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硅藻泥公司
企业管理方案
目录
一、项目简介.......................................................3
二、基础设施的评价与改进...........................................7
三、基础设施可能引起的环境问题....................................8
四、工作环境的两大类因素...........................................8
五、工作环境管理的要求.............................................9
六、设备的维护与修理..............................................12
七、设备的改造与更新..............................................17
八、技术创新......................................................19
九、市场创新......................................................23
十、技术创新管理..................................................26
十一、市场创新管理................................................37
十二、方法和一般战略..............................................44
十三、风险投资公司的投资原则.....................................45
十四、公司基本情况................................................45
十五、产业环境分析................................................47
十六、必要性分析..................................................50
十七、法人治理结构................................................50
十八、发展规划分析................................................64
十九、人力资源分析................................................73
劳动定员一览表....................................................73
二十、SWOT分析..................................................74
一、项目简介
(一)项目单位
项目单位:XXX(集团)有限公司
(二)项目建设地点
本期项目选址位于XXX(待定),占地面积约92.00亩。项目拟定
建设区域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规划电力、给排水、通讯等公用
设施条件完备,非常适宜本期项目建设。
(三)建设规模
该项目总占地面积61333.00(折合约92.00亩),预计场区规
划总建筑面积109248.28itf。其中:主体工程68812.68itf,仓储工程
18632.96m2,行政办公及生活服务设施10485.97rtf,公共工程
2
11316.67mo
(四)项目建设进度
结合该项目建设的实际工作情况,XXX(集团)有限公司将项目工
程的建设周期确定为12个月,其工作内容包括:项目前期准备、工程
勘察与设计、土建工程施工、设备采购、设备安装调试、试车投产等。
(五)项目提出的理由
1、符合我国相关产业政策和发展规划
近年来,我国为推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先后出台了多项发展规
划或产业政策支持行业发展。政策的出台鼓励行业开展新材料、新工
艺、新产品的研发,促进行业加快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有利于本行
业健康快速发展。
2、项目产品市场前景广阔
广阔的终端消费市场及逐步升级的消费需求都将促进行业持续增
长。
3、公司具备成熟的生产技术及管理经验
公司经过多年的技术改造和工艺研发,公司已经建立了丰富完整
的产品生产线,配备了行业先进的染整设备,形成了门类齐全、品种
丰富的工艺,可为客户提供一体化染整综合服务。
公司通过自主培养和外部引进等方式,建立了一支团结进取的核
心管理团队,形成了稳定高效的核心管理架构。公司管理团队对行业
的品牌建设、营销网络管理、人才管理等均有深入的理解,能够及时
根据客户需求和市场变化对公司战略和业务进行调整,为公司稳健、
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4、建设条件良好
本项目主要基于公司现有研发条件与基础,根据公司发展战略的
要求,通过对研发测试环境的提升改造,形成集科研、开发、检测试
验、新产品测试于一体的研发中心,项目各项建设条件已落实,工程
技术方案切实可行,本项目的实施有利于全面提高公司的技术研发能
力,具备实施的可行性。
硅藻泥的主要成分是硅藻土,硅藻土是一种硅质沉积岩,具有强
物理吸附性和离子交换性。硅藻泥主要应用于建筑涂料领域,具有净
化空气、调节湿度、吸音降噪、保温隔热、防火阻燃等优异特性,是
一种天然环保涂料,可替代传统涂料应用在住宅、酒店、医院等建筑
的装饰装修领域。在绿色环保战略背景下,我国硅藻泥行业得到快速
发展。
(六)建设投资估算
1、项目总投资构成分析
本期项目总投资包括建设投资、建设期利息和流动资金。根据谨
慎财务估算,项目总投资36317.42万元,其中:建设投资29791.46
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82.03%;建设期利息314.72万元,占项目总投
资的0.87%;流动资金6211.24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17.10%。
2、建设投资构成
本期项目建设投资29791.46万元,包括工程费用、工程建设其他
费用和预备费,其中:工程费用25213.60万元,工程建设其他费用
3759.29万元,预备费818.57万元。
(七)项目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1、财务效益分析
根据谨慎财务测算,项目达产后每年营业收入71300.00万元,综
合总成本费用61505.25万元,纳税总额5162.03万元,净利润
7122.02万元,财务内部收益率12.33%,财务净现值2121.35万元,
全部投资回收期6.79年。
2、主要数据及技术指标表
主要经济指标一览表
序号项目单位指标备注
1占地面积m261333.00约92.00亩
1.1总建筑面积m2109248.28容积率1.78
1.2基底面积m238026.46建筑系数62.00%
1.3投资强度万元/亩305.20
2总投资万元36317.42
2.1建设投资万元29791.46
2.1.1工程费用万元25213.60
2.1.2工程建设其他费用万元3759.29
2.1.3预备费万元818.57
2.2建设期利息万元314.72
2.3流动资金万元6211.24
3姿金筹措万元36317.42
3.1自筹资金万元23471.90
3.2银行贷款万元12845.52
1营业收入万元71300.00正常运营年份
irti
5总成本费用万元61505.25
irif
6利润总额万元9496.03
ir”
7净利润万元7122.02
”w
8所得税万元2374.01
ir”
9增值税万元2489.30
ir”
10税金及附加万元298.72
11纳税总额万元5162.03
ir”
12工业增加值万元18475.11
13盈亏平衡点万元36181.49产值
14回收期年6.79含建设期12个月
15财务内部收益率12.33%所得税后
16财务净现值万元2121.35所得税后
二、基础设施的评价与改进
一个企业有多个相关方,如顾客、所有者、员工、供方和合作者、
社会(包括政府)。他们对企业的需求和期望各有不同,这些不同的
需求和期望,在基础设施方面自然也各不相同。
企业应当对照相关方的需求和期望,对基础设施进行评价,并找
出不足或薄弱环节,加以改进。持续改进是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
全等管理体系标准共同的要求和优越性所在。基础设施的改进也是企
业管理体系改进的重要内容,这种改进包括基础设施的更新。在当今
技术飞跃发展的时代,适时更新基础设施,不但可以大大提高生产效
率,而且可以大大提高产品质量和过程质量,使企业的管理体系更能
满足相关方不断发展的要求和期望。
三、基础设施可能引起的环境问题
厂房要占有土地,设备可能产生噪声,生产过程可能产生废物、
废气、废水等。在投入和使用基础设施时,企业如果置环境问题不顾,
很可能与政府、附近的社区发生环境纠纷。这样也就可能影响相关方
对企业的评价,最终导致企业更大的损失。因此,企业应考虑因基础
设施而引起的环境问题,具体有:
1.建设基础设施时,应考虑对自然资源的保护
例如,保护树木、水资源等,至少应符合政府的法律法规要求。
此外,对工厂要适当绿化,植树种草,建设园林化工厂,也是必要的。
这有利于工作环境的改善,有利于建立企业亲环境形象,对顾客也是
一种吸引。
2.规划和运作基础设施时,要考虑节能环保
企业应尽可能采用技术含量高、节能环保的基础设施。应采用技
术先进的设备以节约包括土地、水、能源等在内的各种资源,并且还
要注意考虑资源的重复利用(再循环)问题。
四、工作环境的两大类因素
1.人的因素
人的因素包括社会和心理两方面。为此,企业应该鼓励员工创造
性的工作方法和给予更多的参与机会,积极推动工业工程的方法、改
进工作环境,以降低员工的劳动强度、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增强工
作的安全性和健康性。同时,企业要创造良好的人文环境,建立畅通
的沟通渠道,形成团结、协作、友好、互助的工作氛围。
2.物的因素
对企业工作环境产生影响的物理因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①工
作场所的位置;②热度、温度、光线、空气流动;③卫生、清洁度、
噪声、振动和污染。这些因素会影响人员工作能力的发挥,因此企业
要选择合适的工作场所,提供适宜的温度、光线等物理环境,并保持
工作环境的卫生,降低噪声污染、电磁污染、光污染、热污染、水体
污染,保证员工的身体健康。
五、工作环境管理的要求
1.确定所需要的工作环境条件
企业所处的环境不同和生产的产品不同,其所需要的工作环境也
就有所不同。要进行工作环境资源管理,首先必须确定本组织所必需
的工作环境条件(因素)。企业若只照搬其他企业的模式,会造成工
作环境资源的浪费(创造适宜工作环境需要成本投入),或者造成工
作环境不能满足生产和质量的要求。
在确定工作环境条件时,企业不仅要考虑各相关方对工作环境的
要求,还要兼顾企业所处的人文环境条件和自然环境条件,并且要根
据行业的性质,严格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行业相关标准来确定
环境要求。为此,以下事项必须得到明确:顾客或产品对工作环境有
什么要求?社会或政府对工作环境有什么要求?供方对工作环境有什
么要求?员工对工作环境有什么要求?所有者对工作环境资源管理有
什么要求?企业处在一个怎样的人文环境条件之中?企业处在一个怎
样的自然环境条件下?现有的人文环境条件可能会发生什么变化?现
有的自然环境条件可能会发生什么变化?掌握了多少工作环境资源?
确定企业的工作环境条件,既要从企业总体上把握,又要从不同
部门、不同岗位去把握。值得强调的是,企业应根据实际情况和资源,
在综合平衡各相关方要求的基础上确定工作环境条件。有三条原则应
该遵守:一是工作环境必须满足产品、过程和法律法规的基本要求;
二是尽可能节约成本支出;三是如果可能应尽量改善工作环境状况。
2.保持必需的工作环境
在确定了工作环境条件之后,企业应当通过维持和改进来保持所
必需的工作环境。
工作环境在运行中,总会出现异常情况,例如因台风袭击而造成
空调或电灯损坏。在出现异常情况时,应尽快查明原因并予以解决。
对于非常重要的工作环境条件,应事先制定应急预案以提高控制能力。
即使不出现任何异常,工作环境也需要努力维持。日本创造的5s管理
(详见本章第四节),就值得推行和借鉴。此外,企业也应始终关注
工作环境中的人文环境条件。一般来说,人文环境条件主要通过教育
和培训来巩固和强化,当然也需要必要的规章制度和奖惩措施。企业
要维持已建立的工作环境,需要投入三大资源:一是“人”(管理和
操作人员);二是“软件”(管理方法和操作规程);三是有关工作
环境建立和维持的“基础设施”(如动力设备、清洁用具等)。
根据所处的外界环境的变化,对企业内部环境的欠缺及不适之处
予以改进。具体有以下三个方面的改进:
第一,弥补欠缺。企业发现其工作环境存在某种欠缺时,应及时
弥补。例如,现有的通风设备未能满足通风要求,就应及时增加或更
换。企业有时为了产品加工的需要,不得不采用一些不利于员工生理
和心理需要的物理环境,这时应采取相应的措施予以弥补。例如,工
作环境温度如果过高(如冶炼车间),就应该给员工提供防暑降温的
设备和饮料。对于有害的工作环境,如高噪声、高粉尘、高温、电磁
辐射、有害气体之类,一方面要尽量采取措施,将有害的状况尽最大
努力加以改善;另一方面则应对员工给予适当补贴,如劳动保护补贴、
缩短工作时间等。
第二,改善不适。当企业的产品发生改变,或产品的质量目标已
被提高时,工作环境已不适应新的要求,企业就应当及时改善不相适
应的工作环境条件。例如,使用了新型数控机床,其厂房环境要求更
高,就应及时改变现有的环境条件。
第三,促进提高。优越的工作环境条件,不但可以更稳妥地保证
质量,而且可以提高员工的工作动力和满意程度,改善他们的心理、
生理状态,提高他们的工作能力。因此,在经济允许的条件下,可以
不断改善工作环境,使其更符合人性的需要。
六、设备的维护与修理
设备在使用过程中,由于物质磨损,设备的精度、性能和生产效
率必然会下降;需要及时进行维护和修理。设备的维修工作是减少和
补偿物质磨损,使设备经常处于完好状态,保证生产正常进行的一项
十分重要的工作。
设备维护是指消除在生产中不可避免的不正常技术状况(零件的
松动、干摩擦、异常响声等)的作业。加强设备维护,可以防止设备
过早磨损,消除设备隐患,减少或消灭事故,提高设备使用寿命,使
设备保持良好的工作性能。设备修理是指修复由于正常或不正常原因
而造成的设备损坏,更换已磨损、腐蚀的零部件,使设备的性能得到
恢复。为了减少故障停机带来的损失,必须加强设备的维护和修理。
在企业的设备维修管理中,要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正确处理好设备
维修中维护保养与修理的关系、维修与生产的关系、群众维修与专业
维修的关系。
1.设备的磨损规律
设备在使用或闲置过程中均会发生磨损,从而降低设备价值。磨
损达到一定程度可使设备完全丧失使用价值。设备磨损的形态分为有
形磨损和无形磨损。
设备在使用或闲置过程中发生的实体磨损或损失,称为有形磨损
或物质磨损。引起有形磨损的主要原因是生产过程的使用。运转中设
备的零部件会发生摩擦、振动和疲劳等现象,导致设备的实体产生磨
损,即第一种有形磨损。通常表现为:设备零部件的原始尺寸甚至形
状改变;公差配合性质改变使精度降低;零部件损坏等。自然力的作
用是造成有形磨损的又一个原因,称为第二种有形磨损,与生产过程
的使用无关。设备闲置或封存也同样产生有形磨损,这是由于设备生
锈、腐蚀、老化等原因造成的,时间长了会自然丧失精度和工作能力。
设备在使用或闲置过程中,除有形磨损外还存在无形磨损。无形
磨损也称为经济磨损或精神磨损;是由非使用和非自然力作用引起的
机器设备价值的损失,在实物形态上看不出来。造成无形磨损的原因,
一是由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生产同样设备所需的社会必要劳动耗费
减少而使原设备相应贬值;二是由于新技术的发明和应用,出现了性
能更加完善、生产效率更高的设备,使原设备的价值相对降低。显然,
这两种情况下,原设备的价值已不取决于其最初的生产耗费,而是取
决于其再生产的耗费。
设备在有效使用期内同时遭受有形磨损和无形磨损的作用。倘若
能使设备的有形磨损期和无形磨损期接近,当设备需要大修时正好出
现了效率更高的新设备,这时便无须进行旧设备的大修理,而用新设
备更换同时遭受两种磨损的旧设备;如果有形磨损期早于无形磨损期,
则需对旧设备进行大修;如果无形磨损期早于有形磨损期,是继续使
用原设备还是更换未折旧完的旧设备取决于其经济性。
2.设备的维护保养
设备的寿命很大程度上决定于维护保养,这也是搞好设备维修工
作的基础。设备维护保养的重要环节是设备的润滑与防腐,形式有日
常维护保养和定期维护保养等。
从企业的某个部门、车间来说,设备维护工作的好坏主要反映在
经济效益指标上。因此,维修效益和设备综合效益这两个反映设备维
护经济效益的指标尤为重要。
做好设备维护保养工作,还要有一套科学的维护保养规程并组织
实施。设备维护保养规程应按每台设备分别制定,主要内容包括:①
设备的构造简图和主要技术规程;②设备的润滑部位、油质标准和润
滑规程;③.主要运行部位的调整和运行参数,如温度、速度、各部位
间隙等;④常见故障及其排除方法。
3.设备检查
设备检查是及时掌握设备技术状况、实行设备状态监测维修的有
效手段。进行设备检查,就是对设备的精度、性能及磨损情况等进行
检查,了解设备运行的技术状态,及时发现和消除设备隐患,防止突
发故障和事故。设备检查是保证设备正常运行的一项重要工作。
设备检查按检查周期分为随机检查和定期检查;按技术特征分为
性能检查和精度检查;按检查方法分为停机检查和不停机检查;按检
查手段分为利用人的感官结合简单工具、仪表检查和运用诊断仪器检
查。检查的形式有日常检查、定期检查和精度检查等。
企业可以根据本单位的设备构成、技术性能及质量状况,结合生
产的需要合理地制定各种设备的T值标准,作为评定设备综合精度的
尺度。
随着设备状态监测及诊断技术的普遍应用,在设备运转过程中对
设备进行动态检查,更为及时地对设备故障作出预报,并对设备修理
作出科学安排,可以减少突发故障和停机损失。
4.设备修理
设备的维护与修理是“防”与“治”的关系。设备维护搞不好,
就会使设备的零部件加速磨损或遭受意外的损坏,增加修理工作量。
只有做好经常的维护与检查工作,才能及时消除设备隐患,把设备事
故消灭在发生前。但是,维护不能消除设备的磨损,当磨损达到一定
程度时,就需要及时修理。如果只维护不修理,就不能恢复设备应有
的性能,甚至会使设备的小毛病变成大事故,使设备过早报废。
设备修理指修复由于正常或不正常的原因而引起的设备损坏,通
过修理和更换已经磨损、腐蚀的零部件,使设备的性能得到恢复。设
备修理分为大修、中修和小修。大修理是工作量最大的一种全面修理,
要求把设备全部拆卸分解,更换或修复主要大型零件及所有不符合要
求的零部件,并重新喷漆,恢复原有精度,达到出厂标准。大修完毕
要进行验收。中修理要更换与修复设备的主要零件以及数量较多的其
他磨损零件,并校正设备的基准,以恢复和达到规定的精度、功率和
其他的技术要求,并保证使用到下一次中修理。小修理是对设备进行
的局部修理,通常只更换和修复少量磨损的零件,调整设备的机构,
清洁、换油及解决部分渗漏和缺陷,以保证设备能运转到下次小修理。
因为设备小修理的工作量较小,故一般利用生产间歇时间并在设备所
在地点进行。小修和中修也称,经常修理,其费用直接计入产品成本;
大修费用以折旧形式摊人产品成本,并由大修理折旧基金支付。
七、设备的改造与更新
在设备的自然寿命结束之前,其经济寿命即因无形磨损而无可挽
回地要趋于结束。如果继续延长设备的役龄,设备系统由于过分老化
将不再给企业带来利润。因此,必须对原设备系统进行技术改造,使
它再焕发创利的生命力;或彻底更新,以全新的原型设备或新式设备
取代旧设备。
1.设备的最佳更新期
设备寿命包括物质寿命、技术寿命和经济寿命等多种含义。物质
寿命指设备从开始使,用直到不能再用而报废所经过的时间。一般随
着设备使用时间的延长,支出的维修费用也日益提高。因此,延长设
备的物质寿命在经济上不一定都是合理的。技术寿命是指从设备开始
使用,到因技术落后而被淘汰所经过的时间,通过设备改造可以延长
设备的技术寿命。经济寿命是指从设备开始使用到继续使用其经济效
益显著下降所经过的时间,设备改造也可以延长设备的经济寿命。在
技术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设备的技术寿命和经济寿命往往短于设备
的物质寿命。企业的一切工作必须符合经济的原则,进行设备更新的
依据是其经济寿命。
2.设备的补偿与折旧
大修、改造和更新都是对磨损的补偿。大修主要是全面地补偿有
形磨损,改造主要是局部或全面地补偿无形磨损,更新则是全面彻底
地补偿综合磨损。三种补偿方式的后果不同,故需进行分析比较确定
各方案的经济合理性界限,作为决策的重要依据。权衡比较大修、改
造、更新时,经常会出现以下五种情况:①旧设备原封不动,继续使
用;②旧设备大修理;③旧设备改造;④采用结构和性能相同的新设
备;采用性能更好、结构更完善、效率更高的先进新设备。将以上五
种方案逐一比较,便可选出比较合适的投资方案。除了考虑单台设备
的经济效果外,还应比较由此而引起的整个生产系统的技术经济效益,
即把局部效果纳入总体中去考察。总之,设备大修、改造和更新三种
补偿方案各有利弊,适用于不同的条件,企业应根据各自的具体条件
合理决策。
设备在长期生产过程中,磨损部分价值将转移到由它生产的产品
中去,而这一部分固定资产价值叫折旧。用货币表示转移到产品中去
的那一部分固定资产的价值叫折旧费,设备折旧是设备管理的重要内
容之一。做好设备折旧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①折旧是社会补偿基金
的组成部分,正确计提折旧可为社会总产品中合理划分补偿基金和国
民收入提供科学依据,有利于合理安排积累与消费的比例,搞好国民
经济的综合平衡。②折旧是产品成本的组成部分,正确计提折旧才能
真实地反映企业的成本和利润,正确评价企业的经济效果。③折旧是
企业固定资产更新改造费用的主要来源,正确计提折旧有利于保证企
业及时更新改造设备,提高企业技术水平。④折旧有利于提高企业管
理水平。影响设备折旧的基本因素包括:设备的原始价值、设备的残
值、设备修理费、设备的折旧年限等。折旧方法很多,目前多数用直
线折旧法。
八、技术创新
技术创新是企业创新活动的重要领域,许多学者和实践者对此有
积极的贡献,下面是对部分学者贡献的简单介绍。
索罗提出技术创新成立的两个条件,即新思想来源和以后阶段的
实现发展。这一“两步论”被认为是技术创新概念界定研究上的一个
里程碑。此后,不少学者都在技术创新概念上作过较接近的研究,到
1962年,才由伊诺斯在《石油加工业中的发明与创新》一文中首次直
接明确地对技术创新下定义。伊诺斯认为,”技术创新是几种行为综
合的结果。这些行为包括发明的选择、资本投入保证、组织建立、制
定计划、招用工人和开拓市场等“。显然他是从行为集合角度来定义
技术创新的。另外,林恩则首次从创新时序过程角度来定义技术创新,
认为技术创新是“始于对技术的商业潜力的认识而终于将其完全转化
为商业化产品的整个行为过程”。
曼斯费尔德的研究对象主要侧重于产品创新,对技术创新的定义
常为后来的学者认可并采用。他认为,产品创新是从企业对新产品的
构思开始,以新产品的销售和交货为终结的探索性活动。厄特巴克在
20世纪70年代的创新研究中独树一帜,他在1974年发表的《产业创
新与技术扩散》中认为,“与发明或技术样品相区别,创新就是技术
的实际采用或首次应用”。
弗里曼是技术创新方面的著名学者,他对创新的研究有两个特点:
一是作为一个经济学家,更多地从经济角度来考察创新;二是把创新
对象基本上限定为规范化的重,要创新。他认为,技术创新在经济学
上的意义只是包括新产品、新过程、新系统和新装备等形式在内的技
术向商业化实现的首次转化。因此他在1973年发表的《工业创新中的
成功与失败研究》中认为,“技术创新是一个技术的、工艺的和商业
化的全过程,其导致新产品的市场实现和新技术工艺与装备的商业化
应用”。其后,弗里曼在1982年的《工业创新经济学》中明确指出,
技术创新就是指新产品、新过程、新系统和新服务的首次商业性转化。
20世纪80年代中期,缪尔塞对几十年来在技术创新概念和定义上
的多种主要观点和表述作了较系统的整理分析。在其收集的300余篇
相关论文中,约有3/4的论文在技术创新界定上接近于以下表述:当
一种新思想和非连续性的技术活动经过一段时间,后,发展到实际和
成功应用的程序,就是技术创新。在此基础上,缪尔塞将技术创新重
新定义为:技术创新是以其构思新颖性和成功实现为特征的有意义的
非连续性事件。这一定义突出了技术创新在两方面的特殊含义:一是
活动的非常规性,包括新颖性和非连续性;二是活动必须获得最终的
成功实现。应当说,这一定义是比较简练地反映了技术创新的本质和
特征的,但至今国外仍未形成严格统一的技术创新定义。
技术创新的分类方法基本上可以归纳为两大范畴:一是宏观与微
观分类法,主要划分依据是创新层次与范围。有代表性的宏观分类法
是英国科学政策研究机构的技术创新产出/应用分类法;微观分类法主
要有厄特巴克等人的过程创新与产品创新分类法等。二是创新客体与
主体分类法,主要划分依据是创新活动的技术变动强度与对象;主要
有弗里曼的客体分类法和帕维特的主体分类法。技术创新还可以按技
术开发型和市场开发型进行分类,这里不一一讨论。下面仅简要介绍
渐进性创新和根本性创新、产品创新和过程(工艺)创新这两种分类。
1.渐进性创新和根本性创新
根据技术创新过程中技术变化强度的不同,技术创新可分为渐进
性创新和根本性创新。
渐进性创新是指对现有技术的改进引起的渐进的、连续的创新。
根本性创新是指技术有重大突破的技术创新。它常常伴随着一系
列渐进性的产品创新和工艺创新,并在一段时间内引起产业结构的变
化。
2.产品创新和过程(工艺)创新
根据技术创新中创新对象的不同,技术创新可分为产品创新和过
程创新。
产品创新是指技术上有变化的产品的商业化。按照技术变化量的
大小,产品创新可分成重大(全新)的产品创新和渐进(改进)的产
品创新。产品用途及其应,用原理有显著变化者可称为重大产品创新。
重大的产品创新往往与技术上的重大突破相联系,比如集成电路技术
的突破带来了众多电子产品的换代,数字化技术的进步导致了电子产
品市场整体格局改变等。渐进(改进)的产品创新是指在技术原理没
有重大变化的情况下,基于市场需要对现有产品所作的功能上的扩展
和技术上的改进。我们不能轻视渐进或改进式的创新,正是这类创新,
不断地吸引大量的顾客,为企业产品开辟了广阔的市场前景。
过程创新,也称工艺创新,是指产品的生产技术的变革,它包括
新工艺、新设备和新的组织管理方式。过程(工艺)创新同样也有重
大和渐进之分。
技术创新的经济意义往往取决于它的应用范围和对需求的满足,
而不完全取决于是产品创新还是过程(工艺)创新。
九、市场创新
市场是企业生存发展的生命线,许多商业模式上的创新就体现为
市场创新。当然,其中也会有技术创新的成分。从市场实现的角度来
讲,企业一般的市场行为往往只能保持今天的市场,只有不断地创新
才能开拓企业未来的市场。企业对市场的重视最重要的体现就是进行
市场创新,市场创新是企业市场营销战略和技巧发展的必然。
企业对市场的认识先后经历了以下五个阶段:
(1)以生产观念为导向的阶段。生产观念是一种最古老的指导企
业市场营销活动的观念,它产生于卖方市场的条件下。这种观念认为
消费者喜爱那些可到处买到并且价格低廉的产品,因此企业应致力于
获得高生产效率和广泛的销售覆盖面。
(2)以产品观念为导向的阶段。产品观念认为,消费者最喜欢那
些高质量、多功能和有特色的产品。因而产品导向型企业总是致力于
生产高值产品,并不断改进产品,使之日臻完美。产品观念容易导致
企业的“营销近视”,即不适当地把注意力放在产品上而不是放在消
费者的需要上。
(3)以推销观念为导向的阶段。推销观念是在卖方市场向买方市
场转化期间产生的,它是一种以产定销的企业经营哲学。这种观念认
为,如果听其自然,消费者通常不会足量购买某一种企业的产品,因
而企业必须积极推销和进行大量促销活动。企业如果能针对消费者的
心理,采取一系列有效的推销和促销手段,使消费者对企业的产品发
生兴趣,就能刺激消费者大量购买。
(4)以营销观念为导向的阶段。营销观念的形成是企业对市场认
识的一次“革命”。营销观念认为实现企业目标的关键在于正确确定
目标市场的需要和欲望,并且比竞争对手更有效、更有利地传送目标
市场所期望满足的东西。营销观念的形成,不仅从形式上,更是从本
质上改变了企业营销活动的指导原则,是企业经营哲学从以产定销转
变为以销定产,第一次摆正了企业与顾客的位置。
(5)以社会营销观念为导向的阶段。社会营销观念是用来修正、
取代市场营销观念的。这一观念认为,企业的任务是确定诸目标市场
的需要、欲望和利益,并以保护或者提高消费者和社会福利的方式,
比竞争者更有效、更有利地向市场提供所期待的满足,社会营销观念
要求企业在制定营销决策时权衡三方面的利益,即企业利润、消费者
需求的满足和社会利益。企业对市场认识的每一次进步都带来一系列
的市场创新活动,这些市场创新活动成为营销理论发展与完善的基础。
营销理论发展与完善又反过来促进着企业的市场创新活动。
综上所述,市场创新是指:企业管理者把社会需要转化为有利于
企业的各种机会。市场创新过程的本身涉及企业的各项内部活动,其
最终目的依然是如何从根本上使顾客和社会需求得到更高的满足。现
代企业的市场创新可通过以下四条基本途径来进行:第一,开辟一个
全新的尚未被人们所认识的市场,满足人们有意识的市场需求已为企
业广泛实践;第二,创造企业在市场上的持久竞争优势;第三,谋求
占有更大的市场份额的创新策略;第四,营销手段的创新。优秀的市
场营销与普通市场营销的最大区别在于服务。营销手段的创新关键在
于服务创新。服务创新是指一切能增加产品附加价值、便利消费者的
新举措,如服务项目的增加、服务态度的改善、服务设施的改进及服
务方式的推陈出新等。
市场创新往往与技术创新相互渗透、相互促进,这是企业管理者
必须深刻认识并积极拓展的重要内容。同时,企业在进行市场创新的
时候,亟须政府支持和援助,这是当今世界市,场快速变化和激烈竞
争导致的必然趋势,企业万万不可忽视政府资源的巨大威力。从发达
国家提出低碳经济概念,到部分国家提出征收“碳排放税”,这些政
府行为就是市场创新的“潜台词”,将很快促使市场格局的演变。学
习企业管理、学习企业创新,一定要懂得争取各方资源的支持,尤其
是政府。
十、技术创新管理
企业技术创新过程涉及创新构思产生、研究开发、技术管理与组
织、工程设计与制造、用户参与及市场营销等一系列活动。在创新过
程中,这些活动相互联系,有时要循环交叉或并行操作。技术创新过
程不仅伴随着技术变化,而且伴随着组织与制度创新、管理创新和营
销方式创新。
(一)企业技术创新过程模型
20世纪60年代以来,国际上出现了五代具有代表性的企业技术创
新过程模型。
第一代:技术推动的创新过程模型。人们早期对创新过程的认识
是:研究开发(R&D)或科学发现是创新的主要来源,技术创新是由技
术成果引发的一种线性过程。这一过程起始于研究开发,经过生产和
销售最终将某项新技术产品引入市场,市场是研究开发成果的被动接
受者。体现这种观点的是技术推动的创新过程模型。
现实中,许多根本性创新来自于技术的推动,对技术机会的认识
会激发人们的创新努力,特别是新的发现或新的技术常常易于引起人
们的注意,并刺激人们为之寻找应用领域,如无线电和计算机这类根
本性创新就是由技术发明推动的。
第二代:需求拉动的创新过程模型。21世纪60年代中期,通过对
大量技术创新的实证研究和分析,人们发现大多数创新特别是渐进性
创新,并不是由技术推动引发的。实证研究表明,用于研究开发的资
源投入大,创新成果并不一定多,如果只强调研究开发投入而忽视创
新过程其他阶段的管理和市场导向,技术成果就可能没有商业价值,
技术创新就无法实现。研究表明,出现在各个领域的重要创新,有
60%〜80%是市场需求和生产需要所激发的。市场的扩展和原材料成本
的上升都会刺激企业创新,前一种创新的目的是为了创造更多的细分
市场,抢占更大的市场份额,后一种创新的目的是为了减少相对昂贵
的原材料的用量。于是有人提出了需求拉动(或市场拉动)的创新过
程模型。在需求拉动的创新过程模型中,强调市场是研究开发构思的
来源,市场需求为产品和工艺创新创造了机会,并激发为之寻找可行
的技术方案的研究与开发活动,认为技术创新是市场需求引发的结果,
市场需求在创新过程中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第三代:技术与市场交互作用的创新过程模型。20世纪70年代和
80年代初期,人们提出了第三代创新过程模型,即技术与市场交互作
用的创新过程模型。技术与市场交互作用的创新过程模型强调创新全
过程中技术与市场这两大创新要素的有机结合,认为技术创新是技术
和市场交互作用共同引发的,技术推动和需求拉动在产品生命周期及
创新过程的不同阶段有着不同的作用,单纯的技术推动和需求拉动创
新过程模型只是技术和市场交互作用的创新过程模型的特例。
第四代:一体化创新过程模型。一体化创新过程模型是20世纪80
年代后期出现的第四代创新过程模型,它不是将创新过程看做从一个
职能到另一个职能的序列性过程,而是将创新过程看做是同时涉及创
新构思的产生、研究开发、设计制造和市场营销的并行的过程,它强
调研究开发部门、设计生产部门、供应商和用户之间的联系、沟通和
密切合作。波音公司在新型飞机的开发生产中采用一体化创新方式,
大大缩短了新型飞机的研制生产周期。实际上,我国在“两弹一星”
的研制中也采用了这种一体化创新的方式。
第五代:系统集成网络模型。20世纪90年代初,人们提出了第五
代创新过程模型,即系统集成网络模型,它是一体化模型的进一步发
展。其最显著的特征是强调合作企业之间更密切的战略联系,更多地
借助专家系统进行研究开发,利用仿真模型替代实物原型,并采用创
新过程一体化的计算辅助设计与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它认为创新过
程不仅是一体化的职能交叉过程,而且是多机构系统集成网络联结的
过程。例如,美国政府组织的最新半导体芯片的开发过程就是多机构
系统集成网络联结的过程。技术在飞速地变化,技术创新过,程模型
也在不断更新。创新过程正变得更快、更灵活、更有效率,并越来越
多地使用新的信息技术。同时,由于创新过程涉及的因素比以前更多,
创新过程也变得越来越复杂。这就要求在创新过程中需要有高素质的
技术和管理人员,使组织管理更具柔性,建立具有高度适应,性的有
利于创新的组织结构。
(二)技术创新过程管理
技术创新过程在逻辑上分为七个阶段:①产生创新构思。创新构
思可能来自科学家或从事某项技术活动的工程师的推测或发现,也可
能来自市场营销人员或用户对环境或市场需要或机会的感受。②评价
创新构思。根据技术、商业、组织等方面的可能条件对创新构思进行
评价,综合已有的科学知识与技术经验扩充创新构思,提出实现创新
构思的设计原型。③开发实验模型。在实验室中将设计原型转变为实
验原型,以验证设计原型的可实现性。④进行原型开发。按商业化规
模要求进行工业原型开发,制定完整的技术规范,进行现场工艺试验
和新产品试生产,并进行市场测试和营销研究。⑤商业化试生产。创
新技术的初步实际应用或创新产品的初次商业化生产。⑥大规模生产。
创新技术的广泛采用或创新产品的大规模生产,创新产生显著的商业
效果或社会效果。⑦创新技术扩散。创新技术被赋予新的用途,进入
新的市场(如雷达设备用于机动车测速、微波技术用于烹调等)。
在实际的创新过程中,阶段的划分不一定十分明确,各个阶段的
创新活动也不一定按线性序列进行,有时存在着过程的多重循环与反
馈以及多种活动的交叉和并行。
创新过程管理主要涉及创新计划的制定、创新构思的形成与评价、
研究与开发活动的组织与控制以及创新过程的阶段整合。下面以产品
创新为背景阐述创新过程的管理。
1.创新计划的制定
创新计划的制定是研发管理的起点。制定正确的创新计划可提高
创新过程的效率和成功率。
创新计划要服从企业的总体目标。创新计划的制定要综合考虑企
业的近期目标(如增加当前利润)、中期目标(如改善企业竞争地位)
和长远目标(如提高创新能力),通过深入分析企业的外部环境和内
部条件,弄清问题,发现机会,选择正确的创新方向和路径,明确具
体的创新目标,确定切实可行的实施计划。
企业进行产品创新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确定产品竞争领域。确定产品竞争领域需要分析四个方面的
因素:产品的类型、产品的最终用途、细分顾客群和技术资源。这方
面因素的各种可行组合就是产品竞争领域的备选方案集,最终确定产
品竞争领域,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备选方案对企业总体目标的贡献。
(2)明晰产品创新目标。具体的产品创新目标包括三个方面的内
容。第一,发展目标。发展包括四种选择:率先进入市场,迅速发展;
形成竞争优势,受控发展;逐步更新现有产品,保持竞争地位;转移
阵地,受控收缩。第二,市场态势。市场态势反映创新产品在市场上
体现竞争优势的方式,也包括四种选择:开拓型态势,即通过产品创
新创造新的市场机会;发展型(或进攻型)态势,即通过产品创新扩
大市场占有率;维持型(或防守型)态势,即用创新产品替代即将退
出市场的产品,保持市场份额;收缩型态势,即放弃部分市场份额,
通过产品创新巩固其余市场。第三,特殊目标,包括:产品多样化,
产品结构合理化,避免被收购,取得满意的投资回报率,维持或改善
企业形象等。
(3)实现创新目标的具体规划。实现创新目标的具体规划包括四
个方面的内容。第一,确定关键性创新要素的来源。关键性创新要素
是指企业进行创新活动所能利用的资源,主要有三类:第一类是市场
和营销方面的要素;第二类是生产制造方面的要素;第三类是技术要
素。第二,确定创新方式和创新的技术变化程度,企业要根据自身的
经济实力、技术能力、在市场竞争中的地位和创新目标等决定创新方
式和创新技术变化的程度,决定是进行根本性创新还是进行渐进性创
新,是核心技术创新还是应用技术创新,是自主创新还是合作创新,
是率先创新还是模仿创新,是开拓性的创新还是技术引进再创新。第
三,选择进入市场的次序和时机,企业要根据对自身资源条件和能力
的估计、对市场风险的判断和对创新产品投资报酬水平的预测决定创
新产品进入市场的次序和时机。一般来说有三种选择:第一种选择是
率先进入市场;第二种选择是敏捷反应;第三种选择是谨慎反应。第
四,其他策略,实现创新目标的具体规划中还应包括对一些特殊方面
的安排,如不同创新环节的资源配置,创新产品与企业原有技术体系
的关系,产品质量和价格的定位,如何克服企业内部的阻力;如何规
避某些法规的限制,如何避开竞争对手的优势,是否要获得技术专利
等。
(4)应急计划。应急计划是指应付创新过程中出现的不利情况和
突发事件的安排。这些不利情况和突发事件包括:市场突然衰退;创
新产品不被市场接收;竞争对手的产品受到严格的专利保护;市场被
竞争对手所控制;企业经营遇到困难,没有足够的资金支持创新;营,
销渠道难以打通;与合作伙伴的合作不顺利;所需要的外部技术无法
得到,关键技术人员离开企业等。
(5)创新计划评估。产品创新计划完成后,还应组织企业的有关
人员对创新计划进行评估。评估的方面包括:机会的现实性、资源条
件的可支持性、与企业总体目标的一致性、风险的可承受性、与政府
政策的协调性、企业内部组织的可接受性、计划的可操作性等。如果
认为创新计划不能令人满意,就要针对评估中提出的问题和建议,对
创新计划进行修正和完善。
2.开发过程控制
创新构思要通过后续的开发活动来实现。开发是一个有众多部门
和人员参加,包括许多步骤和子项目,需要多个部门的密切配合,实
施计划要不断调整、修正的动态过程。对开发过程进行有效的控制是
创新成功的重要保障。
首先是明确开发过程控制的任务和重点。开发过程控制的主要任
务是:制定合理的资源配置计划、开发活动计划和各阶段的开发产出
目标;根据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反馈信息纠正偏差,调整计划和目标;
协调各职能部门的活动;消除开发过程中企业内部技术转移的障碍;
解决因意外情况出现或影响开发的企业内外部因素变化导致的有关问
题。
其次是正确采用开发过程控制的方法。采用何种方法进行开发过
程控制取决于开发项目的复杂性和控制不周密可能带来的损失。开发
过程控制包括成本控制、质量控制和进度控制,方法与企业日常经营
活动中的方法大体相同。
最后是决策开发过程中的技术转移。在新产品或新工艺开发过程
中,新技术在企业内部从上游开发部门向下游部门的完整转移是个非
常复杂和困难的问题。解决这个问题涉及四项相互关联的决策,这四
项决策是:
(1)技术转移的时机。决定上游开发部门何时将新技术向下游部
门转移的因素:一是产品设计是否符合潜在用户的要求;二是设计规
范文件是否完备,技术参数是否足够明晰,测试结果是否稳定;三是
市场竞争的需要。
(2)技术转移的去向。当新技术在实验室开发成功后需要明确向
哪个部门转移。一种选择是直接向制造部门转移,但在许多情况下,
现有制造部门担心未经检验过的技术可能会导致短期利润下降,不愿
意接受由实验室转移出的技术。另一种选择是建立一个新技术中转站,
如新事业开发部、生产性实验室等。在这类“中转站”内实现创新技
术的商业化。大的技术创新项目也可以进入专业的创新孵化器。
(3)参与转移的人员。由上游部门的技术开发者和下游部门的技
术接收者共同组成项目小组是保证技术平稳转移最有效的方式。如果
技术转移的目标是实现商业化,企业高层领导必须主动地对转移过程
进行监督和指导。
(4)上下游部门间的沟通方式。技术转移上下游部门之间沟通方
式一般来说有三种:一是设立一个由各个有关部门的人员组成的委员
会负责整个开发项目的领导工作,在创新过程中进行信息沟通;二是
伴随技术转移直接将上游部门的人向下游部门转移,如将研发人员连
同项目一起转移到制造部;三是通过正式的文件和资料进行信息沟通。
3.创新阶段整合
创新过程分多个阶段,创新的各个阶段常常由不同职能部门来完
成。工作组或职能部门之间存在着明显的界线。创新过程中的阶段整
合往往成为企业创新过程管理中的新问题。创新阶段整合的方式主要
有三种:串行整合、交叉整合、并行整合。
(1)串行整合。串行整合是一种传统的创新阶段整合方式。在串
行整合方式下,创新构思形成、实验原型开发、工程原型开发、小批
量试制、商业规模生产、市场营销和售后服务等这些阶段依次完成。'
上游阶段的任务完成以后,创新阶段成果被移交到下游工作部门,下
游阶段的工作才能开始。串行整合方式的优点在于,在各个创新阶段
中,职能部门的内部效率较高,也易于管理。由于部门之间缺乏信息
交流,在移交创新阶段成果时缺乏负责任的态度,创新思想在传递过
程中会产生失真,造成工作反复,这样一方面增加了创新成本,另一
方面延长了创新周期,最后可能导致生产出来的产品市场不接受,从
而给企业带来巨大损失。
(2)交叉整合。如果对创新过程的各个阶段仔细地剖析,就会发
现下游阶段的工作往往可以不必等到上游阶段的工作完全结束以后再
开始,上下游阶段的工作可以有一定的交叉。交叉整合方式就是基于
这种认识提出的。交叉整合有两重含义:一是在上游阶段的工作还未
完成时就开始下游阶段的工作;二是在每一个上游工作阶段都吸收一
定的下游工作部门的人员参加,从而在不同创新职能部门的人员之间
形成了一定的交叉。由于有下游阶段的人员参与上游阶段的工作,在
上游阶段的开发过程中就会充分考虑下游阶段的要求,人员交叉也有
助于下游阶段的创新职能部门加深对上游阶段成果的理解,这使得前
一阶段成果向后一阶段传递的效率大为提高,从而减少信息失真和工
作反复,节约费用和时间。交叉整合的方式非常适合于汽车工业等产
品结构复杂、工序繁多的行业中的创新管理。但这并不能解决所有的
问题,因为创新活动面向的市场环境是不断变化的,需求的变化、竞
争产品的推出、政策环境的变化、原料供应条件的变化等都可能影响
创新早期阶段工作的有效性,仅相邻的创新阶段之间的交叉仍难以完
全避免因信息沟通不充分而导致的早期创新工作的失误。
(3)并行整合。并行整合是一种全新的创新协调与管理方式。并
行整合方式也称为同步工程或并行工程,这是一种在创新过程中支持
集成化并行作业的系统方法。它要求把创新看成是多职能部门并行推
进的过程,各部门一开始就一起运行。一开始要考虑到创新过程中的
全部因素,及早沟通消息,发现问题并及时消除,尽量缩减创新周期,
降低创新成本。与交叉整合相比,并行整合方式的先进性在于强调尽
可能早的开始下游阶段的工作,不仅相邻的阶段之间有交叉,不相邻
的阶段之间也尽可能有交叉。
十一、市场创新管理
(一)市场创新域及其管理
市场是供求关系的总和。所谓新市场,即包含着新的市场供给、
新的市场需求和新的市场关系等方面的新的市场要素。只要改变其中
任何一种市场要素,就会改变市场状况,从而形成一个新的市场。所
谓市场创新域,是指市场创新者可以选择的、能够引起现有市场发生
变化并导致新市场出现的各种市场要素的总和。由于影响和制约市场
变化的相关因素很多,所以,市场创新者可以选择的市场创新域也很
多。由于各种相关的市场要素之间也是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的,所以,
各种市场创新域之间的界限并不是绝对的,有些市场创新活动必须同
时在若干个市场创新域里展开。
1.产品创新域
产品是最重要的市场要素之一,产品变化是市场变化的一种主要
表现形式。任何一个企业都要向市场提供一定种类和数量的产品,以
满足顾客的需要,实现其企业的社会使命。从市场关系的角度来说,
可以把任何一种产品看做是满足不同市场需求的一种手段。因此,产
品的市场意义不在于其本身的某一种特性,而在于其能够满足市场需
求的某一种特性。改变一种产品的作用、结构、生产技术、市场形象、
价格、服务或其他各种产品要素和产品属性,就会引起相应的市场变
化,从而导致一种新市场的出现。这些能够影响和制约市场变化并导
致新市场产生的各种产品要素群被称做产品创新域。由于产品的品种
和规格的变化范围几乎是没有止境的,每一种产品又具有多方面的技
术特性和市场特性,所以,产品的变化也是没有止境的,产品创新域
是一个极其广阔的市场创新域。在选择产品变化域作为市场创新域时,
还必须进一步分析产品的各种要素构成及其基本特征,充分考虑一种
产品及其各种要素的变化方式、变化程度和变化后果的各种可能性。
第一层是产品的核心要素,也就是产品的使用价值。每一种产品
都必须具有一定的使用价值,这实质上是为解决顾客的某种问题而提
供的服务。在开发新产品时,市场创新者应该分析有关产品的核心要
素,即其所具有的使用价值,为顾客提供新的使用价值满足顾客新的
需要。只要改变产品的核心要素,就可以开辟相应的新市场。
第二层是产品的实体要素,也就是上述核心要素的载体。一种产
品的实体要素主要包括该产品的质量水平、产品特性、式样设计、品
牌名称、产品包装等不同方面的特征。改变其中任何一种实体要素,
都可以引起相应的市场变化,创造出一种新的市场,这是一个更为广,
阔的市场创新域。
第三层是产品的引申要素,也就是企业为产品用户所提供的各种
附加服务和附加利益,主要包括产品的质量保证、购买信贷、运送、
安装、技术指导、维修等。
总之,产品创新域是一个由多层次、多维度、多要素、多属性所
构成的市场创新域,是一个十分广阔的市场创新域。面对如此广阔的
创新大地,只要敢于创新,企业有机会不断地开发新产品,开辟新市
场。
2.需求创新域
需求是一种最重要的市场要素,需求变化是一种最根本的市场变
化。就发展社会生产的目的而言,任何一种产品都只不过是满足某种
市场需求的一种手段或工具而已。因此,立足于市场需求来进行市场
创新和市场发展,也就具有更为深刻的战略意义。
市场需求是人的基本需要的具体表现,也是人的生存条件的客观
反映。市场需求的发展要受到一系列相关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市场需
求的变化必然会引起市场规模和市场层次的变化。市场需求变化的程
度和范围几乎没有绝对的界限,各种市场需求的不断发展变化为市场
创新者提供了大量的市场创新机会,开辟了前景十分广阔的市场创新
域。虽然产品创新也要着眼于市场需求,不过,产品创新域主要是面
向生产者。在选择产品创新点时,企业考虑更多的是本企业的技术能
力和资源条件等因素。而需求创新域则是直接面向用户,企业在选择
需求创新点时考虑更多的是市场需求的实际状况及其变化趋势。一般
说来,一个需求创新点可以容纳多个产品创新点。当然,有些产品具
有多种功能与用途,同一种产品也可能满足多种市场需求。
总之,需求创新域是一个更为广阔的市场创新域。市场需求的多
样性、广泛性、相关性和无限发展性,为各种企业进行市场创新开辟
了广阔的道路。同时,市场需求的抽象性、复杂性、变动性又给我们
识别和掌握市场需求的具体形态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因此,不同的企
业应该认真进行市场调查研究,掌握市场需求的实际状况及其发展趋
势,充分发挥本企业的市场竞争优势,选择适当的需求创新域和创新
点,开展市场创新。
3.顾客创新域
顾客是企业的生命源泉,根据不同类型顾客的不同需求来进行市
场创新,以满足各种顾,客的实际需要,是所有企业在进行市场创新
时应该充分考虑的一个基本原则。
顾客是多种多样、千差万别的,不同的顾客有不同的需要。企业
应面向顾客的实际需要进行市场创新以促进企业发展。因此,抽象地
说,顾客创新域也是一个非常广泛的市场创新域。不过,对于任何一
个企业来说,其真正的顾客都是极其有限的,任何一个企业都无法满
足所有顾客的全部需要。因此,每一个企业都必须认识到自己的特殊
使命。在制定市场创新战略时,应该进行必要的市场细分,确定本企
业的服务对象,选择适当的目标顾客群作为本企业的目标市场创新域。
作为一个基本的市场创新域,对顾客群作出分类要比对产品作出
分类更为困难,也更加复杂。在对顾客进行细分的时候,必须根据企
业和市场的实际情况,确定适当的细分标准,选择适当的顾客创新域。
总之,顾客是企业生存的基础,是企业的服务对象,选择适当的
服务对象是关系到企业市场创新成功与否的一个关键因素。任何企业
都不可能满足所有顾客的全部需要,都必须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进
行市场细分和市场定位,以确定适当的顾客创新域,选择有利的市场
创新点。
(二)市场创新源及其开发利用
市场创新活动成功的一个重要前提是把握有利的市场创新机会。
但是,有利的市场创新机会并不会自动地产生创新成果,人们要将市
场创新机会转化为现实的创新成果,就必须利用这些机会,在企业的
经营活动中引入某些能够改变市场状况、导致新市场产生的市场创新
要素。因此,拥有相应的市场创新要素是进行市场创新的必要条件。
所谓市场创新源,是指产生各种市场创新要素的源泉与获取这些市场
创新要素的渠道。了解产生各种市场创新要素的源泉以及企业获取这
些市场创新要素的主要渠道,有助于企业认识和掌握市场创新活动的
基本规律,积极主动地开发和利用各种创新资源,开展市场创新活动。
市场创新是一个内涵十分丰富、外延也相当宽泛的概念,所有的
市场活动都蕴含着创新机会,所有的市场要素都连接着潜在的市场创
新领域,在讨论市场创新源这个问题时,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市场创
新要素的多样性和来源的广泛性与复杂性。
通过采用一种新的产品设计、新的原材料、新的生产工艺、新的
广告创意、新的产品包装、新的品牌商标、新的营销渠道、新的促销
方式、新的组织形式、新的管理制度或其他新的市场要素,人们便可
以改变现有产品的市场特性及其销售状况,或者开发出新的产品,开
辟出新的市场,这就是市场创新。而那些能够改变现有市场状况、导
致新市场产生的新技术、新方法、新思想、新制度、新的组织形式等
都是市场创新要素。各种市场创新要素可以用不同的方式从不同的来
源与渠道获得。
市场创新要素可以来自市场创新的主体。市场创新的主体是在市
场中从事各种活动的人,包括企业内部的研究开发部门和市场营销部
门的工作人员、企业外部的各类用户和供应,商,以及企业的市场竞
争者与市场合作者等。各种人都有可能从不同的角度提出市场创新的
构想,提供市场创新所需的各种资源。因此,我们可以把所有与市场
活动有关的人员都看做是潜在的市场创新源。
市场创新要素也可以来自市场创新的客体。市场创新的客体是市
场,而市场状况是由市场供给和市场需求这两个方面决定的。所有能
够影响市场供给和市场需求的生产要素和市场资源,所有能够影响市
场供给和市场需求之间结合机制与结合方式的制度、组织、手段与方
法,都是可以开发利用的市场创新源。
市场创新要素可以来自市场创新活动的各个领域。市场创新活动
涉及技术开发、产品生产、商品交易、消费和售后服务等市场活动的
各个领域,在所有与市场创新活动有关的领域都存在可能产生各种创
新要素的市场创新源。
市场创新要素可以从不同的途径获得。有些市场创新要素来源于
企业内部,有些市场创新要素来源于企业外部。自主开发、联合开发、
委托开发、引进吸收、企业兼并联营等都是获取创新要素的途径。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作为商品的生产者和经营者,企业的一个主
要任务就是要选择和优化各种生产要素与市场资源的配置方式,从而
不断地提高生产效率和资源利用的效益。市场创新既体现在对现有各
种生产要素与市场资源的重新配置上,也体现在对各种新的生产要素
与市场资源的引入与应用上。随着科技进步与社会发展,各种新的生
产要素与新的市场资源会不断被开发,生产要素与市场资源的结合方
式也会不断变革。所以,企业可以利用的各种市场创新源是不会枯竭
的。只要企业建立起有效的市场创新机制,重视市场创新信息的管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二零二五年度打桩机租赁与施工标准化合同2篇
- 二零二五年度按揭车辆交易全程跟踪服务合同范本3篇
- 二零二五年度房地产销售网络营销内部承包合同3篇
- 2025年度网络安全服务合同标的扩大协议3篇
- 2025年度水库水面生态环境保护合同3篇
- 二零二五年度公司驾驶员劳动合同及驾驶规范协议3篇
- 二零二五年度新能源储能技术研发科研技术服务合同2篇
- 玩具主题益智课程设计
- 二零二五年度文化产业发展规划与实施合同
- 蓝莓汁课程设计
- 应收帐款管理办法
- 食品安全分享
- 跨境代运营合同范例
- 水利水电工程验收实施细则模版(3篇)
- 四川雅安文化旅游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招聘笔试冲刺题2024
- 造价框架协议合同范例
- 2024-2025学年 语文二年级上册 部编版期末测试卷 (含答案)
- 无人机飞行安全协议书
- 山西省晋中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 生物 含解析
- DB34T4912-2024二手新能源汽车鉴定评估规范
- 《商务沟通(第二版)》 课件全套 第1-4章 商务沟通概论 -商务沟通实务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