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 二轮复习课件-专题18 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_第1页
高考地理 二轮复习课件-专题18 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_第2页
高考地理 二轮复习课件-专题18 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_第3页
高考地理 二轮复习课件-专题18 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_第4页
高考地理 二轮复习课件-专题18 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届高考二轮专题复习第五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

专题18: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目录CONTENTS01课标要求03备考建议04知识结构05考点突破06试题演练02考情分析一、课标要求课标要求核心素养①运用示意图,说明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②结合实例,解释内力和外力对地表形态变化的影响。根据区域位置和区域特征,辨别营造区域地表形态的主要内力作用,如辨析地质作用的类型和发生的位置。(区域认知)认识不同地区的内外力作用的差异及地貌景观的差异。(区域认知)①以某种地形地貌形成的成因或过程为主线,从要素综合、时空综合的角度分析地质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②结合示意图,说明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综合思维、区域认知)①辨识内外力作用形成的各种地貌景观。②野外观察或运用视频、图像,认识三大类岩石的特点和成因。(地理实践力)结合具体案例,领悟和尊重自然规律,理解人地和谐的重要性,形成因地制宜的观念。(人地协调观)二、考情分析真题展示命题方向2024全国甲卷,9-10,8分以青藏高原东缘的黄河岸边剖面为背景,考查外力作用作用的能量来源和表现形式及其影响。2024广西,7,3分以皖南地区的上溪群地层岩石为背景,考查岩石的类型及其成因。2024甘肃,12-14,6分以科考队考察发现一块巨石覆于小块冰体上为背景,考查岩石的类型及其成因、外力作用作用的能量来源和表现形式及其影响。2024甘肃,15,3分以班克斯半岛的形成过程为背景,考查外力作用作用的能量来源和表现形式及其影响。2024山东,10,3分以古锡拉岛演变为环形群岛为背景,考查地质作用(内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2024湖南,12,3分以甲、乙两时期谷底品尼松的生长状态为背景,考查外力作用作用的能量来源和表现形式及其影响。2024辽宁,18(3),6分以乌波卢岛为背景,考查岩石的类型及其成因、外力作用作用的能量来源和表现形式及其影响。2024江苏,8,3分以天坑底部的堆积体为背景,考查风化作用与地貌。2023全国甲卷,7-8,8分以地中海北岸某地的水系重组为背景,考查地质作用(内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二、考情分析真题展示命题方向2023全国乙卷,6-8,12分以新西兰南阿尔卑斯山脉的抬升为背景,考查地质作用(内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2023新课标,9,4分以青藏高原草毡层中的细颗粒物来源为背景,考查外力作用作用的能量来源和表现形式及其影响。2023浙江6月,3,2分以广东丹霞地貌景观图为背景,考查岩石的类型的判断。2023浙江1月,3,2分以疆东部某雅丹地貌区岩壁上“小蘑菇”形成为背景,考查外力作用作用的能量来源和表现形式及其影响。2023福建,19(2),2分以澳大利亚海陆变迁为背景,考查地质作用(内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2023广东,11,3分以崩塌物主要来自硬岩层为背景,考查外力作用作用的能量来源和表现形式及其影响。2023重庆,10,3分以小明在我国西北地区拍摄的某山坡砂岩凹凸不平的景观为背景,考查外力作用作用的能量来源和表现形式及其影响。2022山东,18(1),3分以澳大利亚古雅斯河古河道的形成为背景,考查地质作用(内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2022上海,3,2分以陕北地区丹霞地貌石英砂岩为背景,考查岩石的类型的判断。二、考情分析真题展示命题方向2022浙江1月,4,2分以地貌景观为背景,考查外力作用——风化作用及其影响。2022浙江6月,1,2分以地貌景观为背景,考查外力作用作用的能量来源和表现形式及其影响。2022浙江6月,5,2分以某地地质剖面图化石为背景,考查岩石的类型及其成因。2022重庆,8,3分以太行山脉东部桥楼殿石拱桥石拱桥长期保存为背景,考查岩石的类型及其成因。2022江苏,10-12,9分以非洲纳米布北部的花岗岩山为背景,考查花岗岩岩石类型的判断。2022海南,8,3分以阿尔卑士山脉石顶泥柱为背景,考查外力作用作用的能量来源和表现形式及其影响。根据2022-2024年考情分析,提取考点提取考点:1.内力作用(重难点,核心原理)2.外力作用(重难点,核心原理)3.岩石圈物质循环(重难点,核心原理)三、备考建议1.命题分析①一般从微观区域为情境切入,以微观区域示意图和地质剖面图、地貌景观图为载体,主要考查地貌的成因(内外力作用)、岩石圈的物质循环规律等内容;②考查方式:以选择题为主,题目比较灵活,考查频率较高。③新趋势:考查多个知识点,强调综合思维的考查。2.备考建议要求能够结合三大岩石的形成过程,掌握岩石圈物质循环规律;注意根据图文材料,再综合判断如地貌成因(外力/内力作用)等问题。复习备考时,注意复习岩石的性质及岩石圈的物质循环过程、地表形态的成因与形成过程等内容,加强信息的提取和解读能力。四、知识体系塑造格局内力作用外力作用地表形态雕刻能量来源表现形式表现形式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风化作用侵蚀作用搬运作用堆积作用外力条件风、流水、冰川、海浪等三大类岩石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岩石圈物质循环使地表高低不平使地表趋于平缓主要来自地球内部的热能主要来自地球外部—太阳辐射能陆地地形:高原、山地、平原、丘陵、盆地考点突破五、考点突破1.内力作用2.外力作用3.岩石圈的物质循环01内力作用考点突破内力作用【视频】航拍中国——壮美庐山内力作用情境1:庐山,拔地而起的震撼材料一:庐山地处江西省北部,耸峙于长江中下游平原与鄱阳湖畔,相对高度1200~1400米,山体多峭壁悬崖,庐山以雄、奇、险、秀闻名于世。据庐山博物馆介绍:在距今8亿年前,庐山地区还是一片浅海。到了距今2亿年的时候,地球变得活跃起来,地壳深处灼热的岩浆把厚厚的地层顶得高高的,形成了巍峨的庐山。下图为庐山的地质构造示意图和庐山景观图。问题1:从内力作用角度分析庐山的形成过程。内力作用表现形式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由浅海到高山岩层挤压断裂,岩块上升的形成断块山岩浆沿断裂带喷涌顶高地层,加剧抬升庐山相对高差较大岩浆活动频繁地壳抬升地壳运动使岩层断裂,岩块上升的形成断块山内力作用情境1:庐山,拔地而起的震撼材料一:庐山地处江西省北部,耸峙于长江中下游平原与鄱阳湖畔,相对高度1200~1400米,山体多峭壁悬崖,庐山以雄、奇、险、秀闻名于世。据庐山博物馆介绍:在距今8亿年前,庐山地区还是一片浅海。到了距今2亿年的时候,地球变得活跃起来,地壳深处灼热的岩浆把厚厚的地层顶得高高的,形成了巍峨的庐山。下图为庐山的地质构造示意图和庐山景观图。问题1:从内力作用角度分析庐山的形成过程。参考答案:地壳运动使岩层断裂,岩块上升的形成断块山;断层面形成陡崖峭壁;岩浆沿断裂带喷涌顶高地层,加剧抬升庐山;1.地质作用概述1.概念:指由于受到某种能量的作用,从而引起的地壳的物质组成,内部结构和地表形态发生变化的各种作用。2.分类:按照能量来源,可以分为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类型能量来源表现形式对地表形态的影响两者关系内力作用外力作用地球内部的热能太阳辐射能,重力能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风化、侵蚀、搬运、堆积使得地表变得高低不平削高填低,使得地表趋于平缓地表形态是在内、外力长期共同作用的结果。一般而言,内力作用对地壳的发展变化起主导作用。1.地质作用概述大部分地貌是在内外力共同作用下而形成的,一般情况下是先内力作用后外力作用,但内外力作用的先后顺序并非一成不变,也存在一种地质作用进行的同时伴随着其他地质作用的现象。2.内力作用表现形式及其影响形式含义作用速度影响地壳运动

岩石圈因受内力作用而发生的变位或变形也称构造运动很缓慢

大陆漂移、地面抬升和沉降、地震等岩浆活动

岩石圈破裂时,深处岩浆沿破裂带上升,侵入岩石圈或喷出地表很快

岩浆只有喷出地表才能直接影响地表形态变质作用

岩石受温度、压力等因素的影响,其成分结构发生改变的过程缓慢不能直接塑造地表形态影响结果

奠定了地表形态的基本格局,使地表变得高低不平3.地壳运动与地表形态类型水平运动垂直运动岩层运动方向地壳运动方向平行于地表,使岩层发生水平位移和弯曲变化地壳运动方向垂直于地表,使岩层发生大规模的隆起和凹陷对地形的影响形成断裂带和褶皱山脉常形成高原、断块山及盆地和平原等地貌举例东非大裂谷、喜马拉雅山的形成台湾海峡的形成,意大利那不勒斯湾海岸的变迁二者关系①它们是相伴发生;②在不同时期和不同区域,两者常有主次之分;③就全体而言,地壳运动以水平运动为主,垂直运动为辅;3.地壳运动与地表形态探究活动:根据下列景观图片或者示意图分析喜马拉雅山脉的成因。参考答案:欧亚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碰撞后,因都属于大陆板块,地壳受挤压后褶皱隆起,形成高大山脉。3.地壳水平运动与地表形态材料:东非大裂谷是一个年轻的裂谷系统,其形成主要是第三纪构造活动的结构,形成大裂谷的构造活动包括板块的水平扩张和垂直隆升两种形式,并伴随着广泛的岩浆活动和火山喷发。探究活动2:推测东非大裂谷未来的变化。地壳水平运动(相离运动)水平张裂形成断裂裂谷初始大洋到成熟大洋3.地壳垂直运动与地表形态探究活动:根据下列景观图片或者示意图分别分析台湾海峡和庐山等山脉的成因。华山庐山泰山参考答案:台湾海峡地处板块边界,地壳运动活跃,断层发育;台湾海峡所处地带整体下沉,形成地堑;后被海水淹没,最终形成海峡。华山、庐山、泰山受地壳垂直运动岩层断裂抬升形成断块山。4.岩浆活动与地表形态当岩石圈破裂时深处岩浆沿破裂带上升,侵入岩石圈或喷出地表,这一过程称为岩浆活动。火山喷发是地球内部能量强烈的释放形式,岩浆喷出地表即为火山喷发,可显著改变地表形态。4.岩浆活动与地表形态根据喷发状况,可分为裂隙式喷发和中心式喷发两种类型①裂隙式喷发的火山,熔岩物质往往形成宽广的玄武岩高原,如美国哥伦比亚高原、印度西部高原等②中心式喷发的火山,常在地表形成火山锥、火山口等火山地貌,如富士山、长白山主峰等4.岩浆活动与地表形态火山湖火山锥火山岛火山熔岩高原/平原地热/温泉(2023年全国乙卷)新西兰南岛上的南阿尔卑斯山脉(约42°S-45°S)位于板块边界附近,呈东北—西南走向,其形态受板块运动和以流水为主的外力作用共同影响。某科研团队对该山脉东西向剖面形态进行研究,观测到目前该山脉仍在升高并向西扩展;模拟研究表明未来该山脉升高速度逐渐放缓,高度将趋于稳定。据此完成下面小题。6.推测目前该山脉仍在升高并向西扩展是由于()A.板块挤压 B.火山不断喷发 C.板块张裂 D.岩浆持续侵入该山脉位于太平洋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消亡边界受板块挤压影响山脉高度会持续升高,A正确,C错误从材料信息中为获取该山脉有火山持续喷发的相关信息,B错误;岩浆侵入不会对地表形态产生直接影响,D错误A典例讲解02外力作用考点突破外力作用情境2:庐山,平莽数十里的舒展材料二:庐山虽然四周峰壑险峻,但山顶却开阔平坦,适宜居住,建有一座城镇,有着牯岭镇,镇域面积111.7平方公里,常住人口2万多人,是著名的“天上街市”“平莽数十里”的舒展之美。在牯岭镇附近的大校场冲沟的沟口位置,地质学家们发现了当地大校场冲沟口处出露完好的地层剖面。经过科学测定,属于晚第四纪地质剖面。下图为大校场地质剖面图和牯岭镇景观图。问题1:从外力作用角度分析庐山上平坦开阔地的成因。参考答案:庐山形成后,山顶不断经受风、流水等外力侵蚀、堆积作用,使地表趋于平坦,形成一片较为平坦的开阔地。外力作用情境2:庐山,平莽数十里的舒展材料二:庐山虽然四周峰壑险峻,但山顶却开阔平坦,适宜居住,建有一座城镇,有着牯岭镇,镇域面积111.7平方公里,常住人口2万多人,是著名的“天上街市”“平莽数十里”的舒展之美。在牯岭镇附近的大校场冲沟的沟口位置,地质学家们发现了当地大校场冲沟口处出露完好的地层剖面。经过科学测定,属于晚第四纪地质剖面。下图为大校场地质剖面图和牯岭镇景观图。问题2:描述岩层剖面特征。参考答案:分层;定向排列;有粒径分选现象。外力作用情境2:庐山,平莽数十里的舒展材料二:庐山虽然四周峰壑险峻,但山顶却开阔平坦,适宜居住,建有一座城镇,有着牯岭镇,镇域面积111.7平方公里,常住人口2万多人,是著名的“天上街市”“平莽数十里”的舒展之美。在牯岭镇附近的大校场冲沟的沟口位置,地质学家们发现了当地大校场冲沟口处出露完好的地层剖面。经过科学测定,属于晚第四纪地质剖面。下图为大校场地质剖面图和牯岭镇景观图。问题3:对比④、⑤层沉积物特征的差异并分析原因。沉积物特征④层⑤层沉积物类型砂砾石为主巨砾石为主粒径大小粒径较小粒径较大分选性大小均匀,分选性较好大小混杂,分选较差成因④层主要为流水搬运和堆积而形成⑤层主要为冰川搬运和堆积而形成参考答案:④层:为砂砾石层,粒径较小、大小均匀。⑤层:砾石和砂石混杂,分选差;④层主要为流水搬运和堆积而形成;⑤层主要为冰川搬运和堆积而形成;1.外力作用表现形式及影响表现因素作用风化作用

温度、水、大气、生物等使岩石发生破碎崩解、化学分解和生物分解等;为其他外力作用创造条件侵蚀作用流水、波浪、风、冰川等对地表进行破坏搬运作用流水、波浪、风、冰川等风化或侵蚀的产物,被搬运离开原来的位置堆积作用流速降低、风力减小或冰川融化等被搬运的物质逐渐沉积下来注意地区差异:不同地区,塑造地表形态的主要外力及其作用存在差异,从而形成具有不同特征的地表形态。结果:使地表起伏状况趋于平缓。1.外力作用表现形式及影响探究活动:根据下列景观图片或者示意图分别指出地貌受到外力作用的类型。风力堆积作用冰川侵蚀作用流水侵蚀作用风力侵蚀作用海浪侵蚀作用生物风化作用2.风化作用与地表形态在温度、水、大气、生物等因素的作用下,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岩石发生破碎崩解(物理风化)、化学分解和生物分解等。实质和结果:“在原地大块岩石崩解变成小块岩石”。逐渐破碎、脱落、在其他外力作用下离开原地。有植被生长的情况下,会逐步发育成土壤。2.风化作用与地表形态探究活动:根据下列景观图片或者示意图分别指出风化作用的类型及其成因。物理风化作用化学风化作用生物风化作用2.风化作用与地表形态物理风化概念:指岩石机械破碎,化学成分没有显著变化。主要受温度变化影响,干旱半干旱地区物理风化显著,昼夜温差越大,物理风化作用越强。温差风化冰劈风化(又称冻融风化)2.风化作用与地表形态物理风化:盐类结晶与潮解作用思考:1.背风面和迎风面盐风化强弱关系?2.向陆侧和向海侧盐风化强弱关系并分析其原因。中国西北砂岩露头盐风化机理剖面示意图背风面风化强迎风面风化弱向陆侧风化强①受风力和重力影响,盐类向背风面一侧运动聚集;②背风坡降水少,蒸发旺盛,盐类易结晶。①向海岸岩石表面更湿润,盐类难以结晶析出;②海水冲刷岩石表面,带走盐类;③干湿交替周期短,含盐溶液渗入和盐分析出时间短,不利于盐分积累。2.风化作用与地表形态物理风化:层裂是物理风化中的一种。原先埋藏在地下深处的岩石受到较大的围压上覆的岩块被剥蚀后,上部压力降低导致基岩向上膨胀产生基岩露出表面的破裂面和一些近于垂直表面的裂隙2.风化作用与地表形态化学风化:岩石在氧、二氧化碳、水以及生物的作用下发生分解,使其化学成分发生变化,形成新物质的过程,称为化学风化。岩石中含铁的矿物受到水和化学风化空气作用,氧化成红褐色的氧化铁2.风化作用与地表形态生物风化:生物对岩石、矿物产生机械的和化学的破坏作用,称为生物风化作用。生物对母岩的破坏方式既有机械作用(如根劈作用),也有生物化学作用(如植物、细菌分泌的有机酸对岩石的腐蚀作用)。

地衣产生有机酸,对岩石产生破坏作用根劈作用

生物对岩石、矿物产生机械的和化学的破坏作用,称为生物风化作用。生物对母岩的破坏方式既有机械作用[根劈作用],也有生物化学作用,既有直接的作用也有间接的作用。(2022年浙江1月卷)4.以下地貌景观主要由风化作用形成的是()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①是角峰,刃脊,是冰川侵蚀地貌;②是花岗岩球状风化地貌;③是风蚀蘑菇地貌,是风力侵蚀地貌;④是岩石裂隙,风化作用形成的。②④正确,①③错误。综上所述,D正确D拓展:风化作用定义:在温度变化、水、大气及生物的影响下,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岩石原地发生破碎或分解。类型:物理风化:冻融作用、热胀冷缩;化学风化:水解、溶解、水化等生物风化:根劈作用等典例讲解(2021年浙江省1月高考真题)石棉主要形成于原有岩石与侵入岩的接触带。下图为南部非洲局部图。完成下面小题。17.与丙地相比,形成甲地风化壳的()A.物理风化作用较弱 B.风力沉积作用较弱C.生物风化作用较弱 D.流水侵蚀作用较强典例讲解由图及图例可知,甲地位于沙漠地区,降水量小于丙地,昼夜温差大,物理风化作用较强,A错误。甲为沙漠地区,风力沉积作用强,B错误。甲地因降水少生物量小,因此生物风化作用较弱,C正确。甲地流水侵蚀作用弱,D错误。故选C。C典例讲解方法归纳总结:影响风化作用的因素风化作用影响因素气候:气温、降水寒冷或者干旱地区物理风化为主潮湿而炎热地区化学风化与生物风化为主,风化壳厚地形:陡缓、坡向陡坡基岩裸露,风化快速,物理风化活跃缓坡植物生长茂盛,以化学风化和生物风化为主坡向阴阳坡、迎背风坡等影响风化条件岩石性质岩石的矿物成分岩石的结构、构造节理发育状况矿物抗风化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到岩石风化作用速度,形成差异风化疏松多孔或粗粒多孔的岩石比细密而坚硬的岩石易于风化节理破坏了岩石的连续性和完整性,增加了岩石的可渗透性,是促进岩石风化的因素典例讲解概念辨析:风化作用和风力作用的区别风化作用和风力作用的区别: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岩石,在温度、水以及生物等的影响下,发生崩解和破碎等破坏作用,叫做风化作用。风化作用与风无关。而风力作用则是指风的侵蚀、搬运、堆积等作用,故风化作用与风力作用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花岗岩球状风化作用风沙侵蚀作用2.侵蚀作用与地表形态指风力、流水、冰川、波浪等外力在运动状态下改变地面岩石及其风化物的过程。冰川侵蚀作用流水侵蚀作用风力侵蚀作用海浪侵蚀作用2.侵蚀作用与地表形态列表对比风化作用和风力侵蚀作用的区别和联系风化作用风力侵蚀作用对象不同风化的对象是岩石风力作用的对象是岩石或风化物时间差异风化一般比较缓慢,不易察觉侵蚀一般较剧烈,有时是可见的,如雨水侵蚀地表,有些侵蚀也很漫长顺序不同一般风化在前侵蚀在后结果不同风化使岩石变碎、变小,但留在原地侵蚀的结果将被侵蚀的的物质带走总结:一般情况下判断两者:有没有将碎块带离作案现场,没有则大多为风化作用,有则为侵蚀作用,但要注意的是风化,有时候碎块也会离开原岩体,但属于重力坠落。因此,如果岩石被发生变化或破碎,但停留在原地,它被称为风化。如果风化岩石的碎片被移走,它被称为侵蚀。3.搬运作用与地表形态风化或侵蚀的产物在外力的作用下,被搬运离开原来位置的过程即为搬运作用。风力搬运作用流水搬运作用冰川搬运作用海浪搬运作用4.堆积作用与地表形态随着流速降低、风力减小或者冰川融化等,被搬运的物质逐渐沉积下来。冰川堆积作用(冰碛物)风力堆积作用海陆堆积作用流水堆积作用作用对地貌的影响风化作用使地表岩石被破坏,碎屑物残留在地表,形成风化壳侵蚀作用风力侵蚀形成风蚀洼地、风蚀柱、风蚀蘑菇、风蚀城堡等地表形态流水侵蚀侵蚀使谷底、河床加深加宽,形成V形谷,使坡面破碎,形成沟壑纵横的地表形态.如: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溶蚀形成溶洞及钟乳石、石笋、石柱等如:桂林山水、喀斯特地貌冰川侵蚀形成冰斗、角峰、U形谷等如:东欧平原、美国五大湖海浪侵蚀形成海蚀地貌如:海蚀柱、海蚀崖搬运作用风力搬运“飞沙走石”流水搬运“泥沙俱下”冰川搬运物质迁移海浪搬运物质迁移堆积作用冰川沉积沉积物颗粒大小不分,杂乱堆放,形成冰碛地貌流水沉积三角洲、冲积平原沉积物颗粒大的先沉积,小的后沉积风力沉积形成沙丘(金字塔沙丘、新月形沙丘、沙垄等)和黄土堆积海浪沉积形成沙滩等海岸地貌固结成岩固结成岩作用形成沉积岩典例讲解(2024年全国甲卷)下图所示剖面位于青藏高原东缘的黄河岸边,该剖面含有丰富的环境演化信息。剖面中的泥沼土层是在相对静水环境下形成的。据此完成下面小题。9.风沙与泥沼土互层中,与风沙层相比,泥沼土层沉积物()A.颗粒较粗,有机质较少

B.颗粒较细,有机质较少C.颗粒较粗,有机质较多

D.颗粒较细,有机质较多泥沼土流水沉积作用形成水的流速(静水环境)较低颗粒较细水体中生物量较多有机质的来源更多且分解慢有机质含量较高风沙层风沙速度较快,颗粒较粗风力侵蚀植被覆盖率较低的沙粒,堆积形成的,有机质来源较少且分解较快,有机质含量较少D(2024年全国甲卷)下图所示剖面位于青藏高原东缘的黄河岸边,该剖面含有丰富的环境演化信息。剖面中的泥沼土层是在相对静水环境下形成的。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0.推测灰绿色泥沼土层上部(深度约230~260厘米)出现的波状形变形成于()A.冻融造成的变形B.构造挤压变形C.流水不均匀沉积D.风沙差异沉积构造挤压变形波状形变以下早先形成的各沉积层也必然随构造运动产生变形或变位波状形变仅存在于深度约230~260厘米的局部范围内对比与题意不符,B错误流水不均匀沉积不同深度颗粒大小的不均匀水平分布,而非波状形变,故选项C错误泥沼土层是在相对静水环境下形成的波状形变形成时期地表有(静)水可排除D项可能,选项D错误,A正确A典例讲解03岩石圈物质循环考点突破情境3:庐山石头变形记材料三:庐山博物馆内陈列着三大类许多小类的岩石。它们均来自于庐山山体。下图为主要岩石标本景观图。问题:结合所学知识,对下列岩石标本进行分类并分析其成因。岩石圈的物质循环三大类岩石类型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侵入岩喷出岩花岗岩玄武岩、流纹岩、安山岩石灰岩砂岩页岩大理岩板岩石英岩片麻岩岩浆冷却凝固作用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固结成岩作用变质作用1.三大类岩石类型及其成因岩石圈的物质组成化学元素结合矿物岩石聚集组成岩石圈矿产富集1.三大类岩石类型及其成因岩石的基本类型【视频】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1.三大类岩石类型及其成因大陆地表出露的岩石约75%都是沉积岩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由岩浆冷却凝固形成常见岩石:花岗岩(侵入岩)玄武岩、流纹岩(喷出岩/火山岩)特点:侵入岩坚硬致密喷出岩常有气孔用途:花岗岩是坚固美观的建筑材料,多种金属矿产是工业生产的原料经外力作用形成常见岩石:石灰岩、砾岩、砂岩、页岩等特点:有明显层理,富含有机质,可能含有化石用途:石灰岩是建筑材料和化工原料,煤、石油是当前世界最重要的能源岩石在地球内部的高温高压下,成分、性质变质生成.常见岩石:大理岩、板岩用途:大理岩是建筑材料,铁矿石钢铁工业的重要原料2.岩浆岩及其成因岩浆岩由炽热的岩浆冷却凝固形成的岩石。岩石类型形成原因特点常见岩石

岩浆岩侵入岩在地表以下冷凝(冷却时间长)矿物结晶颗粒比较大花岗岩喷出岩喷出地表冷凝有流纹或气孔构造玄武岩流纹岩安山岩3.沉积岩及其成因沉积岩特点层理构造

上下地层为新老岩层关系(下老上新)

可能发现化石3.沉积岩及其成因沉积岩分类沉积物颗粒大小分类砾岩、砂岩、页岩(由大到小)沉积环境大陆沉积环境:山麓环境、冰川环境、沙漠环境、河流环境、湖泊环境和沼泽环境陆相(湖相)沉积岩过渡沉积环境:三角洲环境、泻湖环境和河口湾环境;陆/海相沉积岩海洋沉积环境:滨海、浅海、半深海环境和深海环境。海相沉积岩沉积方式物理、化学、生物沉积3.沉积岩及其成因湖南张家界石英砂岩广西桂林山水(喀斯特地貌)石灰岩太行山嶂石岩地貌砂岩4.变质岩及成因变质岩的形成过程石灰岩岩浆石灰岩岩浆大理岩变质接触带变质带(高温)4.变质岩及成因已成岩石变质岩

大理岩片麻岩板岩石英岩石灰岩花岗岩页岩砂岩高温高压变质作用侵入型岩浆岩沉积岩沉积岩沉积岩分类形成特点常见岩石应用举例岩浆岩喷出岩岩浆在地下巨大压力作用下,沿着地壳薄弱地带喷出地表冷却凝固而成有流纹或气孔构造玄武岩、流纹岩花岗岩是坚固、美观的建筑材料和装饰材料;多种金属矿是工业生产的原料侵入岩岩浆在地下巨大压力作用下,沿着地壳薄弱地带侵入地壳上部,冷却凝固而成岩石坚硬,结构紧密花岗岩沉积岩地表岩石在外力作用下,被风化成碎屑物质,再经风、流水等搬运后沉积起来,经过压紧固结作用而形成的岩石具有层理构造,含有化石石灰岩、页岩、砂岩、砾岩石灰岩是建筑材料和化工原料;钾盐是化工原料;煤、石油是当前世界上最重要的能源变质岩原有岩石在岩浆活动、地壳运动产生的高温、高压作用下,其原来的成分、性质发生改变片理构造大理岩、板岩、石英岩、片麻岩大理岩是建筑材料;变质岩铁矿是钢铁工业的重要原料总结:三大类岩石的特点及其成因典例讲解(2023年浙江6月卷)下图为广东某丹霞地貌景观图,该地貌主要发育于白垩纪的红色地层。该地质时期,当地主要受信风、副高控制。完成下面小题。3.该地貌景观的物质组成是()A.砂砾岩 B.石灰岩 C.石英岩 D.花岗岩颗粒较细的砂岩颗粒较粗的砾岩砾岩夹杂在砂岩当中呈现明显的层理结构属于沉积岩A项正确B项错误石英岩属于变质岩,花岗岩属于岩浆岩,排除CDA典例讲解(2024年广西卷)分布于皖南地区的上溪群地层,其岩石是砂岩受侵入岩浆高温的影响,在固态下发生弱重结晶形成的,保留了原岩的部分结构。早期研究认为该地层是元古宙古老大陆的一部分;后来有地质学者在该地层中发现了寒武—奥陶纪的水母等海洋古生物化石,为认识该地层的构造演化提供了新证据。下图为地质年代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7.上溪群地层岩石的形成先后经历了()A.沉积作用—变质作用—成岩作用 B.成岩作用—变质作用—沉积作用C.沉积作用—成岩作用—变质作用 D.变质作用—沉积作用—成岩作用C上溪群地层岩石先是砂砾沉积变质岩岩浆侵入变质作用沉积物沉积岩固结成岩沉积作用典例讲解(2024·三明模拟)黄蜡石又名龙王玉,因石表层内蜡状质感而得名。是石英岩矿物因为受地质变动影响,与酸性土壤混合,加上酸性土壤附近有地热或火山等自然条件,长期受酸性土壤和地热火山温度的双重催化,形成黄蜡石。黄蜡石按产出状况可分为山料、山流水和籽料。其中籽料也称水料,多为圆形、扁圆形体,温润细腻,玉质稳定,是雕刻师首选的黄蜡石玉料,下图为黄蜡石籽料(左图)和岩石圈物质循环图(右图)。据此完成4、5题。4.黄蜡石主要组成物质属于右图中的 (

)A.甲 B.乙 C.丙 D.丁5.黄蜡石的籽料形成过程是 (

)A.侵蚀-搬运-堆积-侵蚀B.断裂-侵蚀-搬运-堆积C.侵蚀-堆积-搬运-磨蚀D.断裂-崩塌-搬运-磨蚀岩浆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黄蜡石属于变质岩(甲)A黄蜡石的籽料受到内力作用(断裂-崩塌)后受到外力作用搬运,最后经磨蚀成为圆形、扁圆形体,具备温润细腻,玉质稳定的特质。D典例讲解方法归纳总结: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示意图判读(1)用进出箭头的多少来判断三大类岩石和岩浆:①岩浆:三进一出。②岩浆岩:一进三出。③变质岩和沉积岩:二进二出。④岩浆岩只能由岩浆生成。⑤由沉积物形成的岩石是沉积岩。(2)判断箭头代表的地质作用:①指向岩浆岩的箭头—冷却凝固,是内力作用。②指向沉积岩的箭头—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固结成岩作用,是外力作用。③指向变质岩的箭头—变质作用,是内力作用。④指向岩浆的箭头—熔化,是内力作用。典例讲解方法归纳总结: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示意图判读常见变式图典例讲解方法归纳总结: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示意图判读常见变式图04试题演练(2023年全国甲卷)图1显示地中海北岸某地水系分布,①②③④为湖泊,其中①②③分别与入湖河流构成独立水系,研究者在野外考察中发现,①②③南侧高地上均存在谷地,谷底卵石堆积,研究表明该地曾发生过水系重组。据此完成7~8题。8.据水系变化推测,MN一线A.南部抬升,北部沉降

B.南部沉降,北部抬升C.褶皱隆起

D.褶皱凹陷褶皱不会保持原有的水系形态完整,CD错误由于地壳运动MN一线形成东西向断裂带,南侧地区形成新的分水岭南部相对抬升

分水岭

①②③湖泊南部河道改向,形成干谷。北部相对沉降

①②③分别与入湖河流构成独立水系,沉降形成湖泊,并形成内流区。A题组1(考点1: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2023年重庆卷)美国夏威夷地区瓦胡岛(21°30'N,157°50'W)大范围连续性降水少,但受岛屿内高大山地影响,夏季阵性降水多。据此完成下面小题。9.瓦胡岛山体高大是由于()A.生物风化较弱 B.降水侵蚀强烈 C.海水侵蚀较弱 D.内力作用剧烈山体高大地表高低不平主要是受到内力作用的影响内力作用剧烈D正确而外力作用(如生物风化较弱、降水侵蚀强烈、海水侵蚀较弱)均不是其山体高大的原因,D正确,ABC错误D题组1(考点1: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2024年福建省泉州三模卷)中国科研团队根据古高度和地球深部动力学等证据,恢复了青藏高原不同地体(山脉、板块等)约7000万年以来的隆升历史(左图);右图示意青藏高原隆升某阶段。完成下面小题。9.近7000万年以来青藏高原地区()A.同时隆升 B.水平隆升 C.差异隆升 D.波动隆升题组1(考点1: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9题详解】从图中可以看到,冈底斯山、中央谷地、喜马拉雅山海拔有明显提高,但提高的高度和时间点并不相同,说明青藏地区虽隆升为主,但隆升差异较大,各地并不相同,C正确,排除ABD选项。故选C。C题组2(考点2:风化作用与地表形态)(2024年甘肃卷)科考队考察某冰川时,发现一块巨石覆于小块冰体上。巨石整体颜色偏浅,质地均匀,棱角分明,无纹理和层理,矿物晶体清晰可辨。下图示意该现象场景。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3.图中覆于小块冰体上的巨石来自()A.侧坡上部,岩体风化后崩落 B.冰川上游,冰川搬运后堆积C.冰川基底,冰川发育时顶出 D.冰川内部,冰川融化后出露该巨石覆盖于小块冰体上属于外来的岩体应位于侧坡上部,受风化作用,花岗岩岩体风化崩落于此,A正确冰川搬运后堆积形成冰碛物,不应该是独立的,B错误;冰川发育一般在岩层之上,不会使基底岩层出露,C错误;若位于冰川内部,会受到冰川侵蚀作用,不会棱角分明,D错误A(2024年江苏卷)重庆奉节的小寨天坑是世界最大的喀斯特天坑,底部有堆积体和暗河。下图为“小寨天坑剖面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8.天坑底部的堆积体总体上()A沉积层理清晰 B.砾石大小混杂 C.颗粒形状规整 D.物质分选良好多种物质在重力、水流等作用下混合堆积砾石大小混杂是常见的现象,B正确沉积层理不太可能清晰,A错误颗粒形状难以规整,C错误;物质分选通常不好,D错误在有规律的水流搬运和沉积环境中物质分选良好、沉积层理清晰、颗粒形状规整,错误B题组2(考点2:风化作用与地表形态)(2023年重庆卷)下图为在我国西北地区拍摄的,某山坡砂岩凹凸不平的景观照片和局部放大图,研究表明,该景观是地质历史时期河流边滩沉积物埋藏固结成岩后,抬升出露地表,经风化、侵蚀、搬运等作用形成。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0.引起图中砂岩表面凹凸不平的关键因素是()A.植被覆盖 B.岩石物质组成 C.气温变化

D.大气水分含量剑山崖壁岩石砂岩为沉积岩表面的凹凸不平主要受岩石物质组成影响,B正确;ACD都为岩石所处的外部环境,不具备明显的差异性,不是形成凹凸不平的关键因素,ACD错误。B题组2(考点2:风化作用与地表形态)题组3(考点3:流水作用与地表形态)(2024年湖南卷)美国西南部某河源的小型谷地,气候较干旱。该地品尼松生长缓慢,分枝点低,雨水下渗为其生长提供水源,外力作用会影响其生长状态。1905年后该地降水增多。如图示意谷底的品尼松生长演变过程,以及相应的年轮增长距平值。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2.关于甲、乙两时期谷底品尼松的生长状态和影响其生长的外力作用,推断正确的是()A.甲时期生长较慢沉积为主 B.甲时期生长较快侵蚀为主C.乙时期生长较快沉积为主 D.乙时期生长较慢侵蚀为主甲时期,年轮增长缓慢,可推出品尼松生长缓慢乙时期年轮增长距平值大于0,说明乙时期,年轮增长较快,可推出品尼松生长较快;BD错误由图中品尼松生长演变过程可知,甲时期沉积层Ⅱ增厚,说明沉积为主,A正确;乙时期出现了冲沟,说明以侵蚀为主,C错误A(2023年全国乙卷)新西兰南岛上的南阿尔卑斯山脉(约42°S-45°S)位于板块边界附近,呈东北—西南走向,其形态受板块运动和以流水为主的外力作用共同影响。某科研团队对该山脉东西向剖面形态进行研究,观测到目前该山脉仍在升高并向西扩展;模拟研究表明未来该山脉升高速度逐渐放缓,高度将趋于稳定。据此完成下面小题。7.假设不受内力作用,在外力作用下,该山脉()A.西坡侵蚀强烈,山脊线东移 B.西坡侵蚀强烈,山脊线稳定C.东坡侵蚀强烈,山脊线西移 D.东坡侵蚀强烈,山脊线稳定如果不考虑内力作用山脊线会向东移动,A正确,B错误南阿尔卑斯山脉(约42°S-45°S)位于西风带山脉呈东北—西南走向西风挟带的来自海洋的水汽在西坡地形抬升影响下易形成降水山脉西坡的侵蚀作用比东坡更强烈东坡为盛行西风背风坡,降水较少,侵蚀作用较弱,CD错误A题组3(考点3:流水作用与地表形态)(2023年全国新课标卷)青藏高原常见的草毡层(下图),由交织缠结的植物活、死根系与细颗粒物混杂而成。草毡层的厚度约20~30厘米,随地表起伏无明显变化。草毡层中的细颗粒物与下伏物质(粗碎屑或基岩)的矿物、化学成分显著不同。草毡层对青藏高原生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据此完成下面小题。9.青藏高原草毡层中的细颗粒物主要来自()A.基岩风化 B.流水搬运 C.冰川搬运 D.风力搬运细颗粒物来源不是当地的基岩风化C:冰川搬运不具备分选性,冰川沉积物的粒径大小为杂乱无章,C错误;B:流水搬运来的沉积物主要分布于海拔较低的河谷地区,而草毡层随地表起伏无明显变化,B错误;D:风力搬运范围广,不受地表起伏影响,所以草层中的细土物质多来自风尘输入,其来源可能是附近的冰川与河流沉积物,也可能是千里之外的干早区,D正确。明显的分层特点D题组4(考点4:风力作用与地表形态)题组5(考点5:冰川作用与地表形态)(2023年海南卷)冰川作用是塑造地表形态的一种重要外力作用,常形成不同类型的冰川地貌。科研人员通过对典型冰川地貌的研究,可判断冰川的规模、运动方向及古气候环境。图中的羊背石是典型的冰川侵蚀地貌景观,由于冰川侵蚀作用方式不同,迎冰面和背冰面坡度不同。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2.依据所学地理知识,判断该地貌景观目前在我国主要分布于()A.青藏高原 B.黄土高原 C.云贵高原 D.内蒙古高原冰川地貌主要分布于有冰川分布的地区冰川分布主要与低温环境有关冰川分布在高纬度高海拔地区我国青藏高原海拔高气温低有大量冰川分布黄土高原、云贵高原、内蒙古高原均基本没有冰川分布。因此该地貌景观目前在我国主要分布于青藏高原,A正确,BCD错误。A(2024年福建卷)1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分)图8示意西班牙南部部分区域及其近海波浪特征,该区域海岸现代沉积物主要是河流泥沙。R河整体落差大,2004年当地政府在距该河河口上游19km处兴建水坝。为缓解甲海岸侵蚀,当地政府采用两种措施:①从乙海岸运来泥沙补给甲海岸,②水库冲淤调沙。措施②的效果优于①。(1)甲海岸离河口较近,但乙海岸堆积了更多的河流泥沙,解释这一现象的原因。(6分)甲海岸泥沙沉积量比乙地少甲海岸海浪侵蚀作用较强烈甲地浪高乙地浪高以中大为主,浪高较大以小为主,浪高较小甲海岸线较平直乙海岸线较弯曲沿岸流甲海岸海浪侵蚀作用较强烈的成因浪高越大,海浪侵蚀作用越强海岸线的曲折状况:海岸线曲折(平直),抗侵蚀能力较强(弱)沙源条件:受沿岸海流影响,河流泥沙从甲海岸搬运到乙海岸题组6(考点6:海浪作用与地表形态)(2024年福建卷)1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分)图8示意西班牙南部部分区域及其近海波浪特征,该区域海岸现代沉积物主要是河流泥沙。R河整体落差大,2004年当地政府在距该河河口上游19km处兴建水坝。为缓解甲海岸侵蚀,当地政府采用两种措施:①从乙海岸运来泥沙补给甲海岸,②水库冲淤调沙。措施②的效果优于①。(1)甲海岸离河口较近,但乙海岸堆积了更多的河流泥沙,解释这一现象的原因。(6分)海浪侵蚀作用甲海岸较强烈乙海岸较弱浪高较高较低海岸线平直曲折(海湾)沙源R河流携带而来沿岸流甲海岸搬运而来答案:18.【官方答案】(1)受沿岸海流影响,河流泥沙从甲海岸搬运到乙海岸;乙海岸东部轮廓有利于泥沙堆积;乙海岸浪高较低,侵蚀较弱。(3点6分)题组6(考点6:海浪作用与地表形态)题组7(考点7:地质作用(内外力作用耦合)与地表形态)(2024年山东卷)锡拉岛位于地中海,整个岛屿被厚厚的火山岩和火山灰覆盖,夏季岛上北风频发。约3600年前的古锡拉岛是一个圆形的大岛(范围包括现在的锡拉岛和附近小岛,以及这些岛屿之间的海域),后来演变成环形群岛,其中最大的岛屿为锡拉岛(左图)。锡拉岛的西部葡萄种植历史悠久,当地农民在管理葡萄时将葡萄藤盘成圆形的篮子状(右图),并将葡萄果实置于“篮子”内生长。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0.导致古锡拉岛演变为环形群岛的主要地质作用是()A.火山喷发 B.地壳运动 C.海浪侵蚀 D.风力侵蚀内力作用奠定地貌的基本形态,外力作用外力作用一般只能对地表形态起到“修饰”作用,CD错误这里有火山活动,根据形状可以推测,火山喷发使得原岛屿中部出现火山口,后期海水通过火山口边缘低洼地区注入,形成现在的环形群岛,A正确;地壳运动难以导致古锡拉岛演变为环形群岛,排除BA(2023年全国乙卷)新西兰南岛上的南阿尔卑斯山脉(约42°S-45°S)位于板块边界附近,呈东北—西南走向,其形态受板块运动和以流水为主的外力作用共同影响。某科研团队对该山脉东西向剖面形态进行研究,观测到目前该山脉仍在升高并向西扩展;模拟研究表明未来该山脉升高速度逐渐放缓,高度将趋于稳定。据此完成下面小题。8.未来该山脉高度将趋于稳定,是由于随山体升高()A.板块运动逐渐加强 B.板块运动逐渐减弱C.外力作用逐渐加强 D.外力作用逐渐减弱目前该山脉仍在升高并向西扩展内力作用强度大于外力作用对盛行西风的阻挡加强降水增多,流水作用逐渐加强未来该山脉升高速度逐渐放缓,高度将趋于稳定内力抬升作用和外力作用达到均衡外力风化侵蚀作用增强,C项正确C题组8(考点8:地质作用(内外力作用耦合)与地表形态)(2024年福建省龙岩一模卷)如图所示,内蒙古赤峰市大青山山地阳坡长满了草本植物,阴坡则长满了白桦林和灌木,但该山山顶植被分布差异并不显著。完成下面小题。14.若地质构造稳定、气候无明显变化,山顶植被变化趋势为()A.与地带性植被差异缩小,森林比例上升 B.与地带性植被差异缩小,草本比例上升C.与地带性植被差异扩大,森林比例上升 D.与地带性植被差异扩大,草本比例上升题组8(考点8:地质作用(内外力作用耦合)与地表形态)【14题详解】山麓植被为地带性植被,结合材料可知,该地位于内蒙古,地带性植被为温带草原。山顶和山麓相对高度越大,山顶植被与地带性植被差异越大。若地质构造稳定、气候无明显变化,则内力作用趋于平缓,塑造地貌的力量以外力作用为主,外力作用的总体效果是把高山削低、低地填平,使地球表面趋于平坦,故大青山山顶海拔变低,相对高度会变小,直至夷为平地,故与山麓地带性植被差异缩小,排除C、D;该地的地带性植被为温带草原,因此草本比例上升,最后与基带一致,排除A,B正确。故选B。B(2023年福建卷)1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古环境演变可从地质构造、沉积特征、化石类型和全球气候变化等方面进行研究。距今约150万年,澳大利亚东南部存在古大湖(图10),墨累河流经此湖并于P处溢出入海。此后,气候干湿交替,该湖逐渐变成内陆咸水湖。甲、乙两处水下沉积速率一致且无间断,沉积地层中含有古生物化石。黏土层形成于深淡水湖环境,石灰岩层形成于浅咸水湖环境。石灰岩层顶部海拔指示相应地点当时的湖面高度(图11)。(2)墨累河曾因P处海拔较高而无法入海,后又经P处重新入海。推测使墨累河重新入海的主要内、外力作用。(4分)内力作用的表现形式外力作用的表现形式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构造运动地壳下沉、地势变低入海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墨累河流经,受流水侵蚀作用强,削高题组8(考点8:地质作用(内外力作用耦合)与地表形态)(2023年福建卷)1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古环境演变可从地质构造、沉积特征、化石类型和全球气候变化等方面进行研究。距今约150万年,澳大利亚东南部存在古大湖(图10),墨累河流经此湖并于P处溢出入海。此后,气候干湿交替,该湖逐渐变成内陆咸水湖。甲、乙两处水下沉积速率一致且无间断,沉积地层中含有古生物化石。黏土层形成于深淡水湖环境,石灰岩层形成于浅咸水湖环境。石灰岩层顶部海拔指示相应地点当时的湖面高度(图11)。(2)墨累河曾因P处海拔较高而无法入海,后又经P处重新入海。推测使墨累河重新入海的主要内、外力作用。(4分)【官方答案】(2)流水侵蚀,构造活动,使P处海拔低于河流水位。题组8(考点8:地质作用(内外力作用耦合)与地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