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跨学科主题学习-诗词中的中国近代史(资料)_第1页
2023跨学科主题学习-诗词中的中国近代史(资料)_第2页
2023跨学科主题学习-诗词中的中国近代史(资料)_第3页
2023跨学科主题学习-诗词中的中国近代史(资料)_第4页
2023跨学科主题学习-诗词中的中国近代史(资料)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读诗词,学历史——诗词中的中国近代史》资料1.【鸦片战争】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清)林则徐力微任重久神疲,再竭衰庸定不支。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谪居正是君恩厚,养拙刚于戍卒宜。戏与山妻谈故事,试吟断送老头皮。背景:林则徐抗英有功,却遭投降派诬陷,被道光帝革职,发配伊犁,效力赎罪。他忍辱负重,于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7月14日)被发配到新疆伊犁。诗人在古城西安与妻子离别赴伊犁时,在满腔愤怒下写下此诗。译文:我能力低微而肩负重任,早已感到精疲力尽。一再担当重任,以我衰老之躯,平庸之才,是定然不能支撑了。如果对国家有利,我将不顾生死。难道能因为有祸就躲避、有福就上前迎受吗?我被流放伊犁,正是君恩高厚。我还是退隐不仕,当一名戍卒适宜。我开着玩笑,同老妻谈起《东坡志林》所记宋真宗召对杨朴和苏东坡赴诏狱的故事,说你不妨吟诵一下“这回断送老头皮”那首诗来为我送行。解读:林则徐在充军伊犁之际与家人作别,写下《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其中“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是其一生鞠躬尽瘁的写照。这首诗是林则徐被贬后所写的,包含了作者对清政府的失望,自己甘愿为国牺牲的高尚品质。启示:对虎门销烟这段历史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对中国近代百年屈辱史有进一步的理解。2.(1)【甲午中日战争】背景:1894年9月17日在大东沟海战中,邓世昌指挥“致远”舰奋勇作战,后在日舰围攻下,“致远”多处受伤,全舰燃起大火,船身倾斜。邓世昌鼓励全舰官兵道:“吾辈从军卫国,早置生死于度外,今日之事,有死而已!”“倭舰专恃吉野,苟沉此舰,足以夺其气而成事”,毅然驾舰全速撞向日本主力舰“吉野”号右舷,决意与敌同归于尽。倭舰官兵见状大惊失色,集中炮火向“致远”射击,不幸一发炮弹击中“致远”舰的鱼雷发射管,管内鱼雷发生爆炸导致“致远”舰沉没。邓世昌坠落海中后,其随从以救生圈相救,被他拒绝,并说:“我立志杀敌报国,今死于海,义也,何求生为!”,所养的爱犬“太阳”亦游至其旁,口衔其臂以救,邓世昌誓与军舰共存亡,毅然按犬首入水,自己亦同沉没于波涛之中。邓世昌牺牲以后,有人为他题诗“城上神威炮万斤,枉资倭寇挫吾军。自来天道终归汝,致远深沉第一勋”。译文:城上的神威炮重达一万斤,却白白地被倭寇用来打我军。后来老天终于眷顾了我,致远舰虽沉没,你却是第一功臣。另外,光绪帝为他写一挽联“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译文:今天追悼会,天下人都为之流泪。海军有你,足以壮大海军的军威。赞扬邓世昌黄海海战的壮烈表现,显示出了北洋海军的气节与威名。启示:学习邓世昌为国牺牲的大无畏精神。(2)【《马关条约》】中国近代史是一部满含心酸的历史,割地赔款让中国人饱尝屈辱,特别是《马关条约》的签订,对当时的很多人来说都是一记当头棒喝,不少人写诗表达心中的痛苦。谭嗣同在《感事诗》中写道:“世间无物抵春愁,合向苍冥一哭休;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丘逢甲在条约签订的第二年写下《春愁》:“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令人悲愤至极,对腐朽的清政府恨之入骨。谭嗣同的“世间万物抵春愁,合向苍冥一哭休。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表达了这样的心情。这首诗写出了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面临被列强瓜分的狂潮。也让同学们感受到《马关条约》的签订,使中国面临着严重的民族危机,同时也体会到,甲午中日战争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的深刻影响。4.【戊戌变法】背景:(谭嗣同就义图)《狱中题壁》是近代维新派政治家,思想家谭嗣同于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在狱中所作的一首七言绝句。狱中题壁(清)谭嗣同望门投止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译文:逃亡生活是如此紧张,看到有人家就上门投宿,我希望出亡的康有为、梁启超能像张俭一样受到人们的保护。也希望战友们能如杜根一样忍死待机完成变法维新的大业。我横刀而出,仰天大笑,因为去者和留者肝胆相照、光明磊落,有如昆仑山一样的雄伟气魄。注释:张俭:东汉末年高平人,因弹劾宦官侯览,被反诬“结党”,被迫逃亡,在逃亡中凡接纳其投宿的人家,均不畏牵连,乐于接待。杜根:东汉末年定陵人,汉安帝时邓太后摄政、宦官专权,其上书要求太后还政,太后大怒,命人以袋装之而摔死,行刑者慕杜根为人,不用力,欲待其出宫而释之。太后疑,派人查之,见杜根眼中生蛆,乃信其死。杜根终得以脱。解读:诗中“望门投止思张俭”表达了作者对流亡康、梁的祝愿,“忍死须臾待杜根”表达了虽忍耐一时但变法终会成功的期望,“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突出了英勇就义的觉悟。这首诗格调悲壮激越,风格刚健道劲。通过对诗词的理解可以得出结论:谭嗣同虽死,但人们对清政府腐败的不满却逐步引燃革命的火焰,激励着更多的进步人士不惜牺牲生命去奋斗;变法虽败,但维新派所播撒下的进步思想正逐步生根发芽,“求变”的思潮更深入人心。启示:同学们了解诗人面临死亡时的心情,并以一个个体的境遇和心情映射出整个中华民族誓死抗战的决心,使学生们在敬佩其为人的同时,更能学习到那种誓死坚持理想信念的大无畏精神。5.【毛泽东开辟井冈山道路】背景:1927年以蒋介石、汪精卫为代表的国民党反动势力相继发动了“四一二”、“七一五”政变,中国共产党同国民党合作破裂,国民大革命走向失败,中国共产党开始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并走上了工农武装割据的道路。八七会议结束后,毛泽东回到湖南领导秋收起义。此时毛泽东豪气干云,激情满怀,写下了《西江月·秋收起义》。这首词精简地概括了秋收起义的全过程,高度赞扬了工农革命军。西江月·秋收起义毛泽东一九二七年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匡庐一带不停留,要向潇湘直进。地主重重压迫,农民个个同仇。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解读:在大革命失败的背景下,秋收起义能够成功的原因是,农民与地主之间的阶级矛盾十分尖锐,起义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下阕第二句“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点明了起义发生的时间,在地主阶级压迫下的农民汇集到一起,风云突变如雷霆一般不可阻挡。工农革命军的名号、军旗明显区别于北伐战争中的国民革命军、晴天白日旗,这样做是为了什么?(要彻底与国民党划清界线,为广大劳苦大众而战斗。)启示:这首词明确交代了秋收起义的时间、地点、经过、结果等历史要素。6.【红军长征】背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不是一帆风顺的,而是充满了荆棘。党根据当时的国情开辟了一条从“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但由于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中共中央和红军被迫实行战略转移并开始长征。同学们齐读。七律·长征毛泽东一九三五年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提问:在同学们的朗读中,你们看到了什么画面?学生1:红军在长征时,跨过了连绵不断的五岭山和高大雄伟的乌蒙山,渡过金沙江和大渡河等画面。提问:读了这首诗你们有什么感受?学生2:感受到了红军长征克服了雪山、草地、山高路险等恶劣的自然环境仍然屹立不倒的精神,这种精神仍在激励着我们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提问:在这首诗中,我们脑海中浮现了红军长征的一幅幅画面,并为其表现出来的精神所深深的折服,这种精神我们称之为什么精神,请同学们概括一下?学生3:不怕苦、不怕死、百折不挠、自强不息和为了革命理想克服一切困难的长征精神。解读:这首诗没有详细描写红军是如何克服这些困难的,但通过对五岭山、乌蒙山、金沙江和大渡河等的描写侧面,烘托了红军长征的艰辛,表现出不怕牺牲、勇往直前的的无产阶级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流露出中华民族在历经困难时流露出大无畏、自强不息的精神,成为我国革命成功的强大精神支柱。7.【抗日战争】背景:知识青年从军歌,是一首优秀的抗战歌曲,在1944年的知识青年从军运动中诞生。知识青年从军歌孙立人君不见,汉终军①,弱冠系虏请长缨,君不见,班定远②,绝域轻骑③催战云!男儿应是重危行④,岂让儒冠误此生⑤?况乃国危若累卵⑥,羽檄⑦争驰无少停!弃我昔时笔,著我战时衿⑧,一呼同志逾十万⑨,高唱战歌齐从军。齐从军,净胡尘,誓扫倭奴不顾身⑩!注释:①终军,姓终名军,字子云,汉武帝时人。汉书有传言:南越与汉和亲,乃遣军使南越,说其王,欲令入朝,比内诸侯。军自请:“愿受长缨,必羁南越王而致之阙下。”然终为南越所害,亡时年仅二十余,时人称为"终童"。终军是济南人,现在济南有终军广场。南越国都番禺(今广州市),为南越郡龙川令赵佗所建,佗亦汉人,籍在河北。②班超,姓班名超,字仲升。父班彪,兄班固,姊班昭,人称曹大家(gū)者,皆汉之史家。超为抄书小吏时,曾望立功异域以取侯封,故投笔叹息:安能久事笔墨乎?明帝永平十六年,仅率三十六人出使西域,安五十余城,凡经略西域三十余年,封爵定远侯。③轻骑催战云,指班超和郭恂率领三十六名部下出使西域,恩威并施,以强力的手段,多次协助西域各国抵抗匈奴以及亲匈奴国家的入侵,使西域五十多个国家都归附了汉王朝。有名句“不入虎穴,焉得虎子。”④语出《论语·宪问》“邦有道,危言危行;邦无道,危行言孙。”危,高峻也。孔子原意当为表现君子精神的言行,所处为开明盛世,可尽情表现,但邦无道时,说话要小心,但却不能做君子不该做的事,也就是说无论何时行事一定要端。歌出之时,逢国家急难,意欲鼓励青年表现出古之士的高尚精神。⑤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第一句“纨袴不饿死,儒冠多误身。”诸如“百无一用是书生”等不过读书人之牢骚,此处引用当为激将。⑥累卵,堆迭的蛋。比喻极其危险。语出《战国策·秦策五》“太子用事,君危于累卵而不寿于朝生”。⑦羽檄,鸡毛信也,常指通报战事的急信。鲍照诗《代出蓟北门行》的第一句“羽檄起边亭,烽火入咸阳。”最后一句“投躯报明主,身死为国殇。”不知道作者是否有此联想。⑧仿《木兰辞》“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句(整篇诗作的叙述亦仿《木兰辞》),仍用班超投笔从戎典。⑨“一寸山河一寸血,十万青年十万军。”正是知识青年从军时的号召。⑩仿唐代诗人陈陶《陇西行》“誓扫匈奴不顾身”句,鼓舞知识青年参军抗日。解读:该歌曲歌词极富感染力,广泛应用历史典故,极富中国特色,使一名矢志精忠,投笔从戎的热血青年的形象跃然于纸上,使听者顿觉血脉贲张,既唤起听众“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责任感,又激起了听众建功军中,光耀门楣的渴望。8.【人民解放战争】背景:此诗是毛泽东在1949年4月,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后创作的,是一首纪念南京解放、庆祝革命胜利的诗篇。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毛泽东一九四九年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