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吉林省长春市第十九中学高三下学期联考语文试题含解析_第1页
2025届吉林省长春市第十九中学高三下学期联考语文试题含解析_第2页
2025届吉林省长春市第十九中学高三下学期联考语文试题含解析_第3页
2025届吉林省长春市第十九中学高三下学期联考语文试题含解析_第4页
2025届吉林省长春市第十九中学高三下学期联考语文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届吉林省长春市第十九中学高三下学期联考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每个人都是一部“中国读本”赵启正“中国读本”这本书有13亿页,一个外国人不可能读全,只能读几页,认识几个中国人,于是就认为这就是中国人了。在这个意义上,每个人都应当珍惜自己的公共外交机会,为公共外交做出贡献。我认识一位上海的书法家,多年在国外传播中国书法,不仅给韩国人、日本人讲解,也给欧美人讲解。他和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通过书法研习建立了很好的友谊,通过书法,潘基文表示更理解中华文化了。其实,如果尽心,每个人都可以有为公共外交做贡献的机会。当代的公众已经不只是公共外交的“受众”,更成为积极参与公共外交的“主体”。与传统的以政府为主体的公共外交相比,这种以公众为主体的新式公共外交的实际影响力,不仅补充了前者,不少时候还甚于前者。也正因此,许多国家把公共外交提升为全球战略布局的重要一环,美国1999年就设立“公共外交副国务卿的职位,英国在2002年也设立了类似职位。在许多国家,由民间主动承担的公共外交更是风生水起。今天,公共外交和政府外交构成了国家的整体外交。当然,公共外交领域里,政府也是外交主体——北京奥运会和上海世博会就是近年中国举行的标志性公共外交活动。而其他如民间团体、社会组织、社会精英等,乃是公共外交的中坚力量,广大公众则是基础,他们在外交的重点、方式上各有例重,形成了互补之态。改革开放之前,中国一直和世界有某种隔绝,外部世界对中国数千年的传统文化感到陌生,甚至有神秘感。加之冷战思维的残余,影响了西方政治力量和媒体对中国社会制度、经济、文化的观察和评论,以致国际舆论中的中国形象与中国实情严重不符。开展公共外交是中国的迫切需要。公共外交的目的是改善外国公众对本国的态度,进而影响外阁政府对本国的政策,实质上属于不同文明之间的对话。当不同文明之间缺乏足够的对话或者对话不对称时,则有可能产生重大的误解甚至冲突。中国的公共外交本着求同存异的和谐理念,力求通过不同文明间的对话,说明中国的真实情况,加强各国人民之间的理解,促进人类文明的进步和共同繁荣这与有的国家在公共外交中以打压他国的手段来推销自己价值观和干涉他国内政的做法有着本质的区别。现在,我们每年出境旅游的人大约是8000万人次以上,普通游客未必意识到自己在进行公共外交,但他的言行却带来了公共外交的效果,有正面也有负面,比如礼貌、友好就有正面效果,大声喧哗、不守秩序就有负面影响。公共外交并不要求人人都去谈政治话题,去解疑释惑,实际上,谈吐得体、举止有度就是正面的公共外交。所以,公共外交的效果不仅仅是对外说明中国,反过来也帮助公众树立正确的爱国观,让公众明白做好自己就是一种爱国,你的言行就是在表达中国。(有删改)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以公众为主体的新式公共外交影响力已经超过以政府为主体的传统公共外交,因此,在许多国家,新式公共外交风生水起,B.开展公共外交有利于增进外部世界对中国的了解,消除冷战思维的影响,从而改变国际舆论中与实情严重不符的中国形象。C.公共外交实质上属子不同文明之间的对话。不同文明之间缺乏足够的对话或者对话不对称,就会产生重大的误解甚至冲突。D.公共外交并不需要人们去谈政治话题,去解疑释惑,只需要人们注意个人言行,做到谈吐得体、举止有度就行了。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按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向题的思路论述,既逐层推进,又横向展开。B.本文在举例分析时,既有个人生活中的事实,也有为大家所熟知的公共事件,说服力强。C.文章在论述中国公共外交的理念时,运用对比的方法,主要是为了批评有的国家的做法。D.文章最后一段以出境旅游的游客为例,既贴近大众的生活实际,又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书法家通过书法帮助潘基文理解中华文化,说明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表达中国的一种有效方式。B.美国、英国相继设立“公共外交副国务卿”或类似的职位,这种重视公共外交的做法值得我们借鉴。C.开展公共外交,纠正西方政治力量和媒体对中国的偏见,改善中国的国际环境,是中国的迫切需要。D.每个人都是一部“中国读本”,即使无意识进括公共外交,我们的所有言行也会产生公共外交的效果。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大学》以“明德”作为思想的聚焦,开篇即言“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指出大学的宗旨在于明“明德”。历代的学者对“明德”概念做出不同的解释,东汉儒者郑玄释为“至德”,唐代经学家孔颖达释为“光明之德”,清人唐文治释为“君德”。这些阐释看似不一,但是都反映出“明德”与先王政教之间有一定的渊源关系。结合“明德”思想的历史发展轨迹和《大学》文本来看,《大学》中的“明德”思想实际包含了两个层面的内容。其一,“明德”指理性的政治美德,“明明德”就是要彰明、弘扬这种美德。从《大学》中的阐发来看,从政之人要心怀仁爱百姓之心,始终保持谦虚谨慎的态度;君主和百官应以义制利,不以个人私欲损害百姓的利益和福祉;君主百官要做到内心公平中正,一言一行为百姓起到示范作用。《大学》中将“明德”指向“明政之德”,是对早期“明德”传统的继承。“明德”最早出现在金文中,指承自先祖、以威仪和勤政为主要特征的政治品格。在《国语》《左传》《康诰》等早期文献中,“明德”也多次出现,用以颂扬古代圣王的美好德行。在这些文献中,“明德”常与“幽昏””无礼”等词对举而出现,凸显出“明德”是辟邪、淫佚、荒怠、粗秽、暴虐等非理性的政治品性的对立面。其二,“明德”也指人人本有、自身所具的光明德性。“明明德”就是通过教育和自明,使人所本有的光明德性得以显明。《大学》对早期的“明德”乃“明政之德”的传统进行了继承,但同时对“明德”的主体和“明德”之“德”的内容进行了扩充。在西周及更早的时期都是推行王官之学,早期的“明德”具有着鲜明的贵族性,但是在《大学》中,“德”不再被认为是君主、官员、贵族所独享,而是属于所有人。对“明德”的主体进行扩充,一方面体现出人文秩序的构建、社会良好德风的形成需要全社会进行共同努力;另一方面也是对教育普遍化的倡导。孔子提出“有教无类”的教育理念以来,儒家一直为推动平民教育和为更广阔的阶层争取文化权利而努力。《大学》丰富了早期“明德”之“德”的内容,在政治之德外,将人伦道德和公共美德也纳入“明德”范畴中。孝、慈乃人伦之德,与国人交而应有之信乃公共美德,这些美好的德性是人人内在皆有且应该彰显之德。《大学》中强调人伦道德和公共美德的重要性,甚至认为要修政德、行政德,首先要明人伦、讲公德。《大学》中也强调“自明”的重要性,言“克明峻德”的关键在于自我澄明,在自我澄明的基础上辅之以教育,通过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而明德。从两个层面明确《大学》中“明德”的旨趣,有助于深入把握《大学》的核心要义。《大学》中的“明德”所指是丰富的,其中既包含选贤任能、政通人和的政治诉求,又包含“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的教育理想。《大学》指出.“明德”的前提在于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而“明德”的目的在于齐家、治国、平天下。《大学》立足于推广普遍的人文教育、弘扬责任精神面“明明德”,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明德”基础。新时代的植根塑魂,还需传承《大学》中的“明德”精神。(摘编自莫医铭《<大学>中的“明德”旨趣》)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自古至今对《大学》中“明德”说法的诸多解释均与先王政教存在密切关系。B.理解“明德”思想的含意需要结合历代学者的看法和《大学》文本中的表述。C.从早期的理解来看,“明德”指人人皆有且应该彰显的人伦之德及公共美德。D.《大学》中“明德”的旨趣丰富,指仁爱谦谨、以义制利、公平中正等政德。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以前人对《大学》中“明德”的不同阐释引出了如何理解其旨趣的论题。B.文章采用总分总结构,中心部分从两个层面对“明德”包含的内容进行阐释。C.文章较为详细地论述了《大学》对早期的“明德”主体和“德”的内容的扩充。D.文章末段阐释了传承《大学》中“明德”精神对于新时代植根塑魂的重要意义。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大学》聚焦于“明德”,体现出儒家对于选贤任能、政通人和的政治诉求以及对教育普遍化的倡导。B.《大学》中的“明德”首先指理性的政治美德,与《国语》《左传》《康诰》等早期文献的记载一脉相承。C.清代诗人孙枝蔚《春木》诗之四中说:“愿崇明德,以娱高年。”其中的“明德”与《大学》中的“明德”含义相同。D.理解《大学》中对“明德”的途径的阐述,有助于当代青年学子厘清学习的目的和意义,努力学习,成为栋梁。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2019年10月下旬,在上海嘉定举行的一场汽车工程师论坛上,行业内人士正在激辩的一个议题是“真正的自动驾驶技术是否会在10年内到来”。对于部分业内人士来讲,10年的预期或许太长了。而在业内人士江崇龙看来:“自动驾驶可能到来的时间会比大家预想的要晚很多,还有很多技术亟待突破。”眼下,行业内的从业者们普遍关注自动驾驶技术的进展,这不仅仅源于对技术升级的朴素渴望,更重要的是,这一技术还将深刻改变未来的出行市场格局,甚至有可能催生出一个与过往经验完全不同的崭新市场。每个人都希望成为受益者。江崇龙分析道:“无人驾驶会从技术和商业模式两个层面对出行带来影响,这两个层面分别是自动驾驶和共享出行。”对于大多数消费者来说,所有权或是“物权”代表着人们对商品的全面占有。然而,这一长时间主宰商品经济的基石正面临着挑战,挑战发起方便是共享经济,这一趋势也已薑延至出行领域。在美国,有多达39%的高级车拥有者表示在自动驾驶解决方案日趋成熟后,会考虑放弃对汽车所有权的要求;在欧洲,这一数值达到了55%。中国消费者对所有权的诉求则更低,高达78%的高级车主考虑放弃所有权,占比刚好是美国的两倍。即便是在非高级车主群体中也出现了多样的情况,有21%的美国受访者考虑放弃所有权;而这个数值在中国就整整上升了48个百分点,近7成的非高级车主表示在技术成熟后,对所有权将不会有太多特别的要求。“无人驾驶技术成熟后,车辆的使用成本会大大下降,而车辆的利用率也将迅即提升。譬如以往汽车的工作时间取决于司机工作时间的长短,自动驾驶技术则能够让车辆在24小时内持续工作。”江崇龙认为这足以解释为什么消费者对所有权的兴趣开始降低。对于全球的汽车制造商来说,中国这块蛋糕足够诱人。一方面,众多的人口、不低的可支配收入和可拓展的汽车保有量让这里看起来生机勃勃;另一方面,中国社会整体展现出的对技术的高度热情,也让汽车厂商们看见了在这里探索未来的可能性——事实上,中国社会眼下表现出的技术热情放置在全球范围内来审视也实属罕见。除了中国消费者表现出的放弃所有权的高意愿之外,还有更多的数据显示了中国社会对技术所持的开放立场。在调查中,研究者向受访者展示了多个未来汽车空间中可能提供的附加服务或升级项目,譬如包括流媒体服务在内的个性化娱乐、包括自动调节温度和座椅偏好的个性化体验、包括按摩座椅等在内的车上健康服务等,只有58%和60%的美国与欧洲高级车主愿意为其中的至少一个项目支付费用,但高达83%的中国高级车主愿意为这些附加组件支付附加费。付费表达的是更高度参与的兴趣,如此规模的中国高级车主愿意为汽车空间内的附加服务付费,意味着一个更庞大的潜力市场正在形成。毕竟相较于一次性的汽车销隹,附加服务市场有着更大的想象空间。另外,当被问及自动驾驶技术成熟后,是否会考虑搬到农村地区或郊区时,中国的消费者同样也表现出了较大的兴趣。在美国,仅有37%的受访者认为如果日常通勤可以自动完成的话,他们会考虑改变居住地;而在中国,这个数值上升到了55%,甚至超过了欧洲的42%,这意味着技术的发展在中国将会产生更为深远的影响。1.下列对文中“无人驾驶技术”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无人驾驶对人们出行的影响主要技术和商业模式两个层面上。B.车主关注无人驾驶技术,主要是渴望技术升级和把握出行市场趋势。C.无人驾驶技术成熟后,车辆的使用成本会降低,车辆利用率会提升。D.眼下中国社会对无人驾驶技术表现出的热情远远超过欧美一些国家。2.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部分业内人士对技术发展较乐观,他们认为真正的自动驾驶技术10年内就能实现。B.共享经济的消费理念将会对商品经济的发展产生影响,这一趋势已蔓延至出行领域。C.自动驾驶方案成熟后,全球范围内的汽车消费者将会对汽车所有权归属失去兴趣。D.人口、可支配收入、汽车保有量和对技术的热情等要素让全球汽车厂商看好中国。3.面对日益成熟的自动驾驶技术,中国车主会产生哪些意愿?4、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李含,字世容,陇西狄道人也。侨居始平。少有才干,两郡并举孝廉。安定皇甫商州里年少,恃豪族,欲与结交,含距而不纳,商恨焉。遂讽州以短檄召含为门亭长。会州刺史郭奕素闻其贤,下车擢含为别驾,遂处群僚之右。司徒选含领始平中正。秦王柬薨,含依台仪,葬讫除丧。尚书赵浚有内宠,疾含不事己,遂奏含不应除丧。本州大中正傅祗以名义贬含。中丞傅咸上表理含曰:“秦王之薨,悲恸感人,百僚会丧,皆所目见。而今以含俯就王制,谓之背戚居荣,夺其中正。天王之朝,既葬不除,藩国之丧,既葬而除。藩国欲同不除,乃当责引尊准卑,非所宜言耳。今天朝告于上欲令藩国服于下此为藩国之义隆而天朝之礼薄也又云诸王公皆终丧礼宁尽乃叙明以丧制宜隆务在敦重也。”帝不从,含遂被贬,退割为五品。后为始平令。及赵王伦篡位,或谓孙秀曰:“李含有文武大才,无以资人。”秀以为东武阳令。河间王颙表请含为征西司马,甚见信任。顷之,转为长史。颙诛夏侯奭,送齐王冏使与赵王伦,遣张方率众赴伦,皆含谋也。后颙闻二王兵盛,乃加含龙骧将军。初,梁州刺史皇甫商为赵王伦所任,伦败,去职诣颙,颙慰抚之甚厚。含谏颙曰:“商,伦之信臣,惧罪至此,不宜数与相见。”商知而恨之。初,含之本谋欲并去乂、冏,使权归于颙,含因得肆其宿志。既长沙胜齐,颙、颖犹各守藩,志望未允。颙表含为河南尹。时商复被乂任遇,商兄重时为秦州刺史,含疾商滋甚,复与重构隙。商说乂曰:“河间之奏,皆李含所交构也。若不早图,祸将至矣。且河间前举,由含之谋。”乂乃杀含。(节选自《晋书•李含传》)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今天朝告于上/欲令藩国服于下/此为藩国之义隆/而天朝之礼薄也/又云诸王公皆终/丧礼宁尽乃叙/明以丧制/宜隆务在敦重也/B.今天朝告于上/欲令藩国服于下/此为藩国之义隆/而天朝之礼薄也/又云诸王公皆终丧/礼宁尽乃叙/明以丧制宜隆/务在敦重也/C.今天朝告于上/欲令藩国服于下/此为藩国之义隆/而天朝之礼薄也/又云诸王公皆终丧/礼宁尽乃叙/明以丧制/宜隆务在敦重也/D.今天朝告于上/欲令藩国服于下/此为藩国之义隆/而天朝之礼薄也/又云诸王公皆终/丧礼宁尽乃叙/明以丧制宜隆/务在敦重也/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孝廉,是汉武帝时设立的察举考试的一种科目,《陈情表》中“察臣孝廉”即是此意。B.檄,是中国古代官府往来文书中一种上行文书的名称,常用于晓谕、征召、声讨等。C.薨,古代称诸侯或有爵位的大官死去为薨,也可用于皇帝的高等级妃嫔和皇子公主。D.刺,有检核问事的意思。刺史,官职名,刺史制度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地方监察制度。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李含少有才干,得到举荐任用。李含在少年时代就表现出了出众的才华,先受到陇西、始平两郡的推荐,后又得到郭奕的提拔重用。B.李含依礼服丧,遭到诋毁被贬。秦王司马柬去世,李含按制度服丧除丧,却遭到存有私心的赵浚、傅祗等人的中伤诋毁,后被贬官。C.李含富有谋略,深受上司信任。司马颙杀夏侯奭,派张方投赴司马伦等计策,都出自李含;被司马颙视为心腹,先后被封征西司马、龙骧将军。D.李含志愿未遂,最终惨遭杀害。李含辅佐司马颙想使其掌管执政大权,但最终愿望还没实现,后在皇甫商的挑唆下,被司马乂所杀。5、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下列小题。山中王勃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注]本诗大概作于王勃被废斥后在巴蜀作客期间。1.王勃是“初唐四杰”之一,我们在初中学过他的一首五言律诗是《________》。2.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人以“万里”对“长江”,是从地理概念上写远在异乡、归路迢迢的处境;以“将归”对“已滞”,是从时间概念上写客旅久滞、思归未归的状况。B.三四两句写诗人在山中望见的实景,含有从《九辩》“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两句化出的意境。C.全诗语言清新明快,结构严谨,意境阔大,余韵耐人寻味。D.作者还有一首《羁春》诗:“客心千里倦,春事一朝归。还伤北园里,重见落花飞。”诗的韵脚与本诗完全相同,抒写的也是羁旅之思,只是一首写于暮春,一首写于晚秋,季节不同,用来衬托情意的景物就有“落花飞”与“黄叶飞”之异。3.南宋沈义父在《乐府指迷》中说:“结句须要放开,含有余不尽之意,以景结情最好。”请分析本诗最后一句以景结情的艺术效果。6、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1)大方无隅,________________,大音希声,大象无形。(《老子》)(2)博学而笃志,________________,仁在其中矣。(《论语·子张》)(3)________________,恐年岁之不吾与。(屈原《离骚》)(4)顺风而呼,________________,而闻者彰。(荀子《劝学》)(5)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________________。(李白《蜀道难》)(6)________________,浅草才能没马蹄。(白居易《钱塘湖春行》)(7)风霜高洁,________________,山间之四时也。(欧阳修《醉翁亭记》)(8)斜阳草树,_____________,人道寄奴曾住。(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7、《主持人大赛》是中央电视台精心打造的一项重大赛事,假如你是参赛选手,请从以下三个任务中选择一个完成。至少运用两种修辞手法,150字以内。(1)假如你是《朗读者》的主持人,本期嘉宾是中国女排总教练一—郎平,她将以“青春”为主题进行朗读,请你为郎平的出场写一段主持稿。(2)元宵佳节,作为央视元宵喜乐会的主持人在节目现场你将与海外华侨直播连线,请写一段主持稿,引出海外分会场的直播。(3)作为《最美中国人》的主持人,该节目的其中一位获奖者一一钟南山将上台领奖。请你为这位84岁高龄仍义无反顾赶往武汉防疫第一线的“最美逆行者”写一段颁奖词。8、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不仅主要人物形象鲜明,就是次要人物也生动丰满。请从《呐喊》《边城》《红岩》《老人与海》四部经典中任选一个次要人物,结合书中的相关内容,写一段抒情文字。不超过150字。9、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①评改试卷时,常常会听到任教数理化等科目的老师向语文老师抱怨:“学生连题目都读不懂!审题不会‘咬文嚼字’怎么会做题?”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中流砥柱钟南山院士近日与大家分享学习体会:“学好语文最关键,学好语文才能对事情进行分析,进行综合和总结。”③最近,由武汉发布的32张抗疫感恩海报获得了无数点赞。“下个烟花三月,一同登楼望春风”“八闽来助,江城有福”……32处美景,配上32句各具特色的美言,让人觉得美好又充满希望。④外交部发言人耿爽回应美方诋毁中方的抗疫努力:“行有不得,反求诸己。”此话为孟子所言,意为做事不成功,就要从自身找原因。大批网友纷纷赞其“驳得好”的同时也感慨:“不学一点国学知识,中国话你都听不懂!”学生小陈经常在班上宣扬语文学习无用论,作为小陈的同学,读了上述材料,你对语文学习有何感想?请你写一篇驳论文来反驳小陈。要求:结合材料,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切合身份,贴合情境;符合文体特征;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1、1.B2.C3.D【解析】1.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此题主要从概念的内涵的方面考核,概括文章的内容较难,答题时首先阅读题干,在文中找到题干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A项,“以公众为主体的新式公共外交影响力已经超过以政府为主体的传统公共外交”错误,原文为“这种以公众为主体的新式公共外交的实际影响力,不仅补充了前者,不少时候还甚于前者”;C项,“不同文明之间缺乏足够的对话或者对话不对称,就会产生重大的误解甚至冲突”错误,结合“当不同文明之间缺乏足够的对话或者对话不对称时,则有可能产生重大的误解甚至冲突”分析,原文只是说可能会产生冲突;D项,“公共外交并不需要人们去谈政治话题,去解疑释惑”错误,原文只是说不要求人人都去谈政治话题,去解疑释惑。故选B。2.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分析文章的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第一步,逐项审查每一个选项有几个分句,分句与分句之间是什么关系,一般的有因果、条件、假设、目的等关系。第二步,比对每一分句的意义在原文是否有依据,分句与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在原文中是否有依据。C项,“主要是为了批评有的国家的做法”错误。作者在论述中国公共外交理念时顺带批评了有的国家的做法,但这不是作者的主要目的。主要目的应是说明中国公共外交理念的合理性和优越性。故选C。3.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和归纳概括内容要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一般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D项,“我们的所有言行也会产生公共外交的效果”有误,结合“我们每年出境旅游的人大约是8000万人次以上,普通游客未必意识到自己在进行公共外交,但他的言行却带来了公共外交的效果,有正面也有负面,比如礼貌、友好就有正面效果,大声喧哗、不守秩序就有负面影响”分析可知,文中针对的是出境旅游的游客。故选D。【点睛】解答此类题的步骤是:第一步,把握全文主要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涉及的内容一般范围比较大,所以把握全文主要内容是筛选和整合的基础。具体来说,要探究文章的观点,把握作者在文中体现的态度,筛选出文中使用的论据等。对文章的主要内容有个整体把握,筛选和整合信息时才会心中有数。第二步,把握题干,确定答题区间。第三步,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应比较。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区别,命题者常通过改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要认真核对,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2、1.B2.D3.C【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分析概括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对比辨析,判断正误。本题要求选出“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A项,“自古至今对《大学》中‘明德’说法的诸多解释均与先王政教存在密切关系”错误,“密切关系”错解,原文说的是“一定的渊源关系”,选项说成“密切关系”;C项,“从早期的理解来看,‘明德’指人人皆有且应该彰显的人伦之德及公共美德”错误,偷梁换柱,“人人皆有且应该彰显的人伦之德及公共美德”是《大学》的认识,不是早期的理解;D项,“《大学》中‘明德’的旨趣丰富,指仁爱谦谨、以义制利、公平中正等政德”错误,选项范围缩小,除了选项所说之外,还有孝慈、诚信等人伦之德和公共美德。故选B。2.本题考核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同时关注选项叙述与文章内容表达的细微差别。本题要求选出“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D项,“文章末段阐释了传承《大学》中‘明德’精神对于新时代植根塑魂的重要意义”概括失当,“阐释了传承《大学》中‘明德’精神对于新时代植根塑魂的重要意义”错误,文末仅是指出了传承《大学》中“明德”精神的原因,并未阐释意义。故选D。3.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信息,分析归纳内容要点,并把握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C项,“清代诗人孙枝蔚《春木》诗之四中说:‘愿崇明德,以娱高年。’其中的‘明德’与《大学》中的‘明德’含义相同”错误,选项移花接木,清代诗人孙枝蔚《春木》诗中的“明德”指光明之德、美德,只与《大学》中“明德”的第二个层面的理解相同,未涉及第一个层面的理解。故选C。【点睛】比对句间关系,则要求考生不只是单纯地筛选信息,更应在筛选的基础上关注信息间的联系。因此,比对分句间的逻辑关系是比对的重点内容。比对关系分两步:第一步,逐项审查每一个选项有几个分句(包括句子),分句与分句之间是什么关系(重点抓关联词),一般的有因果、条件、假设、目的等关系,但以因果关系居多。第二步,比对每一分句的意义在原文是否有依据,分句与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在原文中是否有依据。尤其看因果关系,是否有强加、倒置不当。比对依据和结论,看推断是否成立。推断题选项的表述,有的是完整的推断形式,原因结果或条件结论同时出现;有的只是一个判断句。对完整推断形式的表述,一看所述原因或条件文中是否有依据,二看所述结果(结论)文中是否有依据,三看原因或条件与结果或结论之间是否有合理的逻辑关系。对只是一个判断句的表述,一看文中是否提供了现成的结论,二看结论(既然是推断想象,“这个结论”文中往往没有提供)是否符合客观事实与逻辑事理。3、1.B2.C3.①较多车主会放弃汽车所有权;②许多中国高级车主会付费享受未来汽车空间中的附加服务或升级项目;③一些车主会改变居住地。【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所问,然后再到文中找到选项的内容,进行比对,一看内容是否吻合,二看选项所答与题干所问是否一致,考查的其实是学生的细心和耐心。B项,不是“车主”,而是行业内从业者,第三段说“行业内的从业者们普遍关注自动驾驶技术的进展,这不仅仅源于对技术升级的朴素渴望,更重要的是,这一技术还将深刻改变未来的出行市场格局”。故选B。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时,阅读一定要细致,要回到原文中逐句比较。特别要注意其中的细枝末节的毛病,例如事件的前后倒置、内容上的归纳不完整、中心概括上的无中生有、片面遗漏、强拉硬连、任意拔高等。C项,“全球范围内的汽车消费者将会对汽车所有权归属失去兴趣”错误,原文说“在美国,有多达39%的高级车拥有者表示在自动驾驶解决方案日趋成熟后,会考虑放弃对汽车所有权的要求;在欧洲,这一数值达到了55%。中国消费者对所有权的诉求则更低,高达78%的高级车主考虑放弃所有权,占比刚好是美国的两倍”。故选C。3.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概括文中信息的基本能力。解答本类型题目一定要善于追本溯源寻依据,抓因求果找理由,此类题目的有效信息往往是隐蔽的、分散的。根据要求从原文中寻找信息,并将其进行概括组合,形成答案。①依据“中国消费者对所有权的诉求则更低,高达78%的高级车主考虑放弃所有权,占比刚好是美国的两倍”,可知中国车主中较多车主会放弃汽车所有权;②依据“付费表达的是更高度参与的兴趣,如此规模的中国高级车主愿意为汽车空间内的附加服务付费,意味着一个更庞大的潜力市场正在形成”,可知许多中国高级车主会付费享受未来汽车空间中的附加服务或升级项目;③依据最后一段“当被问及自动驾驶技术成熟后,是否会考虑搬到农村地区或郊区时,中国的消费者同样也表现出了较大的兴趣”“而在中国,这个数值上升到了55%”,可知中国一些车主会改变居住地。4、1.B2.B3.B【解析】

1.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能力。解答时抓住句子中的重要名词和虚词,根据其在句子文中充当的成分和在句子中所起到的作用,可以判断出断句的正确划分;同时注意句子中对仗的地方,根据句式特点断句是最简洁的方法。句子翻译:现今朝廷告于上,想让藩国施行于下,这是抬高了藩国的规格,而降低了皇朝的礼仪。又有一种说法说对各位王公都要服满丧期,按理服丧要显示出他们的地位,我们强调丧制应该隆重,是力求敦厚凝重。具体断句,“终丧”的意思是“服满丧期”,中间不能断开,所以“丧”后断句,排除选项AD,“丧制宜隆”意思是“丧制应该隆重”,这是主谓结构,中间不能断开,所以“隆”后断句,排除选项C。故选B。2.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语境的含义作答。B项,“是中国古代官府往来文书中一种上行文书的名称”表述错误,檄,是中国古代官府往来文书中一种下行文书的名称。不是“上行文书的名称”,故表述错误。故选B。3.本题考查筛选文中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选项内容多是命题者对原文的概括、转述和分析,所以首先要理解文意,通过对比法把选项与原文进行细致的对比、分析,从中发现选项与原文意思不一致的地方,进而找出选项的干扰之处。B项,“却遭到存有私心的赵浚、傅祗等人的中伤诋毁”表述错误,参考原文“本州大中正傅祗以名义贬含”,意思是“本州大中正傅祗以名誉和道义贬了李含的官职”,可见傅祗没有中伤诋毁。故选B。【点睛】文言文翻译记清两原则,一是直译为主,字字落实。所谓“直译”就是字字落实,不可凭大意去翻译。所谓“字字落实”,就是在翻译时,要将文言语句中的每个词都落实到译文中去,这是文言文翻译的最基本的要求。“直译为主”是文言文翻译最基本的方法,也是保证达到“字字落实”这一基本要求的最佳方法。“直译为主”是说对于大多数句子、大多数词语,可以采取直接翻译的方式来进行。二是意译为辅,文句通顺。所谓“意译为辅”就是在难以直译或直译后难以表达原文意蕴的时候,酌情采用意译作为辅助手段。文句通顺是语言表达的一般要求,凡是语言表达都必须遵从。考生一定要养成推敲语句的习惯。翻译成现代汉语以后一定要读一读,看看是否通顺、流畅。如果不通顺、不流畅,就要对它进行修改、润色,适当的进行意译。翻译:李含,字世容,是陇西郡狄道县人。寄居在始平郡。年少时有才干,两郡同时举荐他为孝廉。安定人皇甫商是本地的少年,仗恃自己是豪族子弟,皇甫商想要和他结交,李含拒绝而不接受,皇甫商对李含怀恨在心。于是劝说州里用一封短书召李含去做门亭长。恰巧州刺史郭奕平素听说李含贤能,到任后便提拔李含为他的别驾,李含地位处在其他僚属之上。司徒选拔李含兼任始平郡中正。秦王司马柬去世,李含依照台省制定的仪规,等葬事完毕就脱去了丧服。尚书赵浚受到朝廷的宠爱,嫉恨李含不侍奉自己,就上奏说李含不应过早脱下丧服。本州大中正傅祗以名誉和道义贬了李含的官职。中丞傅咸上表为李含申辩说:秦王去世,悲恸感人,百官共同吊丧,实为有目共睹。而现在因李含迁就王制,说他居于尊荣之位而轻忘悲哀,夺去他中正的职位。皇朝如有丧事,葬毕而不脱去丧服;可藩国有了丧事,葬毕便脱去丧服。藩国如果也想同样不脱丧服,就应当指责他们引用尊者的制度作为卑者的准则,是不应宣扬的。现今朝廷告于上,想让藩国施行于下,这是抬高了藩国的规格,而降低了皇朝的礼仪。又有一种说法说对各位王公都要服满丧期,按理服丧要显示出他们的地位,我们强调丧制应该隆重,是力求敦厚凝重。惠帝没有听从,李含于是被贬,削退到五品。后来李含担任始平令。到了赵王司马伦篡位时,有人对孙秀说:“李含文武双全,不要让他帮助了别人。”孙秀任命他为东武阳令。河间王司马颙上表请求任李含为征西司马,李含很受信任。不久,转任长史。司马颙杀夏侯奭,把齐王司马冏的使者送到赵王司马伦处,派张方率众士兵投赴司马伦,都是李含的谋略。后来司马颙听说齐王、成都王兵力强盛,便加封李含为龙骧将军。当初,梁州刺史皇甫商被赵王司马伦任用,司马伦失败后,皇甫商离职到了司马颙身边,司马颙厚重地安慰抚慰他。李含劝谏司马颙说:“皇甫商是司马伦的宠幸之臣,因害怕治罪才投奔这里,不应频繁地与他相见。”皇甫商听说后便憎恨李含。当初,李含本来打算同时除掉司马乂、司马冏,使权力归于司马颙,李含也可以藉此实现自己长久以来的愿望。长沙王打败齐王后,司马颙、司马颖仍然各自守护着藩国,李含的愿望并未实现。司马颙上表请求任李含为河南尹。当时皇甫商又被司马乂相知并任用,皇甫商的哥哥皇甫重此时任秦州刺史,李含更加嫉恨皇甫商,又和皇甫重产生了矛盾。皇甫商劝司马乂说:“先前河间王的奏本,都是李含编造虚构的。如果不早些想办法,祸患即将临头了。况且河间王日前的举动,都出自李含的计谋。”司马乂便杀了李含。5、1.送杜少府之任蜀川(写“州”也可)2.C3.结句以景结情,诗人用眼前漫山的黄叶飘飞这一深秋萧瑟景色,进一步烘托出自己飘零旅况、久客思归的悲寂心情,确实有宕出远神、耐人寻味之妙。【解析】1.此题考查古代文化常识,文化常识的考查包括作家作品、文学常识、文化习俗等。解答此类题目,平时要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认真审题,结合语境的含义作答。本题考查初唐诗人王勃的相关知识。根据题干中提示的信息:“初中学过”“五言律诗”,结合积累进行筛选即可得出答案为:《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约650——676年),唐代诗人。汉族,字子安。绛州龙门人。王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齐名,世称“初唐四杰”,王勃是“初唐四杰”之首。《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是作者在长安时所写。这位姓杜的少府将到四川去上任,王勃在长安相送,临别时赠送给他这首送别诗。2.本题是综合性考查题目,考查分析理解诗歌的内容、语言、手法、情感等的能力,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逐句翻译诗句,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并得出答案。本题要求选出“分析不正确的一项”。C项中“全诗语言清新明快”说法有误,这首诗抒发了作者久滞异地,渴望早日回乡的思想感情。用丰富的意象渲染了悲凉的氛围,衬托出诗人久客思归的凄苦心境。全诗语言洗练,情景交融,塑造了一个天涯游子的典型形象。故选C。3.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艺术手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翻译诗句并理解诗歌内容;然后明确诗歌所使用的手法,并结合内容分析是怎样使用该手法的;最后点出作者情感或艺术效果。本题题干中已提示手法为“以景结情”。本诗最后一句写“放眼望去,山山皆是飘零的枯黄的秋叶”,诗人长期漂泊在外,所以内心因为思念家乡而分外悲凉,诗人又看到了秋天万物衰落的景象,这就更增添了他思乡的愁绪。此句没有一个直接表现感情的字眼,但渗透了诗人浓厚的感情。这飘零黄叶,也正是诗人飘零状况的象征。所以,结句所写之景对一二两句所写之情起映衬作用,而又有以景喻情的成分。同时,把“山山黄叶飞”这样一个纯景色描写的句子安排在篇末,极强的画面感容易引发读者想象,就有宕出远神之妙。作答时注意条理清晰,语言流畅。6、(1)大器晚成(2)切问而近思(3)汩余若将不及兮(4)声非加疾也(5)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6)乱花渐欲迷人眼(7)水落而石出者(8)寻常巷陌【解析】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考核识记名篇名句的能力的题目,此类题目一般有理解性默写和根据上下文填空两种类型。答题时注意不要出现错别字,理解性默写还要注意给出的提示,填准句子。此题属于根据上下文默写,注意不要写错别字。7、(1)我们把时针拨回洛杉矶奥运会女排摘金的场景:“胜利了!胜利了!是梦吗?这是梦吗?我只感觉我们场上六个队员是那么默契,那只球那么听话,任我们随心所欲,站在球场的中国队告诉人们,她们无所畏惧。”在美好的青春年华,一群姑娘们在她们教练的带领下为了自己的梦想而拼搏,这就是本期嘉宾中国女排总教练--郎平。欢迎郎指导围绕“青春”与我们交流。(2)欢迎大家收看《元宵喜乐会》,相信大家都还沉浸在过年团圆的喜庆里,赏花灯,吃汤圆,看晚会,其乐融融。但有一个特殊的人群,像蒲公英一样散落在世界各地,无缘与亲人团聚。他们就是生活在海外的华侨们。今天我们就在这档节目中,为他们实现和家人团圆的梦想。接下来,我们把画面交给世界各地的海外华侨,听听他们的心声。(3)他两鬓斑白,满脸皱纹,但依然不忘被病痛折磨的人们。在抗击“非典”和新型冠状病毒期间,他挺身而出,勇敢地逆行,奔赴疫情灾区,带领医护人员,与病毒做抗争,与死神争分夺秒,毫不客气地在他的镰刀下抢走一个个生命。他就是钟南山院士,他是为中国请命之人,是载入中国史册之人,他所做的一切值得我们肃然起敬!【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微写作的能力。写好微写作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来考虑:①为什么要写作,即写作目的;②写给谁或写给谁看,即写作对象;③用什么形式来承载表达的内容;④语言表达。根据写作目的、写作对象所需要的得体的语言。微写作的语言要求准确、简明、合理、得体。做这类试题要指导学生学会分析题干要求,能揣摩理解出题者意图,当然考试时这类题型以主观题为主,在备考时还应多练习、多积累。(1)此题要求写一份主持稿,要有互动性内容,引出郎平。有针对性介绍郎平的事迹,点明朗读主题“青春”,语言要连贯得体,表达准确,注意至少运用两种修辞。(2)本题要求写一段主持稿,首先要求语体色彩要口语化,主持元宵晚会要有喜庆色彩,有“元宵节”元素。另外,“引出海外分会场的直播”可见,要求有互动性内容,引出连线方。至少运用两种修辞手法,推荐排比、对偶、比喻等手法,语言表达连贯准确,注意字数限制。(3)完成此题要掌握颁奖词的写作特点,广泛阅读积累。掌握钟南山的生平事迹,要扣住钟南山的身份,根据作品内容揭示钟南山最突出的价值,语言上使用短句整句,注重音节协调,有文采,至少运用两种修辞手法,整体表达连贯准确、自然流畅。8、《边城》:翠翠身世可怜,但她却乐观向上.其父母因为不是正经夫妇,所以注定了以悲剧了此一生.翠翠的父亲为了维护军人的尊严而自刎,其母也因“愿得一心人,自首不相离”的誓言而殉情,留下了稚幼的翠翠和“白发人送黑发人”的老船夫,祖孙俩从此相依为命,守着青山绿水与一叶扁舟、一条黄狗愉快度日.贫困却也悠游自在,渡人过河却不收取一分钱财,有时也会献上自己的茶水和草药,当真是安贫乐道,活的如神仙般自在.翠翠为人天真活泼,处处俨然如一只小兽物.人又那么乖,和山头黄麋一样,从不想到残忍的事情,从不发愁,从不动气。【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微写作的能力,也是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的能力。解答微写作,关键在于如下几点:一是注意审题,有几问,有无修辞、句式、字数、表达方式等方面的要求;二是注意语言要简洁,观点要明确,注意直接入题,不必铺陈;三是力求结构完整,运用如下的结构方式,如前后照应式、篇末点题式、总分总式等;四是注意表达方式的运用,受文体的限制,一篇文章总以某种表达方式为主,同时兼用其他表达方式;五是注意时空的局限性,不能任意发挥和联想;六是主题要观点成熟健康,即不偏激不牢骚,符合主流思想意识;七是写作要有创新意识,体现个性特点。就本题而言,考生需要对《呐喊》《边城》《红岩》《老人与海》四部经典有所了解,如书中的主要人物、次要人物,如这些人物的人生经历,人物在生活中的表现;然后选出自己最熟悉的一个次要人物,思考与之相关的情节,分析这一情节中展现出的人物特点,最后对此做出评价。如《边城》里的主要人物是翠翠,次要人物有翠翠的妈妈和爸爸,如船总顺顺,如《老人与海》中主要人物是老人,次要人物有孩子,明确了人物之后还要思考相关的情节,如老人捕捉马林鱼,与鲨鱼搏斗,如翠翠与祖父相依为命,等等;明确人物,分析情节之后,还要思考人物的表现,彰显出的精神或者生活态度,并且做出恰当的评价。9、【范文】语文,应该是最美的风景很多同学对语文的第一印象就是枯燥乏味,认为他不甚重要。觉得大家语文水平都差不多,语文成绩的好坏拉不了什么分,不学也罢。或者有些考生和家长都对高考语文的重要性很明白、很了解了,可问题在于怎么学成绩也上不去,与其白往里边搭工夫,还不如把时间和精力用在更有效率的地方,语文就听天由命吧!所以有一种“语文无用论”弥漫在众多的学生和家长之间。我认为,这种想法是非常不正确的。语文的价值在于,她是通向人类精神文化的宝库。书籍是全人类的营养品,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这里的“书籍”当然不是指任何一本书。一个人不应该长期满足于阅读通俗读物,爱因斯坦说,我们应该读读优秀的古典作品。古典作品是一个民族心路历程的折射,由于没有或较少受到商业文明的渐染,而保留了较多清明而深邃的思想,体现了对人类命运的终极关怀,这些作品对于患有“近视症”“多动症”“麻木症”“妄想症”的现代人无疑是一副难得的清醒剂和镇静剂。古人讲:“一日不读书,则语言无味,面目可憎。”又说:“正其义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可见,读书并非为了眼前的功利目的,而是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需要。学习语文的过程正是思想意识、道德情操、人格精神、人文素养的不断培育和提升的过程。读书人之于文盲,不仅在于他们认得字,能读书,更在于他们能通过读书而知道越来越多的道理,增长越来越多的智慧,培养起真正属人的性情。达尔文称良知为“人类一切本能中之最高贵者”,这种本能比它种本能更足以使人类区别于别种动物。而良知,是语文告诉我们的。我们不能死学语文,语文是比数学还难的一门学科,它在于日积月累,所以在上课时,我们必须听讲,因为稍不留神,就与下文无法串联,课堂应该是学生的,学生要自主挖掘书中真谛,参考书,资料书,能不要就不要,因为它们只会干扰我们的思维,我们要跳出大脑里的束缚,敢于提出自己的疑问,语文博大精深,不同的人理解就有不同的认知,所以课堂就应该学生互相交流,互相质疑。生活中处处都是语文,我们要善于发现。你会瞧见:水滴石穿是语文,时间流逝是语文,团结拼搏是语文,到处都不缺乏语文。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我们要努力的学习,认真刻苦,这样才有美好的未来。而这一切都建立在语文之上,学不懂语文,你读题肯定读不懂,学不好学问,你做题肯定不理解,每门学科都离不开语文,语文永远都是佼佼者。语文,应该是最重要的,是最美的风景。【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写材料作文,首先要读懂材料,抓住主旨,注意材料的特点,单则材料要从整体上把握其主旨,多则材料应弄清它们的异同,从而把握中心,比喻性材料要理解其比喻意义,含哲理性寓言材料,要把握其寓意,所谓抓住主旨;其次要选择角度,准确立意,主旨单一的材料据材料立意即可,蕴涵丰富的材料,可从多角度立意,即发散思维多向立意。审题要想写好材料作文,就必须认真审视材料,设法找出材料中有关立意的点滴“标识”,反复揣摩命题人既定的写作“走向”,尽量做到“顺竿子往上爬”,把握最佳立意角度。这是一道材料作文题。要求学生依据材料来立意、构思,材料所反映的中心就是文章中心的来源,不能脱离材料所揭示的中心来写作,故材料作文又叫“命意作文”,即出题者已经把作文的“基本中心”提供给考生了,审题时要抓住关键语句重点思考。第一则材料讲述的是其他科目的老师评改试卷时向语文老师抱怨学生连题目都读不懂。材料二是钟南山院士近日与大家分享学习体会,他认为学好语文最关键。材料三是武汉发布的32张抗疫感恩海报配上32句各具特色的美言,让人觉得美好又充满希望。材料四是外交部发言人耿爽用回应美方诋毁中方的抗疫努力干净利索,体现其丰厚的国学知识。这四则材料都是在讲语文的重要性。接着提示性语言“学生小陈经常在班上宣扬语文学习无用论,作为小陈的同学,读了上述材料,你对语文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