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考历史真题汇编专题03 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教师_第1页
2024年中考历史真题汇编专题03 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教师_第2页
2024年中考历史真题汇编专题03 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教师_第3页
2024年中考历史真题汇编专题03 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教师_第4页
2024年中考历史真题汇编专题03 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教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试卷第=page11页,共=sectionpages33页专题03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2024年全国中考真题汇编·选择题考点16三国鼎立考点17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考点18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考点19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考点20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考点16三国鼎立1.(2024年四川省广安市)东汉末年州郡割据,战乱不已。对当时整个局势产生关键性影响,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的战役是()A.长平之战 B.赤壁之战 C.淝水之战 D.郾城大战【答案】B【解析】根据题干“对当时整个局势产生关键性影响,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的战役”和所学知识可知,208年,曹军与孙刘联军在赤壁对峙,曹军大溃,曹操带着败兵北撤。赤壁之战对当时整个局势产生关键性的影响,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B项正确;长平之战发生在战国时期,排除A项;淝水之战是前秦和东晋之间的战争,排除C项;郾城大战是南宋岳飞率领“岳家军”与金军之间的战争,排除D项。故选B项。考点17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2.(2024年江苏省苏州市)下列示意图揭示出这一历史时期的阶段特征是()A.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B.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C.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D.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答案】B【解析】依据图片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一幅图片反映了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多个政权并立的情况,第二幅图片体现了北方少数民族内迁,促进了民族交融,北方人南迁,促进了江南地区的开发,人口大迁移,使各民族间加强了交往、交流与交融,所以其阶段特征是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B项正确;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反映的是夏商周时期的时代特征,排除A项;繁荣与开放的时代是隋唐时期的时代特征,排除C项;“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是中国近代史的时代特征,排除D项。故选B项。3.(2024年新疆)某个朝代开国伊始,就形成了所谓“王与马,共天下”的政治格局,这样的君臣共享天下的局面,也是其政治特征。这个朝代是()A.东汉 B.西晋 C.东晋 D.北魏【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王与马,共天下”是说东晋时期,司马睿从东渡到登基,主要依赖了北方大族王导、王敦兄弟的大力支持。在此期间,王导位高权重,联合南北士族,运筹帷幄,纵横捭阖,政令己出。琅琊王氏家族与当时皇室力量势均力效,甚至还有过之,当时百姓称之为“王与马,共天下”,C项正确;东汉典型的政治特征是外戚和宦官交替专权,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A项;西晋实现了短暂的统一,但二世而亡,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B项;北魏孝文帝进行了汉化改革,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4.(2024年湖南省)西晋灭亡后,大量北方人口南迁。截至南朝初阴,南渡人口已达九十五万,占当时南方人口总数的六分之一。这推动了(

)A.八王之乱的爆发 B.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C.江南地区的开发 D.北方农业技术的进步【答案】C【解析】根据题干“西晋灭亡后,大量北方人口南迁。截至南朝初阴,南渡人口已达九十五万,占当时南方人口总数的六分之一。”结合所学可知,北方人的南迁,给江南地区输送了大量的劳动力,也带来了中原先进的产工具和生产技术,从而使自然条件优越的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经济迅速发展,C项正确;八王之乱发生在西晋灭亡之前,因果倒置,不符合“推动了”题意,排除A项;三国鼎立局面发生在西晋之前,因果倒置,不符合“推动了”题意,排除B项;北方人南迁一定程度上不会推动北方农业技术的进步,反而人口的流失,在某种程度上阻碍北方农业技术的进步,排除D项。故选C项。考点18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5.(2024年江苏省盐城市)《齐民要术》记载,随着北方人民的大量南徙,必然会把生产工具携带而来。适合南方的,可能有所推广:不适合的,则会不断改进。该著作所述现象(

)A.导致了东汉政权的衰亡 B.促进了江南地区的开发C.奠定了北魏统一的基础 D.推动了南北对峙的形成【答案】B【解析】据题干“《齐民要术》记载,随着北方人民的大量南徙,必然会把生产工具携带而来。适合南方的,可能有所推广:不适合的,则会不断改进。”和所学知识可知,北人南迁促进了江南地区的开发,B项正确;导致了东汉政权的衰亡的原因是政治腐败、土地高度集中,排除A项;奠定了北魏统一的基础与题意不符,题干未涉及有利于北魏统一的信息,反映的是北方人的南迁,给江南地区输送了大量的劳动力,也带来了中原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从而使自然条件优越的江南地区得到开发,排除C项;题干信息中未涉及推动南北对峙的形成的信息,反映的是北人南迁带去先进劳动工具促进江南地区的开发,与题意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6.(2024年四川省广安市)《晋书•食货志》记载东晋后期南方的情形是:“天下无事,时和年丰,百姓乐业,谷帛殷阜,几乎家给人足矣。”材料表明,当时南方社会经济发展的原因是()A.铁制农具和牛耕开始使用 B.曲辕犁的推广C.《农政全书》推广先进技术 D.社会比较安定【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天下无事,时和年丰,百姓乐业,谷帛殷阜,几乎家给人足矣”可知,史料大意为天下没有战事,风调雨顺,连年丰收,百姓安居乐业,因此材料表明当时南方社会经济发展的原因是社会比较安定,D项正确;铁制农具和牛耕开始使用是在春秋战国时期,不符合题干时间,排除A项;曲辕犁发明是在唐朝时期,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农政全书》是明代徐光启创作的农书,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故选D项。7.(2024年天津市)下列成语典故出自于淝水之战的是(

)A.纸上谈兵 B.破釜沉舟 C.闻鸡起舞 D.草木皆兵【答案】D【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383年,前秦王苻坚征集了八十多万兵力,打算一举灭亡东晋。但由于骄傲自大,指挥失误再加上秦军中汉族和其他少数民族的斗士不愿为前秦卖命导致前秦大军被东晋军队8万人在淝水之战中打败。“投鞭断流、草木皆兵、风声鹤唳”等成语典故都出自这次战役,D项正确;纸上谈兵出自战国时期的长平之战,排除A项;破釜沉舟与巨鹿之战有关,排除B项;闻鸡起舞指的是东晋祖逖北伐,排除C项。故选D项。考点19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8.(2024年黑龙江省绥化市)下列改革中,推行汉化措施,促进了民族交融的是(

)A.商鞅变法 B.北魏孝文帝改革C.王安石变法 D.戊戌变法【答案】B【解析】根据所学可知,北魏孝文帝即位后,立志用文治移风易俗,于494年迁都洛阳,并进一步推行汉化措施,这些措施促进了民族交融,也增强了北魏的实力,B项正确;商鞅变法主要是富国强兵,满足战国时期诸侯争霸战争的需要,排除A项;王安石变法主要是增加财政收,缓和阶级矛盾,巩固封建统治,排除C项;戊戌变法主张“变法图强”,以挽救民族危亡,排除D项。故选B项。9.(2024年河南省)曹魏建立后,百姓购买物品、计算物价皆普遍使用布帛或谷物。北魏孝文帝时,北方很多地方“犹以他物交易,钱略不入市”。该现象从本质上反映了这一时期北方(

)A.铸币金属匮乏 B.币制较为混乱 C.农业技术落后 D.商品经济衰退【答案】D【解析】根据题干“曹魏建立后,百姓购买物品、计算物价皆普遍使用布帛或谷物。北魏孝文帝时,北方很多地方‘犹以他物交易,钱略不入市’。”结合所学可知,魏晋南北朝时期战乱不已,民间盛行以物易物,恰好说明国家分裂、战乱不已会阻碍商品经济发展,D项正确;题干信息反映的是商品经济的发展受阻,不能说明铸币金属匮乏,排除A项;题干强调的是以物换物,不能说明币制较为混乱,排除B项;题干反映的是商品经济,不是农业技术,排除C项。故选D项。10.(2024年重庆市A卷)在山西大同北魏贵族墓葬中出土的漆屏风,绘制有包括帝舜、周太姜、晋文公、汉成帝等人物故事,其画风与《女史箴图》有共通之处。这反映了()A.鲜卑族的农业生产水平 B.魏晋时期商品经济的繁荣C.魏晋南北朝政权的并立 D.汉文化对北魏社会的影响【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在山西大同北魏贵族墓葬中出土的漆屏风,绘制有包括帝舜、周太姜、晋文公、汉成帝等人物故事,其画风与《女史箴图》有共通之处”可知,北魏贵族墓葬中出土的漆屏风的画风与东晋画家顾恺之的《女史箴图》有共通之处,反映了汉族文化传播到了北魏,汉文化对北魏社会产生了影响,D项正确;材料中没有涉及鲜卑族的农业生产情况,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汉文化对北魏社会的影响,没有体现魏晋时期商品经济的繁荣,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汉文化对北魏社会的影响,“魏晋南北朝政权的并立”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11.(2024年四川省成都市)北魏时期,贾思勰编写的《齐民要术》不仅系统总结了公元6世纪以前中国北方的传统农学成就,还总结了内迁少数民族的医疗技术和畜牧业经验。这体现了当时(

)A.南北文化的交流 B.民族交融的趋势C.阶级矛盾的缓和 D.传统科技的转型【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贾思勰编写的《齐民要术》不仅系统总结了公元6世纪以前中国北方的传统农学成就,还总结了内迁少数民族的医疗技术和畜牧业经验”可知,《齐民要术》不仅总结了北方传统农学成就,还总结了内迁少数民族的医疗技术和畜牧业经验,这体现了当时民族交融的趋势,B项正确;题干强调的是民族交融问题,并未涉及到南北文化交流问题,排除A项;题干未涉及不同阶级,无法得出阶级矛盾的缓和的结论,排除C项;题干反映的是民族交融,并未说明传统科技转型的问题,排除D项。故选B项。考点20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12.(2024年山东省烟台市)魏晋南北朝时期,小麦进一步扩种,加之面粉发酵技术的成熟以及石转磨的普及,麦食地位不断提升,胡汉融合的丰富饮食文化进一步显现。下列文献中最早记录该时期麦类作物栽培和麦食生产加工的是()A.《兰亭集序》 B.《齐民要术》 C.《天工开物》 D.《农政全书》【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可知,北朝贾思勰的《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该书总结了农、林、牧、副、渔等方面的生产技术。还提出了多种经营和商品生产等宝贵的思想,B项正确;《兰亭集序》是书法作品,排除A项;《天工开物》《农政全书》都是明朝的著作,时间不符,排除CD项。故选B项。13.(2024年福建省)据表可知,《齐民要术》(

)时期农书内容主要来源东汉《四民月令》日常农事活动北魏《齐民要术》收集整理的百余种古书明朝《农政全书》大量引用《齐民要术》A.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B.强调因地制宜C.开创农书撰写的先河 D.注重工具革新【答案】A【解析】通过表格和结合所学可知,《齐民要术》是北朝贾思勰收集整理百余种古书而成,这里面就包括《四民月令》里面的相关内容,这说明《齐民要术》起到承上作用;明朝《农政全书》大量引用《齐民要术》的内容,其起到启下的作用,A项正确;贾思勰强调农业生产要遵循自然规律,种植农作物必须因地制宜,不误农时,但在题干中未体现,排除B项;东汉时期已经有农书了,《齐民要术》开创农书撰写的先河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题干强调的是《齐民要术》的作用,并未说明工具革新的内容,排除D项。故选A项。14.(2024年江苏省连云港市)北魏迁都洛阳后营建的龙门石窟,从其飞天身上飘扬的丝带、清瘦飘逸的风貌和超凡脱俗的神韵中,可窥探到中原汉文化的诸多影响。这一现象反映出()A.南北政权对峙 B.江南经济开发 C.书法艺术成熟 D.北方民族交融【答案】D【解析】根据题干“北魏迁都洛阳后营建的龙门石窟,从其飞天身上飘扬的丝带、清瘦飘逸的风貌和超凡脱俗的神韵中,可窥探到中原汉文化的诸多影响”和所学知识可知,北魏石窟中飞天和佛像的服饰宽袍大袖、峨冠博带的汉族传统因素逐渐增加,体现出的是民族之间的相互交融,D项正确;题干描述的是北魏迁都洛阳后石窟中飞天形象的改变,不涉及南北政权对峙,排除A项;题干只描述了北魏的情况,没有涉及江南经济开发,排除B项;题干描述的是石窟中飞天的形象,不涉及书法艺术成熟,排除C项。故选D项。15.(2024年四川省遂宁市)东晋王羲之被后人誉为“书圣”,时人称赞他的书法为古今之冠,笔势“飘若浮云,矫若惊龙”,下列作品能够体现这一特点的是()

A.《兰亭序》 B.《玄秘塔碑》 C.《颜氏家庙碑》 D.《九成宫醴泉铭》【答案】A【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王羲之的行书、楷书摆脱了以往带有隶、篆的痕迹,当时的人就称赞他的书法为古今之冠,笔势“飘若浮云,矫若惊龙”。王羲之的代表作是《兰亭集序》,达到收放自如、浑然天成的境界。《兰亭集序》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A项正确,《玄秘塔碑》是柳公权的作品,为楷书书法作品,排除B项;《颜氏家庙碑》是唐颜真卿的作品,排除C项;《九成宫醴泉碑铭》是唐欧阳询的作品,排除D项。故选A项。16.(2024年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某校书法社团学员在临摹《兰亭集序》书法字帖时,被其“飘若浮云,矫若惊龙”的笔势所折服。《兰亭集序》的作者是()A.王羲之 B.颜真卿 C.柳公权 D.欧阳询【答案】A【解析】根据题干“《兰亭集序》”“飘若浮云,矫若惊龙”和所学知识可知,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的代表作《兰亭集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书法特点是“飘若浮云,矫若惊龙”,本人被誉为“书圣”,A项正确;颜真卿、柳公权是唐朝著名书法家,并称“颜柳”,两人的书法被称为“颜筋柳骨”,排除BC项;欧阳询为唐朝书法家,代表作为楷书《九成宫醴泉铭》,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A项。17.(2024年广西壮族自治区)锺繇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