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市级示范高中智学联盟2024-2025学年高三12月联考语文试题及答案_第1页
湖北省市级示范高中智学联盟2024-2025学年高三12月联考语文试题及答案_第2页
湖北省市级示范高中智学联盟2024-2025学年高三12月联考语文试题及答案_第3页
湖北省市级示范高中智学联盟2024-2025学年高三12月联考语文试题及答案_第4页
湖北省市级示范高中智学联盟2024-2025学年高三12月联考语文试题及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湖北省市级示范高中智学联盟2024—2025学年高三12月联考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鲁迅和沈从文都出生于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旧中国,内忧外患,民族贫弱,他们都怀着爱国之心和救国之愿,将自己的全副身心投向了广袤的土地。作为五四新文学主将的鲁迅,从一开始就高扬“人的文学”大旗,寻求着健康人的生存形式。在弘文学院读书的时候,他就经常和朋友讨论;怎样才是理想的人性?中国国民性中最缺乏的是什么?它的病根何在?他所考虑的这三个问题,归根结底是关于人的问题,即中国人应该有一个什么样的人生。在鲁迅看来,人生问题不只是温饱、生活境遇、劳动条件等物质条件方面的问题,更重要的是人们对待生活的态度以及对人的精神、价值的理解等问题。因此,鲁迅认为对于下层受压迫民众来说,首要的问题是去改变他们被封建传统观念所禁锢的精神世界,提高他们的思想觉悟,进而使他们得到正常、健全的发展。从本质上讲,沈从文向往的同样是五四时期的人生文学。他在《窄而霉斋闲话》中写到:“‘京样’的人生文学,提倡自于北京,……以一个绅士或荡士的闲暇心情,窥觑寒冷的地上人事,平庸、狭隘、自私等等,这使得人生发悲悯的情怀,写出对不公平的抗议,虽文字翻新,形式不同,然而基本的人道观念,以及抗议所取的手段,仍俨然是一千年来的老派头,……但当前诸人,信心坚固,故‘人生文学’这名词使人联想到一个光明的希望。”他还说要重新把“人生文学”这个名词叫出来,这说明了他承续“五四文学”精神传统的意图。他的大量作品也贯穿了应当寻求人性和使人性复归的思想基调,显示了五四以来新文学要求人性解放和人道主义的传统。鲁迅和沈从文以属于自己的方式呼应了对人的命运问题的思考,并致力于人性及人的健康生存问题的探讨;他们都曾以积极的态度,为改变乡土面貌进行过不同方式的努力,这种相通形成了两位作家精神上的血缘关系。(摘编自马海娟《鲁迅与沈从文乡土小说的比较研究》,有删改)材料二:乡土小说是指上世纪20年代初,寓居京沪的青年作家,以自己熟悉的故乡风土人情为题材,旨在揭示宗法制乡村生活原状的愚昧、落后,并借以抒发自己乡愁的小说。闻一多曾说:“将世界各民族的文学都归成一样的,恐怕文学要失去好多的美。一样颜色画不成一幅完全的画,因为色彩仅是绘画的一种要素”“真要建设一个好的世界文学,需要各国文学充分发展其地方色彩。”新文学作家呼吁文学的“地方色彩”,提倡文学应有“从土里滋长出来的个性”,号召作家“须得跳到地面上来,把乡土气息、泥土味透过他的脉搏,表现在文字上”。“于乡土文学发轫,作为领路者”的鲁迅,他笔下是地道的20年代中国东南沿海砖墙瓦顶的农村生活:鲁镇与未庄古老而缺少变化的生活模式、咸亨酒店、曲尺形柜台、祝福祭祖风习、临河空地的社戏、水乡乌篷船、活动其间的戴毡帽穿夹袄的形形色色人物……无不充满浙东水乡浓郁的色彩。“京派”作家代表沈从文,虽长年身居都市,但一直以“城市边缘人”身份,固守其“根深蒂固永远是乡巴佬”的性情,虽在某种程度上触及了作者隐秘的潜意识里乡下人自卑情结,但更重要的是,他成为湘西生活自觉的歌咏者,以潇洒随心的文字把千里沅水和武陵山系的竹翠花红、风土人情,汇集在其穷尽毕生功力造的“湘西世界”:古朴风情的吊脚楼、渡口摆船,淳朴的茶峒田园、碾坊,古道热肠的水手船夫,为爱为情而活的少男少女……一东一西,此水彼山,不同地域的山光水色与文化特质栽培出两棵卓尔不群的参天巨树,丰富了中国乡土文学之园。乡土文学就是以特定地域为客体,用智者觉醒的现代意识和哲学眼光去审视并揭示其固有价值属性,表达出作家不同的创作意图。弃医从文的鲁迅以医生把脉问诊的职业行为,对社会本质、人类灵魂质疑拷问。他直面惨淡人生,背负“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的沉重使命,用冷峻犀利的解剖刀去细析病态灵魂。在他的作品里,乡土承载虽也有过百草园的童真、社戏的欢愉、少年闰土月下刺猹的英武,但本着“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的悲剧感,其笔触更多是礼教的吃人本质、国民的积弱和冥顽不灵的人性丑陋等精神负累现象。读鲁迅的作品,感到对国家、对社会,“只是一片乌黑乌黑”。《呐喊》和《彷徨》将审视平台搭建在“鲁镇”,以写实主义揭示人的精神状态,正视人心人性的卑污,以唤醒麻木不仁的人们。通过对闰土、阿Q等悲剧形象的塑造,说明民主革命农民问题的严重性;通过对单四嫂子、爱姑等苦情形象刻画,表现对农村妇女悲惨命运的同情。鲁迅塑造乡下人,采用“看与被看”的二元对立模式,以峻冷目光审视乡下人的退守狭隘、自私卑怯、看客心态、自欺欺人、愚昧巧滑……在“哀其不幸,怒其不争”中,以手术刀般精准的笔“画出沉默国民的魂灵”,体现“论时事不留面子,砭锢弊常取类型”的特点。自诩“对政治无信仰对生命极关心的乡下人”的沈从文,其乡土小说常淡化时代,像人性实验室,将人间美丑苦乐过滤清理。特异优美的湘西世界是作者用来表达“我实在是一个乡下人”的“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人性的人生形式”。他不在社会动乱中展现人物,而是写人物之间的感情纠葛和人与自然关系的宁静和谐,以秀丽的文字建造供奉人性的“希腊小庙”,从人道主义理想出发,歌颂原始淳朴的民风、劳动者崇高的人性美。天真娇美的少女和饱经风霜的老者是沈从文经常表现的人物形象,在湘西山明水秀竹翠花红中,远离尘嚣而生活着的女儿烂漫如花、清纯如水,心灵没有沾染半点世俗纤尘;老者世故如松、刚强如石,生活磨难并不曾损蚀他们的淳朴。作者以恬静悠远的风格、温润柔和的笔调,借诗词曲赋的意境,描绘出风俗淳朴的边城美丽风光,突出对湘西下层人民美善理想的人生形式的关注和赞赏。一丑一美,此贬彼咏,鲁迅与沈从文相异的创作意图共同指向文学的价值真谛——“用最小的面积惊人地集中了最大的思想”。(摘编自黄建章《鲁迅、沈从文“乡土小说”比较探微》,有删改)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

鲁迅和沈从文都出生于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旧中国,因此他们都怀着爱国之心和救国之愿。B.

鲁迅对下层受压迫民众有清醒认识,提出民众不能真正认识自身的生命意义和生存价值的命题。C.

鲁迅选择乡下人为描写对象,内容都是以批判眼光审视乡下人的劣根性。D.

沈从文的“湘西世界”是用来表达一种“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人性的人生形式”,也寄托了他的美善理想。2.下列对材料一和材料二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材料二开篇引用闻一多的言论证明世界各国的文学是丰富多彩的,而要建设一个好的世界文学,需要各国文学充分发展其地方色彩。B.

材料二第四、五段运用对比法,突出鲁迅重在“审丑”,凸显对国民性的批判;而沈从文重在“示美”,表现乡村美好人性。C.

两则材料都围绕沈从文和鲁迅先生的乡土文学创作展开,都采用总分总式结构论述,结构严谨。D.

材料二中引用“只是一片乌黑乌黑”表明鲁迅乡土作品的悲剧感和各种精神负累现象在某种程度上造成了他的作品过于灰暗的色调。3.下列不是对“沉默的国民的魂灵”进行刻画的一项是()A.

脸上瘦削不堪,黄中带黑,而且消尽了先前悲哀的神色,仿佛是木刻似的;只有那眼珠间或一轮,还可以表示她是一个活物。B.

“站着说!不要跪!”长衫人物都吆喝说。阿Q虽然似乎懂得,但总觉得站不住,身不由己的蹲了下去,而且终于趁势改为跪下了。C.

脸上虽然刻着许多皱纹,却全然不动,仿佛石像一般。他大约只是觉得苦,却又形容不出,沉默了片时,便拿起烟管来默默的吸烟了。D.

禹便一径跨到席上,在上面坐下,并不屈膝而坐,却伸开了两脚,把大脚底对着大员们,又不穿袜子,满脚底都是栗子一般的老茧。4.两则材料都对鲁迅和沈从文的乡土文学创作进行比较,又各有侧重,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5.阿Q和翠翠分别是《阿Q正传》和《边城》中的主要人物,请结合教材和材料二分析这两个人物形象的差异并探究形成这种差异的原因。【答案】1.D

2.C

3.D4.①材料一侧重分析二者文学创作的相同点,都宣扬人的文学,关注人的命运,并致力人性及人的生存问题的探讨。②材料二侧重分析二者文学创作的不同点,并从地域色彩和创作意图两个角度分析他们的创作差异:鲁迅取材于浙东,注重“画出沉默国民的魂灵”;沈从文关注湘西,注重构建湘西世界。5.①差异:《阿Q正传》中集中刻画阿Q的劣根性:阿Q自轻自贱又自尊自大、蛮横霸道又懦弱卑怯、过于敏感又麻木健忘、自欺欺人等等;《边城》中翠翠散发着纯朴的人性美:翠翠美丽多情、纯真善良、聪明矜持,心怀美好的憧憬与期待等等。②原因:两人的创作意图不同。鲁迅创作小说的主要目的是揭露封建社会吃人的本质,批判国民的劣根性,以唤醒愚昧麻木的国民,引起疗救的注意;沈从文的乡土小说更多是为了表现他心中的湘西世界,表现他对美好人性的向往与追求,而翠翠是作者理想中“爱”和“美”的集中体现。【解析】【导语】这两则材料通过对比分析鲁迅和沈从文的乡土小说,揭示了两位作家不同的创作意图和风格。鲁迅侧重批判现实和国民性中的沉重与丑陋,展现社会病态;沈从文则通过“湘西世界”展现自然与人性的美好,寄托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两者共通于对人生意义的探索,但表现手法与内容立意上显著不同。【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文本内容进行判断、推理的能力。A.“因此他们都怀着爱国之心和救国之愿”错误。由原文“鲁迅和沈从文都出生于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旧中国,内忧外患,民族贫弱,他们都怀着爱国之心和救国之愿,将自己的全副身心投向了广袤的土地”可知,两人“出生于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旧中国”与“都怀着爱国之心和救国之愿”无因果关系。B.“对下层受压迫民众有清醒认识,提出民众不能真正认识自身的生命意义和生存价值的命题”错误。由原文“鲁迅认为对于下层受压迫民众来说,首要的问题是去改变他们被封建传统观念所禁锢的精神世界,提高他们的思想觉悟,进而使他们得到正常、健全的发展”可知,他更关心的不是农民能不能真正认识自身的生命意义和生存价值,而是提出了农民如何突破旧的精神枷锁,获得正常、健全的发展。C.“内容都是以批判眼光审视乡下人的劣根性”错误。原文是“乡土承载虽也有过百草园的童真、社戏的欢愉、少年闰土月下刺猹的英武,但本着‘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的悲剧感,其笔触更多是礼教的吃人本质、国民的积弱和冥顽不灵的人性丑陋等精神负累现象”,可见鲁迅作品包含内容丰富,选项表述太绝对。故选D。【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论证方法及文章结构和思路的能力。C.“都采用总分总式结构论述”错误。材料一采用的是总分总式结构,材料二是总分结构,先总体介绍乡土小说的题材、情感、特色等,然后分别写了鲁迅和沈从文的作品特点。故选C。【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概念含义的能力。“沉默的国民的魂灵”,即“普遍主体性缺乏、生命意识盲目、高度压抑和病态,甚至奴性十足”。A.表现了祥林嫂极度悲哀麻木。B.表现了阿Q的奴性。C.表现了闰土对现实生活不满,内心的苦楚诉说不出,备受压迫后精神麻木。D.描写的人物禹是鲁迅《理水》中的人物,是不拘小节、饱经沧桑、身体力行的人。故选D。【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概括分析、比较材料的能力。①材料一围绕着鲁迅和沈从文在文学创作理念上的相通之处展开论述,重点落在他们都秉持“人的文学”这一方向,都紧扣对人性、人的命运以及健康生存等方面的关注与探讨,通过对二人各自创作理念及思想意图的梳理,清晰地呈现出二者在文学创作根源出发点上的一致性,也就是着重分析了二者文学创作的相同点所在。②材料二详细列举了鲁迅作品中极具浙东地域特色的元素以及沈从文作品里鲜明的湘西地域风情,通过对不同地域环境、风土人情等具体内容的呈现,直观地对比出二者乡土文学在取材地域上的明显差异,一个聚焦浙东,一个围绕湘西,现出因地域不同所带来的文学呈现上的区别。鲁迅意在通过作品揭示人的精神状态,正视人性的卑污,唤醒麻木的人们,如通过塑造各种悲剧、苦情形象来反映社会问题、表达同情等,是用冷峻目光去审视乡下人存在的种种问题;而沈从文则是构建“湘西世界”,将其作为人性实验室,淡化时代背景,着重展现人物间感情纠葛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歌颂人性美,关注和赞赏湘西下层人民美善理想的人生形式。【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探究问题,提出见解的能力。①在《阿Q正传》中,鲁迅通过一系列情节与细节刻画了阿Q诸多劣根性。例如,阿Q在面对他人的欺辱时,往往不敢正面反抗,尽显懦弱卑怯之态,像被假洋鬼子打了之后,只是心里想着“儿子打老子”来自我安慰,这体现了他自欺欺人的一面;他时常通过贬低自己,如说自己是“虫豸”,又在某些时候盲目自尊自大,像和别人口角时,吹嘘“我们先前——比你阔的多啦!你算是什么东西!”展现出自轻自贱又自尊自大的矛盾性格;他看到比自己弱的人就去欺负,显得蛮横霸道,可遇到比自己强的又马上退缩,凸显出其欺软怕硬的特点;而且他对自己所遭受的苦难总是很快就忘却,过于敏感又麻木健忘,比如被赵太爷打了之后,很快就又若无其事了。在《边城》里,沈从文塑造的翠翠形象充满了纯朴的人性美。翠翠生长在湘西的边城,那里有着淳朴的民风,她深受这种环境熏陶,美丽且多情,对待爱情有着懵懂又美好的憧憬,看到傩送二老时会羞涩脸红,心里悄悄埋下爱情的种子;她纯真善良,对待身边的人都怀着善意,比如帮祖父渡船时,总是耐心又热情;她聪明矜持,面对感情时虽然内心炽热,但不会轻易表露,而是将这份情感含蓄地放在心底,等待着爱情自然地发展。②鲁迅创作《阿Q正传》这样的作品,就是要通过刻画像阿Q这样具有典型劣根性的人物形象,把封建社会吃人的本质、国民精神上的病态赤裸裸地揭露出来,让人们看到这些问题的严重性,进而去唤醒那些还处于愚昧麻木状态的国民,促使大家去反思、去改变,以达到拯救民族精神、推动社会变革的目的。沈从文致力于构建自己心中的“湘西世界”,这个世界是他对理想人性、美好生活形式的寄托。他希望通过文字展现出湘西地区那种原始淳朴的民风、劳动者崇高的人性美,从人道主义理想出发,营造出一个远离尘嚣、充满爱与美的世界,以此来表达他对美好人性的向往与追求。翠翠作为《边城》的核心人物,自然就成为了作者这种理想中“爱”和“美”的集中体现,她身上承载着沈从文所期待的那种自然、健康、纯真的人性特质,符合沈从文打造“湘西世界”、歌颂美好人性的创作意图。(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奇死莫言成麻子带领鬼子兵轰炸完村里的草鞋窨子后,终于获得解放。他倚在一棵树上喘着气,听着从各家各户传来的哭声,腿自动地萎缩。他的背擦着柳树枯燥的皮,一滑到底。他忽然感觉到自己罪恶深重。村东头偏僻角落上那个数一数二的大窨子,每天夜里都聚着三十二十的男人,一边编草鞋,一边说笑。日本人往这个窨子里投进去四十多颗炸弹,爆炸过后,窨子就成了一个颓平的坟墓,只有一根支撑顶盖的柳木棍子从泥土中伸出来,像枪口一样指着红彤彤的天。他挣扎着回到家里时,发现他漂亮的妻子和十三岁的女儿躺在院子里,肝肠涂了一地。他眼前乌黑,直挺挺地摔倒了。……他躺着,有时自觉死去了,有时又觉得还活着……他追赶着玫瑰色天空中漂游着的一大片圆圆的红云,妻子、女儿,村里许多熟悉的男女老幼,都站在上边。他在地上飞跑,仰着脸,追赶那片缓缓移动的云。云上的人都不理他,都对着他啐唾沫,连妻子女儿也对着他啐唾沫。他急急忙忙地辩解着,说自己给日本人带路是怎样万般无奈。可是那云里的唾沫更像雨点般落下。他眼见着云团越飞越高,终于变成一个血红的亮点……他醒过来后又开始寻找儿子,八岁的儿子头朝下脚朝上立在水瓮里,身体僵硬如一段棍棒。成麻子把绳子拴在大门框上,挽出一个圆圆的圈套……一个小伙子高举一把腰刀,横着把绳子斩断。一九四零年早春,天气异常寒冷。这时,成麻子已是胶高大队里有名的虎胆英雄。他不愿用枪,只愿用手榴弹,每次战斗,他都冲到最前边,把一枚枚木柄手榴弹闭着眼乱扔。距离敌人七八米远,他也敢扔手榴弹,而且从不弯腰躲避,说也奇怪,那些弹片像飞蝗一样从他身边飞过,却从没碰伤过他的肉体。这天,大队长江小脚召开干部会议。一个书生气十足的中队长站起来:“我们是共产党,饿死不低头,冻死不弯腰,谁要认贼作父,丧失气节,我就和他刀枪相见!”脸色枯黄的干部也毫不示弱,说:“共产党就是要把人饿死冻死吗?共产党是最聪明的人,应该机动灵活,投降伪团长,是假投降。小忍为大谋,只有保存革命力量,才能赢得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成麻子说:“大队长,我有一条计可解决这问题。”胶高大队采纳了成麻子的计策,趁着暗夜,偷走了村里断壁残墙上的一百多张狗皮,又盗走了有人藏在枯井里的几十支钢枪。他们四处打狗,补充了营养,恢复了体力,筹齐了避寒衣——每人一张狗皮。那年漫长寒冷的春天里,高密东北乡广阔的大地上,出现了一支身披狗皮的英雄部队,使鬼子尤其是使伪团闻狗叫而丧胆。第一场战斗发生在古历二月初二,传说中龙抬头的日子。日头将落时,胶高大队离的村,村里有人曾看见过当时情景:在血红的暮色里,二百多个八路哈着腰出了村。他们每人披一张狗皮,狗毛朝外;狗尾巴拖在两腿间。成麻子披着一张黑狗皮,胸前挂一个布袋。布袋里装着二十八颗手榴弹。他们潜入马店镇时,已是半夜,寒星满天,严霜遍地。为了行动方便,成麻子把挂在胸前的一袋手榴弹摘下来,摸出了一枚掖在腰里。他把手榴弹袋子递给一个身材高大的队员,说:“我在门口得手后,你快点送上来。”那队员点点头。微弱的星光照耀着大地,日伪营房挂着十几盏马灯,院子里昏黄如傍晚。大门口游动着两个鬼魂般的伪军,影子长长地投在地上。从大门不远处修建炮楼的砖石堆后边,跳出了一只黑色的老狗,他颠颠地跑着;紧跟在他身后,又追出了一条白狗,一条花狗。他们撕咬着,翻滚着,趁着暗影,靠近了大门。在离大门只有十几步的一堆木料暗影里,三条狗咬成一团。远远地看,像三条狗在争夺着什么美味佳肴。大队长江小脚在砖石堆后,满意地听着看着成麻子他们的精彩表演,不由想起成麻子刚参军时那副木讷懦弱的样子,那时候他动辄流泪抹鼻涕,像个老娘们。成麻子他们在木料堆的暗影里耐心地撕咬着。一个伪军弯腰寻到一块砖石,用力投过去,怒骂一声:“这群瘟狗!”成麻子摹仿出狗被击中的嗷嗷叫声。确实是惟妙惟肖,江大队长憋不住想笑。伪军耐不住了,端着上着刺刀的步枪,小心翼翼地往木料堆旁走。狗撕咬得更加欢快。伪军走到离木料堆三五步远时,成麻子他们从地上飞一样腾起,兵营里马灯射出的昏黄光线照耀着他们的皮毛,好像三道闪电飞向两个伪军。两个伪军都像装满沙土的布袋沉甸甸地倒了。成麻子在大门口接住了他那一袋子手榴弹,发疯地往瓦房扑去。他对准一个窗口,接二连三地投进去二十颗手榴弹,屋子里的爆炸声和受伤鬼子的惨叫声使他想起几年前日本鬼子往草鞋窨子里扔炸弹的情景。这类似的情景并没有使他体会到报仇雪恨的快感,反而有一线锐利的痛苦,像尖刀一样,在他心脏上划出一道深刻的裂痕。这场战斗,是胶高大队组建以来最大的战斗、绝对辉煌的胜利。在这次战斗中立了大功的成麻子竟吊死在村头一棵柳树上。他穿着那张狗皮,从后边看,好像吊着一条狗;从前边看,吊着一个人。(节选自《红高粱家族》,有删改)6.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成麻子为了保命出卖乡亲,可最终他也失去了他的家人,这给他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创伤。B.成麻子战斗都不用枪,只用手榴弹,且每次都冲到最前面,因为此时的他已是个勇敢的战士。C.中队长和脸色枯黄的干部,他们的发言虽然有分歧,但他们抗战的目的是一致的。D.小说中成麻子复仇前后的心理变化,深刻体现了极端环境下人性的复杂和成长。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点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综合运用了内心独白、动作暗示、梦境描写等手法细腻地刻画了成麻子复杂矛盾的心理。B.伪军投石怒骂,大队长忍不住想笑,这从侧面表现了战士们伪装狗的表演惟妙惟肖。C.成麻子献计偷狗皮,披狗皮骗伪军立功,披狗皮自杀,由此可见“狗皮”充当了小说的线索。D.成麻子没有体会到报仇的快感,反而有一线锐利的痛苦,这为结尾处的自杀作了铺垫,引发了读者思考。8.“狗皮”是小说的重要物象,请结合文本分析其意蕴。9.同为战争题材,孙犁的《荷花淀》体现了一种清新明快的审美特征,而《奇死》展现出一种符合战争残酷性的凝重悲壮的特点。请结合两篇小说对上述观点作简要分析。【答案】6.B

7.C

8.①天气寒冷时,队员们披狗皮避寒;战斗前,队员们披狗皮摹仿狗迷惑敌人。所以“狗皮”是游击队员们的保护和伪装。②成麻子勇敢杀敌,却没有感到快感,最后还身披狗皮死去,暗示了他虽用自己的行动复了仇,但他仍无法消解先前为保命出卖乡亲而带来的深重的负罪感。此时“狗皮”是成麻子罪人身份的象征。9.①语言上:《荷花淀》清新明快,富有诗意;《奇死》沉郁凝重。②战争场景上:《荷花淀》写战争是“枪声清脆,三五排枪过后,他们投出了手榴弹,冲出了荷花淀”,显得轻松明快,淡化了战争的血腥;《奇死》描写的战争场面是残酷和惨烈的,如窨子被炸后的惨状、成麻子家破人亡的悲惨,给人带来了强烈的紧张感和冲击力。③主题上:《荷花淀》融入了更多富有生活气息的对话和自然景物的描写,让人感觉到浓郁的诗意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奇死》通过成麻子的悲惨遭遇引发了读者对战争的残酷、历史的沉重及人性的善恶的深入思考。【解析】【导语】这篇小说通过成麻子的故事,展现了战争环境下人性的复杂变化。成麻子由最初的懦弱屈从、背叛乡亲,到战场上的勇猛无畏,以及最终的自我了结,体现了他内心深处的罪恶感和自我救赎的矛盾心理。通过“狗皮”这一意象,小说揭示了人在极端环境下的生存挣扎和道德困境,折射出战争的残酷与人性的复杂。文章以凝重悲壮的风格深刻反思战争对人心的摧残。【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B.“因为此时的他已是个勇敢的战士”错误,是因为此时的他内心充满愧疚及对敌人的刻骨仇恨。故选B。【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C.“由此可见‘狗皮’充当了小说的线索”错误,“狗皮”串联了主要情节,而不是全文的线索。故选C。【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艺术形象进行分析鉴赏的能力。①在小说所设定的背景中,当时天气异常寒冷,“那年漫长寒冷的春天里”,胶高大队的队员们面临着严寒的考验,而他们四处打狗获取狗皮,“每人一张狗皮”,这狗皮首先起到了保暖避寒的实际作用。在潜入马店镇的战斗中,队员们“每人披一张狗皮,狗毛朝外;狗尾巴拖在两腿间”,利用狗皮来摹仿狗的形态,通过成麻子等人精心设计的狗咬架表演来迷惑敌人,便于他们接近敌人展开突袭行动,“狗皮”是游击队员们应对恶劣环境以及实施作战计划时重要的保护和伪装手段。②成麻子曾经带领鬼子兵轰炸村里的草鞋窨子,造成了村里众多乡亲的死亡,包括他自己的妻子、女儿和儿子,这是他犯下的不可饶恕的罪行。后来尽管他在胶高大队成为了有名的虎胆英雄,在战斗中勇敢地冲锋陷阵,但是当听到屋子里敌人的惨叫声,他却没有体会到报仇雪恨的快感,反而内心被痛苦深深刺痛。最后他身披狗皮吊死在村头柳树上,这狗皮就仿佛是一种标记,象征着他这个背负着沉重罪孽之人的身份,即便他在战斗中有英勇的表现,可曾经的过错始终如影随形,让他最终也没能从内心的愧疚与负罪感中解脱出来。【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意蕴进行多角度鉴赏比较的能力。①语言风格方面:《荷花淀》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像“月亮升起来,院子里凉爽得很,干净得很,白天破好的苇眉子潮润润的,正好编席”,用简洁而细腻的笔触勾勒出一幅宁静美好的乡村生活画面,即使是在描述战争时,语言也不失这种清新明快的格调,富有诗意美感。《奇死》中像描述成麻子看到自家亲人惨死后的状态“他挣扎着回到家里时,发现他漂亮的妻子和十三岁的女儿躺在院子里,肝肠涂了一地。他眼前乌黑,直挺挺地摔倒了”,文字直白地展现出那种惨烈的场景和沉重的氛围,让人深切感受到悲剧色彩以及战争带来的沉重压抑,字里行间都透露着凝重的气息。②战争场景描写方面:《荷花淀》对战争场景的描写较为简洁且淡化了血腥残酷的一面,呈现出一种轻松明快的感觉。例如文中写战斗就是“枪声清脆,三五排枪过后,他们投出了手榴弹,冲出了荷花淀”,寥寥几笔勾勒出战斗过程,重点并没有放在战斗的惨烈厮杀,而是更侧重于展现战士们战斗时的那种干脆利落,让读者感受到一种别样的战争氛围。《奇死》对战争场景的刻画是非常残酷和惨烈的。先是描写了日本鬼子轰炸村里草鞋窨子后的惨状,“日本人往这个窨子里投进去四十多颗炸弹,……像枪口一样指着红彤彤的天”,直观地展现出战争对百姓生活造成的毁灭性打击;还有成麻子一家的悲惨遭遇,亲人一个个横死,这些都营造出了强烈的紧张感和冲击力,让读者深刻体会到战争的残酷无情以及它所带来的巨大伤痛。③主题表达方面:《荷花淀》中女人们之间的家常对话,如商量着去看望参军的丈夫等内容,充满了生活的烟火气,同时展现出在战争背景下人们积极的生活态度和对革命胜利的坚定信念,让读者感受到即使处于战争时期,生活依旧有着美好的一面,传递出一种乐观向上的精神风貌。《奇死》:通过成麻子从给鬼子带路导致家破人亡,到后来虽在战斗中英勇杀敌却始终无法摆脱内心负罪感,最终吊死的悲惨遭遇,深刻地引发读者对战争的残酷性、历史的沉重性以及人性中善恶挣扎等问题,它从更深层次去挖掘战争给人带来的心灵创伤以及背后复杂的人性问题,主题显得凝重而深刻。二、古代诗文阅读(37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2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材料一:岳飞,字鹏举,相州汤阴人。少负气节,沈厚寡言,家贫力学,尤好《左氏春秋》、孙武《兵法》。家贫,拾薪为烛,诵习达旦,不寐。生有神力,未冠,挽弓三百斤,弩八石,学射于周同,尽其术,能左右射。同死,朔望设祭于其冢。诣河北招讨使张所,所待以国士,借补修武郎,充中军统领。所问曰:“汝能敌几何?”飞曰:“勇不足恃,用兵在先定谋栾枝曳柴以败荆莫敖采樵以致绞皆谋定也。”所矍然曰:“君殆非行伍中人。”飞因说之曰:“国家都汴,恃河北以为固。苟冯据要冲,峙列重镇,一城受围,则诸城或挠或救,金人不能窥河南,而京师根本之地固矣。招讨诚能提兵压境,飞唯命是从。”所大喜,借补武经郎。初,秦桧逐赵鼎,飞每对客叹息,又以恢复为己任,不肯附和议。读桧奏,至“德无常师,主善为师”之语,恶其欺罔,恚曰:“君臣大伦,根于天性,大臣而忍面谩其主耶!”兀术遗桧书曰:“汝朝夕以和请,而岳飞方为河北图,必杀飞,始可和。”桧亦以飞不死,终梗和议,己必及祸,故力谋杀之。家无姬侍。吴玠素服飞,愿与交欢,饰名妹遗之。飞曰:“主上宵旰,岂大将安乐时?”却不受,玠益敬服。帝初为飞营第,飞辞曰:“敌未灭,何以家为?”或问天下何时太平,飞曰:“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师每休舍,课将士注坡跳壕,皆重铠习之。子云尝习注坡,马踬,怒而鞭之。卒有取民麻一缕以束刍者,立斩以徇。卒夜宿,民开门愿纳,无敢入者。军号“冻死不拆屋,饿死不卤掠。”卒有疾,躬为调药;诸将远戍,遣妻问劳其家;死事者哭之而育其孤,或以子婚其女。凡有颁犒,均给军吏,秋毫不私。好贤礼士,览经史,雅歌投壶,恂恂如书生。每辞官,必曰:“将士效力,飞何功之有?”然忠愤激烈,议论持正,不挫于人,卒以此得祸。(节选自《宋史·岳飞传》)材料二:帅臣之得令誉也有三:严军令以禁掠夺,为软语以慰编氓,则民之誉归之;修谦让以谨交际,习文词以相酬和,则士之誉归之;与廷议而持公论,屏奸邪以交君子,则公卿百僚之誉归之。岳侯之死,天下后世胥为扼腕,而称道之弗绝者,良繇是也。唯然,而君子惜之,惜其处功名之际,进无以效成劳于国,而退不自保其身。遇秦桧之奸而不免,即不遇秦桧之奸而抑难乎其免矣。(节选自王夫之《宋论·卷十》)10.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用兵在先A定谋B栾枝曳柴以败C荆D莫敖采樵E以致绞F皆谋G定也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望,农历每月十五日。与《鸿门宴》“望其气,皆为五采”中“望”意思不同。B.冯,凭借、依靠。与《赤壁赋》“浩浩乎如冯虚御风”中“冯”意思不同。C.殆,恐怕、大概。与《六国论》“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中“殆”意思相同。D.令,美好。与《孔雀东南飞》“便言多令才”中“令”意思相同。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岳飞具有卓越的军事思想,为张所部将时就认为作战不能光依靠勇气,强调用兵要谋略在先,让张所很惊讶。B.岳飞忠贞廉洁。吴玠看他没有姬妾,装扮好美人送给他,岳飞以皇上勤于政事自己岂能贪图享乐为由拒绝。C.岳飞从严治军,包括严格训练、严肃纪律,士兵拿取老百姓的一根麻绳绑草料,就被立刻斩首。D.天下人及后世人认为岳飞进一步无法为国家建功立业,退一步不能保全自己。即便没有秦桧这样的奸臣,恐怕也不会有好结果。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恚曰:“君臣大伦,根于天性,大臣而忍面谩其主耶!”(2)岳侯之死,天下后世胥为扼腕,而称道之弗绝者,良繇是也。14.王夫之认为“帅臣之得令誉也有三”,请结合材料一概括岳飞被称作“帅臣”的原因。【答案】10.BDF

11.C12.D

13.(1)(他)愤怒地说:“君臣之间的大义,是根源于天性的,大臣怎么能忍心当面欺骗他们的君主呢!(2)岳侯的死,全天下的人以及后世子孙都感到深深的惋惜,而称道他的人却不断,的确是这样的原因。14.①军纪严明②关爱将士③好贤礼士④议论持正⑤厌恶奸邪【解析】【导语】本文通过对岳飞生平事迹的叙述,展现了他忠勇、正直、廉洁、爱民的高尚品质。文章语言简练,结构清晰,通过具体事例突出了岳飞的人格魅力和军事才能。同时,也反映了当时政治环境的复杂性,对岳飞的悲剧命运表达了深深的惋惜。整体而言,这是一篇兼具历史价值和文学价值的传记作品。【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战争在于预先制定计划,“栾枝曳柴以败荆,莫敖采樵以致绞”,这些都是谋定而后动。“用兵在先定谋”句意完整,“在先”修饰“定谋”,作“定谋”的状语,而“栾枝”作后文的主语,其前应断开,故应在B处断开;“栾枝曳柴以败荆”“莫敖采樵以致绞”为两个句式一致、结构相同的并列句子,应在DF处分别断开;“皆谋定也”为判断句式,中间不断句。故应在BDF处断句。【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中的一词多义现象的理解能力。A.正确。农历每月十五日/观察。句意:周同死后,岳飞每月初一和十五都到周同墓前摆上供品祭奠。/观察他那里的气运,都是龙虎的形状。B.正确。凭借、依靠/通“凭”,乘。句意:如果能凭借占据要地。/浩浩荡荡好像乘风凌空而行。C.“意思相同”错误。恐怕、大概/几乎、将要。句意:你恐怕不是普通当兵的人。/况且燕赵两国正处在秦国把其他国家将要消灭干净的时候。D.正确。均译为“美好”。句意:帅臣得到好名声有三个条件。/口才很好,又多才能。故选C。【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D.“天下人及后世人认为……即便没有秦桧这样的奸臣,恐怕也不会有好结果”张冠李戴。材料二说“即不遇秦桧之奸而抑难乎其免矣”,认为“即便没有秦桧这样的奸臣,恐怕也不会有好结果”是王夫之的看法。故选D。【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恚”,愤怒、生气;“面”,当面;“谩”,欺骗、瞒哄。(2)“胥”,都;“扼腕”,表示愤怒惋惜等情绪;“良”,的确、实在。【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信息,归纳要点的能力。①“师每休舍,课将士注坡跳壕,皆重铠习之。子云尝习注坡,马踬,怒而鞭之。卒有取民麻一缕以束刍者,立斩以徇。卒夜宿,民开门愿纳,无敢入者。军号‘冻死不拆屋,饿死不卤掠’”,他要求将士严格训练,不许掠夺百姓,如有违反军纪者,立即严惩不贷。百姓开了自家的门愿意接纳他们宿营,没有兵卒敢进入。由此说明岳飞军纪严明。②“卒有疾,躬为调药;诸将远戍,遣妻问劳其家;死事者哭之而育其孤,或以子婚其女。凡有颁犒,均给军吏,秋毫不私”,士兵有病,岳飞亲自为他调药;诸将远征,岳飞派自己的妻子慰劳他们的家眷;战死的将领,岳飞为之哭泣并且养育他们的孤儿,或者让儿子娶阵亡将领的女儿为妻。凡是有朝廷颁发下的犒劳,平均分给部下将士,一点也不据为己有。由此说明岳飞关爱将士。③“好贤礼士”,岳飞好贤礼士。④“议论持正,不挫于人”,岳飞议论持正。⑤“读桧奏,至‘德无常师,主善为师’之语,恶其欺罔,恚曰:‘君臣大伦,根于天性,大臣而忍面谩其主耶’”,岳飞厌恶秦桧这种欺骗君主的行为,多亲会的行为表示愤怒,说明岳飞厌恶奸邪。参考译文:材料一:

岳飞,字鹏举,相州汤阴人。年少时的岳飞就有气节,沉默忠厚,很少言语,家里虽穷但他勤奋好学,特别喜欢读《左氏春秋》、孙武的《兵法》。天生有惊人的力量,不到二十岁,岳飞就能拉开三百斤的大弓和八石重的硬弩,他向名师周同学习射箭,学到了周同的所有本领,可以左右开弓。周同死后,岳飞每月初一和十五都到周同墓前摆上供品祭奠。到河北拜见招讨使张所,张所用国士的规格对待岳飞,借补修武郎,担任中军统领。张所问岳飞:“你能抵挡多少敌人?”岳飞说:“个人之勇不可靠,战争在于预先制定计划,‘栾枝曳柴以败荆,莫敖采樵以致绞’这些都是谋定而后动。”张所惊讶地说:“你恐怕不是普通当兵的人。“岳飞趁机劝他说:“国家在汴梁建都,依靠河北稳固国家。如果能凭借着占据要地,各个重镇形成犄角之势,一座城被包围,其余各城有的阻击或有的救援,金国人就不能再进兵河南,那么京城的根本之地就巩固了。招抚如果能提兵压境,我唯命是从。”张所非常高兴,借补武经郎。起初,秦桧将赵鼎排挤走之后,岳飞每次在客人面前都会对此事表示深深的叹息。岳飞一直以恢复中原为己任,因此他不愿意附和秦桧等人提出的和议主张。当他读到秦桧的奏章,其中写到“德无常师,主善为师”(意为道德没有固定的老师,君主行为善良就是人们的老师)这样的句子时,岳飞非常厌恶秦桧这种欺骗君主的行为,他愤怒地说:“君臣之间的大义,是根源于天性的,大臣怎么能忍心当面欺骗他们的君主呢!”金国的兀术给秦桧写了一封信,信中写道:“你每天都在努力请求和议,但岳飞却正在为收复河北失地而图谋策划。只有杀掉岳飞,和议才有可能达成。”秦桧也认为,如果不杀掉岳飞,最终会阻碍和议的顺利进行,他自己也可能会因此遭遇灾祸。因此,秦桧竭尽全力地谋划要杀掉岳飞。他的家里没有姬妾陪侍。吴玠向来佩服岳飞,想要和他结交,便妆扮了美女送给岳飞。岳飞说:“现在皇上昼夜忧心天下,怎么会是我们当大将的人享受安乐的时候?”岳飞推辞不肯接受,吴玠更加尊敬佩服他了。皇帝开始的时候想为岳飞建造府邸,岳飞推辞说:“敌人还没有被消灭,怎么能够建立自己的府邸呢?”有的人问天下什么时候太平,岳飞说:“文臣不吝惜钱,武臣不吝惜死,天下就太平了。”岳飞的部队每次安营扎寨的时候,他命令将士们从陡坡上骑马急驰而下跳跃壕沟,将士们都穿着厚重的铠甲练习。岳飞的儿子岳云曾经练习从陡坡上骑马急驰而下,战马跌倒了,岳飞愤怒地拿鞭子抽他。兵卒里有人拿百姓一缕麻用来绑草垛,立刻斩首示众。士兵们晚上宿营,百姓开了自家的门愿意接纳他们,没有兵卒敢进入。(岳飞部队的)军号是“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士兵有病,岳飞亲自为他调药;诸将远征,岳飞派自己的妻子慰劳他们的家眷;战死的将领,岳飞为之哭泣并且养育他们的孤儿,或者让儿子娶阵亡将领的女儿为妻。凡是有朝廷颁发下的犒劳,平均分给部下将士,一点也不据为己有。岳飞尊重贤能礼遇士人,浏览经史典籍,平时唱唱雅诗,玩玩投壶游戏,谦逊谨慎得像个读书人。岳飞每次辞谢立功后朝廷给他加官时,一定说:“将士们为国效力,我岳飞又有什么功劳呢?”但是他忠心忧愤,壮怀激烈,发表议论坚持正义,不屈服于人,最终因此蒙受灾祸。材料二:帅臣得到好名声有三个条件:严格遵守军令以阻止掠夺,用温和的言辞安抚百姓,那么民众会赞扬他;修养谦让,懂得交际,熟悉文词以和大家相处,那么士人会赞扬他;在朝廷上参与议事,坚守公正之论,排除奸邪与君子来往,那么公卿百僚会赞扬他。岳侯的死,全天下的人以及后世子孙都为此感到深深的惋惜,而称道他的人却不断,的确是这样的原因。不过,君子却可惜他,惋惜他在功名成就的时候,既不能在朝廷中为国家建功立业,又不能在退隐时保全自己的性命。他遇到了秦桧这样的奸臣而无法幸免,即使没有遇到秦桧这样的奸臣,他或许也难以避免遭受迫害的命运。(二)古代诗词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金缕曲·闻杜鹃刘辰翁①少日都门路。听长亭、青山落日,不如归去。十八年间来往断,白首人间今古。又惊绝、五更一句。道是流离蜀天子②,甚当初、一似吴儿语。臣再拜,泪如雨。画堂客馆真无数。记画桥、黄竹歌声③,桃花前度。风雨断魂苏季子④,春梦家山何处?谁不愿、封侯万户?寂寞江南轮四角,问长安、道上无人住。啼尽血,向谁诉?【注】①刘辰翁,南宋末年著名的爱国词人。②蜀天子:指魂化杜鹃的蜀帝杜宇。③黄竹歌声:李商隐《瑶池》诗中“黄竹歌声动地哀”④苏季子,即苏秦,曾游说六国抗秦。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昔日少年,今朝白首,人事沧桑有如“古”“今”之变。词人用“白首人间今古”概括这种感触。B.“画桥”“桃花前度”“黄竹歌声”实写眼前所见宋亡后故都凋敝、凄凉的景象。C.“风雨断魂苏季子,春梦家山何处?”以“苏季子”喻抗元英雄,写南宋末年的爱国志士为抗击元军,英勇献身,不能归乡,只得梦回家山。D.“寂寞江南轮四角,问长安、道上无人住”描写临安失陷后,京都道上,人烟萧瑟,江南寂寞,道路难行,抒发家国破亡之痛。16.本词题为“闻杜鹃”,请结合全词分析“闻杜鹃”是如何贯穿全篇的。【答案】15.B

16.①开头三句,写自己少年时代上都门游学、求取仕进的心情,长亭薄暮,几声鹃鸣,勾引起了羁旅之愁,产生了“不如归去”的想法。②“道是流离蜀天子,甚当初、一似吴儿语”,这几句由杜鹃声联想到蜀天子杜宇,由杜宇联想到被掳北去的宋恭帝,遥拜之时,泪如雨下;杜鹃声声唤起了对宋恭帝的深深忆念。③结句“啼尽血,向谁诉”,用拟人化的口吻,说杜鹃终日啼鸣,纵然啼尽鲜血,又向谁去诉说这一切人间悲苦呢?写出了作者对人民遭受苦难的同情。【解析】【导语】这首词通过杜鹃啼血的意象,表达了词人对南宋灭亡的深沉哀痛和个人壮志难酬的无奈。词中忆及往昔故都繁荣与现实凋敝,借苏秦之典抒发了岁月流失与理想幻灭的感慨,情感悲凉且深刻。【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赏析能力。B.“‘画桥’‘桃花前度’‘黄竹歌声’实写眼前所见宋亡后故都凋敝、凄凉的景象”错误。“画桥”“桃花前度”所写乃是临安失陷前的繁华景象,这是虚写,不是眼前所见;而“黄竹歌声”才是眼前所见宋亡后故都的凄惨悲凉,这是实写。词人将昔日之繁华和今日之败落相互对照,虚实相映,伤怀倍添。故选B。【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事物形象及结构技巧的能力。这首词题为“闻杜鹃”,全篇词意都从“闻杜鹃”生发开去。①词的开篇“少日都门路。听长亭、青山落日,不如归去”,写自己少年时代上都门游学,地在长亭,时在薄暮,听到杜鹃“不如归去”的叫声,犹如家人“不如归去”的催唤声,勾引起了羁旅之愁,产生了“不如归去”的想法,奠定了全词怀旧和感慨的基调。②在中间部分,“道是流离蜀天子,甚当初、一似吴儿语”,写词人听到杜鹃的叫声,联想到杜鹃啼血的传说,将杜鹃比作流离的蜀天子杜宇,又由杜宇联想到被掳北去的宋恭帝,蜀天子的悲啼和自己的身世以及国家的命运相呼应,引发了词人对国家兴亡的悲痛之情,杜鹃的叫声成为触发这种情感的媒介。③最后“问长安、道上无人住。啼尽血,向谁诉”,写京都道上,人烟萧瑟,江南寂寞,道路难行,词人触景生情,家国之痛,涌上心头,但“啼尽血,向谁诉”,用拟人化的口吻,说杜鹃终日啼鸣,但纵然啼尽鲜血,又向谁去诉说这一切人间悲苦呢?这里的杜鹃声声,不可说的一切,其实是词人对抗元英雄、对苦难人民、对国家破亡的深深忆念、同情和悲伤等复杂情感无法言说的表达。可见,杜鹃的叫声贯穿全篇,将词人对个人身世的感慨、对往昔繁华的怀念和对国家破亡的悲痛等复杂情感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使全词情感连贯,意境深沉。(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柳永《望海潮》(东南形胜)中,以“________”一句描绘钱塘的湖山之美,又以“________”一句摹写人们的喜笑颜开。(2)《答司马谏议书》中,“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王安石想要作出解释,却担心结果必定不会被司马光理解,侧面反映出变法之艰难。(3)成都旧有大城、少城之分。少城在古代为掌织锦的官员之官署,故称锦官城,也可简称为锦城,这一别称在唐代诗歌中十分多见,如“________,________”。【答案】

①.重湖叠��清嘉

②.嬉嬉钓叟莲娃

③.虽欲强聒

④.终必不蒙见察

⑤.丞相祠堂何处寻

⑥.锦官城外柏森森(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篇名句的能力。易错字词有:“��”“钓叟”“聒”“祠堂”三、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5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手机,这个曾经被视为通讯工具的“掌中宝”,如今已悄然成为我们生活中

A

的一部分。它如同一个魔法盒,轻轻一滑,便能开启一个五彩斑斓的世界,让我们在其中流连忘返。然而,当我们沉浸于手机带来的便利时,却往往忽视了它潜在的隐形危害。①长时间使用手机,②尤其是过度沉迷于游戏、社交媒体、抖音和视频平台,③会对我们的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影响。④手机屏幕的蓝光,⑤如同无形的利剑,⑥刺向我们的双眼,⑦导致造成视力下降、眼部疲劳的后果;⑧长时间低头玩手机,⑨让我们的颈椎不堪重负,⑩疼痛难忍。(

),过度使用手机还会对心理健康产生负面影响。沉迷于手机中的虚拟世界,容易让人忽视现实生活中的情感交流和人际交往,导致社交障碍和孤独感。同时,手机中的信息过载和负面新闻也可能引发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更为严重的是,过度使用手机还可能影响我们的学习和工作效率。当我们沉浸在手机的游戏世界中,与虚拟角色并肩作战时;当我们滑动屏幕,浏览着朋友圈的点点滴滴时;当我们深夜不眠,只为追完那部令人

B

的剧集时……我们是否意识到,这些看似无害的行为,正在一点点吞噬着我们,分散我们的注意力,降低专注力和记忆力。长期下去,这种习惯会严重影响我们的职业发展和个人成长。因此,(

),并采取积极的措施来减少过度使用手机。例如,设定合理的手机使用时间,避免在睡前使用手机,增加与现实世界的互动和交流等。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充分利用手机的便利,同时保护好自己的身心健康。18.请在文中画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19.文中第二段有两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修改,使语言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20.请在文中括号内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21.请简要概括文中第二至第四段的主要内容。要求使用递进关系的句子,表达准确流畅,不超过45个字。22.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不少学生沉迷手机。晚上刷屏到凌晨,可谓“战神”;白天呼呼大睡,叫不醒,可谓“睡仙”。针对此现象,请以“放下手机”为主题,写一条宣传语。要求至少运用一种修辞,不超过20个字。【答案】18.A.不可或缺B.欲罢不能

19.句②,修改为:尤其是过度沉迷于游戏、社交媒体和视频平台;句⑦,修改为:导致视力下降、眼部疲劳。20.甲:除了身体健康乙:我们应该意识到手机的隐形危害21.过度使用手机不仅会严重影响我们的身心健康,还可能影响我们的学习和工作效率。22.示例:别让手机偷走你的青春(拟人)别让手机成为你学习的“暂停键”(比喻)绝不做手机的奴隶(拟人)放下手机,让梦想启航(拟物)放下手机,让心灵去旅行(拟人)手机诚可贵,健康价更高(对偶)【解析】【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A处,语境强调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手机在生活中已经到了不能缺少的程度,可填“不可或缺”。不可或缺:表示非常重要,不能有一点点的缺失。B处,是要修饰让我们深夜不眠追的剧集,说明剧集很吸引人,让人难以停止观看,可填“欲罢不能”。欲罢不能:意思是正在做某事,想要停止却不能停止下来。【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文中第二段有两处语病:句②中并列不当,“视频平台”包含“抖音”,不能并列,可删去“抖音”,改为:尤其是过度沉迷于游戏、社交媒体和视频平台;句⑦中结构混乱,“导致……”与“造成……的后果”两种句式杂糅,删去“造成”“的后果”更简洁,改为:导致视力下降、眼部疲劳。【2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甲:前文说的是手机对身体健康的影响,后文说的是手机对心理健康的影响,两段有递进关系,本空在首句,需要总结上文,即对身体健康的影响,可填:除了身体健康。乙:空前“因此”,表明此处是根据上文得出的结论,而上文主要在谈过度使用手机的危害,后面与采取措施减少过度使用手机相衔接,可填:我们应该意识到手机的隐形危害。【2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压缩语段的能力。文中第二段主要谈过度使用手机对身体健康的影响,第三段主要谈过度使用手机对心理健康产生负面影响,第四段主要谈过度使用手机还可能影响我们的学习和工作效率;因此都是在谈过度使用手机的危害。这三段按照危害程度可以分为两层:第二、三段主要是对人本身的身体和心灵健康的影响,可概括为:过度使用手机会严重影响我们的身心健康;第四段是对学习和工作的影响,原句已经比较简洁,可直接保留:还可能影响我们的学习和工作效率;两层之间用表递进关系的“不仅……还……”衔接起来,即可得到答案。【2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拟写宣传语的能力。从文本中可以看出,过度使用手机对身心健康和学习工作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