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CS
CCS
团体标准
T/GDHS×××—××××
广东省沥青路面清洁化就地热再生
技术规程
(征求意见稿)
××××-××-××发布××××-××-××实施
广东省公路学会发布
1
T/XXXXXXX—XXXX
广东省沥青路面清洁化就地热再生
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文件确立了沥青路面清洁化就地热再生调查与分析、路面设计、材料与设备、配合比设计、施工
工艺及质量控制与检查验收的程序。
本文件适用于各等级公路清洁化路面再生技术应用维修及改扩建工程。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JTGD50-2017《沥青路面设计规范》
JTGE20《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
JTGF40-2004《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
JTGF80/1-2017《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第一册土建工程》
JTG3450《公路路基路面现场测试规程》
JTG5421《公路沥青路面养护设计规范》
JTG/T5521-2019《公路沥青路面再生技术规范》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清洁化就地热再生cleanhotin-placerecycling
在传统就地热再生技术的基础上,提升工程质量,控制场界温度、大气透光率、温室气体排放浓度
等环境质量指标满足本文件要求的一种沥青路面就地热再生新技术。
3.2
复拌再生remixing
将旧沥青路面加热、翻松、就地掺加一定数量的沥青再生剂、新沥青混合料、新沥青,经热态拌和、
摊铺、压实成型。
3.3
沥青再生剂rejuvenatingagent
掺加到热再生沥青混合料中,用于改善老化沥青性能(延度、针入度、软化点等)的添加剂。
3.4
再生沥青recycledasphalt
再生混合料产品中提取的沥青。包含旧路面中的沥青与沥青再生剂、新掺入沥青(需要时)组成的
混合物。
3.5
再生沥青混合料recycledasphaltmixture
在旧路面沥青混合料中,按一定比例加入新矿料(需要时)、新沥青(需要时)、沥青再生剂,在
特定的温度环境中拌和而成的沥青混合料产品。
3.6
外加剂additiveagent
掺加到热再生沥青混合料中,用于改善再生沥青混合料性能的添加剂。
1
T/XXXXXXX—XXXX
3.7
温拌剂warmmixtureadditive
添加到沥青或沥青混合料中,通过物理或化学作用,使沥青混合料能在相对较低的温度下正常施工,
满足热拌沥青混合料技术要求的添加剂。
3.8
再生深度recyclingdepth
原路面标高与再生层底面标高之差。
3.9
再生厚度recyclingthickness
再生沥青混合料压实后的厚度,即再生层设计顶面标高与再生层底面标高之差。
3.10
新集料(白料)aggregate
为调整和改善RAP(回收沥青路面材料)料级配所需要掺加的集料。
3.11
新沥青混合料asphaltmixture
新添加或加铺的热拌沥青混合料。
3.12
原路面材料reclaimedasphaltpavement(RAP)
采用铣刨、挖除等方式从沥青路面上获得的旧路面材料。
3.13
沥青路面的老化agingofasphaltpavement
在受到外界自然因素(光、热、水)的作用下,沥青路面的沥青中产生轻质油分变少,外观变硬、
变脆、针入度降低、软化点升高的过程。
3.14
场界fieldboundary
就地热再生设备在施工作业时,各台(套)设备独立的、分别以三维方向上的最大尺寸为基准、绘
制而成的三维投影图所占用的空间边界。
3.15
场界温度fieldboundarytemperature
就地热再生机组实施过程中,场界的最高温度
3.16
场界大气透光率fieldboundaryatmospherictransmittance
就地热再生机组施工过程中,场界边缘环境的最低透光率。
3.17
场界温室气体排放浓度greenhousegasemissionsconcentration
排入场界大气范围内单位体积中温室气体的质量,mg/m3的指标进行评价。
3.18
病害处理pavementdiseasetreatment
就地热再生施工前必须对就地热再生无法修复的路面病害进行预处理。
3.19
旧沥青路面评估oldasphaltpavementassessment
就地热再生施工前需对旧沥青路面的路面技术状况进行综合评定以确定就地热再生技术的适用性
及就地热再生技术处治方案,主要评估指标包括:路面状况指数PCI、国际平整度指数IRI、路面强度系
数SSI、车辙深度、下承层承载能力、原路面结构厚度。
3.20
就地热再生设备(同步铺设格栅)hotin-placerecyclingequipment
为了满足就地热再生施工工艺的质量要求,而使用的器具和机械装备。为此,就地热再生设备通常
应当具备:加热模块、翻松模块、集中提温模块、各种添加料(粉、剂、网、纤维)称重计量、投放模
块、拌和模块、边纵缝辅助补温模块、压实成型等功能模块。
2
T/XXXXXXX—XXXX
3.21
动态质量管理dynamicqualitymanagement
动态质量管理是指计划、实施、检查处在一个不断循环的管理过程中,是一种非常有效的质量管理
手段,也是一种全方位、全过程、全员参与的,贯穿于整条施工中各个环节的,层层把关,时时把关的
质量管理模式。
4基本规定
4.1由建设单位组织设计、咨询单位确定清洁化就地热再生工艺类型和路段,施工单位应在组织清洁
化就地热再生施工前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并依据审查或审批的施工组织设计、设计图纸、合同文件、标
准规范等要求组织施工。
4.2清洁化就地热再生施工前,建设单位应组织咨询单位对旧路面取样分析,开展室内试验和配合比
设计,确定添加剂、集料、混合料等掺配量及时间节点,清洁化就地热再生施工过程中应实施动态质量
管理实时调整生产配合比保证就地热再生工程质量。
4.3施工单位应采取有效措施控制施工现场的各种粉尘、废气、废弃物以及热源、噪声、振动对环境
及人员造成的污染和危害;应符合工程质量与作业环境质量等清洁化生产的要求。
4.4施工单位应建立安全管理体系和安全生产责任制,确保安全施工,施工前应组织施工技术管理人
员勘查现场,做好充分的施工准备工作。
5原路面调查及分析
5.1一般规定
5.1.1在清洁化就地热再生技术运用前,应进行详细的原路面调查,收集基础数据以分析就地热再生
技术的适用性,并为就地热再生材料、路面设计和路面施工提供依据。
5.1.2调查的内容主要包括历史信息调查、技术状况调查与评价、原路面材料性能调查和交通量与环
境调查。
5.2历史信息调查
5.2.1历史信息调查主要包括原道路的设计资料、施工资料和养护管理资料。
5.2.2设计资料的调查应包含初始设计过程中的交通量调查与分析、气候条件、路面结构和材料类型
及设计数据等。
5.2.3施工资料宜包含施工过程中的所有信息,如原路面配合比设计、施工材料、施工工序控制、设
计变更资料、竣工资料等。
5.2.4养护管理资料的调查应包含养护历史以及当年的路况检测数据等,养护历史宜包括各种养护的
原因、时间、类型、位置、规模以及具体实施过程中采用的方法、材料类型、数量及应用范围等。
5.3技术状况调查与评价
5.3.1技术状况调查与评价主要包括道路结构性能调查、路面病害调查、路面排水功能调查和路表功
能调查;
5.3.2对拟实施就地热再生路段的路面结构强度应进行检测和评定,宜采用自动检测设备检测,结合
人工调查评价路面结构层,特别是基层的完整状况并计算路面结构强度指数(PSSI)。
5.3.3对拟实施就地热再生路段应进行路面病害调查,调查宜采用自动化检测方法与人工检测方法相
结合的方式,应详细记录路面裂缝、坑槽、拥包、沉陷、车辙、松散、泛油等不同类型病害的范围、破
损程度和所处位置层位,分析病害成因,并计算路面状况指数(PCI)、车辙深度(RDI)和路面使用性
能指数(PQI)。
5.3.4对拟实施就地热再生路段应进行排水功能调查,调查宜采用人工调查方式,应详细记录排水设
施的损坏、堵塞情况、排水不良情况和所在位置。
5.3.5路表功能调查主要包括路面平整度和抗滑性能,宜采用自动检测设备检测并计算路面行驶质量
指数(RQI)和路面抗滑性能指数(SRI)。
3
T/XXXXXXX—XXXX
5.3.6原路面调查应伴随施工持续进行,补充完善原设计中的不足。
5.4原路面材料性能调查
5.4.1原路面材料性能调查主要包括原路面各层沥青混合料的取样调查;
5.4.2应对拟就地热再生路段进行钻芯取样分析,路面取芯应采用直径100mm或150mm的钻头,取芯
点宜位于典型病害处,包括纵裂、横裂、坑槽等病害位置,取芯过程中应详细记录芯样的完整性、厚度、
层间粘结情况、下承层整体性等,宜按照不小于1点/km每车道频率进行取芯,如外观质量变化较大应
增加调查频率。
5.4.3应对拟再生路段的沥青路面进行取样,符合下列规定:
a)应根据拟再生路段的沥青路面结构类型、修建时间、施工资料和养护历史确定取样的路段,
若基本一致,宜按照1km~5km车道取一个代表性点,若存在较大差异,则宜按照1点/km每车
道频率取样;
b)路面病害存在表面层时,可仅对上面层取样,若存在深层病害时,应对表面层、中面层、下
面层分别取样;应综合评价再生下承层路面状态,观察中面层沥青路面是否存在松散情况、
是否含泥砂、以及粘层的含油情况,下承层含土、含砂的情况应采用喷洒乳化沥青的方式保
证层间粘结,粘层油洒布量过多的情况,需及时处理。
c)取样宜采用小型加热机热耙松或液压镐冷挖掘方式取样,不应破坏RAP中的集料及沥青,取
样面积宜不小于1m×1m,取样完成后宜采取热拌沥青混合料进行修补。
5.4.4室内材料性能试验包括芯样的体积指标和技术性能、原路面材料级配和油石比、回收沥青的性
能指标等,检测项目、频率和试验方法应符合表1的要求。
表1原路面材料性能检测项目
材料检测项目频率试验方法
芯样空隙率必要时T0710
芯样浸水飞散必要时T0733
单轴贯入必要时JTGD50-2017附录F
浸水马歇尔试验必要时T0709
马歇尔稳定度必要时T0709
流值必要时T0709
RAP料
空隙率必要时T0706
集料级配每取样点必测T0722
沥青含量每取样点必测T0725
25℃针入度每取样点必测T0604
软化点每取样点必测T0606
RAP中沥青
60℃动力黏度必要时T0620
15℃延度每取样点必测T0605
压碎值必要时T0316
RAP中粗集料密度必要时T0304
针片状含量必要时T0616
棱角性必要时T0345
RAP中细集料
砂当量必要时T0334
5.4.5在施工过程中应每个工作班、每个施工段落调查原路面材料级配、沥青用量、原路面厚度等参
数,精准调整生产配合比。
4
T/XXXXXXX—XXXX
5.5交通量与环境调查
5.5.1交通量与环境调查主要包括历年交通量、轴载组成情况等。
5.5.2应对拟就地热再生路段的现状交通量进行调查,调查内容应包括:交通量流量大小、车辆轴载
情况等,结合历史交通状况、周边城市人口和经济发展状况,确定交通量增长率,为再生路面结构设计
和材料设计提供依据。
5.5.3通过交通量调查,为再生工程的交通组织方案设计提供依据,如果交通量太大,应考虑在施工
过程中采取车辆分流措施,无法分流车辆的,应有针对性地进行施工组织设计。
5.5.4应对现在路面几何尺寸、沿线设施、环保要求和其他特殊环境要求进行调查,为再生路面设计
和施工提供依据。
6就地热再生沥青路面设计
6.1一般规定
6.1.1清洁化就地热再生主要适用于路基段路面部分表面层病害处治,也可用于桥梁的沥青铺装层的
病害处治,施工中应加强对伸缩缝的保护。
6.1.2AC类、AK类和SMA类型沥青混合料可采取就地热再生进行处治,其他类型沥青混合料路面应经
过技术方案论证后,并经过充分室内试验和试验路段工程验证后,也可采取该技术处理。
6.1.3旧路面上稀浆封层、微表处、超薄磨耗层、同步碎石封层等,应综合考虑级配、沥青含量、沥
青性能等影响后,经充分室内试验和试验段工程验证后,可采取就地热再生技术处理,否则应将上述材
料层铣刨后再进行就地热再生。
条文说明
考虑到薄层罩面可能会对再生混合料的级配造成影响,罩面所使用的沥青材料一般加热困难,两者均对
再生路面产生不良影响,在此种情况下宜进行铣刨后再进行就地热再生。
6.1.4就地热再生路段设计时应充分考虑设备对道路承载力、桥梁隧道净空的影响,应根据旧路面面
层材料、路面性能、路面病害的差异性以及施工条件等的调查结果,并充分考虑到施工组织、交通管制、
工期等因素,合理选取就地热再生路段,最小设计路段长度应不小于5000m,长段落施工区间转场距离
最大不宜超过5000m。
条文说明
考虑热再生机组为大型特种设备,大多涉及吊装、拆卸组装,场地受限,因此不宜区间长距离转场。施
工段落不连续,影响正常施工进度,增加转场过程安全风险,增加工程成本,且因跳段导致原路面的差异性
较大,不利工程质量控制,影响全线路面外观一致性。
6.1.5就地热再生有其适用性及适用层位,应根据沥青路面的病害特点、成因、产生层位、当地气候、
交通条件、病害治理目标、工程经济成本等,经过合理的方案比选后选择不同的就地热再生工艺类型。
6.1.6应对就地热再生无法修复的病害进行处治,局部存在深层病害时,处治深度应与病害层位相同,
应保证再生段落整体外观的均匀性,应设计对应的处治方案,处理验收合格后再实施就地热再生。
条文说明
就地热再生仅能修复表层病害,需要重视表层以下病害的处治和验收,避免下承层以下病害的反射,根
治病害才能保证就地热再生的整体质量。
6.2就地热再生方式选择
6.2.1可根据具体路面病害类型,参考表2确定就地热再生方式。
表2就地热再生不同再生方式适用的路面病害形式
路面破损型式清洁化就地热再生
车辙非常适用
拥抱、泛油一般适用
磨光非常适用
渗水一般适用
5
T/XXXXXXX—XXXX
表2就地热再生不同再生方式适用的路面病害形式(续)
路面破损型式清洁化就地热再生
唧浆低适用
松散、剥落非常适用
坑槽低适用
注:适用性分为非常适用、一般适用、低适用,非常适用表示就地热再生非常适合处理该类病害;一般适用表示就
地热再生可处理该类病害,低适用表示要对该类病害进行深层处理后才能实施就地热再生。
6.3就地热再生的适用条件
6.3.1采用就地热再生时,原路面技术状况宜按表3要求执行:
表3就地热再生方式适用的路面技术状况
指标技术要求
路面结构强度指数(PSSI)≥80
路面破损指数(PCI)≥85
原路面沥青层厚度(mm)≥(再生深度+30)
再生深度范围内沥青混合料回收沥青25℃针入度(0.1mm)≥15
路面病害参照表2且主要集中在再生深度范围内
注:部分特殊路段,如湖沥青等路段,其回收沥青针入度较低,但经过充分室内试验和试验路段工程验证后,也可
采取该技术处理。
条文说明
《公路沥青路面再生技术规范》(JTG/T5521-2019)提出了再生深度范围内沥青混合料的沥青含量≥
3.8%规定,但清洁化就地热再生机组配备了提温机组,可将沥青混合料提温到适宜温度,且经过广东省兴畲
高速公应用实践表明,沥青含量<3.8%时,施工温度、混合料性能和现场施工效果均能满足设计要求,因此
本文件删除了该指标要求。此外,考虑到目前大部分路面使用的是改性沥青,经过多年使用后,其回收沥青
25℃针入度(多下降到20(0.1mm)以下,经过部分项目实践应用表面,原路面为改性沥青时回收沥青25℃
针入度<20(0.1mm),其路用性能和沥青混合料性能仍能满足要求,因此提出了≥15(0.1mm)的要求。
6.3.2原路面病害应主要集中在沥青路面表面层,旧路面非结构性车辙、推移和拥抱等变形类病害深
度百米均值应小于20mm,路面车辙深度宜≤15mm,车辙深度>15mm时,应先铣刨处理。
6.3.3原路面PCI宜按照100m为一个评价单元进行评价,并作为就地热再生设计单元的参考依据,同
一路段部分评价单元PCI较低时,为保证施工连续,经处理后可以作为就地热再生施工单元。
6.4就地热再生厚度及结构组合设计
6.4.1用就地热再生方式时,采用一级加热翻松工艺的就地热再生深度宜为20mm~60mm,再生深度超
过60mm时,应采用二级加热翻松工艺。
6.4.2就地热再生沥青路面结构再生厚度及其组合设计,应符合《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D50)、
《公路沥青路面养护设计规范》(JTG5421)的有关规定。
6.5就地热再生路面病害处治设计
6.5.1就地热再生设计时应根据路面病害调查结果,特别关注产生病害的诱发因素,开展针对性的病
害处治设计。
6.5.2横、纵裂缝、密集裂缝、条状挖补、大坑槽处治回填等路段实施就地热再生时,再生层底部宜
做防裂处理,尤其是贯穿裂缝,再生前应确认裂缝深度,采取相应的延续裂缝快速反射的措施,应通过
现场钻芯取样,查看裂缝影响深度,如裂缝深度大于再生层,应在挖补后于裂缝底面侧壁喷洒改性乳化
沥青或灌注灌缝胶,底面铺设抗裂贴或格栅,然后分层回铺。如果裂缝类病害只存在于表层,可以在再
生过程同步铺设玻纤格栅,来防止裂缝的早期反射。
6
T/XXXXXXX—XXXX
6.5.3局部唧浆路段应设计排水措施,排水措施布设应保证路基中无积水。
6.5.4局部基层强度不足路段宜设计注浆等处治措施,处治验收合格后再实施就地热再生。
7材料与设备
7.1一般规定
7.1.1清洁化就地热再生所用的材料包括基质沥青、改性沥青、各种规格粗、细集料、填料,以及用
于改善沥青及沥青混合料性能的再生剂、纤维、改性剂等,具体指标按照JTG/F40、JTG/T5521等规定
执行。
7.1.2清洁化就地热再生施工过程中外加的各种材料应进行检查,检查项目和检查频度参照《公路沥
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沥青混合料使用的各种材料,经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7.1.3清洁化就地热再生设备应当具备:加热、翻松、集中提温、各种添加料(粉、剂、网、纤维)
称重计量、投放或格栅同步铺设、拌和、摊铺、边纵缝辅助补温、压实成型等功能。
7.1.4清洁化就地热再生设备应具备收集废气、废热与粉尘混合气体的功能,并具备降尘处理及可进
行循环排放利用或集中排放的功能。
7.2材料
7.2.1RAP
7.2.1.1RAP料应按照表1规定的检测项目进行检测,其指标要求应符合《公路沥青路面再生技术规
范》(JTG/T5521)的有关规定。
7.2.1.2RAP中的集料,其针片状颗粒含量、压碎值等指标应符合《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中对热拌沥青混合料的相关要求,最大粒径应≤设计级配允许的最大粒径要求。
7.2.2集料
新拌沥青混合料用的粗、细集料质量应符合现行《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的有
关规定。
7.2.3填料
新拌沥青混合料用的填料,其质量应符合现行《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的有关
规定。
7.2.4沥青再生剂
沥青再生剂的技术要求,应符合《公路沥青路面再生技术规范》(JTG/T5521)及设计文件的有关
规定。应根据原路面中沥青老化程度、沥青含量、骨料掺配比例、再生剂与沥青的配伍性、再生沥青的
耐老化性能等,经试验选择适宜的沥青再生剂。
7.2.5沥青
就地热再生施工使用的普通沥青、改性沥青应符合《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及
设计文件的有关规定。
7.2.6外加剂
外加剂材料的选择应综合施工可操作性、再生混合料性能、工程成本以及运输、贮存等多方面因素
进行论证;根据工程特点需要添加的纤维、抗剥落剂、抗车辙剂等添加剂材料,应符合JTG/F40、JT/T860.1、
JT/T860.4的有关规定。
7.2.7温拌剂
沥青温拌剂掺量要经室内试验确定温拌剂与沥青和温拌剂总质量的比值,以百分比(%)计。技术
要求应符合《沥青混合料改性添加剂》(JT/T860)第六部分:温拌剂技术要求。
7
T/XXXXXXX—XXXX
7.2.8新添加铣刨料
通过铣刨、开挖等方式从沥青路面上获得的旧沥青路面材料,在使用时应依据再生沥青混合料级配
要求进行筛分处理,掌握该铣刨料的级配与沥青含量,以满足再生沥青混合料级配和最佳油石比要求。
7.2.9新添加白料
新添加白料应符合《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及设计文件的有关规定,同时满足
再生沥青混合料的级配要求。
7.3设备
7.3.1清洁化就地热再生设备中的每台机械设备外形尺寸、轴载、作业用燃料与加注方式,应当符合
项目当地政府有关部门对路面移动设备的相关规定。
7.3.2清洁化就地热再生设备机组中单机应具有旧沥青路面(或旧沥青混合料)加热温度自动控制功
能,拌和与摊铺单机须具有边纵缝与底面辅助补温功能。
7.3.3清洁化就地热再生设备机组中单机须配备废气、废热与粉尘收集处理装置。收集的废气、废热
与粉尘混合气体在650℃空间环境中滞留时间应≥0.5s以上,经降尘处理后进入循环利用或集中排放。
7.3.4清洁化就地热再生机组中各单机应配备间距自动控制装置,确保各单机之间保持合理间距,并
具备一体化协同作业的功能。各机组之间间距宜控制2m范围内。
7.3.5为了更好的控制就地热再生施工质量,就地热再生机组宜配备全套信息化管控系统,可对路面
加热、再生混合料、层间温度、摊铺温度等关键数据进行实时监控及反馈。
7.3.6就地热再生机组应具备现场添加白料、铣刨料的生产能力,单幅的幅宽度应满足3.0m~5.0m、
摊铺速度应满足2.0m/min~5.0m/min的生产能力。
7.3.7就地热再生机组应具备多点投放、精准添加耐久剂、木质素纤维等改善沥青混合料性能的外掺
剂,同时满足外掺剂拌和要求,保证沥青混合料拌和均匀性和沥青混合料的路用性能。
8配合比设计
8.1一般规定
8.1.1就地热再生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宜采用马歇尔试验方法,再生沥青混合料宜掺加新沥青混
合料,以改善原路面矿料级配,设计流程按《公路沥青路面再生技术规范》(JTG/T5521-2019)附录E
的要求,复拌再生掺加的新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流程按《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2004)
附录B、附录C的要求进行。
8.1.2在复拌再生中,新沥青混合料添加比例可根据施工经验结合原路面车辙深度估算,不同车辙深
度下的新沥青混合料添加量预估值见表4。
表4不同车辙深度下新沥青混合料添加量预估值
车辙深度(mm)≤56~1011~15
新沥青混合料添加量(%)1010~1313~17
8.1.3就地热再生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应通过试验段进行检验。
8.2复拌再生沥青混合料目标配合比设计
8.2.1AK、SMA、AC类复拌再生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目标配合比设计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a)确定工程设计级配范围
在规定的级配范围内,根据交通荷载等级、工程性质、交通特点、材料品种等因素,通过对
条件大体相当的工程使用情况进行调查研究后确定。经确定的工程设计级配范围是配合比设计的依
据,不得随意变更。
b)矿料级配设计
1)宜根据沥青混合料回收料(RAP)的矿料级配和拟定的设计级配范围,确定掺加的新矿料
级配。
8
T/XXXXXXX—XXXX
2)当再生沥青混合料不能满足级配要求时,应综合考虑再生厚度、新沥青混合料的掺配比
例和级配、再生沥青性能、再生沥青混合料性能等,调整级配范围。
3)再生沥青混合料宜掺加新沥青混合料、白料或铣刨料,以改善原路面矿料级配。
c)确定再生剂用量
1)应充分考虑再生路面的气候、交通特点、层位、纵横坡、超高等因素,确定再生沥青的
目标标号,再生沥青的目标标号要低于该地区通常使用的新沥青标号;
2)根据旧沥青再生的目标标号,将再生剂按一定间隔的等差数列比掺入,初步确定再生剂
用量;
3)确定再生剂用量时应考虑RAP中粗集料吸附沥青情况。
d)再生混合料最佳沥青用量确定
1)预估再生沥青混合料的油石比,以此为中值,以一定的间隔确定5个新沥青用量,分别
成型马歇尔试件;
2)应按《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JTGE20的方法测试试件的毛体积相对密度、
吸水率、沥青混合料理论最大相对密度,测试再生混合料的马歇尔稳定度、流值,结合
目标空隙率确定最佳沥青用量。
e)最佳新沥青用量
1)按《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的方法确定最佳新沥青用量;
2)新沥青混合料应避免出现沥青过多而导致沥青流淌或离析等现象。新沥青无法随同新沥
青混合料加入时,可将多出的部分作为添加剂在再生施工中单独添加,原路面沥青含量
偏多的情况可采用添加预裹覆沥青混合料、白料等方式调整最佳沥青用量。
f)配合比设计检验
应按《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的方法进行配合比设计检验,再生沥青混合料性
能检验应符合表5要求。
表5再生沥青混合料性能检验技术指标
试验项目层位技术要求试验方法
马歇尔稳定度(kN),不小于各层8T0709
浸水残留稳定度(%),不小于各层90T0709
冻融劈裂强度比(%),不小于各层85T0729
上面层3500
动稳定度,次/mm(70℃,0.7MPa),不小于T0719
中面层3000
上面层≥5000
动稳定度,次/mm(60℃,0.7MPa),不小于T0719
中面层≥5000
上面层10
肯塔堡浸水飞散损失(%),(60℃,48h),不大于T0733
中面层15
上面层0.9JTGD50-2017
单轴贯入试验,抗剪强度(MPa)(60℃,1mm/min),不小于
中面层0.8附录F
低温弯曲试验破坏应变,(-10℃、50mm/min),不小于各层2500T0715
上面层100(80)
渗水系数(mL/min),不大于T0730
中面层120
构造深度TD(mm),不小于上面层0.7(1.0)T0961
注:低温弯曲试验破坏应变为推荐指标,括号内为SMA沥青混合料技术要求。
8.3生产配合比
8.3.1生产配合比设计应参照《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规定的步骤进行,应根据实践
9
T/XXXXXXX—XXXX
经验、实际气候条件、原路面实际情况确定生产配合比。
8.3.2应通过试验段铺筑进行生产配合比验证,验证的项目包括:马歇尔稳定度试验、再生混合料级
配、再生沥青技术指标(软化点、针入度、延度)、动稳定度、浸水马歇尔残留稳定度、冻融劈裂强度
比等,检测上述指标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9施工
9.1一般规定
9.1.1就地热再生设备应保证其技术性能符合使用要求,施工前应对沥青拌和站、再生机组、摊铺设
备进行标定,对配套设备及车辆进行检查,保证设备齐全性能可靠,再生设备的噪声和废气排放应符合
国家标准。
9.1.2就地热再生施工前,施工单位应进行详细的旧路面调查、工程周边环境和交通现状调查,以便
再生施工时有针对性地制定保证施工质量和安全的技术措施,如果调查情况同设计文件差别较大,应及
时通知监理单位,并向建设单位、设计单位反馈情况,及时变更设计。
9.1.3施工单位应成立专业病害处理队伍,在就地热再生施工前设病害处理部位验收环节,避免深层
病害影响面层再生施工质量。
9.1.4就地热再生施工应满足动态质量管理需要,实施全过程质量管理,配备足够的试验检测人员、
试验检测设备。
9.1.5就地热再生技术实施时应铺筑试验段,对就地热再生工艺工序、材料设计、施工组织、铺筑实
施效果等进行测试总结与改进,以达到有关设计和规范要求。
9.1.6清洁化沥青路面就地热再生工程,宜在10℃以上气温条件下进行施工,当环境温度低于10℃施
工时,宜选用温拌沥青混合料施工;不应在雨天施工,不宜在强风及以上风力条件下或在路面潮湿情况
下施工。
9.2施工准备
9.2.1施工前应对沥青拌和机、加热机、提温机、再生机、压路机等各种施工机械和设备进行调试,
对机械设备的配套情况、技术性能、传感器计量精度等进行认真检查,确保就地热再生机组符合现场施
工要求。
9.2.2施工前材料应按以下内容准备:
a)新沥青混合料准备:新沥青混合料须满足生产配合比设计的质量要求,新沥青混合料运距应
合理,运输车辆数量应充足,不影响热再生连续施工,运输车辆应有良好的保温性能,以满
足就地热再生耗用新沥青混合料较慢的特点。
b)再生剂准备:再生剂应加热,加热温度可接近其允许的最高温度,应备足一天的用量以保证
连续施工。
c)燃料准备:设计安全的燃料添加方式、添加时间和地点,配备安全可靠的添加设备,配备足
够数量的熟练操作人员,配备足够的消防器材,确保安全。
d)其他外加剂准备:如抗车辙剂、温拌剂、抗剥落剂等则需按照试验室确定的种类、添加比例,
选择供应商签订合同后提前备进,施工中做好计量标定,正确位置、正确方式投放拌和,应
根据设计要求准备工程需要用量的添加剂以保证连续施工。
e)施工前应检查各种材料的来源和质量,未经检验或检验不合格的材料不得进场,施工材料的
存放场地应具有防雨和排水措施,材料进场前应进行确认,材料的储量应满足施工进度需求。
9.2.3对于就地热再生不能修复的路面病害,再生施工前应进行处理:
a)坑槽类病害:如果坑槽类病害的深度超过热再生施工深度,再生前应挖补;
b)变形类病害:路面车辙相对原路面隆起高度大于15mm时,应先进行铣刨处理;
c)裂缝类病害:龟裂和裂缝处碎裂的裂缝再生前应挖补,挖补后分层回填;
d)养护类病害:养护时挖补质量差(挖补处重新出现病害)的路面,再生前应予以重新挖补。
9.2.4原路面特殊部位处理应符合以下要求:
a)桥梁伸缩缝处施工应事先用铣刨机沿行车方向将伸缩缝近端铣刨1m~2m,远端铣刨2m~5m,
深度为30mm~50mm,再生施工时用新沥青混合料铺筑。
10
T/XXXXXXX—XXXX
b)应在伸缩缝处覆盖有效的隔热板,并在伸缩缝内塞满浸水的棉布或棉线等,防止加热时损坏
胶条。
c)井盖处施工应事先用铣刨机将井盖周围铣刨1m~2m,深度为30mm~50mm,再生施工时用新沥
青混合料铺筑。井盖标高低的,应在施工完成后另行提升标高。
d)应清除原路面标线、文字、灌缝胶以及突起路标等。
e)对于路面中央、两侧有绿化带的道路,应使用隔热防护板保护绿化带。
f)对于路表排水设施损坏、结构内部及地下排水不畅的情况应在再生施工前进行处理,避免水
患侵蚀路面。
9.2.5就地热再生施工应根据设计方案和施工环境条件制定完整的施工组织设计方案、施工技术方案,
确保就地热再生施工规范有序进行,就地热再生施工应编制交通组织方案,并向当地交通管理部门进行
报备、审批,做好施工信息的发布,根据作业面的长度,提前设置交通管制的各类标志标牌。
9.2.6应根据就地热再生施工规模、再生工艺,配置相应的生产班组、质量、安全管理人员,施工前
对人员进行技术、安全交底。
9.3试验段铺筑
9.3.1施工正式开工前,应选取不小于500m的路段作为试验路段,验证热再生施工情况是否与设计内
容相符合。试验路段应包括以下技术内容:
a)检验前期准备工作是否充分;
b)检验各种施工机械的类型、数量及组合方式是否匹配,设备工况是否良好,是否满足施工要
求;
c)检验各类施工人员数量是否足够,配备是否合理,人员之间是否协调;
d)确定加热温度、施工速度、翻松深度、再生剂喷洒方式和用量、摊铺方式、松铺系数、摊铺
质量、路面压实度、平整度控制等各项技术参数;
e)按照日施工计划做好材料储备,精准计算新添加沥青混合料数量、再生剂添加量,提前与拌
和站做好沟通,保证材料准时到场。
f)检验完工后各项收尾工作是否顺畅,现场清理是否符合要求,设备停放是否安全有序。
g)检验各项安全措施是否有效,大规模施工是否安全,是否需要改进。检验各种后勤保障工作
是否有力。
9.3.2试验路段的铺筑应由各方共同参与,事前要有计划,事后要有总结,施工单位应提交完整详尽
的试验段总结报告,报业主和监理批准,作为以后施工的指导。
9.4复拌就地热再生施工工艺
9.4.1路面加热应符合以下要求:
a)根据施工工况,采用加热机对旧沥青路面进行加热,各台加热机应统一按照设定的施工速度
(一般为2.0m/min~5.0m/min)匀速行进,并尽可能缩短各台设备之间的间距。为避免热量
过多散失,在路面和设备加热装置空隙的周边,可加装保温板。
b)加热宽度应比翻松宽度每侧应至少宽出200mm,纵缝搭接处,加热宽度应超过搭接边线150mm~
200mm。
c)就地热再生施工中,应合理控制旧路面加热温度。路面加热温度应低于旧路面沥青闪点10℃;
旧路面翻松时,其裸露面的最低温度,应满足表10、表11的温度要求。
d)加热时需要保证路表干燥,施工时若路表潮湿,现场施工人员根据路面实际情况,加热机可
采用往复多次及低功率、长时间加热的方式蒸发路表水,若路表水分蒸发较慢,待路表干燥
后再施工。
9.4.2路面翻松应符合以下要求:
a)旧路面翻松的宽度,应满足再生宽度要求;旧路面翻松的深度,应控制在设计值±3mm的范围
内;翻松深度应均匀,翻松深度变化时应缓慢渐变。
b)旧路面翻松后裸露面温度应高于沥青软化点15℃,保证过程中不破碎集料,不翻起下层混合
料,保持纵向翻松边沿顺直,翻松层底面应有较好的粗糙度。
11
T/XXXXXXX—XXXX
c)旧路面翻松后,应使旧路面材料形成料垄,并通过肉眼目测料垄表面及垄内有无花白料。应
根据观察的现象,结合路面加热温度、翻松裸露面温度,分析产生花白料的原因并加以解决。
d)旧路面翻松后料垄内的温度,普通沥青混合料宜控制在110℃~130℃之间、改性沥青混合料
宜控制在120℃~150℃之间。
9.4.3RAP提温、再生沥青混合料拌和应符合以下要求:
a)对翻松成垄后的RAP进一步加热,使料垄内RAP温度进一步提升,提温后的RAP应再次形成
料垄,提温后RAP料垄在进入拌缸前,内部温差不大于10℃,温度应控制在145℃~155℃(普
通沥青混合料)或155℃~165℃(改性沥青混合料),再生沥青混合料拌和的温度,宜控制在
140℃~165℃(普通沥青再生混合料不应低于140℃,改性再生混合料不应低于150℃),施
工中如果使用温拌剂,上述拌和温度及出料温度可相应降低15℃~20℃。
b)RAP与各种新材料经计量后,应按照规定的比例投入复拌机搅拌缸内进行再生沥青混合料拌和,
拌和应采用强制间歇式搅拌。
c)新添沥青混合料、新沥青及再生剂应根据再生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确定比例计量后间歇式
拌和,施工过程中应根据再生路段状况动态调整新材料的用量。
d)新添沥青混合料、新沥青及再生剂应在操作上确保均匀添加,精确控制。
9.4.4再生沥青混合料摊铺碾压应符合以下要求:
a)再生沥青混合料摊铺前,应对紧邻摊铺机布料槽前的裸露面以及铺层相邻边纵缝,进行补热
加温。沥青路面裸露面与铺层相邻边纵缝处的温度应满足表10、表11的温度要求。
b)再生沥青混合料摊铺时,摊铺速度应与复拌机保持一致。应根据再生沥青混合料类型与再生
层设计厚度,调整虚铺厚度、熨平板的振动频率与振幅,以提高铺层的初始密实度。摊铺机
布料槽内的温度,应满足表10、表11的温度要求。摊铺的再生沥青混合料应均匀,无裂纹、
无油团、无硬块、无离析等现象。摊铺作业中,应保持纵、横缝平整、密实、粘结良好、无
高差、无离析。
c)路面压实时,应采用试验段确定的碾压工艺与设备组合进行压实。初压机械应紧跟摊铺机进
行碾压。对大型机具无法压实的部位,应选用小型振动压路机或者振动夯板配合碾压。其他
要求应符合《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的有关规定。
9.4.5起步、接缝处理应符合以下要求:
a)接缝部位处理:施工过程中遇到的接缝部位,必须接缝紧密、连接平顺、热缝热接,不得产
生明显接缝离析。
b)起头部位处理:起头铣刨处理人工配合小型铣刨机、清扫车、水车、吹风机等对再生路段内
杂物进行清理。施工起始位置按照设计宽度、厚度,铣刨起始位置2ⅿ宽,要求底面铣刨平整,
吹净后,侧立面及底部均匀涂刷乳化沥青,起步位置使用的沥青混合料应满足设计要求。
9.4.6养生及开放交通应符合以下要求:
a)开放交通时,路面温度应低于50℃。
b)路表温度降低至50℃后方可施划标线,标线施划应符合JTG/T3671的相关规定。
c)开放交通及其他事项,应符合现行《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的有关规定。
10清洁化就地热再生质量控制与检查验收
10.1一般规定
10.1.1为了改变事后检查的做法,重点进行过程控制,在就地热再生施工过程中应实行动态质量管理。
10.1.2就地热再生施工质量控制与检查验收应符合《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公
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JTGE20)、《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F80/1)、《公
路路基路面现场测试规程》(JTG3450)及设计文件的有关规定。
10.2施工过程质量控制与作业环境质量检查
10.2.1施工过程中各种材料的检查项目和频度要求,应符合《公路沥青路面再生技术规范》(JTG/T
5521)、《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F80/1)及设计文件的有关规定。
10.2.2施工过程中各检查项目应符合表6的要求。
12
T/XXXXXXX—XXXX
表6清洁化就地热再生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工序检验项目检验频度质量要求试验方法
耙松宽度1处/200m≥设计宽度钢尺测量
旧路面翻松
层间深度1处/200m≥设计值插尺测量
再生剂用量1次/台班符合设计要求总量检验
新沥青混合料到场温度1次/车≥170℃插入式温度计
新沥青混合料添加量1次/台班符合设计要求总量检验
其他添加剂用量1次/台班符合设计要求总量检验
沥青用量(油石比)每台班一次±0.3%总量检验
马歇尔试验:
每台班一次符合设计要求T0702、T0709、
空隙率、稳定度、流值
动稳定度必要时符合设计要求T0719
浸水马歇尔残留稳定度必要时符合设计要求T0709
冻融劈裂强度比必要时符合设计要求T0729
再生沥青混合料
低温弯曲试验破坏应变必要时符合设计要求T0715
拌和
观察集料粗细、均匀性、
离析、油石比、色泽、冒
混合料外观随时目测
烟、有无花白料、油团等
各种现象
0.075mm±2%(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医用耗材及检验试剂知识产权保护采购合同3篇
- 新疆科技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设计展示》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新疆警察学院《在财务管理中的运用》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新疆警察学院《传感器与自动检测技术》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货梯维修合同范例
- 旅游规划编制合同范例
- 出租房到期后续租合同范例
- 车辆绿通维修合同范例
- 劳务合同范例 2014
- 原木购买合同范例
- GB/T 31771-2024家政服务母婴护理服务质量规范
- 通风工程安装维修合同模板
- 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道德与法治试题(含答案)
- 公司安全生产事故隐患内部报告奖励工作制度
- 韩式皮肤管理培训
- 艾滋病预防知识讲座
- 八年级道德与法治开学摸底考试卷(天津专用)(答题卡)A4版
- 2024中考英语真题分类汇编-代词
- 第九版内科学配套课件-8-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
- 水利信息化数据中心及软件系统单元工程质量验收评定表、检查记录
- 部编版2023-2024学年六年级上册语文期末测试试卷(含答案)2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