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课 诗词五首之《雁门太守行》同步(共59张)+素材_第1页
第26课 诗词五首之《雁门太守行》同步(共59张)+素材_第2页
第26课 诗词五首之《雁门太守行》同步(共59张)+素材_第3页
第26课 诗词五首之《雁门太守行》同步(共59张)+素材_第4页
第26课 诗词五首之《雁门太守行》同步(共59张)+素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26课诗词五首之《雁门太守行》同步(共59张)+素材

雁门太守行

李贺

导入新课

雁门太守行

导入新课

元和二年深秋的一天,17岁的小青年李贺带着他的诗稿去拜见韩愈。当时,正值酷暑,韩愈倦极思睡,衣带已解,闻报后本想推辞不见。可打开诗卷,看罢第一首《雁门太守行》大惊,立即束带出见。

导入新课

整体感知

1

2

诵读不同体裁的诗歌,体会它们不同的韵律特点。

结合诗(词)人生平和诗词创作背景,感受不同的艺术风格。

3

领会诗词的意境美、语言美、格调美,把握诗词的思想内容,理解诗词中寄寓的情感。

整体感知—学习目标

李贺作诗,工于设色,陆游评其诗歌:“五色炫耀,光彩夺目,使人不敢熟视。"结合课下注释,说说这首诗写了什么,怎么写的,韩愈受到了怎样的震撼。

韩愈会读到___,

他将看到_________的画面,

从而感受到___。

整体感知—课前导读

李贺(790—816),唐代诗人。字长吉,福昌(今河南宜阳)人。其诗长于乐府,多表现政治上不得意的悲愤,对宦官专权、藩镇割据的现实也有所揭露、讽刺。善于熔铸辞采,驰骋想象,运用神话传说,创造出新奇瑰丽的诗境,在诗史上独树一帜,严羽《沧浪诗话》称为“李长吉体”。但也有刻意雕琢之病。有《昌谷集》。

整体感知—作者简介

《雁门太守行》:

李贺生活的时代藩镇叛乱此起彼伏,发生过重大的战争。其中涌现出了若干英勇善战的将领。例如元和九年,时任忠武军节度使的名将李光颜,身先士卒,突出包围圈,击败吴元济的叛军。据有关材料记载推测,本诗可能是写朝廷与藩镇之间的战争。

整体感知—背景链接

歌行体,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由汉魏乐府诗发展而来,通常以“歌"行”命名,音节、格律比较自由,可采用五言、七言、杂言,形式富于变化。

整体感知—文体知识

“雁门太守行"是古乐府曲名,内容多述边城征战之事。

雁门,郡名,在现在山西省。

太守,古代州郡长官。

“行”,古乐府的一种体裁。

整体感知—题目解读

有感情地诵读古诗,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雁门太守行

[唐]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jiǎo

【诵读指导】本诗朗读节奏除“报君/黄金台上意"一句外,其余均可划分为“四三”式。朗读时语调要高亢,要将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读出来。

sài

zhònɡ

xié

wèi

yān

zhī

整体感知—诗歌朗读

雁门太守行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比喻敌军攻城的气势。

城墙仿佛将要坍塌。

铠甲迎着(云缝中射下来的)太阳光,如金色鳞片般闪闪发光。

敌军攻城的气势猛烈,城墙仿佛将要坍塌,铠甲迎着(云缝中射下来的)太阳光,如金色鳞片般闪闪发光。

兵临城下,严阵以待(夸张、比喻)

整体感知—诗意理解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边塞上将士的血迹在寒夜中凝为紫色。燕脂,胭脂,色深红。此句中“燕脂"夜紫”皆形容战场血迹。

号角的声音在这秋色里响彻天空,边塞上将士的血迹在寒夜中凝为紫色。

战斗场面:悲壮惨烈(听觉、视觉)

整体感知—诗意理解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寒风卷动着红旗,部队悄悄临近易水。凝重的霜湿透了鼓皮,鼓声低沉,扬不起来。

视死如归,壮怀激烈(用典、侧面描写)

抵达。

天寒霜降,战鼓声沉闷而不响亮。

形容鼓声低沉;不高扬。

整体感知—诗意理解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指宝剑。

【诗意】为报答君王的信任和重用。手操宝剑誓死保卫祖国的边疆!

“黄金台〞引用燕昭王黄金台求天下奇才的典故。表现将士们报效朝廷、视死如归的精神。

整体感知—诗意理解

精读细研

精读细研

2024/10/5

在本诗中,作者构思了唐军一天的活动,分别描绘了哪三幅画面?按照时间顺序概括。

白天,敌军压境,官军戒备森严;

傍晚,激战后的惨烈;

夜里,官军夜袭敌营。

鉴赏诗歌的技法

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对偶、用典等

炼字

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议论

描写手法:正面、侧面、动静、虚实、感官角度、视觉位置角度等

表现手法:托物言志、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等

精读细研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比喻。

首联

一个“开"字,形象地展示了守城将士们的英雄气概。

战前

氛围

默写常考句

精读细研

首联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作用是什么?

首联用比喻和夸张的手法,渲染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

精读细研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首句既是写景,也是写事,以比喻和夸张手法渲染了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一个“压"字,把敌军人马众多,来势凶猛,以及交战双方力量悬殊、守军将士处境艰难等等,淋漓尽致地揭示出来。次句写城内守军披坚执锐、严阵以待的情形,以与城外的敌军相对比。忽然,风云变幻,一缕日光从云缝里透射下来,映照在守城将士的甲衣上,只见金光闪闪。

现在人们常用“黑云压城城欲摧”这句话形容局势的危急。首句渲染了怎样的气氛?

精读细研

“压"摧”两个动词,把敌军人马众多,来势凶猛,以及交战双方力量悬殊、守军将士处境艰难、我方城池摇摇欲坠等等,淋漓尽致地揭示出来。写城内的守军,借日

光金光来显示守军的威严和高

昂士气。未及开战,便觉杀气

腾腾,奇妙无比。

精读细研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勾画出战争的规模。

三、四句分别从听觉和视觉两个角度描写阴寒凄惨的战地气氛。

赏析

点明时令

“凝"字形象描绘出战场上血流成河、凝成紫色的情景,烘托出战斗的惨烈。

听觉

视觉

交战

场面

精读细研

颔联是从什么角度来描写战争的?

作者没有从正面描绘两军短兵相接、兵刃交加的厮杀场面,而是从听觉和视觉两个方面来写战斗的激烈和悲壮。用呜咽的角声、紫色的血迹,渲染悲壮惨烈的气氛,写出了激战中边塞风光的悲壮之美。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精读细研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五、六句写援军乘夜迫近敌军的情景。前一句暗示将士们毅然赴战,后一句暗示战争形势严峻。

赏析

夜袭

情景

“卷”字写出了将士们乘夜偃旗息鼓的奔袭之状,表现了他们的英勇果敢。

精读细研

“临易水"引用荆轲刺秦王,易水诀别的典故。荆轲在易水边慷慨而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表现将士们意气风发,勇往直前,无所畏惧,视死如归的豪情。

颈联用了哪些典故?有什么作用?

精读细研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写了些什么?

这两句中“半卷红旗”写出援军悄然行军,“临易水"交代了交战地点。“霜重鼓寒声不起”描写苦战的场面:驰援部队一迫近敌军的营垒,便击鼓助威,投入战斗。无奈夜寒霜重,连战鼓也擂不响,只发出低沉的声音。

精读细研

赏析“半卷红旗"和“易水”的丰富意蕴。

联系上文,战斗从早到晚那样惨烈,可并没有因黑夜到来而停止。我军势弱,不能坐以待毙,而选择主动出击。“半卷”,一是风大,红旗不能充分展开,描写急行军的样子;二是为了隐蔽突袭,攻其不备,这也体现了我军的智慧。

“易水”既表明交战的地点,又引用典故,“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显示出将要有一场悲壮的生死战。

精读细研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用典

最后两句引用“燕昭王黄金台上揽天下贤士”的典故,写将士们边防苦战,怀抱为国捐躯的壮志,誓死报效朝廷。

赏析

将士

心愿

精读细研

黄金台是战国时燕昭王在易水东南修筑的,传说他曾把大量黄金放在台上,表示不惜以重金招揽天下贤士。

尾联:引用典故,写将士们为报君主的知遇之恩,誓死决战,突显了将士们誓死报国的忠诚和慷慨赴难的精神,点明主旨。

尾联使用了什么典故?其作用是什么?

精读细研

诗歌赏析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一个“压"字形象地描绘出敌军来势的凶猛。“摧”与“开"两字相对,反衬出将士的无谓精神。

“角声满天”勾画出战争的规模。

“临易水"既表明交战的地点,又暗示战士们壮怀激烈的豪情。

最后两句引用典故写出将士们誓死报效朝廷的决心。

精读细研

精读细研

在这首诗歌背后,流露出诗人怎样的情感呢?

李贺,空有李唐贵族后代之冠,实乃一介布衣寒士。他家道中落,身体孱弱,少年才高。因此,这首诗歌不仅表达了对将士的礼赞,还刻画了一个渴慕得到赏识,一个渴望“报君意,为君死”的自己。

借此自荐,表达自己报效国家的决心。

精读细研

再读诗歌,体会感情

一、二句“紧张,壮烈"

中间四句“凝重,悲壮”

最后两句“坚定,豪迈"

精读细研

课堂小结

《雁门太守行》用浓艳斑驳的色彩描绘悲壮惨烈的战斗场面,表现了战争的惨烈和守城将士们报效朝廷的决心。

主题思想

课堂小结

巧妙用典。“临易水”既表明交战的地点,又暗示将士们具有“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豪情。“报君黄金台上意”的“黄金台"是战国时燕昭王在易水东南修筑的,传说他曾把大量黄金放在台上,表示不惜以重金招揽天下贤士。诗人引用这个典故,写出了将士们报效朝廷的决心。

课堂小结

特色总结

诗中句句都有鲜明的色彩,构成色彩斑斓的画面,作者用浓烈凝重但并不张扬的色彩“黑“金”“紫"红”勾画出苍茫悲壮的画面,加上“角声满天"、“鼓寒声沉”,给人庄严壮烈的感觉。以色示物,以色感人,以色传情,作者简直就是一个高明的画家。

课堂小结

雁门太守行

首联:

敌军围攻,守卫森严

颔联:

号角满天,战斗残酷

颈联:

夜半偷袭,战斗又起

报效君王,甘愿身死

以色示物

以声感人

尾联:

板书设计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1.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过零丁洋》)

2.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王昌龄《从军行》)

3.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

4.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李清照《夏日绝句》)

有关爱国的诗句

拓展延伸

阅读《雁门太守行》和《从军行》,完成填空。

雁门太守行

[唐]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拓展延伸

从军行

杨炯

烽火照西京①,心中自不平。

牙璋②辞凤阙③,铁骑绕龙城④。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

宁为百夫长⑤,胜作一书生。

【注释】

①[西京]指长安。②[牙璋]古代发兵所用的符信。这里指奉命出征的将帅。③[凤阙]皇宫,朝廷。④[龙城]匈奴名城。这里泛指敌方要塞。

⑤[百夫长]泛指低级军官。

拓展延伸

意象是诗歌中寄托作者思想情感的物象。《雁门太守行》和《从军行》两首诗都从视觉和听觉的角度,使用了“___"和“___”这两个意象,写出了激烈紧张的战斗场景,进而表达出_________的情感。

忠君爱国

拓展延伸

诗鬼李贺

李贺自幼才思聪颖,七岁能诗。年纪稍长,便白日骑驴觅句,暮则探囊整理,焚膏继晷,十分刻苦。十九岁时,韩愈、皇甫湜造访,李贺援笔写就《高轩过》一诗,韩愈与皇甫湜大吃一惊,李贺从此扬名。

少年成名

仕途

失意

李贺写《雁门太守行》谒韩愈,本可早登科第,振其家声,却因父亲名讳(李父名“晋肃”,“晋”与“进"犯“嫌名”),遭人举报,失去科考资格。虽有韩愈作《讳辩》辩驳谬议,但终不得登第。尔后,在宗室的帮助下谋得一个从九品小官,蜗居长安三年,郁郁不得志。

拓展延伸

诗鬼李贺

由于功名无成,迁调无望,哀愤孤激之思日深。加之妻又病卒,李贺忧郁病笃,虽勉力奔走南楚,以求一展才华,但失望而归。最后,做了节度使的幕僚,处理公文琐事。后病情加重,遂归家养病,整理书稿,不久便病卒。时年二十六岁。

英年

早逝

拓展延伸

李贺诗歌名句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李凭箜篌引》

·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金铜仙人辞汉歌》

·漆灰骨末丹水砂,凄凄古血生铜花。——《长平箭头歌》

·我有迷魂招不得,雄鸡一声天下白。——《致酒行》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马诗二十三首》(其五)

拓展延伸

布置作业

布置作业——当堂检测

1.根据提示默写古诗名句。

(1)李贺在《雁门太守行》中,运用比喻、夸张手法,渲染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危急形势和城内将士披坚执锐、严阵以待的情形的句子是:___,___。

(2)李贺《雁门太守行》中“___,

______"两句,画龙点睛,抒写将士们誓死报效国家的心愿。

黑云压城城欲摧

甲光向日金鳞开

报君黄金台上意

提携玉龙为君死

(3)《雁门太守行》中含有“荆轲刺秦王”的典故,写唐军夜袭敌营的句子是:

_____,__。

(4)李贺的《雁门太守行》一诗中写边塞壮美的风光,营造出一种苍凉、悲壮氛围的句子是:

_____,__。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布置作业——当堂检测

(5)《雁门太守行》一诗中含有“燕昭王筑黄金台招纳贤才"的典故,表明将士以死报效朝廷这一思想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布置作业——当堂检测

2.下面对《雁门太守行》这首诗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一、二两句既是写景也是写事,成功渲染了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

五、六两句中“霜重鼓寒”指战鼓的声音低沉重浊,“声不起"指战士们斗志难再起。

结尾两句用燕昭王黄金台上招揽贤士的典故,表达了守城将士们誓死报国的决心。

全诗用浓艳斑驳的色彩描绘悲壮惨烈的战争场面,体现李诗奇诡而又贴切的特色。

B

【解析】“战士们斗志难再起”表述有误,“声不起"是指浓霜湿透了鼓皮,鼓声低沉,扬不起来。

布置作业——当堂检测

3.请简要分析“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在全诗中的作用。

【示例一】在修辞运用上,运用了比喻、夸张的手法,把敌军比作“黑云”,以“黑云”“城欲摧"渲染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