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武冈市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1页
湖南省武冈市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2页
湖南省武冈市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3页
湖南省武冈市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4页
湖南省武冈市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级中学名校试卷PAGEPAGE1湖南省武冈市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注意事项:1.本试卷考试时量75分钟,满分100分;2.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3.请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请勿折叠答题卡,答题卡上不得使用涂改液、涂改胶和贴纸,保持字体工整、笔迹清晰、卡面清洁。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学者王家范研究指出:“宗法制远不是在西周王朝各地统一施行的制度,现在知道至少楚国、吴国都没有实行。”这表明A.宗法制度已经走向瓦解 B.当时分封制度受到挑战C.楚吴两国脱离王室控制 D.各封国有较大的独立性【答案】D【解析】楚吴两国没有实行宗法制说明封国的独立性较大,封国有独立性自主性符合西周史实,D项正确;AB项不符合时代特征,宗法制的瓦解和分封制受到挑战是在东周时期(春秋战国),题干的时期是西周;楚吴两国没有实行宗法制并不能说明楚吴两国脱离王室控制,宗法制的概念强调的是嫡长子继承制度,脱离王室控制是从分封制的权利和义务的角度来说,排除C项。故选D项。2.自汉武帝元封五年起,刺史开始在常住地方设立固定治所。下表是东汉部分刺史治所与所在郡国的治所情况。这样的安排()刺史豫州刺史扬州刺史凉州刺史所在郡国沛国九江郡汉阳郡郡国治所相阴陵冀刺史治所谯历阳陇A.意在保障有效监察 B.造成了社会政治的混乱C.强化了郡国的实力 D.说明更重视对郡的防范【答案】A【解析】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目的的、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西汉武帝(中国)。根据材料可知,刺史治所与郡国治所不在同一个地方,这一方面有利于避免刺史干预地方事务,另一方面有利于防范郡国干扰监察,A项正确;监察制度的有效施行有利于维护社会政治的稳定,排除B项;刺史是要监察地方,但是不属于地方政府,排除C项;材料安排意在保障有效监察,材料体现不出对郡国的监察的不同,排除D项。故选A项。3.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家族教育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家诫”“家训”数量可观,南北各地皆有,据文献可考的至少有80余篇(部)。著名的如诸葛亮的《诫子书》和《诫外甥书》、嵇康的《家诫》、东晋陶渊明的《与子俨等疏》等。这一时期家训的发展()A.是律令儒家化的直接结果 B.与当时兴盛的门阀制度有关C.体现了乡约与法律的合流 D.体现封建礼仪制度的集大成【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根据材料“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家族教育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家诫’‘家训’数量可观,南北各地皆有,据文献可考的至少有80余篇(部)。”并结合所学可知,魏晋南北朝时期,门第观念强化,门阀制度兴盛,在讲究宗族血缘关系的封建时代,族谱是大家族维系其发展和存续的客观证据,家训就是其能够保证阶级属性代代相传的内在动力,B项正确;所谓律令的儒家化,是指将儒家的道德精神注入法律、法令,使封建法律具有了伦理法的性质,材料未涉及相关内容,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乡约和法律的内容,排除C项;家训是家庭教育的体现,是封建礼仪制度的补充,D项表述与史实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4.“自魏晋重中书之官,居喉舌之任,则尚书之职,稍以疏远。至梁、陈,举国机要,悉在中书,献纳之任,又归门下,而尚书但听命受事而已。”这说明魏晋南朝时期A.门阀士族操纵政权B.中枢执掌受控于皇权C.尚书职责得到规范D.三省六部制度已形成【答案】B【解析】汉代尚书职权显要,魏晋置中书分其职权,南朝时又设门下掌书奏,尚书地位进一步下降。这一变化说明中枢的执掌是受控于皇权的,故选B项;材料主要反映了从魏晋南北朝时期中枢机构的异变,并没有反映门阀士族操纵政权,故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尚书地位的下降,而不是职责的规范,故排除C项;三省六部制形成于隋唐时期,此时尚未形成,时间不符,故排除D项。5.“大约有2%的考生能通过地方考试,然后参加几星期后的县城考试,有幸通过县城考试的人(约一半考生)有资格担任较小的官职,并可进一步参加在省城举行的乡试。乡试每三年举行一次,成功者有资格参加在京城举行的会试。只有6%的考生能通过会试这一‘篱笆’,并获得担任较高官职的资格。这些人中通常又只有1/3的人能通过由皇帝亲自组织并主持的最高一级的殿试。”材料表明科举制A.有利于选拔最优秀官吏 B.更有利于鉴别官员的道德水平C.基本上排除世家子弟入仕 D.通过选拔方式和程序体现公平【答案】D【解析】材料通过介绍科举制度县试、乡试、会试、殿试等考试程序,明确科举考试的规范化和可操作性,表明了科举制度的公平性,D项正确;科举考试程序的规范化、标准化等特点,不是科举制度的结果,不能表明所选拔官员的素质良好,A选项错误;仅凭科举考试的程序,不能说明其涉及道德一项和有利于鉴别官员的道德水平,排除B项;材料未说明入仕的资格限制,不能表明世家子弟被排除在仕途之外,C项错误。6.宋代学者纷纷为经典重作注释之时,陆九渊则对此不屑一顾,认为经典是为个人服务的,不是个人为经典服务,并主张“六经当注我”。这表明陆九渊A.否定了儒家经典的权威性 B.着力摆脱宋明理学的束缚C.构建了严密的心学思想体系 D.强调了个体能动性的重要性【答案】D【解析】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陆九渊主张经典应为己所用,这体现出个体对经典解释的能动性,D项正确;陆九渊只是强调反对时人对经典的盲从,并非否定经典的权威性,A项排除;陆九渊的思想是宋明理学的一部分,B项排除;王阳明构建了严密的心学思想体系,C项错误。7.在16世纪末万历王朝的后期,朝野上下,掀起一股骂皇帝的“非君”思潮。大臣连篇累牍地指责君主的过失,毫不掩饰地揭露当朝皇帝“酗酒”、“恋色”、“贪财”、“尚气”,等等。这种现象体现了A.皇帝权威荡然无存 B.万历皇帝从谏如流C.理学影响政治风气 D.早期民主思想出现【答案】C【解析】理学强调治国平天下,强调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强调存天理灭人欲,大臣不畏权威,敢于直言正是其社会责任感的体现,C项正确;明清专制政体得到加强,这是大环境,朝野上下对皇帝的指责对皇权有损,但影响有限,A项排除;材料只有单方面大臣批评皇帝的内容,并没有体现皇帝是否采纳了意见,B项错误;早期民主思想出现在明末清初,时间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8.1900年6月,当德国公使伍林德在北京被枪杀后,清政府向各省督抚发布一道密旨:各省督抚均受国厚恩,同休戚。时局至此,当无不竭力图报者。应各就本省情形,统盘筹划,于选将,练兵、筹饷三大端,如何保护领土,不使外人逞志;如何接济京师,不使朝廷坐困。这一“密旨”客观上A.解决了清政府的统治危机B.加速了义和团运动失败C.导致了八国联军共同侵华D.赋予了督抚一定的行政权【答案】D【解析】材料核心信息是德国公使伍林德被枪杀之际,清政府颁行的一道密令,让地方督抚便宜行事。这一密令加大了督抚处理地方的权力,是东南互保形成的政策依据,故D项正确。该措施没有解决清政府的政治危机,违背史实,排除A项;B项错在慈禧太后逃亡途中下令镇压义和闭;帝国主义企图瓜分、占领中国与中国人民反瓜分、反占领的矛盾是发生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根本原因,排除C项。9.中国人民邮政为纪念某一事件发行了一组邮票。与该事件最相关的诗句是()A.“北伐西征荆满路” B.“致远鼓楫冲重围”C.“人间遍种自由花” D.“似火青春救国忙”【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时空是近代中国。根据图示“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湖北军政府旧址”及所学可知,黄花岗起义是革命党人1911年4月在广州举行的起义,起义军浴血奋战,终因寡不敌众而不幸失败。湖北军政府是1911年10月11日,革命党人在武昌起义取得胜利以后,建立的中华民国湖北军政府。由此可知,题干描述的是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发起的反清斗争的相关事迹,这体现了革命党人追求民主自由的精神,C项正确;“北伐西征荆满路”描述的是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信息,排除A项;“致远鼓楫冲重围”描述的是黄海海战的历史信息,排除B项;“似火青春救国忙”描述的是五四爱国运动的历史信息,排除D项。故选C项。10.“以前的地位显赫的国家官员现在变成了轮流坐庄的‘贵族’,因而就没有多大的影响力了。另外,国家公务由这么多公民承担,这本身就是一种教育,是一段十分有益的人生经历。因此,同其他古代国家相比,雅典拥有更多有智慧的公民。”这意在说明雅典A.公民有广泛参政权 B.民主政治的建设性C.已经没有贵族阶层 D.公民承担国家公务【答案】B【解析】根据“以前的地位显赫的国家官员现在变成了轮流坐庄的‘贵族’,因而就没有多大的影响力了”“同其他古代国家相比,雅典拥有更多有智慧的公民”等信息可得出,雅典的典型特征是其发达的民主政治,体现了民主政治的建设性作用,B项正确;A项不是材料的主旨,排除A;C项太绝对,排除C;D项也只是雅典民政治的一个部分,排除D。11.罗马共和国末期的法学家西塞罗曾经说过:“它扩散在一切人中间,它是永恒的……它在罗马是这样,在雅典也是这样;它对任何国家和任何时期都是这样的。”这种观念后来注入了古罗马的法律体系之中。这一做法()A.缓和了平民与贵族的矛盾 B.适应了古罗马后世扩张的需要C.促使寡头政治转向君主制 D.标志着罗马法律体系最终形成【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影响题。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的罗马。根据材料“它扩散在一切人中间,它是永恒的……它在罗马是这样,在雅典也是这样;它对任何国家和任何时期都是这样的”和所学可知,罗马法由公民法发展到万民法,扩大了公民权和法律的适用对象,体现了材料中西塞罗所强调的自然法的普遍适用性,这一做法适应了罗马后世扩张的需要,B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平民和贵族之间矛盾的缓和,排除A项;罗马政治体制变化是社会发展的结果,非罗马法导致,排除C项;东罗马帝国查士丁尼组织编纂的《民法大全》标志着罗马法律体系最终形成,排除D项。故选B项。12.11世纪初期,法兰西西部的伯爵威廉曾答应为其封臣雨果物色一位妻子,但之后又不允许雨果结婚。他不让雨果继承其应得的土地,当其他人想要夺取雨果的土地时,他也没有提供帮助。最后,雨果违抗了伯爵。这从侧面反映出封君与封臣之间()A.互有权利义务 B.以土地为核心C.矛盾无法调和 D.以血缘为纽带【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中古时期的欧洲。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封君多次不义之举违背了双方之前的契约,最后封臣不得不违抗封君,这说明双方应该互有权利和义务,A项正确;B项描述本身无误,但只是材料的部分信息,不能体现材料全部,排除B项;矛盾无法调和说法绝对,排除C项;封君封臣之间以土地为纽带,排除D项。故选A项。13.下表是19世纪六七十年代美俄等国的相关史实。据此可知()国家重大措施美国林肯总统颁布(解放黑人奴隶宣言》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二世废除农奴制法令普鲁士宰相俾斯麦促成南德诸邦与北德意志联邦实现合并日本明治天皇颁布“废藩置县"、“四民平等”等法令A.深化工业革命的条件成熟 B.各国完成向帝国主义过渡C.国家元首享有立法大权 D.资本主义政体模式趋同【答案】A【解析】从表格中美国独立战争、俄国农奴制改革、日本明治维新等信息可得出,这些国家都通过改革的方式为本国的资本主义的发展以及工业革命的进一步开展创造了条件,说明当时深化工业革命的条件成熟,A项正确;向帝国主义过渡是在19世纪末,排除B项;美国国家元首是总统,没有立法权,排除C项;美国的是民主共和,日本德国是君主立宪,并不相同,排除D项。故选A项。14.对下面曲线示意图解读正确的是()(注:美、英、法、中四个国家的制造业在世界制造业产值中所占比重的曲线示意图)A.③代表美国,两次工业革命中其经济都得到了迅速发展B.④代表法国,19世纪60年代完成工业革命后发展更迅速C.①代表英国,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因为保守经济政策而衰落D.②代表中国,因西方列强的侵略在19世纪后期经济衰落【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正向题。题目所显示的时间是1750年到1900年,这正是两次工业革命期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美国在两次工业革命中都有所发展,尤其是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发展速度明显快于其他国家,符合③线所体现的信息,③线代表美国,A项正确。④线所体现出的信息是在19世纪60年代后发展更迅速,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法国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表现并非是发展更迅速,排除B项;①线在19世纪前后的发展趋势是不断下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应是中国的情况体现,排除C项;②线所体现的信息是在工业革命开始后,其制造业不断上升,但在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开始出现下降的趋势,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应是英国的发展情况,排除D项。故选A项。15.1964年法国出台对非洲关系的《让讷内报告》,把推广法语、法国文化和发展援助政策紧密结合,通过与军事、金融、经济、教育等领域的合作,打造语言文化共同体。并派遣大量管理、技术等人才直接参与非洲国家管理,推广法国模式。法国意图()A.发挥欧洲共同体作用 B.适应经济全球化趋势C.维持对非洲的影响力 D.保护非洲文化多样性【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二战后(法国)。《让讷内报告》通过推广法语和法国文化、发展援助政策以及派遣人才等措施,旨在加强法国在非洲的影响力,这些措施有助于法国在非洲保持其传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影响力,因此,法国的意图是维持对非洲的影响力,C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法国对非洲的影响,没有涉及欧洲的联合,排除A项;法国加强对非洲的控制,与经济全球化没有直接关系,排除B项;材料体现的是法国加强对非洲的影响,而非保护非洲文化“多样性”,排除D项。故选C项。16.进入21世纪,面对世界大变局,各主要力量加紧内外战略调整,重建实力与恢复军事力量平衡,抢占战略制高点,力争在博弈中占据优势,导致国际形势加速深刻演变。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持续上升,国际多边秩序遭到挑战。这反映出()A.大陆均衡政策维持困难 B.世界多极力量分化重组与成长C.美国妄图建立单极世界 D.发展中国家结构改革空间扩大【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依据材料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本题是本质题。依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1世纪的世界。根据材料概况可知:进入21世纪,面对世界大变局,各主要力量加紧内外战略调整,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持续上升,国际多边秩序遭到挑战,原因是传统大国受到新兴国家的发展的挑战,为维持传统大国优势而采取了一系列的保护措施,说明世界多极力量分化重组与成长,B项正确;大陆均衡政策是英国为维持其霸权主义而提出的,随着两次世界大战英国实力的衰落而破产,排除A项;美国妄图建立单极世界是材料的表象,材料探究的是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排除C项;材料反映的是传统大国为维持大国地位,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持续上升,对发展中国家的发展是不利的,排除D项。故选B项。二、材料分析题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史料一《花神芙罗拉》(公元1世纪意大利古城庞贝的壁画),描绘了身着丝绸长袍的花神芙罗拉(掌管园艺和植物)正在采花的背影;在多彩丝绸的衬托下,花神更显轻盈和灵动。史料二孙权黄武五年(226年),有大秦贾人字秦论,来到交趾(趾),太守吴邈遣送诣权。权问论方土风俗,论具以事对……权以男女各十人,差吏会稽刘咸送论,咸于道物故,乃径还本国也。——摘自《南史列传第六十八·夷传传上》材料二自16世纪利玛窦翻译《四书》后,“中国热”逐渐在欧洲兴起,并形成“汉学”研究风气。欧洲学者撰写的《孔子道德论》《中国人的政府和道德观念》等,其影响甚至超过原著。自从1685年法国路易十四派遣传教士到中国开始,法籍会士便渐成在华耶稣会士的中坚力量。他们多是饱学之士,广泛接触中国士大夫,甚至进入政治中枢,撰写了大量有关中国的记述。其中《中华帝国全志》《耶稣会士书简集》和《北京耶稣会士中国纪要》,在法国乃至欧洲引起轰动,伏尔泰等思想家从中收益良多。如伏尔泰认为中国政府是:有一个开明的君主,佐以通过考试或由于德行而选拔出来的官吏,奉行完善的法律,并以纯洁的道德来团结全体人民。此外,这些中国学研究,也反过来对中国近现代的学术研究范式的变迁产生很大冲击。——摘编自陈超《对明清之交“东学西渐”的思考》(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材料一中两则史料的史料类型,及其史学价值。(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16世纪以来“东学西渐”原因,并分析其影响。【答案】(1)类型:《花神芙罗拉》是实物史料,史料二是文献史料。史料价值:《花神芙罗拉》较大程度地还原了当时的历史,可信度高,史料价值很高;史料二是文献史料,也有史料价值,但不如实物史料的史料价值高。另外,两则史料都体现了公元1-3世纪古代中国与古代罗马之间以丝绸为代表的经济文化交流,《花神芙罗拉》是当时的实物史料,属于一手史料,史料价值很高;史料二属于二手史料,其史料价值一般,使用史料二时应与其他史料相印证,去伪存真。(2)原因:新航路的开辟,东西方联系的加强;西方传教士来华并将中国文化、政治制度等介绍、传播到欧洲;欧洲学者和统治者的推动;欧洲当时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出于批判教权、王权、封建等级特权等的需要。影响:促进了东西方文化交流;为启蒙运动提供借鉴;增强了中国文化的影响力;西方关于中国学的研究,对中国近现代的学术研究范式的变迁产生很大冲击。【解析】【小问1】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公元1-3世纪的中国和罗马。类型:据材料一“《花神芙罗拉》(公元1世纪意大利古城庞贝的壁画)”可得出《花神芙罗拉》是实物史料;据材料一“摘自《南史列传第六十八·夷传传上》”可得出史料二是文献史料。史料价值:结合所学,《花神芙罗拉》是实物史料,也是一手史料,故较大程度地还原了当时的历史,可信度高,史料价值很高;史料二是文献史料,也有史料价值,但不如实物史料的史料价值高。另外,两则史料都体现了公元1-3世纪古代中国与古代罗马之间以丝绸为代表的经济文化交流,《花神芙罗拉》是当时的实物史料,属于一手史料,史料价值很高;而《南史列传》记载了中国420年—589年这一段的历史,史书作者是隋唐时期的人,故史料二属于二手史料,对于研究公元1-3世纪古代中国与古代罗马之间以丝绸为代表的经济文化交流情况而言,其史料价值一般,使用史料二时应注意与其他史料相互印证,去伪存真。【小问2】本题是背景类、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16世纪以来的中国和欧洲。原因:据材料二“自16世纪”并结合所学可得出,当时已是新航路开辟后,东西方联系加强,为“东学西渐”提供了有利条件;据材料二“利玛窦翻译《四书》后”等信息可得出,西方传教士来华并将中国文化、政治制度等介绍、传播到欧洲;据材料二“欧洲学者撰写”“法国路易十四派遣传教士到中国”可得出,欧洲学者、统治者的推动。据材料二“伏尔泰等思想家从中收益良多。如伏尔泰认为中国政府是:有一个开明的君主……”等信息并结合所学可得出,欧洲当时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处于批判教权、王权、封建等级特权等的需要。影响:据材料二“‘中国热’逐渐在欧洲兴起,并形成‘汉学’研究风气”可得出,促进了东西方文化交流以及增强了中国文化的影响力;据材料二“伏尔泰等思想家从中收益良多。如伏尔泰认为中国政府是:有一个开明的君主……”等信息并结合所学可得出,为启蒙运动提供借鉴;据材料二“这些中国学研究,也反过来对中国近现代的学术研究范式的变迁产生很大冲击”可得出,西方关于中国学的研究,对中国近现代的学术研究范式的变迁产生很大冲击。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儒家思想中的“夷夏”观念,把世界视为一个整体的“天下”,以文明高下分出华夏和蛮夷,却不视为一个个并立的国家。到了宋代,开始从天下主义,出现自我想象的民族主义苗头。宋、辽、西夏的对峙,宋人开始有了边界和边界意识,这种民族和国家观念中的一个相当重要的方面。对于本国知识的专有权利意识开始萌芽,动摇天下主义的观念。——葛兆光《宅兹中国》材料二自从第一块英属殖民地弗吉尼亚开始,英国移民以及后代构成了这块大陆数百年间族群的主体,北美的民族主义一开始沿袭母国的英格兰民族主义,北美人模范地忠于并落实英格兰的价值观。然而,各殖民地经过一段时间后,开始由出生在北美土地上的几代人占支配地位,他们不了解英国,转而将情感倾注在他们视为故乡的北美,在这种认同转换中,清教徒思想称为对美洲独特性意识的重要因素。在北美严酷的生存条件下,移民和印第安人的战争,使得分散的殖民地由此进行联合。在英国和殖民地关系开始紧张后,对英国的挑战进一步强化了美利坚的民族意识。——颜震《美国早期民族国家与帝国的双重构建》(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中国萌生出早期民族国家意识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概括美国早期民族观念形成的条件。并指出中美民族意识的萌生有何相同之处。【答案】(1)宋、辽对峙,宋被迫承认宋辽南北朝,有了对等的国家观念;对民族文化的专有意识强化了民族文化观念。(2)条件:对北美的认同与归宿;清教徒思想的影响;与印第安及英国人的对抗。相同之处:共同的文化习俗;在对抗中萌生。【解析】(1)原因:根据材料“宋、辽、西夏的对峙,宋人开始有了边界和边界意识,这种民族和国家观念中的一个相当重要的方面”可知,宋、辽对峙,宋被迫承认宋辽南北朝,有了对等的国家观念;根据材料“对于本国知识的专有权利意识开始萌芽,动摇天下主义的观念”可知,对民族文化的专有意识,强化了民族文化观念。(2)条件:根据材料“然而,各殖民地经过一段时间后,开始由出生在北美土地上的几代人占支配地位,他们不了解英国,转而将情感倾注在他们视为故乡的北美”可知,对北美的认同与归宿;根据材料“在这种认同转换中,清教徒思想称为对美洲独特性意识的重要因素”可知,清教徒思想的影响;根据材料“在北美严酷的生存条件下,移民和印第安人的战争,使得分散的殖民地由此进行联合。”可知,与印第安及英国人的对抗。相同之处:根据材料主旨可以看出,中美两国民族意识出现的共同原因一方面是共同的文化习俗,另一方面是在对抗中萌生。三、论述题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新中国以来劳模形象的演进变迁时期劳模形象评选标准评选内容劳模结构50年代老黄牛劳动竞赛忠于职守、努力工作、踏实肯干等。基层的产业工人或农民。60、70年代铁人精神发展生产力在“学大庆”运动中表现良好,且在生产技术创新或增收方面有突出贡献者。知识分子也纳入劳模评选范围。80、90年代“当代愚公”经济贡献和创新创造在企业中有重大贡献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