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邢台名校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质检地理试题(解析版)_第1页
河北省邢台名校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质检地理试题(解析版)_第2页
河北省邢台名校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质检地理试题(解析版)_第3页
河北省邢台名校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质检地理试题(解析版)_第4页
河北省邢台名校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质检地理试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级中学名校试卷PAGEPAGE1河北省邢台名校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质检试题全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2.请按题号顺序在答题卡上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3.选择题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答案的标号涂黑;非选择题用黑色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作答;字体工整,笔迹清楚。4.考试结束后,请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2024年2月3日,吉利未来出行星座第二轨卫星,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随着第二轨卫星成功发射,用户可以通过远程观星运力平台全时、全域无死角实时监测车辆状态,实现车辆可视、司机可视、道路可视、货物可视、能源可视,让物流管理更加透明、高效。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该卫星在绕地轨道上和地球构成的天体系统与下列天体系统级别相同的是()A.地月系B.银河系C.太阳系D.河外星系2.下列不属于该卫星工作环境特点的是()A.微重力B.强辐射C.高真空D.超高温3.对该卫星的工作精准度干扰最大的是()A.风速大小B.气温高低C.太阳活动D.太阳辐射【答案】1.A2.D3.C【解析】【1题详析】该卫星与地球构成的天体系统属于行星系统,与地月系同一级别,A正确,BCD错误,故选A。【2题详析】宇宙空间的特点为微重力、高真空、强辐射、低温。该卫星在宇宙空间运行,其工作环境为宇宙环境,超高温不符合宇宙环境,符合题意,D正确,ABC错误,故选D。【3题详析】太阳活动释放的带电粒子会干扰地球大气层中的电离层,从干扰卫星与地面的电磁波信号,同时还可直接伤害卫星上的设备,导致卫星工作精准度受到干扰,C正确;风速、气温、太阳辐射对卫星工作干扰小,ABD错误,故选C。分布式光伏发电是指在用户场地附近建设,运行方式以用户侧自发自用、多余电量上网等为特征的光伏发电设施。2024年6月,国家发布了补贴加码、市场扩容等一系列措施,在用电紧张地区大力推广分布式光伏发电,使该行业迎来新一轮的发展机遇。据此完成下面小题。4.光伏发电()A.发电量昼夜差异小B.能量分布区域差异小C.发电成本低于火电D.环保友好性高于火电5.分布式光伏发电最适宜普及的地方是()A.东北林区B.西南山区C.长三角平原区D.内蒙古草原区6.大力推广分布式光伏发电可以()①减少电能消耗②改善大气质量③推进新能源使用④减少输配电能耗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答案】4.D5.C6.C【解析】【4题详析】光伏发电受天气、气候变化影响大,发电量昼夜差异大,A错误;太阳辐射空间分布不均与,光伏发电区域差异大,B错误;光伏发电成本高于火电,C错误;光伏发电环境污染较火电小,D正确。故选D。【5题详析】据材料可知,分布式光伏发电是指在用户场地附近建设,运行方式为用户自发自用,适用于人口数量多,用电需求量大,电力供应不足的地区,长三角最适宜普及,C正确;东北林区、西南山区、内蒙古草原区人口数量较少,用电需求较小,ABD错误。故选C。【6题详析】分布式光伏发电不能减少电能消耗,①错误;就近输电,配电输电损耗小,④正确;分布式光伏发电可以用清洁能源满足用户用电需求,有利于能源结构的调整转型,改善大气环境质量,推进新能源使用,②③正确。综上所述,C正确,ABD错误,故选C。2024年5月5日,国家天气监测中心发布如下信息提示:北京时间14时01分,太阳爆发了一个强耀斑(1.3X级),预计未来三天仍可能爆发M级甚至X级以上耀斑。据此完成下面小题。7.耀斑()①发生在太阳大气的光球层②持续时间约为11年③是太阳内部能量剧烈释放的表现④表现为太阳表面增亮的斑块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8.耀斑爆发可能带来的影响是()A.引发持续性干旱B.诱发高震级地震C.提供丰富太阳能D.干扰无线电短波通讯9.应对耀斑爆发,比较合理的做法是()A.扩大电信网覆盖度,保证网络通畅B.加强监测预报,做好应对准备C.延长户外活动时间,提高身体素质D.取消所有航班,保证旅客安全【答案】7.B8.D9.B【解析】【7题详析】耀斑是太阳内部能量剧烈释放的表现,是太阳色球层短期内增亮的斑块,①错误,③④正确;其活动强弱周期约为11年,②错误,B正确,ACD错误,故选B。【8题详析】耀斑爆发时会释放大量的带电粒子,干扰电离层,影响无线电短波通讯,干扰电子设备,D正确;太阳黑子的峰年和谷年,出现异常气候概率增加,但不一定会持续干旱,A错误;地震是地球内部能量释放的表现,与太阳活动无关,B错误;太阳辐射提高丰富太阳能,与太阳活动无关,C错误,故选D。【9题详析】耀斑爆发释放的带电粒子会干扰电离层,扩大电信网作用不大,A错误;耀斑爆发会影响我们的生产和生活,甚至太阳活动产生的强辐射可能对人体造成一定影响,因此加强监测预报,做好应对准备,应减少户外活动时间,B正确,C错误;耀斑爆发会对无线电短波通讯造成一定干扰,取消所有航班,难度较大,D错误,故选B。2024年江西赣州发现的一具恐龙标本化石被命名为“腔尾赣地龙”,这种恐龙生活在距今9000多万年前。这是今年在国际古生物学学术期刊上,第一支被正式命名的中国恐龙(如下图)。这一发现引发了相关爱好者“寻宝”的热潮,有关专家呼吁要加强化石资源保护。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0.恐龙生活的地质时期,该地()A.生物种类丰富B.陆地面积较小C.地壳非常稳定D.气候寒冷干燥11.研究化石可以()A.确定地球年龄B.帮助划分地质年代C.推测地球生物数量D.还原地貌形成过程【答案】10.A11.B【解析】【10题详析】距今9000多万年前为中生代,这一地质时期陆地面积空前扩大,B错误;中生代地壳运动剧烈,生物繁盛,气候较为暖湿,A正确,CD错误。故选A。【11题详析】化石只能代表某一地质年代,能够反映出这一地质年代生物的种类及生活习性,从而推测地理环境,帮助划分地质年代,B正确;无法确定地球的年龄,A错误;无法推测生物的数量,C错误;化石无法还原古代地貌的形成过程,D错误。故选B。地震预警系统是利用地震波和电磁波的速度差异,以及地震波内部纵波、横波传播速度的差异来实现工作的。下图为某地地震发生时所测出的地震波图。该地探明地下有丰富石油储备。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2.对两种地震波的特点判断合理的有()①W1为横波,传播速度快②W2为纵波,传播速度快③W2波可以传递给空中飞鸟④W1只能传递给水中游鱼A.①②B.③④C.②③D.②④13.该地探明发现石油的地震波图为()A.B.C.D.14.收到地震预警后,下列做法安全的是()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答案】12.C13.A14.C【解析】【12题详析】地震波有两种,纵波传播速度快,可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横波传播速度慢,只能在固体中传播。读图可知W1传播时间更长,速度慢,为横波;W2传播时间更短,速度快,为纵波,①错误,②正确;纵波可以传递给空中的飞鸟,③正确;横波只能在固体传播,不能传递给水中游鱼,④错误。故选C。【13题详析】石油为液态,纵波可以通过,横波无法通过,图A中一定深度横波消失,说明地球内部物质组成为液态,可能有石油,正确;BCD横波都没有消失,地下没有液态,不会有石油,错误。故选A。【14题详析】地震发生时,电梯可能会发生故障而停止运行,室内高层不能乘电梯逃离,可选择坚固的地方,就近避险,②错误;在室外应该远离建筑物,①正确;室内低层应该快速疏散到空旷地带,③正确;地下空间应尽快疏散至地上,④正确。①③④组合正确,故选C。2024年2月2日,武汉下起冻雨,万物表面都冻结出冰层。来自高层冰晶云层中的雪花,遇到了高于0℃的气层,融化成雨滴下降,在低于0℃的近地面气层,一部分落到植物体表面,形成“雨凇”奇景(下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5.图中“雨凇”奇景的形成,涉及的地球圈层有()①大气圈②岩石圈③水圈④生物圈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16.下列有关地球四大圈层的叙述,正确的是()A.大气圈主要成分是氧气和甲烷B.水圈的主体是河湖水C.生物圈是地球表层生物的总称D.岩石圈包括地壳和上地幔顶部【答案】15.C16.D【解析】【15题详析】据图文材料可知,“雨凇”是高层大气中雪花融化成雨滴降落到植物体表面形成,故涉及的圈层有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①③④正确;没有涉及岩石圈,②错误。C正确,ABD错误,故选C。【16题详析】大气圈的主要成分是氮气和氧气,A错误;海洋水是水圈的主体,是地球上水的最大源地,B错误;生物圈是地球表层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C错误;岩石圈包括地壳和上地幔顶部,D正确,故选D。二、非选择题:共52分。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某地理小组模拟《下一站:火星》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探讨人类移民水星的可行性,并进行成果展示,以下为同学们将要展示的内容。1.水星所处宇宙环境介绍: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水星星际移民、开发价值分析:水星距离太阳约6000万公里;水星的质量约为地球的百分之五,其运行速度约47.8千米/秒。经过讨论大家一致认为航天器探测水星难度远大于火星,且更不适合人类居住,星际移民价值低。(1)请完成水星所处宇宙环境的介绍。(2)简析航天器探测水星难度大于火星的原因。(3)分析水星不适合人类居住的原因。【答案】(1)水星位于太阳系,太阳系的中心天体太阳正处于稳定的壮年期,太阳给水星提供了稳定的光热。太阳系的八颗行星都围绕太阳公转,而且具有同向性、共面性、近圆性的运动特征,它们各行其道、互不干扰。(2)水星比火星距离太阳近,温差更大;水星运行速度过快,航天器难以登陆;太阳引力过大,会导致航天器脱离轨道,造成损坏,无法正常工作等。(3)水星体积质量过小,无法吸引大气,很难形成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水星受到的太阳辐射过强,不适合生物生存;水星昼夜温差过大,难以形成液态水等。【解析】【小问1详析】水星位于太阳系,太阳系的中心天体太阳正处于稳定的壮年期,其核心物质在高温、高压条件下,经核聚变反应产生巨大的能量,源源不断地向外辐射,给水星提供了稳定的光热。太阳系的八颗行星都围绕太阳公转,而且公转方向具有同向性、公转轨道具有共面性,公转轨道形状具有近圆性,它们各行其道、互不干扰,水星处于比较安全的宇宙环境中。【小问2详析】根据材料“水星距离太阳约6000万公里;水星的质量约为地球的百分之五,其运行速度约47.8千米/秒”可知,水星距离太阳过近,会受到太阳强辐射影响,温差很大,会影响航天器的正常工作;水星体积较小,引力小,航天器会被太阳吸引偏离轨道,探测难度大;水星运行速度过快,航天器难以登陆。【小问3详析】结合地球存在生命条件的相关知识,天体存在生命需具备液态水、适宜的温度和比较厚的大气层这三个“金锁链”条件。据材料可知,水星距离太阳过近,温差过大,难以形成液态水;水星体积质量过小,无法吸引大气,很难形成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生命无法存在;水星离太阳太近,受到的太阳辐射过强,不适合生物生存。1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地球的演化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地理环境变迁中,生物经历了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的进化。对化石和地层的研究,有助于了解地球演化的历史。下面左图为地球地质年代表,右图为形成于寒武纪,化石能源储量丰富的南阳盆地。(1)分析南阳盆地化石能源储量丰富的原因。(2)描述在地球演化过程中氧气含量的变化特点并从生物演化角度分析其变化原因。(3)从植物、动物角度,描述甲地质时期地球环境特点。【答案】(1)形成历史悠久,沉积层深厚;发育过程中有大量动植物遗体沉积;地壳稳定,储藏条件较好。(2)前寒武纪地球氧气含量不断增加,前寒武纪后,地球氧气含量保持较高的稳定状态。原因:寒武纪“生命大爆发”,生物光合作用释放大量的氧气,不断改变地球大气成分。(3)这一时期,蕨类植物繁盛;动物经历了海生无脊椎动物一鱼类—两栖动物的演化,末期生物大灭绝。【解析】【小问1详析】化石能源是由古代动植物的遗体埋在地下后,经过长期的地质作用或复杂的生物及化学作用转化而成。化石能源的形成需要丰富的原料、稳定的沉积地质结构及漫长的演化。南阳盆地有丰富的化石能源,说明其满足化石能源形成的必要条件。具体包括:形成于寒武纪,形成历史悠久,沉积层深厚;地质历史时期动植物丰富,发育过程中有大量动植物遗体沉积;位于盆地地形,地壳稳定,储藏条件较好。【小问2详析】在地球演化的过程中生物由无到有,再到稳定,影响了氧气含量的变化。据图可知,地球演化过程中,氧气的含量经历了先快速增加后较高稳定状态。氧气的形成是生物尤其是植物光合作用的产物。寒武纪“生命大爆发”,生物数量增多,生物光合作用释放大量的氧气,不断改变地球大气成分。因此前寒武纪地球氧气含量不断增加,前寒武纪后,地球氧气含量保持较高的稳定状态。【小问3详析】甲时期为古生代,古生代是地壳发生剧烈变化的时期,动物的演化经历了海生无脊椎动物一鱼类—两栖类的演化,在古生代末期,生物大灭绝。这一时期,蕨类植物繁盛,是重要的成煤期。1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某天文摄影爱好者为了拍摄他认为最美的极光,于2023年7月下旬到达冰岛天文营地,准备蹲守极光出现。7月28日,冰岛发生4.7级地震,震源深度10km。他在微博记录下了这次难忘的旅程:“我选择了正确的拍摄时间,只是运气不好没能等到最美的画面、地震那来自地幔的能量涌动,让我感受到了大自然发怒的威力。”(1)找出两处摄影爱好者微博中描述不准确的地方,并解释原因。(2)若你去拍摄极光,请列出你需要做的准备。(3)说出图片中任一景观所属的地球圈层,并任选两个圈层说明二者之间的联系。【答案】(1)“正确的拍摄时间”错误,高纬地区拍摄极光比较合适的时间为冬半年;“震源深度10km”“来自地幔的能量”,地壳平均厚度17km,震源位于地壳。(2)上网查阅天文现象发生的时间;冬半年拍摄;带足保暖衣物等。(3)云彩属大气圈(积雪属于水圈;树木属于生物圈)。联系:大气圈通过降水为水圈补充水分;水圈通过蒸发为大气圈提供水汽。【解析】【小问1详析】极光现象是太阳活动释放的带电粒子进入地球大气层形成的现象,多出现在高纬地区,观察极光的最佳时间为所在半球的冬半年。地壳的平均厚度约17km,材料中冰岛地震的震源深度为10km,应位于地壳。【小问2详析】拍摄极光首先需要上网查询天文现象发生的时间,极光出现在当地极夜时间段,气温较低,要带足防寒保暖的衣物,并做好安全防范等。【小问3详析】图片中由云彩、积雪、树木等分别属于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地球各圈层之间相互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