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诗经》看楚地青铜酒器的形制演变_第1页
从《诗经》看楚地青铜酒器的形制演变_第2页
从《诗经》看楚地青铜酒器的形制演变_第3页
从《诗经》看楚地青铜酒器的形制演变_第4页
从《诗经》看楚地青铜酒器的形制演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从《诗经》看楚地青铜酒器形制演变)摘要:酒器是先秦时期礼器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衡量等级的标志器物也是身份地位的象征。楚地青铜器是三代青铜器中独具特色的一部分,代表了南方青铜文化发展的高峰。据以往研究现状而言,楚地青铜酒器的研究多侧重于楚墓考古发现,对于传世文献引用较少。《诗经》所收录的涉酒诗有35篇之多,对饮酒器物与习俗进行了凸出描写,是我们研究上古酒文化的重要史料。因此本文从《诗经》中对青铜酒器的记载出发,以6处出土青铜酒器的楚系墓葬群为基础,以楚地青铜酒器的形制演变和独特器型为分析对象。通过时间和空间两方面分析其演变和地方器型的形成的进程,揭示青铜酒器在楚国社会中地位变化以及变化背后的原因与意义。关键词:青铜酒器;类型学;楚地;《诗经》目录绪论 参考文献一、期刊论文[1]閻步克.《儀禮·士虞禮》所見廢爵、足爵、繶爵辨[J].中华文史论丛,2020,(01).[2]湖北京山发现曾国铜器[J].文物,1972,(02).[3]王善才,王世振,陈秋红,等.湖北随州义地岗墓地曾国墓1994年发掘简报[J].文物,2008,(02).[4]黄敬刚.湖北随县刘家崖发现古代青铜器[J].考古,1982,(02).[5]王仁湘,郭德维,程欣人.湖北宜城楚皇城勘查简报[J].考古,1980,(02).[6]郭长江,陈虎,李晓杨,等.湖北随州枣树林墓地190号墓发掘报告[J].考古学报,2023,(01).[7]殷玮璋,曹淑琴.寿县朱家集铜器群研究[C]//求索集(二),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3.[8]田海峰.湖北枣阳县又发现曾国铜器[J].江汉考古,1983,(03).[9]王儒林,崔庆明.南阳市西关出土一批春秋青铜器[J].中原文物,1982,(01).[10]杨权喜.湖北枣阳县发现曾国墓葬[J].考古,1975,(04).[11]陈虎,林戈,王玉杰,等.湖北随州枣树林墓地M118发掘简报[J].江汉考古,2023,(01).[12]湖北随县曾侯乙墓发掘简报[J].文物,1979,(07).[13]王先福,王红星,胡雅丽,等.湖北枣阳九连墩M2发掘简报[J].江汉考古,2018,(06).[14]襄阳蔡坡战国墓发掘报告[J].江汉考古,1985,(01).[15]赫玉建,乔保同,柴中庆.河南淅川县徐家岭11号楚墓[J].考古,2008,(05).[16]欧潭生,詹汉清,刘开国.固始白狮子地一号和二号墓清理简报[J].中原文物,1981,(04).[17]湖北鄂城鄂钢五十三号墓发掘简报[J].考古,1978,(04).[18]湖北江陵拍馬山楚墓发掘簡报[J].考古,1973,(03).[19]杨定爱.麻城楚墓[J].江汉考古,1986,(02).[20]王从礼.江陵张家山201号楚墓清理简报[J].江汉考古,1984,(02).[21]吴晓松,洪刚.湖北黄冈两座中型楚墓[J].考古学报,2000,(02).[22]韩斝,张海滨,柴中庆,等.河南南阳春秋楚彭射墓发掘简报[J].文物,2011,(03).[23]李祖才.湖北襄阳团山东周墓[J].考古,1991,(09).[24]黄凤春,黄旭初.湖北郧县乔家院春秋殉人墓[J].考古,2008,(04).[25]方明红.楚缶与楚文化演进探析[J].华夏考古,2023,(01).[26]乔保同,李萌,王凤剑.河南南阳春秋楚彭氏家族墓地M1、M2及陪葬坑发掘简报[J].文物,2020,(10).[27]黄凤春,田桂萍.湖北麻城市李家湾春秋楚墓[J].考古,2000,(05).[28]湖北铜绿山春秋战国古矿井遗址发掘简报[J].文物,1975,(02).[29]殷玮璋,曹淑琴.铜绿山古铜矿采矿技术的思考[C]//求索集(一),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3.[30]夏鼐,殷玮璋.湖北铜绿山古铜矿[J].考古学报,1982,(01).二、著作[1]刘玉峨.《诗经》与周代社会[M].呼和浩特:内蒙古大学出版社.2007.[2]朱凤瀚.中国青铜器综论[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3]刘彬徽.楚系青铜器研究[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1995.[4]襄樊市考古队,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湖北孝襄高速公路考古队.枣阳郭家庙曾国墓地[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5]俞伟超.考古类型学的理论与实践[M].武汉:文物出版社,1989.[6]安徽省文物管理委员会,安徽省博物馆.寿县蔡侯墓出土遗物[M].北京:科学出版社,1956.[7]河南省文物研究所,河南省丹江库区考古发掘队,淅川县博物馆.淅川下寺春秋楚墓[M],北京:文物出版社,1991.[8]张闻捷.楚国青铜礼器制度研究[M],福建:厦门大学出版社,2015.[9]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曾国青铜器[M],北京:文物出版社,2007.[10]李伯谦.中国出土青铜器全集.湖北(中)[M],龙门书局,2018.[11]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淅川县博物馆.淅川和尚岭与徐家岭楚墓[M].郑州:大象出版社,2004.[12]随州市博物馆.随州擂鼓墩二号墓[M],北京:文化出版社,2008.[13]湖北省荆州地区博物馆.江陵雨台山楚墓[M],北京:文物出版社,1984.[14]湖北省荆沙铁路考古队.包山楚墓[M],北京:文物出版社,1991.[15]河南省文物研究所,河南省丹江库区考古发掘队,淅川县博物馆.淅川下寺春秋楚墓[M],北京;文物出版社,1991.[16]王志刚等编著.余岗楚墓[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17]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江陵沙冢楚墓[M],北京:文物出版社,1996.[18]湖北博物馆.曾侯乙墓[M],北京:文物出版社,1980.[19]路国权.东周青铜容器谱系研究[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8.[20]张正明.楚史[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1999.[21]后德俊.楚国的矿冶髹漆和玻璃制造[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1995.[22]高至喜.楚文化的南渐[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1995.三、学位论文[1]楊雅君.《詩經》名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