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职业资格-客观卷一-秦汉至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法律思想与制度_第1页
法律职业资格-客观卷一-秦汉至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法律思想与制度_第2页
法律职业资格-客观卷一-秦汉至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法律思想与制度_第3页
法律职业资格-客观卷一-秦汉至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法律思想与制度_第4页
法律职业资格-客观卷一-秦汉至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法律思想与制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法律职业资格-客观卷一-秦汉至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法律思想与制度1.【单项选择题】关于秦代刑罚制度,下列哪一判断是错误的?A.允许被判刑的人缴纳一定金钱或服一定劳役来赎免刑罚B.年满15岁即需承担刑事(江南博哥)责任,不能减轻刑事处罚C.教唆未成年人犯罪加重处罚D.重视故意犯罪和过失犯罪的区别正确答案:B参考解析:秦代以身高确定刑事责任能力,而不是以年龄确定,故B选项错误。

2.【单项选择题】秦始皇时期,某官府接到报案,报案人称邻居盗窃其铜板二百钱,对于本案.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若官府调查到,盗窃铜板的乃邻居十八岁的六尺大儿子,则该大儿子不需要承担刑事责任或即使承担刑事责任也要减轻刑事处罚B.若官府调查到,报案人实施了故意诬告,并无盗窃的情况,则对报案人实施反坐C.盗窃的铜板数额直接影响本案的定罪的轻重D.若官府调查到,盗窃的铜板确实是报案人的邻居的大儿子,而且邻居知道盗窃事后还为儿子隐瞒,则邻居不需要承担刑事责任正确答案:D参考解析:秦代的刑罚适用原则主要有:(1)刑事责任能力的规定。秦律规定,凡属未成年犯罪,不负刑事责任或减轻刑事处罚。秦律以身高判定是否成年,大约六尺五寸为成年身高标准,低于六尺五寸的为未成年人,如果孩子身高超过六尺五寸就要承担刑事责任,故A选项正确。(2)区分故意与过失的原则,故意诬告者,实行反坐;主观上没有故意的,按告不审从轻处理,故B选项正确。(3)盗窃按赃值定罪的原则,秦律把赃值划分为三等,即一百一十钱、二百二十钱与六百六十钱。对于侵犯财产的盗窃罪,依据以上不同等级的赃值,分别定罪。一般赃值少的定罪轻,赃值多的定罪重,故C选项正确。汉宣帝时,正式确立亲亲得首匿原则,亲属之间可以相互首谋隐匿犯罪行为,不予告发和作证;亲属间首谋隐匿犯罪,可以不负刑事责任,该案发生在秦朝时期,尚未确立亲亲得首匿原则,而根据秦代法律,邻居和他的大儿子应当连坐,故D项错误。3.【单项选择题】关于中国历史上法制变革的表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秦国商鞅实施“明法重刑”的主张,对重刑加大量刑幅度,轻罪则不包含在内B.汉武帝由于缇萦上书而废除肉刑C.北朝、南朝相继宣布废除宫刑,自此结束了使用宫刑的历史D.《大清现行刑律》确立了新刑罚制度,规定刑罚分为主刑、从刑正确答案:C参考解析:作为法家的代表人物,商鞅主张运用法律手段达到建立强大封建政权的目的。他把自己的思想主张与秦国“富国强兵”的要求结合起来,两次实施变法。贯彻法家“明法重刑”思想,尽力贯彻重刑原则,加大量刑幅度,对轻罪也施以重刑。故A选项错误。废除肉刑是汉文帝所为,故B选项错误。北魏时期开始改革以往五刑制度,增加鞭刑与杖刑,后北齐、北周相继采用。北朝、南朝相继宣布废除宫刑,自此结束了使用宫刑的历史。故C选项正确。抛弃诸法合体的编纂体例为总则与分则,并确立新刑罚制度,规定刑罚分为主刑、从刑是《大清新刑律》的规定,故D选项错误。4.【单项选择题】关于中国古代刑罚制度的说法,下列哪一选项是错误的?( )A.“八议”制度自曹魏《魏律》正式入律,其思想渊源为《周礼·秋官》的“八辟丽邦法”之说B.“秋冬行刑”制度自唐代始,其理论渊源为《礼记·月令》关于秋冬季节“戮有罪,严断刑”之述C.“大诰”是明初的一种特别刑事法规,其法律形式源自《尚书·大诰》周公对臣民之训诫D.“明刑弼教”作为明清推行重典治国政策的思想基础,其理论依据源自《尚书·大禹谟》“明于五刑,以弼五教”之语正确答案:B参考解析:选项A说法正确。魏明帝在制定《魏律》时,以《周礼》“八辟”为依据,正式规定了“八议”制度。选项B说法错误。汉代对死刑的执行,实行“秋冬行刑”制度。选项C说法正确。大诰是明初的一种特别刑事法规。大诰之名来自儒家经典《尚书·大诰》,原为周公东征殷遗民时对臣民的训诫。选项D说法正确。“明刑弼教”一词,最早见于《尚书·大禹谟》。“明刑弼教”思想,完全是借“弼教”之口实,为推行重典治国政策提供思想理论依据。4.【单项选择题】关于中国古代刑罚制度的说法,下列哪一选项是错误的?( )A.“八议”制度自曹魏《魏律》正式入律,其思想渊源为《周礼·秋官》的“八辟丽邦法”之说B.“秋冬行刑”制度自唐代始,其理论渊源为《礼记·月令》关于秋冬季节“戮有罪,严断刑”之述C.“大诰”是明初的一种特别刑事法规,其法律形式源自《尚书·大诰》周公对臣民之训诫D.“明刑弼教”作为明清推行重典治国政策的思想基础,其理论依据源自《尚书·大禹谟》“明于五刑,以弼五教”之语正确答案:B参考解析:选项A说法正确。魏明帝在制定《魏律》时,以《周礼》“八辟”为依据,正式规定了“八议”制度。选项B说法错误。汉代对死刑的执行,实行“秋冬行刑”制度。选项C说法正确。大诰是明初的一种特别刑事法规。大诰之名来自儒家经典《尚书·大诰》,原为周公东征殷遗民时对臣民的训诫。选项D说法正确。“明刑弼教”一词,最早见于《尚书·大禹谟》。“明刑弼教”思想,完全是借“弼教”之口实,为推行重典治国政策提供思想理论依据。5.【单项选择题】据史书载,以下均为秦朝刑事罪名。下列哪一选项最不具有秦朝法律文化的专制特色?( )A.“偶语诗书”B.“以古非今”C.“非所宜言”D.“失刑”正确答案:D参考解析:选项A、B、C错误。秦代以法家思想为治国指导思想,实行严刑峻法,在危害皇权类犯罪中规定了谋反,泄露机密,偶语诗书、以古非今,诽谤、妖言,诅咒、妄言,非所宜言,投书,不行君令等。秦亡以后,在汉代出现法律儒家化,偶语诗书,以古非今,非所宜言等罪名被取消,因此,“偶语诗书”、“以古非今”、“非所宜言”都具有秦朝法律文化的专制特色。选项D正确。“凡因过失使判决量刑不当的,构成失刑罪”。这是中国古代官吏职务犯罪的罪名,并非秦代特有,没有反映秦朝法律文化的专制特色。10.【多项选择题】关于中国法律制度发展和演进,下列哪些表述是正确的?A.商鞅“改法为律”扩充了法律内容,强调了法律规范的普遍性B.汉武帝顺应历史发展废除肉刑进行刑制改革,为建立封建刑罚制度奠定了重要基础C.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更广泛、更直接地把儒家的伦理规范上升为法律规范,使礼、法更大程度上实现融合D.清末变法修律基本上是仿效外国资本主义的法律形式,固守中国的封建法制传统正确答案:A,C,D参考解析:商鞅的“改法为律”强调法律规范的普遍性,具有“范天下不一而归于一”的功能。“改法为律”,是在法律观念上的又一进步。故A选项正确。汉代文景帝废除肉刑,为最终废除奴隶制肉刑奠定了基础。故选项B错误。三国两晋南北朝为中国封建社会承上启下之时代,上接秦汉,下续隋唐,其法律制度也体现为承先启后之特色,为最终唐朝达到封建法律制度的高峰奠定了基础。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法律内容的变化主要表现在礼法结合的进一步发展。也就是说,在汉代中期以后的法律儒家化的基础上,更广泛、更直接地把儒家的伦理规范上升为法律规范,使礼、法更大程度上实现融合。故C选项正确。清末修律的立法指导思想为“中体西用”,即仿效外国资本主义法律的最新形式,固守中国封建法制传统。故D选项正确。11.【多项选择题】下列哪些说法是错误的?A.奴隶制五刑包括墨、劓、刖、宫、大辟,以徒刑为中心B.秦律重视故意与过失犯罪的区别。故意诬告者,实行反坐;主观上没有故意的,按告不审从轻处理C.秦朝官吏的渎职罪包括见知不举、纵囚、不直、失刑等,其中后两者是过失犯罪D.秦朝的刑罚大体分为主刑与附加刑,基本形成了完整的刑罚体系正确答案:A,C,D参考解析:奴隶制五刑包括墨、劓、刖、宫、大辟,以肉刑为中心。A选项错误。秦律区分故意(端)与过失(不端)的原则,重视故意与过失犯罪的区别。故意诬告者,实行反坐;主观上没有故意的,按告不审从轻处理。B选项正确。秦朝官吏的渎职罪包括见知不举、纵囚、不直、失刑等,但只有失刑为过失犯罪。C选项错误。秦朝的刑罚大体分为主刑与附加刑,尚未形成完整的刑罚体系。D选项错误。12.【多项选择题】在我国法制史下形成许多具有特色的刑罚制度,关于这些刑罚制度下列哪些说法的正确的?A.按照汉代的“恤刑”制度,老人、幼童及连坐妇女,除犯大逆不道等诏书指明的犯罪外,一律不再拘捕监禁B.“官当”制度是允许“官吏”以官职爵位折抵徒刑的特权制度,正式出现在《北魏律》和《陈律》中C.《晋律》和《北齐律》规定了“准五服制罪”制度,“五服”指的是斩衰、齐衰、大功、小功、缌麻D.按宋代折杖法制度,除死刑外,其他笞杖徒流四刑均可以折为臀杖和脊杖正确答案:A,B,C,D参考解析:汉代统治者以“为政以仁”相标榜,强调贯彻儒家矜老恤幼的恤刑思想。年80岁以上的老人,8岁以下的幼童,以及怀孕未产的妇女、老师、侏儒等,在有罪监禁期间,给予不戴刑具的优待。老人、幼童及连坐妇女,除犯大逆不道诏书指明追捕的犯罪外,一律不再拘捕监禁。故A选项正确。官当”是传统社会允许官吏以官职爵位折抵徒罪的特权制度。它正式出现在《北魏律》与《陈律》中,《北魏律·法例篇》规定:每一爵级抵当徒罪2年。南朝《陈律》规定更细,凡以官抵折徒刑,同赎刑结合使用。故B选项正确。《晋律》与《北齐律》中相继确立“准五服制罪”的制度。服制是中国封建社会以丧服为标志,区分亲属的范围和等级的制度。按服制依亲属远近关系分为五等:斩衰、齐衰、大功、小功、缌麻。服制不但确定继承与赡养等权利义务关系,同时也是亲属相犯时确定刑罚轻重的依据。如斩衰亲服制最高,尊长犯卑幼减免处罚,卑幼犯尊长加重处罚。缌麻亲服制最疏,尊长犯卑幼处罚相对从重,卑幼犯尊长处罚相对从轻。依五服制罪成为封建法律制度的重要内容,影响广泛,直到明清。故C选项正确。“折杖法”规定:除死刑外,其他笞、杖、徒、流四刑均折换成臀杖和脊杖,但对反逆、强盗等重罪不予适用。故D选项正确。13.【多项选择题】秦汉时期的刑罚主要包括笞刑、徒刑、流放刑、肉刑、死刑、羞辱刑等,下列哪些选项属于徒刑?( )A.候B.隶臣妾C.弃市D.鬼薪、白粲正确答案:A,B,D参考解析:秦汉时期的徒刑包括城旦舂,鬼薪、白粲,隶臣妾,司寇和候五种。选项C“弃市”属于死刑,即杀之于市,与众弃之。14.【多项选择题】关于中国古代法制史的表述,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在秦代若教唆未满15岁的人抢劫杀人,按秦律规定,即使分赃仅为十钱,教唆者也要被判处弃市B.北齐最先设置大理寺,主中央审判权;唐宋时期大理寺主中央审判;明清时期,大理寺则降为慎刑机构,主要作用是复核死刑;清末则将大理寺改为大理院,作为全国最高审判机关C.唐律要求官员廉洁奉公,严惩利用职权谋取私利的行为,对公罪的处罚远高于对私罪的处罚D.唐律中规定了刑讯的原则,其中一条规定,拷讯数满,被拷问者仍不招供承认的应当反拷刑讯之人,以查明有无滥刑等情形正确答案:A,C,D参考解析:秦代时期实行教唆犯罪加重处罚的原则。秦律规定,教唆未成年人犯罪者加重处罚。教唆未满15岁的人抢劫杀人,虽分赃仅为十文钱,教唆者也要处以碎尸刑。A项错误。大理寺是中国古代著名的三法司,首先出现在北齐,大理寺的建立增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