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变迁完整版本_第1页
社会变迁完整版本_第2页
社会变迁完整版本_第3页
社会变迁完整版本_第4页
社会变迁完整版本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社会变迁与社会现代化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指出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因为当一个人第二次踏入一条河流时,这个人已不完全是原来的人,而这条河流也不完全是原来那条河了。这表明世间万事万物都在不断变化。不但无机物和有机物在不断变化,人在社会的方方面面也每时每刻或快或慢地发生着变化。任何社会都是一个变化的实体而不是一个静止的实体。社会变迁的定义和形式

一、什么是社会变迁?尽管社会变迁在社会学的发展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但是社会学家们尚未在“社会变迁”这一概念上达成一致。争论主要表现在“什么是社会变迁?”或者反过来“变迁的是什么?”社会结构就是社会关系稳定的模式,而社会变迁就是指各种稳定的社会关系模式的变化。迄今为止,社会学中发展出了两种比较成熟的社会结构论。其一是美国社会学家帕森斯创立的社会系统论。帕森斯把社会结构理解为四个社会子系统(经济制度、政治制度、法律制度、亲属制度)之间的关系。其二是马克思的社会结构论。马克思提出了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等几个重要概念并指出了它们之间的关系。马克思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关系(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关系(矛盾)来解释社会结构和社会变迁(社会结构的变化)。帕森斯和马克思,一个从社会关系的功能分化方面,另一个从社会关系内部矛盾运动方向,提出了不同的社会关系模式理论。二、社会变迁的基本形式1、渐进的社会变迁与突发的社会变迁2、前进的社会变迁和倒退的社会变迁3、有计划的社会变迁和无计划的社会变迁从变迁的速度来看,社会变迁可以分为渐进型和突发型。渐进型社会变迁指的是一种缓慢的循序渐进式的变化。它表现为社会变化的量的积累。人类社会在大部分时间里表现出来的是这种渐进式的变化。人们有时甚至很难感觉到这种渐进式的变化。突发式社会变迁指的是快速、剧烈、突然发生的大规模社会变化。大规模自然灾害的发生往往引起突发式社会变迁。1、渐进的社会变迁与突发的社会变迁

大多数社会学家倾向于认为社会变迁是一种事实陈述而不具方向性。因为社会本身有三种状态:其一是社会进化,其二是社会停滞,其三是社会倒退。那么,区分社会变迁这三种状态的标准是什么呢?(1)开放性标准。(2)合理性标准。(3)自由度标准。(4)平等度标准。根据以上四个标准,我们就可以判明社会变迁的方向问题。凡是能够促进社会的开放性、合理性,并能增加人们自由与平等的社会变迁就是社会进步,反之则是社会退步。2、前进的社会变迁和倒退的社会变迁

从社会干预对社会变迁的影响来看可以分为有计划的社会变迁和无计划的社会变迁两种。迄今为止的大部分社会变迁属于无计划变迁。有计划的社会变迁严格来说开始于20世纪。但这并不等于20世纪之前的社会就根本没有任何计划。3、有计划的社会变迁和无计划的社会变迁关于社会变迁的几种理论世界上不同民族和不同时代的思想家理论家都曾思考和研究过社会变迁问题。他们的观点最终形成了五种有关社会变迁的理论。一、社会进化论二、历史循环论三、社会均衡论四、冲突论社会进化论的思想人类古已有之。把人类社会的变迁看作是一种向前迈进的思想至少可以追溯到17世纪。社会进化论并非生物进化论的翻版。20世纪以前的欧洲社会进化论者坚信:①社会变迁是不可避免的、必然的和自然的现象;②社会变迁是一个有方向性的积累过程;③变迁增加了社会的分化、复杂性和人们的适应力。20世纪以后的现代社会进化论则强调社会变迁形式的复杂性、变迁目标的多元性和变迁过程的曲折性,从而否定了早期的单线进化论。一、社会进化论

历史循环论的起源甚至比社会进化论更早。在社会各主要国家几乎都可以找到循环论的思想和代表人物。中国是历史循环论的发源地之一。中国历史上最为明显的循环论思想源自战国时期阴阳五行学家邹衍。邹衍把春秋战国时期流行的“五行”说(所谓“五行”,就是指水、火、木、金、土五种物质)用于解释王朝的更替。意大利哲学家维科认为世界各个民族都要经历过神灵时代(神的统治)、英雄时代(贵族统治)和凡人时代(人民统治)三个阶段,社会经历过这三个阶段后,又会回到起点,进而循环不已。德国哲学家和史学家施本格勒则认为每一文化像生物有机体一样都要经历青年、壮年和衰亡期。二、历史循环论20世纪中叶,西方发达资本主义社会经历了一段经济繁荣和政治稳定的时期。这一时期社会各方面呈现出一派歌舞升平的景象。这一特定的历史时期造成了社会均衡论的发展与盛行。社会均衡论的大本营是美国,它的集大成者是哈佛大学的帕森斯。帕森斯发展了一种为所有社会共有的,在概念上集中表现为分化、均衡、进化等理论体系。他把社会看作一个系统,这个系统中的每一子系统都对社会整体的均衡与运行发挥着必不可少的作用。在帕森斯的理论中,均衡和整合是社会的基本状态和社会运行的终极目标,而社会系统内矛盾和冲突是局部和暂时的;系统内某一部分的变化会打破整个系统的均衡,这样其他部分也必须做出相应的调整以维持整个系统的整合,这样系统以及系统内部各个子系统的变迁被看作是缓慢而有序的。三、社会均衡论

与社会均衡论相对立,冲突论强调社会的不稳定、矛盾和冲突。现代冲突论的主要代表——德国社会学家达伦多夫,在冲突论者看来,社会每时每刻都在变化,因此变迁是普遍的和经常的;变迁的根源在于利益的对抗;权力分配不均是产生冲突的主要原因,冲突的结果是引起社会结构的变迁。冲突论的另一位代表是美国社会学家科塞。科塞把社会冲突分成现实的冲突和非现实的冲突、外部冲突和内部冲突,并分析了不同类型的冲突在社会变迁中的功能,为冲突论的社会变迁理论提供了功能分析的视角。四、冲突论

影响社会变迁的主要因素按照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社会变迁的根本原因在于一个社会内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运动。在有阶级存在的社会里,这种矛盾运动还表现为阶级之间的对立和冲突。除此之外,还有其他一些因素影响社会变迁,这些因素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地理环境人口文化传播社会现代化主要内容一、现代化的定义二、现代化过程的基本特征三、发展中国家现代化的特征四、我国的现代化过程一、现代化的定义和特点1、现代化的定义有关现代化的经典性定义来自美国社会学家本迪克斯。“对于现代化我理解的是源于英国工业革命和法国政治革命的一种社会变迁模式------。它存在于一些领先的社会的经济进步和政治进步之中,也存在于后来者的追随于前者的转变过程之中。”70年代初,周恩来总理在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把“四个现代化”确定为我国政府和人民在20世纪的奋斗目标。不同社会的人们利用近现代科学技术来全面改造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条件的过程。二、现代化过程的基本特征社会结构的日益分化和整合理性化科学技术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意义经济持续而迅速的发展城市化人的现代化全球化理性化理性指采取分析的态度,按照对象世界的本来面目去认识对象世界,验证对象世界。理性的概念实质上是一个社会的文化价值观念的体现韦伯被公认为现代化理论的重要奠基人,他认为现代化的核心或者说最能体现现代化的指标是理性化。科学技术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意义科技发展带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科技极大地改变了人们各个领域的社会生活以及人们的观念科技的发展也向社会提出巨大挑战,甚至带来灾难经济持续而迅速的发展经济不断而迅速地增长经济结构的改变现代工业和现代农业相互促进第三产业(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现代化的经济发展也是全体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提高

人的现代化现代制度和现代人是一个社会现代化的两个基本方面现代制度和现代组织的性质决定了现代人的特征人的现代性主要体现在人的主观态度和客观行为两个方面人的现代化包括:现代人应具有效能感,乐于接受社会变迁,积极获取新信息,守时惜时,有计划性,信任,对生活采取分析的态度,积极地解决问题。

全球化概念反全球化

全球化概念全球化——指物质和精神产品的流动冲破区域和国界的束缚,影响到地球上每个角落的生活。全球化还包括人员的跨国界流动。人的流动是物质和精神流动最高程度的综合。全球化社会学创始人德国著名社会学家u·贝克认为“全球化是在经济、信息、生态、技术跨国文化冲突与市民社会的各种不同范畴内可以感受到的、人们的日常行动日益失去了国界的限制”。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迅猛推进,全球性的抗议浪潮也日趋高涨,全球化受到宗教及文化极端主义的殊死抵抗。我国学界普遍认为,反全球化与全球化一起将会是21世纪长期并存的重要内容。特别是未来20年,全球化和反全球化将成为人类社会的主要矛盾之一。反全球化韩国农民抗议世贸集体跳海反对农产品放开2005年12月4日,在韩国首都首尔,防暴警察与示威者激烈对峙。当天,大约一万名工人和农民在韩国首都首尔举行大规模抗议示威,要求改善临时雇工的工作条件,并对韩国政府进一步开放国内大米市场表示不满。

一、反全球化运动的原因特征

1、全球化进程中自然的不公平一方面,由于历史的原因,各国在全球化进程中的起点不一样,不同起点的主体要在同一起跑线和统一的游戏规则上较量,其结果必然是不公平的。另一方面,由于经济的自然规律,跨国公司从自身发展角度出发,必然选择成本最低的地方生产、收益最大的地方销售自己的产品

2、全球化进程中人为的不公正

第一,由于新殖民主义和霸权主义在国际事务中的盛行第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等国际经济组织所制定的游戏规则总是与金钱直接挂钩,使得处于从属地位的发展中国家受到了不公平的对待。第三,那些被发达国家产业升级所淘汰的污染高、耗能大的产业,其投资造成了生态环境的恶化,严重威胁了广大发展中国家今后的良性发展,这就成为了许多环境主义者反全球化运动的重要原因。第四,发达国家在财富猛增的同时忽略了其内部利益的再分配

3、对全球化认识上的偏颇

由于立场与利益的不同,多数发达国家非政府组织与发展中国家的反全球化人士对全球化认识往往不同,其偏颇也所不同。比如某些发达国家的示威者因为就业压力加大就把责任归咎于外来移民,某些发展中国家的示威者把社会的各种弊端统统归咎于全球化等等,还有一些人士则因为全球化的某些弊端便全盘否定全球化的作用,这都是不公允的,其中也不乏民族排他主义、贸易保护主义等色彩。当然,这只是当前一个局部的现象,反全球化运动的队伍中不乏有大量正义和公允的人士存在。三、发展中国家现代化的特征当代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化,集中表现在太平洋亚洲(括东北亚、东南亚和南亚印度)的新兴工业化带的崛起、拉丁美洲的“依附性”发展和中东(西亚、北非)伊斯兰世界的变革1、早发内生型和后发外生型现代化早发内生型——开始时间早,主要手段是创新,现代化的任务逐步提出并解决,具有明显的内生性。后发外生型——主要手段是采借,采借的同时创新,现代化的任务提出具有突发性,并要求“一揽子”解决。2、发展中国家现代化的历史条件绝大部分曾沦为帝国主义的殖民地或半殖民地在取得政治独立迈向现代化时,基本都处于十分贫穷落后的状态资本主义世纪经济体系早已形成,全球性社会也正在逐步形成3、“迟发展效果”有目的、有计划、赶超型的现代化过程异质文化或外来模式的引入与接受

4、“二元”社会结构的长期存在“二元”社会结构——指在整个社会结构体系里面,明显地同时并存着比较现代化和相对非现代化地两种社会,既表现为社会性质上地差别,又表现发展水平上的差别。

我国二元结构的表现所谓二元结构,简而言之,不过是工业和农业两大部门的区分。二元结构不仅表现在生产方式上,还表现在生活方式和思想方式上。二元结构主要由城市社会和农村社会两大部分来体现。随着中国改革的深入,另外两个二元结构隐隐约约地正在中国出现,一个是贫富二元结构,不仅存在于城乡之间,还存在于城市和农村之中。第二个是国有经济和民营经济,两大阵营的对立也正在形成二元结构之雏形。但两种二元结构都比不上城乡和工农这一主要二元结构明显。

中国二元结构的特征及差别表现

户口和身份差异。经济成分差别。收入与消费方面的巨大差别生产方式和劳动条件的差别,居住环境与生活条件和卫生条件的差别。5、政府在现代化过程中发挥强有力的支配和指导作用政府是国家政治、经济独立的捍卫者、维护者推动并且控制社会现代化过程政府往往成为现代化的组织者和计划制定者直接参与经济活动阿根廷的发展

20世纪初,阿根廷位居世界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的第6位。1913年,阿根廷的人均GDP为3797美元,相当于当时美国人均GDP的80%,比同期的法国和德国都高。但是,一个世纪后,阿根廷却成了一个“灾难国家”:外资银行处在破产的边缘,

50%以上的居民生活在贫困线以下,人均GDP降至2100美元,比近1个世纪前的3797美元几乎减少45%,仅仅超过拉美5个最穷的国家。阿根廷不但不像曾经预言的那样是“即将进入第一世界的第一候选国”,而且正在沿着下坡路走向“第四世界”,直到现在仍处在已历时5年之久还看不到尽头的经济衰退之中。四、我国的现代化过程1、近代以来中国现代化的进程2、改革是推进当代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必由之路1、近代以来中国现代化的进程初始阶段(19世纪中叶至20世纪初)现代转型和权威危机阶段(1911-1949)现代化的发展阶段(1949-1978)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历史新时期(1979年以来)

1840年开始的鸦片战争以中英《南京条约》的签定而告终。第一个不平等条约的签定标志着中国殖民地、半殖民地化过程的开始。同时,中国由传统的农业社会被动地开始了现代化发展的坎坷历程。鸦片战争:中国现代化的发轫洋务运动:早期现代化的器物层变革辛亥革命:现代化向制度层的推进解放战争:现代化模式的总体转换共和国成立:自主现代化发展条件的到位改革开放:寻求现代化的中国模式2、中国现代化的特征采借性艰巨性不平衡性二元结构性

我国的两次现代化从1970年到2000年30年间,是以工业化、城市化为主要特点的第一次现代化,我国内地31个地区第一次现代化实现程度的地区差距全面体现在知识创新、知识传播、生活质量和经济质量指数的各个指标上。未来50年内我国现代化必须跨越城镇化、信息化和知识化三道坎,才有可能基本实现第二次现代化。

城镇化阶段城镇化阶段大约从2000年到2010年,基本目标包括全国基本完成工业化和城镇化,沿海发达地区基本完成信息化和基本普及高等教育,民主化取得新进展,平均生活质量达到世界平均水平,基本实现第一次现代化。全国平均从第一次现代化的发展期进入成熟期,发达地区进入第二次现代化。

信息化阶段第二道“坎”是信息化,时间段约为2010年至2020年。基本目标包括全国基本实现信息化,完成工业化和城镇化,发达地区普及高等教育,全国知识传播水平超过当时世界平均水平等,完成第一次现代化。全国平均进入第二次现代化的起步期,发达地区进入第二次现代化的发展期。

知识化阶段第三道“坎”是知识化,时间段约为2020年至2050年。基本目标是知识创新、知识传播、生活质量、经济质量和现代化水平全面超过当时世界平均水平;发达地区完成知识化,达到或接近当时世界发达国家水平;全国完成信息化和普及高等教育,基本实现第二次现代化。3、中国现代化发展的反思(1)中国现代化是在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