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机构中成药临床应用评价与品种遴选技术规范_第1页
医疗机构中成药临床应用评价与品种遴选技术规范_第2页
医疗机构中成药临床应用评价与品种遴选技术规范_第3页
医疗机构中成药临床应用评价与品种遴选技术规范_第4页
医疗机构中成药临床应用评价与品种遴选技术规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医疗机构中成药临床应用评价与品种遴选技术规范范围本文件规定了医疗机构中成药临床应用评价与品种遴选技术方法的总体要求、技术要求、管理要求、质量控制、评价结果的拓展运用。本文件适用于各医疗卫生机构,同行业学(协)会、相关职能部门等主体开展中成药临床应用评价及品种遴选工作时可参照执行。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成药临床用药指导原则国中医药医政发〔2010〕30号关于印发国家基本药物目录(2018年版)的通知国卫药政发〔2018〕31号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中共中央国务院发〔2019〕关于加强医疗机构药事管理促进合理用药的意见国卫医发〔2020〕2号关于规范开展药品临床综合评价工作的通知国卫办药政发〔2021〕16号药品注册管理办法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令第27号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中成药chinesepatentmedicine以中药材为原料,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为了预防及治疗疾病的需要,按规定的处方和制剂工艺将其加工制成一定剂型的中药制品,是经国家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的商品化的一类中药制剂。

药品临床综合评价comprehensivemedicationuseevaluation评价主体应用多种评价方法和工具开展的多维度、多层次证据的综合评判。

药品不良反应adversedrugreaction合格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有害反应。

古代经典名方ancientclassicprescription至今仍广泛使用、疗效确切、具有明显特色与优势的古代中医典籍所记载的方剂。

超说明书用药off-labeldruguse药品使用的适应证、剂量、疗程、途径或人群等未在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的药品说明书记载范围内的用法,又称“药品说明书外用法”、“药品未注册用法”。缩略语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文件。NMPA: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ationalMedicalProductsAdministration)CTCAE:常见不良事件评价标准(CommonTerminologyCriteriaforAdverseEvents)总体要求中成药临床应用评价与药品遴选应从安全性、有效性、经济性、创新性、适宜性、可及性、临床应用性7个维度(一级指标)进行评价,依据中成药的特点建立评价指标条目池,构建相应的二级指标、三级指标(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方法应参照附录A)。用于中成药品种遴选时,医疗机构在结合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医保谈判、药品集中采购等相关政策的同时,应基于循证证据,围绕药品的安全性、有效性、经济性、创新性、适宜性、可及性6个维度进行评价,同时应考虑本机构的实际情况,科学规范地开展医疗机构中成药品种的准入工作,合理制定本机构用药目录,使用附录A指标体系中1~6项一级指标进行评价。用于药品临床应用评价时,医疗机构应基于循证医学证据开展中成药临床应用评价研究,在此基础上可结合本机构临床用药特点,对本机构的药品目录实施动态管理,选择附录A指标体系中1~7项一级指标进行评价。附录A各指标权重赋分仅供参考,各医疗机构可根据中成药遴选的目的进行合理调整。技术要求安全性评价要求药品不良反应严重程度的评价要求应参考药品说明书以及NMPA等权威网站发布的药物警戒、不良反应通报信息,将药品引起的最严重不良反应按CTCAE,从“CTCAE1级、CTCAE2级、CTCAE3级、CTCAE4级、CTCAE5级、说明书未作说明/尚不明确”等6个方面进行分级评价。近5年因质量问题被NMPA通报或召回、但未引起不良事件的药品,应采用倒扣分的方式从严评价。药品处方组成风险警示的评价要求应参考药品说明书、《中国药典》《国家中药饮片炮制规范》、省/自治区/直辖市地方炮制规范、《医疗用毒性药品管理办法》等,从中成药各组方中药的性质来评价中成药的安全性。应将外用药和非外用药分开评价,含毒性药材的外用中成药安全性评分应高于非外用中成药。外用中成药应包括但不限于从“无毒性中药、有小毒/有毒中药、有大毒中药”3个级别对药品安全性进行评价。非外用中成药应包括但不限于从“组方毒性大小,有无易成瘾中药、有无西药成分、有无妊娠禁忌中药、有无十八反十九畏配伍中药”等5个方面对药品安全性进行综合评价。药品给药方法警示的评价要求应参考药品说明书,通过中成药的给药方法来评价其安全性。应将非注射剂型和注射剂型分开评价,非注射剂型的安全性高于注射剂型。考虑各类中药注射剂的安全性不尽相同,注射剂型应包括但不限于从“是否需皮试、给药速度是否有特殊要求、有无专用溶剂”等3个方面对药品的安全性进行综合评价。特殊人群用药安全性警示的评价要求应参考药品说明书,同时考察其内容的完整性,对中成药在特殊人群中的使用情况进行安全性评价。评价应包括但不限于以下5大类人群20个方面内容:年龄3周岁以下可用,年龄3~18周岁可用,年龄18周岁及以下禁用/忌用,说明书对此类患者未作说明或尚不明确;妊娠可用,妊娠慎用,妊娠禁用/忌用,说明书对此类患者未作说明或尚不明确;哺乳期妇女可用,哺乳期妇女慎用,哺乳期妇女禁用/忌用,说明书对此类患者未作说明或尚不明确;肝功能异常者可用,肝功能异常者慎用,肝功能异常者禁用/忌用,说明书对此类患者未作说明或尚不明确;肾功能异常者可用,肾功能异常者慎用,肾功能异常者禁用/忌用,说明书对此类患者未作说明或尚不明确。药物上市时间的评价要求应参考NMPA、药智网等网站获得药物上市时间信息,按照上市时间“大于等于5年、小于5年”2个级别对安全性进行评价。药物不良反应的观察与收集与时间具有相关性,上市时间大于等于5年的药品不良反应收集较为充分,而小于5年的药物不良反应信息可能尚不全面,此项是5.1.1项的补充。药品上市后评价研究状况的评价要求应参考NMPA、药智网等网站获得药物上市后评价信息,按照“已完成上市后评价、正在进行上市后评价、未进行上市后评价”等3个级别对药品安全性进行评价。药品是否进行上市后评价不能决定药品的安全性,但是开展药品上市后评价工作对全面掌握药品的不良反应具有积极作用,可能使药品说明书不良反应的表述更为全面,此项是5.1.1项的补充。有效性评价要求中成药组方依据的评价要求应分别从“中成药组方是否来源于古代经典名方,中成药是否上市10年以上,其他”等3个级别来评价其有效性。古代经典名方的判断应依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网站的相关定义,药品的上市时间可参考NMPA网站、药智网等药品注册信息。此项要求设定基于古代经典名方的定义,其具有临床应用广泛、疗效确切、对症治疗的特点。上市10年以上的药品是经过市场考验,被市场认可的药物,也可从侧面反映药物的有效性。循证证据级别/强度的评价要求应参考中成药在诊疗规范、临床指南、专家共识等相关权威专业资料中给出的推荐级别,评价其有效性。应分别按照以下9个级别来评价药物的有效性:中西医诊疗方案推荐(国家/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国家中医药管理部门);临床指南Ⅰ级推荐、A级证据;临床指南Ⅰ级推荐、B级证据;临床指南Ⅰ级推荐、其他证据;临床指南Ⅱ级及以下推荐、A级证据;临床指南Ⅱ级及以下推荐、B级证据;临床指南Ⅱ级及以下推荐、其他证据;专家共识推荐;以上均无推荐。相关循证资料的具体释义见附录C。临床应用情况的评价要求应参考权威机构或网站公布的“中成药市场销量、临床评价”等信息评价中成药的临床应用情况,按照“是否临床应用广泛,医患认可度高”等1个级别来评价药物的有效性。权威机构发布的中成药临床评价:中国中药协会发布的《临床价值中成药品牌榜》等。经济性评价要求应根据中成药的对症治疗特点,将中成药分为“同名同方药品费用成本、无同名同方药品费用成本”分别进行经济性评价。由于基于中成药药物经济学评价开展较少,本标准推荐的经济性评价为同类药物日均治疗费用的比较。药物日均治疗费用是指依据药品说明书日平均剂量计算出的药品费用。同名同方药品费用成本的评价要求日均治疗费用应查询省药品采购平台目录中所有同名同方的药品价格,计算各药品日均治疗费并排序,同时计算该类药品日均治疗费用的中位值。应分别按照“日均治疗费用最低、日均治疗费用低于中位数、日均治疗费用居中、日均治疗费用高于中位数、日均治疗费用最高”等5个级别进行评价。建议相同剂型之间进行比较,如比较不同剂型药物之间的经济性,需参考《药品差比价规则》,用剂型差比价换算后再进行比较。同名同方药品指通用名、处方组成、功能主治、用法及日用饮片量相同的药品。无同名同方药品费用成本的评价要求本条适用于无法用5.3.1评价的中成药品种。鉴于中成药的特殊性,临床可替代品种难以界定,因此该条目下的药物经济性难以评价,统一按等同于日均治疗费用的中位值进行评价。创新性评价要求应参考药品的注册分类来评估其创新性。2020年9月之后注册药品按照“中药创新药、中药改良型新药、古代经典名方中药复方制剂、同名同方药”等4个级别评价。2020年9月之前注册药品按照“1类新药、2类新药、3类新药、4类新药、5类新药、6类新药、7类新药、8类新药、9类新药”等9个级别评价。适宜性评价要求《中国药典》收录情况的评价要求应参考最新版《中国药典》,根据“《中国药典》收录、《中国药典》未收录”等2个级别来评价药品的适宜性。因凡是被《中国药典》收录的中成药品种,其技术特点、使用等适宜性方面均已得到学界广泛认可。药品使用便利性的评价要求应参考药品说明书,根据药品剂型、使用方法难易程度等相关内容,考察患者临床使用药品的难易程度,进而判断用药便利性。按照“给药方法方便,易于操作”等1个级别来评价。药品有效期的评价要求应参考药品说明书,分别从“有效期大于等于3年,有效期大于等于2年且小于3年,有效期小于2年”等3个级别来评价药品的储存稳定等级以及效期风险。在评价该指标时要考虑刚上市新药其有效期仍在进一步考察中,随着上市后变更,有效期可能随时会XX,对这类品种评价结果应保留一定弹性。药品贮藏条件的评价要求应参考药品说明书,分别从“常温贮藏,常温贮藏且需避光/遮光,阴凉贮藏,阴凉贮藏且需避光/遮光,冷藏贮藏”等5个级别来评价药品的贮藏稳定等级。可及性评价要求应考虑《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国家医保目录》、政府集中带量采购目录、国家谈判药品目录、其他政策性药品目录收录情况,生产企业状况,组方中是否含有紧缺中药材和/或珍稀濒危药用动植物等因素综合评价。《国家基本药物目录》收录情况的评价要求应参考最新版《国家基本药物目录》,查找待评价药品是否在基药目录中收录,按照“入选《国家基本药物目录》,未入选《国家基本药物目录》”2个级别来评价药品的可获得性。《国家医保目录》收录情况的评价要求应参考最新版《国家医保目录》,查找待评价药品是否在目录中收录,按照“国家医保甲类,且没有限制条件;国家医保甲类,有限制条件;国家医保乙类,且没有限制条件;国家医保乙类,有限制条件;未纳入国家医保目录”等5个级别来评价药品的可负担性。政府集采药品目录、国家谈判药品目录或其他政策性药品目录收录情况的评价要求应参考最新版政府集采药品目录、国家谈判药品目录以及其他政策性药品目录,查找待评价药品是否在目录中收录,按照“入选政府集采药品目录,入选国家谈判品种目录/其他政策性药品目录,未入选政府集采药品目录/国家谈判药品目录/其他政策性药品目录”等3个级别来评价药品的可获得性。生产企业状况的评价要求可参考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的医药工业百强榜名单(近3年)、商务部中华老字号名单、信息综合平台等发布的相关信息,综合评价药品生产企业状况,按照“生产企业为工信部医药工业百强榜上榜企业、老字号中药品牌、其他”等3个企业信用等级来评价药品的可获得性。处方组成情况的评价要求可参考《珍稀濒危药用动植物》、中药市场最新动态等相关信息,综合评价药品生产原料的可获得性。按照处方组成中“含有珍稀濒危药用动植物/市场紧缺中药材、不含有珍稀濒危药用动植物/市场紧缺中药材”等2个级别来评价药品生产的可持续性。紧缺中药材没有固定目录,根据每年市场情况判定,或召开专家委员会判定。临床应用性评价要求同行专家推荐的评价要求应召开医疗机构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邀请专业相关的同行专家投票,超半数以上专家推荐则可认为是“同行专家推荐”。按照“同行专家推荐,同行专家不推荐”等2个级别来评价药品的临床应用。超说明书用药的评价要求应参考医疗机构处方点评数据以及医疗机构超说明书使用备案情况,按照“无超说明书使用或经备案的超说明书使用,有未经备案的超说明书使用”等2个级别来评价药品是否合理使用。中成药超说明书用药评判方法见附录D。费用成本分析的评价要求应参考中成药在各医疗机构年度药品销售情况,考察药品进入医院目录后,短期内对本机构药品费用的影响。按照纳入目录后“短期(如1年)内对本机构药品费用支出无明显影响(按销售金额排序,在总中成药品种中排位>30%)、略有影响(按销售金额排序,在总中成药品种中排位15%~30%)、可明显增加本机构药品费用支出(按销售金额排序,在总中成药品种中排位3%~<15%)、可显著增加本机构药品费用支出(按销售金额排序,在总中成药品种中排位<3%)”4个级别评价药品的临床应用。“按销售金额排序,在总中成药品种中排位>30%”是指按金额从多到少排名,排在前30%名之后。满足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药品的评价要求应参考各医疗机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方案,考察药品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作用,从“因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该药作为应急药品”等1个级别来评价药品在医疗机构的必要性。供应管理分析的评价要求应参考各医疗机构年度药品供应情况,分别从“未出现药品质量问题,未出现断供现象,未出现滞销情况”3个方面来评价药品临床应用的可供应性。一票否决或减分制要求药品存在严重不良反应、不良事件、药品质量问题等情况,应根据其造成的社会影响实行药品遴选的减分制或一票否决制。管理要求中成药临床评价与药品遴选的组织架构要求医疗机构中成药品种遴选与临床应用评价应在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组)指导下开展,由医院药学部门XX相关医疗管理部门具体负责实施并监督管理。医疗机构应建立健全药品遴选与临床应用评价相关制度、流程、技术规范、质量控制等。人员资质要求从事中成药临床评价与药品遴选的专业技术人员,应满足如下要求之一: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取得中级及以上中药学/药学/临床中医学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其他医疗机构,取得初级及以上中药学/药学/临床中医学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具有2年及以上临床药学/处方调剂/临床中医学岗位工作经验,且接受过中成药临床评价与药品遴选的培训并考核合格者。人员能力要求从事中成药临床评价与药品遴选工作人员应具备以下能力:熟悉中成药临床评价与药品遴选操作规程;熟悉并能够快速在相关网站查找药物不良反应、药品注册、药物再评价等相关信息;熟悉并能够快速检索中西医诊疗方案、临床循证指南、专家共识等信息。质量控制建立中成药临床评价与药品遴选标准操作规程应建立中成药临床评价与药品遴选标准操作规程,药师根据操作规程中建立的标准,进行中成药的临床评价与药品遴选。标准操作规程应对中成药临床评价与药品遴选的标准的操作步骤:确定需要评价中成药的指标体系→确定各评价指标的权重→确定每个指标项下评分的判断依据与查询方法→确定评价过程中原始资料的记录方法与格式→确定评价结果的复核方法等做出规定。中成药临床评价与药品遴选结果评价与质量改进为促进中成药临床评价与药品遴选工作规范性和准确性,应定期对已评价的中成药做抽样评价,并反馈评价结果,改进工作质量。评价内容如下:药师审核过程是否遵守中成药临床评价与药品遴选标准操作规程;药师对中成药临床评价与药品遴选的点评结果所做判断是否准确。评价结果的拓展应用本规范所指的中成药评价和遴选主要服务于医疗机构的药品管理,鼓励医疗机构将评价与遴选结果及时报告给所在地卫生健康委、药品监管和医疗保障部门等,促进药品上市后研究和上市后评价工作的开展,更好地保障公众用药安全和健康权益。

(资料性)

中成药临床应用评价和遴选指标体系一级指标二级指标三级指标及分值指标说明参考资料1.安全性(25分)(1)药品不良反应的严重程度(8分,单选)□8分:CTCAE1级□6分:CTCAE2级□4分:CTCAE3级□2分:CTCAE4级□0分:CTCAE5级□0分:说明书未作说明/尚不明确□-8分:近5年药品在NMPA网站因质量问题被通报或召回,但未引起不良事件①通过考察药品的不良反应严重程度来评价药品的安全性;②得分采用就低原则①主要参考药品说明书及NMPA()等权威网站发布的药物警戒、不良反应通报信息;②采用CTCAE对本药品引起的最严重不良反应进行分级评价(2)处方组成风险警示(6分,多选,分值累加)外用药(单选):□6分:无毒性中药□5.5分:有小毒/有毒中药□5分:有大毒中药非外用药(多选,分值累加):□2分:无毒性中药□1分:有小毒中药□0.5分:有毒中药□0分:有大毒中药□1分:无易成瘾中药□1分:无西药成分□1分:无妊娠禁忌中药□1分:无“十八反”“十九畏”配伍中药①通过考察中成药各组方中的药材或化学药成分的安全性来评价中成药的安全性;②多数外用中成药含有毒性药材及妊娠禁忌药材,鉴于外用药物比非外用药物的安全性高,因此将外用中成药单独计分;③外用药和非外用药分别计分。药物毒性评分,单选,选择药物中毒性最大药物赋分。毒性与其他各列项下计分可以累加①药物组成主要参考药品说明书;②毒性中药、成瘾性中药、妊娠禁忌中药、“十八反”“十九畏”中药按优先顺序参考《中国药典》>地方炮制规范>《医疗用毒性药品管理办法》;医疗用毒性药品管理办法中涉及中药按大毒评分。③涉及保密处方的中成药,由相关生产企业提供相关资料(3)给药方法警示(3分,多选,分值累加)□3分:非注射剂型注射剂(多选,分值累加):□1分:无需皮试□0.5分:给药速度无特殊要求□0.5分:无专用溶剂①通过考察药品的给药方法评价中成药的安全性;②鉴于中药注射剂在临床使用中的不良反应较多,将非注射剂型和注射剂型分别计分;③各类中药注射剂的安全性不尽相同,从3方面进行考察主要参考药品说明书(4)特殊人群用药安全性警示(5分,多选,分值累加)□1分:年龄3周岁以下可用□0.5分:年龄3~18周岁可用□0分:年龄18周岁及以下禁用/忌用□0分:说明书对此类患者未作说明或尚不明确□1分:妊娠可用□0.5分:妊娠慎用□0分:妊娠禁用/忌用□0分:说明书对此类患者未作说明或尚不明确□1分:哺乳期妇女可用□0.5分:哺乳期妇女慎用□0分:哺乳期妇女禁用/忌用□0分:说明书对此类患者未作说明或尚不明确□1分:肝功能异常者可用□0.5分:肝功能异常者慎用□0分:肝功能异常者禁用/忌用□0分:说明书对此类患者未作说明或尚不明确□1分:肾功能异常者可用□0.5分:肾功能异常者慎用□0分:肾功能异常者禁用/忌用□0分:说明书对此类患者未作说明或尚不明确①通过考察药品在特殊人群中的使用情况评价药品的安全性②相同特殊人群类别,单选,分值不累加(譬如,年龄的四个选项中只选一项赋分);不同类型特殊人群(未成年人、妊娠、哺乳期妇女、肝功能异常者、肾功能异常者)各项分值叠加③年龄3周岁以下可用,是指:只要3周岁以下任何年龄段内可用,均可在此项得分(譬如6个月以上儿童可用,可在该项得分);年龄3~18周岁可用,是指:只要在3至18周岁任何年龄段内可用,均可在此项得分(譬如12岁以上儿童可用,可在该项得分)主要参考药品说明书,若说明书中未提及相关内容则查阅NMPA等网站发布的药品安全性信息或文献(5)上市时间(1分,单选)□1分:上市大于等于5年□0分:上市小于5年通过考察药品的上市时间来评估其安全性参考NMPA()或药智网(yaozh)等网站信息(6)上市后评价研究状况(2分,单选)□2分:已完成上市后评价□1分:正在进行上市后评价□0分:未进行上市后评价通过考察药品是否进行上市后评价来评估其安全性参考药智网等网站信息2.有效性(25分)(7)组方依据(6分,单选)□6分:来源于古代经典名方□4分:上市10年以上的中成药□2分:其他中成药①通过考察药品的处方来源来评估其有效性;②单选,就高原则①古代经典名方的定义参考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网站、药智网内容;②药品上市时间参考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或药智网等网站信息(8)循证证据级别/强度(15分,单选)□15分:中西医诊疗方案推荐(国家卫生行政部门)□15分:临床指南I级推荐、A级证据□13分:临床指南I级推荐、B级证据□11分:临床指南I级推荐、其他证据□11分:临床指南Ⅱ级及以下推荐、A级证据□9分:临床指南Ⅱ级及以下推荐、B级证据□7分:临床指南Ⅱ级及以下推荐、其他证据□6分:专家共识推荐□4分:以上均无推荐①通过考察药品在诊疗规范、临床指南、专家共识等相关权威专业资料中给出的推荐级别,评价其有效性;②开展有效性分析的数据应来源于所有当前可获得的质量最优的相关研究证据。相关循证资料具体释义如下:a.中西医诊疗方案指由国家/省级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出台的相关用药指导性文件,如《中医临床路径及中医诊疗方案》等;b.临床指南指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华医学会、中XX医药学会、中国医师协会、《中成药治疗优势病种临床应用指南》标准化项目组等权威组织发布的临床指南;c.专家共识指由各专业学会出台的专家共识;③上述循证学证据权威性排序如下:诊疗方案≥临床指南>专家共识。④就高原则主要参考中医临床路径和中医诊疗方案()、临床指南、专家共识等相关权威专业资料(9)临床应用情况(4分,单选)□4分:临床应用广泛,医患认可度高通过市场销量与临床应用情况反映药品的有效性可参考相关权威网站或机构公布的相关评价内容及市场销量等,例如中国中药协会发布的《临床价值中成药品牌榜》可作为参考内容之一等。3.经济性(6分,2项评分标准中单选一项进行评价)(10)同名同方药品费用成本评价(6分,单选)□6分:日均治疗费用最低□5分:日均治疗费用低于中位数□4分:日均治疗费用居中□3分:日均治疗费用高于中位数□2分:日均治疗费用最高①同名同方药品分为同剂型和不同剂型两大类,建议相同剂型之间进行比较,如比较不同剂型药物之间的经济性,需用剂型差比价换算后再进行比较;②通过比较同名同方药品的日均治疗费用,评价其经济性(同名同方药品是指通用名称、处方、功能主治、用法及日用饮片量相同的药品);③汇总本省药品采购平台上同名同方药品的价格,并计算日均治疗费用的中位值,比较该药品日均治疗费用与上述中位值的高低;参考药品采购平台目录,《药品差比价规则》(11)无同名同方药品费用成本评价(4分,单选)□4分:无同名同方药品①暂无同名同方的待评品种适用本条;②鉴于中成药的特殊性,临床可替代品种难以界定,因此该条目下的药物经济性无法评价时,统一按中位值4分计参考药品采购平台目录4.创新性(10分)(12)《中药注册分类及申报资料要求》类别(10分,单选)2020年9月之后注册药品:□10分:中药创新药□7分:中药改良型新药□4分:古代经典名方中药复方制剂□2分:同名同方药2020年9月之前注册药品:□10分:1类新药□9分:2类新药□8分:3类新药□7分:4类新药□6分:5类新药□5分:6类新药□4分:7类新药□3分:8类新药□2分:9类新药依据《药品注册管理办法》,通过药品的注册分类来评估其创新性药品注册资料参考NMPA网站或药智网等网站信息5.适宜性(10分)(13)《中国药典》收录情况(4分,单选)□4分:《中国药典》收录□1分:《中国药典》未收录考察药品是否为《中国药典》收录品种参考最新版《中国药典》(14)使用便利性的评价要求(2分,单选)□2分:给药方法方便,易于操作考察药品使用的便利性。从药品的剂型等方面对药品临床使用的便利性进行评分主要参考药品说明书(15)药品有效期(2分,单选)□2分:≥3年□1.5分:≥2年,但<3年□1分:<2年考察药品的有效期,以评价药品的稳定性,根据药品的有效期进行评分主要参考药品说明书(16)药品贮藏条件(2分,单选)□2分:常温贮藏□1.5分:常温贮藏且需避光或遮光□1分:阴凉贮藏□0.5分:阴凉贮藏且需避光或遮光□0分:冷藏贮藏考察药品的贮藏要求,以评价药品的贮藏难易及稳定性,根据药品的贮藏条件进行评分主要参考药品说明书6.可及性(24分)(17)《国家基本药物目录》收录情况(6分,单选)□6分:入选《国家基本药物目录》□2分:未入选《国家基本药物目录》考察药品是否入选国家基本药物,以评价药品的可获得性主要参考最新版《国家基本药物目录》(18)《国家医保目录》收录情况(6分,单选)□6分:国家医保甲类,且没有限制条件□5分:国家医保甲类,有限制条件□4分:国家医保乙类,且没有限制条件□3分:国家医保乙类,有限制条件□1分:未纳入国家医保目录考察药品的《国家医保目录》收录情况,以评价药物的可支付性;主要参考最新版《国家医保目录》(19)政府集采药品目录、国家谈判药品目录或其他政策性药品目录收录情况(5分,单选)□5分:入选政府集采药品目录□3分:入选国家谈判药品目录/其他政策性药品目录□1分:未入选政府集采药品目录/国家谈判药品目录/其他政策性药品目录考察药品是否为政府集中采购药品、国家谈判药品或其他政策性药品,以评价药物的可获得性及可支付性主要参考最新版政府集采药品目录、国家谈判药品目录或其他政策性药品目录(20)生产企业状况(3分,单选)□3分:生产企业为工信部医药工业百强榜上榜企业□3分:老字号中药品牌□0分:其他考察药品生产企业在国内的排名与知名度,评价药品生产企业状况①参考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的医药工业百强榜名单(近3年),也可通过一些信息综合平台(如药智网)查询;②老字号中药品牌主要参考商务部中华老字号名单(21)处方组成情况(4分,单选)□4分:不含珍稀濒危药用动植物/市场紧缺中药材□2分:含珍稀濒危药用动植物/市场紧缺中药材通过考察中成药各组方中的药材是否为市场紧缺中药材、珍稀濒危药用动植物,以评价组成药物的药材可获得性参考最新版《珍稀濒危药用动植物》,中药市场最新动态7.临床应用性(30分,用于医疗机构现有品种的评价)(22)同行专家推荐(10分,单选)□10分:同行专家推荐□0分:同行专家不推荐考察同行专家对药品的认同度来评价药品的临床意义通过召开药事会等,邀请同行专家投票,超半数以上专家推荐则可认为是“同行专家推荐”(23)本机构中该药超说明书用药情况(5分,单选)□5分:无超说明书使用或经备案的超说明书使用□2分:有未经备案的超说明书使用考察药品在临床使用的规范性①依据本机构处方点评数据;②超说明书用药是指临床实际使用药品的适应证、用法用量、疗程不符合药品说明书;③中成药适应证的判定可在西医诊断的基础上进行中医辨证(例如,参松养心胶囊的功效益气养阴、活血通络、清心安神,可用于治疗冠心病室性早搏属气阴两虚、心络瘀阻证、症见心悸不安、气短乏力、动则加剧、胸部闷痛、失眠多梦、盗汗、神倦懒言。适应证的判断首先应为冠心病,其次再为气阴两虚、心络瘀阻证);④超说明书使用的备案药品是指超说明书使用的药物,由临床科室提供相关依据,向医务和药学部门提出申请,经医疗机构伦理委员会、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讨论审核通过并备案的药品(24)费用成本分析(5分,单选)□5分:纳入目录后,短期(如1年)内对本机构药品费用支出无明显影响(按销售金额排序,在总中成药品种中排位>30%)□3分:纳入目录后,短期(如1年)内对本机构药品费用支出略有影响(按销售金额排序,在总中成药品种中排位15%~30%)□1分:纳入目录后,短期(如1年)内可明显增加本机构药品费用支出(按销售金额排序,在总中成药品种中排位3%~<15%)□0分:纳入目录后,短期(如1年)内可显著增加本机构药品费用支出(按销售金额排序,在总中成药品种中排位<3%)①通过考察药品进入医疗机构目录后,短期内对本机构药品费用的影响,考察药品的经济性;②指标判断可依据药品年度销售金额在本机构药品销售的占比主要参考各医疗机构年度药品销售情况(25)满足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药品(5分,单选)□5分:因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该药作为应急药品通过考察药品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作用,考察药品在本医疗机构的必要性主要参考医疗机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方案(26)供应管理分析(5分,多选,分值累加)□2分:未出现药品质量问题□2分:未出现断供现象□1分:未出现滞销情况充分了解药品在本机构中的使用情况,根据药品是否出现质量问题、供应短缺、滞销等情况进行评分主要参考各医疗机构年度药品供应情况本文件中涉及的药品说明书、CTCAE分级、中国药典、省/自治区/直辖市地方标准、医疗用毒性药品管理办法、中西医诊疗方案、临床指南、专家共识、药品价格、国家基药目录、国家医保目录、国家谈判药品目录、政府集采药品目录、政策性药品目录、珍稀濒危药用动植物、市场紧缺中药材等均应以最新资料与版本为参考。用于中成药品种遴选时,医疗机构应围绕药品安全性、有效性、经济性、创新性、适宜性、可及性6个维度进行评价;用于药品临床应用评价时,医疗机构应围绕药品安全性、有效性、经济性、创新性、适宜性、可及性、临床应用性7个维度进行评价。或根据本机构的实际情况,选择附录A指标体系中任意几个维度进行评价。

(规范性)

循证资料释义中西医诊疗方案指由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省/自治区/直辖市行政管理部门出台的相关用药指导性文件,如《中医临床路径及中医诊疗方案》等;临床指南指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华医学会、中XX医药学会、中国医师协会、《中成药治疗优势病种临床应用指南》标准化项目组等权威组织发布的临床指南;专家共识指由各专业学会出台的专家共识;上述循证学证据权威性排序如下:诊疗方案≥临床指南>专家共识。

(规范性)

中成药超说明书用药评判方法超说明书用药是指临床实际使用药品的适应证、用法用量、疗程不符合药品说明书。中成药适应证的判定应在西医诊断的基础上进行中医辨证。示例,参松养心胶囊的功效益气养阴、活血通络、清心安神,可用于治疗冠心病室性早搏属气阴两虚,心络瘀阻证,症见心悸不安,气短乏力,动则加剧,胸部闷痛,失眠多梦,盗汗,神倦懒言。适应证的判断应为冠心病室性早搏(气阴两虚、心络瘀阻证),首先是符合冠心病室性早搏的诊断,再在该诊断下中医证型属于气阴两虚、心络瘀阻证的患者。超说明书使用备案是指对于超说明书使用的药品,由临床科室提供相关依据,向医务和药学部门提出申请,经医疗机构伦理委员会、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讨论审核通过并备案。参考文献[1]束雅春,田磊,谭喜莹.医疗机构中成药品种遴选与临床应用评价指标体系构建XX专家共识[J].中国药房,2022,33(02):129-135.[2]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于规范开展药品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