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教材同步知识清单-【中职专用】2024-2025学年高二语文同步讲练与单元复习(高教版2024拓展模块下册)_第1页
第二单元教材同步知识清单-【中职专用】2024-2025学年高二语文同步讲练与单元复习(高教版2024拓展模块下册)_第2页
第二单元教材同步知识清单-【中职专用】2024-2025学年高二语文同步讲练与单元复习(高教版2024拓展模块下册)_第3页
第二单元教材同步知识清单-【中职专用】2024-2025学年高二语文同步讲练与单元复习(高教版2024拓展模块下册)_第4页
第二单元教材同步知识清单-【中职专用】2024-2025学年高二语文同步讲练与单元复习(高教版2024拓展模块下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单元教材同步知识清单第一课《琵琶行》1.作者相关文学常识作者: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文学地位:倡导“新乐府运动”,提出“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主张“辞质而径达”,其诗多反映社会现实和人民疾苦。代表作:《长恨歌》《琵琶行》《卖炭翁》。2.文章体裁体裁:乐府诗(叙事长诗)。属于唐代乐府诗,结合叙事和抒情,借“琵琶女”的悲苦身世抒发个人的政治遭遇与人生感慨。3.字音虾蟆(hámá):一种蛙类。遏(è)云:阻止。钿(diàn)头:用金属片装饰的头饰。嫖(piǎo)姚:轻盈柔美的姿态。间关(jiànguān):形容鸟鸣婉转;或乐声起伏流转。4.字形常见错别字纠正:钿头银篦(正确:钿;错误:钵)嘈杂喧哗(正确:嘈;错误:燥)弦凝指咽(正确:咽;错误:咏)5.字义间关:模仿黄莺婉转的鸣叫声,表现音乐流转生动。凝绝:乐音突然停止。浔阳江头:浔阳,即今江西九江,长江南岸。感斯人:因琵琶女的遭遇感慨不已。6.词语辨析“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沦落:落魄失意,境遇不佳。相逢何必曾相识:同样的命运使彼此产生共鸣,不需深交也能互相理解。7.课文结构引子:诗人浔阳江头夜泊,听琵琶声感慨万分。主体:琵琶女自述身世。前段:琵琶女昔日荣光(技艺精湛、出入权贵)。中段:琵琶女身世转折(家道中落、沦为商人娱乐工具)。后段:弹奏琵琶表达悲苦心情。结尾:诗人和琵琶女相互倾诉,抒发共同的失意感慨。8.阅读要领情景交融:通过听觉、视觉和心理描写,将琵琶声与人物的情感完美结合,感受音乐之美与人生之悲。对比手法:昔日荣光与今日失落的强烈对比,突出人物命运的悲剧性。情感传递:诗人由听到琵琶声到感慨琵琶女身世,再到反思自己的人生遭遇,情感层层深入。9.解读课文主题:表达“同是天涯沦落人”的人生共鸣与惺惺相惜之情。揭示封建社会中才艺女子命运的无奈与悲剧,暗含对人生、社会的批判。艺术手法:细腻描写:如琵琶声、弹奏动作、音律变化等,极具表现力。借景抒情:以琵琶声为媒介,将外在的音乐与内心的悲苦交织在一起。层层递进:从描写琵琶声到叙述身世,从同情到共鸣,逐层深化情感。10.拓展理解人生哲理:人生如琵琶声,有欢快流畅,也有断续停滞,寄寓世事无常与人情冷暖。现实意义:在当代社会,如何突破命运桎梏、正视个人悲喜仍是值得深思的话题。第二课《长亭送别》1.作者相关文学常识作者:王实甫,元代杂剧作家,生平不详。代表作:杂剧《西厢记》,是元代杂剧的巅峰之作,被誉为“天下夺魁”。文学地位:以才情洋溢的语言、对人性美的刻画和优美细腻的表达,成为元杂剧的典范。2.文章体裁体裁:元杂剧特点:每折主要由主唱者演唱,插有宾白(对白),唱词格律严格,结构完整。出处:本节选出自《西厢记》第四本第四折,属于抒情和叙事结合的部分。3.字音长亭(chángtíng):古代供行人休息或送别的地方。篱落(líluò):指篱笆。歇(xiē)凉:休息避暑。潇潇(xiāoxiāo):形容雨声。4.字形常见易错字纠正:流「莺」(正确:莺,错误:婴)「绣」帘(正确:绣,错误:袖)笑「靥」(正确:靥,错误:腋)5.字义凭阑:倚靠栏杆。红消香断:形容离别后繁华散尽,断绝气息。风疾云轻:风快速,云轻柔,暗喻行程紧迫。天涯地角:形容遥远的地方。6.词语辨析长亭:古代送别场所,与“驿亭”不同,后者指供行人歇脚的场所。潇潇:形容雨声细密,与“霏霏”(形容雨雪繁密)有近义。歇凉:指避暑,与“纳凉”(专指凉快处避暑)意思相近,但“歇凉”更通俗。7.课文结构开篇抒情:描绘送别场景,营造离别氛围。写离别情:通过对话和唱词,表现张生与崔莺莺之间的不舍与深情。寄托相思:描写离别后双方的思念与愁绪。8.阅读要领情景交融:以长亭送别为背景,用景物描写烘托离别的悲凉。抒发情感:通过人物语言、动作、唱词等展现离别之痛和爱恋之深。艺术手法:对偶句式:如“风送水声,月移山影”,语言工整而优美。象征手法:以花谢、红消象征离别后的凄凉和失落。9.解读课文主题思想:表达男女主人公深情厚谊和离别之痛,表现了对真挚爱情的歌颂。同时反映封建礼教对爱情自由的束缚,展现个体情感的张扬。人物形象:崔莺莺:聪慧而深情,面对离别痛苦万分。张生:柔情满怀,对爱情忠贞不渝。10.拓展理解元杂剧特色:以曲词为主要表现手段,结合表演和叙事,注重人物情感刻画。现实意义:对自由爱情的追求,跨越时代,依然具有现代价值。11.学习重点理解“长亭送别”场景中的情景交融手法。分析“红消香断有谁怜”的象征意义,感受语言之美。探讨崔张爱情在当时社会环境下的突破性和局限性。第三课《哈姆雷特》1.作者相关文学常识作者:莎士比亚,文艺复兴时期英国最伟大的戏剧家和诗人。代表作:四大悲剧(《哈姆雷特》《奥赛罗》《李尔王》《麦克白》)、四大喜剧(如《仲夏夜之梦》)。创作风格:善于刻画人性复杂性,语言富有哲理与表现力。2.文章体裁体裁:悲剧(戏剧),以戏剧形式探讨哲学和人性主题。3.字音惧(jù)、惘(wǎng)、抹(mǒ)。4.字形正确:涂脂抹粉、迷惘、鄙视。错误示例:惘(网)、抹(末)。5.字义惘:迷茫,形容不知所措的状态。鄙:轻视、不屑。6.词语辨析“矛盾”与“冲突”:矛盾更强调内在心理或关系中的对立,冲突则偏向外部行为或事件对抗。“毁灭”与“消亡”:毁灭指彻底破坏,消亡则强调自然消失。7.课文结构两部分:第一部分:哈姆雷特的“生存与毁灭”独白,体现哲学思考。第二部分:哈姆雷特与奥菲利娅的对话,揭示人物心理矛盾。8.阅读要领重点关注哈姆雷特的独白,理解“生存还是毁灭”的哲学命题。注意对人物心理的剖析和语言的深层含义。9.解读课文主旨:揭示人类在面临人生困境时的心理挣扎与哲学思考。现实意义:反思人类对行动和意义的追求,探索如何面对困境。第四课《边城》1.作者相关文学常识作者:沈从文(1902—1988)文学地位: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乡土文学作家,与鲁迅、巴金齐名。风格特点:散文化的语言、诗意的描写、乡土人情与人性美的赞扬。代表作:《边城》、《长河》、《湘行散记》等。背景知识:《边城》创作于20世纪30年代,表现了湘西地区纯朴的人情风貌。2.文章体裁体裁:小说(长篇小说节选)节选部分描写日常生活场景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画面,兼具叙事与抒情。文学流派:乡土文学,着重描绘湘西地区风土人情,歌颂人性美。3.字音篾匠(mièjiàng):用竹子制作器具的手艺人。蓑衣(suōyī):用草编成的防雨衣。寡妇(guǎfu):失去丈夫的女人。浑厚(húnhòu):质朴,纯厚。4.字形易错字:篾匠(正确:篾,错误:蔑)渡船(正确:渡,错误:度)边陲(正确:陲,错误:隋)恬静(正确:恬,错误:甜)5.字义渡船:摆渡人所用的交通工具。潇湘:指湘江流域,文中泛指湘西地区。恬静:形容环境或人心境平和安静。寡妇:指失去丈夫后未再婚的女子。6.词语辨析篾匠vs木匠:前者是用竹子做器具的工匠,后者是用木材制作物品的工匠。浑厚vs淳厚:前者多指声音、气质,后者多指性情、品质。质朴vs简朴:质朴多指人性情、行为简单不浮华;简朴多指生活节约,不奢华。7.课文结构开篇描写:翠翠和祖父的日常生活,展现湘西水乡风情。自然环境:描写湘西山水的恬静与美丽,烘托人情的淳朴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互动:翠翠、祖父与其他人物交往中的纯真与温情。8.阅读要领意境美感:捕捉沈从文笔下的湘西水乡画面感,体会其诗意语言。人性之美:通过祖父与翠翠的生活互动,感受淳朴、善良的乡土人情。乡土文化:理解文中对湘西地域风貌、风俗的真实描写与浪漫化表现。9.解读课文主题思想:歌颂湘西地区的人性美与自然和谐美,表现人类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反映封闭社会中的人情冷暖与生命无常。人物形象:翠翠:天真烂漫,象征纯洁的自然与人性。祖父:善良淳朴,传统乡村社会中的智慧与温情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