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量学与测试技术作业指导书_第1页
计量学与测试技术作业指导书_第2页
计量学与测试技术作业指导书_第3页
计量学与测试技术作业指导书_第4页
计量学与测试技术作业指导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计量学与测试技术作业指导书TOC\o"1-2"\h\u154第一章计量学基础 2216191.1计量学概念与分类 244911.2计量单位与单位制 3204881.3计量误差与不确定度 35173第二章测量方法与原理 4260952.1测量方法分类 4323712.2测量原理概述 447382.3测量方法的选择与应用 526998第三章测量器具与设备 5264683.1常用测量器具介绍 5288383.2测量设备的使用与维护 6269903.3测量器具的校准与检定 610333第四章测量数据处理 7314624.1数据处理基本方法 7296294.2数据统计分析 773154.3测量结果的表达 731214第五章计量检定与校准 8257185.1计量检定的基本概念 8160025.2计量校准的方法与步骤 8161655.3计量检定与校准的实施 915831第六章测量误差分析与处理 9310046.1测量误差的分类 9137436.1.1系统误差 9142106.1.2随机误差 10172356.1.3粗大误差 1010786.2测量误差的来源与传播 1030656.2.1测量误差的来源 10284476.2.2测量误差的传播 1023826.3测量误差的处理方法 1059036.3.1系统误差的处理 1090376.3.2随机误差的处理 11160656.3.3粗大误差的处理 1118890第七章测试技术概述 11303877.1测试技术的定义与分类 1149547.2测试系统的组成与特性 12273767.3测试技术的发展趋势 1221633第八章测试信号处理 1371708.1信号处理的基本概念 13310558.2数字信号处理方法 13175768.3测试信号的处理与分析 1431948第九章测试仪器与设备 14312369.1常用测试仪器介绍 14299269.1.1引言 14169799.1.2电子天平 1478759.1.3酸度计 14323809.1.4数字万用表 15303699.1.5气相色谱仪 1594609.2测试设备的选择与使用 15326789.2.1引言 151929.2.2选择原则 15321659.2.3使用方法 1534529.3测试仪器的校准与维护 1548079.3.1引言 15207079.3.2校准方法 15100519.3.3维护措施 1616889第十章测试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案例分析 162675610.1工业生产中的测试技术应用 162465310.1.1案例背景 16215210.1.2测试技术应用 161142910.2科研领域中的测试技术应用 161880210.2.1案例背景 163095310.2.2测试技术应用 161269710.3教育培训中的测试技术应用 172668310.3.1案例背景 171649710.3.2测试技术应用 17第一章计量学基础1.1计量学概念与分类计量学,作为科学技术的分支,主要研究测量理论、方法和技术,以保证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一致性。计量学的研究领域涉及测量原理、测量方法、测量设备、测量数据处理等方面。计量学按照其应用范围和对象,可分为以下几类:(1)基础计量学:研究测量原理、方法和测量设备的基本理论,为各类应用计量学提供理论基础。(2)工程计量学:应用于工程领域的计量学,包括机械、电子、建筑、交通等行业的测量问题。(3)环境计量学:研究环境监测、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测量技术。(4)医学计量学:应用于医学领域的计量学,包括生物医学测量、医学诊断设备等。(5)法律计量学:研究法律法规中的测量问题,为司法鉴定、产品质量监督等提供技术支持。1.2计量单位与单位制计量单位是衡量各种物理量的基本标准,用于表示测量结果的大小。国际单位制(SI)是目前国际上通用的计量单位体系,包括七个基本单位:米(长度)、千克(质量)、秒(时间)、安培(电流)、开尔文(温度)、摩尔(物质的量)和坎德拉(光强度)。单位制则是将基本单位与导出单位有机地组合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计量单位体系。我国采用国际单位制,同时保留了部分非国际单位制单位,如亩、分、里等。1.3计量误差与不确定度计量误差是指测量结果与被测量的真值之间的差异。根据误差的性质,可分为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1)系统误差:在相同条件下,多次测量同一被测量时,误差大小和符号保持不变或按一定规律变化的误差。系统误差通常由测量方法、设备、环境等因素引起。(2)随机误差:在相同条件下,多次测量同一被测量时,误差大小和符号无规律变化的误差。随机误差通常由测量过程中的偶然因素引起。不确定度是描述测量结果可信程度的一个参数,表示测量结果与被测量的真值之间的可能偏差范围。不确定度越小,表示测量结果越可靠。根据不确定度的来源,可分为以下几类:(1)测量设备的不确定度:包括仪器设备的准确度、稳定性、分辨率等因素引起的不确定度。(2)测量方法的不确定度:包括测量原理、数据处理方法等因素引起的不确定度。(3)环境条件的不确定度:包括温度、湿度、电磁干扰等因素引起的不确定度。(4)操作者的不确定度:包括操作技能、视力等因素引起的不确定度。通过分析不确定度,可以评估测量结果的可靠性,为测量结果的应用提供依据。第二章测量方法与原理2.1测量方法分类测量方法是指在测量过程中,根据被测量的特性和测量目的,采用的各种操作方式和手段。根据不同的分类原则,测量方法可以分为以下几种:(1)按测量手段分类(1)直接测量:直接读取测量仪表的指示值,如用尺子测量长度、用天平测量质量等。(2)间接测量:通过测量与被测量有直接关系的其他参数,间接获得被测量值,如通过测量电流和电压计算功率等。(2)按测量过程分类(1)静态测量:在测量过程中,被测量保持不变或变化缓慢,如用温度计测量环境温度等。(2)动态测量:在测量过程中,被测量随时间变化,如用示波器测量电压波形等。(3)按测量精度分类(1)精密测量:测量精度高,误差小,如用激光干涉仪测量长度等。(2)普通测量:测量精度较低,误差较大,如用普通尺子测量长度等。2.2测量原理概述测量原理是指测量过程中所依据的科学原理和理论基础。以下简要介绍几种常见的测量原理:(1)比较法:将被测量与标准量进行比较,根据比较结果确定被测量的大小。如用天平测量质量,就是将被测物体与已知质量的标准砝码进行比较。(2)零点法:通过调整测量装置,使被测量引起的变化量为零,从而确定被测量的大小。如用电子秤测量质量,就是通过调整秤砣,使秤盘上的指针指向零点。(3)放大法:将被测量的微小变化放大到易于观察和测量的程度。如用放大镜观察微小物体,用示波器观察电压波形等。(4)积分法:对被测量的变化进行积分处理,从而获得被测量的总变化量。如用积分表测量角度,用积分电路测量电流等。2.3测量方法的选择与应用在选择测量方法时,应根据被测量的特性和测量目的,结合测量原理,综合考虑以下因素:(1)测量精度:根据测量任务对精度要求,选择适当精度的测量方法。(2)测量范围:根据被测量的范围,选择适当测量范围的测量方法。(3)测量速度:根据测量任务的时间要求,选择测量速度较快的测量方法。(4)测量环境:考虑测量环境对测量方法的影响,如温度、湿度、电磁干扰等。(5)测量成本:在满足测量要求的前提下,选择成本较低的测量方法。在实际应用中,测量方法的选择与测量任务密切相关。例如,在工程测量中,常用的测量方法有水准测量、经纬仪测量、全站仪测量等;在生物医学测量中,常用的测量方法有心电图测量、血压测量、血糖测量等。通过合理选择测量方法,可以保证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第三章测量器具与设备3.1常用测量器具介绍本节主要对常用的测量器具进行介绍,包括以下几种:(1)尺类:主要包括钢直尺、卷尺、软尺等,用于测量长度、宽度、高度等尺寸。(2)量具:主要包括游标卡尺、千分尺、百分表等,用于测量内外径、深度、厚度等尺寸。(3)角度测量器具:主要包括万能角度尺、角度规等,用于测量角度、斜度等。(4)形位测量器具:主要包括平尺、直角尺、块规等,用于测量平面度、直线度、垂直度等。(5)表面粗糙度测量器具:主要包括触针式粗糙度仪、光切显微镜等,用于测量表面粗糙度。(6)电子测量器具:主要包括电子测微计、电子探针、激光测距仪等,具有高精度、快速测量等特点。3.2测量设备的使用与维护本节主要介绍测量设备的使用与维护方法。(1)测量设备的使用:操作人员应熟练掌握测量设备的使用方法,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测量。在测量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1)保持测量设备的清洁,避免灰尘、油污等影响测量精度。(2)保持测量设备的稳定,避免因设备振动导致的测量误差。(3)选择合适的测量范围,避免超量程测量。(4)读取测量结果时,应保持视线垂直于测量刻度,避免视差误差。(2)测量设备的维护:为保证测量设备的正常运行和测量精度,应定期进行以下维护工作:(1)清洁测量设备,保持设备表面光洁。(2)检查测量设备的连接部件,保证连接牢固。(3)检查测量设备的电气系统,保证电气系统正常。(4)定期对测量设备进行校准,以保持测量精度。3.3测量器具的校准与检定本节主要介绍测量器具的校准与检定方法。(1)校准:校准是指通过标准器对测量器具进行比对,以确定测量器具的误差。校准过程中,应按照以下步骤进行:(1)选择合适的标准器,保证标准器的精度高于被校准的测量器具。(2)将标准器和被校准的测量器具进行比对,记录比对数据。(3)计算被校准测量器具的误差,分析误差原因。(4)根据误差分析结果,调整测量器具,使其达到规定的精度。(2)检定:检定是指对测量器具进行合格性判定。检定过程中,应按照以下步骤进行:(1)检查测量器具的外观,保证无损坏、变形等问题。(2)检查测量器具的标志,保证标志清晰、完整。(3)使用标准器对测量器具进行校准,判断测量器具是否达到规定的精度。(4)根据校准结果,对测量器具进行合格性判定。通过以上介绍,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测量器具与设备的使用、维护及校准方法,为保证测量精度和产品质量提供有力保障。第四章测量数据处理4.1数据处理基本方法在计量学与测试技术领域,数据处理的基本方法主要包括数据的收集、整理、校验以及预处理等步骤。数据的收集需要遵循科学、客观、完整的原则。在收集过程中,需保证数据的来源可靠、方法正确,避免因操作不当或设备故障导致的数据失真。数据的整理是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类、排序和筛选的过程。这一步骤旨在去除无效数据,为后续的校验和预处理打下基础。数据的预处理包括数据的清洗、转换、归一化等操作。预处理后的数据更便于分析,有助于揭示数据背后的规律和特征。4.2数据统计分析数据统计分析是对测量数据进行分析、挖掘和解释的过程,主要包括描述性统计、推断性统计和相关性分析等方面。描述性统计是对数据进行基本的统计描述,包括均值、中位数、众数、方差、标准差等指标。这些指标能够反映数据的集中趋势、离散程度和分布特征。推断性统计是基于样本数据对总体数据进行分析和推断的方法。常见的推断性统计方法包括参数估计、假设检验、方差分析等。这些方法有助于了解测量结果的可靠性、精确性和有效性。相关性分析是研究变量之间关系的一种方法。通过对变量进行相关系数计算和显著性检验,可以判断变量间是否存在线性关系、非线性关系或无关系。4.3测量结果的表达测量结果的表达是对测量数据进行分析、总结和呈现的过程。合理、准确地表达测量结果,有助于他人理解和评价测量成果。测量结果的表达方式有多种,包括表格、图形、文字等。表格可以清晰地展示测量数据,便于比较和分析;图形则能直观地反映数据的变化趋势和分布特征;文字则用于描述测量过程、分析结果和结论。在表达测量结果时,需注意以下几点:(1)保证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可靠性;(2)选择合适的表达方式,突出重点,简洁明了;(3)遵循科学规范,正确使用计量单位、术语和符号;(4)注重结果的可读性和美观性,便于他人阅读和理解。第五章计量检定与校准5.1计量检定的基本概念计量检定是指依据国家计量检定规程,对测量仪器、测量系统或测量设备进行的一系列规范化的技术操作,以确认其是否满足预定的计量功能要求。计量检定的目的是保证量值传递的准确性和一致性,保障国民经济、国防建设、科学研究等领域中的测量工作质量。计量检定主要包括以下基本概念:(1)计量检定规程:规定了计量检定的项目、方法、要求及检定周期等,是计量检定工作的技术依据。(2)计量标准:具有高精度、高稳定性的测量标准,用于检定其他测量仪器、测量系统或测量设备。(3)计量检定证书:证明计量器具经过检定合格,可继续使用的法定文件。(4)检定标记:在计量器具上施加的标记,表明该器具已通过检定。5.2计量校准的方法与步骤计量校准是指依据国家计量校准规范,对测量仪器、测量系统或测量设备进行的一系列技术操作,以确定其计量功能指标。计量校准的目的是保证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计量校准主要包括以下方法与步骤:(1)选择合适的校准方法:根据被校准对象的类型、测量范围、准确度等级等因素,选择合适的校准方法。(2)准备校准设备:包括校准用计量标准、标准器、测试仪器等。(3)校准操作:按照国家计量校准规范,对被校准对象进行实际测量,并记录数据。(4)分析数据:对校准过程中获得的数据进行分析,确定被校准对象的计量功能指标。(5)编制校准报告:根据分析结果,编写校准报告,内容包括校准方法、校准结果、不确定度等。5.3计量检定与校准的实施在计量检定与校准的实施过程中,应遵循以下原则:(1)依法实施:依据国家计量法律法规,按照计量检定规程和计量校准规范进行。(2)分类管理:根据测量器具的类型、测量范围、准确度等级等因素,实施分类管理。(3)定期进行:按照规定的检定周期,定期对测量器具进行检定与校准。(4)保证质量:在检定与校准过程中,严格遵循技术要求,保证检定与校准质量。(5)加强监督:对计量检定与校准工作实施有效监督,保证工作质量。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应注意以下事项:(1)选择合适的检定与校准方法:根据被检定与校准对象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检定与校准方法。(2)提高人员素质:加强计量检定与校准人员的培训,提高其业务素质和技术水平。(3)加强设备管理:对计量标准、标准器、测试仪器等设备进行定期维护和保养,保证其正常运行。(4)规范记录与报告:认真记录检定与校准过程中的数据,规范编写检定与校准报告。第六章测量误差分析与处理6.1测量误差的分类测量误差是指在测量过程中,测量结果与真实值之间的偏差。根据误差的性质和产生的原因,可以将测量误差分为以下几类:6.1.1系统误差系统误差是指由于测量方法、测量设备、环境条件等固定因素引起的误差。系统误差通常具有确定的规律,可以通过校正或改进测量方法来减小或消除。按照系统误差的来源,可分为以下几种:(1)设备误差:由于测量设备的功能不理想或不稳定引起的误差。(2)方法误差:由于测量方法不完善或操作不当引起的误差。(3)环境误差:由于环境条件(如温度、湿度、压力等)变化引起的误差。6.1.2随机误差随机误差是指由于测量过程中不可预知因素引起的误差。随机误差没有固定的规律,无法通过校正来消除,但可以通过统计方法进行估计和处理。6.1.3粗大误差粗大误差是指由于操作失误、设备故障等偶然因素引起的误差。粗大误差通常较大,容易识别和排除。6.2测量误差的来源与传播6.2.1测量误差的来源测量误差的来源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测量设备:包括设备的精度、稳定性、分辨率等。(2)测量方法:包括测量原理、测量过程、数据处理等。(3)操作人员:包括操作技能、经验、心理因素等。(4)环境条件:包括温度、湿度、压力、电磁干扰等。6.2.2测量误差的传播测量误差的传播是指测量误差在测量过程中从一个环节传递到另一个环节的现象。误差传播的主要途径有:(1)直接传播:测量误差通过测量设备的输出信号直接传播到下一个测量环节。(2)间接传播:测量误差通过测量结果参与计算或数据处理,影响后续测量环节。(3)累积传播:测量误差在多个测量环节中逐渐累积,导致最终测量结果误差增大。6.3测量误差的处理方法针对不同类型的测量误差,可以采取以下处理方法:6.3.1系统误差的处理对于系统误差,可以采取以下措施进行处理:(1)校正测量设备:通过校准、调整或更换设备,减小设备误差。(2)改进测量方法:优化测量原理、改进操作方法,减小方法误差。(3)控制环境条件:通过控制环境温度、湿度等条件,减小环境误差。6.3.2随机误差的处理对于随机误差,可以采取以下措施进行处理:(1)增加测量次数:通过多次测量,减小随机误差的影响。(2)采用统计方法:运用统计学原理,对测量数据进行处理,估计随机误差的大小。(3)优化测量方案:选择合适的测量设备和方法,减小随机误差的产生。6.3.3粗大误差的处理对于粗大误差,可以采取以下措施进行处理:(1)排除偶然因素:找出并排除操作失误、设备故障等偶然因素。(2)剔除异常数据:对测量数据进行筛选,剔除明显偏离真实值的异常数据。(3)重新测量:在排除粗大误差后,重新进行测量,保证测量结果的准确性。第七章测试技术概述7.1测试技术的定义与分类测试技术是指在特定条件下,利用科学的方法和手段,对被测对象的功能、参数、状态等进行检测、分析、评价和监控的技术。测试技术是计量学与测试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在于保证产品质量、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和保障安全。根据测试对象和测试目的的不同,测试技术可分为以下几类:(1)物理测试:包括力学、热学、光学、声学、电磁学等测试方法,主要用于检测材料的物理功能和状态。(2)化学测试:主要包括化学分析、仪器分析等方法,用于检测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等。(3)生物测试:涉及生物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等领域,用于检测生物体的生理、生化指标。(4)功能测试:针对产品或系统的功能进行测试,如软件测试、硬件测试等。(5)环境测试:对产品在特定环境条件下的功能、可靠性等进行测试,如高温、低温、湿度、振动等。7.2测试系统的组成与特性测试系统是由测试设备、测试方法、测试人员、测试环境等要素组成的有机整体。以下为测试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及其特性:(1)测试设备:包括传感器、信号调理、数据采集、数据处理、显示输出等设备,用于实现对被测对象的参数检测和数据处理。(2)测试方法:指根据测试目的和测试对象,选择合适的测试原理、测试技术和测试流程。(3)测试人员:负责测试系统的操作、维护和管理,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4)测试环境:包括温度、湿度、电磁干扰、振动等环境因素,对测试结果的准确性有重要影响。测试系统的特性主要包括:(1)准确性:测试系统应具有较高的测量精度,保证测试结果的可靠性。(2)稳定性:测试系统在长时间运行过程中,应保持功能稳定,避免因环境变化等因素导致测试结果波动。(3)实时性:测试系统应能实时监测被测对象的状态,及时反馈测试结果。(4)适应性:测试系统应具备较强的适应性,适用于不同类型、不同规模的测试对象。7.3测试技术的发展趋势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测试技术呈现出以下发展趋势:(1)智能化: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实现测试过程的自动化、智能化,提高测试效率。(2)网络化:通过互联网、物联网等技术,实现测试数据的远程传输、共享和分析,拓展测试范围。(3)微型化:采用微型传感器、微处理器等设备,减小测试系统的体积,降低测试成本。(4)集成化:将测试设备、测试方法、数据处理等功能集成于一个系统中,提高测试系统的整体功能。(5)多功能化:测试系统应具备多种测试功能,满足不同领域、不同场景的测试需求。(6)绿色化:关注测试过程中的环保问题,减少污染,实现可持续发展。第八章测试信号处理8.1信号处理的基本概念信号是信息的载体,它携带了关于系统的状态、特征以及变化规律等信息。信号处理的基本任务是从已获取的信号中提取所需的有用信息,以便对系统的功能、状态等进行评估和分析。信号处理的基本概念主要包括信号的分类、信号的处理方法、信号的特征参数等。信号按其性质可分为连续信号和离散信号,连续信号是指在时间轴上连续变化的信号,而离散信号是指在时间轴上离散取值的信号。信号的处理方法包括模拟信号处理和数字信号处理,模拟信号处理是对连续信号进行处理,而数字信号处理是对离散信号进行处理。8.2数字信号处理方法数字信号处理方法是指利用计算机或数字信号处理器对离散信号进行处理的一系列算法和技术。数字信号处理具有以下优点:易于实现、便于大规模集成、抗干扰能力强等。常见的数字信号处理方法包括:(1)滤波器设计:滤波器是一种用于去除信号中不需要的频率成分的装置,它可以使信号通过一定的频率范围,而抑制其他频率范围的信号。滤波器设计是数字信号处理中的重要内容,包括有限冲激响应(FIR)滤波器和无限冲激响应(IIR)滤波器等。(2)傅里叶变换:傅里叶变换是一种将时域信号转换到频域的方法,它可以将信号分解为不同频率的正弦波和余弦波。通过傅里叶变换,可以分析信号的频率成分,从而对信号进行频谱分析。(3)小波变换:小波变换是一种将信号分解为不同尺度、不同频率的局部化基函数的方法。与傅里叶变换相比,小波变换具有更好的时频局部化特性,适用于分析非平稳信号。8.3测试信号的处理与分析测试信号的处理与分析是信号处理技术在测试领域的应用,其主要目的是从测试信号中提取有用信息,以评估系统的功能和状态。测试信号的处理与分析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信号预处理:信号预处理是对原始信号进行初步处理,以便后续分析。预处理方法包括去噪、滤波、归一化等。(2)信号特征提取:信号特征提取是从预处理后的信号中提取反映系统功能和状态的特征参数。常见的信号特征包括时域特征、频域特征、时频特征等。(3)信号分析:信号分析是对提取的信号特征进行分析,以评估系统的功能和状态。分析方法包括统计分析、模式识别、趋势分析等。(4)信号可视化:信号可视化是将信号特征以图形或图像的形式展示出来,以便于分析者更直观地了解信号的性质和变化规律。通过测试信号的处理与分析,可以实现对系统功能和状态的实时监测、评估和预测,为系统的优化和控制提供依据。在实际应用中,测试信号处理技术已广泛应用于机械、电子、生物医学等领域。第九章测试仪器与设备9.1常用测试仪器介绍9.1.1引言测试仪器是进行计量学与测试技术工作的基础工具,其功能和准确性直接影响到测试结果的可靠性。本节将简要介绍几种常用的测试仪器,包括其原理、功能及适用范围。9.1.2电子天平电子天平是一种高精度的称量仪器,具有快速、准确、稳定的特点。它广泛应用于实验室、工业生产等领域,用于称量固体、液体、粉末等物质。电子天平的测量原理是基于电磁力平衡原理。9.1.3酸度计酸度计是一种用于测量溶液酸碱度的仪器。它通过测量溶液中氢离子浓度来确定溶液的酸碱度。酸度计具有操作简单、测量速度快、准确度高等优点,广泛应用于化工、环保、食品等领域。9.1.4数字万用表数字万用表是一种多功能的测量仪器,可以测量电压、电流、电阻等电学参数。它具有测量范围宽、准确度高、抗干扰能力强等优点,是电子工程师、实验室人员常用的测量工具。9.1.5气相色谱仪气相色谱仪是一种用于分析气体和挥发性有机物成分的仪器。它利用气相色谱原理,通过色谱柱分离混合物中的各组分,然后进行检测。气相色谱仪在环保、化工、食品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9.2测试设备的选择与使用9.2.1引言选择合适的测试设备是保证测试结果准确性的关键。本节将介绍测试设备的选择原则及使用方法。9.2.2选择原则(1)根据测试任务的需求选择合适的测试设备。(2)考虑设备的测量范围、准确度、稳定性等因素。(3)选择具有良好口碑、售后服务优质的设备。(4)根据实际需求选择便携式或台式设备。9.2.3使用方法(1)阅读设备说明书,了解设备的使用方法、注意事项。(2)按照设备操作规程进行操作,保证测试结果准确。(3)定期检查设备,保持设备清洁、完好。(4)对于复杂设备,需进行培训,提高操作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