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页(共1页)2025年高考生物复习之小题狂练300题(解答题):生态系统结构、功能及稳定性(10题)一.解答题(共10小题)1.为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目标,我国科研人员采取了包括“碳减排”“碳捕集”“碳封存”和“碳利用”等多种措施。图1为某生态系统碳元素流动模型,图中数字表示生理过程或化学反应过程。图2是盐沼湿地中两种主要植物翅碱篷、芦苇的示意图。(1)图1中生态系统的基石是(填图中字母)。图1中碳元素以含碳有机物形式流动的过程有(填图中数字)。(2)“碳中和”是指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抵消CO2排放总量,实现相对“零排放”。用图1中的数字序号间的关系,构建“碳中和”数学模型,即。(3)据图2分析可知,对促进海岸滩涂淤积,增加盐沼湿地面积贡献度高的植物是,原因是。(4)植树造林是“碳捕集”的重要措施之一。被海洋捕获的碳称为蓝碳,滨海湿地是海岸带蓝碳生态系统的主体。为提高湿地蓝碳储量,某省实施“退养还湿”生态修复工程(如图3)。该工程应遵循(答出两点即可)生态学基本原理,根据物种在湿地群落中的差异,适时补种适宜的物种,以加快群落演替速度。2.洞庭湖由于承纳了大量工农业和生活废水,形成了以氮、磷为主要污染物的现状,近年来洞庭湖开始逐渐增大投放鲢鱼鳙鱼等滤食性鱼类的比例。(1)洞庭湖存在两个主要的食物链如图,一条是以碎屑为起点的碎屑食物链,另一条是以为起点的捕食食物链。此生态系统的结构是由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和构成。(2)①洞庭湖生态系统有6个整合营养级,能量流动过程主要集中在Ⅰ﹣Ⅳ营养级,原因是。②分析下表中数据可知,洞庭湖生态系统在该时间段内生产者制造的有机物(填“多于”、“少于”或“等于”)所有生物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机物,其中X为,第Ⅲ营养级用于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是t/(km2•a)。洞庭湖生态系统能量流的分布(单位:t/(km2•a))营养级流入下一营养级的能量X流入分解者的能量呼吸量同化量Ⅵ0.0000.0010.0010.0030.005Ⅴ0.0000.1090.8411.1892.139Ⅳ2.1393.18715.1619.7240.21Ⅲ40.238.6388.0300.9767.7Ⅱ767.748.819890432415030Ⅰ1503088438818500037691③20世纪90年代,洞庭湖开始逐渐增大滤食性鱼类——鲢鱼鳙鱼的比例,除了考虑到鲢鱼鳙鱼的经济价值,还有什么考虑?为什么?3.青藏高原啮齿类动物鼠兔是高寒草甸生态系统重要生物T扰源之一,其采食、挖洞等行为会造成土壤裸斑。研究高原鼠兔的干扰强度与物种多样性等的关系,对于科学解释草地多样性的维持机制和评价鼠兔对草地生态系统的危害具有重要意义。封育是退化草原恢复与重建的重要措施,在一定恢复年限内可提高物种丰富度。某自然保护区草原生态系统经过长期封育后,研究人员引入羊群进行中度放牧,并对中度放牧前后该草原植被的生态位重叠指数和物种多样性进行调查,结果如图。回答下列问题:(1)高寒草甸和草原群落是依据等方面的差异区分的。为控制高寒草甸鼠兔的干扰强度,将草地划分出高、中、低3种干扰区域,并对区域内群落的进行调查,来研究干扰程度对高寒草地物种多样性的影响。(2)经过长期封育的草原达到生态平衡,据图分析,此时进行中度放牧使草原植被种群间的竞争强度填(“增大”“不变”或“减小”),对物种多样性的影响是(填“提高”“不变”或“减小”)。(3)从物质循环的角度分析,引入的羊群能加快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原因是。4.湿地被称为“地球之肾”,有蓄水调洪、调节气候、降解污染等多种生态功能。某海滩湿地生态系统中部分生物的食物关系如图1所示,图2表示该生态系统中食草虫个体存活数与发育期的关系。(1)在该湿地生态系统中,属于第二营养级的生物有,蜘蛛作为消费者发挥的重要作用有。(2)据图2分析,食草虫死亡率最高的发育期是。根据图中数据(填“能”或“不能”)判断该生态系统中食草虫种群的年龄结构为增长型。(3)沼蟹会破坏大米草根系,土壤中的磷可促进藻类生长。研究发现,在食草虫幼虫期喷洒只杀灭该虫的含磷杀虫剂,一段时间后大米草的数量不增反降。猜测大米草数量变化的原因是杀虫剂使食草虫死亡导致细菌增加,进而使增加,引起沼蟹增加。造成此结果的原因还可能有。可见,人类活动会改变生物群落中的。(答出1点即可)(4)湿地生物群落中每种生物都占据着相对稳定的生态位,是群落中协同进化的结果。5.鱼梁洲环岛景观带是襄阳市汉江生态保护的一项重要工程。发展规划围绕“海绵城市”建设理念,采用生物炭改良沙洲土壤,并栽种多种植物,将其打造为“城市绿芯”。请回答下列问题:(1)景区步道两侧绿地郁郁葱葱,沿河芦苇随风摇曳,湖心浮萍身姿绰约,体现出群落空间结构中的。鱼梁洲已建设成为集固碳供氧、科学研究、科普教育、游憩观赏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城市绿芯”,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价值。(2)生物炭是科研人员利用动植物遗体和动物的排遗物,在没有氧气的情况下高温处理制成,生物炭可以稳定地储存碳元素长达数百年。生物炭的制备过程类似于碳循环中的形成过程。(3)为探究生态工程建设过程中不同处理条件对观赏植物菊苣生长及光合作用的影响,实验处理及结果如表:处理株高(cm)株重(g)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μmolm﹣2•s﹣1)组1不施肥7.01.1193.4组2常规施肥10.42.5223.7组3常规施肥+生物炭13.04.9284.0①常规施肥能为菊苣提供更多的等大量矿质元素(写出2种),因此,组2叶绿素含量比组1高,也有利于光反应为暗反应提供。②生物炭一方面可促进极细的土粒凝聚胶结形成土壤团聚体,另一方面具有较丰富空隙结构,使土壤通气状况得以改善。据此结合上表数据,推测组3的株高和株重均比组2高的可能原因是。6.如图是某人工湿地生态系统中各营养级间的能量流动关系简图,相关数值用有机物干物质量表示(单位:km﹣2•a﹣1)。请据图分析下列问题:(1)湿地中从岸边到中央区域,生物分布也有明显差异,这体现了群落的结构,湿地中生物有序分布的意义是。从生态系统组成成分的角度分析,湿地中浮游动物可以作为。(2)若该湿地在相同环境及养殖条件下,鱼虾总投放量不变,增加食鱼性鱼类的投放比例,则小型鱼虾类的产量将(填“升高”“不变”或“降低”)。小型鱼的能量只有1.2%传递给食鱼性鱼类,该数据不在10%~20%这一范围,据图分析,最可能的原因。由此可知,对生态系统的利用应该适度,不应超过生态系统的,否则容易导致湿地生态系统稳定性下降。(3)湿地生态系统中存在两类食物链,一种是通过生物间捕食关系形成的捕食食物链,还有一种是以死亡生物或有机碎屑为起点的腐生食物链,使能量有效地被人们利用,其原因除了实现对能量的多级利用外,让能量更多地流向对,二者同时存在,各有侧重。植物直接流入浮游动物的能量仅占浮游动物总能量的%(保留小数点后两位),这说明食物链在湿地生态系统能量流动中起更重要作用、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具有的特点。7.薇甘菊是世界上公认的恶性杂草之一,20世纪80年代入侵到我国,并逐渐蔓延。请回答下列问题:(1)薇甘菊入侵后,能迅速繁殖,使得其与当地植物争夺水分、阳光、空间而导致加剧,严重影响当地植物正常生长。薇甘菊成片生长,覆盖其他植物,使其他植物死亡而成为单一优势种,据此推测,薇甘菊最可能是通过图中的途径影响当地的生态系统。该途径导致当地群落的演变类型属于。(2)薇甘菊对邻近植物具有强烈的化感作用(某种生物通过向环境释放某些化学物质而影响其它植物生长和发育的现象),这可能是薇甘菊快速入侵的重要原因。研究者利用薇甘菊挥发油处理不同植物,实验结果如图2。薇甘菊通过挥发油对邻近植物传递的信息属于信息。图中实验结果显示,不同质量浓度的微甘菊挥发油对小麦、苋菜、油菜生长的影响是。结果表明,低浓度的薇甘菊挥发油促进大豆的生长,若将薇甘菊引入到大豆田中,你认为(填“可行”或“不可行”),理由是。(3)若要用15kg的微甘菊饲喂山羊,山羊增重还不到75g,请从能量流动的角度分析原因。(答出一点即可)8.海州湾海域拥有丰富的渔业资源,但由于人为活动,生态环境遭受破坏。为了修复生态环境和养护渔业资源,当地建立了以人工鱼礁为主的海洋保护区。保护区中含有大量的有机碎屑(生物残骸、粪便等),浮游动物可以有机碎屑为食。研究人员统计人工鱼礁生态系统各营养级的生物量,结果如表1。表1人工鱼礁生态系统中各营养级生物量营养级生物量(t/km2)生态系统第一营养级第二营养级第三营养级第四营养级第五营养级人工鱼礁生态系统浮游植物10.58有机碎屑80.323.0281.4670.2840.0398回答下列问题:(1)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分析,浮游动物属于。各种浮游动物之间利用相同的食物资源,存在重叠的现象。(2)由表中数据可形成该生态系统的生物量金字塔。生物量是。(3)人工鱼礁生态系统的建立不仅改善了海域生态环境,还提高了该海域对某种经济鱼类的,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价值。(4)河口生态系统在连接陆地和海洋的结构和功能上发挥着重要作用。研究人员对人工鱼礁生态系统和河口生态系统的部分生态指标进行了调查统计(结果如表2),提出人工鱼礁生态系统虽然不如河口生态系统成熟,但食物网结构更加复杂多样。根据表中数据分析,其依据是。由此表明人工鱼礁的建设有助于渔业资源养护并推动海州湾生态系统走向稳定的状态。表2人工鱼礁生态系统和河口生态系统生态指标比较生态指标生态系统优势度/容纳量多样性指数人工鱼礁生态系统0.521.35河口生态系统0.710.539.2023年上半年,广西壮族自治区生态环境厅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按照自治区党委和政府的工作部署,坚持精准、科学、依法治污,统筹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治理,持续深入打好碧水保卫战,全区水生态环境质量保持稳定。主要针对地表水环境的质量、城市黑臭水体水质达标率、入河排污口排查等方面的调查。回答下列问题:(1)受到严重污染的河流通过治理后可再次达到生态平衡状态,生态平衡是指。(2)某化工厂排放的污水中镉含量超标,镉元素通过在生物体内富集;另外在南极企鹅体内发现了镉元素,说明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具有的特点。(3)打捞湖面上的断草、枯叶,控制污染物的排放,选择净水能力强的多种沉水植物构建复合群落,遵循了生态工程的原理。(4)近几十年来,由于城市、工业、农业的发展,人口的迅速增加,广西壮族自治区的部分湿地遭到了严重的破坏,大量湿地被用来发展工业和扩建城市,围垦造陆以扩大农业用地。请针对广西壮族自治区湿地受危现状,提出对湿地保持和开发的对策(答出2点即可)。10.如今,以种养水生动植物为主的“湿地立体农业”在全国各地兴起。这种因地制宜的农业种养模式,不仅使昔日低洼变成了“聚宝盆”,而且为当地农民开拓了新的增收渠道。20世纪30年代被引入的凤眼莲因繁殖能力超强,吸收N、P能力非常强大,因此既可作为动物饲料,还可捕捞晒干后施于土壤,作为植物“绿肥”,但现在却被称为“水上绿魔”。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1)“湿地立体农业”的养殖模式运用了原理。(2)研究凤眼莲的生态位,通常要研究它在研究区域内(至少答2点)等特征,以及它与其他物种的关系。凤眼莲作为动物饲料、“绿肥”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价值。(3)夏季来临,主要是蓝藻等迅速繁殖,在一些富含营养的水体中,会发生水华现象。蓝藻与凤眼莲都属于生态系统中的组成成分中的,但两者细胞结构主要区别是。从捕食的角度来治理水华现象是投放滤食浮游植物的鱼类,但投放鱼类前需要考虑环境容纳量,这遵循了生态工程的原理。(4)我国科技人员创造了浮床生态工艺法(如图)来净化污水水华。在漂浮水面的浮床上种植以凤眼莲为主等水生植物,与水面蓝藻等形成的关系,争夺阳光。生态浮床能抑制藻类大量繁殖的原因还有。
2025年高考生物复习之小题狂练300题(解答题):生态系统结构、功能及稳定性(10题)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解答题(共10小题)1.为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目标,我国科研人员采取了包括“碳减排”“碳捕集”“碳封存”和“碳利用”等多种措施。图1为某生态系统碳元素流动模型,图中数字表示生理过程或化学反应过程。图2是盐沼湿地中两种主要植物翅碱篷、芦苇的示意图。(1)图1中生态系统的基石是A(填图中字母)。图1中碳元素以含碳有机物形式流动的过程有⑤⑥⑦⑧⑨(填图中数字)。(2)“碳中和”是指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抵消CO2排放总量,实现相对“零排放”。用图1中的数字序号间的关系,构建“碳中和”数学模型,即⑩=①+②+③+④。(3)据图2分析可知,对促进海岸滩涂淤积,增加盐沼湿地面积贡献度高的植物是芦苇,原因是与翅碱蓬相比,芦苇的根系发达,利于在滩涂环境下立地扎根,快速蔓延。(4)植树造林是“碳捕集”的重要措施之一。被海洋捕获的碳称为蓝碳,滨海湿地是海岸带蓝碳生态系统的主体。为提高湿地蓝碳储量,某省实施“退养还湿”生态修复工程(如图3)。该工程应遵循自生、整体、协调(答出两点即可)生态学基本原理,根据物种在湿地群落中的生态位差异,适时补种适宜的物种,以加快群落演替速度。【考点】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碳循环过程与温室效应;生态工程所遵循的基本原理;生态工程的实例和发展前景.【专题】图文信息类简答题;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生态工程.【答案】(1)A;⑤⑥⑦⑨(2)⑩=①+②+③+④(3)芦苇;芦苇的根系发达,利于在滩涂环境下立地扎根,快速蔓延(4)自生、整体、协调等;生态位【分析】分析题图:图1为某生态系统碳元素流动模型,其中A是生产者、B是消费者,C是分解者,D是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库。【解答】解:(1)生产者主要是指绿色植物,包括一切能进行光合作用的高等植物、藻类等,是生态系统的基石,即图中的A。A是生产者,B是消费者,A与B之间是捕食关系A中碳元素以含碳有机物形式流向B,A和B中碳元素以含碳有机物形式流向遗体残骸,遗体残骸中碳元素以含碳有机物形式流向C(分解者)和化石燃料,故图1中碳元素以含碳有机物形式流动的过程有⑤⑥⑦⑧⑨。(2)①②是各种生物的呼吸作用,③表示分解者的分解作用,④是化石燃料的燃烧,②③④能将含碳有机物分解成CO2回到环境中去,⑩主要是光合作用,是将大气中的CO2合成含碳有机物引入到生物群落中,碳中和即进入生物群落的碳和释放到大气中的碳相等,因此碳中和时⑩=①+②+③+④。(3)据图2分析可知,对促进海岸滩涂淤积,增加盐沼湿地面积贡献度高的植物是芦苇,原因是:芦苇的根系发达,利于在滩涂环境下立地扎根,快速蔓延。(4)“退养还湿“生态修复工程,需要考虑当地环境条件和物种情况,考虑综合效果,因此应遵循自主、整体和协调等生态学基本原理。另外,补种植物时,可选择与当地植物生态位重叠较低的物种,以减少竞争,加快群落演替速度。故答案为:(1)A;⑤⑥⑦⑨(2)⑩=①+②+③+④(3)芦苇;芦苇的根系发达,利于在滩涂环境下立地扎根,快速蔓延(4)自生、整体、协调等;生态位【点评】本题以图形为载体,考查了群落和碳循环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图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对生物学问题作出准确的判断,难度适中。2.洞庭湖由于承纳了大量工农业和生活废水,形成了以氮、磷为主要污染物的现状,近年来洞庭湖开始逐渐增大投放鲢鱼鳙鱼等滤食性鱼类的比例。(1)洞庭湖存在两个主要的食物链如图,一条是以碎屑为起点的碎屑食物链,另一条是以大、小型浮游植物为起点的捕食食物链。此生态系统的结构是由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和组成成分构成。(2)①洞庭湖生态系统有6个整合营养级,能量流动过程主要集中在Ⅰ﹣Ⅳ营养级,原因是能量流动逐级递减,营养级越高获取能量越少;传到第6个营养级的能量不足以维持一个种群的生存。②分析下表中数据可知,洞庭湖生态系统在该时间段内生产者制造的有机物多于(填“多于”、“少于”或“等于”)所有生物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机物,其中X为未利用的能量,第Ⅲ营养级用于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是466.8t/(km2•a)。洞庭湖生态系统能量流的分布(单位:t/(km2•a))营养级流入下一营养级的能量X流入分解者的能量呼吸量同化量Ⅵ0.0000.0010.0010.0030.005Ⅴ0.0000.1090.8411.1892.139Ⅳ2.1393.18715.1619.7240.21Ⅲ40.238.6388.0300.9767.7Ⅱ767.748.819890432415030Ⅰ1503088438818500037691③20世纪90年代,洞庭湖开始逐渐增大滤食性鱼类——鲢鱼鳙鱼的比例,除了考虑到鲢鱼鳙鱼的经济价值,还有什么考虑?为什么?还考虑到可以减轻水体富营养化,因为鲢鱼镛鱼等滤食性鱼类摄食各种浮游动植物;将氮磷等营养物质富集到体内,转换成蛋白质;最后通过捕捞将氮磷带出湖体,以减轻水体富营养化【考点】食物链与食物网;能量流动的概念和过程;能量流动的特点及相关计算.【专题】表格数据类简答题;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答案】(1)大、小型浮游植物组成成分(2)①能量流动逐级递减,营养级越高获取能量越少;传到第6个营养级的能量不足以维持一个种群的生存②多于未利用的能量466.8③还考虑到可以减轻水体富营养化,因为鲢鱼镛鱼等滤食性鱼类摄食各种浮游动植物;将氮磷等营养物质富集到体内,转换成蛋白质;最后通过捕捞将氮磷带出湖体,以减轻水体富营养化【分析】一个营养级(非最高营养级)生物所同化的能量其去向有:①通过呼吸作用以热能形式散失;②被下一营养级生物同化;③被分解者分解,④部分未被利用。故能量流动是不可逆的。【解答】解:(1)据图可知,图中含有两条食物链,一条是以碎屑为起点的碎屑食物链,另一条是以大、小型浮游植物为起点的捕食食物链。生态系统的结构是由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和组成成分构成。(2)①洞庭湖生态系统有6个整合营养级,能量流动过程主要集中在Ⅰ﹣Ⅳ营养级,原因是能量流动逐级递减,营养级越高获取能量越少,而营养级越高需要的能量就越多,并且传到第6个营养级的能量不足以维持一个种群的生存。②根据表格数据,生产者Ⅰ制造的有机物总量为37691,所有生物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机物总量为5000+4324+300.9+19.72+1.189+0.003=9645.812,生产者制造的有机物多于所有生物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机物。其中X为未利用的能量。第Ⅲ营养级用于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包括未利用的能量+流入下一营养级的能量+流入分解者的能量=40.2+38.6+388.0=466.8t/(km2•a)。③洞庭湖开始逐渐增大鲢鱼的数量比例,除了考虑到鲢鱼的经济价值,还考虑到鲢鱼可以减轻水体富营养化,因为鲢鱼镛鱼等滤食性鱼类摄食各种浮游动植物;将氮磷等营养物质富集到体内,转换成蛋白质;最后通过捕捞将氮磷带出湖体,以减轻水体富营养化。故答案为:(1)大、小型浮游植物组成成分(2)①能量流动逐级递减,营养级越高获取能量越少;传到第6个营养级的能量不足以维持一个种群的生存②多于未利用的能量466.8③还考虑到可以减轻水体富营养化,因为鲢鱼镛鱼等滤食性鱼类摄食各种浮游动植物;将氮磷等营养物质富集到体内,转换成蛋白质;最后通过捕捞将氮磷带出湖体,以减轻水体富营养化【点评】本题考查能量流动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是解答本题的关键。3.青藏高原啮齿类动物鼠兔是高寒草甸生态系统重要生物T扰源之一,其采食、挖洞等行为会造成土壤裸斑。研究高原鼠兔的干扰强度与物种多样性等的关系,对于科学解释草地多样性的维持机制和评价鼠兔对草地生态系统的危害具有重要意义。封育是退化草原恢复与重建的重要措施,在一定恢复年限内可提高物种丰富度。某自然保护区草原生态系统经过长期封育后,研究人员引入羊群进行中度放牧,并对中度放牧前后该草原植被的生态位重叠指数和物种多样性进行调查,结果如图。回答下列问题:(1)高寒草甸和草原群落是依据物种组成等方面的差异区分的。为控制高寒草甸鼠兔的干扰强度,将草地划分出高、中、低3种干扰区域,并对区域内群落的丰富度(或物种数目)进行调查,来研究干扰程度对高寒草地物种多样性的影响。(2)经过长期封育的草原达到生态平衡,据图分析,此时进行中度放牧使草原植被种群间的竞争强度减小填(“增大”“不变”或“减小”),对物种多样性的影响是提高(填“提高”“不变”或“减小”)。(3)从物质循环的角度分析,引入的羊群能加快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原因是羊作为消费者摄食牧草后,通过自身的新陈代谢,将有机物转化为无机物,这些无机物排出体外后又被生产者重新利用,加快了物质循环。【考点】物质循环;群落中生物的种间关系;群落的主要类型.【专题】种群和群落;生态系统.【答案】(1)物种组成;丰富度(或物种数目)(2)减小;提高(3)羊作为消费者摄食牧草后,通过自身的新陈代谢,将有机物转化为无机物,这些无机物排出体外后又被生产者重新利用,加快了物质循环【分析】一个物种在群落中的地位或作用,包括所处的空间位置,占用资源的情况,以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称为这个物种的生态位;群落中每种生物都占据着相对稳定的生态位,这有利于不同生物充分利用环境资源,是群落中物种之间及生物与环境问协同进化的结果;生态位重叠越多,竞争越激烈。【解答】解:(1)丰富度是区分不同群落的重要标志,因此高寒草甸和草原群落是依据物种组成等方面的差异区分的;研究干扰程度对高寒草地物种多样性的影响,需要控制鼠兔的干扰强度,划分出高、中、低3种干扰区域,并对区域内群落的丰富度(物种数目)进行调查。(2)由图分析可知,进行中度放牧后图中生态位重叠指数降低,说明草原植被种群问的竞争强度减小;图中,中度放牧后物种多样性比放牧前有所提高。(3)从物质循环的角度分析,引入的羊群后,羊作为消费者摄食牧草后,通过自身的新除代谢,将牧草中的有机物转化为无机物,这些无机物排出体外后又被生产者重新利用,因此加快了物质循环。故答案为:(1)物种组成;丰富度(或物种数目)(2)减小;提高(3)羊作为消费者摄食牧草后,通过自身的新陈代谢,将有机物转化为无机物,这些无机物排出体外后又被生产者重新利用,加快了物质循环【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物质循环、群落等相关知识点,意在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4.湿地被称为“地球之肾”,有蓄水调洪、调节气候、降解污染等多种生态功能。某海滩湿地生态系统中部分生物的食物关系如图1所示,图2表示该生态系统中食草虫个体存活数与发育期的关系。(1)在该湿地生态系统中,属于第二营养级的生物有海螺、线虫、食草虫,蜘蛛作为消费者发挥的重要作用有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2)据图2分析,食草虫死亡率最高的发育期是一龄幼虫。根据图中数据不能(填“能”或“不能”)判断该生态系统中食草虫种群的年龄结构为增长型。(3)沼蟹会破坏大米草根系,土壤中的磷可促进藻类生长。研究发现,在食草虫幼虫期喷洒只杀灭该虫的含磷杀虫剂,一段时间后大米草的数量不增反降。猜测大米草数量变化的原因是杀虫剂使食草虫死亡导致细菌增加,进而使线虫增加,引起沼蟹增加。造成此结果的原因还可能有因含磷杀虫剂的使用,导致藻类数量增加,通过食物链“藻类→植食性线虫→沼蟹”会引起沼蟹数量增加。可见,人类活动会改变生物群落中的物种数量。(答出1点即可)(4)湿地生物群落中每种生物都占据着相对稳定的生态位,是群落中物种之间及生物与环境间协同进化的结果。【考点】食物网中生物数量的动态变化;群落的季节性和生态位;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专题】图文信息类简答题;种群和群落.【答案】(1)海螺、线虫、食草虫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2)一龄幼虫不能(3)线虫因含磷杀虫剂的使用,导致藻类数量增加,通过食物链“藻类→植食性线虫→沼蟹”会引起沼蟹数量增加物种数量(4)物种之间及生物与环境间【分析】1、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是指食物链和食物网。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存在吃与被吃的关系叫食物链。食物链的起点是生产者,终点是最高营养级的消费者。生产者为第一营养级,初级消费者为第二营养级等。2、种群特征包括空间特征和数量特征,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种群密度取决于种群的迁入率和迁出率、出生率和死亡率,年龄结构通过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影响种群密度,性别比例通过影响出生率影响种群密度。【解答】解:(1)在该湿地生态系统中,食物链以生产者为起点,故属于第二营养级的生物有海螺、线虫、食草虫,蜘蛛作为消费者发挥的重要作用有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2)据图2分析,一龄幼虫阶段个体数量下降幅度最大,故食草虫死亡率最高的发育期是一龄幼虫;种群的年龄结构是指一个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的比例,图中反映出的是不同发育期存活数量的变化,而不是各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总数,所以图中数据不能判断该生态系统中食草虫种群的年龄结构。(3)猜测大米草数量变化的原因是杀虫剂使食草虫死亡导致细菌增加,通过图1中食物关系:细菌→线虫→沼蟹进而使线虫增加,引起沼蟹增加。造成此结果的原因还可能有:因含磷杀虫剂的使用,导致藻类数量增加,通过食物链“藻类→植食性线虫→沼蟹”会引起沼蟹数量增加,从而造成大米草的数量不增反降。可见,人类活动会改变生物群落中的物种数量。(4)湿地生物群落中每种生物都占据着相对稳定的生态位,是群落中物种之间及生物与环境间协同进化的结果。故答案为:(1)海螺、线虫、食草虫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2)一龄幼虫不能(3)线虫因含磷杀虫剂的使用,导致藻类数量增加,通过食物链“藻类→植食性线虫→沼蟹”会引起沼蟹数量增加物种数量(4)物种之间及生物与环境间【点评】本题考查学生从题中获取相关信息,并结合所学群落的知识做出正确判断,属于理解层次的内容,难度适中。5.鱼梁洲环岛景观带是襄阳市汉江生态保护的一项重要工程。发展规划围绕“海绵城市”建设理念,采用生物炭改良沙洲土壤,并栽种多种植物,将其打造为“城市绿芯”。请回答下列问题:(1)景区步道两侧绿地郁郁葱葱,沿河芦苇随风摇曳,湖心浮萍身姿绰约,体现出群落空间结构中的水平结构。鱼梁洲已建设成为集固碳供氧、科学研究、科普教育、游憩观赏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城市绿芯”,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和间接价值。(2)生物炭是科研人员利用动植物遗体和动物的排遗物,在没有氧气的情况下高温处理制成,生物炭可以稳定地储存碳元素长达数百年。生物炭的制备过程类似于碳循环中化石燃料的形成过程。(3)为探究生态工程建设过程中不同处理条件对观赏植物菊苣生长及光合作用的影响,实验处理及结果如表:处理株高(cm)株重(g)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μmolm﹣2•s﹣1)组1不施肥7.01.1193.4组2常规施肥10.42.5223.7组3常规施肥+生物炭13.04.9284.0①常规施肥能为菊苣提供更多的氮、镁、磷等大量矿质元素(写出2种),因此,组2叶绿素含量比组1高,也有利于光反应为暗反应提供NADPH、ATP。②生物炭一方面可促进极细的土粒凝聚胶结形成土壤团聚体,另一方面具有较丰富空隙结构,使土壤通气状况得以改善。据此结合上表数据,推测组3的株高和株重均比组2高的可能原因是土壤中氧气增多,根毛细胞有氧呼吸加强,有利于(通过主动运输方式)吸收无机盐:叶绿素含量增加,提高了(净)光合速率。【考点】碳循环过程与温室效应;生物多样性的内容和价值;光合作用原理——光反应、暗反应及其区别与联系;群落的空间结构.【专题】数据表格;正推法;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种群和群落;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答案】(1)水平结构直接和间接(2)化石燃料(3)氮、镁、磷NADPH、ATP土壤中氧气增多,根毛细胞有氧呼吸加强,有利于(通过主动运输方式)吸收无机盐:叶绿素含量增加,提高了(净)光合速率【分析】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场所是叶绿体的类囊体膜上):水的光解产生NADPH与氧气,以及ATP的形成。光合作用的暗反应阶段(场所是叶绿体的基质中):CO2被C5固定形成C3,C3在光反应提供的ATP和NADPH的作用下还原生成有机物。【解答】解:(1)景区步道两侧绿地郁郁葱葱,沿河芦苇随风摇曳,湖心浮萍身姿绰约,体现出群落空间结构中的水平结构。固碳供氧体现间接价值,科学研究、科普教育体现直接价值。(2)生物炭是科研人员利用动植物遗体和动物的排遗物,在没有氧气的情况下高温处理制成,生物炭可以稳定地储存碳元素长达数百年。生物炭的制备过程类似于碳循环中化石燃料的形成过程。(3)施肥能为小白菜提供生长所需的各种矿质元素,例如N、P、K、Mg等,其中N、Mg参与叶绿素的形成。据表格数据可知,组2为常规施肥,组1不施肥,因此组2叶绿素合成量大于组1,叶绿素能在光照下吸收、传递、转化光能,有利于光反应产生ATP、NADPH,为暗反应供能、供氢。组3相对于组2增加生物炭处理,生物炭具有较丰富空隙结构,使土壤通气状况得以改善,有利于植物根细胞的有氧呼吸,进而促进根细胞通过主动运输吸收所需矿质离子,叶绿素含量增加,提高了(净)光合速率。故答案为:(1)水平结构直接和间接(2)化石燃料(3)氮、镁、磷NADPH、ATP土壤中氧气增多,根毛细胞有氧呼吸加强,有利于(通过主动运输方式)吸收无机盐:叶绿素含量增加,提高了(净)光合速率【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群落的空间结构、生物多样性的内容和价值、碳循环过程与温室效应、光合作用原理——光反应、暗反应及其区别与联系的内容,要求考生识记相关知识,并结合所学知识准确答题。6.如图是某人工湿地生态系统中各营养级间的能量流动关系简图,相关数值用有机物干物质量表示(单位:km﹣2•a﹣1)。请据图分析下列问题:(1)湿地中从岸边到中央区域,生物分布也有明显差异,这体现了群落的水平结构,湿地中生物有序分布的意义是各个生物种群分别占据了不同的空间,充分合理利用有限的环境资源,增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从生态系统组成成分的角度分析,湿地中浮游动物可以作为消费者和分解者。(2)若该湿地在相同环境及养殖条件下,鱼虾总投放量不变,增加食鱼性鱼类的投放比例,则小型鱼虾类的产量将降低(填“升高”“不变”或“降低”)。小型鱼的能量只有1.2%传递给食鱼性鱼类,该数据不在10%~20%这一范围,据图分析,最可能的原因小型鱼中的能量流向还包括人类的捕捞活动。由此可知,对生态系统的利用应该适度,不应超过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否则容易导致湿地生态系统稳定性下降。(3)湿地生态系统中存在两类食物链,一种是通过生物间捕食关系形成的捕食食物链,还有一种是以死亡生物或有机碎屑为起点的腐生食物链,使能量有效地被人们利用,其原因除了实现对能量的多级利用外,让能量更多地流向对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二者同时存在,各有侧重。植物直接流入浮游动物的能量仅占浮游动物总能量的13.33%(保留小数点后两位),这说明腐生食物链在湿地生态系统能量流动中起更重要作用、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具有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特点。【考点】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能量流动的概念和过程;能量流动的特点及相关计算;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概念和类型;群落的空间结构.【专题】模式图;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答案】(1)水平;各个生物种群分别占据了不同的空间,充分合理利用有限的环境资源,增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消费者和分解者(2)降低;小型鱼中的能量流向还包括人类的捕捞活动;自我调节能力(3)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13.33;腐生;单向流动、逐级递减【分析】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指能量输入、能量传递、能量散失的过程。(1)能量输入: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起点是生产者(主要是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开始的,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是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能量流动的渠道是食物链和食物网。(2)能量传递:生态系统能量流动中,能量以太阳光能→生物体内有机物中的化学能→热能散失的形式变化。能量在食物链的各营养级中以有机物(食物)中化学能的形式流动。(3)能量散失:生态系统能量流动中能量散失的主要途径是通过食物链中各营养级生物本身的细胞呼吸及分解者的细胞呼吸,主要以热量的形式散失。【解答】解:(1)湿地中从岸边到中央区域,是从水平方向上观察群落的生物分布,属于群落的水平结构。湿地中生物有序分布有利于各个生物种群分别占据不同的空间,充分合理利用有限的环境资源,增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结合图示可知,浮游动物可以捕食植物作为消费者,也可以利用有机碎屑作为分解者。(2)由于能量流动具有逐级递减的特点,整个生态系统流向小型鱼虾类的能量比流向食鱼性鱼类的能量多得多,因此能养活的小型鱼虾类的数量或产量也更高,若鱼虾总投放量不变,增加食鱼性鱼类的投放比例,则小型鱼虾类的产量将降低。小型鱼中的能量流向还包括人类的捕捞活动,因此被食鱼性鱼类捕食的小型鱼虾类就减少,小型鱼传递给食鱼性鱼类的能量也就不在10%~20%这一范围。由此可知,人们应适宜投放鱼类,且不应过分捕捞,否则容易导致湿地生态系统稳定性下降。(3)以死亡生物或有机碎屑为起点的腐生食物链,主要由分解者参与,分解者可以将有机物中的化学能转变为ATP中的化学能和热能,还能转变为可再生能源如生产沼气等,部分分解者还可以被人类食用,实现对能量的多级利用,让能量更多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植物直接流入浮游动物的能量仅占浮游动物总能量的2200÷(2200+14300)×100%≈13.33%,这说明腐生食物链在湿地生态系统能量流动中起更重要作用。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具有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特点。故答案为:(1)水平;各个生物种群分别占据了不同的空间,充分合理利用有限的环境资源,增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消费者和分解者(2)降低;小型鱼中的能量流向还包括人类的捕捞活动;自我调节能力(3)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13.33;腐生;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点评】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是解答本题的关键。7.薇甘菊是世界上公认的恶性杂草之一,20世纪80年代入侵到我国,并逐渐蔓延。请回答下列问题:(1)薇甘菊入侵后,能迅速繁殖,使得其与当地植物争夺水分、阳光、空间而导致(种间)竞争加剧,严重影响当地植物正常生长。薇甘菊成片生长,覆盖其他植物,使其他植物死亡而成为单一优势种,据此推测,薇甘菊最可能是通过图中的途径Ⅱ影响当地的生态系统。该途径导致当地群落的演变类型属于次生演替。(2)薇甘菊对邻近植物具有强烈的化感作用(某种生物通过向环境释放某些化学物质而影响其它植物生长和发育的现象),这可能是薇甘菊快速入侵的重要原因。研究者利用薇甘菊挥发油处理不同植物,实验结果如图2。薇甘菊通过挥发油对邻近植物传递的信息属于化学信息。图中实验结果显示,不同质量浓度的微甘菊挥发油对小麦、苋菜、油菜生长的影响是薇甘菊挥发油对小麦、苋菜和油菜的苗高生长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且在一定浓度范围内,表现为质量浓度越高,抑制作用越强。结果表明,低浓度的薇甘菊挥发油促进大豆的生长,若将薇甘菊引入到大豆田中,你认为不可行(或可行)(填“可行”或“不可行”),理由是薇甘菊为入侵生物,繁殖能力强,图示结果表明,高浓度薇甘菊挥发油会抑制大豆生长(或低浓度的薇甘菊挥发油促进大豆的生长,大豆田可人为控制薇甘菊的种群数量达到促进作用效果,因此可行)。(3)若要用15kg的微甘菊饲喂山羊,山羊增重还不到75g,请从能量流动的角度分析原因山羊摄入的薇甘菊一部分随粪便排出,未被同化(同化能量的大部分在呼吸作用中以热能的形式散失)。(答出一点即可)【考点】能量流动的概念和过程;能量流动的特点及相关计算;信息的种类、特点及其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群落演替的类型.【专题】图文信息类简答题;种群和群落;生态系统.【答案】(1)(种间)竞争;Ⅱ;次生演替(2)化学;薇甘菊挥发油对小麦、苋菜和油菜的苗高生长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且在一定浓度范围内,表现为质量浓度越高,抑制作用越强。不可行(或可行);薇甘菊为入侵生物,繁殖能力强,图示结果表明,高浓度薇甘菊挥发油会抑制大豆生长(或低浓度的薇甘菊挥发油促进大豆的生长,大豆田可人为控制薇甘菊的种群数量达到促进作用效果,因此可行)(3)山羊摄入的薇甘菊一部分随粪便排出,未被同化(同化能量的大部分在呼吸作用中以热能的形式散失)【分析】1、种间竞争是不同物种之间为争夺生活空间、资源、食物等而产生的一种直接或间接抑制对方的现象。在种间竞争中常常是一方取得优势而另一方受抑制甚至被消灭。2、生态系统中信息的种类:(1)物理信息:生态系统中的光、声、温度、湿度、磁力等,通过物理过程传递的信息,如蜘蛛网的振动频率。(2)化学信息:生物在生命活动中,产生了一些可以传递信息的化学物质,如植物的生物碱、有机酸,动物的性外激素等。(3)行为信息:动物的特殊行为,对于同种或异种生物也能够传递某种信息,如孔雀开屏。【解答】解:(1)种间竞争是不同物种之间为争夺生活空间、资源、食物等而产生的一种直接或间接抑制对方的现象。薇甘菊入侵后,能迅速繁殖,使得其与当地植物争夺水分、阳光、空间而产生的竞争加剧,严重影响当地植物正常生长。薇甘菊成片生长,覆盖其他植物,使其他植物死亡而成为单一优势种,因此符合途径Ⅱ中入侵植物取代生产者,进而影响当地的生态系统。该途径导致当地群落(存在土壤、植被等)的演变类型属于次生演替。(2)化学信息是指生物在生命活动中,产生了一些可以传递信息的化学物质,薇甘菊通过挥发油对邻近植物传递的信息属于化学信息。由柱状图可知,该实验的自变量为植株的种类和薇甘菊的浓度,因变量为受试植物苗高生长的抑制率,图中实验结果显示,薇甘菊挥发油对小麦、苋菜和油菜的苗高生长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且在一定浓度范围内,表现为质量浓度越高,抑制作用越强。虽然低浓度的薇甘菊挥发油促进大豆的生长,但薇甘菊为入侵生物,繁殖能力强,且图示结果表明,高浓度薇甘菊挥发油会抑制大豆生长,因此将薇甘菊引入到大豆田中的方案不可行(或低浓度的薇甘菊挥发油促进大豆的生长,大豆田可人为控制薇甘菊的种群数量达到促进作用效果,因此将薇甘菊引入到大豆田中的方案可行)。(3)若要用15kg的微甘菊饲喂山羊,山羊增重还不到75g,可能的原因是15kg薇甘菊未被山羊全部摄入、摄入量的一部分随粪便排出,未被同化、同化能量的大部分在呼吸作用中以热能的形式散失。故答案为:(1)(种间)竞争;Ⅱ;次生演替(2)化学;薇甘菊挥发油对小麦、苋菜和油菜的苗高生长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且在一定浓度范围内,表现为质量浓度越高,抑制作用越强。不可行(或可行);薇甘菊为入侵生物,繁殖能力强,图示结果表明,高浓度薇甘菊挥发油会抑制大豆生长(或低浓度的薇甘菊挥发油促进大豆的生长,大豆田可人为控制薇甘菊的种群数量达到促进作用效果,因此可行)(3)山羊摄入的薇甘菊一部分随粪便排出,未被同化(同化能量的大部分在呼吸作用中以热能的形式散失)【点评】本题考查群落和生态系统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具备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是解答本题的关键。8.海州湾海域拥有丰富的渔业资源,但由于人为活动,生态环境遭受破坏。为了修复生态环境和养护渔业资源,当地建立了以人工鱼礁为主的海洋保护区。保护区中含有大量的有机碎屑(生物残骸、粪便等),浮游动物可以有机碎屑为食。研究人员统计人工鱼礁生态系统各营养级的生物量,结果如表1。表1人工鱼礁生态系统中各营养级生物量营养级生物量(t/km2)生态系统第一营养级第二营养级第三营养级第四营养级第五营养级人工鱼礁生态系统浮游植物10.58有机碎屑80.323.0281.4670.2840.0398回答下列问题:(1)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分析,浮游动物属于消费者和分解者。各种浮游动物之间利用相同的食物资源,存在生态位重叠的现象。(2)由表中数据可形成该生态系统的生物量金字塔。生物量是营养级所容纳的有机物的总干重。(3)人工鱼礁生态系统的建立不仅改善了海域生态环境,还提高了该海域对某种经济鱼类的环境容纳量(或K值),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和间接价值。(4)河口生态系统在连接陆地和海洋的结构和功能上发挥着重要作用。研究人员对人工鱼礁生态系统和河口生态系统的部分生态指标进行了调查统计(结果如表2),提出人工鱼礁生态系统虽然不如河口生态系统成熟,但食物网结构更加复杂多样。根据表中数据分析,其依据是人工鱼礁生态系统优势度/容纳量较低;多样性指数更高。由此表明人工鱼礁的建设有助于渔业资源养护并推动海州湾生态系统走向稳定的状态。表2人工鱼礁生态系统和河口生态系统生态指标比较生态指标生态系统优势度/容纳量多样性指数人工鱼礁生态系统0.521.35河口生态系统0.710.53【考点】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生态金字塔;生物多样性的内容和价值.【专题】数据表格;生态系统.【答案】(1)消费者和分解者;生态位(2)营养级所容纳的有机物的总干重(3)环境容纳量(或K值);直接和间接(4)人工鱼礁生态系统优势度/容纳量较低;多样性指数更高【分析】1、生物多样性的价值:(1)直接价值:对人类有食用、药用和工业原料等实用意义,以及有旅游观赏、科学研究和文学艺术创作等非实用意义的。(2)间接价值:对生态系统起重要调节作用的价值(生态功能)。(3)潜在价值:目前人类不清楚的价值。2、一个物种在群落中的地位或作用,包括所处的空间位置,占用资源的情况,以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称为这个物种的生态位。3、一定的环境条件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称为环境容纳量,又称K值。4、生物量是指每个营养级所容纳的有机物的总干重。【解答】解:(1)浮游动物以浮游植物为食,依题意,浮游动物还可以有机碎屑为食,因此,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分析,浮游动物属于消费者和分解者。一个物种在群落中的地位或作用,包括所处的空间位置,占用资源的情况,以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称为这个物种的生态位。各种浮游动物之间利用相同的食物资源,存在生态位重叠的现象。(2)生物量是指每个营养级所容纳的有机物的总干重。如果将单位时间内各营养级所得到的生物量数值转换为相应面积(或体积)的图形,并将图形按照营养级的次序排列,可形成一个金字塔图形,叫作生物量金字塔。(3)人工鱼礁生态系统的建立改善了海域生态环境,为生物提供更多的资源和空间,使得某种经济鱼类的环境容纳量增大;某种经济鱼类的环境容纳量增大,产生的经济效益增大,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人工鱼礁生态系统的建立改善了海域生态环境,增加了生物多样性,提高了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4)多样性指数是用来描述一个群落的多样性的统计量。在生态学中,它被用来描述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多样性。据表中数据分析,与河口生态系统相比,人工鱼礁生态系统的人工鱼礁生态系统优势度/容纳量较低,多样性指数更高,因此,人工鱼礁生态系统虽然不如河口生态系统成熟,但生物更多样,食物网结构更复杂。故答案为:(1)消费者和分解者;生态位(2)营养级所容纳的有机物的总干重(3)环境容纳量(或K值);直接和间接(4)人工鱼礁生态系统优势度/容纳量较低;多样性指数更高【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等相关知识点,意在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9.2023年上半年,广西壮族自治区生态环境厅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按照自治区党委和政府的工作部署,坚持精准、科学、依法治污,统筹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治理,持续深入打好碧水保卫战,全区水生态环境质量保持稳定。主要针对地表水环境的质量、城市黑臭水体水质达标率、入河排污口排查等方面的调查。回答下列问题:(1)受到严重污染的河流通过治理后可再次达到生态平衡状态,生态平衡是指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处于相对稳定的一种状态。(2)某化工厂排放的污水中镉含量超标,镉元素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在生物体内富集;另外在南极企鹅体内发现了镉元素,说明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具有全球性的特点。(3)打捞湖面上的断草、枯叶,控制污染物的排放,选择净水能力强的多种沉水植物构建复合群落,遵循了生态工程的协调原理。(4)近几十年来,由于城市、工业、农业的发展,人口的迅速增加,广西壮族自治区的部分湿地遭到了严重的破坏,大量湿地被用来发展工业和扩建城市,围垦造陆以扩大农业用地。请针对广西壮族自治区湿地受危现状,提出对湿地保持和开发的对策合理开发利用湿地资源,发展以水生经济植物种植、水产养殖为主的湿地生态农业,开展湿地的生态旅游,利用湿地的环境净化功能,有效的保护自然环境(答出2点即可)。【考点】生态工程的实例和发展前景;物质循环;生物富集;生态工程所遵循的基本原理.【专题】正推法;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生态工程.【答案】(1)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处于相对稳定的一种状态(2)食物链和食物网全球性(3)协调(4)合理开发利用湿地资源,发展以水生经济植物种植、水产养殖为主的湿地生态农业,开展湿地的生态旅游,利用湿地的环境净化功能,有效的保护自然环境【分析】1、生态平衡是指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处于相对稳定的一种状态。2、生态工程的原理包括循环原理、自生原理、协调原理、整体原理等。【解答】解:(1)生态平衡是指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处于相对稳定的一种状态。(2)某化工厂排放的污水中镉含量超标,镉元素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在生物体内富集;另外在南极企鹅体内发现了镉元素,说明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具有全球性的特点。(3)选择净水能力强的多种沉水植物构建复合群落,强调植物与环境相协调,遵循生态工程的协调原理。(4)近几十年来,由于城市、工业、农业的发展,人口的迅速增加,广西壮族自治区的部分湿地遭到了严重的破坏,大量湿地被用来发展工业和扩建城市,围垦造陆以扩大农业用地。针对广西壮族自治区湿地受危现状,可以合理开发利用湿地资源,发展以水生经济植物种植、水产养殖为主的湿地生态农业,开展湿地的生态旅游,利用湿地的环境净化功能,有效的保护自然环境。故答案为:(1)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处于相对稳定的一种状态(2)食物链和食物网全球性(3)协调(4)合理开发利用湿地资源,发展以水生经济植物种植、水产养殖为主的湿地生态农业,开展湿地的生态旅游,利用湿地的环境净化功能,有效的保护自然环境【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生态工程的实例和发展前景、物质循环、生物富集、生态工程所遵循的基本原理的内容,要求考生识记相关知识,并结合所学知识准确答题。10.如今,以种养水生动植物为主的“湿地立体农业”在全国各地兴起。这种因地制宜的农业种养模式,不仅使昔日低洼变成了“聚宝盆”,而且为当地农民开拓了新的增收渠道。20世纪30年代被引入的凤眼莲因繁殖能力超强,吸收N、P能力非常强大,因此既可作为动物饲料,还可捕捞晒干后施于土壤,作为植物“绿肥”,但现在却被称为“水上绿魔”。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1)“湿地立体农业”的养殖模式运用了循环、自生原理。(2)研究凤眼莲的生态位,通常要研究它在研究区域内所处的空间位置,占用资源的情况(至少答2点)等特征,以及它与其他物种的关系。凤眼莲作为动物饲料、“绿肥”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3)夏季来临,主要是蓝藻等迅速繁殖,在一些富含营养的水体中,会发生水华现象。蓝藻与凤眼莲都属于生态系统中的组成成分中的生产者,但两者细胞结构主要区别是有无核膜包被的细胞核。从捕食的角度来治理水华现象是投放滤食浮游植物的鱼类,但投放鱼类前需要考虑环境容纳量,这遵循了生态工程的协调原理。(4)我国科技人员创造了浮床生态工艺法(如图)来净化污水水华。在漂浮水面的浮床上种植以凤眼莲为主等水生植物,与水面蓝藻等形成的种间竞争关系,争夺阳光。生态浮床能抑制藻类大量繁殖的原因还有可以投放植食性鱼类,利用浮游藻类和鱼类的捕食关系来制约其数量。【考点】生态工程的实例和发展前景;群落的季节性和生态位;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生物多样性的内容和价值;生态工程所遵循的基本原理.【专题】图文信息类简答题;生态系统.【答案】(1)循环、自生(2)所处的空间位置,占用资源的情况直接(3)生产者有无核膜包被的细胞核协调(4)种间竞争可以投放植食性鱼类,利用浮游藻类和鱼类的捕食关系来制约其数量【分析】1、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形成的统一的整体。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有阳光、空气、水、温度、土壤(泥沙)等;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2、生物多样性的价值:(1)直接价值:对人类有食用、药用和工业原料等使用意义,以及有旅游观赏、科学研究和文学艺术创作等非实用意义的;(2)间接价值:对生态系统起重要调节作用的价值(生态功能);(3)潜在价值:目前人类不清楚的价值。【解答】解:(1)“湿地立体农业”的养殖模式运用了循环、自生原理。(2)一个物种在群落中的地位或作用,包括所处的空间位置,占用资源的情况,以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称为这个物种的生态位,所以研究凤眼莲的生态位,通常要研究它在研究区域内所处的空间位置,占用资源的情况等特征,以及它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包括对人类有食用、药用和工业原料等使用意义,以及有旅游观赏、科学研究和文学艺术创作等非实用意义的价值。凤眼莲作为动物饲料、“绿肥”,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3)水华发生时,蓝藻、凤眼莲大量繁殖,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看,蓝藻、凤眼莲可以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属于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蓝藻是原核生物,凤眼莲是真核生物,两者结构的主要区别是有无核膜包被的细胞核,从捕食的角度来治理水华现象是投放滤食浮游植物的鱼类,但投放鱼类前需要考虑环境容纳量,这遵循了生态工程的协调原理。(4)我国科技人员创造了浮床生态工艺法来净化污水水华,在漂浮水面的浮床上种植水生植物,与水面蓝藻等形成种间竞争关系,争夺阳光和水中的氮、磷等无机盐。生态浮床能抑制藻类大量繁殖的原因还有可以投放植食性鱼类,利用浮游藻类和鱼类的捕食关系来制约其数量。故答案为:(1)循环、自生(2)所处的空间位置,占用资源的情况直接(3)生产者有无核膜包被的细胞核协调(4)种间竞争可以投放植食性鱼类,利用浮游藻类和鱼类的捕食关系来制约其数量【点评】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具备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考点卡片1.光合作用原理——光反应、暗反应及其区别与联系【知识点的认识】一、光合作用的过程图解:二、光反应和暗反应:比较项目光反应暗反应场所基粒类囊体膜上叶绿体的基质条件色素、光、酶、水、ADP多种酶、CO2、ATP、[H]反应产物[H]、O2、ATP有机物、ADP、Pi、水物质变化2H2O4[H]+O2↑ADP+PiATP①CO2的固定:CO2+C52C3②C3的还原:(CH2O)+C5+H2O能量变化光能→电能→ATP中活跃的化学能ATP中活跃的化学能→糖类等有机物中稳定的化学能实质光能转变为化学能,水光解产生O2和[H]同化CO2形成(CH2O)联系①光反应为暗反应提供[H](以NADPH形式存在)和ATP②暗反应产生的ADP和Pi为光反应合成ATP提供原料③没有光反应,暗反应无法进行,没有暗反应,有机物无法合成。【命题方向】题型一:光反应和暗反应的联系(或场所、条件、反应产物等的区别)典例1:(2010•海南)光反应为暗反应提供的物质是()A.[H]和H2OB.[H]和ATPC.ATP和CO2D.H2O和CO2分析:本题考查光合作用的过程。①光反应阶段:场所是类囊体薄膜a.水的光解;b.ATP的生成。②暗反应阶段:场所是叶绿体基质a.CO2的固定;b.CO2的还原。解答:A、水分子不是光反应产生的,A错误;B、光反应的产物是[H]、ATP和氧气,[H]、ATP参与暗反应中三碳化合物的还原,B正确;C、二氧化碳不是光反应的产物,C错误;D、水和二氧化碳都不是光反应的产物,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叶绿体的结构和功能之间的关系,光反应和暗反应的之间的关系,要结合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观点去理解叶绿体的结构和功能。题型二:外界条件改变时C3和C5含量分析典例2:(2011•闸北区一模)如图为光合作用过程示意图。如在适宜条件下栽培的小麦,突然将c降低至极低水平(其他条件不变),则a、b在叶肉细胞中的含量变化将会是()A.a上升、b下降B.a、b都上升C.a、b都下降D.a下降、b上升分析:光合作用的过程受光照强度、温度、二氧化碳浓度等因素影响。光照强度影响光反应阶段、温度影响酶的活性、二氧化碳浓度影响暗反应。解答:根据光合作用那个的具体过程中的物质变化,可推知a、b分别是[H]和ATP,c是二氧化碳。在适宜条件下栽培的小麦,突然将c降低至极低水平(其他条件不变),三碳化合物不能生成,原有的三碳化合物继续还原生成五碳化合物,直至全部消耗,导致五碳化合物积累,含量增加;三碳化合物减少。最终使得三碳化合物还原过程消耗的[H]和ATP量减少。但光反应继续进行,则a、b在叶肉细胞中的含量增多。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光合作用的影响因素和物质变化相关内容。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典例3:(2010•普陀区模拟)将置于阳光下的盆栽植物移至黑暗处,则细胞内C3与C6H12O6生成量的变化是()A.C3突然上升,C6H12O6减少B.C3与C6H12O6都减少C.C3与C6H12O6都增加D.C3突然减少,C6H12O6增加分析:本题考查的实质是光合作用的过程。置于阳光下的盆栽植物移至黑暗处,直接影响的因素是光照,光照减弱以后,导致光反应减弱,进而影响暗反应中C3与C6H12O6生成量的变化。解答:光照强度的改变,直接影响光反应。光照由强变弱,在光反应中[H]和ATP的生成量减少。光反应和暗反应的联系是:光反应为暗反应供[H]、ATP去还原C3,导致C3化合物的还原减弱,则C3化合物消耗减少,C3化合物剩余的相对增多;生成物C5和(CH2O)生成量减少。所以[H]的含量减少、ATP的含量减少、C3的含量增多、C5的含量减少、(CH2O)的含量减少。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的本质是对光合作用过程的理解,解题的关键是要结合光合作用的模式图进行相关生理过程的分析。题型三:光合作用中原子转移途径分析典例4:科学家用含有14C的二氧化碳来追踪光合作用中的碳原子,这种碳原子的转移途径是()A.二氧化碳→叶绿素→ADPB.二氧化碳→叶绿体→ATPC.二氧化碳→乙醇→糖类D.二氧化碳→三碳化合物→糖类分析:光合作用的暗反应吸收CO2,二氧化碳的固定:CO2+C5→2C3(在酶的催化下),二氧化碳的还原:C3+[H]→(CH2O)+C5(在ATP供能和酶的催化下)。解答:14C的二氧化碳来追踪光合作用中的碳原子,碳原子的转移途径是:二氧化碳→三碳化合物→糖类。故选:D。点评:本题主要考察光合作用中碳原子的转移路径,解题的关键是把握住暗反应阶段才有二氧化碳的参与。【解题思路点拨】1、光合作用产物与底物间各种元素之间的相互关系(1)氧元素(2)碳元素:CO2→C3→(CH2O)。(3)氢元素:H2O→[H]→(CH2O)。2、光照和CO2浓度对光合作用过程及中间产物的影响及动态变化规律条件C3C5[H]和ATP(CH2O)合成量停止光照,CO2供应不变增加减少减少或没有减少或没有增加光照,CO2供应不变减少增加增加增加光照不变,停止CO2供应减少增加增加减少或没有光照不变,增加CO2供应增加减少减少增加2.群落中生物的种间关系【知识点的认识】一、群落中的生物关系:1、种内关系(同种生物个体与个体、个体与群体、群体与群体之间):(1)种内互助;(2)种内斗争。2、种间关系(不同种生物之间的关系):(1)互利共生(同生共死):两种生物长期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依存,彼此有利。如豆科植物与根瘤菌;人体中的有些细菌;地衣是真菌和藻类的共生体。(2)捕食(此长彼消、此消彼长):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的现象。如:兔以植物为食;狼以兔为食。(3)种间竞争(你死我活):两种或更多种生物共同利用同样的有限资源和空间而产生的相互排斥的现象。如:大小草履虫;水稻与稗草等.(4)寄生(寄生者不劳而获):一种生物从另一种生物(宿主)体液、组织或已消化的物质中获取营养并通常对宿主产生危害。①体内寄生:人与蛔虫、猪与猪肉绦虫;②体表寄生:小麦线虫寄生在小麦籽粒中、蚜虫寄生在绿色植物体表、虱和蚤寄生在动物的体表、菟丝子与大豆。③胞内寄生:噬菌体与大肠杆菌等。(5)原始合作(互惠):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时,双方都受益,但分开后,各自也能独立生活。例如海葵固着于寄居蟹的壳螺上。二、种间关系图示类型曲线图例箭头图例种间关系互利共生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彼此有利,相互依存,如地衣、根瘤、白蚁与鞭毛虫等.捕食捕食者种群的数量和猎物者种群的数量呈周期性的波动,且捕食者数量高峰变动滞后于猎物者.竞争C代表共同的生活条件,结局有三,①两种群个体间形成平衡;②A取代B;③二者在空间、食性、活动时间上产生生态位的分离.寄生A:寄生物;B:宿主寄生种群A得利,宿主种群B有害,寄生物一般比宿主小,如蛔虫与人.【命题方向】题型一:根据种间关系曲线判断类型典例1:(2013•石家庄二模)如图表示某生态系统中甲、乙两种群在一段时间内的数量变化情况.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甲乙两种群间为捕食关系B.M时乙种群的出生率大于死亡率C.两种群的数量变化说明了信息传递是双向的D.两种种群数量波动的幅度减小说明了该生态系统正在衰退分析:在表示捕食关系中的曲线中,有两种方法判断捕食者和被捕食者:一、被捕食者的种群数量相对较多,因此可以判断图中甲为被捕食者;二、被捕食者的数量呈现先增加者先减少的趋势,捕食者的数量呈现后增加者后减少的趋势.解答:A、在捕食关系中,被捕食者呈现先增加者先减少的趋势,捕食者呈现后增加者后减少的趋势,因此图中甲种群为被捕食者,乙种群为捕食者,故A正确;B、M点时,乙种群的数量呈现上升的趋势,此时种群的出生率应大于死亡率,故B正确;C、图中,甲种群增长时促进乙种群不断增长,但是当乙种群增长大一定程度后就会抑制甲种群数量的增长,因此可以看出两个种群之间的信息传递是双向的,故C正确;D、两种种群数量波动的幅度减小说明该生态系统逐渐趋于稳定,故D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种间关系中的捕食关系,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从题目所给的图形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题型二:种间关系和种内关系的综合判断典例2:农业生产中人们可通过防除农田的杂草而实现增产,农田中杂草与农作物的关系可能是()A.种间竞争B.种内竞争C.种内互助D.互利共生分析:种内关系包括:种内互助、种内斗争.种间关系包括:互利共生、竞争、捕食、寄生等.解答:A、农田中杂草与农作物会共同争夺有限的水、阳光、矿质营养等,它们之间属于种间关系中的竞争,A正确;B、同种生物个体之间,由于争夺食物,栖息地或其它生活条件而发生的斗争叫做种内竞争,B错误;C、同种生物的个体或种群在生活过程中互相协作,以维护生存的现象叫做种内互助,C错误;D、互利共生是指不同生物之间相互依赖,彼此有利,如果彼此分开,则双方或者一方不能独立生存,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群落的种间关系,考生要能够区分种内关系中的种内斗争和种间关系中的竞争,难度不大,属于考纲中识记层次的考查.【解题方法点拨】1、种内斗争与竞争的区别:比较项目范围实例种内斗争同种生物的个体之间大鲈鱼以小鲈鱼为食竞争不同种生物个体之间大草履虫与双核小草履虫混合放养后,大草履虫因在食物中竞争失败而死亡2、竞争和捕食的比较:(1)竞争关系可使劣势物种灭绝,有利于优势物种得到更多的资源与空间.(2)捕食关系是捕食者与被捕食者之间相互决定数量的种间关系,相互制约着双方的数量,被捕食者一般不会因捕食的数量的增多而灭绝.3.群落的空间结构【知识点的认识】(1)群落的空间结构分为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两个方面。垂直结构表现为在垂直方向上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水平结构表现为不同地段分布着不同的种群,同一地段也常呈镶嵌分布。(2)群落中植物、动物在垂直方向上有分层现象的原因分别是:对光照的利用;食物和栖息空间(3)生物群落具有水平结构的原因有:地形的变化(如山地起伏)、土壤湿度和盐碱度的差异、光照强度的不同、生物自身生长条件的不同、人与动物的影响等。【命题方向】下列对不同生物群落空间结构的分析,正确的是()A.农田组成单一,其中的动物无分层现象,而森林中的动物有分层现象B.湖泊中深水区与浅水区的植物类型存在差异,体现的是群落的垂直结构C.竹林中的竹子高矮错落有致,影响竹子群体垂直结构的主要因素是光照D.一座山的高海拔地段与低海拔地段植物类群分布差异主要与温度有关分析:在群落中,各个生物种群分别占据了不同的空间,使群落形成一定的空间结构,群落的空间结构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在垂直方向上,大多数群落都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由于地形的变化,土壤湿度和盐碱度的差异、光照强度的不同和植物自身生长特点的不同,以及人和动物的影响等因素,不同地段往往分布着不同的种群,同一地段上种群密度也有差异,他们常呈镶嵌分布。解答:A、农田虽然组成单一,但是其中的动植物仍然有分层现象,只是不如森林中动物分层现象明显,A错误;B、湖泊中深水区与浅水区的植物类型存在差异,是由于水平方向上水分条件、氧气条件的差异引起的,因此体现的是群落的水平结构,B错误;C、竹林中的竹子为同一物种,不能体现群落的垂直结构,C错误;D、温度对植物的分布有着重要影响,高海拔地段温度较低,低海拔地段温度相对较高,因此这两个区域植物类群分布差异主要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度担保合同变更及转让的债权债务转移操作3篇
- 《基于决策树的水库群防洪联合调度规则提取研究》
- 2024年租赁合同:高端健身设备租赁与服务
- 2024年度医疗废弃物处理设备销售与售后服务协议3篇
- 2025国内超市商品代销合同范本
- 2025标准房屋装修合同的范本
- (立项审批)硫酸氢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新建布艺馒头座垫项目立项申请报告
- 理瓶机项目立项申请报告
- 2025新疆棉花收购合同
- 北京市东城区2023-2024学年数学三年级第一学期期末综合测试试题含答案
- 贵州省遵义市播州区2023-2024学年四年级数学第一学期期末监测试题含答案
- 氢能与燃料电池电动汽车第5章 氢与燃料电池
- 车床液压系统设计与计算
- 徒手整形教学课件
- 西方思想经典-南京大学中国大学mooc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
- 跨平台移动应用开发-Flutter实践-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中国大学mooc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
- 文化资源数字化技术有哪些
- 2023年杭州联合银行校园招聘笔试历年高频考点试题答案详解
- 灌装轧盖机和供瓶机设备验证方案
- 瓦楞纸箱工艺流程演示文稿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