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制造智能化生产管理与监控方案_第1页
工业制造智能化生产管理与监控方案_第2页
工业制造智能化生产管理与监控方案_第3页
工业制造智能化生产管理与监控方案_第4页
工业制造智能化生产管理与监控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工业制造智能化生产管理与监控方案TOC\o"1-2"\h\u30777第一章智能化生产管理概述 3269921.1智能化生产管理简介 3108631.2智能化生产管理发展历程 3234161.2.1传统生产管理阶段 357601.2.2计算机辅助生产管理阶段 3154751.2.3智能化生产管理阶段 3166801.3智能化生产管理发展趋势 372441.3.1生产过程自动化 3103071.3.2数据驱动的决策 4247441.3.3网络化协同生产 4177431.3.4个性化定制生产 4178651.3.5安全生产与环保 428986第二章智能制造系统架构 4326982.1系统总体架构 470262.2系统关键模块 4178112.3系统集成与兼容性 55768第三章生产线智能化改造 582083.1设备智能化改造 538213.2自动化生产线设计 6240343.3生产线数据采集与处理 69360第四章生产计划与调度 7254254.1智能生产计划编制 798254.2生产调度策略 7307634.3实时生产进度监控 79995第五章质量管理与控制 836195.1智能质量检测 872665.1.1技术原理 828135.1.2实施方法 818795.1.3应用场景 9156735.2质量追溯系统 9205925.2.1系统构建 959295.2.2功能 994905.2.3应用场景 9275325.3质量改进与优化 10174495.3.1方法 10375.3.2策略 10237845.3.3应用场景 1011752第六章设备维护与管理 10309086.1预测性维护 10173306.1.1概述 10290976.1.2预测性维护技术 10183476.1.3预测性维护流程 11165456.2设备故障诊断 11216936.2.1概述 1129756.2.2故障诊断方法 11319466.2.3故障诊断流程 11229206.3设备功能优化 1175556.3.1概述 11169266.3.2功能优化方法 12176846.3.3功能优化流程 1225231第七章供应链协同管理 12278977.1供应链数据共享 12254367.1.1数据共享概述 12175957.1.2数据共享平台建设 126957.1.3数据共享机制 12213557.2供应商协同 13282917.2.1供应商协同概述 13117927.2.2供应商协同模式 13214017.2.3供应商协同管理措施 13128997.3库存管理与优化 13297017.3.1库存管理概述 13288147.3.2库存管理策略 13256857.3.3库存优化措施 14972第八章能源管理与优化 14205288.1能源消耗监测 14228108.1.1监测系统概述 14268288.1.2监测系统实施 1472558.2能源利用效率分析 14296988.2.1分析方法 1419298.2.2分析结果应用 15268958.3能源优化策略 15279348.3.1节能减排 15123508.3.2生产调度优化 15239078.3.3管理与培训 151302第九章生产安全与环境监控 1521849.1安全生产管理 15140159.1.1安全生产概述 15189189.1.2安全生产组织架构 1683749.1.3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16282689.1.4安全生产培训与宣传教育 16179339.2环境监测与预警 1659669.2.1环境监测概述 1630219.2.2环境监测内容 16254659.2.3环境预警系统 16131029.3应急处理与分析 1675089.3.1应急处理概述 16314249.3.2应急处理流程 16224859.3.3分析 1717855第十章智能化生产管理与监控方案实施 173198910.1实施策略与步骤 172538310.2风险评估与控制 17845210.3持续改进与优化 18第一章智能化生产管理概述1.1智能化生产管理简介智能化生产管理是指在工业制造领域,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等手段,对生产过程进行实时监控、优化调度和科学管理的一种新型生产模式。该模式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提升产品质量和满足个性化需求为目标,通过智能化手段实现生产资源的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1.2智能化生产管理发展历程1.2.1传统生产管理阶段在传统生产管理阶段,企业主要依靠人工进行生产计划的制定、生产进度的跟踪和生产数据的记录。这种方式在效率、准确性和实时性方面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难以满足现代工业制造的需求。1.2.2计算机辅助生产管理阶段计算机技术的普及,企业开始采用计算机辅助生产管理系统,如ERP(企业资源计划)、MES(制造执行系统)等。这些系统能够实现生产数据的实时记录、分析和处理,提高了生产管理的效率和准确性。1.2.3智能化生产管理阶段进入21世纪,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的发展,智能化生产管理逐渐成为可能。企业开始运用这些先进技术对生产过程进行实时监控和优化,实现了生产管理的智能化。1.3智能化生产管理发展趋势1.3.1生产过程自动化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生产过程将实现更高程度的自动化。自动化设备能够根据生产需求自主调整生产参数,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1.3.2数据驱动的决策在大数据技术的支持下,企业将更加重视数据驱动的决策。通过对生产数据的实时分析,企业能够发觉生产过程中的问题,及时调整生产策略,实现生产优化。1.3.3网络化协同生产网络技术的发展使得企业可以打破地域限制,实现跨地域、跨企业的协同生产。通过互联网平台,企业可以共享资源、优化生产计划,提高整体生产效率。1.3.4个性化定制生产消费者需求的多样化,企业将更加注重个性化定制生产。智能化生产管理系统将能够根据客户需求快速调整生产计划,实现小批量、多样化生产。1.3.5安全生产与环保智能化生产管理系统将更加注重安全生产和环保。通过对生产过程的实时监控,企业可以及时发觉安全隐患,降低风险。同时通过优化生产过程,减少废弃物排放,实现绿色生产。第二章智能制造系统架构2.1系统总体架构智能制造系统总体架构旨在构建一个高度集成、协同作业、智能决策的生产管理系统。该架构分为四个层次:设备层、控制层、管理层和决策层,各层次之间通过信息流、数据流和指令流实现紧密连接。(1)设备层:主要包括各种传感器、执行器、等设备,负责实时采集生产现场的数据,并将指令传递给控制层。(2)控制层:负责对设备层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根据预设的算法和规则控制指令,实现对设备的精确控制。(3)管理层:对生产过程进行监控、调度和管理,保证生产过程的顺利进行。主要包括生产管理、质量管理、设备管理等功能模块。(4)决策层:根据实时数据和系统运行情况,对生产计划、工艺参数等进行优化调整,实现智能决策。2.2系统关键模块智能制造系统关键模块主要包括以下五个部分:(1)数据采集与处理模块:负责实时采集生产现场的各种数据,如温度、湿度、压力等,并对数据进行预处理和存储。(2)设备控制模块:根据控制层的指令,实现对设备的精确控制,包括启动、停止、调整参数等功能。(3)生产管理模块:对生产过程进行监控、调度和管理,包括生产计划、生产进度、物料管理等功能。(4)质量管理模块:对产品质量进行实时监控,分析生产过程中的异常情况,并提出改进措施。(5)决策支持模块:根据实时数据和系统运行情况,为管理层提供智能决策支持,包括生产计划优化、工艺参数调整等。2.3系统集成与兼容性智能制造系统的集成与兼容性是保证系统稳定、高效运行的关键。以下为系统集成与兼容性的主要方面:(1)硬件集成:将各种设备、传感器等硬件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实现设备层和控制层之间的无缝连接。(2)软件集成:将各个功能模块进行集成,实现管理层和决策层之间的数据共享和指令传递。(3)通信协议兼容性:采用统一的数据传输协议,保证系统内部各模块之间的数据传输稳定可靠。(4)接口兼容性:为第三方系统提供标准化的接口,实现与其他系统的互联互通。(5)系统安全与稳定性:通过采取安全防护措施,保证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防止外部攻击和内部故障。第三章生产线智能化改造3.1设备智能化改造科技的进步,工业制造领域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革。生产设备的智能化改造,作为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关键环节,已经成为企业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提升产品质量的核心手段。在设备智能化改造过程中,首先需对现有设备进行评估,确定其智能化改造的可行性和改造方案。具体步骤包括:设备诊断:通过采集设备的运行数据,分析其功能、能耗、故障率等关键指标。技术升级:对设备进行技术升级,包括安装传感器、执行器、控制系统等。互联互通:通过工业以太网、无线网络等技术,实现设备与设备、设备与系统之间的互联互通。智能决策:利用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技术,实现设备的智能决策和优化控制。3.2自动化生产线设计自动化生产线设计是实现生产智能化的重要环节。在设计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生产流程、设备特性、产品质量要求等因素。流程优化:对生产流程进行优化,减少不必要的环节,提高生产效率。设备选型:根据生产需求,选择合适的自动化设备,包括、自动化搬运设备等。控制系统设计:设计高效的控制系统,实现生产过程的自动化控制和管理。人机交互:通过人机界面,实现操作人员与生产线的实时交互,提高生产线的灵活性和适应性。3.3生产线数据采集与处理数据是智能化生产的核心要素之一。生产线数据采集与处理是实现对生产过程实时监控和优化决策的基础。数据采集:通过传感器、PLC、工业相机等设备,实时采集生产线的运行数据、质量数据、能耗数据等。数据传输:通过工业以太网、无线网络等技术,将采集到的数据传输至数据处理中心。数据存储:将采集到的数据存储在数据库中,便于后续的数据分析和处理。数据分析:利用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等技术,对数据进行深度分析,提取有价值的信息。数据应用:将分析结果应用于生产过程的优化、质量控制、故障预测等方面,实现生产线的智能化管理和监控。第四章生产计划与调度4.1智能生产计划编制智能生产计划编制是工业制造智能化生产管理与监控方案中的核心环节。其主要任务是根据市场需求、生产资源、生产能力和生产目标等因素,制定出合理、高效的生产计划。在生产计划编制过程中,首先需收集并整合各类数据,如订单信息、物料库存、设备状态、人员配置等。通过对这些数据的分析,为生产计划的制定提供依据。在此基础上,采用先进算法和人工智能技术,实现生产计划的智能优化。具体而言,智能生产计划编制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订单排程:根据订单的交货期、优先级、物料需求和设备能力等因素,合理安排生产任务。(2)物料需求计划:根据生产计划,计算出各物料的需求数量,保证生产过程中物料的供应。(3)能力需求计划:根据生产计划,评估各生产设备、人员和仓库的能力,保证生产任务的顺利完成。(4)生产调度计划:根据生产计划,合理安排生产过程中的各项任务,保证生产线的平衡和高效运行。4.2生产调度策略生产调度是生产计划实施的关键环节,其主要任务是合理分配生产资源,实现生产任务的高效执行。生产调度策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实时调度:根据生产过程中的实际情况,如设备故障、物料供应等问题,实时调整生产计划,保证生产任务的顺利进行。(2)优先级调度:根据订单的交货期、重要程度等因素,对生产任务进行优先级排序,优先保障重要订单的生产。(3)动态调度:根据生产过程中各设备、人员和物料的变化情况,动态调整生产计划,实现生产资源的最优配置。(4)瓶颈调度:针对生产过程中的瓶颈环节,采用专门的生产调度策略,提高瓶颈环节的产能,从而提高整个生产线的效率。4.3实时生产进度监控实时生产进度监控是生产管理与监控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任务是对生产过程中的各项指标进行实时跟踪、监测和分析,以保证生产任务的顺利完成。实时生产进度监控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生产数据采集:通过自动化设备、传感器等手段,实时收集生产过程中的各项数据,如产量、质量、设备运行状态等。(2)生产进度展示:将采集到的生产数据以图表、报表等形式进行展示,便于管理人员了解生产现状。(3)异常报警:当生产过程中出现异常情况时,如设备故障、物料短缺等,及时发出报警,提醒管理人员采取措施。(4)数据分析与优化:对生产数据进行分析,找出生产过程中的问题,为生产计划的优化提供依据。通过实时生产进度监控,企业可以实现对生产过程的实时掌控,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从而实现生产目标的顺利实现。第五章质量管理与控制5.1智能质量检测智能质量检测是工业制造智能化生产管理与监控方案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节主要阐述智能质量检测的技术原理、实施方法及其在生产过程中的应用。5.1.1技术原理智能质量检测基于机器视觉、深度学习、大数据分析等技术,对生产过程中的产品质量进行实时监测和评估。通过采集产品图像、尺寸等数据,结合深度学习算法,实现对产品缺陷、尺寸偏差等质量问题的自动识别和分类。5.1.2实施方法(1)建立质量检测模型:根据产品特性,选取合适的图像处理算法和深度学习模型,构建质量检测模型。(2)数据采集与预处理:采集生产过程中的产品图像、尺寸等数据,进行预处理,如去噪、缩放等。(3)模型训练与优化:利用采集到的数据对质量检测模型进行训练和优化,提高检测精度。(4)实时监测与报警:将质量检测模型部署到生产现场,对实时采集到的数据进行检测,发觉质量问题时及时报警。5.1.3应用场景(1)在线检测:在生产过程中对产品进行实时检测,保证不合格品及时发觉和处理。(2)离线检测:对已生产出的产品进行批量检测,筛选出合格品和不合格品。(3)过程监控:对生产过程中的关键环节进行监控,分析质量问题产生的原因,指导生产改进。5.2质量追溯系统质量追溯系统是工业制造智能化生产管理与监控方案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节主要介绍质量追溯系统的构建、功能及应用。5.2.1系统构建(1)数据采集:采集生产过程中的物料、工艺、设备、人员等信息。(2)数据存储:将采集到的数据存储在数据库中,保证数据安全、可靠。(3)数据处理: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清洗、转换、整合等处理,形成可用于追溯的数据。(4)数据查询与展示:提供查询接口,方便用户根据需求查询产品质量追溯信息。5.2.2功能(1)产品追溯:追踪产品从原材料到成品的整个生产过程,保证产品质量的可追溯性。(2)问题定位:当出现质量问题时,快速定位问题产生的原因,为生产改进提供依据。(3)质量分析:对历史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找出产品质量的规律和趋势。(4)风险管理:评估产品质量风险,制定相应的风险防控措施。5.2.3应用场景(1)供应链管理:保证供应商提供的产品质量符合要求。(2)生产过程管理:实时监控生产过程中的质量问题,指导生产改进。(3)售后服务:为用户提供产品质量追溯信息,提高用户满意度。5.3质量改进与优化质量改进与优化是工业制造智能化生产管理与监控方案的终极目标。本节主要探讨质量改进与优化的方法、策略及其在生产过程中的应用。5.3.1方法(1)数据分析:对生产过程中的数据进行分析,找出质量问题的根源。(2)过程优化:根据数据分析结果,对生产过程进行优化,降低质量问题发生的概率。(3)技术创新:引入新技术、新工艺,提高产品质量。(4)人员培训:加强人员培训,提高员工的质量意识和技术水平。5.3.2策略(1)预防为主:注重过程控制,预防质量问题的发生。(2)持续改进:不断优化生产过程,提高产品质量。(3)全员参与:鼓励员工参与质量改进,形成质量共识。(4)外部协作:与供应商、客户等外部单位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共同提高产品质量。5.3.3应用场景(1)生产过程优化:通过质量改进与优化,降低不良品率,提高生产效率。(2)产品升级:通过技术创新,提升产品功能,满足市场需求。(3)品牌建设:通过提高产品质量,树立良好的企业品牌形象。第六章设备维护与管理6.1预测性维护6.1.1概述工业制造智能化生产管理的发展,预测性维护作为一种先进的设备维护理念,正逐渐被广泛应用于生产过程中。预测性维护是指通过对设备运行状态的实时监测、数据分析和故障预测,实现对设备故障的预防与控制,从而降低设备故障率,提高生产效率。6.1.2预测性维护技术预测性维护技术主要包括振动监测、温度监测、油液分析、电流监测等。这些技术能够实时采集设备运行数据,通过数据挖掘和分析,发觉设备潜在的故障隐患,为设备维护提供依据。6.1.3预测性维护流程(1)设备数据采集:通过安装传感器等设备,实时采集设备运行状态数据。(2)数据分析: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提取特征参数,建立设备状态模型。(3)故障预测:根据设备状态模型,预测设备可能出现的故障类型和发生时间。(4)维护决策:根据故障预测结果,制定合理的维护计划,安排维护工作。6.2设备故障诊断6.2.1概述设备故障诊断是指对设备运行过程中出现的故障进行检测、诊断和分析,找出故障原因,为设备维修提供依据。设备故障诊断是设备维护与管理的重要环节,对于保证生产稳定运行具有重要意义。6.2.2故障诊断方法(1)信号处理方法:通过对设备运行信号进行处理,提取故障特征,进行故障诊断。(2)模式识别方法:将设备运行数据划分为正常状态和故障状态,通过模式识别算法进行故障诊断。(3)人工智能方法:利用神经网络、支持向量机等人工智能算法进行故障诊断。6.2.3故障诊断流程(1)故障检测:通过监测设备运行数据,发觉异常情况。(2)故障诊断:根据故障检测结果,分析故障原因,确定故障类型。(3)故障处理:根据故障诊断结果,制定维修方案,实施维修工作。6.3设备功能优化6.3.1概述设备功能优化是指通过对设备运行参数的调整和优化,提高设备运行效率,降低能耗,延长设备使用寿命。设备功能优化是工业制造智能化生产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高生产效益具有重要意义。6.3.2功能优化方法(1)参数优化:通过对设备运行参数进行调整,实现设备功能的优化。(2)结构优化:对设备结构进行改进,提高设备功能。(3)控制策略优化:优化设备控制策略,提高设备运行效率。6.3.3功能优化流程(1)设备功能评估:对设备运行状态进行评估,找出功能瓶颈。(2)优化方案制定:根据设备功能评估结果,制定优化方案。(3)优化方案实施:实施优化方案,调整设备运行参数。(4)优化效果评价:对优化后的设备功能进行评价,验证优化效果。第七章供应链协同管理7.1供应链数据共享7.1.1数据共享概述在工业制造智能化生产管理中,供应链数据共享是提高整体供应链效率的关键环节。数据共享是指将供应链各环节中的信息、资源、流程等数据进行整合与互通,实现数据的高效利用。通过数据共享,企业可以实时掌握供应链动态,优化决策,降低运营风险。7.1.2数据共享平台建设为实现供应链数据共享,企业应建立统一的数据共享平台。该平台应具备以下特点:(1)数据标准化:保证数据格式、数据类型、数据来源等的一致性,便于数据整合与分析。(2)数据安全:采用加密技术,保证数据传输与存储的安全性。(3)数据实时性:通过实时数据采集与传输,提高数据处理的时效性。(4)数据可视化:通过图表、报表等形式展示数据,便于企业决策者快速了解供应链状况。7.1.3数据共享机制企业应制定合理的数据共享机制,包括以下方面:(1)数据共享范围:明确哪些数据可以共享,哪些数据需要保密。(2)数据共享频率:根据业务需求,确定数据共享的频率。(3)数据共享责任:明确数据共享的责任主体,保证数据共享的顺利进行。7.2供应商协同7.2.1供应商协同概述供应商协同是指企业与供应商之间建立紧密合作关系,共同优化供应链管理。通过供应商协同,企业可以降低采购成本,提高供应链整体竞争力。7.2.2供应商协同模式供应商协同主要包括以下模式:(1)信息共享:企业与供应商实时共享订单、库存、生产计划等信息,提高供应链透明度。(2)需求预测:企业与供应商共同进行需求预测,降低库存波动风险。(3)质量协同:企业与供应商共同关注产品质量,提高产品质量水平。(4)物流协同:企业与供应商共同优化物流配送,降低物流成本。7.2.3供应商协同管理措施为提高供应商协同效果,企业应采取以下措施:(1)建立供应商评价体系:对供应商进行综合评价,筛选优质供应商。(2)签订长期合作协议:与优质供应商建立长期合作关系,降低采购成本。(3)加强沟通与协作:定期召开供应商协调会议,解决供应链中的问题。(4)实施供应商培训:提高供应商的管理水平,提升供应链整体竞争力。7.3库存管理与优化7.3.1库存管理概述库存管理是供应链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及到库存的采购、存储、销售、配送等环节。优化库存管理,可以提高企业运营效率,降低库存成本。7.3.2库存管理策略企业应采取以下库存管理策略:(1)ABC分类法:根据库存物资的重要性、价值、需求量等因素,对库存进行分类管理。(2)定期审查库存:定期检查库存状况,保证库存物资的准确性。(3)库存预警机制:设定库存阈值,及时发出库存预警,避免库存过剩或短缺。(4)动态调整库存策略:根据市场需求、生产计划等因素,动态调整库存策略。7.3.3库存优化措施为优化库存管理,企业应采取以下措施:(1)加强供应链协同:通过供应链协同,降低库存波动风险。(2)提高库存周转率:通过优化库存管理策略,提高库存周转率,降低库存成本。(3)实施库存精细化管理:对库存物资进行精细化管理,提高库存管理效率。(4)引入先进库存管理技术:利用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实现库存管理的智能化。第八章能源管理与优化8.1能源消耗监测8.1.1监测系统概述在工业制造智能化生产管理与监控方案中,能源消耗监测系统是关键组成部分。该系统旨在实时监测企业内部的能源消耗情况,为能源管理与优化提供数据支持。监测系统主要包括以下功能:(1)数据采集:通过安装在各生产环节的传感器,实时采集电力、燃气、水等能源消耗数据。(2)数据传输:将采集到的数据传输至监控中心,进行统一处理与分析。(3)数据展示:以图表、报表等形式展示能源消耗情况,便于管理人员了解整体能耗状况。8.1.2监测系统实施(1)硬件设备:包括传感器、数据采集器、传输设备等。(2)软件平台:开发能源消耗监测软件,实现数据的实时展示、分析与存储。(3)人员培训:对相关人员开展培训,保证系统正常运行与维护。8.2能源利用效率分析8.2.1分析方法能源利用效率分析是对企业能源消耗情况的量化评估,主要方法如下:(1)单位产品能耗分析:计算单位产品能耗,评估生产过程中的能源利用效率。(2)能源消耗结构分析:分析企业能源消耗的构成,找出能耗较高的环节。(3)能源利用效率对比:将企业能源利用效率与行业平均水平进行对比,找出差距。8.2.2分析结果应用(1)优化生产流程:根据分析结果,对能耗较高的环节进行优化,降低能源消耗。(2)技术改造:针对设备老化、工艺落后等问题,进行技术改造,提高能源利用效率。(3)管理改进:加强能源管理,提高能源利用效率。8.3能源优化策略8.3.1节能减排(1)设备更新:淘汰高耗能设备,引进节能设备。(2)能源回收:对废弃能源进行回收利用,降低能源消耗。(3)余热利用:充分利用生产过程中的余热,提高能源利用效率。8.3.2生产调度优化(1)优化生产计划:合理安排生产任务,减少能源浪费。(2)调整生产节奏:根据市场需求,调整生产节奏,避免过度生产。(3)能源需求预测:通过大数据分析,预测能源需求,提前做好能源调度。8.3.3管理与培训(1)加强能源管理:建立完善的能源管理体系,保证能源利用效率。(2)员工培训:加强员工节能意识培训,提高能源利用效率。(3)引入智能化管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能源管理的智能化。第九章生产安全与环境监控9.1安全生产管理9.1.1安全生产概述在工业制造智能化生产过程中,安全生产管理。安全生产管理旨在通过科学、系统的管理方法,消除生产过程中的安全隐患,保障员工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保证生产设备的正常运行,降低生产的发生率。9.1.2安全生产组织架构安全生产管理应建立健全的组织架构,明确各级管理人员和员工的安全生产职责,保证安全生产工作的落实。组织架构主要包括:安全生产委员会、安全生产管理部门、安全生产班组等。9.1.3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制定完善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包括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生产培训、安全操作规程、安全生产检查、报告与处理等,保证生产过程中的安全风险得到有效控制。9.1.4安全生产培训与宣传教育加强安全生产培训与宣传教育,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保证员工在遇到紧急情况时能够迅速、正确地应对。9.2环境监测与预警9.2.1环境监测概述环境监测是生产安全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污染物、噪声等环境因素进行监测,实时掌握环境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