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建筑设计与人居环境作业指导书TOC\o"1-2"\h\u26283第一章绪论 2175311.1建筑设计与人居环境概述 2190951.2建筑设计与人居环境的关系 231243第二章建筑设计原则 312882.1功能与美观的统一 3153512.2可持续性原则 3255082.3人本原则 4191042.4安全与舒适性原则 429013第三章建筑环境设计 4187253.1室内环境设计 42823.2室外环境设计 5290593.3绿色建筑设计 551533.4建筑环境评价与优化 523210第四章建筑空间组织 677014.1空间布局原则 6266694.2功能分区与流线设计 61384.3空间形态与尺度 7308394.4空间序列与景观设计 77895第五章建筑结构与材料 7198855.1建筑结构设计 7138155.2建筑材料选择 7201365.3结构与材料创新 8164095.4结构与材料的安全性 826792第六章建筑技术与人居环境 9107616.1建筑节能技术 9244926.2建筑智能化技术 942556.3建筑声环境技术 927186.4建筑光环境技术 1011982第七章建筑设计与地域文化 1086157.1地域文化背景 10105117.2地域建筑特色 10144467.3建筑设计与地域文化的融合 1123607.4地域建筑发展策略 112836第八章建筑设计与城市规划 1156358.1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的关系 12153898.2建筑设计在城市规划中的角色 12194068.3城市设计与建筑设计协同 12211678.4城市更新与建筑设计 1210333第九章建筑设计与可持续发展 139799.1可持续发展理念 13188509.2生态建筑设计 13262589.3循环经济与建筑设计 1381559.4建筑设计与低碳生活 1429222第十章建筑设计教育与实践 141369910.1建筑设计教育现状 142422210.2建筑设计教学方法 142557910.3建筑设计实践策略 1592310.4建筑设计教育改革与创新 15第一章绪论1.1建筑设计与人居环境概述建筑设计与人居环境是现代社会发展的重要议题,涉及建筑学、环境科学、城市规划、社会学等多个学科领域。建筑设计是指在满足功能需求的基础上,对建筑物的空间布局、结构形式、外观形象等方面进行设计的过程。人居环境则是指人类居住、生活、工作、休闲等活动的空间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人居环境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础,直接影响着人们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们对人居环境的要求不断提高。建筑设计在这个过程中起着的作用,它不仅要满足人们的基本生活需求,还要考虑环境、生态、可持续发展等因素。1.2建筑设计与人居环境的关系建筑设计与人居环境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以下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1)功能性与舒适性建筑设计应充分考虑人的行为习惯、生理需求和心理需求,以实现功能的合理布局和空间的舒适性。合理的建筑设计能够提高人居环境的质量,使人们在居住、工作、休闲等活动中感受到舒适、便利和安全。(2)环境适应性建筑设计应遵循环境适应性原则,结合当地的气候、地形、地貌等自然条件,以及历史文化、社会背景等因素,实现建筑与环境的和谐共生。这样的建筑设计能够有效地降低对环境的负面影响,提高环境质量。(3)可持续发展在建筑设计中,应注重可持续发展原则,充分考虑资源的合理利用、节能环保、生态平衡等方面。通过采用绿色建筑技术、可再生能源利用等手段,降低建筑对环境的负担,实现人居环境可持续发展。(4)美学价值建筑设计还应关注美学价值,创造具有艺术性、文化内涵和时代特色的建筑作品。优秀的建筑设计能够提升人居环境的文化品位,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5)社会影响建筑设计作为人类社会活动的一部分,具有显著的社会影响。合理的建筑设计能够促进社会和谐、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反之则可能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建筑设计与人居环境之间存在着密切的相互关系。在建筑设计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到这些因素,努力实现人与环境、人与建筑、建筑与环境的和谐共生。第二章建筑设计原则2.1功能与美观的统一建筑设计在追求美观的同时必须充分考虑到建筑的功能性。功能与美观的统一原则要求设计师在创作过程中,不仅要关注建筑的外观形态、色彩搭配和空间布局,还要深入研究建筑的使用需求、功能分区和流线组织。在这一原则指导下,设计师需在以下方面进行努力:(1)合理规划空间布局,使建筑内部空间既满足使用需求,又具有艺术性;(2)注重建筑外部造型与内部功能的协调,使建筑外观与使用功能相辅相成;(3)运用现代材料和技术,提高建筑的美观性和功能性。2.2可持续性原则可持续性原则是建筑设计的重要原则之一,它要求建筑在满足当代人需求的同时不对后代满足其需求的能力构成威胁。具体而言,可持续性原则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节能与环保:在建筑设计中,采用节能技术、绿色建材和可再生能源,降低建筑能耗,减少对环境的污染;(2)资源利用:合理利用土地、水资源等自然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3)生态保护:在建筑设计和建设过程中,尊重和保护生态环境,维护生物多样性;(4)人文关怀:关注建筑与人类生活的关系,营造宜居、健康的居住环境。2.3人本原则人本原则是建筑设计的基本原则,它强调以人为中心,关注人的需求、舒适度和心理健康。人本原则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满足使用需求:根据使用功能,合理规划空间布局,保证建筑内部空间舒适、实用;(2)关注人的感受:在建筑设计和室内设计中,注重色彩、光线、声音等对人的影响,营造愉悦的居住环境;(3)尊重个性:在建筑设计中,充分考虑个人喜好和需求,提供多样化的设计选项;(4)关注心理健康:通过建筑设计和室内设计,营造温馨、和谐的氛围,促进心理健康。2.4安全与舒适性原则安全与舒适性原则是建筑设计的重要保障。在这一原则指导下,建筑设计需关注以下方面:(1)结构安全:保证建筑结构稳定,满足抗震、抗风等要求;(2)消防安全:合理设置消防设施,保证火灾发生时的安全疏散和扑救;(3)环境舒适:通过室内外环境设计,提高建筑物的舒适度,包括温度、湿度、光照等;(4)噪音控制:采用隔音、降噪措施,减少噪音对人们生活的影响;(5)卫生与环保:注重建筑内部卫生设施和环保设计,提高居住环境质量。第三章建筑环境设计3.1室内环境设计室内环境设计是建筑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目的是创造一个舒适、安全、美观的居住和工作空间。室内环境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1)以人为本:室内环境设计应充分考虑人的生理和心理需求,合理布局空间,提高空间利用效率,营造温馨、舒适的氛围。(2)功能分区:根据使用功能的不同,合理划分空间,使各功能区域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提高室内环境的使用价值。(3)美学原则:室内环境设计应注重美学原则,运用色彩、材质、形状等元素,塑造美观、和谐的空间效果。(4)绿色环保:在室内环境设计中,应尽量采用环保材料,降低有害物质的释放,保障室内空气质量。3.2室外环境设计室外环境设计是建筑环境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建筑周围绿化、景观、交通、公共设施等方面。以下为室外环境设计的主要原则:(1)整体协调:室外环境设计应与周边环境相协调,注重建筑与自然环境的融合,体现地域特色。(2)功能完善:室外环境设计应充分考虑使用功能,合理规划空间,满足人们的休闲、娱乐、交通等需求。(3)生态环保:在室外环境设计中,应注重生态平衡,采用适宜的绿化植物,提高绿化覆盖率,降低热岛效应。(4)安全舒适:室外环境设计应注重安全性,避免使用尖锐、易碎等危险材料,同时提高空间的舒适度。3.3绿色建筑设计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设计、施工、运营、维护、拆除等全过程中,充分考虑环境、社会、经济等多方面因素,实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生态平衡的建筑。以下为绿色建筑设计的主要要点:(1)节能设计:通过优化建筑形态、选用高功能建筑材料、采用节能技术等措施,降低建筑能耗。(2)节地设计: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提高土地利用率,减少建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3)节水设计:采用节水措施,降低建筑用水量,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4)环保材料:选用环保、可循环利用的建筑材料,降低建筑对环境的污染。(5)生态景观:注重生态景观设计,提高绿化覆盖率,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3.4建筑环境评价与优化建筑环境评价是对建筑环境质量进行综合评估的过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舒适性评价:评估室内外环境的舒适度,包括温度、湿度、光照、噪音等指标。(2)安全性评价:评估建筑环境的安全性,包括防火、防盗、防滑等指标。(3)美观性评价:评估建筑环境的美观程度,包括色彩、形状、材质等元素。(4)环保性评价:评估建筑环境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包括能耗、排放、绿化等指标。建筑环境优化是在评价的基础上,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以提高建筑环境质量。以下为建筑环境优化的主要措施:(1)调整建筑布局:优化建筑布局,提高空间利用效率,降低能耗。(2)采用新技术:引入新技术、新材料,提高建筑功能,降低环境污染。(3)加强绿化:增加绿化面积,提高绿化覆盖率,改善生态环境。(4)提高管理水平:加强建筑环境管理,提高建筑环境质量。第四章建筑空间组织4.1空间布局原则建筑空间布局原则是指导建筑设计的基本规则,其目的在于创造功能合理、美观实用的空间。在空间布局中,应遵循以下原则:(1)功能优先原则:在满足建筑功能需求的基础上进行空间布局,保证各功能区域之间的协调与合理性。(2)经济实用原则:在保证建筑功能的前提下,力求空间布局的经济性和实用性,提高空间利用率。(3)美观舒适原则:在满足功能和经济性的基础上,注重空间的美观性和舒适性,提升建筑的整体品质。(4)环境适应性原则:充分考虑建筑所处的环境特点,使空间布局与周围环境相协调,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4.2功能分区与流线设计功能分区与流线设计是建筑空间组织的关键环节,合理的功能分区与流线设计有助于提高建筑的使用效率。(1)功能分区:根据建筑的功能需求,将建筑空间划分为若干相对独立的区域,实现各功能区域的明确划分和有效组织。(2)流线设计:合理规划建筑内部的人流、物流和车流,使各流线畅通、简洁、安全,减少交叉和拥堵现象。4.3空间形态与尺度空间形态与尺度是建筑空间组织的核心要素,直接影响建筑的使用功能和视觉效果。(1)空间形态:建筑空间形态包括平面形态和立体形态,其设计应遵循简洁、明确、富有创意的原则,以体现建筑的性格和特点。(2)空间尺度:建筑空间尺度包括空间大小、高度、宽度等,其设计应考虑人体工程学、视觉舒适度等因素,以满足不同功能区域的使用需求。4.4空间序列与景观设计空间序列与景观设计是建筑空间组织的点睛之笔,有助于提升建筑的整体品质。(1)空间序列:通过有序的空间布局,形成丰富的空间层次和节奏感,引导人们在使用过程中产生愉悦的心理体验。(2)景观设计:在建筑空间中融入自然元素,如绿化、水体、广场等,营造优美的景观环境,提升建筑的生态效益和审美价值。第五章建筑结构与材料5.1建筑结构设计建筑结构设计是建筑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是保证建筑物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在结构设计中,设计师需充分考虑建筑物的功能、使用需求、地理位置、气候条件等因素,以确定合适的结构形式和结构布局。结构设计应遵循力学原理,保证结构在各种荷载作用下具有良好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结构设计还需关注建筑物的经济性、美观性和施工便利性。在设计过程中,设计师应运用现代结构分析方法和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对结构进行优化和改进。5.2建筑材料选择建筑材料的选择直接影响到建筑物的功能、使用寿命和经济效益。在选择建筑材料时,设计师应遵循以下原则:(1)满足功能需求:根据建筑物的使用功能和环境要求,选择具有相应功能的建筑材料。(2)安全性:保证所选材料具有良好的力学功能和耐久性,以满足结构安全要求。(3)环保性:优先选择绿色、环保的建筑材料,减少对环境的影响。(4)经济性:在满足功能要求的前提下,合理选择价格适中、性价比高的建筑材料。(5)施工便利性:考虑施工条件,选择易于施工、施工效率高的建筑材料。5.3结构与材料创新科技的发展和建筑技术的进步,建筑结构与材料创新成为推动建筑行业发展的关键因素。以下是一些结构与材料创新的方向:(1)新型结构体系:如空间网格结构、悬索结构、薄膜结构等,这些结构体系具有独特的力学功能和美观性。(2)高功能材料:如高强度钢材、高功能混凝土、复合材料等,这些材料具有更高的强度、耐久性和环保性。(3)智能化材料:如自修复混凝土、形状记忆合金等,这些材料具有自适应、自修复等功能。(4)绿色建筑材料:如生态混凝土、环保木材等,这些材料具有较低的环境影响和良好的可持续发展功能。5.4结构与材料的安全性保证结构与材料的安全性是建筑设计的首要任务。以下是一些结构与材料安全性的关键因素:(1)结构设计合理性:保证结构设计符合力学原理,具有良好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2)材料质量检测:加强对建筑材料的质量检测,保证材料功能符合国家标准和设计要求。(3)施工质量控制:加强施工过程中的质量监督,保证施工质量满足设计要求。(4)应急预案:针对可能出现的自然灾害和,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保证建筑物在紧急情况下的安全。(5)维护保养:定期对建筑物进行维护保养,及时发觉并处理潜在的安全隐患。第六章建筑技术与人居环境6.1建筑节能技术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建筑能耗在能源消耗中的比重日益增加。建筑节能技术作为一种有效的节能减排手段,对于提高建筑能效、降低能源消耗具有重要意义。建筑节能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围护结构节能设计:通过对建筑外围护结构的优化设计,提高其保温隔热功能,减少室内外热量交换,降低建筑能耗。(2)可再生能源利用:充分利用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降低建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实现能源的可持续利用。(3)高效节能设备:选用高效节能的空调、照明、电梯等设备,降低建筑运行能耗。(4)智能控制系统:通过建筑智能化技术,实现建筑能耗的实时监测、优化控制,提高能源利用效率。6.2建筑智能化技术建筑智能化技术是指利用计算机、通信、自动控制等技术,对建筑设备、设施进行智能化管理,提高建筑的使用功能、安全功能和舒适度。建筑智能化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楼宇自动化系统:包括照明控制、空调控制、电梯控制等,实现对建筑设备运行的实时监控和优化管理。(2)安防监控系统:包括视频监控、门禁系统等,保证建筑的安全运行。(3)信息管理系统:实现对建筑各种信息的采集、处理和发布,提高建筑的管理水平。(4)智能家居系统:为居民提供便捷、舒适的家居环境,实现家庭设备的远程控制和智能化管理。6.3建筑声环境技术建筑声环境技术是指通过对建筑空间和声学特性进行优化设计,创造良好的声学环境,满足人们对声环境的舒适性需求。建筑声环境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声学设计:包括建筑平面布局、体型设计、内部空间划分等,以降低室内噪声、提高声音清晰度。(2)吸声材料:选用具有良好吸声功能的材料,降低室内噪声。(3)隔声技术:采用隔声窗、隔声墙等隔声措施,减少室内外噪声干扰。(4)噪声控制:通过噪声源控制、传播途径控制等手段,降低噪声对人们生活的影响。6.4建筑光环境技术建筑光环境技术是指通过对建筑采光、照明等光环境因素进行优化设计,创造舒适、节能的光环境。建筑光环境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自然采光设计:利用建筑朝向、开窗方式等,提高室内自然采光效果。(2)照明设计:选用高效、环保的照明设备,合理布置照明系统,提高照明质量。(3)光环境模拟:通过计算机模拟技术,预测建筑光环境效果,为设计提供依据。(4)节能措施:采用节能灯具、智能化控制系统等,降低建筑照明能耗。第七章建筑设计与地域文化7.1地域文化背景地域文化是指在特定地理区域内,历史、民族、宗教、经济、社会等多方面因素相互作用、相互融合而形成的文化现象。地域文化背景对建筑设计的风格、形式和功能产生深远影响。在我国广袤的土地上,不同地域文化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为建筑设计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灵感。7.2地域建筑特色地域建筑特色是指在特定地域文化背景下,建筑所表现出的独特风格、形式和构造特征。以下从几个方面分析地域建筑特色:(1)建筑风格:不同地域的建筑风格各具特色,如北方地区的四合院、南方地区的骑楼、西藏地区的碉房等。(2)建筑材料:地域建筑多采用当地丰富的建筑材料,如黄土高原的土楼、江南地区的木构建筑、西北地区的砖石建筑等。(3)建筑构造:地域建筑在构造上具有明显的地域性,如福建土楼、陕西窑洞、云南竹楼等。(4)建筑功能:地域建筑在功能上充分考虑当地气候、民俗等因素,如西藏的寺庙、新疆的伊斯兰建筑等。7.3建筑设计与地域文化的融合在建筑设计中,地域文化的融合具有重要意义。以下从几个方面探讨建筑设计与地域文化的融合:(1)尊重地域文化:建筑设计应尊重地域文化,充分挖掘和传承地域文化内涵,使建筑成为地域文化的载体。(2)创新地域建筑:在传统地域建筑的基础上,进行创新设计,使建筑既具有地域特色,又符合现代审美需求。(3)地域性材料运用:在建筑设计中,运用地域性材料,体现地域文化特色,降低建筑成本。(4)绿色建筑设计:结合地域气候、环境等因素,进行绿色建筑设计,实现可持续发展。7.4地域建筑发展策略为推动地域建筑的发展,以下提出几点策略:(1)加强地域建筑研究:对地域建筑进行深入研究,挖掘其内涵,为建筑设计提供理论支持。(2)完善政策法规:制定相关政策法规,鼓励和引导地域建筑的发展。(3)培养专业人才:加强建筑设计专业人才的培养,提高地域建筑设计的创新能力。(4)加强国际交流:借鉴国际先进经验,促进地域建筑与全球建筑的融合与发展。(5)注重环境保护:在地域建筑发展中,充分考虑环境保护,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第八章建筑设计与城市规划8.1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的关系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作为城市建设的重要环节,二者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城市规划是对城市空间布局、土地利用、交通组织、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总体设计,而建筑设计则是城市规划的具体实施。城市规划为建筑设计提供了宏观的指导,确定了建筑设计的总体方向和基本原则;同时建筑设计在城市规划的基础上,对城市空间进行具体划分和利用,体现了城市规划的意图。8.2建筑设计在城市规划中的角色在城市规划中,建筑设计扮演着关键角色。建筑设计是实现城市规划目标的重要手段。通过合理的建筑设计,可以有效地利用城市空间资源,优化城市布局,提高城市环境质量。建筑设计体现了城市特色和文化底蕴。不同地域、不同历史时期的建筑风格,为城市规划注入了独特的韵味。建筑设计直接关系到城市居民的居住环境和生活质量。优秀的建筑设计能够创造宜人的生活空间,提升城市居民的幸福感。8.3城市设计与建筑设计协同城市设计与建筑设计的协同是城市建设的关键环节。城市设计关注城市空间的整体效果,强调城市环境的和谐统一;而建筑设计则侧重于单个建筑物的设计,追求建筑艺术的个性表达。在城市设计与建筑设计的协同过程中,应遵循以下原则:(1)整体性与个性化相结合。城市设计要注重整体效果,使建筑物与周边环境协调一致;同时建筑设计要注重个性表达,彰显建筑特色。(2)功能与美观并重。城市设计要充分考虑建筑物的功能需求,保证建筑物的实用性;同时建筑设计要追求美观,提升城市形象。(3)可持续发展。城市设计与建筑设计要关注生态环境,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实现城市与自然的和谐共生。8.4城市更新与建筑设计城市更新是城市发展的必然过程,涉及城市空间的调整、基础设施的改造、生态环境的修复等方面。在这一过程中,建筑设计发挥着重要作用。建筑设计要适应城市更新需求,对现有建筑进行合理利用和改造,提高建筑物的使用寿命和价值。建筑设计要关注城市更新区域的环境品质,通过合理的空间布局和景观设计,提升城市形象。建筑设计要充分考虑城市更新的可持续性,采用绿色建筑技术,降低建筑对环境的影响。在城市更新过程中,建筑设计要紧密围绕城市规划目标,发挥其在城市更新中的作用,推动城市建设与发展。第九章建筑设计与可持续发展9.1可持续发展理念可持续发展理念是指在满足当代人类需求的同时不损害后代满足其需求的能力。这一理念强调经济、社会、环境三方面的协调发展,旨在实现资源利用的公平性、效率性和可持续性。在建筑设计领域,可持续发展理念要求建筑师充分考虑建筑全生命周期的资源消耗、环境影响和社会责任,以实现人与自然、建筑与环境的和谐共生。9.2生态建筑设计生态建筑设计是指运用生态学原理和可持续发展理念,在建筑设计过程中充分考虑生态因素,实现建筑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生态建筑设计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场地规划:合理利用地形、地貌,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提高土地利用率。(2)节能设计:采用高效节能的建筑材料和构造,降低建筑能耗。(3)绿色建筑:运用可再生能源、绿色建材,提高建筑物的环保功能。(4)景观设计:注重景观与建筑的融合,提高生态环境质量。(5)室内环境优化:提高室内空气质量,营造舒适、健康的居住环境。9.3循环经济与建筑设计循环经济是指在资源利用过程中,通过减量化、再利用、再生利用等手段,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降低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循环经济与建筑设计的结合,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建筑材料的选择:优先选用可回收、可再利用的建筑材料,减少建筑垃圾的产生。(2)建筑设计策略:采用模块化设计,便于建筑构件的拆卸、更换和再利用。(3)建筑生命周期管理:关注建筑从设计、施工到拆除的全过程,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4)废弃物处理:合理设置废弃物收集和处理设施,提高废弃物的回收利用率。9.4建筑设计与低碳生活低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教学实录 新人教版
- 幼儿园小班安全工作计划15篇
- 小学高级教师申报述职报告汇编5篇
- 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生物 第四章 生物的变异 第四节 人类遗传病是可以检测和预防的教学实录(2)浙科版必修2
- 湖南省益阳市八年级地理下册 8.1 自然特征与农业(西北地区)知识梳理型教学实录 (新版)湘教版
- 军训心得体会23篇
- 工作业绩个人总结2022十篇
- 2024年版3D打印设备采购合同
- 2024年股权转让合同及附属协议
-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24大道之行也教学实录 新人教版
- 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模块一展厅销售裁判情境
- 2023-2024学年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重点中学八年级(上)期末数学试卷(含解析)
- 农业装备与机械化行业的农业智能制造
- 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课件
- 杏树主要病虫害及其防治方法
- 人身安全及注意事项
- ACL导管维护三步曲临床应用
- 有机肥料及微生物肥料行业的技术创新与知识产权保护
- 短视频运营获客短视频如何打造
- 中学名著导读课程设计
- 典范英语2a练习册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