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历第三次月考】安徽省芜湖市无为市2024-2025学年七年级12月月考历史试题(含解析)_第1页
【7历第三次月考】安徽省芜湖市无为市2024-2025学年七年级12月月考历史试题(含解析)_第2页
【7历第三次月考】安徽省芜湖市无为市2024-2025学年七年级12月月考历史试题(含解析)_第3页
【7历第三次月考】安徽省芜湖市无为市2024-2025学年七年级12月月考历史试题(含解析)_第4页
【7历第三次月考】安徽省芜湖市无为市2024-2025学年七年级12月月考历史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答案第=page11页,共=sectionpages22页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15课注意事项:共四大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答题过程中可以参考教科书和其他资料。请独立思考,诚信答题。一、单项选择(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请将正确选项的代号填入下表相应题号的空格内)1.史料是研究历史的基础。如果要研究元谋人、蓝田人和山顶洞人等古人类的生产、生活情况,最可信的史料来源是(

)A.神话传说 B.学者论著 C.史籍记录 D.考古发现2.下图所示为甲骨文“家”字的构形及其释义。据此推测,古代“家”字的出现可能源于(

)A.定居生活 B.禅让制度 C.贫富分化 D.兼并战争3.祭祀祖先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下列选项中,被后人尊崇为中华民族人文初祖的是(

)A.蚩尤和大禹 B.黄帝和蚩尤 C.炎帝和黄帝 D.炎帝和大禹4.下图所示文物上有铭文:“武王征商,唯甲子朝,岁鼎,克昏夙有商,辛未,王在阑师,赐右史利金,用作檀公宝尊彝。”这段铭文记载的史实是(

)A.商王造鼎 B.牧野之战 C.武王分封 D.巨鹿之战5.韩非称:“七国之雄,秦为首强,皆赖商鞅。”王充言:“商鞅相孝公,为秦开帝业。”两者的论述都反映了商鞅变法(

)A.提高了秦国军队的战斗力 B.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C.废除了贵族的世袭特权 D.增强了秦国的国家实力6.西周时期,只有贵族、富豪人家、达官贵人等阶层的孩子才能接受教育,教育集中在了上层阶级的“学在官府”。为了改变这一局面,孔子主张(

)A.“为政以德” B.因材施教 C.“无为而治” D.有教无类7.通过下表所示的甲骨文字形举例,我们可以发现甲骨文(

)象形字会意字形声字指事字日明河上田从柄下A.文字载体多数是青铜器 B.造字法最主要为会意字C.具备了汉字的基本结构 D.字形不具延续和传承性8.《秦律·田律》规定,地方官员应及时上报农田开垦面积、农作物生长、干旱、水涝、蝗灾等情况。这反映了秦朝(

)A.推行轻徭薄赋政策 B.重视农业生产C.实施休养生息政策 D.注重兴修水利9.刘邦在谈到为何能战胜项羽时说道:论运筹帷幄,我不如张良;论治理国家,我不如萧何;论统军作战,我不如韩信。这三人都是杰出的人才,都为我所用。这说明,刘邦取得胜利的主要原因在于(

)A.善于用人 B.重视纳谏 C.注重改革 D.军力强大10.下图所示为汉朝新型农业工具耧车(模型)。该工具主要被用于(

)A.耕地 B.播种 C.汲水 D.拔秧11.统治者在西汉初期对匈奴推行和亲政策;到了汉武帝时期,开始大举反击匈奴。这主要是因为(

)A.汉朝人才济济 B.汉朝统治者转变思路C.汉朝国力强盛 D.匈奴势力已走向衰落12.据《后汉书·梁统列传》记载,东汉梁太后之兄梁冀,上朝时可不用快步走,可佩剑和穿鞋上殿,谒见皇帝时可以不自称名,享受和萧何(汉朝丞相)同等的仪礼规格。这反映出当时的政治特点是(

)A.地主豪强横行 B.外戚势力膨胀C.宦官把持朝政 D.注重仪式礼仪13.陈胜、吴广喊出了“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口号;张角提出了“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的口号。他们的共同意图是(

)A.鼓动人民起义 B.推翻秦朝黑暗统治C.反对宦官专权 D.抨击封建君主专制14.汉宣帝时期,中央政府设置西域都护府,负责管理西域的一切事务。西域都护府的权力很大,可以行使中央对西域诸国的任命、册封与奖惩等权力,并掌握着一定数量的军事力量。由此可知,西域都护府的设置(

)A.促成了陆上丝绸之路的开通 B.导致了地方势力割据一方C.解除了北方地区的边患危机 D.有利于维护西域地区稳定15.下图为中国古代数学名著《九章算术》的经典例题。据此可知,《九章算术》具有(

)今有田广十五步,纵十六步。问为田几何?今有粟一斗,欲为粝米,问得几何?A.实用性 B.创新性 C.总结性 D.艺术性二、辨析改错(12分)16.中华典籍,浩如烟海,博大精深,内容广泛。辨别下列史实的正误,并加以改正。(1)春秋末期孙武的《孙子兵法》一书,奠定了我国古代军事理论的基础。()(2)《论语》分为“风”“雅”“颂”三部分,是我国现存第一部诗歌总集。()(3)司马迁的《史记》是我国古代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述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时的史事。()(4)东汉名医华佗写成了《伤寒杂病论》一书,他还发展了“治未病”的思想,提倡预防疾病。()三、材料解析(本大题共2小题,第17小题13分,第18小题14分,共27分)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处于大变革时期,产生了各种思想流派,如儒、墨、道、法等,他们著书讲学,互相论战。各学派的人物针对一些社会问题四处游说,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或著书立说。人们的思想空前活跃,在中国文化史上形成了一个空前繁荣的局面。(1)材料一中“空前繁荣的局面”被称为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别举出一位墨家和法家的代表人物。材料二

汉初奉行黄老思想,实行“无为而治”,最大的贡献是求得稳定,积蓄国力,但不适合于统一大帝国的治理。为了从意识形态方面维护中央集权体制,汉武帝采纳儒家出身的官僚建议——尊崇儒术。——摘编自樊树志《国史概要》(2)根据材料二,指出西汉治国思想发生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变化产生的影响。(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对待各家思想我们应该秉持的态度。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汉文帝时期,朝廷曾两次宣布将租率减为三十税一……废除黥、劓、刖三种残酷的肉刑,改以笞刑代替……在营建他的陵墓霸陵时,提出“皆以瓦器,不得以金银铜锡为饰”。——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秦汉魏晋南北朝卷》(1)根据材料一,概括汉文帝的治国措施。材料二

光武帝下诏:“并省四百馀(余)县,吏职减损,十置其一。”建武六年,他又下诏恢复西汉前期三十税一的赋制。“……被略为奴婢者,皆一切免为庶民。”——摘编自《后汉书·光武帝纪》(2)根据材料二,概括汉光武帝重视民生所采取的举措。指出汉光武帝在位期间出现了什么样的治世局面。(3)在上述两位帝王统治时期,都出现了安定的统治局面。由此,你得到了哪些认识?四、活动与探究(16分)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探究活动。材料一

汉武帝生平大事年表(部分)时间事件公元前141年景帝崩,彻以太子即帝位公元前140年诏举贤良方正直言极谏之士,策问古今治道。董仲舒对“天人三策”,推明儒学,抑黜百家公元前127年主父偃上书武帝,建议实行“推恩令”公元前126年张骞出使西域归来,历时十三年公元前119年令卫青、霍去病各将骑五万、步兵数十万分道出击匈奴,北逐单于公元前118年罢三铢钱,铸五铢钱公元前110年任命桑弘羊为治粟都尉,兼大农令,掌管全国盐铁公元前106年初置刺史部十三州,以“六条问事”公元前87年汉武帝驾崩,葬于茂陵,谥号孝武皇帝——摘编自罗义俊《汉武帝评传》材料二

汉武帝本人富有政治才略和抱负,好大喜功,积极推动政策转变,在内务、外事、政治、经济诸方面都建立了显赫的功业。这一时期,汉政权开始以一个高度文明、富强的国家闻名于世,其主体居民也由此在很久以后确立了“汉人”“汉族”的固定名称。——摘编自张帆《中国古代简史》(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的目的。(2)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选择汉武帝在政治、经济、外交、军事中的任意两个方面阐述其建立的显赫功业。(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你对汉武帝进行简要评价。

参考答案1.D【详解】据所学知识可知,历史的史料来源大致有考古发掘、神话传说、学者推断、史书记载等,关于元谋人、蓝田人和山顶洞人等远古原始人类生产、生活的情况,最真实的史料是考古发掘。远古时期没有文字记载,甚至连语言都是非常简单的,那时的历史只能靠科学家根据遗址发掘出来的化石、使用过的工具以及遗留物等进行科学研究来得知,D项正确;神话传说,是民间传说中不可思议或超自然故事的统称,带有一定的主观色彩,可信度低,排除A项;学者论著为文献史料,有一定主观性,属于第二手史料,不是最可信的史料来源,排除B项;远古时期没有文字记载,史籍记录不符合当时的现实情况,排除C项。故选D项。2.A【详解】根据材料“‘家’的造字本义是蓄养家畜的房屋”可知,原始农业兴起后,人们开始定居,饲养家畜随之出现。因此,古代“家”字的出现可能源于定居生活,A项正确;禅让制是原始社会末期,民主推举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与题干材料中甲骨文“家”的本义无关,排除B项;贫富分化导致阶级产生,与材料“家”的含义不符,排除C项;兼并战争主要出现在战国时期,甲骨文是商朝的文字,与其含义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3.C【详解】据所学知识可知,五六千年前,中国进入部落联盟时期,相传,当时黄河流域活动着几个较大的部落,如炎帝、黄帝、蚩尤等部落,部落之间展开攻伐,又不断合并,进而结成部落联盟,并推出部落联盟首领,黄帝联合一些部落,在阪泉与炎帝展开一场大规模的战争,最后炎帝失败,归顺黄帝,两大部落结成联盟,后来,炎黄部落与东方的蚩尤部落在涿鹿激战,黄帝部落的军队在战鼓的激励下冲锋陷阵,最终打败蚩尤,黄帝部落的势力和声望大增,黄帝被推举为部落联盟首领,这一部落联盟以后逐渐形成为华夏族,因此后人尊崇炎帝和黄帝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海内外的华人也以“炎黄子孙”自称,C项正确;蚩尤部落被炎黄部落打败,不是人文初祖,排除AB项;大禹治水有功,但不是人文初祖,排除D项。故选C项。4.B【详解】根据材料中的“武王征商”及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1046年,武王联合各地势力,组成庞大的政治联盟,与商军在牧野决战,商军倒戈,周军占领商都,即牧野之战,最终商朝灭亡,周武王建立周朝,定都镐京,史称西周,B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周王让右史利造鼎,商王造鼎与材料不符,排除A项;题干主要涉及“武王征商”,没有涉及武王分封,排除C项;巨鹿之战,是秦末大起义中项羽率领数万楚军同秦军主力在巨鹿进行的一场重大决战性战役,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之一,排除D项。故选B项。5.D【详解】根据题干“秦为首强,皆赖商鞅”“为秦开帝业”和所学知识可知,韩非子认为秦国为七国之首,全靠商鞅变法;王充认为商鞅之法为秦国开辟帝业奠定基础。所以,表中历史人物的论述反映了商鞅变法增强了秦国的国力,D项正确;商鞅变法“提高了秦国军队战斗力”,但材料强调的不只是军事方面实力增强,排除A项;“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不符合题意,材料强调的是实力的增强,排除B项;商鞅变法废除了贵族的世袭特权,但与材料增强秦国国力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6.D【详解】根据题干“西周时期,只有贵族、富豪人家、达官贵人等阶层的孩子才能接受教育,教育集中在了上层阶级的‘学在官府’”可知教育被统治阶层垄断,孔子主张有教无类,招收不同出身的学生,先后培养了三千弟子,促进了教育在民间的发展,打破了贵族垄断教育的局面。D项正确;“为政以德”是孔子的政治主张,排除A项;因材施教是指在教学中根据不同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能力以及自身素质,教师选择适合每个学生特点的学习方法来有针对性的教学,发挥学生的长处,弥补学生的不足,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树立学生学习的信心,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与题干所述不符,排除B项;“无为而治”是老子的主张,排除C项。故选D项。7.C【详解】根据材料可知,甲骨文使用了象形、会意、形声、指事等多种造字方法,观察得知甲骨文已经具备了汉字的基本结构,很多字体至今仍在使用,C项正确;捷尔和所学知识可知,甲骨文是中国商周时期刻写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并非青铜器,排除A项;没有比较不能得出造字法最主要为会意字,排除B项;结合所学可知,甲骨文已经具备了汉字的基本结构,很多字体至今仍在使用,因此具备延续性和传承性,排除D项。故选C项。8.B【详解】根据材料“《秦律·田律》规定,地方官员应及时上报农田开垦面积、农作物生长、干旱、水涝、蝗灾等情况”可知,秦朝以法律形式进行要求官员对农业生产情况及时上报,表现秦朝重视农业生产,在当时,农业生产关系到国家安全,B项正确;材料主旨反映秦朝重视农业生产,秦朝赋税沉重,排除A项;西汉初年,刘邦实施休养生息政策,排除C项;材料主旨反映秦朝重视农业生产,材料中没有涉及兴修水利的情况,排除D项。故选B项。9.A【详解】据材料“这三人都是杰出的人才,都为我所用”可知,刘邦认为自己在某些方面不如张良、韩信等人,但杰出的人才能被其所用,体现了其善于用人,A项正确;刘邦善于用人,也重视纳谏,但材料强调善于用人,与纳谏无关,排除B项;刘邦建立汉朝后,进行了一些改革,但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C项;相比而言项羽的军力初期要比刘邦强大,因此并非军力强大,排除D项。故选A项。10.B【详解】据所学知识可知,西汉时期所使用的播种工具是耧车,大大加快了播种速度,B项正确;耕地、汲水、拔秧都不是耧车的功能,排除ACD项。故选B项。11.C【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西汉初年,经济衰败落后,国力衰弱,所以汉对匈奴实行“和亲”政策;汉武帝时期,西汉进入鼎盛时期,经济实力强大,国力增强,汉军开始大举反击匈奴,由此可知,汉对匈奴政策的调整反映出汉朝国力己由弱变强,C项正确;题干说明的是汉朝国力的强盛是对匈奴政策改变的原因,非人才济济,且题干没有说明汉朝有人才众多,排除A项;汉朝统治者已经转变思路是建立在国力强盛基础上的,排除B项;匈奴势力已走向衰落与材料无关,匈奴经过漠北战役的沉重打击,再无力与西汉对抗,一部分匈奴人归附西汉,另一部分匈奴人开始西迁。发生在汉武帝反击匈奴之后,排除D项。故选C项。12.B【详解】根据题干“东汉梁太后之兄梁冀,上朝时可不用快步走,可佩剑和穿鞋上殿,谒见皇帝时可以不自称名,享受和萧何(汉朝丞相)同等的仪礼规格。”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题干反映了东汉时期外戚势力膨胀。东汉中期以后,由于继位的皇帝大多年幼,不能主政,形成了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的局面,这种恶性循环最终动摇了东汉的统治,东汉王朝走向了衰亡,B项正确;题干材料没有涉及地主豪强横行,排除A项;“宦官把持朝政”的说法与题干“东汉梁太后之兄梁冀”不符,排除C项;材料主旨反映外戚势力膨胀,“注重仪式礼仪”与材料“谒见皇帝时可以不自称名”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13.A【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是秦朝末年陈胜吴广起义时的口号,其含义是:那些称王侯拜将相的人,难道就比我们高贵吗?;“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是东汉末年黄巾起义发动者,张角的口号,意思是:汉王朝理当灭亡,黄巾起义应该取代它,就在中平六年,天下就会太平了。这两句口号都反应当时起义者不信天命,通过这些口号鼓动人们发动起义,A项正确;推翻秦朝黑暗统治是秦朝末年陈胜吴广起义的意图,与东汉末年黄巾起义无关,排除B项;陈胜吴广起义发生在秦末,当时并未出现宦官专权的局面,排除C项;题干中的口号都是想要通过起义建立新的政权,而并没有提出把矛头指向封建君主专制,排除D项。故选A项。14.D【详解】根据题干“负责管理西域的一切事务”“行使中央对西域诸国的任命、册封与奖惩等权力,并掌握着一定数量的军事力量”可知,西域都护府负责管理西域的一切事务,职能权力很大,可以代表中央政府更好地管辖西域地区,有利于维护西域地区稳定,D项正确;陆上丝绸之路在西域都护府设立之前就已开通,排除A项;西域都护府是中央政府设立的机构,其目的是加强对西域的管理,而不是导致地方势力割据一方,排除B项;西域都护府主要是管理西域事务,不能解除北方地区的边患危机,排除C项。故选D项。15.A【详解】根据题干“《九章算术》的今有田广十五步,纵十六步。问为田几何?今有粟一斗,欲为粝米,问得几何?”,说明《九章算术》是为解决田亩测量等现实问题服务的,说明其具有实用性,A项真确;材料未涉及与以前数学著作的不同,不能体现创新性的特点,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对前期数学著作的整理归纳,不能体现其总结性的特点,排除C项;数学著作属于科学著作,未表现艺术性的特点,排除D项。故选A项。16.(1)正确(2)错误;将“《论语》”改为“《诗经》”(3)错误;将“编年体”改为“纪传体”(4)错误;将“华佗”改为“张仲景”【详解】(1)据所学可知,春秋末期孙武的《孙子兵法》一书,奠定了我国古代军事理论的基础。故原题正确。(2)据所学可知,《诗经》分为“风”“雅”“颂”三部分,是我国现存第一部诗歌总集。故原题错误,将“《论语》”改为“《诗经》”。(3)据所学可知,司马迁的《史记》是我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述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时的史事。故原题错误,将“编年体”改为“纪传体”。(4)据所学可知,东汉名医张仲景写成了《伤寒杂病论》一书,他还发展了“治未病”的思想,提倡预防疾病。故原题错误,将“华佗”改为“张仲景”。17.(1)局面:百家争鸣。墨家:墨子。法家:韩非。(2)变化:由奉行黄老思想,实行“无为而治”,到尊崇儒术(或由汉初的以道家思想为主,到汉武帝时期尊崇儒家学说)。影响:儒学成为国家的统治思想,居于主导地位,为历代王朝所推崇,影响深远。(3)态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博采众长,取长补短;兼容并蓄,推陈出新;等等。(答出言之有理的一点即可)【详解】(1)局面:据材料一“各学派的人物针对一些社会问题四处游说,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或著书立说。人们的思想空前活跃,在中国文化史上形成了一个空前繁荣的局面。”并结合所学可知,这是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的百家争鸣局面。人物:据所学可知,墨家代表人物有墨子,是墨家学派创始人。法家代表人物有韩非,是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2)变化:据材料二“汉初奉行黄老思想,实行‘无为而治’”“汉武帝采纳儒家出身的官僚建议——尊崇儒术。”可知,由奉行黄老思想,实行“无为而治”,到尊崇儒术。(或由汉初的以道家思想为主,到汉武帝时期尊崇儒家学说)。影响:据所学尊崇儒术影响可知,儒学成为国家的统治思想,居于主导地位,为历代王朝所推崇,影响深远。(3)态度:据所学可知,各家学派,各有所长,因此,我们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博采众长,取长补短;兼容并蓄,推陈出新;等等。18.(1)措施:减轻赋税;减轻刑罚;注重节俭。(答出任意两点即可)(2)举措:合并郡县,裁减官员;减轻赋税;释放奴婢。(答出任意两点即可)治世局面:“光武中兴”。(3)认识:必须坚持以民为本;重视发展民生;要与时俱进,适时调整统治政策;任用贤才,杰出人才会推动社会发展;等等。(答出言之有理的两点即可)【详解】(1)措施:据材料一“朝廷曾两次宣布将租率减为三十税一”可知,减轻赋税;据材料一“废除黥、劓、刖三种残酷的肉刑,改以笞刑代替”可知,减轻刑罚;据材料一“皆以瓦器,不得以金银铜锡为饰”可知,注重节俭。(2)举措:据材料二“并省四百馀(余)县,吏职减损,十置其一。”可知,合并郡县,裁减官员;据材料二“恢复西汉前期三十税一的赋制”可知,减轻赋税;据材料二“略为奴婢者,皆一切免为庶民。”可知,释放奴婢。治世局面:据所学可知,到光武帝统治后期,社会出现了比较安定的局面,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史称“光武中兴”。(3)认识:根据上述两位帝王的措施和作用并结合所学可知,可从以民为本、重视民生、适时调整统治政策、任用贤才等方面回答。必须坚持以民为本;重视发展民生;要与时俱进,适时调整统治政策;任用贤才,杰出人才会推动社会发展;等等。19.(1)目的: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2)政治:采纳主父偃的“推恩”建议,削夺诸侯爵位;建立刺史制度。这些措施加强了中央对地方控制。经济:统一铸币,实行盐铁和酒的官营、专卖;统一调配物资,平抑物价;下令对商人征收车船税。这些措施,使中央对经济的掌控大大加强,国家财政状况得到很大的改善,为汉武帝许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