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合肥市肥西宏图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段考历史试题(含答案)_第1页
安徽省合肥市肥西宏图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段考历史试题(含答案)_第2页
安徽省合肥市肥西宏图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段考历史试题(含答案)_第3页
安徽省合肥市肥西宏图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段考历史试题(含答案)_第4页
安徽省合肥市肥西宏图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段考历史试题(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宏图大地中学2024--2005学年度(上)高一年级历史学科第三次段考试卷试卷分值: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一、选择题:(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如图为新石器时代中期安徽与周边文化交流示意图。据此可知,这一时期()A.多元一体的文化格局显现B.文明之间交流互动成为主流C.私有制产生促使阶级分化D.安徽成为文化发展核心区域2.西周时期“礼乐征伐自天子出”,春秋晚期变为“礼乐征伐自诸侯出”、“礼乐征伐自大夫出”,直至战国后期周王室也被秦国吞并。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春秋战国时期的经济有重大发展B.政治权力中心不断下移C.周朝传统的政治秩序被完全破坏D.天子的控制力日渐削弱3.《三字经》这样描述秦朝:“嬴秦氏,始兼并。传二世,楚汉争。”从材料中可以得到的信息有()A.秦开启争霸战争B.秦亡于楚汉之争C.秦王朝二世而亡D.嬴政建立了秦国4.“踏着串串悠长的驼铃声,一支支驼队驮着造纸术、冶铁术、灌溉术去了。穿过大漠茫茫的风沙,一支支驼队驮着皮毛、琥珀、苜蓿、蚕豆、石榴、黄瓜来了。”这一现象的出现得益于()A.汉朝科技的进步B.西域人对丝织品的追捧C.丝绸之路的开辟D.中外农业生产水平提升5.把握历史阶段特征有助于加深对历史的认识。如图反映的历史阶段特征是()A.政权的更迭与民族交融B.早期国家的建立与发展C.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特征D.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6.下图为隋朝运河与粮仓示意图,据此可知隋朝()A.南北经济交通加强B.人口增长压力缓解C.政治版图不断扩大D.城市规模空前扩大7.《唐音癸签》中说:“唐试上初重策,兼重经,后重诗赋.......士益竞趋名扬,殚工韵律。诗之日盛,尤其一大关键。”这反映出唐代科举()A.推动了唐诗生活化倾向B.改变了社会价值取向C.带动了诗歌创作的繁荣D.抬高了人才选拔标准8.宋太祖赵匡胤建立宋朝初年,鉴于唐末五代之患,削州镇之权,“令文臣知州事”,其后,派二品以上的官员充任一州的长官。宋太祖这样做是为了()A.完善地方官员选拔制度B.推动地方文化教育发展C.提升地方行政管理水平D.防范武将割据局面重现9.下面是唐至元之间民族政权并立的示意图,其正确的演变顺序是()A.①④③②B.④③①②C.③④①②D.①③④②10.北宋东京城内,晚间有夜市营业至三更,到五更早市又开张;在繁华热闹之处,买卖甚至通宵达旦。据此可知,北宋时期()A.纸币广泛流通B.海外贸易发达C.经济重心南移D.城市商业繁荣11.洪武十五年,朱元璋仿宋制,置华盖殿、文渊阁、东阁诸大学士”,而此时的大学士仅“侍左右,备顾问而已”。这说明,明朝内阁的性质为()A.决策机构B.监察机构C.秘书机构D.文教机构12.宋明理学家都把孔子的言论奉为神圣的教条,李贽则认为孔子的言论并不是“万世之至论”。他认为,圣人并不是天生的,每一个人都可以成为圣人,“夫天生一人,自有一人之用”。由此可见,李贽()A.承认人的私欲B.否定伦理纲常C.蔑视传统权威D.主张人人平等13.《天津条约》签订后,大学士桂良等至上海与列强谈判,咸丰帝谕旨“进京一节,万不能允”,试图以免除关税为代价,换取列强放弃公使进京。这反映出清朝统治者()A.国家主权意识强烈B.主动与国际规则接轨C.近代外交理念缺乏D.阻止了列强侵略加剧14.1900年7月,山西巡抚毓贤上奏:“长江、川、东、苏、浙、闽、粤各省,已与各国议明,中外互相保护。两不相饶,各国已经照会应允”。该奏折反映的历史事件是()A.边疆危机B.甲午战争C.东南互保D.辛亥革命15.《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文件,约法规定:“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国务员须副署临时大总统公布的法律及命令。”这一规定的根本意图是()A.防范袁世凯专制独裁B.确立三权分立体制C.加强临时大总统权力D.维护民主共和制度16.1915年,袁世凯称帝之后,云南宣布独立讨袁。1917年,张勋复辟消息传出,“普天同愤”,各省军民“来电反对,高可盈尺”。这一现象说明当时()A.儒家纲常伦理根深蒂固B.受到了马克思主义思想影响C.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D.民主革命拥有广泛群众基础二、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包括3小题,共52分)17.政治变革是人类社会发展中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它对历史的演进和发展产生着深远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材料一:秦琅邪刻石记载:古之五帝三王,知教不同,法度不明.......今皇帝并一海内,以为郡县,天下和平。昭明宗庙,体道行德,尊号大成。材料二:南宋郑樵曾在《通志》中说:“置图于右,置书于左,索象于图,索理于书。”教科书中图示、图片,往往是学习历史、加深对文字内容理解的最好工具。材料三:辛亥革命终结了千年不变的王朝轮回,埋葬了腐朽没落的专制皇权,建立了模式一新的中华民国,开创了顺应潮流的共和时代,从思想意识、制度模式、经济发展和国家走向等诸多方面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它不只是打落了一顶皇冠,而且开辟了中华民族振兴有为的希望之路。-摘编自王建朗、黄克武主编《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民国卷》(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为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体制,秦始皇主要采取了哪些政治措施?秦朝建立的中央集权体制对中国历史发展有何积极影响?(8分)(2)图1体现的中国古代王朝政治制度有何特点?该制度有什么积极作用?与图1相比,图2所反映的政治制度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6分)(3)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辛亥革命在近代民主革命进程中的历史功绩。(6分)18.棉纺织业为代表的民族工业的发展在中国经历了一个曲折发展过程。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棉花种植技术传入中国后,自汉至唐,只在今新疆、西南部分地区有零星种植。南宋末,长江流域植棉渐广。元初,“置浙东、江东、江西、湖广、福建木棉提举司,每年向民间征收木棉布十万匹。”黄道婆在松江传授学自南海的技术,改良织机,使这里迅速成为棉纺织中心,“松江棉布,衣被天下”。元明时,各种农书都积极推广植棉和棉纺织技术。棉花种植迅速发展并超过桑麻,棉花成为我国纺织业的主要原料。-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纲要》材料二明朝时江南棉纺织业内部显现出专业化分工的趋势,棉布品种的多样化满足了不同人群的需求,出现了专门从事布匹收购经营的棉布字号。......明中叶之后,广州一地的棉纺织工场就有2500多家,纺织工人有5万余名。苏松地区大量棉业市镇兴起,棉货贸易繁荣。但苏松地区棉纺织业的发展带来的商品经济的繁荣,只是局部小范围的,受到封建经济的束缚,棉纺织业内部的新兴因子发展缓慢。明清时期,江南地区丝棉纺织业的发展导致了桑稻争田,由此造成了江南地区粮食供应的紧张。康熙年间,“两浙民稠地窄,产为无多。全赖江楚粮艘”。......从江南与其他地区的经济交流内容来看,基本上是苏、松、杭等地的丝棉织品输向全国各地,而湖广、江西一带的粮食则源源不断地输入江南。-摘编自杜君立等人《明清时期的棉花革命》等文章材料三一战的爆发,欧洲各帝国主义国家忙于战争,对中国输出的资本和商品相对减少,为中国民族工业让出了部分中国国内市场,也利于中国商品开拓国外市场。1911-1919年,纺织业和面粉业发展最为迅速,火柴、造纸等轻工业有显著发展。但好景不长,当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各欧洲帝国主义国家卷土重来,民族工业很快就萧条下去。-摘编自焦雪琴《近代中国民族工业发展历程之研究》(1)根据材料一、概括宋元时期南方棉花种植推广的原因。(4分)(2)根据材料二、概括明清江南棉纺织业领域出现的新变化,并结合所学从粮食生产格局和国内贸易形式变化角度分析这一时期江南丝棉纺织业发展的影响。(8分)(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分析民国初期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迅速的原因,并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中过程中有何启示。(8分)三、综合题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由于西方列强入侵和封建统治腐败,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中华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劫难。为了拯救民族危亡,中国人民奋起反抗,仁人志士奔走呐喊,进行了可歌可泣的斗争。......各种救国方案轮番出台,但都以失败而告终。-摘编自《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840-1919)中国人民为挽救民族危亡所作出的努力(试举四例,每例要包含阶级和事件),并谈谈你的认识。肥西宏图中学高一年级历史学科试卷参考答案:题号12345678910答案AACCAACDDD题号111213141516答案CCCCDC二、材料分析题17(1)措施:中央:实行皇帝制度和三公九卿;地方:推行郡县制(4分)积极影响:加强忠言对地方的管理,维护国家统一和社会安定,有利于发展社会经济和文化繁荣,防止分裂割据等。(4分)(2)三省分立,互相联系,相互制约。(2分)作用:提高了政府机构的行政效率,有利于加强皇权(2分);明朝丞相制度被废除(2分);(3)历史功绩: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封建帝制;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建立了中华民国)传播了民主共和理念(推动了社会思想解放)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促进了社会风俗的变化;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打开了中国进步闸门。(6分)(任意三点即可)18(1)原因:国家政策的推动(或政府重视,设立专门机构管理)棉纺织技术和纺织工具的改进与推广(或黄道婆的贡献)农书的编纂(农学理论的发展)。(4分)(2)新变化:棉纺织业内部显现专业化分工生产趋势;棉业市镇经济的兴起;出现资本主义萌芽(或手工工场和雇佣关系)。(4分)影响:进一步导致粮食主产区从长江下游地区和太湖流域转到湖广、江西一带;推动了长途贸易(或跨地区贸易)和大额贸易的发展。(4分)(3)原因:辛亥革命和中华民国的成立;南京临时政府奖励发展实业;西方列强忙于战争,暂时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人民抵制日货提倡国货运动的推动等(其他表述言之成理也可给分)(6分)启示:民族独立是民族工业发展的根本前提;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下,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艰难(4分)19努力:(12分)①农民阶级:太平天国运动。洪秀全领导农民阶级发动太平天国运动,试图推翻清朝统治,建立一个“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的理想社会,但最终在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下失败。②地主阶级:洋务运动。以曾国藩、李鸿章等为代表的地主阶级洋务派,主张学习西方先进技术,以“自强“求富”为口号,创功近代企业、新式学堂、新式海军等,开启了中国近代化进程,但由于只学习西方技术不改变封建制度,未能使中国走上富强道路。③资产阶级维新派:戊戌变法。康有为、梁启超等资产阶级维新派倡导学习西方政治制度,通过光绪皇帝进行变法,希望在中国实行君主立宪制,变法在封建顽固势力镇压下失败,但其思想启蒙作用不可忽视。④资产阶级革命派:辛亥革命。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以三民主义为指导思想,通过多次武装起义,推翻了清王朝统治,建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