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支持新农村发展调研_第1页
金融支持新农村发展调研_第2页
金融支持新农村发展调研_第3页
金融支持新农村发展调研_第4页
金融支持新农村发展调研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金融支持新农村发展调研

为贯彻落实《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做好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

营主体金融服务的指导意见》精神,建立了主办银行制度和金融

机构领养制度,引导金融机构开展金融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服

务工作,加大对家庭农场、种养殖大户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信

贷投入,扎实开展涉农信贷政策导向评估工作,切实破解家庭农

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融资难的问题,成效明显。

一、主要做法及成效

(一)落实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主办银行制度,加大新型农业

经营主体支持力度。加强对辖内涉农金融机构的指导,及时确定

重点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涉农金融机构名单,落实主办银

行,指导涉农金融机构建立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工作制度、金

融服务台账和工作方案,立足自身业务优势,明确支持重点,开

展“点对点”服务。

西乡县农业经营主体如雨后春笋,登记注册数量剧增。据统

计,西乡县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目前累计注册数量达407家,其中

2016年新增68家,增幅达20乐其中农民专业合作社增幅超过

50%,截至目前,全县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贷款余额L9亿元,同

比增长12%,带动全县105个行政村(社区)25602户、67495

名群众走向脱贫致富道路。

(二)建立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领养制度,开展建档立卡专业

管理。指导金融机构建立“一对一”领养制度,确定了金融机构

各自领养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对象,及时与经营主体负责人对

接,了解经营主体的生产经营和目前已有的金融服务情况。开展

“四个一批”扶持计划和“百家不范点”创建工作,对每一家入

库企业建档立卡,专业管理,入库主体涵盖家庭农场、种养大户、

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建立信息沟通和服务项

目对接机制,确保扶持工作顺利实施。

目前,有30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进入“四个一批”数据库,

授信额从原来的1650万增加到3350万,整体授信额提高103%;

有20家企业进入“百家示范点”数据库,20户企业在金融机构

的贷款达4158万元,较年初新增2523万元,带动就业人数达

774人。

(三)施行优惠贷款利率,降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融资成本。

积极落实利率市场化改革政策,引导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实行差别

化利率,切实降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利率水平,为各类新型农业

经营主体带去真正的实惠。

2016年,西乡农商行将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利率由原月息

9.9%下调至&28%,将种养大户创立的劳动密集型小企业贷款利

率由8.244%下调至7.74%,将农户小额扶贫贷款利率由7.9296下

调至4.95%,将绿色惠利贷利率由原来的6.896下降至6.5%大大

减轻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资金负担。

(四)积极创新信贷产品,不断提升金融服务水平。一是开展

林权抵押贷款和林农增信工作,扩大贷款担保抵押范围,增加新

型农业经营主体担保范围;二是依托生猪、茶叶、食用菌专业合

作社,指导辖内成立了三家农村信用互助协会,农商行按照1:10

的放大比例,为会员发放贷款1182万元,解决新型农业经营主

体贷款担保难问题;三是开展精准扶贫“金融+新型农业主体+

贫困户”及“创业贷”扶贫模式,发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贫

困户发展作用。

(五)严格落实各项优惠政策,扩大涉农贷款覆盖面。认真

落实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差别准备金政策,执行农业银行县级“三

农事业部”差别化存款准备金率,落实县域法人金融机构新增存

款一定比例用于当地贷款考核,认真开展涉农信贷导向评估等工

作,不断完善信贷政策支持的考核评估机制,发挥再贷款定向支

持功能,引导地方法人金融机构扩大涉农贷款和小微企业贷款投

放。

2016年末,西乡县涉农贷款余额44.47亿元,涉农贷款占

各项贷款比重的83.26%,本年度新增贷款余额5.37亿元,同比

增长13.75%,其中农户贷款余额30.88亿元,涉农贷款占各项

(镇)的创建活动,推进经营主体电子信用档案建设,完善县域各

部门间的信用信息共享,给金融机构的信贷决策提供信息支持。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以家庭经营为基础,专业大户、家庭农场、

农民合作社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为骨干,其他组织形式为补充

的农业生产组织形式。近年来,在国家一系列扶持政策的推动下,

漳浦县已初步构建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系,但现仍处在起步阶段,

需要各个层面的支持,其中充分发挥金融服务的作用尤为关铤。

本文从金融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的重要性出发,探讨现阶

段金融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面临的困境,在此基础上,提

出加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的金融支持对策。

一、金融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的重要性

农业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专业大户等新型农

业经营主体,通过经营自有承包地或流转其他农户的土地承包经

营权,与农户以劳动和资本相连接,实行规模生产、集约经营、

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引领新型农业的发展方向,是当前保持农

村基本经营制度稳定和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有效结合的重要载体,

也是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的重要途径。据统计,

我县现有现代农业园区2个,台创园和农创园;发展设施农业面

积12.55万亩,温室大棚面积417.86万平方米,工厂化水产养

殖面积5029.8万平方米,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我县产业发展、

农民增收、科技创新等方面的作用逐步显现。但由于新型农业经

营主体正处于发展初期,其发展路径、管理方法、经营模式等不

够完善,资本原始积累不足,资本形成不完备。以专业合作社为例,

合作社以服务农民为宗旨、不以营利为目的的特点决定了其明显

的资本积累不足,并极大地受到自身资本有限的制约,没有足够

的资产进行抵押贷款,只能寄希望于政府补贴或通过入股形式向

社员筹集资金。长此以往,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资本的限制下很

可能畸形发展,甚至其经营者因看不到较好的发展前景而放弃经

营,不利于我县夯实农业基础、实现农业现代化,因此,新型农业

经营主体因积累不足导致的资金短缺,遨须金融支持保证其稳步

发展。另一方面,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规模经营、品牌创建、市

场运营等方面资金需求量大,由于经营主体融资金能力不强,难

以满足其发展和生产需求。因此,加快创新金融服务模式,培育

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大对其金融支持,对推进我县农业现

代化进程具有重要意义。

二、辖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情况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数量快速增加。从调查情况看,截

止2014年9月,漳浦县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达2453个,其中,

粮食、蔬菜、水果、食用菌种植等为主的农民专业合作社876家、

家庭农场327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50家,专业大户1200户。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呈现以下特征:一是专业大户发展方兴未

艾。近年来,随着土地流转规模的扩大和政府相关政策的支持,

农村专业大户大量增加,全县农业专业大户达1200户,涉及蔬

菜、花卉、养殖等农业产业;二是农民专业合作社蓬勃发展。自

《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出台以来,漳浦县农民专业合作社数量快

速增加,近三年保持每年新增100家左右的速度,截止2014年

9月未,全县农民专业合作社达876家;三是农业产业化龙头企

业实力不断增强。截止2014年9月未,全县共有天福集团、盈

丰集团、丰盛食品、丰收园、新润食品、柜宝生物、扬基生物、

万辰生物等50家农业产业化龙头骨干企业,极大地带动了蔬菜、

花卉、生物医药、食用菌等特色农产品的规模化、标准化生产、

促进了漳浦农业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四是家庭农场处

于发展阶段。全县按照家庭农场模式进行生产的经营主体已登记

327家。

(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经营能力明显提高。一是创办主体

多元化。农民专业合作社创办主体由创办初期以村支两委和种养

大户带头领办发展到由龙头企业、返乡创业农民,形成多头兴办、

多领域发展的格局,主要有龙头企业带动、专业大户牵头、村级

组织筹办、农户股份合作四种模式;二是生产经营规范化。目前,

已建成蔬菜规模种植30万亩,其中无公害面积16万亩,是全国

百家无公害蔬菜生产示范基地、福建第一个供港蔬菜基地县;花

卉种植面积12万亩,形成沙西十里榕树产业带和国道百里花卉

走廊;已初步形成古雷鲍鱼、霞美牡蛎、六鳌紫菜、深土蔬菜、

马坪黄牛、盘陀茶叶、官同花卉等一批特色产业交易市场;全县

共注册111个农产品或农产品加工品获得商标注册,绿色食品标

志认证23个;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证58个,农产品加工“龙头”

企业30家,其中省级4家、市级14家。

(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辐射带动能力逐步增强。在漳浦县

的百里花卉走廊上,分布着东南花都、海峡花卉集散中心、兰花

产业园、农业硅谷等一大批现代农业园区,并以“公司+农户”、

“企业带村庄”的方式,带动全县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全面发展;

漳浦农民创业园的福建扬基生物科技公司药用基地,采取“公司

+专业合作社+农户”的合作模式,走出了一条绿色生态农业的新

路子。利苑农业技术(漳州)有限公司采取“引进公司、连片租

地、聘用农户”的现代农业模式,农户的土地被公司租种,农民

既获得了租金又聘用成公司员工,已经成为漳浦现代农业发展的

一个样板。

三、金融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主要做法及成效

(一)金融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力度逐步加大。近年来,

在国家政策和人民银行窗口指导下,涉农金融机构对新型农业经

营主体支持力度进一步加大。截止2014年9月末,全县金融机

构各项贷款余额达到126.57亿元,同比增长29.5%,比年初增

20.8亿元,涉农贷款余额97亿元,同比增加26%,重点支持新

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生产经营,其中,农村企业贷款余额66.8亿

元,农户贷款余额30.4亿元。据统计,截止2014年9月末,漳

浦县金融机构农业龙头企业、家庭农场、专业大户、农业合作社

贷款余额分别达44145万元、537万元、3760万元、2359万元,

分别比年初增加3811万元、438万元、760万元、824万元。

(二)涉农金融机构贷款担保方式以大额抵押为主。从涉农

金融机构来看,农行主要采用“公司+基地”、“专业合作社+

农户”等信贷模式,邮政储蓄银行主要采用“农户多户联保”,

农信社对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发放贷款主要采取抵押或质押的方

式,加大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产前、产中、产后的支持;从农业

生产经营组织来看,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主要采取抵押贷款或担

保公司担保的方式,而农业专业大户、农业合作社社员、家庭农

场则多采取抵押、互助担保或保证贷款的方式。如村镇银行以符

合条件的农民专业合作社为平台,采用互助担保基金的形成,扩

大贷款投放。

(三)金融产品创新步伐进一步加快。一是土地承包经营权

抵押贷款。目前,漳浦县金融机构开展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

主要有:土地承包经营权直接抵押贷款、土地承包经营权反抵押

贷款(该模式是农户以书面形式并通过互助担保基金会员同意加

入互助担保基金,同时,借款人与互助担保基金签订以土地承包

经营权作为反抵押协议,承诺不能按时归还贷款时,互助担保基

金负责处置借款人的土地经营权)、土地承包经营权第三方监管

贷款(该模式是农户以与土地所有权者签订的土地租赁合同向农

业部门申请登记的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土地所有者与金融

机构签署承诺函,承诺贷款期限内负责监督承租人不得转租第三

方,出现风险时,协助金融机构处置抵押资产)、“土地承包经

营权+保证”(该模式是种植企业以所拥有的土地承包经营权作

为抵押,并附加股东资产作为保证的贷款模式)。至2014年9

月末,累计发放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10399万元。二是农业

设施抵押贷款。该模式主要是种植、养殖及农产品初加工经营的

经营者,依法取得土地(含果园、林地、海域)等承包经营权后,

在承包经营标的上添附的生产经营设施,经专业评估机构评估、

有权登记部门登记后,作为抵押物向金融机构申请贷款。截止

2014年9月末,漳浦县农业设施抵押贷款发放累计突破2000万

元,达到2080万元。三是互助担保基金担保贷款。该贷款模式

是以专业合作社或特业协会为载体,由社员(会员)组建互助合

作基金,借款人需存入借款金额20%的资金在互助合作基金的账

户,并与金融机构签订基金的监管条款,同时,借款人出具承诺

函:一旦贷款出现逾期,由互助担保基金代为清偿。截止2014

年9月末,涉农金融机构累计发放互助担保基金担保贷款13226

万元,支持花卉苗木、蔬菜等种植类设施农业。四是“专业合作

社+农户+信贷”方式。主要针对部分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规模大、

实力较强的特点,由会员成立担保基金,合作金融机构按担保基

金的一定比例放大授信,解决内部社员资金需求量较大的问题。

如农信社通过“专业合作社+农户+信贷”模式,对赤湖镇蔬菜专

业合作社有小额贷款需求的社员农户,发放小额信用贷款360万

元,支持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3000亩。五是采取“龙头企业+

农户+信贷”的方式。该模式是:公司采用订单农业的方式与农

户合作,农户生产的农产品由公司负责收购、销售。公司为农户

提供担保,银行对农户生产、收储等环节资金需要给予贷款支持;

解决单个农户贷款金额小、成本高、手续繁、抵押物不足等问题。

至9月末,漳浦县农行以龙头企业为担保,通过“龙头企业+农

户+信贷”的模式,为漳浦锦榕果蔬有限公司、漳浦长生农产有

限公司等蔬菜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合作农户累计发放贷款

8020万元,加大对蔬菜产业基础设施及蔬菜产业产前、产中、

产后的支持。

(四)支付服务环境进一步提高。近年来,人民银行相继制

定和实施了一系列支农惠农、改善农村支付服务环境的政策措

施,大力推进农村支付服务环境的改善。截至2014年9月末,

全县布放ATM机172台,POS机1357部,2014年,新增物理网

点2个,新增ATM、POS和电话POS机具93台,实现了非现金支

付结算100%全覆盖,有力推进助农取款业务工作的开展。

四、金融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面临的困境

(-)贷款难、贷款贵依然突出。从对我县的100户新型农

业经营主体(专业大户40户、龙头企业20家、农业专业合作社

20家、家庭农场20家)调查了解。一是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仍依

靠自有资金作为主要生产资金来源。从调查情况看,有84户主

体亟需获得信贷支持,占全部调查对象的84%,仅有32户获得

了信贷支持,占全部调查对32虬在这些获得贷款的经营主体中,

有25户认为获得贷款的过程非常困难。二是贷款利率偏高。从

调查情况看,目前,涉农金融机构贷款利率上浮幅度在20-80%

之间。贷款对象均被要求执行基准利率上浮,专业大户贷款平均

利率为9.0596、龙头企业贷款平均利率为7.96%,农业专业合作

社贷款平均利率为9.74%、家庭农场贷款平均利率为9.5%,均远

高于同期贷款基准利率,表明新型经营主体贷款成本仍偏高c三

是中介服务费用高。调查表明,房地产抵押登记代理服务费约为

200元/综收取,抵押评估公司收取的“抵押评估费”按贷款额

约为0.4%收取;担保公司提供担保时收取的手续费达约0.3%,

风险保证金也较高。四是农村地区民间借贷活跃。由于贷款严格

限制用途,门槛高,导致很多农户不得不转向民间借贷,如向亲

戚、朋友等借钱。调查表明,目前,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除了信贷

渠道以外,主要通过民间融资方式获得经营所需要的资金。

(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缺乏有效的信贷抵押担保方式。从

贷款担保方式来看,获得贷款的对象中有83%通过抵押或质押担

保方式获得贷款,17%通过自然人担保方式获得贷款,缺乏有效

的信贷担保方式是制约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获得信贷支持的一个

重要因素。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特点来看,因农村产权流转还

不成熟,活体动物、苗木等生物资产作为抵押物在价值评估和价

值保全方面也存在困难,此类农业生产资料在生产周期内由亍市

场价格、自然灾害等原因发生价值减损的概率很大。加之农业担

保专业公司缺失,进一步制约了信贷有效投放。

(三)农村金融产品创新不足。目前漳浦县新型农业贷款仍

然是以抵质押、担保和保证贷款等传统信贷品种为主,金融机构

抵质押物仍以土地、厂房、设备为主,而大型农机具抵押、动产

质押、仓储质押、订单农业抵押贷款等与新型农业相关的新型信

贷业务则没有开展,这导致了农业经营主体贷款时仍然选择传统

的抵质押贷款,贷款需求难以得到满足。

(四)农业保险严重滞后,覆盖面窄。农业保险难以发挥其

保农护农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农业保险范围狭

窄,目前,我县农业保险业务品种少,覆盖面小,除了水稻、森

森、农房等少数政策保险性外,其他种植、养殖业等商业性农业

保险几乎没有开展;二是农业保险赔率高,保险机构积极性低;三

是农民缺乏保险意识。我县农业保险不发达的状况,从侧面加大

了金融机构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风险评估,使得金融机构过多

承担农业风险、缺乏保障,阻碍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顺利获得金

融支持。

(五)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自身特性无法吸引大量金融扶持。一

是农业生产具有弱质性,弱化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谈判优势。

气候条件变化、市场农产品价格波动以及不确定的病虫害因素都

可能影响到经营主体的效益;以生产为基础的经营主体往往采用

规模经营,产品科技含量不高,缺乏核心竞争力,这些都将成为经

营风险被金融机构考虑在内。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向金融机构融资

的过程中,存在着因农业生产本身的弱质性带来的谈判弱势,不

易获得融资支持。二是产权流动市场不健全,削弱了新型农业经

营主体的融资竞争力。农业土地流转是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经营的

最直接表现形式,产权流动市场不健全,经营主体产权交易不规

范,造成经营主体融资缺乏良好的制度基础,大大降低其融资竞

争力。我县产权流动市场不健全主要体现在:土地产权制度不完

善、土地流转服务滞后、缺乏专业审查标准。

五、加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的金融支持对策

(一)健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金融供给体系。一是要保持农

业银行、农业发展银行、邮政储蓄和农信社支农扶农的主体地位,

加强其对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和对农业企业、产业大户等新

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投入力度;二是积极推进村镇银行、小额贷款

公司、资金互助社等新型金融机构发展,创造适度竞争的农村金

融市场;三是鼓励引导规范民间金融发展,充分发挥民间金融支

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积极的作用。

(二)加快金融业务创新。一是特色抵质押创新模式。抵质

押物少是银行支持现代农业发展面临的一大难题。对农机制造、

经销和农业科技型企业信贷融资需求,创新基于仓单、存货、动

产、商标权、专利权、依法可转让股权等权益质押贷款业务;对

商业化涉农项目,以经营收益权、应收账款、订单和存货质押、

大型水利设备等作为抵质押物,并结合企业保证、农民联保等多

种抵押担保方式发放贷款。在政府改革配套到位、政策风险可控

且农村产权流转可实现的前提下,开办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宅基

地使用权、农房等抵押贷款业务;对涉农中小企业和农户,采取

多户联保、龙头企业担保、订单质押,并结合地方产业特色创新

抵质押方式。二是农业产业链金融带动模式。即以产业链中的农

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为中心,通过“银行+龙头企业+农户”的方式,

在为龙头企业提供金融服务的同时,为其上下游的企业或农户提

供综合金融服务。这种模式还可拓展为“银行+地方政府+龙头企

业+农户”“银行+龙头企业+第三方担保公司+农户”或“银行+

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农户”等。这种模式能够有效借助龙头企

业在产业链上的核心地位,实现对上游农户和下游配套企业的批

发式营销和作业,有效降低了农户贷款和中小企业营销维护和管

理成本。三是农产品专业市场带动模式,农村专业市场是产业链

中商品流通的周转站,是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等各类要素最为

集聚的节点,客户资源多、资金流量大,是商业金融服务新胆农

业的有效切入点。金融机构通过“专业市场+商户+公司+农户”

模式,通过专业市场与农户、基地、商户、服务中介、专业协会

建立纵向一体化合作关系,实现金融服务与农业产业链资金、信

息、资源等各种要素的有机结合,并以此缓解农业产业信贷风险,

提高金融服务综合收益。

(三)健全金融担保体系,降低农业信贷风险。一是建立贷

款担保基金,通过财政投资的“杠杆效应”,形成乘数效应,进

一步吸引财政资金流入,实现财政资金与信贷资金的良性互动。

二是加强与保险机构建立横向交流与合作,完善“信贷+保险”,

不断提升农业保险在涉农信贷中的渗透度。

(四)降低农业融资成本,提高农业比较效益。一是加强涉

农贷款利率指导,适当降低利率上浮幅度;二是培育壮大产业化

龙头企业,引导鼓励产业化龙头企业上市或发行中小企业集合债

券,提高直接融资比重;三是培育、引导、规范担保、评估、登

记、公证等中介服务机构及其服务,降低贷款中介费用标准;四

是加大农业税收优惠和补贴力度。

(五)健全农村产权流转市场。一是建立县、乡、村产权流转

服务机构。即在县(区)设立“农村产权服务中心”,乡(镇)

设立“农村产权服务中转站”,村一级设立“农村产权服务点”,

为农村产权流转提供服务,服务内容主要包括:一是农村产权流

转供求登记和信息发布,接受供求双方质询,推荐可开发项目;

二是协调供求双方有关事宜,落实契约关系,办理合同签证手续;

三是对产权流转跟踪服务,调节纠纷,协调供求关系维护产权所

有者、承包者和经营者三方的合法权益,二是加快农村产权价值

评估市场建设。建议由乡(镇)经管机构设立农村产权价值评估

机构,加大专业资质评估人员培训,对农村产权价值进行评估,

为新型农村经营主体抵押贷款提供评估服务。三是建立政府回购

制度。农村产权抵押融资对金融机构来说,最担心的便是如果贷

款一方出现无法还款等风险时,就会遇到抵押资产变现的问题。

对金融机构来说,只有流转成功了,银行才能将资产变现,如果流

转不出去,便是银行的风险。建议政府成立了农村产权资产储备

中心,当抵押的农村产权资产无法处置时,政府按照一定的标准

回购。有了政府叵购的最后保障,金融机构对农村产权抵押贷款

便没有了后顾之忧。

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是当前深化农村改革的一个重要任务,也是发展

现代农业、促进农民增收和实现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

农业经营体系的必然要求。近年来,迁西县以中是一号文件精神为指导,紧紧围

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的目标,着力推进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建设,

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是,面对新形势、新要求,该县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建设还

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本文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该县新型农业经营

体系建设现状和问题进行了认真分析,并提出了进一步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

系的建议。

一、迁西县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建设的基本情况

迁西县地处燕山山脉滦河南岸长城脚下,是一个典型的山区县,全县总面

积1439平方公里,辖17个乡镇,1个街道办事处,总人口39万,是一个钢铁

大县、全国库区移民县和革命老区县之一,也是国家绿化先进县。全县共有耕地

27万亩,人均耕地只有0.69亩,山区和丘陵占73.2%,河流17.5机一直以来,

养育着34万多农业人口的迁西县,农村经济比较落后、农民收入不高。改革开

放以来,该县积极实施“工业强县、农业稳县”战略,按照“强科技增后劲,强

生产保供给,强民生保稳定”的基本思路,加快推进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建设进程,

确保全县农业持续增效、农民稳定增收、农村全面发展。截止2012年,该县农

业产业化龙头企业34家,农民专业合作组织88家,2012年该县完成农业增加

值32.5亿元,同比增长5.9%,农民人均纯收入10502元,增长12.2%。

二、对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支持情况

(一)农村土地流转规模不断扩大,提高了农业规模化经营发展水平

迁西县把推进农村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作为统筹城乡发展、转变农业发展

方式、促进现代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加强组织领导,广泛宣

传发动,出台扶持政策,有效加快了农业产业化进程,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开

辟了新的途径。截止2012年底,该县流转耕地2.5万亩,占9.17%。流转二地

全部为现代农业综合用地。根据县农经工作中心工作计划要求,县域农村土地流

转目标为:十五未耕地流转面积达15万亩,流转面积占耕地面积55%以上。通

过大力推进土地流转工作,较好地防止了土地抛荒,有利于促进农业产业化、规

模化生产,提高了农业效益;调动了流转大户积极性,引导了一大批农户积极投

身于土地流转创业开发中来;吸纳了社会资金,解决了农业投入不足;增加了农

民收入,促进了农村劳动力就业。

(二)特色农业产业蓬勃发展,提高了农业专业化发展水平

迁西县不断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农业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保持了农业

经济的良性发展。该县紧紧围绕板栗、水果、水产品养殖等特色农业产业,初步

形成了以杨家峪、梨树峪等板栗基地,太阳峪、大黑厅水库淡水鱼养殖基地等。

目前板栗生产、淡水鱼养殖名列全省第一。远洋、尚河谷食品、龙门渔业等龙头

企业,提升了农产品的生产加工能力,促进了农业产业化、规模化、专业化发展。

(三)农业龙头企业、合作组织规范快速发展,提高了农业生产的组织化经

营水平

近年来,迁西县以培育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加快农业产业园区建

设为重点,立足“生态、绿色、特色”优势,坚持走“龙头企业+专合组织+产业

基地”发展之路,强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加快农业发展方式转变。截止2012

年底,该县已培育省级龙头企业3家,年产值完成6亿元;市级龙头企业31家,

年产值26.7亿元;农民专业合作社88个、协会27家,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34

多个。目前,该县农民专业合作社产业已涵盖粮食、水果、淡水鱼养殖、家禽、

绿色蔬菜、农机服务等领域,成为小户生产与大行场连接的桥梁,挑起了农业主

导产业的发展重任。截止2012年底,迁西县农民专业合作社资产达7亿元,统

一销售农产品总值为6.3亿元,经营收入3.2亿元,实现可分配盈余5471万多

元,成员户年均纯收入达到10100元。该县胡子农民专业合作社被评为全省示范

社。

三、支持新型农业发展中遇到的问题

(一)部分企业设备落后,加工层次低,增值效益差

在迁西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中,特别是部分板栗深加工企业,只是对收

购的板栗进行筛选的初加工,技术含量薄弱,产品的科技含量低,附加值低,增

值效益差。

(二)品牌产品少,市场知名度有待提高

由于资金和技术的缺乏,目前辖区大部分农业产业龙头企业生产或加工的

农产品一般都是粗加工产品,上规模上档次的不多,特色和品牌产品少,市场的

知名度不高,没有形成品牌化经营战略局面,缺〃名牌产品的带动作用。目前只

有板栗等少数产品有一定的知名度和较好的销路,但没有形成品牌带动效应。

(三)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融资瓶颈和贷款难问题

目前,融资难和贷款难问题依然是农业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面临最

大的瓶颈,具体表现在:一是扶植政策与实践脱节,造成融资难、贷款难。《农

民专业合作社法》颁布实施后,农民专业合作社得到了快速发展,然而,受《农

民专业合作社法》没有就合作社发展过程中所产生的贷款难、融资难的突出问题

做出相应的政策性指导,使得合作社规模化经营难以有效推进,经济效益不高、

资金积累缓慢。为解决这一问题,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各级

政府扶持的贷款担保公司要把农民专业合作社纳入服务范围,支持有条件的合作

社兴办农村资金互助社”,但受制于资金互助社较高的门槛,使得能够达到银监

会法定要求,实现正式登记注册的很少。同时,担保公司出自考虑经营效益、资

金风险等因素,在扶植农民专业合作社上贡献有限。二是农民专业合作社仍处于

初级阶段,其自身信用有待加强。目前,农民专业合作社主要以吸收社员股金的

方式进行融资,由于相关法律法规的不健全,和自身建设的不成熟,在广大农民

心目中信用等级较低,不能广泛吸收社员资金入股,加之经营管理的有待规范,

自身“充电”能力的低下,造成融资困难。三信贷准入门槛高和自身的先天不足

造成贷款难。为规避信贷风险,实现效益最大化,银行加强了信贷准入门槛的高

度,农民专业合作社由于自身特点,其在市场竞争、资金流动性、管理水平、偿

债能力等方面存在弱势,往往达不到信贷准入标准。政府在扶持合作社发展过程

中,随出台了一些优惠政策,但贷款需要担保人、抵押物,然而合作社耕种的土

地、宅基地都是集体的,不能作贷款抵押,又缺乏有效的保证人,诸多因素奏在

一起,使得合作社贷款难。

四、对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建议

(一)以集约化生产为目标,加快农村土地依法有序流转

一是变散户经营为规模经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一家一户的小型土地

经营格局,已不适应农业机械化等现代生产要素的需求,不利于农业规模经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