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能源消费总量8276.4100%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合计691.6487.85.9%1、水电442万千瓦88.4亿千瓦时309.43.74%2、核电3、非水可再生能源178.42.16%(1)发电289.663.22156.41.89%风电230万千瓦36亿千瓦时1261.52%太阳能发电0万千瓦0亿千瓦时0生物质发电19.6万千瓦9.22亿千瓦时30.40.37%(2)生物质供气3.210.04%(3)生物质成型燃料10万吨9.5万吨6.80.08%(4)生物质液体燃料0万吨0万吨0(5)太阳能热水器100万平方米120.14%(6)太阳灶630个0.0140.00%(7)地热能利用0亿吨虽然吉林省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资源较为丰富,可再生能源开发也取得了重大进展,但在能源消费中所占的比重依然较小。煤炭在吉林省一次能源消费中所占比重始终在70%以上,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所占比重仅为5.9%,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吉林省可再生能源总体开发利用规模距2010年全国达到10%的目标还有较大差距,实现2020年非化石能源占能源消费比重提高到15%目标的任务仍十分艰巨。1.风电(1)吉林省风电发展现状吉林省风电开发是全国较早的省份之一,1999年,吉林省第一座风电场—通榆同发风电场建成投产。2005年,国家发改委正式批准全国最大的通榆40万千瓦风电特许权项目开工建设。随着风电的快速发展,吉林省风电装机占总装机的比例以及发电量占总发电量的比例逐年提高。截至2010年6月底,吉林省共投运风电场20座(详见图2-2),累计风电并网装机容量达到171.585万千瓦(详见附表1-2),在建规模达到323.4万千瓦(详见附表1-3)。预计到2010年底,全省风电并网装机容量达到230万千瓦,全省风电装机比例和发电量比例分别由2005年的0.78%和0.14%提高到2010年的12.76%和5.42%(详见图2-1)。图2-1吉林省风电装机以及发电量比例图2-22009年吉林省以220kV电压等级接入电网的风电场地理位置分布图(2)吉林省风电发展存在的问题近年来,虽然国家和吉林省不断加大电网建设力度,但与风电的快速发展相比仍显滞后。一是“并网难”。省内西部白城、松原地区处于吉林电网的西北部末端,该区域220千伏变电站数量少、规模小,与风电开发布点多、装机规模大形成了突出矛盾。二是“送出难”。随着吉林千万千瓦风电基地的启动建设,以及“十二五”期间吉林西部大型火电机组的建设,现有500千伏输电通道已无法满足电力送出需要,风电送出受限。三是“消纳难”。吉林省电力负荷小,增长缓慢,截止2009年底,电源装机容量为1598万千瓦,而最大负荷为694万千瓦,最小负荷只占最大负荷的50%,峰谷差在东北电网为最高,整体电力消纳能力较低,尤其是供热机组在吉林省电源装机结构中所占比重较高,冬季小负荷方式下调峰难度较大,降低了消纳风电的能力。因此,风电的持续健康发展需要在东北电网乃至更大的区域进行电力消纳。此外,风电机组并网性能急需提高。风电的不稳定性给电网调峰、调频和调压等带来安全隐患。目前,大多数风电机组仍无法满足接入电网的有功调节、无功补偿和低电压穿越等技术要求,加剧了电网调频、调峰、调压和运行安全控制的矛盾。2.生物质“十一五”期间,省内在秸秆和垃圾发电、畜禽粪便沼气利用、农林生物质成型燃料以及利用秸秆开发液体、气体燃料等能源化利用项目已起步,部分项目初具规模。(1)吉林省生物质能源化利用现状秸秆发电工程。辽源、梅河口、长春3个秸秆发电项目已投产,总装机规模为7.2万千瓦。公主岭、农安、德惠、长岭4个秸秆发电项目已开工,总装机规模为11.5万千瓦,其中,公主岭、农安项目预计2010年末投产运行,总装机规模为5.5万千瓦。垃圾能源化利用工程。目前,垃圾能源化利用方式主要有焚烧发电、填埋场沼气发电。长春市和吉林市2个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已建成,总装机规模为4.2万千瓦;长春市三道垃圾填埋场0.3万千瓦沼气发电项目已并网;四平垃圾焚烧发电项目今年末投产,装机规模为2.4万千瓦。畜禽养殖场沼气工程及小型秸秆气化工程。吉林省共建有农村户用沼气池10万户,户均产气量为385立方米;畜禽养殖场沼气工程(包含大型沼气工程31处)42处;小型秸秆气化站10处,每处可为300户供气,主要分布在长春、吉林等地区。生物质固体成型燃料。省内现有秸秆和林业生物质固化成型燃料厂60家,年产量不足10万吨,主要集中在长春农安、通化辉南、松原等秸秆和林业废弃物资源丰富等地区,产品多用作燃料,销往长春、沈阳、丹东等城市。生物质液体燃料。省内以秸秆为原料开发非粮作物液体燃料已经起步,松原吉安生化公司利用玉米秸秆代替玉米淀粉开发生物丁醇项目正在建设中,预计投产后年生产丁醇5万吨。(2)吉林省生物质能源化利用存在的问题目前,制约吉林省生物质能利用发展的主要问题有认识不到位,结构发展不平衡,政策扶持力度小,市场化产业发展不完善,技术及标准发展滞后等。一是认识不到位。生物质资源开发利用没有成为提高能源自给率和实现节能减排目标的重要战略措施,特别是对利用农林生物质资源解决农村清洁用能、破解“三农”难题、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战略意义认识不足。二是结构发展不平衡。亟需建立生物质废弃物的循环化利用发展模式,延伸产业链条。目前,秸秆能源化利用量仅占秸秆资源可用量2%左右,且以直燃发电为主。利用农林生物质资源解决农村户用新型清洁能源的固化颗粒、气化项目少。农村户用沼气和小型秸秆气化站仅解决少量村屯炊事用气,且不能取暖。三是政策扶持力度小。秸秆和垃圾发电项目电价低,地方财政对垃圾发电的补贴标准仅为经济发达地区一半。规模化利用秸秆生产颗粒燃料、燃气、丁醇等项目技术正处在起步关键期,缺少政策扶持难以推进。除户用沼气外,我省未出台扶持生物质能发展的政策。四是市场化发展机制不完善。秸秆市场化收储运机制不完善,杂质多、成本高,影响电厂正常运行。生物质颗粒燃料和炉具产业发展不匹配,产品缺乏竞争力。此外,由于有机绿色农业发展滞后,没有形成有效市场拉动,以沼渣、沼液制成的商品化有机肥销售难。五是技术及标准发展滞后。吉林省现有吉林农业大学、省能源研究所、农科院农村能源所等单位从事农村生物质能开发,技术研发能力薄弱、产业化进程缓慢。秸秆发电技术总体还处于发展阶段,建设和发电成本较高。城市垃圾处理采用的技术装备及环保标准,与国内外先进水平有差距。生物质能颗粒燃料、燃气等产品标准未出台,影响生物质能规模化、产业化发展。3.太阳能(1)吉林省太阳能发展现状①太阳能热利用。太阳能仍主要以热利用为主,截止到2010年底,太阳能热水器集热面积达到100万平方米。其中城镇太阳能热水器集热面积达到70万平方米,农村太阳能热水器集热面积达到30万平方米。太阳能房22160户,太阳灶630台,太阳能路灯逐步在市政道路等方面进行应用。②太阳能发电。太阳能光伏发电处于起步阶段,目前有四个太阳能光伏电站项目(金太阳示范工程),均为大型并网光伏发电示范项目,总规模3万千瓦。目前,洮南金匮光电有限公司洮南0.5万千瓦单晶硅太阳能光伏电站项目和吉林庆达新能源电力股份有限公司双辽0.5万千瓦非晶硅太阳能薄膜光伏电站项目已核准,正在编制财政补助资金申请报告。大安天威集团0.5万千瓦多晶硅太阳能光伏电站项目和大唐集团新能源有限责任公司洮南0.5万千瓦多晶硅光伏电站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工作已完成,正在办理相关支持性文件。(2)吉林省太阳能发展存在的问题近年来,虽然随着多晶硅材料价格的大幅下降,以及电池生产技术的进步和效率提高,光伏发电成本已大幅下降,但发电成本仍大大高于常规电力,短期内难以与常规能源竞争,成为其短期内难以大规模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因此,国家近年优先发展风电等技术相对成熟的新能源,太阳能光伏发电尚处于起步阶段。在此阶段国家重点发展太阳能资源一类地区,而吉林省太阳能资源属于三类地区,尚不具备大规模开发的成本优势,造成吉林省目前太阳能光伏发电发展缓慢。同时,吉林省尚未出台支持鼓励太阳能光伏发电的土地、电价补贴等配套政策,局限了光伏发电的市场需求和推广应用。4.水电开发现状及存在问题吉林省水资源开发较早,开发利用率已经达到发达国家水平。到2010年底,全省水电装机容量达到442万千瓦。“十一五”期间,继丰满、白山、红石电站之后,又建成了一批重点水电工程,松江河梯级电站布局已基本完成,小山、双沟、石龙三个梯级电站相继投产发电。在白山、延边、吉林等水能丰富的地区,建成了一批小水电项目,装机容量达到41万千瓦。除常规水电外,白山抽水蓄能30万千瓦电站已投产运行。目前,小水电开发面临电价低和联网难的问题。一是小水电没有实现同网同价,有的在执行0.28元/千瓦时标准,无法保证小水电企业的效益和项目正常运营。二是小水电在联网等相关问题上存在困难,联网、运行及管理受到一定的限制,特别是办理联网手续难、丰水期限制发电等使小水电设备利用小时少、不能充分地发挥投资效益。5.地热能吉林省地热资源勘查工作始于上世纪70年代,主要以国家战略性普查为主,还没有形成可供开发利用的详查地质资料。目前地热能利用主要小规模集中于温泉洗浴和养殖。地源热泵已经在长春、吉林、四平和延边等地均有所开展。6.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技术装备制造发展风电设备制造业及配套零部件产业。近年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风电设备制造业发展,明确风电设备制造业是吉林省产业发展的重点之一,采取了积极政策吸引投资商来省内开展风电设备制造,主要包括风电整机、叶片、发电机、铸件、塔筒等行业。吉林省风电设备制造业发展迅速,产业从无到有,正在形成规模化的发展势头。到目前为止,先后已有广东明阳、三一电气、华仪电气、中国兵装、国电联合动力公司、黑龙江瑞好、华锐风电、金风科技、西班牙歌美飒等10余家国内外著名风电设备制造企业落户。风电设备企业的进入,带动了风机零部件配套企业的发展,初步形成了包括叶片、塔筒、法兰、箱体等产品的配套体系,同时引进了中材、中航集团等大型央企参与风电配套产业建设。光伏制造业刚刚起步。中国兵器装备集团在长春市开工建设集风光电一体的天威新能源产业园,建设产能10万千瓦太阳能光伏组件项目、300套逆变器项目。洮南金匮光电3000吨多晶硅开发生产项目和双辽四平吉林庆达新能源5万千瓦非晶硅薄膜和多晶硅太阳能电池及组件都正在前期准备中。在生物质能装备及技术研发方面,秸秆制气技术实现突破,辽源惠宇公司规模化秸秆热解焦油裂解气化技术已纳入国家和省发改委示范项目进行推广,初步形成产业装备制造链条。农林生物质固体成型燃料形成本地化生产制造能力,利用秸秆制丁醇技术已通过中科院鉴定,步入规模化利用阶段。面临的形势及任务1.有利因素(1)吉林省具有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资源优势和基础。经过近几年的发展,吉林省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资源储量基本探明,初步积累了一定的开发经验和管理模式。“十二五”期间,通过科学编制、有序实施相关规划,可以更好地实现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充分利用和合理开发。(2)节能减排和能源结构调整任务艰巨,需要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等清洁能源。我国承诺到2020年实现减排二氧化碳较2005年下降40-45%的目标,吉林省作为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资源大省,在国家制定的各项规划中承担着重要任务,特别是被列入国家七个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之一。因此,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同时,吉林省一次能源短缺、二次能源过剩,能源结构调整任务较重,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势在必行。(3)国家和省里不断加大政策支持力度,积极鼓励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展。今年国家修订实施了《可再生能源法》,并先后制定出台了价格、财税等政策,支持可再生能源发电、太阳能与建筑结合、秸秆能源化利用等领域发展,加强为新能源配套的电网等基础设施建设。省内设立能源发展专项资金重点支持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项目建设及技术研发,出台了鼓励风电发展的土地点征政策。“十二五”期间,国家和省里把培育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产业作为重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必将进一步完善相关配套政策和措施,进而为其可持续发展创造更好的外部条件。(4)随着新能源技术水平的进步,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市场竞争力不断提高。近年来,国家和企业高度重视技术的自主研发与应用,不断突破技术瓶颈,使各类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效率不断提高,成本显著降低,尤其是风电已经成为较为成熟、可大规模利用的新能源发电技术。此外,太阳能晶硅和非晶硅电池转换效率不断提高,秸秆热解裂解气化和制丁醇技术也实现突破,无疑将成为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应用的加速引擎。(5)城乡“三化统筹”战略,对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吉林省委、省政府确定了统筹农村工业化、农村城镇化和农村现代化的发展战略,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应把农村能源开发建设作为“三化统筹”的重要措施和手段,为城乡“三化统筹”提供清洁、高效、安全、稳定的农村能源保障。2.不利因素(1)政策体系有待完善。目前我国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配套的优惠政策体系还没有完全建立,配套性政策措施仍然处于制订、完善过程中,而且政策的稳定性较差,没有形成鼓励其持续发展的经济激励机制。同时,规划、项目审批、专项资金安排等缺乏统一的协调机制,存在政出多门现象。(2)技术创新能力不足。吉林省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技术产业创新能力不足,基础性研究工作开展较少、起步较晚、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