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测量技术标准作业指导书_第1页
工程测量技术标准作业指导书_第2页
工程测量技术标准作业指导书_第3页
工程测量技术标准作业指导书_第4页
工程测量技术标准作业指导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工程测量技术标准作业指导书TOC\o"1-2"\h\u4746第1章工程测量基本概念 4102771.1测量学概述 4118721.2工程测量的作用与任务 4216291.3工程测量的基本原则 519942第2章测量仪器及其使用 571312.1水平仪 5192342.1.1仪器概述 5232432.1.2使用方法 5226572.1.3注意事项 524932.2经纬仪 696362.2.1仪器概述 6304742.2.2使用方法 6142622.2.3注意事项 6108882.3全站仪 6310422.3.1仪器概述 616552.3.2使用方法 6260792.3.3注意事项 664022.4激光扫描仪 761972.4.1仪器概述 7273162.4.2使用方法 7299872.4.3注意事项 714723第3章测量误差与数据处理 7176743.1测量误差概述 7198213.1.1测量误差分类 7216473.1.2测量误差来源 7150293.1.3测量误差特点 8164663.2误差传播定律 8182363.2.1误差传播定律表达式 8274963.2.2误差传播定律应用 850163.3数据处理方法 8242203.3.1数据筛选 8281063.3.2数据拟合 8324483.3.3数据平滑 989053.4精度分析 9150083.4.1精度指标 933843.4.2精度评价 95448第4章控制测量 9212514.1控制网布设 9224614.1.1控制网布设应根据工程规模、测量精度要求及地形地貌等因素综合考虑,保证控制网的合理性和经济性。 942854.1.2控制网应采用三角形、四边形或其他适宜的几何图形,布设应遵循以下原则: 9198134.1.3控制网布设过程中,应详细记录布设方案、控制点坐标及相邻点间距离等信息。 9268544.2控制点选点与埋石 9185984.2.1控制点选点应遵循以下原则: 9242084.2.2控制点应采用坚固、耐久、易于识别的材料进行埋石,并设置明显的标识。 10229184.2.3埋石时应记录控制点编号、坐标、高程等信息,并绘制控制点分布图。 10240554.3水平控制测量 10118644.3.1水平控制测量应采用经纬仪、全站仪等测量仪器,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10110164.3.2水平控制测量过程中,应严格控制测量精度,保证测量成果满足工程需求。 1058124.4高程控制测量 10278814.4.1高程控制测量应采用水准仪、三角高程等测量方法,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1090394.4.2高程控制测量过程中,应严格控制测量精度,保证测量成果的可靠性。 1017934.4.3在特殊地形地貌条件下,可采用三角高程测量方法,但需注意以下几点: 1029035第5章地形图测绘 11130835.1地形图概述 11263615.2地形图测绘方法 11116515.2.1地面测量法 1132405.2.2航空摄影测量法 1129135.2.3遥感测量法 11239155.3数字地形图测绘 11216625.3.1数字地形图概念 11243875.3.2数字地形图测绘方法 1115435.4地形图应用 1214163第6章施工放样 1214326.1放样基本方法 12152316.1.1放样概述 1287236.1.2几何法 12220616.1.3三角法 12164596.1.4电子放样 12299206.2建筑物放样 13112116.2.1建筑物放样概述 13165706.2.2平面放样 13281046.2.3高程放样 1362046.3道路放样 13257196.3.1道路放样概述 13152786.3.2平面放样 13261766.3.3高程放样 13271576.4桥梁放样 13223766.4.1桥梁放样概述 14232096.4.2平面放样 1436216.4.3高程放样 147974第7章竣工测量 14577.1竣工测量概述 1475297.1.1本节主要介绍竣工测量的目的、意义、依据及一般要求。 14201087.1.2竣工测量是工程建设过程中的最后环节,其目的是检查和确认工程实际完成情况与设计要求的一致性,为工程验收提供准确的测量数据。 148287.1.3竣工测量依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行业标准以及工程设计文件进行。 1498137.1.4竣工测量应遵循以下一般要求: 14279667.2建筑物竣工测量 14278627.2.1本节主要介绍建筑物竣工测量的内容、方法及要求。 145837.2.2建筑物竣工测量应包括以下内容: 1445377.2.3建筑物竣工测量方法包括全站仪测量、水准仪测量、激光扫描测量等。 1537747.2.4建筑物竣工测量要求: 1514237.3道路竣工测量 15183537.3.1本节主要介绍道路竣工测量的内容、方法及要求。 15319967.3.2道路竣工测量应包括以下内容: 15234817.3.3道路竣工测量方法包括全站仪测量、水准仪测量、激光扫描测量等。 15119267.3.4道路竣工测量要求: 15266067.4桥梁竣工测量 15267647.4.1本节主要介绍桥梁竣工测量的内容、方法及要求。 15228967.4.2桥梁竣工测量应包括以下内容: 1511507.4.3桥梁竣工测量方法包括全站仪测量、水准仪测量、激光扫描测量等。 15185177.4.4桥梁竣工测量要求: 1513114第8章变形监测 16325138.1变形监测概述 16100378.1.1本节主要介绍变形监测的基本概念、目的和意义。变形监测是指对建筑物、道路、桥梁等工程结构物在施工和运行过程中的变形情况进行实时监测与分析,以保证工程安全、可靠运行。 16146388.1.2变形监测的目的在于掌握工程结构物的变形规律,评估结构物的安全状况,为工程设计、施工和运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1671618.1.3变形监测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6164228.2建筑物变形监测 16271078.2.1本节主要介绍建筑物变形监测的内容、方法和技术要求。 16302208.2.2建筑物变形监测内容主要包括垂直位移、水平位移、倾斜、裂缝等。 1643228.2.3建筑物变形监测方法包括地面测量、倾斜测量、激光扫描、卫星遥感等。 16123198.2.4建筑物变形监测技术要求: 16148698.3道路变形监测 16938.3.1本节主要介绍道路变形监测的内容、方法和技术要求。 16285408.3.2道路变形监测内容主要包括路面沉降、路面裂缝、路基侧向位移等。 16207178.3.3道路变形监测方法包括地面测量、水准测量、激光扫描、无人机遥感等。 165398.3.4道路变形监测技术要求: 1621118.4桥梁变形监测 1767158.4.1本节主要介绍桥梁变形监测的内容、方法和技术要求。 17252818.4.2桥梁变形监测内容主要包括桥墩沉降、梁体位移、桥梁振动、裂缝等。 1727348.4.3桥梁变形监测方法包括地面测量、水准测量、激光扫描、光纤传感器等。 17224218.4.4桥梁变形监测技术要求: 171862第9章测量项目管理与组织 17183569.1测量项目组织与管理 1781519.1.1项目组织结构建立 17295309.1.2测量项目管理制度 17113899.1.3测量项目管理流程 17204089.2测量人员职责与要求 17320129.2.1测量人员职责 17264229.2.2测量人员要求 18278359.3测量项目质量控制 182079.3.1测量项目质量控制原则 18175639.3.2测量项目质量控制措施 18284959.4测量项目安全生产 18272249.4.1安全生产责任制 18121559.4.2安全生产措施 181612第10章测量新技术应用 182979410.1激光扫描技术在工程测量中的应用 182533110.1.1激光扫描技术概述 183160510.1.2激光扫描技术在工程测量中的应用 19646510.2全球定位系统(GPS)在工程测量中的应用 19360210.2.1GPS技术概述 193083010.2.2GPS在工程测量中的应用 19118510.3摄影测量与遥感技术在工程测量中的应用 191974610.3.1摄影测量与遥感技术概述 193264010.3.2摄影测量与遥感技术在工程测量中的应用 19287310.4无人机航测技术在工程测量中的应用 202771410.4.1无人机航测技术概述 201394310.4.2无人机航测技术在工程测量中的应用 20第1章工程测量基本概念1.1测量学概述测量学是一门研究空间位置和形状大小及其变化规律的学科。工程测量是测量学在各类工程建设中的应用,涉及建筑工程、道路工程、水利工程、矿山工程等多个领域。工程测量旨在为工程建设提供准确、可靠的空间数据,以保证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和工程质量的提高。1.2工程测量的作用与任务工程测量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为工程设计提供基础数据;(2)指导工程建设施工;(3)监控工程质量;(4)保障工程安全;(5)提高工程管理效率。工程测量的任务主要包括:(1)建立控制网,为工程建设提供统一的坐标系统;(2)进行地形测绘,获取地表及地下空间数据;(3)测定建筑物、构筑物及基础设施的位置、高程和形状;(4)监测工程变形,保障工程安全;(5)为工程验收、维护和管理提供数据支持。1.3工程测量的基本原则为了保证工程测量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工程测量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1)科学性原则:采用科学的测量方法,保证测量结果的准确性;(2)标准化原则:遵循国家和行业相关标准,统一测量程序和数据处理方法;(3)系统性原则:建立完整的测量控制网,保证测量数据的一致性;(4)精确性原则:合理选择测量仪器和设备,提高测量精度;(5)安全性原则:在测量过程中,保证人员和设备安全;(6)可追溯性原则:对测量数据进行记录和归档,保证数据的可追溯性。遵循以上基本原则,工程测量才能为工程建设提供有力保障,保证工程质量和安全。第2章测量仪器及其使用2.1水平仪2.1.1仪器概述水平仪是一种用于测量地面或基准面水平度的仪器,可分为光学水平仪和电子水平仪两种类型。2.1.2使用方法(1)将水平仪放置在测量位置,保证仪器稳定。(2)观察水平仪的读数,判断测量对象是否水平。(3)根据水平仪的类型,进行相应的调整,直至达到所需的水平度。2.1.3注意事项(1)使用过程中,避免强烈振动和冲击。(2)保持仪器清洁,避免灰尘和水分进入。(3)定期进行仪器校准,保证测量精度。2.2经纬仪2.2.1仪器概述经纬仪是一种用于测量角度和方位的测量仪器,广泛应用于工程测量领域。2.2.2使用方法(1)设置经纬仪:在测量现场选择合适的位置,将经纬仪稳定地架设在三脚架上。(2)进行角度测量:通过调节望远镜,使目标点位于视野,读取水平度盘和垂直度盘的读数,计算角度。(3)方位测量:根据测量需要,调整经纬仪的方位,进行方位角的测量。2.2.3注意事项(1)使用过程中,避免强烈振动和冲击。(2)保持仪器清洁,避免灰尘和水分进入。(3)定期进行仪器校准,保证测量精度。2.3全站仪2.3.1仪器概述全站仪是一种集角度测量、距离测量和数据处理于一体的测量仪器,具有测量速度快、精度高等优点。2.3.2使用方法(1)设置全站仪:在测量现场选择合适的位置,将全站仪稳定地架设在三脚架上。(2)角度和距离测量:通过全站仪的显示屏,输入相关参数,进行角度和距离的测量。(3)数据传输:将测量数据传输至计算机,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2.3.3注意事项(1)使用过程中,避免强烈振动和冲击。(2)保持仪器清洁,避免灰尘和水分进入。(3)定期进行仪器校准,保证测量精度。2.4激光扫描仪2.4.1仪器概述激光扫描仪是一种利用激光技术进行空间数据采集的测量仪器,广泛应用于地形测绘、建筑测量等领域。2.4.2使用方法(1)架设激光扫描仪:在测量现场选择合适的位置,将激光扫描仪稳定地安装在支架上。(2)数据采集:启动激光扫描仪,对目标区域进行扫描,获取空间数据。(3)数据预处理:将采集到的数据传输至计算机,进行数据预处理。2.4.3注意事项(1)使用过程中,避免强烈振动和冲击。(2)保证激光扫描仪的镜头清洁,避免灰尘和水分影响测量效果。(3)定期进行仪器校准,保证测量精度。第3章测量误差与数据处理3.1测量误差概述测量误差是指测量结果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在工程测量中,误差是不可避免的,但可以通过科学的方法进行评估和控制。本节主要介绍测量误差的分类、来源及特点。3.1.1测量误差分类(1)系统误差:在相同条件下,多次测量结果均偏离真实值的一种误差,具有规律性和一致性。(2)随机误差:在相同条件下,多次测量结果无规律地偏离真实值的一种误差,其大小和方向无法预测。(3)偶然误差:由于测量人员、测量仪器、环境等因素引起的偶然性误差,其大小和方向无法预测。3.1.2测量误差来源(1)仪器误差:由于测量仪器本身精度、稳定性等因素引起的误差。(2)环境误差:由于温度、湿度、气压等环境因素变化引起的误差。(3)操作误差:由于测量人员操作不规范、技术不熟练等因素引起的误差。(4)计算误差:在数据处理过程中,由于计算方法、舍入误差等因素引起的误差。3.1.3测量误差特点(1)误差具有累积性:测量次数的增加,误差累积增大。(2)误差具有传递性:测量误差会影响到后续的测量结果。(3)误差具有可消除性:通过采取一定的措施,可以减小或消除部分误差。3.2误差传播定律误差传播定律是描述测量误差在运算过程中传播和累积的规律。本节主要介绍误差传播定律的表达式及其应用。3.2.1误差传播定律表达式设有两个测量值x和y,它们的误差分别为Δx和Δy,则根据误差传播定律,其结果z的误差Δz可以表示为:Δz=∂z/∂xΔx∂z/∂yΔy其中,∂z/∂x和∂z/∂y分别表示z关于x和y的偏导数。3.2.2误差传播定律应用(1)线性函数:对于线性函数z=ax,误差传播定律可以直接应用于计算结果误差。(2)非线性函数:对于非线性函数,需要对其进行泰勒展开,保留一阶或二阶导数,然后应用误差传播定律。3.3数据处理方法数据处理是测量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是将测量数据整理、分析,得出可靠的测量结果。本节主要介绍常用的数据处理方法。3.3.1数据筛选(1)粗大误差处理:剔除明显偏离真实值的异常数据。(2)可疑数据处理:对可疑数据进行检验,确定其可靠性。3.3.2数据拟合(1)最小二乘法:通过最小化残差平方和,求解线性或非线性回归方程。(2)插值法:根据已知数据,求解未知点数据的方法。3.3.3数据平滑(1)移动平均法:对数据进行滑动平均处理,减小随机误差。(2)低通滤波法:利用滤波器对数据进行处理,消除高频噪声。3.4精度分析精度分析是评价测量结果质量的重要手段。本节主要介绍测量精度的评价方法。3.4.1精度指标(1)中误差:表示测量结果的精度,等于测量误差的均方根。(2)相对误差:表示测量结果与真实值的偏差程度。3.4.2精度评价(1)内部符合精度:通过重复测量相同点,评价测量结果的内部一致性。(2)外部符合精度:通过与已知精确值进行比较,评价测量结果的外部准确性。(3)精度分析:结合误差传播定律,分析各种因素对测量结果精度的影响,为提高测量精度提供依据。第4章控制测量4.1控制网布设4.1.1控制网布设应根据工程规模、测量精度要求及地形地貌等因素综合考虑,保证控制网的合理性和经济性。4.1.2控制网应采用三角形、四边形或其他适宜的几何图形,布设应遵循以下原则:(1)控制点分布均匀,覆盖整个工程区域;(2)控制点间通视良好,尽量避免障碍物影响;(3)控制网等级分明,精度要求逐级提高;(4)控制网应具备一定的冗余度,以保证测量成果的可靠性。4.1.3控制网布设过程中,应详细记录布设方案、控制点坐标及相邻点间距离等信息。4.2控制点选点与埋石4.2.1控制点选点应遵循以下原则:(1)位于工程区域范围内,便于观测和施工;(2)地质稳定,不易受外力破坏;(3)视线开阔,避免障碍物影响;(4)交通便利,便于测量人员前往。4.2.2控制点应采用坚固、耐久、易于识别的材料进行埋石,并设置明显的标识。4.2.3埋石时应记录控制点编号、坐标、高程等信息,并绘制控制点分布图。4.3水平控制测量4.3.1水平控制测量应采用经纬仪、全站仪等测量仪器,按照以下步骤进行:(1)根据控制网布设方案,选取合适的测量方法;(2)进行测站设置,保证测站稳定、安全;(3)进行测角、测距等观测,记录观测数据;(4)对观测数据进行处理,计算控制点坐标。4.3.2水平控制测量过程中,应严格控制测量精度,保证测量成果满足工程需求。4.4高程控制测量4.4.1高程控制测量应采用水准仪、三角高程等测量方法,按照以下步骤进行:(1)根据工程需求,选取合适的高程控制点;(2)进行水准路线布设,保证水准路线覆盖整个工程区域;(3)进行水准观测,记录观测数据;(4)对观测数据进行处理,计算控制点高程。4.4.2高程控制测量过程中,应严格控制测量精度,保证测量成果的可靠性。4.4.3在特殊地形地貌条件下,可采用三角高程测量方法,但需注意以下几点:(1)选取合适的高程控制点;(2)保证观测视线开阔,避免大气折光影响;(3)进行观测时,应记录气温、气压等环境因素,以供后续数据处理。第5章地形图测绘5.1地形图概述地形图是表示地表起伏形态、地貌分布、地物位置及其相互关系等空间信息的图形载体。它是工程测量中不可或缺的基础资料,对于各类工程建设具有重要作用。本章主要介绍地形图的基本概念、分类及其在工程测量中的应用。5.2地形图测绘方法5.2.1地面测量法地面测量法是通过对地表各点的空间位置进行直接观测,获取地形图数据的方法。主要包括水准测量、经纬仪测量、全站仪测量等。5.2.2航空摄影测量法航空摄影测量法是利用飞行器搭载的摄影机对地表进行拍摄,获取大量地面信息,通过后期处理得到地形图的方法。该方法适用于大范围、复杂地形的测绘。5.2.3遥感测量法遥感测量法是利用卫星或航空遥感平台,获取地表反射、辐射等信息,通过图像处理和解析,得到地形图的方法。该方法具有快速、高效、覆盖范围广等特点。5.3数字地形图测绘5.3.1数字地形图概念数字地形图是以数字形式存储的地形图,具有存储方便、传输迅速、处理灵活、精度高等优点。数字地形图主要包括矢量地形图和栅格地形图两种形式。5.3.2数字地形图测绘方法(1)野外数据采集:采用全站仪、GPS等设备进行地面控制点测量和地形特征点测量。(2)内业数据处理:将野外采集的数据进行整理、编辑、计算,数字地形图。(3)数字地形图更新:根据实际需求,对现有数字地形图进行修测、补测或更新。5.4地形图应用地形图在工程测量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工程设计:为各类工程提供基础地理信息,辅助工程设计和规划。(2)施工管理:指导工程施工,保证工程按照设计要求进行。(3)土地管理:为土地规划、土地整治、土地评估等提供基础资料。(4)环境保护:分析地表变化,评估生态环境,为环境保护提供依据。(5)灾害防治:分析地形变化,预防地质灾害,为灾害防治提供支持。(6)城市规划:为城市总体规划、详细规划提供基础地形图资料。(7)军事应用:用于军事地图制作、战术分析、战场模拟等。第6章施工放样6.1放样基本方法6.1.1放样概述施工放样是根据设计图纸在实地进行标定,保证工程施工位置、尺寸及高程等满足设计要求的过程。放样基本方法包括几何法、三角法和电子放样等。6.1.2几何法几何法是利用几何原理进行放样的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交会法:通过两个已知点,分别沿两个方向测设一定距离,交会处即为放样点。(2)极坐标法:以一个已知点为极点,通过测设极径和极角来确定放样点。(3)三点法:通过三个已知点构成一个三角形,利用三角形相似原理进行放样。6.1.3三角法三角法是利用三角形的基本几何关系进行放样的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正弦法:利用正弦函数计算放样点的高程。(2)余弦法:利用余弦函数计算放样点的水平距离。(3)正切法:利用正切函数计算放样点的高程和水平距离。6.1.4电子放样电子放样是利用全站仪、GPS等电子设备进行放样的方法,具有高精度、高效率等特点。6.2建筑物放样6.2.1建筑物放样概述建筑物放样主要包括平面放样和高程放样,其目的是保证建筑物位置、尺寸和高程符合设计要求。6.2.2平面放样平面放样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控制点布设:根据设计图纸,在建筑物周围布设控制点。(2)测设放样线:利用控制点,沿设计图纸上的放样线进行测设。(3)放样点标定:在放样线上按设计要求测设放样点。6.2.3高程放样高程放样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布设高程控制网:根据设计图纸,在建筑物周围布设高程控制网。(2)测设高程点:利用高程控制网,测设建筑物各部位的设计高程。(3)高程点标定:在建筑物各部位按设计高程进行标定。6.3道路放样6.3.1道路放样概述道路放样主要包括平面放样和高程放样,其目的是保证道路线形、宽度、高程等满足设计要求。6.3.2平面放样平面放样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控制点布设:根据设计图纸,在道路两侧布设控制点。(2)测设放样线:利用控制点,沿设计图纸上的道路中心线进行测设。(3)放样点标定:在放样线上按设计要求测设放样点。6.3.3高程放样高程放样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布设高程控制网:根据设计图纸,在道路两侧布设高程控制网。(2)测设高程点:利用高程控制网,测设道路各部位的设计高程。(3)高程点标定:在道路各部位按设计高程进行标定。6.4桥梁放样6.4.1桥梁放样概述桥梁放样主要包括平面放样和高程放样,其目的是保证桥梁结构位置、尺寸和高程符合设计要求。6.4.2平面放样平面放样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控制点布设:根据设计图纸,在桥梁两侧布设控制点。(2)测设放样线:利用控制点,沿设计图纸上的桥梁中心线进行测设。(3)放样点标定:在放样线上按设计要求测设放样点。6.4.3高程放样高程放样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布设高程控制网:根据设计图纸,在桥梁两侧布设高程控制网。(2)测设高程点:利用高程控制网,测设桥梁各部位的设计高程。(3)高程点标定:在桥梁各部位按设计高程进行标定。第7章竣工测量7.1竣工测量概述7.1.1本节主要介绍竣工测量的目的、意义、依据及一般要求。7.1.2竣工测量是工程建设过程中的最后环节,其目的是检查和确认工程实际完成情况与设计要求的一致性,为工程验收提供准确的测量数据。7.1.3竣工测量依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行业标准以及工程设计文件进行。7.1.4竣工测量应遵循以下一般要求:a)准确性:测量结果应真实反映工程实际情况;b)可靠性:测量数据应具有可追溯性,保证测量结果的正确性;c)完整性:测量内容应涵盖工程建设的所有方面;d)及时性:竣工测量应在工程完成后及时进行,以免影响工程验收。7.2建筑物竣工测量7.2.1本节主要介绍建筑物竣工测量的内容、方法及要求。7.2.2建筑物竣工测量应包括以下内容:a)建筑物平面位置、尺寸及高程;b)建筑物垂直度、倾斜度及水平度;c)建筑物内部空间尺寸及分隔墙位置;d)建筑物外部附属设施的位置、尺寸及高程。7.2.3建筑物竣工测量方法包括全站仪测量、水准仪测量、激光扫描测量等。7.2.4建筑物竣工测量要求:a)测量精度应满足设计要求及相关标准规定;b)测量结果应与设计图纸进行对比分析,保证建筑物符合设计要求;c)测量报告应真实、完整、准确。7.3道路竣工测量7.3.1本节主要介绍道路竣工测量的内容、方法及要求。7.3.2道路竣工测量应包括以下内容:a)道路平面位置、线形、宽度、纵断面及横断面;b)道路附属设施(如排水沟、护坡等)的位置、尺寸及高程;c)道路交叉口、桥涵等关键部位的结构尺寸及高程。7.3.3道路竣工测量方法包括全站仪测量、水准仪测量、激光扫描测量等。7.3.4道路竣工测量要求:a)测量精度应满足设计要求及相关标准规定;b)测量结果应与设计图纸进行对比分析,保证道路符合设计要求;c)测量报告应真实、完整、准确。7.4桥梁竣工测量7.4.1本节主要介绍桥梁竣工测量的内容、方法及要求。7.4.2桥梁竣工测量应包括以下内容:a)桥梁平面位置、尺寸及高程;b)桥梁结构(如梁、柱、板等)的垂直度、倾斜度及水平度;c)桥梁附属设施(如支座、伸缩缝等)的位置、尺寸及高程。7.4.3桥梁竣工测量方法包括全站仪测量、水准仪测量、激光扫描测量等。7.4.4桥梁竣工测量要求:a)测量精度应满足设计要求及相关标准规定;b)测量结果应与设计图纸进行对比分析,保证桥梁符合设计要求;c)测量报告应真实、完整、准确。第8章变形监测8.1变形监测概述8.1.1本节主要介绍变形监测的基本概念、目的和意义。变形监测是指对建筑物、道路、桥梁等工程结构物在施工和运行过程中的变形情况进行实时监测与分析,以保证工程安全、可靠运行。8.1.2变形监测的目的在于掌握工程结构物的变形规律,评估结构物的安全状况,为工程设计、施工和运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8.1.3变形监测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预防工程,保证工程安全;(2)为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反馈信息,优化设计方案和施工工艺;(3)为工程运行管理提供依据,保障工程正常运行;(4)积累工程经验,提高工程领域的技术水平。8.2建筑物变形监测8.2.1本节主要介绍建筑物变形监测的内容、方法和技术要求。8.2.2建筑物变形监测内容主要包括垂直位移、水平位移、倾斜、裂缝等。8.2.3建筑物变形监测方法包括地面测量、倾斜测量、激光扫描、卫星遥感等。8.2.4建筑物变形监测技术要求:(1)监测设备应具备高精度、高稳定性;(2)监测方案应根据建筑物的结构特点、环境条件等因素制定;(3)监测频率应根据建筑物的变形速率、施工进度等因素确定;(4)监测数据应及时处理、分析,发觉异常情况应及时采取措施。8.3道路变形监测8.3.1本节主要介绍道路变形监测的内容、方法和技术要求。8.3.2道路变形监测内容主要包括路面沉降、路面裂缝、路基侧向位移等。8.3.3道路变形监测方法包括地面测量、水准测量、激光扫描、无人机遥感等。8.3.4道路变形监测技术要求:(1)监测设备应具备高精度、高稳定性;(2)监测方案应根据道路的结构特点、交通状况等因素制定;(3)监测频率应根据道路的变形速率、施工进度等因素确定;(4)监测数据应及时处理、分析,发觉异常情况应及时采取措施。8.4桥梁变形监测8.4.1本节主要介绍桥梁变形监测的内容、方法和技术要求。8.4.2桥梁变形监测内容主要包括桥墩沉降、梁体位移、桥梁振动、裂缝等。8.4.3桥梁变形监测方法包括地面测量、水准测量、激光扫描、光纤传感器等。8.4.4桥梁变形监测技术要求:(1)监测设备应具备高精度、高稳定性;(2)监测方案应根据桥梁的结构特点、环境条件等因素制定;(3)监测频率应根据桥梁的变形速率、施工进度等因素确定;(4)监测数据应及时处理、分析,发觉异常情况应及时采取措施。第9章测量项目管理与组织9.1测量项目组织与管理9.1.1项目组织结构建立根据工程规模、特点及施工要求,建立合理的测量项目组织结构,明确各级测量人员的职责与权限,保证测量工作有序、高效进行。9.1.2测量项目管理制度制定测量项目管理制度,包括测量计划、测量方法、数据处理、成果提交等方面的规定,保证测量项目按照标准流程实施。9.1.3测量项目管理流程明确测量项目管理流程,包括项目启动、计划编制、现场实施、数据处理、成果提交、项目验收等环节,保证测量项目质量满足要求。9.2测量人员职责与要求9.2.1测量人员职责(1)项目负责人:负责测量项目的组织、协调、管理及成果质量;(2)技术负责人:负责测量技术方案的制定、技术指导及成果审核;(3)测量员:负责现场测量工作,保证测量数据准确、可靠;(4)数据处理员:负责测量数据的处理、分析及成果编制。9.2.2测量人员要求(1)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熟悉测量规范、标准及法律法规;(2)具备一定的测量工作经验,了解测量设备的使用和维护;(3)具备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能与其他专业人员有效配合;(4)具备较强的责任心,对测量成果质量负责。9.3测量项目质量控制9.3.1测量项目质量控制原则坚持科学、严谨、客观、公正的原则,保证测量项目质量满足工程需求。9.3.2测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