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电子政务系统平台建设与安全保障措施TOC\o"1-2"\h\u16695第一章引言 3251411.1电子政务系统概述 3142211.2平台建设意义 4302041.3本书结构安排 42299第二章电子政务系统平台建设需求分析 42057第三章电子政务系统平台设计 414829第四章电子政务系统平台关键技术 420877第五章电子政务系统平台安全保障措施 44984第六章电子政务系统平台建设与运维管理 416710第七章电子政务系统平台建设案例解析 429532第八章电子政务系统平台发展趋势与展望 410249第二章电子政务系统平台建设需求分析 4289032.1用户需求分析 4190842.2功能需求分析 597422.3功能需求分析 52726第三章电子政务系统平台架构设计 697863.1系统架构设计原则 6110953.2系统层次结构 6144943.3关键技术选型 73679第四章电子政务系统平台建设关键技术研究 7230534.1数据库技术 7325484.1.1数据库设计 7273024.1.2数据库管理 7323154.2服务总线技术 8199304.2.1服务发觉 8229984.2.2服务组合 8142224.3云计算与大数据技术 87234.3.1云计算技术 8305724.3.2大数据技术 919287第五章电子政务系统平台建设实施与项目管理 9234575.1实施策略 9253585.1.1目标定位 9201185.1.2总体架构 9180505.1.3分阶段实施 9121345.1.4技术选型 9169445.2项目管理流程 989965.2.1项目立项 9284815.2.2项目规划 10197575.2.3项目实施 10325315.2.4项目监控 1038585.2.5项目验收 1051065.3风险管理 10135445.3.1风险识别 1063235.3.2风险评估 10227805.3.3风险应对 10220325.3.4风险监控 10251485.3.5风险报告 1015345第六章电子政务系统平台安全保障体系 11232546.1安全保障目标 11179356.1.1保证信息安全 1122646.1.2保证系统稳定运行 11242086.1.3保护用户隐私 11166056.2安全保障体系架构 11303436.2.1物理安全 11273986.2.2数据安全 1129486.2.3应用安全 11135176.2.4系统安全 12190936.3安全保障关键技术 12323836.3.1密码技术 12175166.3.2身份认证技术 12187736.3.3访问控制技术 128956.3.4安全审计技术 12213806.3.5安全防护技术 127261第七章信息安全策略与措施 12147927.1信息安全策略制定 12208867.1.1策略制定原则 12292267.1.2策略内容 13286417.2信息安全防护措施 13210137.2.1网络安全防护 13277457.2.2应用安全防护 1386947.2.3数据安全防护 14241277.3信息安全风险管理 1448577.3.1风险识别 14301997.3.2风险评估 14203937.3.3风险应对 1426621第八章电子政务系统平台安全运维管理 14262278.1安全运维管理内容 15116938.1.1系统监控 1513738.1.2安全策略制定与执行 15221808.1.3安全漏洞管理 15308418.1.4数据备份与恢复 15138098.1.5安全事件应急响应 15104498.2安全运维管理流程 15209318.2.1安全运维计划制定 1520258.2.2安全运维实施 15290468.2.3安全运维评估 15296988.2.4安全运维改进 15177188.3安全运维管理工具 16173468.3.1系统监控工具 16152508.3.2安全策略管理工具 16235478.3.3安全漏洞扫描工具 16319128.3.4数据备份与恢复工具 1621968.3.5安全事件应急响应工具 1632740第九章电子政务系统平台安全事件应急响应 16230219.1应急响应流程 1662319.1.1事件报告 1646619.1.2事件评估 16300099.1.3应急响应启动 16190749.1.4应急处置 17161519.1.5事件调查与原因分析 17301349.1.6恢复与整改 17326889.1.7总结与反馈 17223839.2应急响应组织架构 17126989.2.1应急响应领导小组 17306139.2.2应急响应小组 17322859.2.3技术支持小组 1780099.2.4信息保障小组 1789429.3应急响应技术支持 1746609.3.1安全防护技术 1717089.3.2数据备份与恢复技术 1839939.3.3安全监测技术 18313039.3.4应急响应工具 18165229.3.5技术培训与演练 1822215第十章电子政务系统平台安全保障未来发展 18952210.1发展趋势 182508710.2挑战与机遇 182485710.3发展策略与建议 19第一章引言在信息化时代的背景下,电子政务系统作为提高工作效率、优化服务流程的重要手段,日益受到我国的高度重视。电子政务系统平台建设与安全保障措施的研究,对于推动我国电子政务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章将对电子政务系统进行概述,分析平台建设的意义,并简要介绍本书的结构安排。1.1电子政务系统概述电子政务系统是指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以网络为基础,将的管理和服务职能通过网络进行集成、优化和拓展,以提高工作效率、降低行政成本、优化服务的一种新型政务模式。电子政务系统主要包括政务信息资源共享、政务办公自动化、政务服务、政务监管等方面。1.2平台建设意义电子政务系统平台建设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提高工作效率。通过电子政务系统,工作人员可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实现政务信息资源的共享和协同办公,提高工作效率。(2)优化服务。电子政务系统可以打破时间和地域的限制,为公众提供24小时不间断的在线政务服务,提高服务质量。(3)降低行政成本。电子政务系统可以减少纸质文档的使用,降低行政成本,同时减少人力物力的投入。(4)加强政务监管。电子政务系统可以实现政务信息的透明化,便于公众监督,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民主性。1.3本书结构安排本书共分为八章,以下是本书的结构安排:第二章电子政务系统平台建设需求分析第三章电子政务系统平台设计第四章电子政务系统平台关键技术第五章电子政务系统平台安全保障措施第六章电子政务系统平台建设与运维管理第七章电子政务系统平台建设案例解析第八章电子政务系统平台发展趋势与展望通过对电子政务系统平台建设与安全保障措施的深入研究,本书旨在为我国电子政务发展提供有益的理论和实践参考。第二章电子政务系统平台建设需求分析2.1用户需求分析电子政务系统平台建设的初衷是为了提升工作效率,优化政务服务流程,并为公众提供更加便捷的在线服务。在进行用户需求分析时,需充分考虑以下要素:(1)部门内部用户需求:部门工作人员在处理日常工作时,需要利用电子政务系统平台实现信息共享、协同办公、业务办理等功能。因此,系统应具备以下特点:a.高度集成:系统应能够整合各类政务信息资源,实现信息共享,提高工作效率。b.灵活配置:系统应能够根据不同部门、不同岗位的职能需求,进行个性化配置。c.安全保障:系统应具备较高的安全性,保证政务数据的安全和保密。(2)公众用户需求:电子政务系统平台应面向社会公众,提供便捷、高效的政务服务。以下为公众用户的主要需求:a.界面友好:系统界面应简洁明了,易于操作,满足不同年龄层次、不同文化程度的用户需求。b.服务全面:系统应涵盖各类政务服务事项,为公众提供一站式服务。c.反馈及时:系统应能够实时响应公众需求,提供及时、准确的反馈信息。2.2功能需求分析根据用户需求,电子政务系统平台应具备以下功能:(1)信息资源共享:系统应能够实现政务信息资源的整合与共享,包括政策法规、办事指南、审批结果等。(2)协同办公:系统应支持部门内部工作人员的在线协同办公,包括文件传输、任务分配、工作汇报等。(3)业务办理:系统应具备在线办理政务服务事项的功能,实现审批、审核、办理等环节的电子化。(4)互动交流:系统应提供在线咨询、投诉建议等互动交流渠道,方便公众与部门之间的沟通。(5)统计分析:系统应具备数据统计分析功能,为部门决策提供依据。2.3功能需求分析电子政务系统平台在功能方面应满足以下要求:(1)响应速度:系统应具备较快的响应速度,保证用户在访问和使用过程中感受到便捷、高效的服务。(2)并发能力:系统应能够支持大量用户同时在线,保证在高峰时段仍然能够提供稳定的服务。(3)安全性:系统应具备较强的安全防护能力,保证政务数据的安全和保密。(4)稳定性:系统应具备较高的稳定性,保证长时间运行不出现故障。(5)可扩展性:系统应具备良好的可扩展性,以满足未来政务业务发展的需求。第三章电子政务系统平台架构设计3.1系统架构设计原则电子政务系统平台架构设计遵循以下原则:(1)标准化原则:系统设计应遵循国家及行业的相关标准和规范,保证系统间具有良好的兼容性和互操作性。(2)安全性原则:在架构设计中,将安全性放在首位,保证信息传输和存储的安全,防止数据泄露、篡改和非法访问。(3)高效性原则:系统应能够高效处理和传输数据,保证政务服务的及时性和准确性。(4)可扩展性原则:架构设计应具备良好的扩展性,能够适应未来技术的发展和业务需求的变化。(5)用户友好性原则:系统界面和操作流程应简洁明了,便于用户使用和操作。3.2系统层次结构电子政务系统平台层次结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层次:(1)数据层:负责数据的存储和管理,包括数据库服务器、存储设备等。(2)服务层:提供数据处理和业务逻辑服务,包括应用服务器、业务逻辑处理模块等。(3)接口层:负责与外部系统进行数据交互,包括API接口、Web服务等。(4)表现层:提供用户界面,包括前端界面、用户交互模块等。(5)安全层:负责系统的安全防护,包括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安全审计等。3.3关键技术选型(1)数据库技术:选择稳定、可靠的数据库管理系统,如Oracle、MySQL等,保证数据的安全性和高效访问。(2)中间件技术:采用成熟的中间件产品,如WebLogic、Tomcat等,提供稳定的运行环境和服务支撑。(3)网络通信技术:采用安全的网络通信协议,如、SSL等,保证数据传输的安全性和稳定性。(4)安全技术:采用加密技术、身份认证技术、访问控制技术等,保证系统的安全防护。(5)前端技术:选择主流的前端框架和库,如React、Vue等,提高用户体验和交互效果。通过以上关键技术选型,电子政务系统平台将具备良好的功能、安全性和用户体验。第四章电子政务系统平台建设关键技术研究4.1数据库技术数据库技术在电子政务系统平台建设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数据库技术主要包括数据库设计、数据库管理和数据库优化等方面。在电子政务系统中,数据库技术主要用于存储和处理大量的政务数据,保证数据的完整性和一致性,提高系统的运行效率。4.1.1数据库设计数据库设计是电子政务系统平台建设的基础。合理的数据库设计能够提高数据的存储效率,降低数据冗余,便于后续的数据管理和维护。数据库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1)数据独立性原则:保证数据与应用程序之间的独立性,降低数据与应用程序的耦合度。(2)数据完整性原则:保证数据的正确性和一致性。(3)数据安全性原则:对数据进行访问控制,防止数据泄露和损坏。4.1.2数据库管理数据库管理包括数据库的创建、维护、备份和恢复等操作。有效的数据库管理能够保证数据的可靠性、安全性和可恢复性。以下为数据库管理的关键技术:(1)数据库创建与维护:根据电子政务系统的需求,创建合适的数据库结构,并进行定期维护,包括索引优化、数据清洗等。(2)数据备份与恢复:定期对数据库进行备份,以防止数据丢失。在发生故障时,能够快速恢复数据。(3)数据库安全性管理:对数据库进行访问控制,防止非法访问和恶意攻击。4.2服务总线技术服务总线技术是电子政务系统平台建设中的关键组件,主要用于实现不同系统之间的互操作性。服务总线技术主要包括服务发觉、服务组合、服务监控和服务管理等方面。4.2.1服务发觉服务发觉是服务总线技术的基础,它涉及到如何快速、准确地找到所需的服务。服务发觉的关键技术包括:(1)服务注册:将提供的服务注册到服务总线,便于其他系统发觉和使用。(2)服务查询:根据服务需求,从服务总线上查找符合条件的服务。4.2.2服务组合服务组合是将多个服务整合为一个完整的服务流程,以满足电子政务系统的业务需求。服务组合的关键技术包括:(1)服务选择:根据服务需求,从服务总线上选择合适的服务。(2)服务组合策略:设计合理的组合策略,实现服务的协同工作。4.3云计算与大数据技术云计算与大数据技术在电子政务系统平台建设中具有重要意义。它们能够提高系统的计算能力、存储能力和数据处理能力,为电子政务系统提供高效、可靠的技术支持。4.3.1云计算技术云计算技术是一种基于互联网的计算模式,通过将计算任务分布在大量计算节点上,实现资源的共享和调度。在电子政务系统中,云计算技术可以用于以下几个方面:(1)计算资源池:将计算资源整合为一个资源池,根据政务系统的需求动态分配资源。(2)弹性伸缩:根据政务系统的负载,自动调整计算资源的规模。4.3.2大数据技术大数据技术是处理海量数据的有效方法,主要包括数据采集、数据存储、数据挖掘和数据分析等方面。在电子政务系统中,大数据技术可以应用于以下领域:(1)数据采集:通过多种渠道收集政务数据,为决策提供依据。(2)数据分析:对海量数据进行挖掘和分析,发觉政务系统的潜在问题和改进方向。第五章电子政务系统平台建设实施与项目管理5.1实施策略5.1.1目标定位电子政务系统平台建设的实施策略应以实现高效、便捷、安全的电子政务服务为目标,充分借鉴国内外先进的电子政务建设经验,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明确平台建设的目标、任务和阶段。5.1.2总体架构实施策略应遵循总体架构的设计原则,保证电子政务系统平台具备良好的兼容性、扩展性和可维护性。总体架构应包括数据层、服务层、应用层和用户层四个层次,实现数据共享、业务协同和资源整合。5.1.3分阶段实施电子政务系统平台建设应采取分阶段实施的策略,将整个项目划分为多个子项目,按照实际情况和需求逐步推进。各阶段任务应明确,保证项目整体进度可控。5.1.4技术选型实施策略应充分考虑技术选型,选择成熟、稳定、具有良好前景的技术和产品,保证电子政务系统平台的可持续发展。5.2项目管理流程5.2.1项目立项项目立项阶段,应对项目背景、目标、预期成果等进行详细分析,编制项目建议书,报批相关部门审批。5.2.2项目规划项目规划阶段,应制定项目实施计划,明确项目任务、进度、预算、人员配置等,保证项目实施过程的顺利进行。5.2.3项目实施项目实施阶段,应按照项目规划,分阶段完成各子项目任务,保证项目质量符合预期。5.2.4项目监控项目监控阶段,应设立项目管理办公室,对项目进度、质量、风险等方面进行实时监控,及时调整项目计划。5.2.5项目验收项目验收阶段,应对项目成果进行全面评估,保证项目达到预期目标,为后续运维提供支持。5.3风险管理5.3.1风险识别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应充分识别可能导致项目失败的各类风险,包括技术风险、市场风险、政策风险等。5.3.2风险评估对识别出的风险进行评估,分析风险的概率、影响程度和优先级,为制定风险应对策略提供依据。5.3.3风险应对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风险应对策略,包括风险规避、风险减轻、风险转移等。5.3.4风险监控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持续监控风险变化,及时调整风险应对策略,保证项目顺利进行。5.3.5风险报告定期向上级部门报告项目风险情况,提高项目管理的透明度,为项目决策提供参考。第六章电子政务系统平台安全保障体系6.1安全保障目标6.1.1保证信息安全电子政务系统平台安全保障体系的首要目标是保证信息安全。这包括保护系统中的数据、信息资源和应用程序免受非法访问、篡改、破坏、泄露等威胁,保证信息的真实性、完整性和机密性。6.1.2保证系统稳定运行电子政务系统平台的安全保障目标还包括保证系统的稳定运行,防止系统故障、网络攻击等导致的服务中断,提高系统的可用性和可靠性。6.1.3保护用户隐私在电子政务系统平台中,保护用户隐私也是安全保障的重要目标。应采取有效措施,保证用户个人信息不被非法收集、使用和泄露,尊重用户的隐私权益。6.2安全保障体系架构6.2.1物理安全物理安全是电子政务系统平台安全保障体系的基础,主要包括以下方面:数据中心安全:保证数据中心的安全设施、电力供应、环境监控等;网络安全:采取防火墙、入侵检测、数据加密等手段,保护网络不受攻击;设备安全:对硬件设备进行安全管理,防止设备损坏或被盗。6.2.2数据安全数据安全是电子政务系统平台安全保障体系的核心,主要包括以下方面:数据加密:对重要数据进行加密处理,保证数据在传输和存储过程中的安全性;数据备份:定期对数据进行备份,以便在数据丢失或损坏时进行恢复;数据审计:对数据访问和使用进行审计,防止非法操作。6.2.3应用安全应用安全是电子政务系统平台安全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以下方面:身份认证:采用强认证手段,保证用户身份的真实性和合法性;访问控制:根据用户角色和权限,控制用户对系统资源的访问;应用程序安全:对应用程序进行安全编码,防止安全漏洞。6.2.4系统安全系统安全是电子政务系统平台安全保障体系的保障,主要包括以下方面:操作系统安全:对操作系统进行安全配置,防止非法入侵;数据库安全:对数据库进行安全配置,防止数据泄露;安全审计:对系统操作进行审计,及时发觉和处理安全隐患。6.3安全保障关键技术6.3.1密码技术密码技术是电子政务系统平台安全保障体系的基础技术,主要包括对称加密、非对称加密、数字签名等技术。通过密码技术,保证数据传输和存储的安全性。6.3.2身份认证技术身份认证技术是保证用户身份真实性的关键技术。主要包括密码认证、生物识别、双因素认证等技术。采用身份认证技术,可以有效防止非法用户访问系统资源。6.3.3访问控制技术访问控制技术是根据用户角色和权限,控制用户对系统资源的访问。主要包括访问控制列表(ACL)、角色访问控制(RBAC)、属性访问控制(ABAC)等技术。6.3.4安全审计技术安全审计技术是对系统操作进行审计,及时发觉和处理安全隐患。主要包括日志收集、日志分析、安全事件处理等技术。6.3.5安全防护技术安全防护技术是针对网络攻击、病毒、恶意代码等威胁,采取的一系列防护措施。主要包括防火墙、入侵检测、数据加密、病毒防护等技术。第七章信息安全策略与措施7.1信息安全策略制定7.1.1策略制定原则为保证电子政务系统平台的安全稳定运行,信息安全策略的制定应遵循以下原则:(1)全面性原则:信息安全策略应涵盖电子政务系统平台的各个方面,包括技术、管理、法律、人员等。(2)系统性原则:信息安全策略应形成一套完整的体系,保证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相互协调、相互补充。(3)动态性原则:信息安全策略应具有动态调整的能力,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安全威胁和需求。(4)可操作性原则:信息安全策略应具备可操作性,便于在实际工作中实施和执行。7.1.2策略内容信息安全策略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安全目标:明确电子政务系统平台的安全目标和要求。(2)安全架构:构建合理的信息安全架构,包括安全层次、安全域、安全组件等。(3)安全管理制度:建立健全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包括安全组织、安全培训、安全审计等。(4)安全技术措施:采取有效的安全技术措施,包括加密、认证、访问控制等。(5)安全应急响应:制定安全应急响应预案,提高应对安全事件的能力。7.2信息安全防护措施7.2.1网络安全防护网络安全防护措施包括:(1)防火墙:部署防火墙,对进出电子政务系统平台的数据进行过滤和监控。(2)入侵检测系统:部署入侵检测系统,实时监控网络流量,发觉并阻断恶意攻击。(3)安全审计:对网络设备、操作系统、应用程序等关键环节进行安全审计。(4)数据加密:对敏感数据进行加密,保障数据传输过程中的安全性。7.2.2应用安全防护应用安全防护措施包括:(1)身份认证:对用户进行身份认证,保证合法用户访问系统资源。(2)访问控制:根据用户权限,对系统资源进行访问控制。(3)安全编码:提高应用程序的安全性,防止攻击者利用漏洞进行攻击。(4)安全运维:加强运维管理,保证系统安全稳定运行。7.2.3数据安全防护数据安全防护措施包括:(1)数据备份:定期对关键数据进行备份,防止数据丢失或损坏。(2)数据恢复:制定数据恢复方案,保证在数据丢失或损坏时能够快速恢复。(3)数据加密:对敏感数据进行加密存储,保障数据的安全性。(4)数据脱敏:对敏感数据进行脱敏处理,防止数据泄露。7.3信息安全风险管理7.3.1风险识别信息安全风险识别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资产识别:梳理电子政务系统平台的资产,包括硬件、软件、数据等。(2)威胁识别:分析可能对电子政务系统平台造成威胁的因素。(3)脆弱性识别:发觉系统存在的安全漏洞和弱点。7.3.2风险评估信息安全风险评估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风险量化:对识别出的风险进行量化,确定风险等级。(2)风险分析:分析风险的可能性和影响程度。(3)风险排序:根据风险等级和影响程度,对风险进行排序。7.3.3风险应对信息安全风险应对主要包括以下措施:(1)风险规避:通过更改系统设计或运行方式,避免风险发生。(2)风险降低:采取安全措施,降低风险的可能性或影响程度。(3)风险转移:将风险转嫁给第三方,如购买保险。(4)风险接受: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接受风险存在。第八章电子政务系统平台安全运维管理8.1安全运维管理内容8.1.1系统监控电子政务系统平台的安全运维管理首先需要对系统进行实时监控,包括系统运行状态、网络流量、系统日志等,以便于及时发觉异常情况并进行处理。8.1.2安全策略制定与执行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电子政务系统平台的安全需求,制定相应的安全策略,包括防火墙策略、入侵检测策略、安全审计策略等,并保证这些策略得到有效执行。8.1.3安全漏洞管理对电子政务系统平台进行定期安全检查,发觉并修复系统漏洞,防止安全风险。8.1.4数据备份与恢复为保证数据的完整性,应定期对电子政务系统平台的数据进行备份,并制定数据恢复方案,以应对可能出现的数据丢失情况。8.1.5安全事件应急响应建立安全事件应急响应机制,对安全事件进行快速定位、分析和处理,降低安全事件对电子政务系统平台的影响。8.2安全运维管理流程8.2.1安全运维计划制定根据电子政务系统平台的安全需求,制定安全运维计划,明确安全运维管理内容、周期、责任人员等。8.2.2安全运维实施按照安全运维计划,对电子政务系统平台进行实时监控、安全策略执行、安全漏洞管理、数据备份与恢复等操作。8.2.3安全运维评估定期对安全运维效果进行评估,分析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为下一周期的安全运维提供依据。8.2.4安全运维改进根据安全运维评估结果,对安全运维管理流程进行改进,提高电子政务系统平台的安全防护能力。8.3安全运维管理工具8.3.1系统监控工具采用专业的系统监控工具,对电子政务系统平台的运行状态、网络流量等进行实时监控,便于发觉异常情况。8.3.2安全策略管理工具利用安全策略管理工具,对电子政务系统平台的防火墙、入侵检测等安全策略进行统一管理和配置。8.3.3安全漏洞扫描工具采用安全漏洞扫描工具,定期对电子政务系统平台进行安全检查,发觉并修复系统漏洞。8.3.4数据备份与恢复工具使用数据备份与恢复工具,对电子政务系统平台的数据进行定期备份,并制定数据恢复方案。8.3.5安全事件应急响应工具建立安全事件应急响应平台,利用应急响应工具对安全事件进行快速定位、分析和处理。第九章电子政务系统平台安全事件应急响应9.1应急响应流程9.1.1事件报告当发觉电子政务系统平台出现安全事件时,相关责任人员应立即启动应急响应机制,按照规定的流程及时报告事件情况,保证事件信息准确、全面、及时地上报。9.1.2事件评估应急响应小组根据事件报告,对事件的影响范围、严重程度、可能导致的损失进行评估,为后续应急响应工作提供依据。9.1.3应急响应启动根据事件评估结果,应急响应小组决定是否启动应急响应流程。若需要启动,应急响应小组应立即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应急响应工作。9.1.4应急处置应急响应小组根据事件类型和特点,采取相应的应急处置措施,包括但不限于:隔离受影响系统、备份重要数据、暂停部分业务、恢复系统正常运行等。9.1.5事件调查与原因分析应急响应小组在处置事件的同时对事件原因进行调查和分析,为后续整改提供依据。9.1.6恢复与整改在事件得到有效控制后,应急响应小组应根据调查分析结果,对受影响系统进行恢复和整改,保证系统安全稳定运行。9.1.7总结与反馈应急响应结束后,应急响应小组应对整个应急响应过程进行总结,提出改进措施,并向相关管理部门报告。9.2应急响应组织架构9.2.1应急响应领导小组应急响应领导小组负责制定电子政务系统平台安全事件应急响应预案,指导、协调和监督应急响应工作。9.2.2应急响应小组应急响应小组负责具体实施应急响应工作,包括事件报告、评估、处置、调查分析、恢复整改等环节。9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椅子游戏课程设计
- 二零二五年度物业服务合同:商业综合体管理company委托管理协议3篇
- 2024淘宝平台商家商品展示与体验区合作合同3篇
- 二零二五年度森林资源监测合同
- 二零二五年度水产销售合同2篇
- 2024年运营副总监工作合同
- 美吉姆课程设计安全吗
- 2024年股权转让借款合同
- 肉制品加工课程设计
- 2025年度特色树种栽种与保护合同3篇
- 以案促改心得体会
- 2024年公文写作基础知识竞赛试题库及答案(共130题)
- 2023-2024学年浙江省丽水市莲都区教科版三年级上册期末考试科学试卷
- 失禁性皮炎病例护理查房课件
- 期末复习试题 (试卷)-2024-2025学年四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 2024年中国工业级硝酸铵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乡村振兴课件教学课件
- 2024年度危废物品转运服务协议版
- 2023年辅警招聘公安基础知识必刷题库及答案
- 《机加工操作员绩效考核方案》-企业管理
- 光是怎样传播的说课稿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