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国式现代化的价值引领_第1页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国式现代化的价值引领_第2页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国式现代化的价值引领_第3页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国式现代化的价值引领_第4页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国式现代化的价值引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国式现代化的价值引领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了“广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课题,明确要求“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融入社会发展、融入日常生活”。[1]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指出,要“完善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制度机制”。[2]从新时代新征程的场域来看,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推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制度化、体系化,使其更好地融入中国式现代化发展全过程,构成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价值动力,为现代化建设提供价值遵循,塑造现代化发展的价值理性。对此,必须科学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中国式现代化中的功能定位,揭示其所涵括的价值理念之于中国式现代化的价值规定,并据此探索新时代新征程上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要求。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中国式现代化中的功能定位价值观作为一种观念系统,居于上层建筑领域,决定于一定的经济基础。观念系统与社会系统之间是深层联结的,社会发展的本体规定或直接或间接地反映在一定的观念形态之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具有稳定内在结构的观念形态,反映着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凝结着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价值诉求。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中国形态,中国式现代化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追求熔铸其中,确保现代化发展始终沿着社会主义的方向前进。第一,以“价值理性”引领现代化的“工具理性”。现代化的经典形态是西方的资本主义现代化,资本主义核心价值观反映出西方现代化的价值诉求。西方自由、平等、博爱等价值理念,同其所赖以依存的资本主义制度土壤一样,陷入了“形式”与“实质”、“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之间二律背反的困局,表面允诺的现代化价值图景是深层资本逻辑的价值包装。在资本主义现代化的框架下,“政治国家”与“市民社会”相分离,“价值理性”在现代化中有其实现的历史限度。恩格斯指出:“资本主义对多数人追求幸福的平等权利所给予的尊重,即使有,也未必比奴隶制或农奴制所给予的多一些。”[3]反思和超越资本主义现代化,“破解资本主义衍生出的现代性悖论,首先就要将推进现代化的手段与目的统一起来”。[4]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哲学基础是历史唯物主义,它实现了价值观与世界观、历史观的统一,建立在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共产党执政规律的深刻洞察基础上,具有理论基础上的彻底性。正因如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塑造的价值理性,同现代化发展的工具理性能够实现有机统一,避免“目的”与“手段”的割裂。从实践层面来看,现代化发展不可能脱离工具理性空谈价值理性,不可能仅仅依靠精神力量驱动。科学技术所蕴含的科技理性,生产力解放和发展所带来的经济理性,制度完善与改革所塑造的制度理性,都构成现代化发展的重要动力机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契合中国式现代化具体实际的价值观形态,具有真实性、科学性、实践性的鲜明品格,融入中国式现代化的顶层设计与具体落实之中,对于中国式现代化的物质生产、精神生产等环节都予以具体的规范规定,与工具理性发展的需要相适应,避免悬设过高的价值理性超拔于工具理性之上。第二,以“价值共识”凝聚现代化的“发展共识”。现代化发展不仅面对着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之间的冲突,还面对着价值理性与价值理性之间的张力。从内部的角度看,“我国社会价值观念也日趋多样,正确的和错误的、先进的和落后的、主流的和非主流的思想观念相互交织”。[5]凝聚价值共识作为价值观生产与再生产的重要方式,是从价值观念上的“多”走向价值共识上的“和”的过程。从方法论层面看,中国式现代化的一个突出优势就是夯实全体人民对于现代化发展的共同思想基础,形成现代化的发展共识,现代化发展具有坚实的主体基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全体中国人民价值观的“最大公约数”,凝聚起中国人民的价值共识,它是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价值观形态。这种价值共识建立在共同利益的基础上,并不是抽象的,而是深刻体现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的价值立场。价值共识贯穿、渗透于发展共识之中,构成了对于发展的价值判断。中国式现代化所要解决的根本问题是发展问题,特别是高质量发展的问题。只有坚守社会主义的价值立场和实践方向,才能实现高质量发展;只有实现高质量发展,才能进一步彰显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和价值优势。发展是一个复合系统,既包含国家发展,又涵括社会发展,还指向人的发展。发展的问题并不是一个任意而为的问题,而是具有原则高度的问题,“为何发展”、“向何处发展”、“如何发展”都是中国式现代化所要追问的基础性问题。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过程,既涉及“做大蛋糕”,又涉及“分好蛋糕”,必须协调好利益分配、资源分配等原则性问题。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价值共识的过程,就是增进人们对于社会主义国家、社会、公民应当如何发展的共识过程,价值共识的凝聚与发展共识的凝聚在实践中是一体两面、相互促进的。经由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价值共识,能够以价值观自信使人们坚定“四个自信”,坚定走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道路的信念信心,强化人们对于现代化发展的认知与认同。第三,以“价值主动”塑造现代化的“历史合力”。现代化并不存在一成不变的“模板”和“母版”,需要依靠主体自身遵循历史规律并开展积极探索。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现代化不会从天上掉下来,而是要通过发扬历史主动精神干出来。”[6]所谓历史主动,体现的是人在历史发展中的主体性、创造性、能动性,包含着主体对于历史发展趋势、方向、图景、道路的认识。要增强历史主动,就必然要在观念世界层面增强精神主动、价值主动,以价值自觉促进历史自觉、以价值创造推动历史创造。这体现出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在主体创造历史的过程中是有机结合的。恩格斯在“历史合力论”中强调了历史必然性与主体选择性的统一,他指出:“无论历史的结局如何,人们总是通过每一个人追求他自己的、自觉预期的目的来创造他们的历史,而这许多按不同方向活动的愿望及其对外部世界的各种各样作用的合力,就是历史。”[7]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将社会普遍的价值愿景、共同的价值向往、集体的价值诉求以价值观形态的形式呈现出来,本身就是不同个体利益、需要的价值表达和价值升华,体现出复数主体的整体性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广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一项系统工程,就是要综合运用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等形式,把握践行理念、践行领域、践行过程与践行成果的广泛性,[8]推动社会主体形成价值主动,从而调动起各方面的积极性,增强投身于现代化建设的历史主动。进一步分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不是凝固不变的“结晶体”,它会随着中国式现代化实践的发展而不断更新自身的理论形态。人们在现代化实践中凝结而成的价值成果、价值智慧,会深刻反作用于现代化发展,价值主动具体彰显在历史实践中,汇聚成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历史合力。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国式现代化的价值理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本身就是中国式现代化探索的重要价值产物。这一价值观系统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在现代化建设的历程中逐步形成并发展的,具有深厚的理论意涵与实践指向。中国式现代化可以划分为国家现代化、社会现代化、人的现代化三个层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蕴含的价值理念揭示出这三个层面的价值规定性。第一,国家现代化的价值目标。国家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宏观面向,从中国具体实际来看,国家现代化的孕育、启动、发展都彰显着鲜明的中国特性。正是这种独特的现代化道路,孕育出国家现代化的独特价值目标。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国家层面的价值理念,对应着国家现代化建设不同方面的价值追求。“富强”作为国家现代化的价值目标,强调追求国家物质生产水平、物质生活水平的“富”,以及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的“强”,体现了“物”的现代化与“人”的现代化价值追求的有机统一。“民主”作为国家现代化的价值目标,强调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政治发展道路,坚持和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形成全链条、全周期、全领域的民主形式,将人民当家作主具体、现实地体现到现代化发展全过程、各方面。“文明”作为国家现代化的价值目标,既强调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宏观文明价值目标,又关切人的文明素养形成与发展的微观价值目标,凸显推进国家现代化与建设现代文明之间的深层联结。“和谐”作为国家现代化的价值目标,强调社会建设、社会治理要追求社会和谐安定、人民安居乐业,生态文明建设要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从内在关系来看,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现代化建设各领域的价值升华,这些价值目标之间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彼此联系、相互支撑的,整体性地揭示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价值目标,构成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在这个有机整体中,富强是基础,民主是保障,文明是引领,和谐是关键。这实际上也揭示出,国家现代化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整体性的价值目标体系来牵引,从而确保国家现代化建设的正确方向。第二,社会现代化的价值取向。社会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中观面向,不同于西方的社会现代化,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现代化有着自身独特的历史进路与价值追求。美国学者罗兹曼就提到,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能够“建立一种更加平等、更具集体导向和更加公正的社会,从而减少了在其他地方可以发现的那种牢骚满腹和社会分裂的源泉”。[9]不同于个人主义价值导向的现代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出鲜明的集体主义价值立场,社会层面中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价值理念,集中概括了社会现代化的价值取向,揭示出中国现代社会的价值图景。“自由”作为社会现代化的价值取向,强调要在社会现代化中追求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强调人民群众在社会生活中享有自由权利,强调在社会现代化进程中要实现自由与秩序的统一,不断激发社会现代化的创新创造活力。“平等”作为社会现代化的价值取向,强调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全体社会成员在现代化发展中都有平等参与、平等发展的权利,在社会生活中人与人平等相待、相互尊重。“公正”作为社会现代化的价值取向,强调要通过全面深化改革营造公正的社会环境,协调和处理好不同社会成员的利益诉求,在现代化发展中矢志不渝地追求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法治”作为社会现代化的价值取向,强调要建设法治社会,提升社会成员的法治意识和法治思维,提高全社会法治水平,在法治的轨道上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高质量发展。在社会现代化的价值取向中,自由是前提,平等是基石,公正是愿景,法治是支撑。从总体来看,“一个现代化的社会,应该既充满活力又拥有良好秩序,呈现出活力和秩序有机统一”。[10]社会现代化的价值取向旨在既维系社会秩序、维护社会稳定、实现社会团结,又激发社会活力、激励社会创造、推动社会进步。第三,人的现代化的价值准则。人的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微观面向,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最终落脚点。所谓人的现代化,指的是作为主体的人具有同现代社会发展需要相适应的思想素养、道德素质、精神品质、价值品格,成为具有现代意识的现代人。人的现代化并不是孤立的,而是一个同国家现代化、社会现代化相联系的实践过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公民个人层面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价值理念,揭示出人的现代化所应当遵循的价值准则,是人在现代生活中进行德性修养、追求自我完善、适应现代生活的价值遵循。“爱国”作为人的现代化的价值准则,强调要将个人发展同国家发展紧密联系起来,坚持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相统一,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积极投身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历史实践。“敬业”作为人的现代化的价值准则,强调要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做到爱岗敬业、忠于职守、勤奋工作、开拓进取,努力在现代化建设中做出一流的业绩。“诚信”作为人的现代化的价值准则,强调公民要以诚实守信作为立身之本,在商务活动、政务活动、科研活动中确立规则意识、规范意识、社会责任意识,通过自律、他律等形式自觉遵守现代化进程中确立的行为准则。“友善”作为人的现代化的价值准则,强调在现代化发展进程中要同他人相互尊重、以诚相待,努力做到关心他人、乐于助人、尊老爱幼、邻里互助,建立起友爱、团结、进步的融洽人际关系。需要指出的是,国家现代化的价值目标、社会现代化的价值取向、人的现代化的价值准则是统一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三个层面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共同揭示中国式现代化的独特价值形态。例如,践行人的现代化层面的爱国、敬业价值理念,能够推动全体人民立足本职工作,共同致力于落实国家现代化建设的各项任务部署;践行人的现代化层面的诚信、友善价值理念,能够为协调社会现代化中的交往关系提供价值支撑。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要求新时代新征程上,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从根本上看就是为了坚持现代化建设的社会主义方向,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高质量发展。对此,必须深入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意涵与实践要求,把握贯穿其中的社会主义价值立场、价值主体、价值关系、价值图景,为中国式现代化发展提供价值引领,赋予中国式现代化以深层的价值优势,不断深化对于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规律性认识。第一,推动中国式现代化高质量发展要坚守社会主义的价值立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内蕴为人民服务、以人民为中心立场的价值观形态,人民性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根本属性。社会主义的价值立场,派生于社会主义本质,贯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价值理念之中。习近平总书记在追问现代化发展的总问题时谈到:“我们究竟需要什么样的现代化?怎样才能实现现代化?”[11]这个总问题包含着“应然”与“实然”相统一的双重面向,蕴含着深层的价值追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由诸多价值理念所构成的有机统一整体,将其作为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价值引领,最为根本的就是要坚持为人民服务的价值追求。这种价值立场和价值追求并不是抽象、空洞的价值符号,而是有着具体的问题导向和现实导向,在中国式现代化发展过程中有着深层的价值意涵。在“我们究竟需要什么样的现代化”这一问题上,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就是强调中国式现代化发展要彰显社会主义制度属性、坚守社会主义价值取向,矢志不渝地在现代化发展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规避西方资本主义现代化资本至上所带来的经济社会发展“目的”与“手段”的颠倒异化症候,避免重蹈世界现代化进程中曾经出现的两极分化、物质至上、竭泽而渔、照搬别国模式等发展模式的覆辙,使现代化发展成果更好、更充分、更普遍地惠及全体人民。在“怎样才能实现现代化”这一问题上,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就是要牢牢把握国家现代化、社会现代化、人的现代化的价值追求,推动价值理念与价值实践相互促进,推动居于观念上层建筑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好地反作用于经济基础和制度上层建筑,以社会主义的价值优势、制度优势更好地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高质量发展。第二,推动中国式现代化高质量发展要激活社会主义的价值主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蕴含着鲜明的价值主体线索,人民群众不仅是历史主体、实践主体,也是认识主体、价值主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产生、形成及其发展离不开人民群众主体性的发挥,凝结着人民群众的实践智慧与价值智慧。现代化是生产生活方式的现代变革过程,而“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12]在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过程中,能否激活价值主体,能否推动广大价值主体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各个领域中找准自身的价值定位,更好地实现个体价值并促进社会价值的实现,是必须深入思考的发展问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凝聚人心、汇聚民力的强大力量”,[13]其中所蕴含的价值力量能够转化为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实践力量。需要指出的是,价值主体是多维一体的,其中“一体”指的是社会主义的价值主体就是人民群众,“多维”指的是价值主体具有不同面向。具体看来,中国人民与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即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领导力量。全体党员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要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为全社会树立起道德价值上的榜样和典范,自觉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为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发展贡献建设性力量。广大人民群众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个人的价值要求,结合自身所处地域、领域现代化发展的要求,强化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的主人翁意识。除此之外,对于中国式现代化发展进程中的新主体类型,应当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其进行价值引导。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要“教育引导资本主体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讲信用信义、重社会责任,走人间正道”。[14]第三,推动中国式现代化高质量发展要协调社会主义的价值关系。所谓价值关系,指的是“以主体尺度为尺度的主客体关系”。[15]在现代化发展的过程中,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国家、人与自然、人与物、人与自身的关系都经历着深刻的重塑或调整,不同层面的价值关系发生着深刻演变。价值关系的协调是推动现代化发展行稳致远的重要支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核心价值观,承载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追求,体现着一个社会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16]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协调社会主义价值关系的价值标准,为巩固和发展价值关系提供价值标尺。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中国式现代化发展中所涉及的各类价值关系的协调进行系统部署,旨在推动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国家治理和社会发展更好地相适应。例如,中国式现代化追求的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彰显着社会主义和谐价值理念的价值诉求,将建设生态文明作为现代化发展的重要目标,强调要将发展方式导向绿色发展、低碳发展,发展作为绿色生产力的新质生产力,这就体现出对于人与自然关系的价值协调。又如,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彰显着社会主义民主价值理念的价值诉求,它要求丰富各层级的民主形式,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这就体现出对人与人、人与国家关系的价值协调。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法治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保障,[17]彰显着社会主义法治价值理念的价值诉求,将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在现代化建设中予以一体化推进,体现出对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国家关系的价值协调。由此可见,社会主义核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