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清远市清新区四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期末联考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1页
广东省清远市清新区四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期末联考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2页
广东省清远市清新区四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期末联考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3页
广东省清远市清新区四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期末联考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4页
广东省清远市清新区四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期末联考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清新区2024~2025学年高二12月期末四校联考语文试题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2.非选择题的作答:用黑色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1(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材料一:中国传统色彩文化源远流长,从原始时期的彩陶、岩画到五行五色学,再到晋唐时期的青绿山水,体现了古代先贤对色彩观念、色彩规律和色彩语言的不断探索,形成了丰富的视觉文化资源,蕴含着深厚的中华民族哲学意识和文化精神。《周礼·考工记》中有云:“杂五色,东方谓之青,南方谓之赤,西方谓之白,北方谓之黑,天谓之玄,地谓之黄。”中国传统色彩观有着悠久的历史,其中影响最深远的就是五色观。中国传统的“五色观”,结合“阴阳五行说”,从自然中生发。同时,“五色观”并非独立静观的存在,而是一个全息式的整体思维系统,对应天地、阴阳、方位、季节、声音,牵系五脏、五味、五气,关乎内心的声色与动静。不同的色彩,对于国人而言有着不同的文化内涵。例如,胭脂、月白、石青、黛色、松花黄五种中国传统颜色的名称诠释了独属于中华文化的浪漫:月白借月亮之色,月之光似白似蓝;石青似黑非黑,似青非青,一个“石”字将颜色具象化;“黛”为女子画眉的矿物,后将黛色用来形容颜色;松花黄出自松树春天的花骨朵。研究表明,我国历朝历代的色彩名称约有400个,可谓十分丰富,例如仅是绿色就有松花碧、葱根绿、碧绿、明绿、石绿、纱绿、鸭头绿等。值得关注的是,这些色彩的命名往往与具体的物体有关。中国美术学院教授宋建明把色名归为三个方面:意象的色名,如天地之色,天玄地黄;颜色的色名,如颜色的材料、工艺等;物象色名,如人体、肤色等。他力求找出色名与当时的“物/物色”的对应,通过文献、物证等恢复传统色彩的样貌。汕头大学陈彦青认为,中国传统色彩美学有属于中国文化特有的色彩性格,与西方色彩有着较大的区别。重新找到属于中国传统色彩的性格与特点十分必要。“《二十四诗品》各品描述,既有与色彩视觉直接关联、以感官体验为主的‘纤秾’‘绮丽’之类,也有如‘雄浑’‘冲淡’‘高古’这种在含蓄层面进行意象转换、感知的审美格调。具体如与诗意品格‘雄浑’相类的颜色有墨、绀等,具有‘冲淡’品格的颜色有松阴色、天缥、鹭白等。以《二十四诗品》作为中国色彩感知类化的基础,进行中国色彩二十四品调感知上的美学归类,是合理也是有效的。”陈彦青说。中国艺术研究院院长周庆富表示,传统色彩研究不仅体现着对古代历史中色彩的观照,还具有强烈的现实关怀;不仅对传统文化研究和中国美术理论的建构具有重要的价值,还对今天的艺术创作和设计具有深刻的影响;不仅服务于社会,服务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还体现出了中国品格、中国精神、中国气质、中国魅力。(摘编自李百灵《传统色彩中的东方智慧》)材料二:在信息科技极速发展的今天,如何有效发掘传统色彩文化资源,成为当代学者共同关注的话题。回溯历史与立足当下,是中国传统色彩研究重要的两个面向。回溯历史,厘清中国传统色彩的发展源流,深入挖掘传统色彩的视觉文化资源。中国传统色彩自原始社会始,就被广泛应用于彩陶、岩画和壁画之中,形成了宝贵的视觉资源。《周礼》有载:“画馈之事,杂五色。”中国传统色彩承载着历代画家、学者和手工艺人的审美观念,涉及各个历史时期和艺术种类。例如唐代青绿山水对青石和青绿的运用,体现了早期画家对色彩配置的初步认识;宋代民间艺术剪纸和年画,以浓丽赋色体现出百姓“丰年人乐业”的生活理想;清代陶瓷艺术中的郎窑,以其纯净、高亮的“牛血红”彰显了宫廷艺术家匠心独具的魅力。可以说,中国传统色彩凝聚了民间艺术、宫廷艺术和文人艺术的审美观念,体现了古圣先贤的智慧与创造。回溯历史,一方面,可以从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为中国传统色彩研究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另一方面,通过研究传统色彩的形式样态和呈现方式,艺术工作者可以将其与当下的艺术创作相结合,让中国传统色彩服务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立足当下,把握中国传统色彩的当代价值,充分实现传统色彩的社会生活应用。中国传统色彩研究,不仅有“历史”和“研究”,还应有“当下”和“应用”。传统艺术应用于现代建筑,以中国传统色彩为媒介,将其融入城市建筑、公共雕塑等领域,将古典艺术的审美性与当代艺术的现代性相融合,以中国传统色彩促进城市发展。当下,如何让中国传统色彩研究赋能当代城市建设,以中国传统色彩激活当代艺术的创造力,从而实现中国传统色彩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是学界十分重视的话题。可以说,当代视域下对中国传统色彩的探索维度是更加多元的,研究范畴涉及服饰色彩、戏曲色彩、绘画色彩、建筑色彩等。当代学者对中国传统色彩的载体、现象和观念等进行了广泛而富有实效的研讨,为中国传统色彩研究提供了新的观念与新的途径。面对多维的研究视野,当下的中国传统色彩研究应该在把握历史的基础上,将古代的色彩经验与智慧应用于当代的艺术实践之中,以此活化中国传统色彩的内在意蕴,使其与当代社会生活和群众审美需要相结合。(摘编自郑少奇《中国传统色彩研究的价值与方向》)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传统的“五色观”并不是独立静观的存在,它生发于自然,对应于阴阳,并由此形成了全息式的整体思维系统。B.《二十四诗品》的描述在直接、间接两个层面都与色彩视觉关联,其对中国色彩品调感知上的美学归类是有依据的。C.中国传统色彩涉及各个历史时期和艺术种类,从彩陶到绘画,从剪纸到瓷器,都体现着古人的色彩观念、色彩语言。D.材料一探讨中国传统色彩的内涵及特色,材料二从历史和当下两个角度论述传统色彩,两者的写作目的是不同的。2.根据材料相关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月、石、黛、松花都是具体的物体,以这些物命名的色彩体现了色名与“物/物色”相对应的关系。B.传统色彩的运用,不仅能体现中国古人对色彩配置的认识,还反映着他们的生活理想和审美观念。C.以传统色彩为媒介,可以将传统艺术与现代建筑相融合,促进城市发展,激活当代艺术的创造力。D.当代视域下对中国传统色彩的研究涉及的范围更广,可用的方法更多,体现的现实关怀也更强。3.下列诗句中包含的色名,不能用来证明材料一第四自然段主要观点的一项是(

)A.青青一树伤心色,曾入几人离恨中。 B.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C.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D.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4.材料一和材料二都引用了《周礼》“杂五色”的说法,两者作用有何不同?请简要说明。5.《中国传统色》一书的作者郭浩说,从中国传统色彩的角度重新审视中国传统文化,“既可以欣赏到国色之美,又看到了传统文化的美学意义,这能帮助我们建立起文化自信”。请从郭浩话语的角度,结合材料谈谈在当代应用中国传统色彩的意义。(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女工头李伶伶①铁芳是马家岭唯一的女工头。②马家岭盛产水果,村里家家都有几百棵果树,到秋天水果成熟的季节,忙不过来,都雇人。③来马家岭干摘梨这活儿的,都是男工。男工能干,比女工出活儿。女工都干挑梨的活儿,比摘梨挣钱少,可铁芳非要干摘梨的活儿。男工们都笑她,觉得她是想钱想疯了。④一个老大爷雇了几个男工,没够,犹豫地问铁芳:“你一天能摘多少梨?”铁芳说:“这个不好说,看树大小,还得看果多少。”老大爷一听,知道她是行家,没再多问,说:“走吧。”⑤铁芳跟着老大爷来到果园,园里已经有五六个男工在摘梨。老大爷找了个2米高的凳子递给铁芳。摘梨的凳子分2米高、2.2米高和2.5米高三种。铁芳知道老大爷把2米高的凳子给她,是对她的照顾,但是她没接,而是另外找了个2.5米高的凳子。她今天是成心想跟那些给她白眼的人较个劲。⑥铁芳把2.5米高的凳子搬起来后,大伙儿手里的活儿就慢了下来,都看着她,看她把凳子放在哪里。高凳子是摘大树的梨用的。大树比小树难摘很多,这事傻子都知道。摆放凳子也有技巧,内行人从你摆放的位置就能看出你一天能摘多少斤梨。铁芳搬着凳子来到一棵大梨树下,相看了一会儿,然后把凳子摆在两个枝丫中间偏外的位置。大家看到后都不吱声了,低头忙自己手里的活儿去了。⑦那天,铁芳摘的梨比男工只多不少,早上嘲笑她的人都哑了口。晚上老大爷开工钱的时候给她的跟男工一样多。⑧铁芳在马家岭一炮打响。⑨知道铁芳在马家岭踢得开,村里人想去摘梨都找她,有男有女。铁芳不管男女,手快活儿好就行。⑩铁芳经常带十来个人在马家岭摘梨。因为铁芳的队伍里有女工,不了解她的人有点儿信不过他们。这天,一起摘梨的王妲身上有点儿不舒服,手慢了点儿,东家就一直催。刚干了不到两小时,催了三次。铁芳听不下去了,让大伙儿都从树上下来,跟东家说:“这活儿干不了了,我给人干活儿还没被人催过。”说着要走。这个时间不好雇人,东家不想让他们走,又不想说软话,场面一时很尴尬。这时雇过铁芳的那个老大爷来东家家里借东西,听明原委后,把东家埋怨了一通,又代东家给铁芳赔了不是,铁芳他们才留下来。那天,他们一直干到天黑把东家的梨都摘完了才收工,但是工钱并没有多要。东家有点儿过意不去,给每个人多买了一盒烟。⑪铁芳干活儿不糊弄人,不磨洋工,一天能干完的活儿绝对不会干两天。大伙儿都愿意跟她干,雇主也愿意找她。后来雇主们想找人干活儿,都直接给铁芳打电话。这样无形中就得罪了老黑——以前雇主们都是先找老黑,老黑手里没人再找别人。⑫老黑咽不下这口气,到处说铁芳的坏话。⑬这天,老黑意外跟铁芳一起给一个东家干活儿。老黑后到的,见铁芳在,想走,想想,又没走。⑭老黑找了个2.5米高的凳子,专找大树摘梨。那天老黑干活儿很卖力,摘了很多梨。摘到最后剩了一棵最大的梨树,大伙儿一起摘。有个枝丫上的梨,站凳子上不够高,搭梯子又搭不了,铁芳就爬到了树上。正摘着,忽然觉得脚踩的枝丫往下倾斜,刚想问是谁,枝丫又反弹上来,铁芳一下子从树上掉了下来。幸好树下有个土堆,又是脚先着地,没摔到哪儿。要是头或者腰先着地,铁芳整个人就废了。铁芳从地上站起来,看到老黑的背影。她什么也没说。⑮树尖上还有最后一枝梨,太高了,谁也够不着。老黑爬树去摘也没摘到。东家说:“算了,不摘了,等它自己掉下来吧。”那枝梨向阳,颜色特别好看,掉下来实在可惜。铁芳看了看树枝,又看了看梯子和凳子,想了一会儿,找了个2.5米高的凳子摆在树下,又在凳子上立了个7米高的梯子。东家怕出危险,忙说:“别摘了,那几个梨值不了几个钱。”铁芳没说话,找根绳子,把梯子底座和凳子绑在一起,又找根绳子,一头绑在自己腰上,另一头拿在手里,然后嘱咐身边人扶稳梯子,便上凳子蹬梯子爬到了梯子尖。铁芳爬梯子的时候,梯子一直忽悠忽悠地颤,大家都很紧张。铁芳却很沉稳,爬到梯子尖后,先用绳子把梯子尖和树杈绑在一起,然后才开始摘梨。树上的梨不多不少正好摘了一筐。铁芳小心翼翼从树上下来后,大家发自内心地为她鼓掌。铁芳微笑着,悄悄扫了眼老黑,老黑不敢看她。⑯老黑暗算铁芳的事,不止一个人看在眼里。大家都觉得老黑不地道,不愿意跟他一起干活儿了,雇主们也不愿意找他了。老黑最后落个找不到活儿干的下场。铁芳知道后,不计前嫌,跟老黑说:“你要是愿意,可以跟我一起干。”⑰人们不理解铁芳为什么接纳老黑,铁芳说:“出来干活儿,都不容易。”⑱铁芳的男人给人开车出了车祸,她把自家果园卖了,也没能让男人从病床上站起来,整个家都靠她一个人撑着。铁芳的话,让人心服口服。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②③自然段写马家岭水果丰收季节,雇佣摘梨的都是男工,交代了故事发生的背景。B.铁芳非要干摘梨的活儿是为了和男工们比个高下,证明女工并不比男工差,打破马家岭男女不平等的现状。C.第⑤段老大爷给铁芳递矮凳子和第⑯段铁芳不计前嫌让老黑跟着自己干,表现了人间温情。D.老黑那天“干活儿很卖力,摘了很多梨”,是为了证明自己作为一个工头的实力,想让雇主们找人干活时先找自己。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头写“铁芳是马家岭唯一的女工头”,交代了铁芳的身份,又起到了设置悬念的作用。B.全文采用全知视角叙述故事,但第⑥自然段主要是从“大伙儿”的视角叙述的。C.“老黑后到的,见铁芳在,想走,想想,又没走”写出了出门做活的不容易,照应了后文铁芳接纳老黑这一情节。D.小说结尾写铁芳一个人支撑整个家,运用了补叙的手法,使故事情节发展合情合理,真实可信。8.铁芳这一人物形象体现了哪些人性之美?请结合全文说说你的理解。9.摘梨本是普通的农活,但本文第⑮自然段,铁芳摘梨却能让读者有一种期待感、紧张感。请简要分析本段是如何取得这一艺术效果的。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吴人伐州来,楚薳越帅师及诸侯之师奔命救州来。吴人御诸钟离。子瑕卒,楚师熸。吴公子光曰:“诸侯从于楚者众,而皆小国也,畏楚而不获已,是以来。吾闻之曰:‘作事成克其爱,虽小,必济。’胡、沈之君幼而狂,陈大夫啮壮而顽,顿与许、蔡疾楚政。楚令尹死;其师熸。帅贱、多宠,政令不壹。七国同役而不同心,帅贱而不能整,无大威命,楚可败也。若分师先以犯胡、沈与陈,必先奔。三国败,诸侯之师乃摇心矣。诸侯乖乱,楚必大奔。请先者去备薄威,后者敦陈整旅。”吴子从之。戊辰晦,战于鸡父。吴子以罪人三千先犯胡、沈与陈,三国争之。吴为三军以系于后:中军从王,光帅右,掩馀帅左。吴之罪人或奔或止,三国乱。吴师击之,三国败,获胡、沈之君及陈大夫。舍胡、沈之囚使奔许与蔡、顿,曰:“吾君死矣!”师噪而从之,三国奔,楚师大奔。书曰:“胡子髡、沈子逞灭,获陈夏啮。”君臣之辞也。不言战,楚未陈也。(节选自《左传·昭公二十三年》)材料二:五鸡①将吴人以围州来为长壑而汜之以败楚师是鸡父之汜。(节选自清华简②《系年》)材料三:大抵自《春秋》以前,《尚书》之世,其作者述事如此。今取其正经雅言,理有难晓,诸子异说,义或可凭,参而会之,以相研核。如异于此,则无论焉。夫远古之书,与近古之史,非唯繁约不类,固亦向背皆殊。何者?近古之史也,言唯详备,事罕甄择,使夫学者睹一邦之政,则善恶相参;观一主之才,而贤愚殆半。至于远古则不然。夫其所录也,略举纲维,务存褒讳,寻其终始,隐没者多。尝试言之,向使汉、魏、晋、宋之君生于上代,尧、舜、禹、汤之主出于中叶,俾史官易地而书,各叙时事,校其得失,固未可量。若乃轮扁称其糟粕,孔氏述其传疑,孟子曰“尽信书,不如无书”。(节选自《史通·疑古》)[注]①五鸡:伍员之弟。②清华简: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10.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五鸡将A吴人以围B州来C为长壑D而汜之E以败F楚师G是鸡父之汜。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克;指胜过;与《<论语>十二章》“克己复礼为仁”中的“克”意思不相同。B.疾,指憎恨;与《齐桓晋文之事》“天下之欲疾其君者”中的“疾”意思相同。C.奔,指逃散,与上文“楚薳越帅师及诸侯之师奔命救州来”中的“奔”意思相同。D.凭,指凭据,与《项脊轩志》“或凭几学书”中的“凭”意思不相同。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吴国攻打楚国,楚国联合诸侯前往救援,结果楚将阵亡,楚军溃败;面对暂时有利的局面,吴国君臣积极商讨对策,继续追击。B.吴国公子光认为,诸侯国小力微,甘心追随楚国,但联盟内部有矛盾,楚国朝堂权力分散,政令紊乱,两国交战,吴国有胜算。C.在鸡父大战中,吴国军队防守严密,行动谨慎,先击破胡、沈、陈三个诸侯国,再打败许、蔡、顿三个诸侯国,最终大败楚国。D.近古的史书记言详备,记事不加甄别,学者要辨清善恶贤愚;远古的史书记事简要文笔隐晦,句含褒贬,学者要领会其中的含意。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七国同役而不同心,帅贱而不能整,无大威命,楚可败也。(2)夫远古之书,与近古之史,非唯繁约不类,固亦向背皆殊。14.从材料三看,我们应该怎样阅读史书?请简要分析。(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小题。念奴娇朱敦儒插天翠柳,被何人,推上一轮明月?照我藤床凉似水,飞入瑶台琼阙。雾冷笙箫,风轻环佩,玉锁无人掣。闲云收尽,海光天影相接。谁信有药长生,素娥新炼就、飞霜凝雪。打碎珊瑚,争似看、仙桂扶疏横绝。洗尽凡心,满身清露,冷浸萧萧发。明朝尘世,记取休向人说。【注】1147年初秋,由于朝廷内投降派得势,爱国志士被纷纷斥退,收复中原日益渺茫,词人的一腔热忱付之冰海,满怀的期望变成极度的失望,于是写下了这首词。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头三句描写了词人深夜仰望天宇时的所见之景,“推”字形象地写出月亮运行的态势。B.上阕中“雾”“笙箫”“环佩”等意象悠远、冷清,营造出清幽冷寂、与世隔绝的美丽仙境。C.下阕以写景开篇,并由景人情,表现词人渴望超脱尘世,给自己的心灵以洗礼。D.结尾两句突出词人对月下幻梦的珍惜,表达不为外人道的隐逸脱俗的情怀,语意深沉。16.这首词具有浓郁的浪漫主义气息,请简要分析。(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贾谊在《过秦论》中交代陈涉的身份,说他不过是个“,”,且是被迁戍边的兵卒。(2)《旧唐书·音乐志》记载竖箜篌“体曲而长,二十有二弦”,而李贺《李凭箜篌引》中“,”两句,说明竖箜篌的弦数还有另一种可能。(3)李白《将进酒》中,“,”两句表现诗人的乐观好强、高度自信,不为金钱所驱使。三、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3小题,18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美的历程》恐怕是李泽厚先生影响最为深远的著作,这部关于中国传统美学的经典之作,在上个世纪80年代一经出版,便掀起畅销热潮。在那个人们的思想刚刚开始解放,对美的追求刚刚开始复苏的年代,《美的历程》①,成为“现象级”的文化读物,深深影响了那一代的年青人。该书自原始社会时期的图腾之美开始,到明清时期的文艺思潮结束,从宏观角度鸟瞰中国数千年的艺术发展过程,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漫长而动人心魄的“美的历程”。冯友兰曾盛赞它“是一部大书,是一部中国美学和美术史,一部中国文学史,一部中国哲学史,一部中国文化史”。在这本书中,李泽厚用才气逼人的笔触描述了中国数千年历史中那些艺术作品的动人风貌,同时也②地概括了各个时代最具代表性的艺术特征;更重要的是,(

),这使他的观点③,发前人所未发。在他看来,艺术的风格与审美的趣味,是由现实生活决定的。因此他对看似杂乱无章、充满偶然性的美学现象加以分析,为了研究美对于人类、对于社会、对于自然之间的种种关联,而揭示庞杂的关联下面潜藏着的内在规律。18.请依次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19.下列填入上文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他开拓性地将作品的艺术风格与其特定的历史文化背景结合起来,以寻找不同审美倾向的表现B.作品的艺术风格与其特定的历史文化背景在他那里被开拓性地结合起来,以寻找不同审美倾向的表现C.作品的艺术风格与其特定的历史文化背景在他那里被开拓性地结合起来,以寻找不同审美倾向的成因D.他开拓性地将作品的艺术风格与其特定的历史文化背景结合起来,以寻找不同审美倾向的成因20.上文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四、写作(60分)2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杨振宁先生曾对弟子翟荟说,做科研要“宁拙勿巧”。翟荟教授也说,“宁拙勿巧”是一种科研态度,一方面是说做科研不要投机取巧,必须诚实;另一方面是说做学问没有捷径可走,必须一步一个脚印。俄罗斯谚语:“巧干能捕雄狮,蛮干难捉蟋蟀。”这句话道出了一个普遍的真理,即做事要讲究方法,巧干胜于蛮干。读了上述材料,你有何看法,请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参考答案1.C2.D3.B4.①材料一引用“杂五色”的说法,是为了引出“五色观”,从而论述中国传统色彩所蕴含的文化内涵。②材料二引用“杂五色”,是为了论证中国传统色彩在很早时期就得到了广泛应用。5.①中国传统色彩提供了丰富的视觉文化资源,从物质层面上满足人们视觉方面的审美需求,让人欣赏到国色之美。②中国传统色彩承载着历代的审美观念,凝聚着中华民族的哲学意识和文化精神,应用中国传统色彩能促进美育发展,具有重要美学意义。③能让中国传统色彩服务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和经济建设,使其与当代社会生活和群众审美需要相结合,增强人们的文化自信。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文章内容。A.“并由此形成了全息式的整体思维系统”错误,以偏概全,根据材料一“而是一个全息式的整体思维系统,对应天地、阴阳、方位、季节、声音,牵系五脏、五味、五气,关乎内心的声色与动静”可知,除了“阴阳”,五色观还与“方位、季节、声音、五脏、五味、五气”等相关联,共同形成“整体思维系统”。B.“对中国色彩品调感知上的美学归类”错误,根据“以《二十四诗品》作为中国色彩感知类化的基础,进行中国色彩二十四品调感知上的美学归类,是合理也是有效的”可知,《二十四诗品》只是被用来作为“色彩感知类化的基础”,它本身并没有进行“中国色彩品调感知上的美学归类”。D.“两者的写作目的是不同的”说法绝对,两者写作目的有相同之处,比如,都在强调中国传统色彩中蕴含的智慧,从而突出中国传统色彩研究的当下价值。故选C。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D.“体现的现实关怀也更强”错误,材料一中有“传统色彩研究不仅体现着对古代历史中色彩的观照,还具有强烈的现实关怀”的说法,但据此得不出“体现的现实关怀更强”的结论,选项于文无据。故选D。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材料一第四段的主要观点是“中国传统色彩美学有属于中国文化特有的色彩性格”。A.“青青”对应“伤心色”,给人悲伤的感觉;B.“红”是对旗帜颜色的客观描述,没能体现其中的“色彩性格”。C.“黑云”给人压抑的感觉;D.“红”与“爱”相应,体现了作者对枫林的喜爱之情。故选B。4.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相关内容作用的能力。解答本题需要找到答题区间结合具体内容及文章结构分析其作用。材料一,“《周礼·考工记》中有云:‘杂五色,东方谓之青,南方谓之赤,西方谓之白,北方谓之黑,天谓之玄,地谓之黄。’中国传统色彩观有着悠久的历史,其中影响最深远的就是五色观”“不同的色彩,对于国人而言有着不同的文化内涵。例如……”,引用“杂五色”的说法,是为了引出“五色观”,从而论述中国传统色彩所蕴含的文化内涵。材料二,“回溯历史,厘清中国传统色彩的发展源流,深入挖掘传统色彩的视觉文化资源。中国传统色彩自原始社会始,就被广泛应用于彩陶、岩画和壁画之中,形成了宝贵的视觉资源。《周礼》有载:‘画馈之事,杂五色’”,引用“杂五色”,是“回溯历史”,是为了论证中国传统色彩在很早时期就得到了广泛应用。5.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信息,归纳概括要点的能力。围绕郭浩话语的关键词“国色之美”“传统文化的美学意义”“建立起文化自信”,进行筛选概括信息即可。结合“中国传统色彩文化源远流长……形成了丰富的视觉文化资源”可知,中国传统色彩提供了丰富的视觉文化资源,从物质层面上满足人们视觉方面的审美需求,让人欣赏到国色之美。结合“中国传统色彩……蕴含着深厚的中华民族哲学意识和文化精神”“中国传统色彩承载着历代画家、学者和手工艺人的审美观念,涉及各个历史时期和艺术种类”可知,中国传统色彩承载着历代的审美观念,凝聚着中华民族的哲学意识和文化精神,应用中国传统色彩能促进美育发展,具有重要美学意义。结合“艺术工作者可以将其与当下的艺术创作相结合,让中国传统色彩服务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立足当下,把握中国传统色彩的当代价值,充分实现传统色彩的社会生活应用”可知,能让中国传统色彩服务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和经济建设,使其与当代社会生活和群众审美需要相结合,增强人们的文化自信。6.B7.C8.①勇于担当。把自家果园卖了给出车祸的丈夫治病,后来又独自一人撑起整个家;②隐忍坚强。不顾众人嘲笑做摘梨的活,但活干得好,比男人还能吃苦受累;③耿直自尊。不磨洋工,不多要东家的工钱;但也不允许东家对工人不尊重。④善良宽容。知道出门做事的不容易,对老黑不计前嫌,接纳老黑一起干活。9.①设置悬念。本段开头写梨树太高,老黑爬树去摘也没摘到,激起了读者对铁芳摘梨的暗暗期待②情节有波澜。写铁芳摘梨,却宕开一笔,借东家之口写摘梨之险,引发了读者对铁芳安全的担忧;③注重氛围营造。“大家都很紧张”是侧面描写,渲染了紧张氛围,让读者也跟着紧张;④语言有表现力。“忽悠忽悠地颤”“小心翼翼”等词写出了铁芳摘梨的惊险,画面感强,很有视觉冲击力。解析:6.本题考查学生综合赏析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的能力。B.“是为了和男工们比个高下,证明女工并不比男工差,打破马家岭男女不平等的现状”错,从全文看,铁芳非要干摘梨的活儿主要是因为整个家都靠她一个人撑着,而摘梨的活儿挣钱比选梨多。故选B。7.本题考查学生综合赏析文学作品的艺术手法的能力。C.“写出了出门做活的不容易,照应了后文铁芳接纳老黑这一情节”错,“老黑后到的,见铁芳在,想走,想想,又没走”写出了老黑此时复杂的心理,照应的是“那天老黑干活儿很卖力,摘了很多梨暗算铁芳”等情节。故选C。8.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人物形象的能力。①勇于担当。“铁芳的男人给人开车出了车祸,她把自家果园卖了,也没能让男人从病床上站起来,整个家都靠她一个人撑着”把自家果园卖了给出车祸的丈夫治病,后来又独自一人撑起整个家;②隐忍坚强。“铁芳非要干摘梨的活儿。男工们都笑她,觉得她是想钱想疯了”“铁芳摘的梨比男工只多不少,早上嘲笑她的人都哑了口”不顾众人嘲笑做摘梨的活,但她活干得好,专挑难干的活干,可见她比男人还能吃苦受累;③耿直自尊。“铁芳干活儿不糊弄人,不磨洋工,一天能干完的活儿绝对不会干两天”“他们一直干到天黑把东家的梨都摘完了才收工,但是工钱并没有多要”不磨洋工,不多要东家的工钱;“刚干了不到两小时,催了三次。铁芳听不下去了,让大伙儿都从树上下来”东家反复催表明了对干活人的不尊重,铁芳就想带着大家不干了,她维护工人的尊严。④善良宽容。“老黑最后落个找不到活儿干的下场。铁芳知道后,不计前嫌,跟老黑说:‘你要是愿意,可以跟我一起干。’”老黑算计铁芳,让她从树上摔了下来,铁芳知道出门做事的不容易,对老黑不计前嫌,接纳老黑一起干活。9.本题考查学生赏析描写的艺术手法的能力。①设置悬念。“树尖上还有最后一枝梨,太高了,谁也够不着。老黑爬树去摘也没摘到”本段开头写还有最后一枝梨,因为梨树太高,善于摘梨的老黑爬树去摘也没摘到,这样就有了悬念的效果,激起了读者对铁芳摘梨的暗暗期待;②情节有波澜。“东家怕出危险,忙说:‘别摘了,那几个梨值不了几个钱。’”东家的话里明显是说太高了,太危险了,带有畏难的意思,本来是写铁芳摘梨,却宕开一笔,借东家之口写摘梨之险,引发了读者对铁芳安全的担忧;③注重氛围营造。“铁芳爬梯子的时候,梯子一直忽悠忽悠地颤,大家都很紧张”“大家都很紧张”是侧面描写,渲染了紧张氛围,让读者也跟着紧张;④语言有表现力。“铁芳爬梯子的时候,梯子一直忽悠忽悠地颤”“铁芳小心翼翼从树上下来后,大家发自内心地为她鼓掌”中,“忽悠忽悠地颤”写梯子颤悠,“小心翼翼”写铁芳从树上下来的情态动作,这样写出了铁芳摘梨的惊险,画面感强,很有视觉冲击力。10.CEG11.C12.B13.(1)七国同时出兵而不同心,统帅地位低而不能整肃号令,没有高的威信,楚国是可以打败的。(2)远古的史书与近古的史书,不仅仅是繁简不同,它们本来就是不一样的。14.以质疑求实的态度,用参会研核的方法,探求历史真相。解析:10.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五鸡率领吴人来围攻州来,挖了长沟用大水淹楚军,因此打败了楚军,这就是说的鸡父之汜。“将吴人”和“围州来”均为动宾关系,不可断开,宾语“州来”即C处应断开。“为长壑”动作行为,句中作“汜”的方式状语,由表修饰关系的“而”连接,中间不停顿,在宾语“之”即E处应断开。“败楚师”是动宾关系,之间不断开,“是”是代词,作后面句子主语,领起判断,宾语“楚师”和主语“是”之间即G处应断开。故选CEG。1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中的一词多义现象的理解能力。A.正确。胜过。/约束。句意:干事威势胜过感情。/约束自己,一切都照着礼的要求去做,这就是仁。B.正确。均为“憎恨”。句意:顿国与许国、蔡国憎恨楚政。/天下憎恨自己君王的人。C.错误。逃散。/奔赴。句意:楚军一定大量逃散。/楚薳越率领军队及诸侯的军队奉楚平王命率师奔赴救援州来。D.正确。凭据。/靠着,引申为伏、伏身。句意:意思有的可依凭。/有时伏在桌旁学写字。故选C。1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B.“甘心追随楚国”错误。由原文“诸侯从于楚者众,而皆小国也,畏楚而不获已,是以来”可知,诸侯是畏惧楚国而不能自作主张,因此前来,并不是甘心追随。选项曲解文意。故选B。1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同役”,一同出兵;“贱”,地位低;“整”,整肃号令;“威命”,威信。(2)“约”,与“繁”相对,简;“类”,同、相同;“固”,本来;“殊”,不同。14.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由“今取其正经雅言,理有难晓,诸子异说,义或可凭,参而会之,以相研核。如异于此,则无论焉”可知,读书应当探究而领会其中的思想和道理,互相研究考核,简单说就是用参会研核的方法。由“夫其所录也,略举纲维,务存褒讳,寻其终始,隐没者多。尝试言之,向使汉、魏、晋、宋之君生于上代,尧、舜、禹、汤之主出于中叶,俾史官易地而书,各叙时事,校其得失,固未可量”“若乃轮扁称其糟粕,孔氏述其传疑,孟子曰‘尽信书,不如无书’”可推知,要讲客观,有质疑求实的态度,探求历史真相。参考译文:材料一:吴人攻打州来,楚薳越率领军队及诸侯的军队奉楚平王命率师奔赴救援州来。吴人在钟离这个地方抵御他们。子瑕去世,楚师士气低落。吴公子光曰:“诸侯跟从楚国的人有很多,但都是小的国家,畏惧楚国而不能自作主张,因此前来。我听说有句话说:‘干事威势胜过感情,即使弱小,必定成功。’胡、沈之君王年幼而狂躁,陈大夫啮正当壮年很顽固,顿国与许国、蔡国憎恨楚政。楚国令尹死;其师士气低落。将帅地位低、多受宠爱,政令不专一。七国同时出兵而不同心,统帅地位低而不能整肃号令,没有高的威信,楚国是可以打败的。如果分兵先来攻打胡国、沈国与陈国,三国一定先奔逃。三国被打败,诸侯的军队一定军心动摇。诸侯混乱。楚军一定大量逃散。请先行部队放松警备、减少威势,使军容不整肃,后续部队加强兵力整顿军威。”吴子听从他的意见。戊辰月末这天,在鸡父交战。吴子率领三千罪人率先攻打胡国、沈国与陈国,三国争抢着俘获他们。吴国组成三军跟在囚犯后面:吴王率领中军,公子光率领右军,吴王寿梦之子掩馀率领左军。吴国的囚犯们有的奔逃有的站着不动,三国混乱。吴国军队攻击三国,三国失败,抓获胡国、沈国的君王及陈国大夫。释放胡国、沈国之囚徒使他们奔逃到许国与蔡国、顿国,说:“我们国君死了!”率领军队大声鼓噪着跟从他们,三国奔逃,楚国军队大量逃散。《春秋》记载说:“胡子髡、沈子逞灭,获陈夏啮。”这是对君臣使用不同的措辞。没记载战争,是因为楚国没有列阵。(节选自《左传·昭公二十三年》)材料二:五鸡率领吴人来围攻州来,挖了长沟用大水淹楚军,因此打败了楚军,这就是说的鸡父之汜。 (节选自清华简② 《系年》)材料三:大概从《春秋》以前,《尚书》之世,其作者述事都像这样。今选取其儒家经典、《诗经》之言,道理有难以明晓的,诸子异说,意思有的可依凭,探究而领会它,以之互相研究考核。如果和此不同,就不用说了。远古的史书与近古的史书,不仅仅是繁简不同,它们本来就是不一样的。为什么呢?近古的史书也,言论周详完备,事很少甄别选择,使那学习的人看到一国之政,则善恶相检验;观一国之主的才能,而贤能愚劣几乎各占一半。至于远古就不这样。他们所记录的,简要叙述制定法度,致力于存扬善隐恶之事,追寻它们的始终,消失了的很多。尝试言之,假使让汉、魏、晋、宋之君生于上代,尧、舜、禹、汤之主出于中叶,使史官互换所处的地位而书,各自叙写时事,校对其得失,本来就不可估量。至于叫扁的斫匠称桓公所读的书都是古人的糟粕,孔子转述其中有疑问不能解决的部分,不任意揣测,强做解释,孟子说“完全相信《尚书》,不如没有《尚书》”。

(节选自《史通·疑古》)

15.C16.①用典:写月中嫦新炼的凝霜,具有浪漫主义色彩。②想象丰富:明月好像被人推上天空,月宫中仙女起舞的想象奇特,具有浪漫主义气息。③大胆的夸张:翠柳能直插云际,自己能飞入瑶台,表现了超脱世俗的想法,充满浪漫主义色彩。解析:15.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赏析诗歌内容的能力。C.“下阕以写景开篇”说法错误,“谁信有药长生”是设问句,并没有描写景色,所以下阕是以设问句式开篇。作者自问自答,对于长生不老药这一问题给出了自己的回答。故选C。16.本题考查学生鉴赏文学作品表达技巧的能力。运用典故。“谁信有药长生,素娥新炼就、飞霜凝雪”写了关于月宫的传说,据说有玉兔捣药,这药可以使人延寿的,然而月中只有“素娥新炼就”的“飞霜凝雪”而已,并没有什么长生不老药。这是用典的手法,具有浪漫主义色彩。想象丰富。“插天翠柳,被何人、推上一轮明月?”词人想象“明月”如同被推上去一样,不知不觉便出现了;还想象出天上仙子们大约正随音乐伴奏而飘飘起舞。词人用奇思幻想将这首词推向了一个想象的高度,具有浪漫主义气息。大胆的夸张。开篇“插天翠柳”写“翠柳”伸向天空,“飞入瑶台琼阙”写自己飘飘然“飞入瑶台琼阙”,作者采用大胆的夸张手法,表现了超脱世俗的想法,充满浪漫主义色彩。17.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篇名句的能力。注意重点字词的写法,如“牖”“氓”“融”“材”等。18.示例:①风靡一时

②高屋建瓴

③独树一帜19.D20.通过探讨美与人类、与社会、与自然之间的种种关联,来揭示庞杂的关联下面潜藏着的内在规律。解析:18.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第一空:结合语境,此处主语是作品,“成为‘现象级’的文化读物”强调盛行一时,用“风靡一时”。“风靡一时”,形容一个事物在一个时期非常盛行,像风吹倒草木一样。第二空:此处用来强调李泽厚基于全面透彻把握基础上的高度的总结概括性,可用“高屋建瓴”。“高屋建瓴”,在高高的屋顶上把瓶子里的水往下倒,形容居高临下,不可阻挡的形势。第三空:此处指观点独到,可用“独树一帜”。“独树一帜”,比喻与众不同,自成一家。19.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分句陈述对象是李泽厚,根据主语一致性原则,应保持主语一致,排除B、C两项;依据后文中揭示“艺术的风格与审美的趣味,是由现实生活决定的”的结论,可以确定此处李泽厚要在历史背景中寻找风格与审美的成因,排除A项。故选D。20.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两处语病:(1)不合逻辑。“为了……,而……”搭配错误,表达的是手段和目的的关系,不是因果关系,所以应改为“通过……,来……”。(2)搭配不当。介词“对于”使用错误,依据文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