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1氧化还原反应 课件高一上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_第1页
1.3.1氧化还原反应 课件高一上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_第2页
1.3.1氧化还原反应 课件高一上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_第3页
1.3.1氧化还原反应 课件高一上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_第4页
1.3.1氧化还原反应 课件高一上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2019人教版)第一章物质及其变化第三节氧化还原反应第1课时氧化还原反应教学目标CONTENT1、能通过分析元素化合价的变化判断化学反应是否是氧化还原反应。2、知道氧化还原反应本质是电子转移,能分析简单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转移数目和方向。3、理清氧化还原反应和四大基本反应类型之间的关系情境创设冶炼青铜有哪些方法?最早冶炼铜的方法√我国在商朝就已经通过火烧孔雀石(主要成分为Cu2(OH)2CO3)产生氧化铜,氧化铜再与木炭高温反应冶炼铜Cu2(OH)2CO3==2CuO+CO2↑+H2O△2CuO+C==2Cu+CO2↑高温CuO+H2==Cu+H2O△CuO+CO==Cu+CO2↑△最早冶炼铜的方法形

论完

论揭

论发

论反应原理和类型法国化学家——拉瓦锡燃烧氧化学说1774年,法国化学家拉瓦锡推翻“燃素说”正式提出了燃烧的氧化学说:燃烧的本质是可燃物与氧气化合生成氧化物的过程。人们把物质与氧结合的反应叫做氧化反应,把失去氧的反应叫做还原反应。环节一:从得失氧角度认识氧化还原反应形

论完

论揭

论发

论氧化还原2CuO+C==2Cu+CO2↑·氧化反应:物质得到氧的反应 ·还原反应:物质失去氧的反应高温环节一:从得失氧角度认识氧化还原反应形

论完

论揭

论发

论CuO+H2==Cu+H2OCuO+CO==Cu+CO2↑△△结论: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是在一个反应中同时发生的,这样的反应称为氧化还原反应Fe+CuSO4===Cu+FeSO4英国化学家——弗兰克兰在研究金属有机化合物时提出化合价理论形

论完

论揭

论发

论1852年,英国化学家弗兰克兰提出吸引元素的化合能力,即原子价、化合价。逐步完善后,人们从化合价角度重新认识了氧化还原反应。人们把化合价升高的反应称为氧化反应,把化合价降低的反应成为还原反应。形

论完

论揭

论发

论反应一反应二高温化合价降低,失氧化合价升高,得氧还原反应氧化反应2CuO+C====2Cu+CO2↑

+2-20

0

+4-2还原反应氧化反应高温

化合价降低,被还原化合价升高,被氧化

Fe

+CuSO4==FeSO4+Cu0+2+20氧化反应:物质所含化合价升高的反应还原反应:物质所含化合价降低的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有化合价升降的反应环节二、从化合价角度认识氧化还原反应5.BaCl2

+H2SO4

==BaSO4↓+2HCl

6.H2+Cl2===2HCl点燃√×√×××3.2Na+2H2O

===2NaOH+H2↑√√8.2H2O2===2H2O+O2↑MnO2加热4.2Fe(OH)3===

Fe2O3+3H2O2.CaO+SO3===CaSO47.NaOH+HCl===NaCl+H2O1.Zn+H2SO4===ZnSO4+H2↑【同步练习】判断下列哪些是氧化还原反应环节二、从化合价认识氧化还原反应2H2O2===2H2O+O2↑MnO2H2SO4+Zn==ZnSO4+H2↑HCl+NaOH

==NaCl+H2O

化合反应反应类型是否是氧化还原反应√××√√×交叉关系√BaCl2

+H2SO4

==BaSO4↓+2HCl

×交叉关系包含关系无关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氧化还原反应与四大反应类型形

论完

论揭

论发

H2+Cl2===2HCl点燃CaO+SO3===CaSO42Fe(OH)3===

Fe2O3+3H2O△2Na+2H2O

===2NaOH+H2↑氧化还原反应非氧化还原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分解反应化合反应两个可能: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可能是氧化还原反应。两个一定:置换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复分解反应一定是非氧化还原反应。氧化还原反应与四大反应类型形

论完

论揭

论发

论汤姆孙发现电子

1897年,英国物理学家汤姆孙发现了电子。在伏打、戴维、法拉第的电化学重大理论突破上,20世纪初,建立了化合价的电子理论。人们把化合价的升降与原子最外层电子的得失和共用联系起来。【学习活动3】阅读P23-24,交流讨论是什么原因导致氧化还原反应中元素化合价的变化?以氯气与钠、氯气与氢气反应为例从微观视角进行分析。环节三、氧化还原反应本质化合价的变化确实与电子的转移有关Zn+H2SO4===ZnSO4+H2↑Zn稀硫酸Cu导线中有电子通过环节三、氧化还原反应本质按图连接装置观察现象形

论完

论揭

论发

论【学习活动3】阅读P23-24,交流讨论是什么原因导致氧化还原反应中元素化合价的变化?以氯气与钠、氯气与氢气反应为例从微观视角进行分析。任务一:以NaCl形成过程为例,从微观角度探究钠原子和氯原子的反应历程+17Na原子Cl原子Cl-Na+失去电后得到电后电子得失+11+11+17Na+Cl-原因一:电子的得失Na→Na+,化合价升高,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Cl→Cl

-,化合价降低,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环节三、氧化还原反应本质形

论完

论揭

论发

00

+1-1任务一:以NaCl形成过程为例,从微观角度探究钠原子和氯原子的反应历程2Na+Cl2

===2NaCl点燃得到2×e-,化合价降低,被还原失去2×e-,化合价升高,被氧化还原反应氧化反应环节三、氧化还原反应本质形

论完

论揭

论发

论任务二:以HCl形成过程为例,从微观角度探究氢原子和氯原子的反应历程+17H原子Cl原子均不容易失去电子H+Cl-原因二:电子对的偏移+1+1+17共用电子对偏向氯,偏离氢为达到相对稳定的结构,氢原子和氯原子间会共用电子对,电子对的偏离与偏向,使得元素化合价改变。环节三、氧化还原反应本质形

论完

论揭

论发

论任务二:以HCl形成过程为例,从微观角度探究氢原子和氯原子的反应历程00+1-1失去2×e-,化合价升高,被氧化得到2×e-,化合价降低,被还原H2

+Cl2

===2HCl点燃共用电子对偏向共用电子对偏离环节三、氧化还原反应本质形

论完

论揭

论发

论双线桥:表示电子转移的一种方法环节三、氧化还原反应本质元素化合价的升降氧化还原反应的宏观特征电子的转移电子的得失共用电子对的偏移氧化还原反应的微观本质化合价升高失电子或电子对偏离被氧化氧化反应化合价降低得电子或电子对偏向被还原还原反应形

论完

论揭

论发

论【归纳总结】氧化还原反应的应用有的氧化还原反应是有益于人类活动的有的氧化还原反应对人类活动是有害的【课程思政】以辩证观探讨氧化还原反应的应用拓展延伸-生活中的氧化还原反应形

论完

论揭

论发

论21拓展延伸-生活中的氧化还原反应问题:为什么在食品中放入这个小包装袋?里面的成分是什么?又起什么作用?22拓展延伸-拓展延伸-生活中的氧化还原反应

查阅资料食品用脱氧剂是一种利用铁和氧气的化学反应,以水和盐作为触媒,在促进本身反应的同时,因利用的是还原铁粉,所以能强效地吸收食品包装袋中的氧气,从而能有效地防止食品因氧化而变质。发生的化学反应:活动:请从多角度分析,此反应属于什么反应类型?氧化还原反应定

义特

征本

质复分解反应一定不是;置换反应一定是;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部分是,部分不是。反应前后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判断):化合价升高,被氧化;化合价降低,被还原。(宏观视角)电子得失或共用电子对偏离-电子转移:化合价升高,失电子(或电子对偏离),被氧化;化合价降低,得电子(或电子对偏向),被还原。(微观视角)关

系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同时发生的化学反应。氧化还原反应小结口诀:升失氧,降得还24课堂练习:(1)氧化还原反应中一定有氧元素的得失(

)(2)氧化还原反应中得电子的物质发生还原反应(

)(3)氧化还原反应中所有元素的化合价都一定发生变化(

)(4)一个反应中可以只有元素化合价升高,而无元素化合价降低(

)(5)有单质参加的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

)判断正误×√×××25课堂练习:1.中国传统文化对人类文明贡献巨大。下列古代文献不涉及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A.《淮南万毕术》中“曾青得铁则化为铜”B.《天工开物》中“凡石灰,经火焚炼为用”C.《周易参同契》中“胡粉投火中,色坏还为铅”D.《天工开物》中“凡火药,硫为纯阳,硝为纯阴”26课堂练习:3.

研究氧化还原反应,对人类的进步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下列变化不涉及氧化还原反应的是______(填序号)①暖贴中的铁粉遇空气放热②杭州亚运会主火炬塔燃料采用了废碳再生的“绿色甲醇”作为燃料,“绿色甲醇”燃烧③氧化钙用作食品干燥剂④神舟十一号之所以能够腾空升起,主要是燃料和氧化剂反应,产生巨大的能量推动火箭飞行。27课堂练习:4.二氧化碳灭火器不能灭所有的火,比如镁条燃烧就不能采用二氧化碳灭火,因为CO2+2MgC+2MgO,该反应属于()①化合反应②分解反应③置换反应④复分解反应⑤氧化还原反应⑥离子反应⑦非氧化还原反应A.①③⑦ B.②③⑥C.③⑤D.④⑥点燃28课堂练习:5.下列反应中,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A.3CuS+8HNO3(稀)==3Cu(NO3)2+2NO↑+3S↓+4H2OB.6KOH+3Cl2==5KCl+KClO3+3H2OC.Ba(OH)2+Na2SO4==BaSO4↓+2NaOHD.Fe2O3+2Al==Al2O3+2Fe

CCuO、Fe2O3C、CO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