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页(共1页)2024年浙江省绍兴一中高考语文模拟试卷(5月份)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1小题,18分)1.(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中新社记者:①_____林建超:古代中国围棋长期处于世界巅峰。出现在世界各地的围棋,来源和传入具体途径、方式不同,有的从中国直接传入,有的经由其他国家和地方间接传入,但共同根源都在中国。总体分为四个阶段:公元2世纪前后,即东汉、三国时期,围棋开始向古代中国中原以外的民族地区传播:公元5世纪前后,即南北朝时期,围棋开始向周边国家传播;公元16世纪前后,即明清之际,围棋开始向欧洲国家传播;公元20世纪前后,围棋逐步走向世界。其中,向朝鲜半岛的传播,在围棋传播史上具有开创性意义,是围棋由中国向整个东亚地区传播的起点和桥梁。中国史学界和围棋界一般认为,围棋是在南北朝时期传入朝鲜半岛,并由此传至日本。传入日本后,随着中日两国文化交流的频繁与深化,日本棋艺水平迅速提升。唐朝时期,日本先后派出十九批遣唐使和留学生。其间,围棋不仅是游戏娱乐,更是他们留学和交往的重要内容。据记载,唐玄宗当太子时,就多次召随遣唐使来长安的日本学问僧辨正切磋棋艺。最初把围棋介绍给欧洲的是三位著名的传教士:意大利的利玛窦、比利时(一说法国)的金尼阁和葡萄牙的曾德昭。他们都来过中国,都是受罗马教廷派遣的耶稣会教士,且都在著述中讲到围棋。《利玛窦中国札记》第一卷第八章《关于服饰和其他习惯及奇风异俗》中,就记述了当时中国围棋活动的情况,包括围棋的基本特点、规则和着法等。17世纪,欧洲对围棋的了解基本来自利玛窦的描述。直到1694年,得益于到访伦敦的中国天主教徒沈福宗的帮助,英国东方学家托马斯•海德在其名著《东方游戏》中提供了有关围棋的新资料、新描述。尽管此书关于围棋的表述并不完整甚至有失误,但在围棋史上仍占有重要位置,它比利玛窦的记述为更多人所知,使围棋在欧洲人眼中被视为一项严肃的游戏。到19世纪,有关围棋的准确信息主要通过被派往中国、日本等国的外交官传至欧洲,且开始出现中日两种同源但不同规则的围棋传播体系。至此,围棋从中国走向世界的古代、近代历程告一段落。后来,在一段特殊历史时期,推动围棋走向世界的进程主要由日本推动,这和日本开展明治维新、脱亚入欧有密切联系。中新社记者:②_____林建超:中国许多地方都在探索传承和弘扬围棋文化,其中衢州市烂柯山被誉为“围棋仙地”。近年来,当地提出打造“世界围棋圣地”目标,建成中国首家国际围棋文化交流中心、首个国家围棋队地方集训基地,实施了中国首部涉围棋的地方性法规等,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新冠疫情以来,中国围棋协会利用中国围棋网络化、数据化、智能化发展的趋势和成果,把中国国内开展“非聚集型居家网络围棋运动”的完整模式和成功经验向海外延伸。2020年3月至10月,中国先后举办近20项遍及世界的国际围棋赛事活动,获得世界围棋界好评,产生积极效应,让围棋成为联结世界的特殊“国际公共产品”。中新社记者:③_____林建超:作为中国传统智力博弈项目,围棋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才艺的优秀代表,是文化与竞技的高度统一。围棋充分体现中华民族善思、精算、多谋的思维特征。围棋行棋和结局变化量的数学结论,在精确与模糊两个方面达到的高深程度,都使其当之无愧地居于思维博弈运动计算水平的巅峰,居于人类脑力计算能力的巅峰。围棋充分体现中华民族追求公正、平等、均衡的价值理念。其改变了最早棋类“掷彩行棋”的非公平竞智斗巧,代之以公平的行棋方式。棋盘上,每个棋子身份地位是平等的,只有被摆在不同的位置,即参与不同的实践才会体现出不同的价值。围棋强调把握全局、双方接受、攻守平衡、降低风险等,这与中华民族追求中庸、中和的理念相一致。围棋充分体现中华民族注重集体、整体、全局的道德特征。围棋强调子力作用的整体性。对弈中投放的每一枚棋子,都是布下的一个能量要素,只有有机组合、聚合成形,才能生成和释放出巨大能量。中华文化历来重视整体利益,围棋恰恰体现了这一点。中新社记者:④_____林建超:围棋能够成为“世界语言”,可从历史与现实两个层面看。从历史看,以欧洲为例,其接触围棋的历史仅二三百年,在此期间,欧洲人从开始不知围棋为何物,到了解围棋、熟悉围棋,热爱围棋、迷恋围棋,乃至学习围棋、研究围棋,并开发出具有超强棋力的人工智能(AI)围棋,率先突破人工智能在围棋上的瓶颈。这让我们觉得,欧洲人接受围棋似乎并不困难,对产生于中华民族文化母体之中的围棋有天然的亲近性和接受能力,对承载着中华传统哲学思维与智慧的围棋有强烈的痴迷性和研究力度。事实上,研究发现,西方传统的哲学思维和文化观念,与围棋所承载的中国传统哲学思维和文化观念之间有着惊人的相通性、相似性、相近性和相容性。从现实看,围棋不仅具有原创性,而且具有再创性;不仅体现本原性,而且体现多样性。比如,在人工智能时代,围棋智慧形态发生巨大变革。智能围棋在竞技水平上已远超人类,形成新的技术体系,成为围棋智慧最新的承载和实现形式。但智能围棋并未改变围棋的本质和主体,围棋实践的主体仍然是人,围棋实践的本质仍然是人与人的思维博弈活动。新时代智能围棋与人类围棋的交集,正在并将继续深化、融合发展。(摘编自中新网《林建超:中国围棋为何能成为一门“世界语言”》)(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中国围棋始终处于世界巅峰,世界各地的围棋,都是由中国直接或间接地传入。B.古代围棋向朝鲜半岛的传播之所以有开创意义,是因为这是围棋向世界传播的起点。C.围棋在古代中国仅被当成一种娱乐游戏,而到了欧洲却被赋予了严肃性。D.无论是古代还是近代,中国在围棋向世界传播的过程中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2)下列对材料的论证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举日本派出遣唐使学习围棋的例子,是为了证明围棋曾经是中日交流的重要内容。B.举托马斯•海德《东方游戏》的例子,是为了证明欧洲当时关于围棋的资料不完整。C.举最早棋类“掷彩行棋”的例子,是为了和围棋对比,强调围棋的公正平等的特点。D.举欧洲人开发人工智能围棋的例子,是为了证明欧洲人对围棋有接受力和创新力。(3)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支撑“围棋追求中庸、中和”观点的一项是A.局必方正,象地则也。道必正直,神明德也。——班固B.莫将戏事扰真情,且可随缘道我赢。——王安石C.局中局外两沉吟,犹是人间胜负心。——纪晓岚D.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杜甫(4)本文是一篇新闻访谈,下列选项记者的提问内容不符合语境的一项是A.①不同时期,中国围棋对世界各地围棋产生怎样的影响?B.②当今时代,我们应该如何传承和弘扬围棋文化?C.③围棋可体现中华民族和中华传统文化的哪些特点?D.④我想请您分析一下围棋为何能成为一门“世界语言”?(5)学校辩论社开展主题为“ChatGPT取代人类围棋”的辩论赛,作为反方代表,请结合文本简要陈述你的理由。(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1小题,17分)2.(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文本一:思乡忽从秋风起王剑冰《世说新语•识鉴》记载:“张季鹰辟齐王东曹掾,在洛,见秋风起,因思吴中菰菜羹、鲈鱼脍,曰‘人生贵得适意尔,何能羁宦数千里以要名爵?’遂命驾便归。俄而齐王败,时人皆谓为见机。”有人认为张翰辞官是逃避政治险恶,是早就预见好的,这未免就高看这个才子了,他的身上,还是文人的气质多一些。说他逃避,还不如说他是厌烦。西晋时期,文士多是如此。“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不是追求农转非,而是相反。张翰回到周庄,进入了他人生的一个新阶段。他完成了对周庄自然的美丽构建。后来,一个叫周迪功郎的人来到了周庄,在此“收获设庄”,周庄的名称得以确立,季鹰的回归处终于明确了下来。在此之前!周庄只是个有着几十户人家的小村子,而他离开的洛阳却早已是个大都市了。繁华锦绣,灯红酒绿比不上莼菜和鲈鱼,那个时候不知有没有牡丹花,在张翰眼里,却不比家乡的油菜花。说实在的,季鹰带给周庄的意义,远比在此起家的江南富豪沈万三要多。严格说起来,周庄的文化意味远比商业意味要久远而弥香。季鹰是一个神秘的人物,神秘得我至今都不知道他的很多事迹。《晋书》说他“有清才,善属文,而纵任不拘”。他的诗尽管现今仅存《首丘赋》《秋风歌》等,却是大名远播。他回家后,常垂钓于南湖,诵读于陋室。在野花芬芳的田埂上留下一串串脚印,在碧水蓝天的旷野间留下舒展的啸吟:“忽有一飞鸟,五色杂英华。一鸣众鸟至,再鸣众鸟罗。长鸣摇羽翼,百鸟互相和。”历史记载张翰的生卒年均不详。按说像他这样超脱的文学家应该活一个大岁数。还有他喜欢的故乡的乡野、莼菜和鲈鱼。但是在他五十七岁那年,发生了一件事。有时候,悲伤就是这么突然降临,降临得让人猝不及防。张翰的母亲去世了。这在张翰的生命中是巨大的重创。张翰悲伤极了,谁也没有想到,张翰竟然因悲伤过度而失去了生命。“悲伤过度”是个什么词呢?动用所有的想象细胞也难以解说清楚。这就显现了张翰的又一个特性。在他的生命中,没有比故土、母亲更重要的了。这让我想起另一个有着同样性格的人——阮籍。阮籍正在同别人下棋的时候,传来了母亲的死讯,阮籍听后坚持同人把棋下完,然后拿起酒杯,大口地饮酒,直喝下两斗,才大放悲声,并口吐鲜血。这些血性男儿,遇到什么事都没有在乎过,对自己的母亲却格外上心。母亲没了,就等于天塌了,世界一下子变得一片昏暗。张翰就这样死了。写到这里的时候,我的眼前飘满了他的诗:“秋风起兮木叶飞,吴江水兮鲈正肥。三千里兮家未归恨难禁兮仰天悲。”张翰还是没有了家啊!旺年而逝,着实有点可惜。他给我们留下的文字不多,但这并不影响他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欧阳修曾写道:“清词不逊江东名,怆楚归隐言难明。思乡忽从秋风起,白蚬莼菜脍鲈羹。在唐代曾以张翰诗中的名句“黄花如散金”命题试士。李白称赞道:“张翰黄花句,风流五百年。”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里的《张翰思鲈帖》,是欧阳询为张翰写的小传。字帖笔力刚劲挺拔、险峻逼人。那光照中国书法史的勾画,将张翰的形象也勾进了历史史册。这也是欧阳询把张翰的莼鲈之思看作一种崇高之举,进而笔墨记之,以抒胸怀。字帖每一笔都浸染了书家的内心情感。后来这幅字帖广为流传每一个得到它的人都爱不释手。宋徽宗看到,欣喜异常,加盖私章,并附言语。此帖后转到了乾隆手中乾隆也是一样如获至宝,喜爱有加。周庄的南湖因了张翰的典故又称“张矢鱼湖”。最早知道张翰,是读辛弃疾的《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那时候感觉这个季鹰是个怪老头,不关心政治,只在意鲈鱼。其实张翰年岁并不老,但那时就知道有一种鱼很好吃,可惜我们吃不到。直到十几年后才见到鲈鱼的模样,但那早已不是张翰时期的鲈鱼了。细想起来,那时的物资流通不畅,要不怎么官宴上没有东曹掾这样的官员想吃的鱼呢?(有删改)文本二:怀乡的胃——秋风中的张翰事件向以鲜在研究张翰事件对中国文人产生的影响时,我们发现:许多慷慨悲歌之士,对张翰的情思都情有独钟最著名的应当要数宋代的大词人辛弃疾了。他在词中多次写到张翰及其相关的秋风莼鲈等事,如满江红。呈赵晋臣敷文》中的“甚等闲、却为鲈鱼归速”、《汉宫春•答李兼善提举和章》中的“荻花深处,唤儿童、吹火烹鲈”等。至于那首脍炙人口的《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中的“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则把一个末路英雄的泪水与张翰的秋风之思交织在一起,从而产生一种震撼人心的悲剧力量。张翰见秋风起,乃思吴中菰菜、莼羹、鲈鱼脍,这恰恰对应了法国诗人瓦雷里在《海滨墓园》中所说的那种场景:起风了!……只有试着活下去一条路!张翰和众多中国文人所选择的活路是:回家隐居。人尚未动身,怀乡的胃却早已启程。(有删改)(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本一以欧阳修的诗句“思乡忽从秋风起”为题目,点明了文章的主要内容,既富有诗意和文化底蕴又能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B.文本一中,“张翰的母亲去世了”单独成段,既强调了张翰母亲去世这一消息的突然,又突出了母亲去世给张翰带来的伤痛之大。C.文本一引用李白等人的诗句并提及欧阳询为张翰作《张翰思鲈帖》,凸显了张翰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及其对后世的影响之大。D.两则文本都在探寻张翰莼鲈之思的文化内涵,文本一是结合张翰的个人经历探寻的,文本二是结合中外文人对故事的感受探寻的。(2)关于张翰辞官归乡一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本一认为张翰辞官归乡主要是因为对故乡的思念,他像很多文人一样选择了隐居。B.文本一认为张翰辞官归乡的意义重大,对他本人和故乡来说都是一件极好的事。C.文本二认为张翰辞官归乡这件事能引起文人极大的共鸣,引发他们的慷慨悲歌。D.文本二认为张翰辞官归乡是因为他在官场已无路可走,只能回到家乡保全自己。(3)两则文本都提到了辛弃疾的《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二者用意有何不同?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理解。(4)文本一有着历史故事叙述和作者的议论点评交叉的写作特点,这一写作特点有什么艺术效果?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1小题,20分)3.(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礼部尚书郑惟忠尝问子玄①曰:“自古已来,文士多而史才少,何也?”对曰:“史才须有三长,世无其人,故史才少也。三长:谓才也,学也,识也。夫有学而无才,亦犹有良田百顷,黄金满,而使愚者营生,终不能致于货殖者矣。如有才而无学,亦犹思兼匠石巧若公输而家无楠斧斤终不果成其宫室者矣。犹须好是正直,善恶必书,使骄主贼臣,所以知惧。(非)此则为虎傅翼,善无可知,所向无敌者矣。脱非其才,不可叨居史任。自复古已来,能应斯目者,罕见其人。”时人以为知言。(节选自《旧唐书•刘子玄传》)材料二:才、学、识,三者得一不易,而兼三尤难,千古多文人而少良史,职是故也。昔者刘氏子玄,盖以是说谓足尽其理矣。虽然,史所贵者义也,而所具者事也,所凭者文也。孟子曰:“其事则齐桓、晋文,其文则史,义则夫子自谓窃取之矣。”非识无以断其义,非才无以善其文,非学无以练其事,三者固各有所近也;其中固有似之而非者也。记诵以为学也,辞采以为才也,击断以为识也,非良史之才学识也。虽刘氏之所谓才学识,犹未足以尽其理也。夫刘氏以谓有学无识,如愚估操金,不解贸化。推此说以证刘氏之指,不过欲于记诵之间,知所决择以成文理耳。故曰:古人史取成家,退处士而进奸雄,排死节而饰主阙,亦曰一家之道然也。此犹文士之识,非史之识也,能具史实者,必知史德。德者何?谓著书者之心术也。夫秽史者所以自秽,谤书者所以自谤,素行为人所羞,文辞何足取重!魏收之矫诬,沈约之阴恶,读其书者先不信其人,其患未至于甚也。所患夫心术者,谓其有君子之心而所养未底于粹也。夫有君子之心而所养未粹,大贤以下所不能免也,此而犹患于心术,自非夫子之《春秋》不足当也。(节选自章学诚《文史通义•史德》)【注】①子玄,即刘知已,唐代史学家。(1)文中画波浪线处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得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得分。亦犹思兼A匠石B巧若公C输D而家E无楠F斤G终不果H成其宫室者矣(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是,文中指事实,与材料二“职是故也”中的“是”,用法和意义都相同。B.脱,文中指如果,与《促织》中“百计营谋不得脱”的“脱”意义不同。C.估,文中是通假字,与《齐桓晋文之事》中“商贾皆欲藏于王之市”的“贾”意义相同。D.矫,文中指假托,和《归去来兮辞》中“时矫首而遐观”中的“矫”意义不同。(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刘知几认为世上根本不可能存在“三长”兼具的人才,自古史才稀少,是因为只能取法乎上,得乎其中。B.刘知几认为史家若被骄主贼臣所控制,则无异于为虎添翼,使善良正义埋没,反而帮助他们横行无敌。C.齐桓、晋文,是指孔子在《春秋》中记载的诸侯争霸的历史事实,而“义”则是孔子用春秋笔法对历史进行评判的准则。D.章学诚认为史家如果不具备史德,不但自己会因此招致批评,而且其作品即使文采可观,也会被后人轻视。(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古人史取成家,退处士而进奸雄,排死节而饰主阙,亦曰一家之道然也。②所患夫心术者,谓其有君子之心而所养未底于粹也。(5)刘知几和章学诚在论述自己的观点时各用了什么论证方法?章学诚对刘知几的“三长”说持什么态度?(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1小题,9分)4.(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各题。金陵怀古王贞白恃险不种德,兴亡叹数穷。石城①几换主,天堑谩连空。御路叠民冢,台基②聚牧童。折碑犹有字,多记晋英雄。【注】①石城:石头城,六朝时为建康(金陵)军事重镇。②台基:台城(六朝时禁城)的基趾。(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石城”指金陵,“几换主”指政权更迭频繁,“几”字饱含诗人的慨叹。B.“天堑”指长江天险,“谩”是徒然之意。此句照应了首句中的“险”字。C.“御路”二句工笔刻画眼前所见之景,曾经的宫城,如今已是满目荒凉。D.“晋英雄”应指谢安等人,他们在淝水之战中击败了前秦,保卫了国家。(2)本诗与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题材相同,但两位作者对六朝相继灭亡原因的看法有同有异。请简要分析。(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5.(6分)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战国时的六国,拥“五倍之地,十倍之众”,却亡于秦国,吸引了众多论者的目光。苏洵认为六国灭亡的原因是“”,杜牧认为“”则不会灭亡。(2)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中“,”两句借眼前实景,表明抗金复国的正义事业必然会克服一切阻力,取得最后的胜利。(3)“东风”多在春天,既可以吹开百花,也可以吹落百花,在古诗词中成为具有丰富情感内涵和审美意蕴的意象,如“,”。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1小题,12分)6.(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建筑是文化的载体,A_____。建筑与地域特色有机融合便能产生独特的魅力,让人们热爱并认同这个地方。我国幅员辽阔,各地有着不同的地域文化,且差异较大。B____,要尊重地域文化差异,将地域文化与现代设计相结合,用文化底色彰显城市特色。近些年,①赓续地域文脉、时代新风貌的文化新地标不断涌现。②比如,中国国家版本馆,它有中央总馆文瀚阁、西安分馆文济阁、杭州分馆文润阁、广州分馆文沁阁组成,③四馆建筑不仅保留了我国传统建筑恢宏壮观的气势,④还完美地融入了地域文化,⑤分别展现了北方文化的庄严稳重、西北文化的质朴敦厚、江南文化的温润清秀以及岭南文化的灵透淡雅。⑥在不同地域文化的加持下,⑦使这些文化新地标既蕴含民族智慧,⑧又体现时代风貌,还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和文化内涵,⑨成为新时代国家和民族的文化标识。但一些地方在打造文化新地标的过程中,存在着一种错误认识,认为建筑物越高越大,地标属性就越强。在贪高求大的理念推动下,一些地方打造的所谓“文化地标”,徒有其表,异常突兀,与地方的历史文化风貌格格不入,起不到宣传地方文化的作用。(1)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2)文中第二段有三处语病,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3)请为以上文段拟一个标题,要求:使用对偶的修辞,内容全面,不超过20个字。(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1小题,8分)7.(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毫无疑问,父亲被选去当群众演员,最初是由于他那惹人注目的胡子。父亲的胡子很长,长及上衣第二颗纽扣。父亲第一次当群众演员,在《泥人常传奇》剧组。副导演先找了父亲。父亲说得征求我的意见。父亲大概将当群众演员看得太重,以为投身了艺术,所以希望我替他做主,判断他到底能不能胜任。父亲从来不做自己胜任不了之事。他不喜欢那种滥等充数的人。我替父亲拒绝了,因为我不愿我的老父亲在摄影机前被人呼来挥去。导演亲自来找我,说这部影片的群众演员中,少了一位长胡子老头儿。“放心,我已吩咐过对老人家要格外尊重。”无奈,我只好违心同意。从此,父亲开始了他“群众演员”的生涯,在他七十四岁的时候……父亲演的尽是迎着镜头走过来或背着镜头走过去的“角色”。说那也算“角色”,是夸大其词了。不同的服装,使我的老父亲在镜头前成为老绅士、老乞丐、摆烟摊的……不久,便常有人对我说:“哎呀,你父亲演戏认真极了!”父亲做什么事都认真极了。但那也算“演戏”吗?我每每一笑置之。然而听到别人夸奖父亲,心里总是高兴的。(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用括号内的成语替换后,不符合原意的一项是A.他不喜欢那种滥竽充数的人。(鱼目混珠)B.因为我不愿我的老父亲在摄影机前被人呼来挥去。(颐指气使)C.说那也算“角色”,是夸大其词了。(言过其实)D.但那也算“演戏”吗?我每每一笑置之。(付之一笑)(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如果改为“父亲在他七十四岁的时候开始了他的群众演员生涯……”,表达效果没有原句好。请分析原句表达效果好在哪里。四、写作(60分)8.(60分)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请整体把握漫画的内容和寓意,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认识。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024年浙江省绍兴一中高考语文模拟试卷(5月份)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1小题,18分)1.(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中新社记者:①_____林建超:古代中国围棋长期处于世界巅峰。出现在世界各地的围棋,来源和传入具体途径、方式不同,有的从中国直接传入,有的经由其他国家和地方间接传入,但共同根源都在中国。总体分为四个阶段:公元2世纪前后,即东汉、三国时期,围棋开始向古代中国中原以外的民族地区传播:公元5世纪前后,即南北朝时期,围棋开始向周边国家传播;公元16世纪前后,即明清之际,围棋开始向欧洲国家传播;公元20世纪前后,围棋逐步走向世界。其中,向朝鲜半岛的传播,在围棋传播史上具有开创性意义,是围棋由中国向整个东亚地区传播的起点和桥梁。中国史学界和围棋界一般认为,围棋是在南北朝时期传入朝鲜半岛,并由此传至日本。传入日本后,随着中日两国文化交流的频繁与深化,日本棋艺水平迅速提升。唐朝时期,日本先后派出十九批遣唐使和留学生。其间,围棋不仅是游戏娱乐,更是他们留学和交往的重要内容。据记载,唐玄宗当太子时,就多次召随遣唐使来长安的日本学问僧辨正切磋棋艺。最初把围棋介绍给欧洲的是三位著名的传教士:意大利的利玛窦、比利时(一说法国)的金尼阁和葡萄牙的曾德昭。他们都来过中国,都是受罗马教廷派遣的耶稣会教士,且都在著述中讲到围棋。《利玛窦中国札记》第一卷第八章《关于服饰和其他习惯及奇风异俗》中,就记述了当时中国围棋活动的情况,包括围棋的基本特点、规则和着法等。17世纪,欧洲对围棋的了解基本来自利玛窦的描述。直到1694年,得益于到访伦敦的中国天主教徒沈福宗的帮助,英国东方学家托马斯•海德在其名著《东方游戏》中提供了有关围棋的新资料、新描述。尽管此书关于围棋的表述并不完整甚至有失误,但在围棋史上仍占有重要位置,它比利玛窦的记述为更多人所知,使围棋在欧洲人眼中被视为一项严肃的游戏。到19世纪,有关围棋的准确信息主要通过被派往中国、日本等国的外交官传至欧洲,且开始出现中日两种同源但不同规则的围棋传播体系。至此,围棋从中国走向世界的古代、近代历程告一段落。后来,在一段特殊历史时期,推动围棋走向世界的进程主要由日本推动,这和日本开展明治维新、脱亚入欧有密切联系。中新社记者:②_____林建超:中国许多地方都在探索传承和弘扬围棋文化,其中衢州市烂柯山被誉为“围棋仙地”。近年来,当地提出打造“世界围棋圣地”目标,建成中国首家国际围棋文化交流中心、首个国家围棋队地方集训基地,实施了中国首部涉围棋的地方性法规等,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新冠疫情以来,中国围棋协会利用中国围棋网络化、数据化、智能化发展的趋势和成果,把中国国内开展“非聚集型居家网络围棋运动”的完整模式和成功经验向海外延伸。2020年3月至10月,中国先后举办近20项遍及世界的国际围棋赛事活动,获得世界围棋界好评,产生积极效应,让围棋成为联结世界的特殊“国际公共产品”。中新社记者:③_____林建超:作为中国传统智力博弈项目,围棋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才艺的优秀代表,是文化与竞技的高度统一。围棋充分体现中华民族善思、精算、多谋的思维特征。围棋行棋和结局变化量的数学结论,在精确与模糊两个方面达到的高深程度,都使其当之无愧地居于思维博弈运动计算水平的巅峰,居于人类脑力计算能力的巅峰。围棋充分体现中华民族追求公正、平等、均衡的价值理念。其改变了最早棋类“掷彩行棋”的非公平竞智斗巧,代之以公平的行棋方式。棋盘上,每个棋子身份地位是平等的,只有被摆在不同的位置,即参与不同的实践才会体现出不同的价值。围棋强调把握全局、双方接受、攻守平衡、降低风险等,这与中华民族追求中庸、中和的理念相一致。围棋充分体现中华民族注重集体、整体、全局的道德特征。围棋强调子力作用的整体性。对弈中投放的每一枚棋子,都是布下的一个能量要素,只有有机组合、聚合成形,才能生成和释放出巨大能量。中华文化历来重视整体利益,围棋恰恰体现了这一点。中新社记者:④_____林建超:围棋能够成为“世界语言”,可从历史与现实两个层面看。从历史看,以欧洲为例,其接触围棋的历史仅二三百年,在此期间,欧洲人从开始不知围棋为何物,到了解围棋、熟悉围棋,热爱围棋、迷恋围棋,乃至学习围棋、研究围棋,并开发出具有超强棋力的人工智能(AI)围棋,率先突破人工智能在围棋上的瓶颈。这让我们觉得,欧洲人接受围棋似乎并不困难,对产生于中华民族文化母体之中的围棋有天然的亲近性和接受能力,对承载着中华传统哲学思维与智慧的围棋有强烈的痴迷性和研究力度。事实上,研究发现,西方传统的哲学思维和文化观念,与围棋所承载的中国传统哲学思维和文化观念之间有着惊人的相通性、相似性、相近性和相容性。从现实看,围棋不仅具有原创性,而且具有再创性;不仅体现本原性,而且体现多样性。比如,在人工智能时代,围棋智慧形态发生巨大变革。智能围棋在竞技水平上已远超人类,形成新的技术体系,成为围棋智慧最新的承载和实现形式。但智能围棋并未改变围棋的本质和主体,围棋实践的主体仍然是人,围棋实践的本质仍然是人与人的思维博弈活动。新时代智能围棋与人类围棋的交集,正在并将继续深化、融合发展。(摘编自中新网《林建超:中国围棋为何能成为一门“世界语言”》)(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DA.中国围棋始终处于世界巅峰,世界各地的围棋,都是由中国直接或间接地传入。B.古代围棋向朝鲜半岛的传播之所以有开创意义,是因为这是围棋向世界传播的起点。C.围棋在古代中国仅被当成一种娱乐游戏,而到了欧洲却被赋予了严肃性。D.无论是古代还是近代,中国在围棋向世界传播的过程中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2)下列对材料的论证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BA.举日本派出遣唐使学习围棋的例子,是为了证明围棋曾经是中日交流的重要内容。B.举托马斯•海德《东方游戏》的例子,是为了证明欧洲当时关于围棋的资料不完整。C.举最早棋类“掷彩行棋”的例子,是为了和围棋对比,强调围棋的公正平等的特点。D.举欧洲人开发人工智能围棋的例子,是为了证明欧洲人对围棋有接受力和创新力。(3)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支撑“围棋追求中庸、中和”观点的一项是BA.局必方正,象地则也。道必正直,神明德也。——班固B.莫将戏事扰真情,且可随缘道我赢。——王安石C.局中局外两沉吟,犹是人间胜负心。——纪晓岚D.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杜甫(4)本文是一篇新闻访谈,下列选项记者的提问内容不符合语境的一项是AA.①不同时期,中国围棋对世界各地围棋产生怎样的影响?B.②当今时代,我们应该如何传承和弘扬围棋文化?C.③围棋可体现中华民族和中华传统文化的哪些特点?D.④我想请您分析一下围棋为何能成为一门“世界语言”?(5)学校辩论社开展主题为“ChatGPT取代人类围棋”的辩论赛,作为反方代表,请结合文本简要陈述你的理由。【解答】(1)A.“中国围棋始终处于世界巅峰”错误,“始终”过于绝对,原文“古代中国围棋长期处于世界巅峰”;B.强加因果,结合“其中,向朝鲜半岛的传播,在围棋传播史上具有开创性意义,是围棋由中国向整个东亚地区传播的起点和桥梁”可知;C.“仅被当成一种娱乐游戏”错误,结合“作为中国传统智力博弈项目,围棋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才艺的优秀代表,是文化与竞技的高度统一”可知。故选D。(2)B.马斯•海德《东方游戏》的例子为了证明其在围棋史上占有重要位置,结合“直到1694年,得益于到访伦敦的中国天主教徒沈福宗的帮助,英国东方学家托马斯•海德在其名著《东方游戏》中提供了有关围棋的新资料、新描述。尽管此书关于围棋的表述并不完整甚至有失误,但在围棋史上仍占有重要位置,它比利玛窦的记述为更多人所知,使围棋在欧洲人眼中被视为一项严肃的游戏”可知。故选B。(3)A.意思是棋局的方正形状象征着大地的方正,即自然界的规律和秩序。下棋的原则和方法应该遵循正直的原则,体现高尚的道德品质。B.意思是下棋只是一种游戏,不要动用真感情,暂且听候机缘安排说出我的输赢。符合题意。C.意思是无论是在棋局之中还是棋局之外,人们都会深思熟虑,因为胜负心是人间永恒的主题。D.意思是妻子在纸上画着棋盘,小儿则敲打着针制作鱼钩。这幅画面充满了生活的气息和家庭的温馨。故选B。(4)A.结合“古代中国围棋长期处于世界巅峰。出现在世界各地的围棋,来源和传入具体途径、方式不同,有的从中国直接传入,有的经由其他国家和地方间接传入,但共同根源都在中国”可知,历史上,围棋是如何从中国走向世界的?故选A。(5)①结合“围棋行棋和结局变化量的数学结论,在精确与模糊两个方面达到的高深程度,都使其当之无愧地居于思维博弈运动计算水平的巅峰,居于人类脑力计算能力的巅峰”可知,人类围棋作为人类脑力计算能力的巅峰,体现了人类的思维博弈水平。②结合“事实上,研究发现,西方传统的哲学思维和文化观念,与围棋所承载的中国传统哲学思维和文化观念之间有着惊人的相通性、相似性、相近性和相容性”可知,人类围棋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和哲学内涵。③结合“但智能围棋并未改变围棋的本质和主体,围棋实践的主体仍然是人,围棋实践的本质仍然是人与人的思维博弈活动”可知,智能围棋并未改变围棋的本质和主体,围棋实践的主体仍然是人,围棋实践的本质仍然是人与人的思维博弈活动。④结合“新时代智能围棋与人类围棋的交集,正在并将继续深化、融合发展”可知,新时代智能围棋与人类围棋的交集,正在并将继续深化、融合发展。答案:(1)D(2)B(3)B(4)A(5)①人类围棋作为人类脑力计算能力的巅峰,体现了人类的思维博弈水平。②人类围棋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和哲学内涵。③智能围棋并未改变围棋的本质和主体,围棋实践的主体仍然是人,围棋实践的本质仍然是人与人的思维博弈活动。④新时代智能围棋与人类围棋的交集,正在并将继续深化、融合发展。水平。②人类围棋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和哲学内涵。③智能围棋并未改变围棋的本质和主体,围棋实践的主体仍然是人,围棋实践的本质仍然是人与人的思维博弈活动。④新时代智能围棋与人类围棋的交集,正在并将继续深化、融合发展。(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1小题,17分)2.(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文本一:思乡忽从秋风起王剑冰《世说新语•识鉴》记载:“张季鹰辟齐王东曹掾,在洛,见秋风起,因思吴中菰菜羹、鲈鱼脍,曰‘人生贵得适意尔,何能羁宦数千里以要名爵?’遂命驾便归。俄而齐王败,时人皆谓为见机。”有人认为张翰辞官是逃避政治险恶,是早就预见好的,这未免就高看这个才子了,他的身上,还是文人的气质多一些。说他逃避,还不如说他是厌烦。西晋时期,文士多是如此。“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不是追求农转非,而是相反。张翰回到周庄,进入了他人生的一个新阶段。他完成了对周庄自然的美丽构建。后来,一个叫周迪功郎的人来到了周庄,在此“收获设庄”,周庄的名称得以确立,季鹰的回归处终于明确了下来。在此之前!周庄只是个有着几十户人家的小村子,而他离开的洛阳却早已是个大都市了。繁华锦绣,灯红酒绿比不上莼菜和鲈鱼,那个时候不知有没有牡丹花,在张翰眼里,却不比家乡的油菜花。说实在的,季鹰带给周庄的意义,远比在此起家的江南富豪沈万三要多。严格说起来,周庄的文化意味远比商业意味要久远而弥香。季鹰是一个神秘的人物,神秘得我至今都不知道他的很多事迹。《晋书》说他“有清才,善属文,而纵任不拘”。他的诗尽管现今仅存《首丘赋》《秋风歌》等,却是大名远播。他回家后,常垂钓于南湖,诵读于陋室。在野花芬芳的田埂上留下一串串脚印,在碧水蓝天的旷野间留下舒展的啸吟:“忽有一飞鸟,五色杂英华。一鸣众鸟至,再鸣众鸟罗。长鸣摇羽翼,百鸟互相和。”历史记载张翰的生卒年均不详。按说像他这样超脱的文学家应该活一个大岁数。还有他喜欢的故乡的乡野、莼菜和鲈鱼。但是在他五十七岁那年,发生了一件事。有时候,悲伤就是这么突然降临,降临得让人猝不及防。张翰的母亲去世了。这在张翰的生命中是巨大的重创。张翰悲伤极了,谁也没有想到,张翰竟然因悲伤过度而失去了生命。“悲伤过度”是个什么词呢?动用所有的想象细胞也难以解说清楚。这就显现了张翰的又一个特性。在他的生命中,没有比故土、母亲更重要的了。这让我想起另一个有着同样性格的人——阮籍。阮籍正在同别人下棋的时候,传来了母亲的死讯,阮籍听后坚持同人把棋下完,然后拿起酒杯,大口地饮酒,直喝下两斗,才大放悲声,并口吐鲜血。这些血性男儿,遇到什么事都没有在乎过,对自己的母亲却格外上心。母亲没了,就等于天塌了,世界一下子变得一片昏暗。张翰就这样死了。写到这里的时候,我的眼前飘满了他的诗:“秋风起兮木叶飞,吴江水兮鲈正肥。三千里兮家未归恨难禁兮仰天悲。”张翰还是没有了家啊!旺年而逝,着实有点可惜。他给我们留下的文字不多,但这并不影响他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欧阳修曾写道:“清词不逊江东名,怆楚归隐言难明。思乡忽从秋风起,白蚬莼菜脍鲈羹。在唐代曾以张翰诗中的名句“黄花如散金”命题试士。李白称赞道:“张翰黄花句,风流五百年。”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里的《张翰思鲈帖》,是欧阳询为张翰写的小传。字帖笔力刚劲挺拔、险峻逼人。那光照中国书法史的勾画,将张翰的形象也勾进了历史史册。这也是欧阳询把张翰的莼鲈之思看作一种崇高之举,进而笔墨记之,以抒胸怀。字帖每一笔都浸染了书家的内心情感。后来这幅字帖广为流传每一个得到它的人都爱不释手。宋徽宗看到,欣喜异常,加盖私章,并附言语。此帖后转到了乾隆手中乾隆也是一样如获至宝,喜爱有加。周庄的南湖因了张翰的典故又称“张矢鱼湖”。最早知道张翰,是读辛弃疾的《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那时候感觉这个季鹰是个怪老头,不关心政治,只在意鲈鱼。其实张翰年岁并不老,但那时就知道有一种鱼很好吃,可惜我们吃不到。直到十几年后才见到鲈鱼的模样,但那早已不是张翰时期的鲈鱼了。细想起来,那时的物资流通不畅,要不怎么官宴上没有东曹掾这样的官员想吃的鱼呢?(有删改)文本二:怀乡的胃——秋风中的张翰事件向以鲜在研究张翰事件对中国文人产生的影响时,我们发现:许多慷慨悲歌之士,对张翰的情思都情有独钟最著名的应当要数宋代的大词人辛弃疾了。他在词中多次写到张翰及其相关的秋风莼鲈等事,如满江红。呈赵晋臣敷文》中的“甚等闲、却为鲈鱼归速”、《汉宫春•答李兼善提举和章》中的“荻花深处,唤儿童、吹火烹鲈”等。至于那首脍炙人口的《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中的“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则把一个末路英雄的泪水与张翰的秋风之思交织在一起,从而产生一种震撼人心的悲剧力量。张翰见秋风起,乃思吴中菰菜、莼羹、鲈鱼脍,这恰恰对应了法国诗人瓦雷里在《海滨墓园》中所说的那种场景:起风了!……只有试着活下去一条路!张翰和众多中国文人所选择的活路是:回家隐居。人尚未动身,怀乡的胃却早已启程。(有删改)(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DA.文本一以欧阳修的诗句“思乡忽从秋风起”为题目,点明了文章的主要内容,既富有诗意和文化底蕴又能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B.文本一中,“张翰的母亲去世了”单独成段,既强调了张翰母亲去世这一消息的突然,又突出了母亲去世给张翰带来的伤痛之大。C.文本一引用李白等人的诗句并提及欧阳询为张翰作《张翰思鲈帖》,凸显了张翰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及其对后世的影响之大。D.两则文本都在探寻张翰莼鲈之思的文化内涵,文本一是结合张翰的个人经历探寻的,文本二是结合中外文人对故事的感受探寻的。(2)关于张翰辞官归乡一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BA.文本一认为张翰辞官归乡主要是因为对故乡的思念,他像很多文人一样选择了隐居。B.文本一认为张翰辞官归乡的意义重大,对他本人和故乡来说都是一件极好的事。C.文本二认为张翰辞官归乡这件事能引起文人极大的共鸣,引发他们的慷慨悲歌。D.文本二认为张翰辞官归乡是因为他在官场已无路可走,只能回到家乡保全自己。(3)两则文本都提到了辛弃疾的《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二者用意有何不同?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理解。(4)文本一有着历史故事叙述和作者的议论点评交叉的写作特点,这一写作特点有什么艺术效果?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解答】(1)D.“文本二是结合中外文人对故事的感受探寻的”错误,文本二织是说张翰的莼鲈之思“恰恰对应了法国诗人瓦雷里在《海滨墓园》中所说的那种场景”,作者只是将二者联想在了一起,并没有结合外国文人对张翰故事的感受来探寻其文化内涵。故选D。(2)B.“对他本人和故乡来说都是一件极好的事”错误,梳理文本一内容,可以发现第1、2段表达了张翰辞乡的意义重大和对故乡来说是一件极好的事,但张翰辞官归乡“对他本人”是否是好事,文本一中并没有给出观点。故选B。(3)①结合“最早知道张翰,是读辛弃疾的《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可知,文本一提到辛词是为了追溯作者了解张翰事件的缘由,同时增添文化内涵和趣味性。②结合“在研究张翰事件对中国文人产生的影响时,我们发现:许多慷慨悲歌之士,对张翰的情思都情有独钟最著名的应当要数宋代的大词人辛弃疾了。他在词中多次写到张翰及其相关的秋风莼鲈等事……”可知,文本二提到辛词是为了以辛弃疾的作品为例说明张翰事件能引发文人的共鸣、情思,突出张翰对中国文人所产生的巨大影响。(4)①结合“张季鹰辟齐王东曹掾,在洛,见秋风起,因思吴中菰菜羹、鲈鱼脍,曰‘人生贵得适意尔,何能羁宦数千里以要名爵?’遂命驾便归。俄而齐王败,时人皆谓为见机”可知,能够形式灵活地使用历史记载和文献资料,使行文富于变化,增强可读性和文学性。②结合“有人认为张翰辞官是逃避政治险恶,是早就预见好的,这未免就高看这个才子了,他的身上,还是文人的气质多一些。说他逃避,还不如说他是厌烦。西晋时期,文士多是如此”可知,适时插入作者的议论点评,使读者能更加准确地把握作者对张翰事件的看法。③结合“最早知道张翰,是读辛弃疾的《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那时候感觉这个季鹰是个怪老头,不关心政治,只在意鲈鱼。其实张翰年岁并不老,但那时就知道有一种鱼很好吃,可惜我们吃不到。直到十几年后才见到鲈鱼的模样,但那早已不是张翰时期的鲈鱼了。细想起来,那时的物资流通不畅,要不怎么官宴上没有东曹掾这样的官员想吃的鱼呢?”可知,既能表现张翰归乡对古代文人的影响,又能表现其对当代读者的影响,使主题意蕴更加深刻。答案:(1)D(2)B(3)①文本一提到辛词是为了追溯作者了解张翰事件的缘由,同时增添文化内涵和趣味性。②文本二提到辛词是为了以辛弃疾的作品为例说明张翰事件能引发文人的共鸣、情思,突出张翰对中国文人所产生的巨大影响。(4)①能够形式灵活地使用历史记载和文献资料,使行文富于变化,增强可读性和文学性。②适时插入作者的议论点评,使读者能更加准确地把握作者对张翰事件的看法。③既能表现张翰归乡对古代文人的影响,又能表现其对当代读者的影响,使主题意蕴更加深刻。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1小题,20分)3.(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礼部尚书郑惟忠尝问子玄①曰:“自古已来,文士多而史才少,何也?”对曰:“史才须有三长,世无其人,故史才少也。三长:谓才也,学也,识也。夫有学而无才,亦犹有良田百顷,黄金满,而使愚者营生,终不能致于货殖者矣。如有才而无学,亦犹思兼匠石巧若公输而家无楠斧斤终不果成其宫室者矣。犹须好是正直,善恶必书,使骄主贼臣,所以知惧。(非)此则为虎傅翼,善无可知,所向无敌者矣。脱非其才,不可叨居史任。自复古已来,能应斯目者,罕见其人。”时人以为知言。(节选自《旧唐书•刘子玄传》)材料二:才、学、识,三者得一不易,而兼三尤难,千古多文人而少良史,职是故也。昔者刘氏子玄,盖以是说谓足尽其理矣。虽然,史所贵者义也,而所具者事也,所凭者文也。孟子曰:“其事则齐桓、晋文,其文则史,义则夫子自谓窃取之矣。”非识无以断其义,非才无以善其文,非学无以练其事,三者固各有所近也;其中固有似之而非者也。记诵以为学也,辞采以为才也,击断以为识也,非良史之才学识也。虽刘氏之所谓才学识,犹未足以尽其理也。夫刘氏以谓有学无识,如愚估操金,不解贸化。推此说以证刘氏之指,不过欲于记诵之间,知所决择以成文理耳。故曰:古人史取成家,退处士而进奸雄,排死节而饰主阙,亦曰一家之道然也。此犹文士之识,非史之识也,能具史实者,必知史德。德者何?谓著书者之心术也。夫秽史者所以自秽,谤书者所以自谤,素行为人所羞,文辞何足取重!魏收之矫诬,沈约之阴恶,读其书者先不信其人,其患未至于甚也。所患夫心术者,谓其有君子之心而所养未底于粹也。夫有君子之心而所养未粹,大贤以下所不能免也,此而犹患于心术,自非夫子之《春秋》不足当也。(节选自章学诚《文史通义•史德》)【注】①子玄,即刘知已,唐代史学家。(1)文中画波浪线处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得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得分。亦犹思兼A匠石B巧若公C输D而家E无楠F斤G终不果H成其宫室者矣(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A.是,文中指事实,与材料二“职是故也”中的“是”,用法和意义都相同。B.脱,文中指如果,与《促织》中“百计营谋不得脱”的“脱”意义不同。C.估,文中是通假字,与《齐桓晋文之事》中“商贾皆欲藏于王之市”的“贾”意义相同。D.矫,文中指假托,和《归去来兮辞》中“时矫首而遐观”中的“矫”意义不同。(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A.刘知几认为世上根本不可能存在“三长”兼具的人才,自古史才稀少,是因为只能取法乎上,得乎其中。B.刘知几认为史家若被骄主贼臣所控制,则无异于为虎添翼,使善良正义埋没,反而帮助他们横行无敌。C.齐桓、晋文,是指孔子在《春秋》中记载的诸侯争霸的历史事实,而“义”则是孔子用春秋笔法对历史进行评判的准则。D.章学诚认为史家如果不具备史德,不但自己会因此招致批评,而且其作品即使文采可观,也会被后人轻视。(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古人史取成家,退处士而进奸雄,排死节而饰主阙,亦曰一家之道然也。②所患夫心术者,谓其有君子之心而所养未底于粹也。(5)刘知几和章学诚在论述自己的观点时各用了什么论证方法?章学诚对刘知几的“三长”说持什么态度?【解答】(1)句意:也就像有巧思技艺的匠石和鲁班,而家里却没有木材和工具,最终也不能建造房屋。句子“亦犹思兼匠石”中“匠石”作宾语,故在“匠石”后断开;“巧若公输”中“公输”作介词“若”的宾语,故在“公输”后断开;“而家无楠斤”中“楠斤”作宾语,故在“楠斤”后断开。故选BDG。(2)A.“用法和意义都相同”错,“好是正直”中的“是”是名词,事实的意思;“职是故也”中的“是”是代词“这”。B.正确。《促织》中“百计营谋不得脱”的“脱”意思是摆脱。C.正确。估,同“贾”,和《齐桓晋文之事》中“商贾皆欲藏于王之市”的“贾”意义相同。D.正确。《归去来兮辞》中“时矫首而遐观”中的“矫”,意思是举、抬。故选A。(3)A.“世无其人”和下文的“罕见其人”都是强调这样的人很少,但不是没有。选项中的表述过于绝对,只是拘泥于字面化的理解。后半句的因果推论也于文无据。)故选A。(4)①成家,成功者;退,降低;进,抬高;饰,掩饰;阙,同“缺”。译文:古人记载历史,往往偏取成功者,降低隐士的地位,而抬高奸雄的地位,排斥为节义而死的人,而掩饰君主的过错,说这也是一家之言。②所患,所担心的;粹,纯粹;“者……也”,判断句。译文:我所担心的是撰史者所具备的道德心术,说的是有君子之心而修养(不彻底)未到纯粹的境界。(5)第一问:由“夫有学而无才,亦犹有良田百顷,黄金满,而使愚者营生,终不能致于货殖者矣。如有才而无学,亦犹思兼匠石巧若公输而家无楠斧斤终不果成其宫室者矣。犹须好是正直,善恶必书,使骄主贼臣,所以知惧”可知,刘知几在论述自己的观点时采用比喻论证;由“非识无以断其义,非才无以善其文,非学无以练其事,三者固各有所近也;其中固有似之而非者也。记诵以为学也,辞采以为才也,击断以为识也,非良史之才学识也。虽刘氏之所谓才学识,犹未足以尽其理也”“昔者刘氏子玄,盖以是说谓足尽其理矣”“推此说以证刘氏之指,不过欲于记诵之间,知所决择以成文理耳”等可知,章学诚在论述自己的观点时采用正反对比论证和举例论证。第二问:由“此犹文士之识,非史之识也,能具史实者,必知史德。德者何?谓著书者之心术也。夫秽史者所以自秽,谤书者所以自谤,素行为人所羞,文辞何足取重”可知,章学诚认为刘知几的“三长”说有一定道理但不全面,完善,在此基础上又提出了史家要重视“史德”的观点。答案:(1)BDG(2)A(3)A(4)①古人记载历史,往往偏取成功者,降低隐士的地位,而抬高奸雄的地位,排斥为节义而死的人,而掩饰君主的过错,说这也是一家之言。②我所担心的是撰史者所具备的道德心术,说的是有君子之心而修养(不彻底)未到纯粹的境界。(5)第一问:刘知几:比喻论证;章学诚:正反对比论证和举例论证。第二问:认为刘知几的“三长”说有一定道理但不全面,完善,在此基础上又提出了史家要重视“史德”的观点。参考译文:材料一:礼部尚书郑惟忠曾经问刘知几:“自古以来,文人多而良史少,是什么原因呢?”回答说:“良史需有三个特长,世上很少有这样兼具三长的人,所以良史就很少了。三长,指的是文学才华、史学修养和眼光见识。那些有学问却没有才华的人,就好比家里有上百顷良田,满筐的金子,却让愚蠢的人来经营,最终也不能达到盈利的目的。如果只有才华却没有学问,也就像有巧思技艺的匠石和鲁班,而家里却没有木材和工具,最终也不能建造房屋。史学家必须力求正直,实事求是,不隐恶扬善,秉笔直书,使骄傲自大的君主与叛臣贼子知道有所恐惧忌讳。不这样的话,则无异于为虎添翼,对追求善良正义没有丝毫补益,反而帮助他们横行无敌矣。如果(你)不具备撰写史书的才能,就不要贪恋霸占史官之职。自远古以来,能够具备这三种才能的人,是很少见的。”当时的人都认为这是有见识的话。材料二:文学才华、史学修养和眼光见识这三者,能具备其中一种已属不易,而要兼备三者就尤为困难。千古以来文人众多而良史少见,主要就是这个缘故。唐代的刘知几子玄认为他的这个观点已经把其中的道理说得很透彻了。当然,史书最看重的是道义,而所陈述的是史事,而所赖以传世的是文辞。孟子说:“所载之事不过齐桓公、晋文公之类,而其文风不过一般史书的笔法。其中褒贬善恶的大义,则是孔子自己说的从中借用来而已。”没有史识便无法评判是非曲直,没有史才便无法写出优美的文辞,没有史学便无法熟悉丰富的史事。这三者固然各自都有与之相近似的东西,其中自然也有貌似而实非者。把记诵当作史学,把文采当作史才,把专断当作史识,这不是良史所具备的才学识。即使刘知几所认为的“才学识”还没有把道理说清楚。刘知几所说的有学无识,就像愚蠢的商贾操持金银,却不懂得生意的灵活变化,据此可以推断刘氏的说法中的学识,不过就是在所记诵积累的史实中,知道要有所决断选择来形成自己的一家之言罢了。所以说:古人记载历史,往往偏取成功者,降低隐士的地位,而抬高奸雄的地位,排斥为节义而死的人,而掩饰君主的过错,说这是一家之言,这仍然是文人的见识,不是史家的见识。能具备史家见识的人,必定知道史德。什么是史德?史德就是著书者的道德心术。编撰秽史的人实际上是以此自污其身,利用史书来诽谤的人实际上是以此自取其辱,平素的品行为人所耻,他们的文章又哪里值得人们重视呢!魏收受诏著北魏史,时人认为他的《魏书》是报怨酬恩,记史不实,被讥为“秽史”;沈约自负高才,却为人阴险,著有《宋书》,触怒武帝,受谴忧郁而死。当时读他们的史书的人事先就对他们的人品就不信任,那么这类书造成的危害尚不至很严重。我所担心的是撰史者所具备的道德心术,说的是有君子之心而修养不彻底,未到纯粹的境界。有君子之心而修养未到纯粹的境界,这是大德大贤以下的人所不能避免的。在此我特别担心的史家的道德心术,不是孔子的《春秋》这样的经典,是不足以担当的。(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1小题,9分)4.(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各题。金陵怀古王贞白恃险不种德,兴亡叹数穷。石城①几换主,天堑谩连空。御路叠民冢,台基②聚牧童。折碑犹有字,多记晋英雄。【注】①石城:石头城,六朝时为建康(金陵)军事重镇。②台基:台城(六朝时禁城)的基趾。(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CA.“石城”指金陵,“几换主”指政权更迭频繁,“几”字饱含诗人的慨叹。B.“天堑”指长江天险,“谩”是徒然之意。此句照应了首句中的“险”字。C.“御路”二句工笔刻画眼前所见之景,曾经的宫城,如今已是满目荒凉。D.“晋英雄”应指谢安等人,他们在淝水之战中击败了前秦,保卫了国家。(2)本诗与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题材相同,但两位作者对六朝相继灭亡原因的看法有同有异。请简要分析。【解答】(1)C.“工笔刻画”错误,“御路叠民冢,台基聚牧童”是白描,只是简笔勾勒,不是工笔刻画。故选C。(2)在王贞白的《金陵怀古》中,他直接指出了六朝相继灭亡的核心原因,即“恃险不种德”。他认为,这些朝代过于依赖金陵(今南京)的地理优势一如长江天险,而忽视了道德和政治的建设。这种对地势的过度依赖和对德政的忽视,最终导致了这些朝代的衰亡。王贞白的观点是直截了当的,强调了道德和政治因素在国家兴衰中的决定性作用。而王安石的《桂枝香•金陵怀古》虽然也是怀古诗,但其表达更为含蓄和深刻。他通过对金陵(今南京)这一古都的繁华景象的描绘,以及六朝历史的回顾,间接揭示了六朝灭亡的原因。王安石认为,六朝的统治者过于追求享乐,荒废政务,导致国力衰退,最终走向了灭亡。他并没有直接点明原因,而是通过景色的描绘和历史的回顾,让读者自己去体会和思考。综上所述,两位作者对六朝相继灭亡的原因的看法有同有异,他们都认为德政的缺失是导致六朝灭亡的重要原因,但在具体的表述和方式上有所不同。王贞白更为直接,强调了地势和德政的关系;而王安石则更为含蓄,通过景色和历史的描绘来暗示六朝灭亡的原因。答案:(1)C(2)①同:两位作者都认为,六朝相继灭亡与统治者不恤民生关系重大。王贞白批评六朝统治者不施恩德于百姓,王安石谴责六朝统治者竞逐繁华、沉湎美色。②异:王贞白还认为,六朝统治者之所以不施恩德于百姓,是依仗长江天险,自以为有此险要地势,即可江山永固,而不懂得民心之可贵;王安石的词中没有谈到这一点。(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5.(6分)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战国时的六国,拥“五倍之地,十倍之众”,却亡于秦国,吸引了众多论者的目光。苏洵认为六国灭亡的原因是“弊在赂秦”,杜牧认为“使六国各爱其人”则不会灭亡。(2)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中“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两句借眼前实景,表明抗金复国的正义事业必然会克服一切阻力,取得最后的胜利。(3)“东风”多在春天,既可以吹开百花,也可以吹落百花,在古诗词中成为具有丰富情感内涵和审美意蕴的意象,如“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解答】故答案为:(1)弊在赂秦使六国各爱其人(重点字:弊、赂)(2)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重点字:遮)(3)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重点字:堪)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1小题,12分)6.(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建筑是文化的载体,A_____。建筑与地域特色有机融合便能产生独特的魅力,让人们热爱并认同这个地方。我国幅员辽阔,各地有着不同的地域文化,且差异较大。B____,要尊重地域文化差异,将地域文化与现代设计相结合,用文化底色彰显城市特色。近些年,①赓续地域文脉、时代新风貌的文化新地标不断涌现。②比如,中国国家版本馆,它有中央总馆文瀚阁、西安分馆文济阁、杭州分馆文润阁、广州分馆文沁阁组成,③四馆建筑不仅保留了我国传统建筑恢宏壮观的气势,④还完美地融入了地域文化,⑤分别展现了北方文化的庄严稳重、西北文化的质朴敦厚、江南文化的温润清秀以及岭南文化的灵透淡雅。⑥在不同地域文化的加持下,⑦使这些文化新地标既蕴含民族智慧,⑧又体现时代风貌,还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和文化内涵,⑨成为新时代国家和民族的文化标识。但一些地方在打造文化新地标的过程中,存在着一种错误认识,认为建筑物越高越大,地标属性就越强。在贪高求大的理念推动下,一些地方打造的所谓“文化地标”,徒有其表,异常突兀,与地方的历史文化风貌格格不入,起不到宣传地方文化的作用。(1)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2)文中第二段有三处语病,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3)请为以上文段拟一个标题,要求:使用对偶的修辞,内容全面,不超过20个字。【解答】(1)A.根据“建筑与地域特色有机融合便能产生独特的魅力”可知建筑要展示地域特色,可填“也是地域特色的展示”。B.根据“要尊重地域文化差异,将地域文化与现代设计相结合,用文化底色彰显城市特色”可知建筑除了要展示地域特色外,还要展现文化特色,可填“打造城市文化新地标”。(2)①搭配不当,“赓续”与“时代新风貌的文化新地标”不搭配,在“时代新风貌”前加“体现”。②句式杂糅,“它有……组成”句式杂糅,把“有”改为“由”。⑦成分残缺,介词“在……下”和“使”连用,导致句子缺主语,去掉“使”。(3)概括语段主要内容,建筑要展示地域特色,要尊重地域特色。据此拟写文章标题,注意使用对偶修辞。示例:尊重地域文化,保留建筑特色打造文化地标,尊重地域特色答案:(1)A.也是地域特色的展示B.打造城市文化新地标(2)①赓续地域文脉、体现时代新风貌的文化新地标不断涌现。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度水资源保护与修复工程监理协议2篇
- 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例文(5篇)
- 二零二五年度桉树木材出口代理服务合同3篇
- 二零二五年度文化艺术保险合同执行与艺术品风险全面担保协议3篇
- 手术室安全管理制度模版(3篇)
- 自行车课程设计论文
- ktv部服务员职责(3篇)
- 2025年科研项目立项管理制度范文(2篇)
- 二零二五年度房地产联建合作开发委托协议2篇
- 车辆拥堵交通事故识别系统
- 中华人民共和国学前教育法
- 辩论英文课件教学课件
- 铣工高级工测试题(含答案)
- 送货员岗位劳动合同模板
- 2024年自然资源部所属事业单位招聘(208人)历年高频难、易错点500题模拟试题附带答案详解
- 上海南洋模范2025届高二生物第一学期期末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
- 《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2019
- 广东茂名市选聘市属国有企业招聘笔试题库2024
- 2025届高考数学一轮复习建议-函数与导数专题讲座课件
- 2024-2030年中国高性能混凝土行业销售规模与投资盈利预测报告
- 江苏省常州市教育学会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 (解析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