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扶贫工作总结(5篇)_第1页
金融扶贫工作总结(5篇)_第2页
金融扶贫工作总结(5篇)_第3页
金融扶贫工作总结(5篇)_第4页
金融扶贫工作总结(5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金融扶贫工作总结(5篇)

金融扶贫工作总结(精选5篇)

金融扶贫工作总结篇1

根据浙扶贫办(20_J57号文件精神,现将县20__年金融

扶贫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村级资金互助组织情况

1、互助组织基本情况。20_年我县新增英川镇英川村、毛

洋乡毛埒村和秋炉乡半山村三个省级资金互助组织。加上08-12

年的梧桐乡梧桐坑村、澄照乡三石村、景南乡忠溪村、鹤溪镇三

枝树村、郑坑乡郑坑村、沙湾镇叶桥村、东坑镇马坑村、大源乡

茶林村、葛山乡葛山村,鹤溪街道惠明寺村和大均乡伏叶村,共

计成立14个省级资金互助会组织。14个村共有农户2833户,

其中低收入农户719户;加入资金发展互助会的农户527户,其

中入社低收入农户131户,累计收取会费19.23万元。

2、资金互助纽织资金运行情况。我县20_年底前启动的省

级资金互助会共有14个,其中有H个互助会已通过民政部门审

核并正式登记注册,3个正在向民政部门申请注册过程中。

3、主要措施。一是完善政策。结合已经出台的《关于印发

自治县村级资金互助组织示范点建设指导意见的通知》(景政办

发[20_"8号),明确资金互助社社员的资格和权利、义务,以

及资金互助社的运行、章程和各职能部门的分工等意见。同时今

年结合我县扶贫改革试验区创新金融扶贫机制任务,出台了《中

共自治县委办公室自治县人民政府办

公室关于推进扶贫改革试验的实施意见》(景委办(20_)

10号)和《关于创新金融扶贫机制改革的实施方案》,在一定区

域内组建农村资金互助联合社,并在此基础上在全县范围推进组

建农村资金互助联合社,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和支持效果。

二是部门协作,确保互助社健康发展。为确保村级互助社健

康发展,首先由扶贫、财政部门对各村的章程、实施意见、财务

管理办法等进行了完善和备案。其次由各村统一制定了互助社操

作流程图,以方便试点村按科学流程运作,避免走弯路。再次进

行民政注册,确立村级互助社的法人地位,确保其独立承担民事

和法律责任。最后建立资金专帐。由乡农经站到信用社建立专用

集体帐户。

三是狠抓培训,提高管理人员素质。试点村不定期组织管理

人员集中培训I、学习、交流。主要培训工作方法,业务技能。同

时交流经验,安排部署工作。通过培训逐步提高管理人员的素质

和业务水平,为互助会的健康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是控制互助风险,实现持续发展。互助会一方面严把会员

入口关、严格限定互助金使用方向、及时掌握会员交纳的互助金

不同情况及信用、资产情况;另一方面制定了互助会办公室内部

管理制度、资金互助运行制度、部门监控管理制度等各项规章制

度;同时实行互助金审批权限,明确各级审批权限,设定单笔互

助最高限额,对受理、调查、审查、发放等各环节作了明确规

定,把风险控制在最小的范围内。

4、取得的主要成效。一是解决了农村发展资金短缺难题。

我县农民收入较低,发展生产的启动资金缺乏,向金融机构申请

贷款成本偏高、手续繁杂。村级互助组织把农户个体零散的资金

特别是闲置资金集中起来,形成了一定规模的资金量,再按照章

程,在本村内将资金发放到有需求的会员手中,使会员能够及时

获得资金支持,有效地缓解了农户生产发展资金紧缺的问题。

二是促进了产业发展。利用村级资金互助组织这一载体,有

意识地引导农户做大做强主导产业。如鹤溪街道三枝树村、梧桐

乡梧桐坑村等借资金给农户发展茶叶、香菇、高山蔬菜等,促进

了当地农民就地通过发展特色农业产业而实现增收。

三是促进了农户自我发展。资金互助组织的成立提高了村民

及低收入群众自我管理、自我组织能力,也为生产发展注入了一

定的资金,为农民发展创业提供了有力的资金支撑,有效我进了

农户的自我发展。

二是开展业务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素质和能力。为确保互助

资金规范、安全、有序开展,通过多种形式,切实抓好互助资金

组织管理人员培训工作。培训内容主要包括业务素质和能力、政

策法律、资金营运、业务操作、财务知识等,使全县互助资金管

理能力及业务技能上一个新水平。

三是创新机制,强化监管力度。探索建立和完善科学、简

便、易操作的资金管理新办法,进一步简化借贷程序,方便群众

发展生产致富项目。对互助会资金运行质量、效益、扶持发展产

业项目、内部管理等方面进行量化考核,完善村级风险评估机

制,定期开展审查评估。

二、扶贫小额贷款情况

1、扶贫小额贷款执行情况。截至20_年底,我县共计对

1970户低收入农户发放扶贫小额贷款5339.5万元。农户借用资

金主要用于茶叶、笋竹、食用菌、蔬菜、水干果、畜禽、中药

材、花卉苗木、水产养殖等优势农业产业的发展上面,有效帮助

低收入农户致富增收。

2、主要措施。一是建立机制。出台了《关于印发自治县群

众增收致富奔小康低收入农户发展扶贫贷款项目实施意见(试

行)》(景政办发[20_]59号),每年安排群众增收致富奔小康中

低收入农户产业发展项目特扶资金1000万元,对全县家庭年人

均纯收入在4000元以下的低收入农户开展产业发展贴息贷款,

确保有发展能力和愿望的低收入农户能够得到基本的资金保障发

展。

二是认真做好扶贫小额贷款备选户的筛选工作。通过认真细

致把关、筛选,把符合贷款条件贫困户全部提供给信用社,并对

低收入农户每家每户制定发展规划,采取金融机构贴息贷款、保

险公司参保的方式,扶持低收入农户发展种植业、养殖业、农产

品加工、营销等短平快项目,帮助低收入农户发展生产,自主创

业,增加收入。

三是严格审查把关。为了使扶贫资金真正用到刀刃上,确保

贷款放得出、收得回、有效益,我县严格审查把关,首先是严格

按照有关政策,控制发放范围、对象。其次是确定放贷的对象必

须是项目已经启动,或者在做项目前期准备,在发放的额度上,

充分考虑项目资金总投入,提倡小额、多户、短期放贷。再次是

充分考虑还贷能力,一般贷款资金主要用于见效快、周期短、增

收明显的项目,把贷款风险控制在最低限度。

3、主要成效。

一是拓宽了农户产业发展的融资渠道。长期以来,农户用于

发展生产的贷款一直比较困难,扶贫小额贷款政策的出台,开辟

了筹资发展的新途径。20年,我县通过县信用社和县邮政储畜

银行为全县484户低收入农户发放小额信贷资金1669万元。

二是扩大了农户的产业规模。通过发放扶贫小额贷款,促进

了全县农业特色产业的发展壮大。农户借用资金主要用于茶叶、

笋竹、食用菌、蔬菜、水干果、畜禽、中药材、花卉苗木、水产

养殖等优势农业产业的发展上面,有效帮助低收入农户致富增

收。

三是促进了新农村建设及社会和谐。新农村建设首先要求生

产发展°小额扶贫贷款的发放,不仅为农户发展生产提供了资金

保障,而且极大地调动了农民发展生产的积极性。农业生产结构

得到了有效调整,特色产业得到快速发展,直接经济收入比以前

有了明显增加。经济收入的增加为当地开展各项基础设施建设提

供了有利条件,为新农村建设的顺利推进奠定了坚实基础。

4、存在问题。

一是低收入农户承债能力弱。低收入农户依赖性强,认为反

正是政府倡导扶持支持,经营成功与失败无关重要。甚至有部分

贫困户仍存在能拖就拖,救济款不用运的错误思想,存在贷款到

期无法按期归还的风险。

二是扶贫贷款期限短。低收入农户自有资金薄弱,项目启动

主要靠贷款,且大部分扶贫贷款投向的是种植业,属于季节性收

益项目,而且发展的项目一般周期比较长,资金回笼时间受,因

此小额贷款对低收入农户发展项目帮助也有限。

三是贫困户分布面广且分散,农信社力所难及。由于贫困户

一般居住在较为偏僻的山村,路途远且交通不便,农信社信贷人

手不足,难以及时进行贷款跟踪管理,只能依靠村委及时反馈信

息,存在信息滞后或缺失现象。

5、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是继续以农村信用联社和邮政储蓄银行向低收入农户发放

贷款的形式,结合林权抵押贷款和信用贷款,帮助低收入农户发

展增收。

二是严格防范和控制贷款风险,促进扶贫小额贷款的良性循

环和健康发展。明晰扶持资金的责任边界,抓好贷前摸底调查、

贷中严格审查、贷后反复核查三个重要环节,明确贷款对象、贷

款条件、操作程序等。在严格规范操作行为,确保专款专用的同

时切实加强对贷款扶持项目的指导帮助,简化贷款手续,提高了

工作效率。

三是加强扶贫小额贷款使用情况的跟踪监督。做好农户贷款

后的跟踪服务和指导,促使各贷款农户用好贷款,及时还款,促

进贷款户与金融机构之间的良性互动。

金融扶贫工作总结篇2

近年来,贵州农信社以“三结合”实施精准扶贫,以信贷资

源为贫困地区农户拓宽资金渠道、降低融资成本、夯实发展基

础,在金融支持精准扶贫的工作上取得了重要成效。

结合一:与农村信用工程相结合

据贵州省农村信用联社党委书记、理事长宋锐介绍:贵州省

农村信用联社成以来,把农村信用工程作为服务“三农”的重要

抓手,以农户建档评级工作为基础,根据资信调查情况进行量化

评级,开展信用农户的评定和信用村组、信用乡镇及信用县(市)

的创建c截至20_年3月末,已评定信用农户689万户,创建

信用组77613个、信用村9599个、信用乡镇622个、农村金融

信用县13个,形成了多层次、广覆盖、可持续的农村信用工程

体系,保障了扶贫资金的有效使用,解决了农村经济发展中金融

支持这个关键性问题。

一是为贫困农户获取贷款创造条件,有效破解农民“贷款

难”问题。农信社通过信用工程的这一基础性金融服务的建设,

成功创建信用共同体,开拓农民无担俣、无抵押、纯信用的融资

途径,为农户获取信贷资源提供可能。农信社立足农村信用工程

建设成效,有效综合监管部门、地方政府及农信社的资金资源,

将政府贴息与农信社降息相结合,并以1:L1的比例匹配支农再

贷款信贷资金,有效降低扶贫对象的融资成本,放大可利用贷款

的资金规模,使大量分散且缺乏有效担保的贫困农户获得了贷款

支持。截至20__年3月末,全省农信社已累计向672万农户发

放了小额信用贷款3883亿元。

二是精准定位信贷资金投放,有效提升资金使用效益。农信

社将信用工程建设与政府扶贫开发工作对接起来,通过农户信用

信息和扶贫信息的结合使用,以信用评级“联姻”精准扶贫,让

涉农贷款得以精准投放。截至20__年5月末,农信社累计向

401367户农户发放扶贫到户贴息贷款72亿元,扶持绝对贫困户

2L3万户,扶贫贷款覆盖9388个贫困村,在全省71个集中连

片贫困地区的贷款余额达1958亿元。

三是实行动态管理,有效激励农户生产积极性。为确保信用

工程建设质量,农信社定期开展年检工作,及时更新相关信息,

对农户信用状况进行动态管理,农户可以通过提高信用等级来提

高贷款额度。这样的管理方式有效激励了农户在获取贷款后积极

发展生产,以增强经济实力,积累信用记录,提升贷款额度,逐

步形成了农村信用体系和扶贫攻坚开发的良性促进机制。在农村

信用工程建设的带动下,全省13个农村信用县的贷款余额从

20__年的125.56亿元增长到20_年末的348.2亿元,涉农贷款

余额增长幅度达168%。

结合二:与实施普惠金融相结合

当前,贵州农信社从业人员达到2.5万人,营业网点2194

个,“信合村村通”服务点近2万个,布放ATM机具3093台,

机构网点覆盖城乡,金融服务通达村寨,已构筑起辐射全省的服

务网络。依托深入农村、服务农民、惠及城乡的服务网络,农信

社广泛开展普惠金融服务,以金融产品、服务方式和经营机制的

创新,为贫困地区提供了效率高、成本低的金融服务,为农户脱

贫致富创造了有益的金融环境。

一是畅通支付结算渠道,提升涉农服务水平。自20_年

起,贵州农信社大力建设“信合村村通”工程,为扶贫资金的有

效利用构建渠道,提高了补贴发放效率和精准度,推动了金融服

务的延伸,确保了贫困地区群众享受到便捷、低成本的金融服

务。截至20__年6月末,全省农信社已无偿代理兑付中央和省

安排的种粮直补、农资综合补贴等涉农补贴资金400多亿元,

“信合村村通”累计交易263.6万笔,有效节省了取款汇款的交

通成本、误工成本。

二是建立农民工金融服务中心,为农民工创业就业提供支

持。为解决农民工服务“两头空”的问题,农信社在广东、浙

江、福建、江苏等地设立13个驻外农民工金融服务中心,为农

民工外出和返乡的创业就业提供金融支持,通过创业能人的发

展,带动贫困农户脱贫致富。当前,农民工金融服务中心帮助农

民工获得各种赔偿、补偿1833.99万元,并引导3.69万户农民

工返乡创业,发放农民工返乡创业贷款17亿元,带动39万贫困

人口就业。

三是围绕民生工程建设,为扶贫开发提供信贷支持。农信社

围绕贵州省委、省级政府“十大民生”工程建设,以支农支小为

重点,仅20_年度就发放“四在农家美丽乡村”贷款36亿

元,贷款余额为296亿元。其中,支持“小康路”贷款余额24

亿元,支持“小康水”贷款余额10亿元,支持支持“小康房”

贷款余额138亿元,支持“小康电”贷款余额5亿元,支持

“小康讯”贷款余额3亿元,支持“小康寨”贷款余额43亿

元。全省农信社累计投放农村建房贷款225亿元,惠及农户79

万户,发放农村危房改造贷款39亿元,惠及农户12万户。

结合三:与现代农业产业发展相结合

贫困地区面临的主要问题还是产业发展的问题,产业发展不

上去,扶贫成果也得不到巩固。总书记在新疆考察时指出,发展

要因地制宜,一村一业,一乡一品,农民就会因此受益。贵州省

委书记赵克志也多次强调,贵州扶贫开发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坚

持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商则商、宜游则游,走出一条因地制

宜、发挥自身优势的扶贫开发之路。当前,贵州省委、省级政府

结合全省实际情况,制定并实施了“5个100工程”、贵安新

区、“五张名片”特色产业和“五大新兴产业”等发展规划,意

在通过特色产业的发展,促进脱贫致富、全面奔小康目标实现。

为更好促进贫困地区特色产业发展,加快群众脱贫致富步

伐,贵州农信社结合上述重点工作的部署,充分考虑贫困地区发

展的实际情况,以扶持地方特色产业龙头企业的发展壮大,促进

专业合作社及农户生产规模的扩大;以金融产品服务的创新,激

发农户的生产和创业热情;以企业、合作社、农户、银行的多方

联动,推动地方特色产业链的形成。

一是因地制宜,因户施法,结合地方实际助推产业发展。农

信社围绕产业发展这一重点,瞄准“三大连片特困地区”的地方

特色产业,探索建立链式金融服务体系。在毕节,农信社为辖内

68个重点乡镇量身打造了“一镇一策”的金融服务措施,为龙

头企业、专业合作社提供差异化的无缝对接服务,加大核桃、茶

叶、中药材、精品水果等特色种养殖产业的支持力度,推动地方

特色产业规模化、品牌化发展。如大方联社向六龙镇养殖合作社

成员整体授信220万元发展生态养殖,就带动了当地100多户农

户脱贫致富。

二是结合“三农”、小微企业和扶贫开发的资金需求特点,

大力推进富民惠农金融创新工作。全省农信社结合“三农”和县

域经济特点,相继推出“致富通”、“金纽带”等系列共90多

个符合自身特点、农民喜爱的服务产品,极大地满足了贫困地区

广大农户及小微企业在发展特色产业上的信贷需求。同时,农信

社积极创新抵押担保机制,推动建立各类涉农融资担保基金、

“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农户”等多种增信模式,解决农户大

额贷款担保难问题。

三是围绕发展规划,以信贷投放带动产业发展“蝴蝶效

应“。农信社作为“3个15万元”政策的主办银行,发放了全

省95%以上的小微企业贷款,全省农信社小微企业贷款余额达

1067亿元,大量小微企业在农信社的支持下成长为带动地方特

色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同时,农信社以“企业+合作社+农户+

农信社”等运营成熟的链式金融服务,大力支持特色农业、新型

农业、科技农业等产业发展,围绕园区建设,累计发放“5个

100工程”贷款179亿元,余额573亿元。

金融扶贫工作总结篇3

一、总体目标

以党的—大和一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以赣市苏区

同步进入小康社会为统领,全面做好贫困群体的金融服务,初步

建成全方位覆盖贫困群体的普惠金融体系。

(一)金融扶贫开发体系日趋完善。完善面向“三农”的金融

服务体系,推动商业性金融机构网点持续下沉,不断深化农村信

用社改革,推进农村支付服务环境建设,着力消灭金融服务盲

区,争取实现基础金融服务不出村、综合金融服务不出镇(乡)。

(二)信贷投入总量持续增长。通过创新金融产品,逐步加大

对贫困户和扶贫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信贷支持力度。力争每年全

市涉农贷款增量高于去年同期水平,增速高于各项贷款平均增

速。

(三)融资结构日益优化。通过加强对扶贫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上市培育,鼓励引导扶贫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通过债券市场进行融

资,拓展扶贫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融资渠道,实现直接融资规模

同比增长。

(四)风险保障体系逐步健全。通过创新发展小额信贷保证保

险、特色农业保险、医疗、养老等保障保险,充分发挥保险行业

在精准扶贫中的作用和地位,健全贫困群众的风险保险保障体

系。

(五)金融服务水平明显提升。创新精准扶贫担保模式,破解

贫困群众无抵押、无担保的瓶颈;努力推进贫困群体金融知识普

及,推进诚信文化建设,使贫困地区金融生态环境得到进一步优

化。

二、基本原则

(一)着力增强贫困群体“造血”功能。坚持以产业发展为引

领,通过完善金融服务支撑,促进贫困群体提升自我发展能力,

增强贫困群体“造血”功能。

(二)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坚持市场化和政策

扶持相结合,以市场化为导向,以政策扶持为支撑,充分发挥市

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三)坚持统筹兼顾与因地制宜相结合。围绕市委、市政府关

于金融精准扶贫的决策部署,立足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体的实际,

各县(市、区)和各金融机构根据产业特点、资源禀赋和经济社会

发展趋势,按照因地制宜原则,创新扶贫开发金融服务方式C

三、政策措施

(一)完善面向“三农”的金融服务体系。推进普惠金融,深

化农村信用社改革,尽快完成农信社改制为农商银行工作目标,

推动涉农银行业机构开展类似于农行“三农金融事业部”模式改

革,引导邮储银行加快乡村营业网点布设步伐,鼓励村镇银行分

支机构向乡镇延伸;纵深推进农村支付服务环境建设,加快银行

卡助农取款服务点行政村全覆盖工作,切实满足偏远农村各项支

农补贴发放、小额提现、转账等基本服务需求,消灭金融服务盲

区,争取实现基础金融服务不出村、综合金融服务不出镇(乡

鼓励在重点或大型乡镇设立专业支农的小额贷款公司。鼓励人保

财险、中国人寿等保险机构完善乡镇营销服务部的布局,创新保

险机构在乡镇行政村的服务方式。

(二)引导信贷投放向贫困群众和贫困地区倾斜。以我市油

茶、脐橙、花卉苗木、养殖等农业主导产业和优势农业产业等为

扶持重点,鼓励各银行业金融机构特别是农发行、农业银行、农

信社(农商银行)、村镇银行、邮储银行等涉农金融机构加快扶贫

金融产品和业务创新,加大对有条件的贫困农户小额农贷投放力

度,扩大贫困农户贷款覆盖面,大力实施产业金融扶贫;积极搭

建平台,有效对接国家开发银行等扶贫开发贷款,重点支持贫困

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实施基础设施建设扶贫;针对扶贫龙头企

业、农民合作社、种养大户、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创

新推出切合实际的信贷产品,重点支持“公司+合作社+贫困

户”、“龙头企业+基地+贫困户”等产业发展模式,切实加大对

其信贷支持力度,实施就业金融扶贫;落实好现有国家济困助学

信贷扶持政策,对当年被全日制大专以上院校录取的贫困家庭大

学生提供生源地助学贷款支持,加大对农村校舍改造等项目贷款

的支持力度,开展教育金融扶贫;支持农村医疗卫生等基础设施

改扩建等项目贷款,开展保障金融扶贫。

加快推进农村“三权”抵押贷款的推广运用,在全市推广农

民住房财产权抵押;适当扩大对林权、果园证抵押贷款的额度,

延长贷款期限,实行优惠利率;适时探索开展土地承包经营权抵

押贷款试点工作。赣州银行、农信社每年要新增不少于3亿元的

扶贫专项贷款额度。涉农金融机构要做好“财政惠农信贷通”的

发放工作,各金融机构在同等条件下要优先满足扶贫对象的信贷

需求,加快扶贫贷款的审批流程,充分保障扶贫对象合理续贷需

求。确保涉农贷款增量高于去年同期水平、增速高于全市贷款平

均水平。适当提高对扶贫贷款的风险容忍度。配合“雨露计

划”、“金蓝领工程”等就业扶贫措施,加大再就业小额担保贷

款对贫困家庭成员的信贷支持力度,享受小额担保贷款相关贴息

政策。

(三)借力资本市场推动扶贫开发。建立扶贫新型农业经营主

体直接融资后备库,支持符合条件的扶贫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到新

三板和区域性股权市场挂牌融资。鼓励和支持符合条件的新型农

业经营主体通过发行企业公司债券、短期融资券、中小企业集合

票据等多种债务融资工具,扩大直接融资的规模和比重。筹建覆

盖四省九市的区域性农产品交易市场。对油茶、脐橙等我市优势

农产品设立期货品种开展研究论证。探索筹建扶贫产业发展基

金,重点支持扶贫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

(四)建立保险行业精准扶贫长效机制。鼓励保险行业积极参

与精准扶贫工作,结合贫困户的特点创新保险产品和服务。开拓

农村小额信贷保证保险产品,推动实现农民小额贷款“手续简

便、无抵押、无担保”。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农业保险工作,推进

油茶、茶叶、花卉苗木、水稻、生猪等地方特色优势农业保险,

力争加快将柑橘(脐橙)、烟叶、油茶、白莲等农业保险纳入中

央、省级财政补贴范围;创新发展天气指数保险、产量保险、收

入保险等新兴产品。关注特殊人群的保险保障,积极发展大病补

充医疗保险;推广低保、五保、残疾人、重点优抚对象的意外保

障制度;探索对失地农民养老保障的新模式。鼓励保险机构降低

保险费率,鼓励有条件的县(市、区)由财政出资为贫困户购买补

充医疗保险等保障保险C

(五)创新精准扶贫担保方式。将贫困户和扶贫新型农业经营

主体等列入“小微信贷通”的重点支持范围。由市县财政统筹资

金,组建赣州市扶贫开发担保机构,为扶贫对象等提供贷款担

保,免收担保费用;提高对扶贫开发担保机构代偿损失的容忍

度,对扶贫开发担保机构的代偿损失,由市政府、各县(市、区)

政府、扶贫开发担保公司、协作银行按比例共同承担。

(六)加快推动精准扶贫金融知识普及。搭建市、县、乡三级

金融培训平台。充分发挥市委党校、市金融研究院以及驻市高校

的平台作用,面向各金融机构开展小额信贷业务和技术等方面的

培训,提升金融服务水平;面向基层干部进行农村金融改革、小

额信贷、农业保险、资本市场等方面的宣传培训,提高运用金融

杠杆的意识和能力;借助县、乡两级平台(如,农民培训学校),

对贫困群体开展专项金融教育培训,提高贫困群体的诚信意识,

使农民学会用金融致富,当好诚信客户。

四、组织保障

(一)建立部门联动机制。强化政府部门与银证保等金融机构

联合,进一步完善横向协作机制。由市金融局牵头、市财政局、

市扶贫办、赣州银监分局、人民银行等政府部门以及驻市各金融

机构共同参与的整体联动机制。建立金融精准扶贫联席会议制

度,组织相关部门定期或不定期召开会议研究部署相关工作计

划,统一具体宣传内容和口径,协调解决有关问题和困难,有效

凝聚各部门的力量和资源,形成金融支持精准扶贫整体合力。

(二)健全管理制度。市农业银行、农信社(农商银行)、村镇

银行、邮储银行等涉农金融机构要本着利民、便民、惠民的原

则,制定金融扶贫工作实施办法;各县(市、区)也要结合实际,

制定符合当地实际、操作性强的实施方案和管理办法。

(三)建立考核机制。建立金融支持精准扶贫考核评估制度,

明确考核目标,把日常考核和年度考核有机结合,实行责任追究

制度。对行动迟缓、工作不力、措施不当的部门进行通报批评,

并追究相关人员责任;对落实到位、成绩突出、成效显著的部门

进行表扬、表彰。单列扶贫信贷指标,作为地方政府对金融机构

支持地方经济发展考评奖励的重要依据之一。

金融扶贫工作总结篇4

一、加大扶贫信贷政策支持力度

扶贫工作对发展农村经济、实现小康社会,至关重要,邮储

银行与“三农”结合最密切,在扶贫惠农工作中,更应该发挥重

要影响力。为不断提升金融服务民生、服务“三农”能力,该行

出台了对贫困地区的信贷投放规模原则上不予以限制等优惠政。

同时,为及时发放扶贫贷款,还开辟了审批绿色通道,对贫困地

区上报的各类贷款实行优先审批,针对贫困人群生产生活的贷款

实行优先发放。

结合实际情况,该行还建立差异化的业务考核机制,对贫困

地区在收益、资产质量、绩效等方面进行差异化考核;同时,适

当提高资产质量容忍度,通过适度宽松的考核政策,提高市、县

级银行对贫困地区扶贫惠农工作的积极性。

二、拓展创建新模式,扶贫服务最大化

一是服务拓展渠道多样化。为了实现扶贫工作信贷额度规模

化、扶贫对象最大化,该行大力拓展合作空间,积极主动寻找各

种类型的合作伙伴,先后搭建了“银政”、“银协”、“根

企”、“银担”、“银保”等综合服务平台;同时,与省委农工

委、省扶贫移民局、省农业厅、省林业厅、省科协等部门陆续签

订合作协议。

二是创新抵押担保方式。该行结合国家以及省市政策,开展

农村产权抵押融资、林权抵押贷款试点工作,将林权、土地经营

权、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农村集体土地房屋产权逐步纳入抵押

范围;同时,探索大型农用生产设备、水域滩涂使用权等创新担

保模式,切实解决贫困居民融资难问题。

三是着力信贷模式创新,全力扶贫促双赢。为进一步整合资

源,该行加强与农业龙头企业的深入合作,推广“核心龙头企业

或专合社加农户”的信贷模式,以提供优质的服务为基础,通过

批量开发、提前授信等方式优化贷款流程,为贫困地区各类经营

主体提供良好的信贷资金支持。

该行十分重视涉农优质产业链和龙头企业的开发,挖掘涉农

核心企业上下游农业生产经营主体,设计开发适合的产品,创造

可持续发展的商业模式。与新希望集团、通威公司、四川驰阳农

业等龙头企业合作,开发了“公司+农户”贷款模式。截至目

前,与新希望集团合作贷款结余5084万元,与通威公司合作贷

款结余983万,与驰阳农业合作贷款结余1136万元。该行创新

营销模式,通过四川省科协牵线搭桥,创新了“银会合作”模

式,截至20—年5月末,通过科协、农技协渠道,全省已累计

发放贷款7412笔,金额亿元,结余亿元。

三、勇于首创,扶贫小额贷款试点工作有成效

该分行与四川省扶贫移民局建立合作关系,在巴中市苗江县

创新开展扶贫小额信贷工作,加大扶贫贴息贷款投放力度,得到

广大农户及各级领导的高度赞誉。

在巴中,市县两级邮储银行与扶贫部门明确职责、合理分

工、协调配合,共同推进扶贫小额信贷工作试点。自去年启动以

来,邮储银行四川分行与巴中市各县扶贫移民局紧密配合,创下

“五个全市第一“:与市扶贫移民局第一家签订了《扶贫惠农小

额信贷业务合作框架协议》、联合出台了第一个《巴中市扶贫惠

农小额贷款实施办法》、制定了第一个《贫困户评级授信标准》

和《村级风险管控小组职责》、第一个“扶贫惠农”金融服务工

作站成功在南江县栗园村挂牌、成功发放全市第一笔扶贫小额贷

款。

针对贫困户个体特点,该行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