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管理行业企业节能降耗与资源循环利用方案_第1页
能源管理行业企业节能降耗与资源循环利用方案_第2页
能源管理行业企业节能降耗与资源循环利用方案_第3页
能源管理行业企业节能降耗与资源循环利用方案_第4页
能源管理行业企业节能降耗与资源循环利用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能源管理行业企业节能降耗与资源循环利用方案TOC\o"1-2"\h\u17784第一章节能降耗概述 3197061.1节能降耗的重要性 310941.2节能降耗的基本原则 43550第二章企业能源审计 4224822.1能源审计的流程与方法 497742.1.1准备阶段 4217942.1.2实施阶段 4240932.1.3改进建议阶段 555902.1.4总结阶段 5312612.2能源审计结果分析 5247402.2.1能源消耗总量分析 545902.2.2能源消耗结构分析 5129612.2.3能源利用效率分析 5187542.2.4节能潜力分析 561202.3能源审计报告编写 5159452.3.1封面 5303022.3.2摘要 5260872.3.3引言 6173112.3.4审计过程 626672.3.5审计结果 6100782.3.6节能方案 622842.3.7结论与建议 6219512.3.8附录 62755第三章能源管理体系的建立与实施 624123.1能源管理体系的构建 691563.1.1明确目标与原则 68893.1.2制定能源管理规划 6171673.1.3设定能源管理指标 6264583.1.4建立能源管理组织机构 650563.1.5制定能源管理制度与流程 6152123.2能源管理体系的运行与维护 650593.2.1能源管理体系的实施 7232643.2.2能源数据监测与分析 768003.2.3能源审计与评价 7194803.2.4能源培训与宣传 758023.2.5能源管理体系的监督与考核 7180873.3能源管理体系的持续改进 7163913.3.1分析能源管理体系的运行状况 7201173.3.2制定改进措施 7119833.3.3落实改进措施 7139843.3.4持续跟踪与评价 7286第四章节能技术改造 7106284.1节能技术改造的方向 7203824.2节能技术改造的实施步骤 868104.3节能技术改造效果评估 828732第五章资源循环利用 9164555.1资源循环利用的基本概念 9161995.2资源循环利用的技术途径 938605.2.1物理回收技术 9109325.2.2化学回收技术 988135.2.3生物回收技术 9226275.2.4资源化利用技术 9103195.3资源循环利用的管理体系 9183195.3.1政策法规体系 9203365.3.2技术标准体系 1038025.3.3产业政策体系 10296085.3.4市场运作体系 1091015.3.5社会参与体系 1025251第六章节能降耗宣传与培训 10153646.1节能降耗宣传的策略 1089976.1.1制定宣传计划 10118786.1.2强化政策宣传 10152066.1.3推广成功案例 10302226.2节能降耗培训的内容与方法 1159666.2.1培训内容的设定 1175096.2.2培训方法的多样化 11301086.3节能降耗宣传与培训效果评价 11303686.3.1评价方法 11151666.3.2评价周期 1199436.3.3评价结果应用 1118015第七章企业内部管理制度 12216927.1节能降耗的考核与奖惩 12263617.1.1考核指标设定 12111857.1.2考核周期与频率 1243387.1.3奖惩措施 1256107.2节能降耗的责任体系 12153607.2.1企业领导责任 12289767.2.2部门责任 12184227.2.3岗位责任 12231867.3节能降耗的预算管理 12123237.3.1预算编制 13206607.3.2预算执行与监控 13283857.3.3预算调整与评价 1310665第八章节能降耗项目实施 13149998.1节能降耗项目的筛选 131128.2节能降耗项目的实施与管理 13203978.3节能降耗项目的效益评估 148079第九章节能降耗与环保政策 14223449.1国家节能降耗与环保政策概述 14228919.1.1国家政策背景 14145419.1.2国家节能降耗政策 1410809.1.3国家环保政策 15216169.2地方节能降耗与环保政策解析 15160749.2.1地方政策背景 15223739.2.2地方节能降耗政策 1532119.2.3地方环保政策 1577859.3企业应对节能降耗与环保政策的策略 1626429.3.1加强政策学习,提高政策执行力 164429.3.2完善能源管理体系,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16192079.3.3推广节能技术,降低能源消耗 16321929.3.4发展循环经济,实现资源高效利用 1687459.3.5加强环保意识,履行社会责任 161512第十章节能降耗与可持续发展 16503610.1节能降耗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163162610.2企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制定 16713210.3企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与评价 17第一章节能降耗概述1.1节能降耗的重要性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能源需求不断增长,能源消耗已成为影响国家经济、社会和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节能降耗作为一种有效的能源管理手段,对于促进我国能源结构优化、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缓解能源供应压力以及保护生态环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节能降耗有助于提高企业经济效益。通过降低能源消耗,企业可以减少生产成本,提高市场竞争力。同时节能降耗也有利于优化能源结构,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为我国能源安全提供有力保障。节能降耗对于保护生态环境具有积极作用。能源消耗过程中产生的污染物排放是影响我国生态环境质量的主要因素之一。降低能源消耗,有助于减少污染物排放,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节能降耗是推动我国能源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新能源、可再生能源的快速发展,节能降耗将有助于我国能源结构向清洁、低碳、高效方向转型,为全球气候治理作出积极贡献。1.2节能降耗的基本原则为实现节能降耗目标,企业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1)系统性原则。节能降耗工作应涵盖企业生产、管理、技术等各个方面,形成全过程的能源管理体系。(2)目标导向原则。企业应设定明确的节能降耗目标,将其作为衡量工作成效的重要指标。(3)技术创新原则。企业应积极采用先进的节能技术,不断提高能源利用效率。(4)全员参与原则。企业应加强员工节能降耗意识,使全体员工共同参与到节能降耗工作中。(5)持续改进原则。企业应不断总结节能降耗经验,持续优化能源管理体系,实现节能降耗工作的长效化。通过以上原则的贯彻实施,企业将能够有效地推进节能降耗工作,为我国能源管理和资源循环利用贡献力量。第二章企业能源审计2.1能源审计的流程与方法企业能源审计是对企业能源消耗情况进行全面、系统的调查、分析和评价的过程。以下是企业能源审计的流程与方法:2.1.1准备阶段(1)确定审计范围:明确审计对象、审计周期、审计内容等。(2)收集资料:包括企业基本概况、能源消耗数据、生产流程、设备清单等。(3)组建审计团队:根据审计任务需求,选择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人员组成审计团队。2.1.2实施阶段(1)现场调查:对企业的生产流程、设备运行状况、能源消耗情况进行实地调查。(2)数据收集与处理:收集企业能源消耗数据,进行整理、分析,找出能源浪费环节。(3)分析评价:根据现场调查和数据收集结果,分析企业能源消耗的现状和问题,评价能源利用效率。2.1.3改进建议阶段(1)提出改进措施:针对能源浪费环节,提出节能降耗的具体措施。(2)制定节能方案: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节能方案。2.1.4总结阶段(1)撰写审计报告:对审计过程和结果进行总结,编写审计报告。(2)提交审计报告:将审计报告提交给企业高层,为企业节能降耗提供决策依据。2.2能源审计结果分析能源审计结果分析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2.2.1能源消耗总量分析分析企业能源消耗总量,了解能源消耗趋势,为企业制定节能目标提供依据。2.2.2能源消耗结构分析分析企业能源消耗结构,找出能源消耗的主要环节,为企业调整能源消费结构提供参考。2.2.3能源利用效率分析分析企业能源利用效率,评价企业能源管理水平,找出能源浪费环节。2.2.4节能潜力分析分析企业节能潜力,为企业制定节能降耗措施提供依据。2.3能源审计报告编写能源审计报告是企业能源审计的最终成果,以下是能源审计报告的基本内容和编写要求:2.3.1封面包括企业名称、审计报告名称、审计日期等。2.3.2摘要简要介绍审计目的、范围、方法、主要结论和建议。2.3.3引言介绍企业基本概况、能源审计背景和意义。2.3.4审计过程详细描述审计流程、方法、数据收集和处理过程。2.3.5审计结果分析能源消耗总量、结构、利用效率等,并提出改进建议。2.3.6节能方案根据审计结果,制定具体的节能降耗措施和方案。2.3.7结论与建议2.3.8附录包括审计过程中涉及的数据、图表、计算公式等。第三章能源管理体系的建立与实施3.1能源管理体系的构建3.1.1明确目标与原则能源管理体系的构建首先需要明确企业能源管理目标,遵循节能降耗、资源循环利用的原则,保证能源使用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最大化。3.1.2制定能源管理规划企业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制定能源管理规划,明确能源管理责任、组织架构、能源管理策略等内容,为能源管理体系的建立提供指导。3.1.3设定能源管理指标设定能源管理指标是能源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应结合国家和行业相关标准,制定具有针对性的能源管理指标,以量化能源管理成效。3.1.4建立能源管理组织机构企业应建立健全能源管理组织机构,明确各级能源管理职责,保证能源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3.1.5制定能源管理制度与流程制定能源管理制度与流程,规范企业能源管理行为,提高能源管理效率。3.2能源管理体系的运行与维护3.2.1能源管理体系的实施企业应根据能源管理规划,组织相关部门和人员实施能源管理体系,保证各项能源管理措施得到有效落实。3.2.2能源数据监测与分析企业应建立能源数据监测系统,实时采集能源使用数据,定期进行分析,为能源管理决策提供依据。3.2.3能源审计与评价企业应定期开展能源审计,评估能源管理体系的运行效果,发觉问题并及时进行调整。3.2.4能源培训与宣传企业应加强能源培训与宣传,提高员工能源管理意识,形成全员参与的能源管理氛围。3.2.5能源管理体系的监督与考核企业应建立健全能源管理体系监督与考核机制,保证能源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3.3能源管理体系的持续改进3.3.1分析能源管理体系的运行状况企业应定期分析能源管理体系的运行状况,找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为持续改进提供依据。3.3.2制定改进措施针对分析出的问题,企业应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提高能源管理体系的运行效果。3.3.3落实改进措施企业应将改进措施具体落实,保证能源管理体系不断完善。3.3.4持续跟踪与评价企业应持续跟踪改进措施的执行情况,定期评价能源管理体系的运行效果,为下一轮改进提供参考。第四章节能技术改造4.1节能技术改造的方向节能技术改造是企业实现能源管理目标的重要手段,其主要方向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设备更新与改造:对高耗能设备进行更新或改造,采用高效、低耗的设备,提高能源利用效率。(2)工艺优化:通过优化生产工艺,降低能源消耗,提高产品产量和质量。(3)能源结构调整:优化能源结构,减少化石能源的使用,增加可再生能源的比例。(4)能源回收与循环利用:对废弃能源进行回收和循环利用,降低能源浪费。(5)智能化管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能源管理的智能化,提高能源利用效率。4.2节能技术改造的实施步骤节能技术改造的实施步骤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现状分析:对企业能源消耗现状进行详细调查,分析能源浪费的原因。(2)目标设定:根据企业实际情况,设定合理的节能目标。(3)方案制定:根据现状分析和目标设定,制定具体的节能技术改造方案。(4)技术选型:选择适合企业需求的节能技术,保证技术先进、成熟、可靠。(5)项目实施:按照方案要求,组织项目实施,保证项目进度和质量。(6)监测与评估:对节能技术改造效果进行实时监测和评估,及时调整方案。4.3节能技术改造效果评估节能技术改造效果评估是衡量企业节能降耗成果的重要环节,其主要内容包括:(1)能源消耗指标:对改造前后的能源消耗数据进行对比,评估节能效果。(2)设备运行效率:评估设备更新或改造后的运行效率,判断是否达到预期目标。(3)生产工艺优化:分析优化生产工艺后的产量、质量及能源消耗变化。(4)能源回收与循环利用:评估能源回收与循环利用措施的实施效果,计算经济效益。(5)智能化管理水平:评估智能化管理系统的运行效果,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通过对上述内容的评估,为企业提供改进措施和建议,持续优化能源管理,实现节能降耗目标。第五章资源循环利用5.1资源循环利用的基本概念资源循环利用,是指在社会生产与消费过程中,对使用过的物质资源进行回收、加工、再利用的过程。它旨在减少资源消耗,降低废弃物排放,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资源循环利用涉及领域广泛,包括工业废弃物、农业废弃物、生活废弃物等多个方面。5.2资源循环利用的技术途径5.2.1物理回收技术物理回收技术主要包括对废弃物进行分拣、破碎、清洗、干燥等处理,使其恢复原有功能,重新进入生产或消费领域。物理回收技术适用于金属、塑料、纸张等可回收资源。5.2.2化学回收技术化学回收技术是指将废弃物中的有机物转化为化工原料或燃料,实现资源化利用。化学回收技术适用于废塑料、废橡胶、废油脂等有机废弃物。5.2.3生物回收技术生物回收技术是利用微生物、植物等生物体的生物降解作用,将废弃物转化为生物能源、生物肥料等资源。生物回收技术适用于农业废弃物、生活污泥等生物质资源。5.2.4资源化利用技术资源化利用技术是指将废弃物转化为新型材料、产品或能源,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资源化利用技术涉及领域广泛,包括废玻璃、废石材、废轮胎等。5.3资源循环利用的管理体系5.3.1政策法规体系建立健全资源循环利用的政策法规体系,明确资源循环利用的目标、任务、责任主体等,为资源循环利用提供法制保障。5.3.2技术标准体系制定资源循环利用的技术标准,规范废弃物分类、处理、利用等环节,提高资源循环利用的技术水平。5.3.3产业政策体系制定资源循环利用的产业政策,引导企业加大技术研发投入,推广资源循环利用技术,培育资源循环利用产业。5.3.4市场运作体系建立健全资源循环利用的市场运作体系,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促进资源循环利用产业的健康发展。5.3.5社会参与体系广泛动员社会各界参与资源循环利用,提高公众的资源节约意识和参与度,形成全社会共同推进资源循环利用的良好氛围。第六章节能降耗宣传与培训6.1节能降耗宣传的策略6.1.1制定宣传计划企业应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制定详细的节能降耗宣传计划,明确宣传目标、内容、形式、时间节点和责任主体。宣传计划应涵盖以下方面:宣传对象的界定:明确宣传对象为企业内部员工、外部合作伙伴及社会各界人士;宣传内容的确定:包括节能降耗政策、法规、技术、管理方法等;宣传形式的多样化:采用会议、培训、海报、宣传册、网络等多种形式;宣传效果的评估:对宣传效果进行定期评估,及时调整宣传策略。6.1.2强化政策宣传加大对国家、地方及行业节能降耗政策的宣传力度,提高企业员工对政策的认识和理解。通过政策宣传,引导员工树立节能降耗意识,积极参与企业节能降耗工作。6.1.3推广成功案例积极宣传企业内部及行业内的节能降耗成功案例,以实际成果激励员工,提高员工对节能降耗工作的信心。6.2节能降耗培训的内容与方法6.2.1培训内容的设定节能降耗培训内容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节能降耗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国家及地方的节能降耗政策、法规;企业节能降耗的目标、任务和措施;节能降耗技术的应用与推广;节能降耗管理的实践与经验。6.2.2培训方法的多样化采用以下多种培训方法,提高培训效果:理论讲解:通过专业讲解,使员工掌握节能降耗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实例分析:结合企业实际案例,分析节能降耗的成功经验和不足之处;现场教学:组织员工参观节能降耗项目,实地了解节能降耗技术的应用;互动讨论:鼓励员工参与讨论,共同探讨节能降耗的解决方案;考核评估:对培训效果进行考核评估,保证培训成果的转化。6.3节能降耗宣传与培训效果评价6.3.1评价方法采用以下评价方法,全面评估节能降耗宣传与培训效果:问卷调查:了解员工对宣传与培训内容的满意度、认可度及实际应用情况;考核评估:对员工节能降耗知识、技能掌握程度进行考核;绩效分析:分析企业节能降耗指标的变化,评价宣传与培训对节能降耗工作的贡献;成果展示:组织节能降耗成果展示,鼓励员工分享节能降耗经验。6.3.2评价周期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定期进行节能降耗宣传与培训效果评价,如每半年或每年进行一次。6.3.3评价结果应用根据评价结果,及时调整宣传与培训策略,提高宣传与培训效果,推动企业节能降耗工作的持续改进。第七章企业内部管理制度7.1节能降耗的考核与奖惩7.1.1考核指标设定企业应根据自身的能耗特点,设定合理的节能降耗考核指标。指标应包括但不限于能源消耗总量、能源消耗强度、能源利用效率等。同时结合企业实际运营情况,对各项指标进行分解,明确各部门、各岗位的节能降耗责任。7.1.2考核周期与频率企业应定期进行节能降耗考核,考核周期可根据实际情况设定为月度、季度或年度。对于重点能耗部门,应加大考核频率,保证节能降耗工作的持续性和有效性。7.1.3奖惩措施对节能降耗表现优秀的部门或个人,企业应给予适当的奖励,以激发员工节能降耗的积极性。奖励形式可包括物质奖励、精神奖励或职务晋升等。对于未能完成节能降耗任务的部门或个人,企业应采取相应的惩罚措施,如通报批评、经济处罚等。7.2节能降耗的责任体系7.2.1企业领导责任企业领导应高度重视节能降耗工作,将其纳入企业发展战略和生产经营总体布局。企业领导应亲自挂帅,成立节能降耗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协调、监督节能降耗工作的开展。7.2.2部门责任各部门应按照企业节能降耗总体部署,明确本部门的节能降耗责任,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部门负责人为第一责任人,应保证本部门节能降耗工作的落实。7.2.3岗位责任各岗位员工应严格按照操作规程和节能降耗要求进行作业,积极参与节能降耗活动。岗位员工应主动发觉并上报节能降耗问题,为企业节能降耗工作提供支持。7.3节能降耗的预算管理7.3.1预算编制企业应在年度预算中单独设立节能降耗预算,明确预算资金的使用范围、标准和审批流程。预算编制应充分考虑企业的能耗特点、节能降耗目标和政策要求。7.3.2预算执行与监控企业应加强对节能降耗预算的执行与监控,保证预算资金合理使用。预算执行过程中,企业应定期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对预算执行效果进行评价,发觉问题及时进行调整。7.3.3预算调整与评价企业应根据实际情况,适时对节能降耗预算进行调整。预算调整应遵循合规、合理、节约的原则。预算评价应结合企业节能降耗目标和实际完成情况,对预算执行效果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第八章节能降耗项目实施8.1节能降耗项目的筛选节能降耗项目的筛选是实施过程中的首要环节。企业应根据自身的能源消耗特点,结合国家及地方的节能政策和标准,进行项目的筛选。具体筛选步骤如下:(1)收集相关资料,包括企业能源消耗数据、设备运行状况、工艺流程等。(2)分析企业能源消耗结构,确定能源消耗的主要环节和关键设备。(3)根据国家及地方的节能政策和标准,筛选具有节能潜力的项目。(4)对筛选出的项目进行技术、经济、环境等方面的评估,确定项目的可行性。8.2节能降耗项目的实施与管理节能降耗项目的实施与管理是保证项目顺利实施的关键。企业应建立健全项目管理体系,保证项目的顺利进行。以下为项目实施与管理的具体内容:(1)制定项目实施方案,明确项目目标、实施步骤、责任主体等。(2)建立项目进度监控机制,定期对项目进度进行跟踪和调整。(3)加强对项目参与人员的培训和指导,保证项目实施过程中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4)完善项目管理制度,保证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合规性。(5)对项目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协调和解决。8.3节能降耗项目的效益评估节能降耗项目实施完成后,应对项目的效益进行评估,以验证项目实施效果。以下是效益评估的主要内容:(1)经济效益评估:分析项目实施前后企业能源消耗的变化,计算节能降耗带来的成本节约。(2)环境效益评估:分析项目实施对企业周边环境的影响,如减少污染物排放、降低碳排放等。(3)社会效益评估:分析项目实施对社会的影响,如提高企业知名度、提升行业整体节能水平等。(4)综合效益评估:结合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对项目实施效果进行综合评价。通过对节能降耗项目的效益评估,企业可以更好地了解项目实施效果,为今后类似项目的实施提供借鉴和指导。第九章节能降耗与环保政策9.1国家节能降耗与环保政策概述9.1.1国家政策背景我国高度重视节能降耗与环保工作,将其纳入国家发展战略,以实现经济、社会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国家发布了一系列政策文件,明确了节能降耗与环保的目标、任务和措施。9.1.2国家节能降耗政策国家节能降耗政策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优化能源结构,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通过发展清洁能源、优化能源消费结构,降低能源消耗强度。(2)实施总量控制,强化节能减排。对重点用能单位实施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加大节能减排力度。(3)推广节能技术,促进节能产业发展。支持节能技术创新,推广节能技术产品,培育节能产业市场。(4)加强能源管理,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建立能源管理体系,强化能源监测和考核。9.1.3国家环保政策国家环保政策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严格环境法规,强化环境执法。完善环保法律法规体系,加大环境执法力度。(2)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改善环境质量。实施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降低污染物排放强度。(3)推广绿色生产,发展循环经济。鼓励企业采用绿色生产方式,推动资源循环利用。(4)加强生态保护,修复生态环境。加大生态保护力度,恢复受损生态环境。9.2地方节能降耗与环保政策解析9.2.1地方政策背景地方政策是国家政策的延伸和细化,各地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了一系列节能降耗与环保政策,以推动本地区可持续发展。9.2.2地方节能降耗政策地方节能降耗政策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落实国家政策,制定地方实施细则。根据国家政策要求,制定具体的地方实施细则。(2)优化能源结构,发展清洁能源。加大清洁能源开发力度,降低能源消耗强度。(3)加强能源管理,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建立地方能源管理体系,强化能源监测和考核。(4)推动节能技术,促进节能产业发展。支持地方节能技术创新,推广节能技术产品。9.2.3地方环保政策地方环保政策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执行国家环保法规,制定地方环保政策。落实国家环保法律法规,制定地方环保政策。(2)加强环境执法,改善环境质量。加大环境执法力度,降低污染物排放强度。(3)推广绿色生产,发展循环经济。鼓励企业采用绿色生产方式,推动资源循环利用。(4)加强生态保护,修复生态环境。加大生态保护力度,恢复受损生态环境。9.3企业应对节能降耗与环保政策的策略面对节能降耗与环保政策的压力,企业应采取以下策略:9.3.1加强政策学习,提高政策执行力企业应组织员工学习国家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