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潜藏的逻辑谬误》课件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_第1页
《发现潜藏的逻辑谬误》课件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_第2页
《发现潜藏的逻辑谬误》课件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_第3页
《发现潜藏的逻辑谬误》课件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_第4页
《发现潜藏的逻辑谬误》课件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发现潜藏的逻辑谬误《逻辑的力量》毕达哥拉斯:别的动物也都有智力、热情,但理性只有人类才有。罗素:一切哲学问题经过分析都是语言问题,而语言问题归根结底就是逻辑问题。初识逻辑

1.逻辑是什么?

《现代汉语》释义为思维的规律和规则。逻辑通过概念、判断来进行推理、论证,所以要学习逻辑,我们首先要了解概念以及概念之间的关系。2.何为“概念”①含义:心理学上认为,概念是人脑对客观事物本质的反映,这种反映是以词来标示和记载的。概念是思维活动的结果和产物,同时又是思维活动借以进行的单元。②概念的组成概念的内涵∶反映在概念中的对象的本质属性。比如说“人”这个概念的内涵是指“有语言、能思维、会制造工具的动物”。概念的外延∶具有概念所反映的本质属性的对象。比如“古今中外以及将来的一切人”就是“人”这个概念的外延。是什么有什么①内涵:

“鸟”的内涵:前肢为翼,无齿有喙的卵生动物“商品”的内涵:是为了交换而生产的劳动产品。

②外延:“鸟”的外延:包括麻雀、鸵鸟、企鹅等。“商品”的外延:在市场上销售的食品、汽车、房子、冰箱等等。

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是什么有什么③.概念之间的关系根据概念在外延上是否有重合,可以把概念间的关系分为相容关系和不相容关系。(一)相容关系指外延至少有一部分重合的两个概念之间的关系。根据外延重合情况的不同,相容关系又分为三种情况。①全同关系全同关系是指外延完全重合的两个概念之间的关系,也叫同一关系。当a与b两个概念具有全同关系时,则所有的a是b,并且所有的b是a。如下图所示:a=b例如:“中国的首都”和“北京”“成年人”和“年满18周岁的人”。②包含关系

包含关系是指某概念的部分外延和另一概念的全部外延重合的关系,也叫属种关系。当a与b两个概念具有真包含关系时,则所有的b都是a,并且有的a不是b。例如,“学生”和“大学生”、“科学”和“人文科学”。

包含关系如下图所示:学生——大学生科学——人文科学马——白马水果——香蕉③交叉关系

交叉关系是指某概念的部分外延与另一概念的部分外延重合的关系。当a与b两个概念具有交叉关系时,则有一部分a是b,有一部分a不是b,并且有一部分b不是a。例如,“青年”和“作家”、“畅销商品”和“高档商品”。交叉关系如下图所示:(二)不相容关系指外延没有任何重合的两个概念之间的关系,又叫全异关系。①矛盾关系

矛盾关系是指外延没有任何重合,并且外延之和等于其属概念的外延的两个概念之间的关系。当a与b具有矛盾关系时,则所有a都不是b,并且a与b外延之和等于其属概念c的外延。例如,“有彩色”和“无彩色”、“男人”和“女人”。矛盾关系如下图所示:a、b全异a+b=C对立无中例如:寡对于()相当于利对于()

A.孤弊

B.少害

C.众钝

D.多益

根据题干根本不能确定此题是考查怎样的逻辑关系。按照选项A,就是并列关系,按照选项C就是对立关系,“利”这个词的概念在这道题中有几种变化,在A、B中都是“利益”、“好处”的意思,而在C中是“锋利”“尖锐”的意思。

通过代入,我们可以得出C是正确答案。注意:

互为反义词的概念不一定是“矛盾关系”。比如“黑”与“白”互为反义词,但是它们两个概念是“反对关系”,因为除了“黑”“白”两种颜色外,我们还有其他很多种颜色。②反对关系

反对关系是指外延没有任何重合,并且外延之和小于其属概念的外延的两个概念之间的关系。例如,“大学生”和“小学生”、“黑色”和“白色”。反对关系如下图所示:a、b全异a+b<c对立有中不相容关系包含关系交叉关系反对关系:不是“非此即彼”相容关系全同关系矛盾关系:“非此即彼”概念间的关系【小试牛刀】正义战争和非正义战争全同关系演员和歌手包含关系中国的母亲河和黄河反对关系愤怒和情绪矛盾关系罪犯和圣人交叉关系1.逻辑是什么?

《现代汉语》释义为思维的规律和规则。

研究思维的形式和规律,研究推理和论证的科学,我们称之为逻辑学。

逻辑通过概念、判断来进行推理、论证。吉姆是个老农,突发奇想要读大学,社区学院负责人热情接待了他,介绍说第一学期有四门课:英语、数学、科学和逻辑。“逻辑?什么是逻辑?”“我给你举个例子吧,你有割草机吗?”吉姆问负责人回应。他很自豪地回答:“有啊。”“如果你有割草机,那么从逻辑上说你就有草坪的。”“是的,我确实有草坪。”“如果你有草坪,从逻辑上说你就一定有房子啦。”“是啊,我确实有房子。”“如果你有房子,从逻辑上说你就有家庭了。”“是的,我确实有家庭。”“如果你有家庭,从逻辑上说你就一定有老婆,有了老婆,从逻辑上说你就不是单身狗了。”“一点儿不错,我不是单身狗!哎呀,真的无法相信,你仅凭知道我有割草机就知道了所有这一切!”吉姆失声喊了出来。“是的,这就是逻辑。”负责人道。吉姆迫不及待地告诉老朋友鲍勃这个好消息:“我要上大学了,第一学期要学逻辑。”“什么是逻辑?”鲍勃不解地问。“我给你举个例子:你有割草机吗?”“没有”“那你一定是个单身狗。”逻辑就是环环相扣、顺理成章、水到渠成,操之过急、不按规律办事、急于求成则欲速则不达;逻辑就是思维规律和客观规律,它无处不在,起到传情达意、沟通交流的关键作用。逻辑的四个基本规律逻辑作为思维的规律,具有这四个基本规律——01020304“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充足理由律”逻辑规律同一律体现同一律的文本示例《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3月14日下午两点三刻,当代最伟大的思想家停止思想了。让他一个人留在房里不过两分钟,当我们进去的时候,便发现他在安乐椅上安静地睡着了---但已经是永远地睡着了。

这个人的逝世,对于欧美战斗的无产阶级,对于历史科学,都是不可估量的损失。这位巨人逝世以后所形成的空白,不久就会使人感觉到。同一律:最伟大的思想家、他、这个人、这位巨人——马克思1.同一律在同一思维过程中,必须在同一意义上使用概念和判断,不能在不同意义上使用概念和判断。说的是同一个东西,同一个意思。同一律这一基本内容可以用公式表示为:A=A1.同一律其主要表现在两方面:(1)思维对象的同一。(否则就会转移话题)(2)概念的同一。(否则就会偷换概念)常见错误明代有位大学士,他的父亲不大出名,他的儿子很不成材,可他的孙子却考中了进士。这位内阁大学士经常责骂他的儿子,骂他是不孝之子,是不成材的东西。后来,这个不肖子实在忍受不了责骂,就和内阁大学士顶了起来:“你的父亲不如我的父亲,你的儿子不如我的儿子,我有什么不成材的呢?”这位内阁大学士听了后,放声大笑,就不再责备儿子了。偷换论题(转移话题)常见错误一个女孩子对追求她的男孩子说:“你很好,就是阅历太浅。等你环游世界之后再来找我吧。”男孩子绕着女孩子走了一圈,说:“好了,你就是我的世界。偷换概念逻辑规律公式要求(同一时间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同一律A是A如果是真就是真如果是假就是假矛盾律排中律充分理由律《威尼斯商人》经典情节女主人公鲍西亚对求婚者说:“这里有三只盒子:一只是金盒子,一只是银盒子,一只是铅盒子,每只盒子上各写有一句话。三句话中,只有一句是真话。谁能猜中我的肖像放在哪一只盒子里,谁就能做我的丈夫。”金盒上写的是“肖像在这里”,银盒上写的是“肖像不在这里”,铅盒上写的是“肖像不在金盒里”。

经过逻辑推断,你认为肖像应该在哪个盒子里?逻辑分析:因为金盒子上的话和铅盒子上的话是矛盾的,所以两句中一真一假。其次,三句话中至多只有一句是真话,所以银盒上的是假话。所以,画像在银盒里。2.矛盾律(不矛盾律)矛盾律,也叫不矛盾律,指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两个互相矛盾或者互相反对的判断不能同真,必有一假。分为两种关系:1.互相矛盾:不能同真,也不能同假,必有一假。小明是个男孩子。小明是个女孩子。2.互相反对:两个命题不能同真,但可以同假。小明正在写语文作业。小明正在写数学作业。常见错误违反“矛盾律”就会犯“自相矛盾”的逻辑错误。举例:今年过节不收礼,收礼只收脑白金。2.矛盾律一个青年人很想到美国大发明家爱迪生的实验室去搞科研。他见到了爱迪生说:“我想发明一种万能溶液,它可以溶解世上的一切物品。”爱迪生听后很惊奇地反问:“那么你想用什么容器来装这种液体呢?你不是说它可以溶解一切物品吗?”青年人一时语塞。逻辑规律公式要求(同一时间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同一律A是A如果是真就是真如果是假就是假矛盾律A不是非A不能同时肯定不能同真,必有一假(矛盾关系、反对关系)排中律充分理由律3.排中律指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两个相互矛盾的判断不能同假,必有一真。(对相反意思的概念不能同时否定)互为“矛盾关系”的两个概念不能同真但必有一真,也就是一定是一真一假。可以用公式表示为A或者非A①甲:火星上有火星人。乙:火星上没有火星人。丙:甲乙两人说的都错。意思含糊不清,态度模棱两可排中律3.排中律违反“排中律”就会犯“模棱两可”的逻辑错误。问:听说你们厂今年的生产指标没有完成?答:谁说我们没完成?问:这么说,是完成了?答:我可没说。矛盾律vs排中律矛盾律排中律定义两个相互矛盾或互相反对的判断不能同真,必有一假。两个互相矛盾的判断不能同假,必有一真。违反规律的例子可以说他迟到了,也可以说他没迟到。某盆花只有红、白两色,小明指着一朵花说:“这花既不是红色,也不是白色。”违反规律的原因都肯定

都否定1.他是这次车祸中十多位遇难者中唯一幸免的。2.这篇文章的观点不能说是全面的,也不能说是不全面的

。矛盾律vs排中律

金岳霖:矛盾律最直接地体现了“逻辑之所舍”。

排中律最直接地体现了“逻辑之所取”。逻辑规律公式要求(同一时间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同一律A是A如果是真就是真如果是假就是假矛盾律A不是非A不能同时肯定不能同真,必有一假(矛盾关系、反对关系)排中律A或者非A不能同时否定不能同假,必有一真(矛盾关系)充分理由律4.充足理由律“充足理由律”要求一个被断定为真的判断具备充足的理由。一要有理由二要理由真三是必然推导违反“充足理由律”就会犯“强加因果”的逻辑错误。①送来的时候还好好的,怎么到你们医院之后就不行了呢?②小李结婚后就离开了公司,一定是他新婚夫人让他辞去这份工作的。③没撞,你为什么要扶?答案:①②都是因为时间上的接近就强加了前者和后者的因果关系,违背充足理由律。③“没撞”推不出“要扶”,强加因果,违背充足理由律。例如:逻辑规律公式要求(同一时间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逻辑错误同一律A是A如果是真就是真如果是假就是假偷换概念;偷换论题;矛盾律A不是非A不能同时肯定不能同真,必有一假(矛盾关系、反对关系)自相矛盾;不当预设;排中律A或者非A不能同时否定不能同假,必有一真(矛盾关系)两不可;模棱两可充分理由律A真;因为B真,并且B能推出A一要有理由二要理由真三是必然推导强加因果;理由不足;推不出来;例子逻辑错误分析辨析逻辑错误①鲁迅的作品不是一天能读完的,《孔乙己》是鲁迅的作品,所以,《孔乙己》不是一天能读完的。两个“鲁迅的作品”不是同一个概念,第一个“鲁迅的作品”是集合概念,第二个“鲁迅的作品”是非集合的单独概念。违背了同一律,混淆或偷换了概念。②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在庄子与惠子的谈论中,他们一开始讲的“安”是指“怎么”,后来庄子突然将“安”所指变成了“在哪里”,这就犯了偷换概念的逻辑错误,违背了同一律。例子逻辑错误分析辨析逻辑错误③“服务员同志,请当心,你的手指浸到我的汤里去了。”“没有关系,汤不烫,我不痛。”顾客礼貌地指出了服务员上菜过程中存在的卫生问题,但服务员没有认识到或者故意回避自己的问题,转移或者偷换成汤的温度和服务员痛不痛的问题,这就犯了转移或者偷换论题的逻辑错误,违背了同一律。④“我是答应您昨天来修门铃没错。可我来了三次,每次按门铃,都没有人来开门,我只好走了。”修门铃者,来修门铃,说明他肯定了“门铃已损坏”;修门铃者,来修门铃时,每次按门铃,说明他同时又肯定了“门铃没有损坏”。这样,修门铃者,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形成的论断“A(门铃已损坏)”与“非A(门铃没有损坏)”,同时给予了肯定,就犯了自相矛盾的逻辑错误,违背了矛盾律。例子逻辑错误分析⑤在法国某地,一个耍戏法的人招揽观众:“快来快来,这里有拿破仑的头骨。”围观的一个人说:“奇怪,听说拿破仑的脑袋是很大的,这个头骨怎么和普通人的没有区别啊?”耍戏法的解释道:“没错,这是拿破仑小时候的头骨。”耍戏法的人,首先肯定了“这是成年的拿破仑的头骨”,转而又肯定了“这是拿破仑小时候的头骨”即“这不是成年拿破仑的头骨”。这样,耍戏法的人,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形成的论断“A(这是成年的拿破仑的头骨)”与“非A(这不是成年拿破仑的头骨)”,同时给予了肯定,就犯了自相矛盾的逻辑错误,违背了矛盾律。辨析逻辑错误例子逻辑错误分析⑥有人说《红楼梦》值得读,有人说不值得。两种意见我都不赞成。读,太花时间;不读,又有点儿可惜。这里的两种意见分别是:《红楼梦》值得读(A),《红楼梦》不值得读(非A)。这两种意见之间是矛盾关系。“我”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论断“A”和“非A”,同时进行了否定,违背了排中律,犯了“两不可”的逻辑错误。⑦不薄之谓厚,不白之谓黑。“薄厚”之间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