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科学五年级上册考试主要知识点归纳复习_第1页
湘教版科学五年级上册考试主要知识点归纳复习_第2页
湘教版科学五年级上册考试主要知识点归纳复习_第3页
湘教版科学五年级上册考试主要知识点归纳复习_第4页
湘教版科学五年级上册考试主要知识点归纳复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湘教版科学五年级上册考试主要知识点整理复习第一单元我们的脑1.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刺激。2.阳光下,瞳孔变小;阴影中,瞳孔变大。3.保护眼睛,不要长时间注视强光。4.眼、耳、鼻、舌、皮肤是人体主要的感觉器官。5.当受到外界环境或身体内部的刺激时,我们会产生反应,这能使我们积极应对环境变化,保护自己,避免伤害,是我们安全的重要保障。6.人体会对刺激做出反应。7.尺子自由下落时,大约0.1秒时下落了5厘米;0.2秒时下落了20厘米。8.有些现象会“欺骗”我们的眼睛,使我们产生错觉。9.脑要把双眼传来的信息进行分析和综合,才能形成立体的视觉。10.脑的内部结构与作用:第一张人脑解剖图是比利时医生---维萨里根据人体的真实结构绘制的。1543年,他发表著作《人体的构造》,对脑的结构进行了描述。人脑有三个主要结构:大脑、小脑和脑干。大脑可以指挥我们的身体,小脑可以帮我们保持身体的平衡,脑干能够控制呼吸和心跳。11.脑是指挥人体活动、产生思想、学习记忆的重要器官。12.颅骨的作用:保护脑。13.睡眠是保护大脑的重要手段,睡眠不足会影响身体健康。14.从2017年12月,我国发布了《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规定“家校配合保证每天小学生10小时的睡眠时间”。15.制定适合自己的作息计划,要检查睡眠时间,适当的午休可以保护脑。16.人体各个器官共同完成生命活动的各项任务,是相互协调、和谐统一的整体。当某一器官的健康受到影响时,也会波及其他器官的健康。睡眠不足会直接影响大脑,长期的睡不足也会给其他器官带来各种各样的疾病,规律作息有益于健康。第二单元沉与浮1.当潜艇主压载水舱注满水时,潜艇从水面潜入水下。当用压缩空气把主压水舱内的水排出时,潜艇从水下浮出水面。2.物体的沉浮是可以想办法改变的,改变物体的沉浮可以满足人们的不同需要。3.水密隔舱,这一船舶结构大约发明于我国唐代,宋代以后在海船中被普遍采用,是我国在造船方面的一大发明。从18世纪开始,中国先进的水密隔舱结构逐渐被欧洲乃至世界各地的造船工艺所借鉴,至今仍是船舶设计中重要的结构形式。由于舱与舱之间严密分开,因此在航行中,特别是在远洋航行中,即使有一两个舱区破损进水,水也不会进入其他舱区。使得船的整体仍然保持有相当大的浮力,不致沉没。4.航道浮标漂浮于水面,锚定在指定水域,用以标示航道范围、浅滩及碍航物等。5.利用身边的材料,设计制作一个航道浮标:我选空矿泉水瓶,里面要装点重物才不会倒,用线绑住它,再放入水中。6.《中国海区水上助航标志》规定:船舶从海上驶近或进入港、河ロ、港湾或其他水道时,称为顺航道航行,左舷为航道左侧,右舷为航道右侧。航道左侧标的标体、顶标、灯光均红色,航道右侧标的标体、顶标、灯光均为绿色。第三单元地表的变化1.各种形态的地貌构成了地表壮美秀丽的风光。有高原、山地、平原、丘陵、海洋、沙漠、盆地等。2.珠穆朗玛峰海拔约8848.86米(2020年测量),现在每年还在不断长高。鱼龙是1.5亿年前生活在海洋中的大型爬行动物。20世纪60年代,科学家曾在喜马拉雅山采集到了鱼龙的化石;同时还发现了鱼类、海藻、海螺的化石。由此推测喜马拉雅山脉原来可能是海洋。3.改变地表的力量:1605年7月13日海南岛琼山发生的7.5级地震,导致70多个村庄100多平方千米陆地沉陷为海。1963年11月,冰岛以南海域海底火山爆发,诞生了一个新岛---苏特赛岛。4.是哪些力量在改变地表形态?大坝、泥石流、海上机场、移动的沙丘等。即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5.地震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现象。强烈地震发生时,大地颤抖,山河移位,会迅速地改变地表形态:如地裂、堰塞湖的形成。地震时的现象:A.左右震动B.上下震动。地震对地表的改变作用:a.地震能引起泥石流b.地震甚至会导致高山移位。6.感受震动:两名同学各持一根小木棍的两端,并用力将它压弯,继续用力直到折断。当小木棍压断时,我们会听到咔嚓声?手会感觉麻木。操作时要注意安全!7.地球表面的岩层在受到巨大挤压力时会发生扭曲变形而断裂。岩层断裂时会释放出巨大的能量,使大地猛烈地震动起来,并产生巨大的破坏力量。8.强烈地震常造成毁灭性破坏。1976年7月28日在我国河北唐山、丰南一带发生了里氏7.8级强烈地震,这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罕见的城市地震灾害。2008年5月12日,我国四川省汶川县发生了里氏8级大地震,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破坏力最大的地震,也是唐山大地震后伤亡最严重的一次地震。经国务院批准,自2009年起,每年5月12为全国“防灾减灾日”。9.现代的地震监测仪已经采用了最先进的电子技术,具有极高的灵敏度,广泛地应用在各地地震监测站。10.地震前常会有一些前兆,对预报地震有一定的作用:地下水异常、家禽异常、地声异常、电磁异常等。11.生活中如果遇到一些紧急突发事件,可以拨打以下全国通用的紧急求助电话:消防报警电话119、急救电话120、公安报警电话110、交通事故报警电话122。12.火山爆发是常见的自然现象。火山爆发时岩浆从火山口喷涌而出。我国云南腾冲火山、海南马鞍岭火山、美国火奴鲁鲁火山。13.火山喷发是地球释放能量的一种活动,一般会在地表上形成锥状的高山。火山爆发时除了喷出岩浆,还会喷出火山灰和一些气体等。火山熔岩的温度有1000摄氏度,火山一般可分为三类:死火山、休眠火山和活火山。14.模拟火山喷发:a在铁盆中,用一些土豆泥堆出一座小山;b从“山顶”往下挖出一个深坑,填入番茄酱后,再用土豆泥封住洞ロ;c加热小山,直到火山喷发。15.火山喷发会造成人类生命财产的重大损失,但是在火山活动过程中形成的一系列产物,也可以被人类利用:火山岩是良好的建筑材料;地热是一种有开发前景的清洁能源;火山灰是天然的肥料;开发了旅游业如温泉。16.岩层断裂时,就有了地震!岩浆会从硬壳的薄弱部位冲出来。关于地球内部,科学家做了很多研究,把地球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个部分。地壳主要由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三大类岩石构成。17.地球的内部结构就像一个煮熟的鸡蛋。18.现代的“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地球岩石圈分为6大板块,它们“漂浮”在地幔之上。19.地球内部的热量促使熔岩运动,从而使板块慢慢运动起来。20.研究表明,世界上的火山、地震集中分布在相邻的板块之间,就是因为在板块边缘地带,地壳运动活跃。21.火山爆发、地震等来自地球的内部力量能改变地表。水、温度、风、植物都会对岩石变化发生作用。22.流水的力量模拟实验:a.用适量的砂、石与土在盒内堆成一个斜坡,b.让水从坡上流下来。23.根据地理学家的研究,华北平原原来是一片浅海,黄河、淮河及周边的小河流都注入这个浅海。它们带来的大量泥沙,逐渐沉积而形成陆地。由于黄河的泥沙量最多,因而在营造华北平原的过程中,它的“功劳”也最大。24.在2000多年前,李冰父子在修建都江堰水利工程时,想到了用煅烧再浇水的方法来破除河道中的岩石。我们也来模仿李冰父子,研究温度变化对岩石的影响吧!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石头,然后把这块石头放入冷水中;接着再烧,再浸入冷水中。反复几次,观察石头有什么变化。根据实验现象,推想岩石在昼夜、四季冷暖交替的温度作用下会发生变化。25.酸性的地下水把岩石溶蚀出了个个的溶洞。溶蚀后产生的液体,从洞顶逐渐往下淀积,经过漫长的年代而形成了钟乳石。26.人类的活动对地表形态有影响:如开挖河道、修建水库、围湖造田、乱砍滥伐等。27.黄河中游的黄土高原地区,由于黄土结构疏松,本来就极易流失,经过几千年来人类活动的影响,原有的森林和草原大量减少,水土流失十分严重,形成了千沟万的破碎地形。从1978年开始,我国在黄土高原开展了以大范围植树造林、退耕还林为主的“三北工程”,使这里的水土流失现象得到明显改善。28.围湖造田的利与弊:湖泊滩地土层厚、土质肥沃、地势平坦、灌溉便利,我国劳动人民利用湖泊滩地从事开垦种植具有悠久的历史。新中国成立后,围湖造田的速度和规模进入高潮,对解决当时的粮食问题起了一定作用,土地多了可以多种粮食。然而洞庭湖的水域面积也因此大量减少,从我国的第一大淡水湖退居第二位。29.在1998年长江中游夏季大洪灾过后,我国政府明确提出“退田还湖,加固干堤”等政策,洞庭湖水系的水土保护工程开始实施。第四单元物质变化1.水可以变成冰,蜡块在加热后可以变成蜡液,生面团发酵烘烤后可以变成面包。2.纸折成纸飞机后,纸的形状变了,剪碎的纸屑还是纸…3.纸灰是黑色的,不能变成纸了。纸灰和纸不一样。4.纸燃烧时发光发热,燃烧后的纸和纸灰不一样,变成了一种新的物质。5.要注意安全!万一不小心失火了,可以用湿毛巾覆盖来灭火!6.我观察到蜡烛燃烧的变化A蜡烛变短、变轻、发光、发热,有熔化的蜡流下来;B燃烧时产生黑烟。7.把ー个冷且干燥的杯子罩在燃烧的蜡烛上,发现有水雾,说明燃烧时产生了水。8.在另一个烧杯内壁上沾留少量澄清石灰水,再将烧杯罩在燃烧的蜡烛上,烧杯内壁变浑浊,说明燃烧产生了二氧化碳气体。因为二氧化碳可以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9.蜡烛燃烧后,有新的物质产生,生成了水、二氧化碳等。10.拉瓦锡对燃烧的研究:200多年前,法国科学家拉瓦锡发现物体在空气中能燃烧,而与空气隔绝开,再高的温度无法使物体燃烧。他猜想物体燃烧一定和空气有关。他做了一系列实验,认识到空气是一种混合物,其中支持燃烧的气体只占一部分。后来科学家经过精确实验,发现空气是由多种气体组成的。11.白醋闻起来酸酸的!听说小苏打是一种碱。A.将大约60毫升白醋倒入500毫升烧杯中;B.用天平称量5克小苏打;C.将小苏打加入装有白醋的烧杯中;D.盖上玻璃片,观察烧杯中的现象。烧杯里冒出大量气泡,看来有气体产生。12.打开玻璃片,将燃烧的小木棒分别伸进小苏打与白醋反应后的烧杯里小木棒熄灭;充满空气的空烧杯里正常燃烧。这说明小苏打和白醋混合产生了新物质。13.紫甘蓝汁遇酸性物质变为红色,遇到碱性物质变为绿色。利用这个特性可以检验物体的酸碱性。14.用滴管将紫甘蓝汁分别滴入白醋中变红色、小苏打溶液中变绿色、二者混合后的液体中既不变红也不变绿,产生了新物质。15.生锈是生活中常见的自然现象。铁和铁锈不一样。我们用铁丝来实验,先用细砂纸将铁丝擦一擦,看一看铁的颜色;将一根铁丝(1号)放在潮湿的吸水纸上,另一根铁丝(2号)放在干燥的环境中;经过一段时间后,观察两根铁丝发生的变化,做好记录,发现在潮湿的环境中铁丝更容易生锈。16.铁生锈的原因有:(1)在潮湿的环境里容易生锈;(2)与空气接触容易生锈;(3)与酸、碱、盐等接触后容易生锈。17.有些物质变化的反应速度较快,如蜡烛的燃烧、小苏打和白醋的反应;有些物质变化的反应速度较慢,如铁的生锈。18.寻找可乐的秘密:将半瓶可乐用带有导气管的橡皮塞塞紧,导气管通入盛有少量澄清石灰水的试管中,轻轻摇动可乐瓶,发现分解出的二氧化碳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19.碳酸饮料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充入了二氧化碳气体的饮料。生产时,二氧化碳与水生成碳酸;饮用时,打开瓶盖,二氧化碳气体又从碳酸中分解出来,使得碳酸饮料具有独特的消暑解渴作用。20.物质变化的应用非常广泛,如燃放烟花、水泥浇筑、白醋去水垢、可乐除铁锈等。21.火药是中国四大发明之一。火药首先运用于制造烟火,不久后运用于军事。火药传入西方后,经过不断改良,除了在军事上的用途,还广泛应用于采矿、筑路、兴修水利、工程爆破、金属加工等工业领域。22.物质变化给人类生活带来了便利,但也随之产生了一些弊端,有些甚至造成了环境污染。如何兴利除弊是人类社会面临的重大挑战。如:人为排放造成酸雨。第五单元热的传递第一节热传导1、实验活动1:热在金属条中的传递实验材料:金属条、酒精灯、火柴、凡士林(遇热会熔化)实验步骤:(1)把涂有凡士林的火柴依次等距离粘在金属条上。(2)用酒精灯给金属条的一端加热,看哪边的火柴先掉下来。实验现象:金属条上的火柴从被加热的一端开始依次掉落。实验结论:热在金属条中是按一定的方向传递的,由温度高的一端传到温度低的一端。2、实验活动2:热在金属片中的传递实验材料:金属片、蜡、酒精灯、铁架台、火柴、盘子。实验步骤:(1)先将金属片水平固定在铁架台上,注意金属片要平稳。(2)将蜡熔化在盘子中。(3)将蜡液均匀倒在金属片上。(4)待蜡液完全凝固后,用酒精灯在金属片正中间加热,观察蜡熔化的过程。实验现象:观察到金属片上的蜡液从被加热的部分开始熔化,然后四周熔化。实验结论:热从金属片温度高的部分向温度低的部分传递。3、热从物体温度较高的部分传到温度较低的部分。4、实验活动3:测量变化的水温实验材料:大烧杯、小烧杯、热水、冷水、温度计、铁架台。实验步骤:(1)将两支温度计悬挂在铁架台上。(2)在大烧杯中装小半杯冷水,在小烧杯中装小半杯热水。测出它们各自的温度。(3)将小烧杯放在大烧杯里面,再将两支温度计分别浸入两杯水中,每隔两分钟记录一次两杯水的温度变化。实验现象大烧杯中的水的温度逐渐上升,小烧杯中的水的温度逐渐下降,最后两个烧杯的水温度一样。实验结论:热会从温度较高的物体传向温度较低的物体,直至两物体的温度相同。5、热传导:热从物体温度高的部分传到温度低的部分,或者从温度高的物体传到温度低的物体,这种传热方式称为热传导。第二节谁的传热本领强1、实验活动1比较各种材料的传热本领实验方法:对比实验。不变的条件:物体的长短、粗细、水的温度。改变的条件:构成物体的材料。实验材料:长度和粗细相同的木棒、铁棒、玻璃棒、塑料棒,热水,带盖塑料盒,锥子。实验步骤:(1)用锥子在塑料盒盖子上等距离打四个孔。(2)在塑料盒中装大半盒热水,盖上盖子。(3)同时将四根小棒的一端通过塑料盒盖上的孔插入水中。(4)一段时间后,同时触摸四根小棒的相同部位,比较它们的传热快慢。实验现象四根小棒都变热了,铁棒的温度最高,玻璃棒第二,塑料棒第三,木棒的温度最低。实验结论:各种材料都能传热,只是不同材料传递热的快慢不同。铁棒的传热能力比玻璃棒、塑料棒、木棒强。2、金属等传热能力强的物体称为热的良导体;塑料、橡胶、木头等传热能力弱的物体称为热的不良导体。3、实验活动2空气是热的良导体还是热的不良导体实验材料:塞子、装有空气的玻璃管、金属棒、火柴、酒精灯、铁棒、凡士林。实验步骤:(1)用装有空气的两头带有塞子的玻璃管把两段金属棒连接起来,里面的铁丝不连接。(2)在木塞一边的金属棒上用凡士林等距离粘三根火柴。(3)同时用酒精灯在木塞另一边给金属棒加热。观察并记录火柴掉落的情况。实验现象:火柴一直没有掉落。实验结论:空气不易传热。4、空气不易传热的应用:棉袄、羽绒服中也含了大量空气,而空气是热的个量快速向外散发,所以有很好的保温效果。飞机的放窗、双层玻璃门窗和双层玻璃杯能保温,是因为其中夹有空气层,利用了空气是热的不良导体的性质。第三节热对流和热辐射1、探究水的传热本领实验活动1加热水实验材料:烧瓶、冷水、烧瓶夹、温度计、铁架台、绳子、酒精灯、火柴。实验步骤:(1)在烧瓶中装大半瓶水。(2)将烧瓶倾斜固定在铁架台上。(3)将温度计上端固定在铁架台上,温度计的下端固定在烧瓶中,温度计的玻璃泡不要碰到烧瓶底和侧壁。(4)用酒精灯给烧瓶的上部加热,直至水沸腾。测出烧瓶底部的水温。实验现象:烧瓶下部的水温要比上部的水温低很多。实验结论:水传导热的本领一般。2、实验活动2探究热水会下沉还是会上升实验材料:玻璃杯、玻璃杯盖片、热水、冷水、红墨水。实验步骤及现象(1)将一瓶染红的热水紧紧套在另一瓶冷水上,快速地抽开中间的隔板,观察现象。(2)将一瓶冷水紧紧地套在另一瓶染红的热水上,快速地抽开中间的隔板,观察现象。(1)将一瓶染红的冷水紧紧套在另一瓶热水上,快速地抽开中间的隔板,观察现象。(2)将一瓶热水紧紧地套在另一瓶染红的冷水上,快速地抽开中间的隔板,观察现象。将染红的热水套在冷水上,抽开隔板后,冷水和热水没有发生太大变化。将冷水套在热水上,抽掉隔板后,冷水渐渐变红了,瓶壁温度升高;热水颜色变浅,瓶壁温度变低。将染红的冷水套在热水上,抽开隔板后,热水渐渐变红,瓶壁温度降低;冷水颜色变浅,瓶壁温度升高。将热水套在冷水上,抽掉隔板后,冷水和热水没有发生太大变化。实验结论:热水放置在上面,热水和冷水之间不会发生流动;热水放置在下面,热水会上升,冷水会下沉。3、观察水的热对流实验活动3观察水的热对流实验材料:铁架台、温度计、烧杯、水、三脚架、石棉网、酒精灯、火柴、绳子、木屑。实验步骤:(1)在烧杯中装大半杯水,将烧杯放在垫有石棉网的三脚架上。(2)在烧杯里放一些木屑(方便观察)。(3)将温度计上端固定在铁架台上,下端浸入烧杯中,测量上部水温。(4)点燃三脚架下面的酒精灯,每两分钟测量一次水温,观察并记录现象。实验现象:随着加热,水面的温度持续上升;水中的木屑从中间上升,又从烧杯四周下降。实验分析:水面的温度持续上升,说明热水从杯底升到了上部;木屑从中间上升,又从烧杯四周下降,说明中间的热水上升,上面四周的冷水沉到了杯底。实验结论:在给水加热的过程中,热水会上升,冷水会下沉,形成对流。4、随着水的流动,热由高温处传到低温处,这种热的传递方式称为热对流。5、空气也通过热对流的方式传递热。空调装房屋上方,冷气向下运动;暖气装下方,且一般装窗户下方,冷空气加热向上运动。通过对流使整个房屋凉爽或温暖。6、太阳和地球之间的宇宙空间是真空,没有介质,阳光也可以传到地球,靠的热辐射我们感受炉火、白炽灯的热,是通过空气介质的,但空气传热很慢,而我们感受到这些热却很快,说明它们是穿过空气直接到达我们身体的。7、这种不需要介质直接传递热的方式,就是热辐射。第四节制作保温装置1、热水瓶的保温原理:①热水瓶有塑料外壳,塑料是热的不良导体,热不容易传导出来。②木头的瓶塞是热的不良导体,能减少热传导,还能减少热对流。③热水瓶里面有两层玻璃,中间抽成了真空,没有了介质,也阻止了热向外传导。④里面有银白色且光滑的“反光层”,阻止热以辐射的方式向外传递。2、热可以用热传导、热对流或热辐射的方式进行传递。如果较少热的传递就能达到保温的效果。第六单元信息的传递第一节语言与信号1、语言的最早使用,发生在距今10万-5万年前。使用语言交谈是我们传递信息的重要方式。2、用语言交谈的方式传递信息的优缺点。①优点:便捷、快速、信息内容丰富。②缺点:受到距离约束;语言不同或表达差异,会导致听不懂或理解错误。3、古今传递信号的方式结绳、烽火台、跑步、漂流瓶、飞鸽传书、信号弹、书信传递、手机、电脑、红绿灯、广播、电视、防空警报等等。第二节符号与文字1、随着社会的进展,需要传递的信息越来越多,而人类的记忆能力有限。于是产生了用岩画符号文字记录传递信息的方法。2、中国的汉字是现存世上为数不多的仍在使用的象形文字系统之一,中国早期的甲骨文石刻文和金文,都是从原始社会最简洁的图画和“表意符号”产生出来的。3、大约在公元前3500年人类创造了文字。4、我国最开始的文字是刻在动物的骨头上(龟板)上,后来又书写在青铜、帛绢、羊皮、竹简5、东汉时期,我国的蔡伦改进了造纸术,使人们可以将更多的信息便利地书写在纸上。6、雕版印刷的优点:一部书版可以连续印刷,比手抄书省时、省力、便利。缺点:每印一页就得刻一版,每印一本书就得刻一副版,耗费大量人力物力。7、北宋时的毕昇创造了活字印刷术,大大缩短了排版时间提高了印刷效率。北宋科学家沈括在《梦溪笔读》中记载了这种技术。8、中国印刷术的传播对人类文明的进步起到的作用。①更好地传播了文化,保存了文明。②增进了各国之间的文化交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