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年高考语文终极综合模拟评估卷(四)本试卷分为第I卷(选择题)和第=2\*ROMANII卷两部分,共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在规定位置粘贴考试用条形码。答卷时,考生务必将答案涂写在答题卡上,答在试卷上的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祝各位考生考试顺利!第I卷注意事项:1.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2.本卷共11小题,每小题3分,共33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9分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1-3题中国古代司法并非______以刑杀为威,相反,所追求的是“讼简刑清”,力求实现“刑措而不用”的和谐社会状态。孔夫子说:“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这对后世影响长久。历代所谓的“盛世”,其重要标志之一就是“法致中和,囹圄常空”。“讼简刑清”的司法理念在实践中表现为调解息讼。由于调解息讼是州县官的治绩和“大计”(考察地方官)的重要指标,因此州县官对于自理案件,首先着眼于调解,调解不成时,才予以审结。民间调解是属于诉讼外调解,其主要形式有宗族调解、乡邻调解和基层保甲长调解构成,而以宗族调解最为普遍。宗族调解一般先由族长剖决是非,不得轻易告官涉讼。但由于宗族内部成员在身份上有严格的尊卑之分,又有远近亲疏的支派之别,特别是门房的人丁财势有强弱,嫡庶之间法定的权利有高下,因此族内成员在接受调解时,往往因其在族内的地位而处于不平等的状态,这说明()。至于乡邻调解,在中国也有着深刻的社会原因。中国古代封闭式的经济、政治环境,形成了________的观念,由此而产生了强固的地缘关系。乡邻之间几代人________,有无相通,患难相扶,________发生争讼,乡邻调解也可以起到一定的作用。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A.一直安居乐业择邻而居一经B.一味安土重迁比邻而居一旦C.一直安土重迁比邻而居一经D.一味安居乐业择邻而居一旦2.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宗族调解并不比乡邻调解高明多少B.宗族调解是民间调解中最普遍的形式C.宗族调解也带有某种强迫性D.宗族调解有别于乡邻调解和基层保甲长调解3.下列文化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3分)A.元杂剧每本戏中只有一个主角,男主角称正末,女主角称正旦;此外还有净、杂等。B.古代建筑通常是堂室结构,前堂后室。在堂上举行的礼节活动是南向为尊。皇帝聚会群臣,即是坐南朝北的。因此,古人常将称王称帝叫作“南面”,称臣叫作“北面”。C.戏剧语言是戏剧的灵魂,它包括人物语言和舞台说明。人物语言也叫台词,包括对话、独白、旁白等。好的台词总是以最少的语言表达最丰富的内容。D.莎士比亚是英国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戏剧家和诗人,人文主义最杰出的代表,近代欧洲文学的奠基者之一。他的四大悲剧《哈姆莱特》《奥赛罗》《李尔王》《麦克白》表现了人文主义理想与现实社会恶势力之间的悲剧性冲突及理想的破灭。【答案】1.B2.C3.B【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一味:单纯地。一直:表示顺着一个方向不变,也可表示动作始终不间断或状态始终不变。文中是说古代的司法并不是单纯地注重刑杀,应用“一味”。安土重迁:留恋故土,不肯轻易搬迁。安居乐业:安置家庭,建立事业。文中所要表达的是古代农民不轻易搬迁,应用“安土重迁”。比邻:位置接近,邻近,强调客观陈述。择邻:挑选邻居,带有主观意愿。文中指的是邻近,侧重客观,应用“比邻而居”。一旦:指不确定的时间,可用于未然,表示“要是有一天”,属于假设。一经:表示只要经过某个步骤或者某种行为(就能产生相应的结果)。文中表示假设关系,应用“一旦”。故选B。2.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语句复位的能力。“这说明”意味着对上文内容进行总结,通过文中“但由于宗族内部成员在身份上有严格的尊卑之分,又有远近亲疏的支派之别,特别是门房的人丁财势有强弱,嫡庶之间法定的权利有高下,因此族内成员在接受调解时,往往因其在族内的地位而处于不平等的状态”可知,宗族调解存在着某种不平等性和强迫性特征,填入“宗族调解也带有某种强迫性”最符合文章意思,排除ABD。故选C。3.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B.“皇帝聚会群臣,即是坐南朝北的”说法错误。“南向”意为“朝向南”,故当为“坐北朝南”。故选B。二、9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4-6题。“位卑未敢忘忧国,哪怕无人知我……”近来,一首融合京剧曲调和流行旋律的古风歌曲《赤伶》成为各大音乐排行榜的热门歌曲,更得到李玉刚等歌唱家的多次演绎。从十几年前虽然还未被冠以“古风歌曲”头衔的《青花瓷》,到当下旧词新唱的《琵琶行》,网络歌手、民间唱作人原创的《踏山河》等作品的风起云涌,这种风格的歌曲在一代代年轻人中始终未曾沉寂。古风歌曲之所以能盛行,从内容上来说主要有三个明显因素。其一,古风歌曲满足了青少年对真爱的憧憬。青少年是流行歌曲的主要受众,正处于青春期的他们往往笃信爱情至上。古风歌曲的内容绝大多数是爱情主题或带有爱情元素。除了纯粹的爱情主题外,古风歌曲更多的是把爱情作为其中一个元素去润色情感。如方文山作词的《缘分一道桥》直接以演唱古诗开篇,霸气展现塞外战场的恢宏之气,其中融会着“谈爱恨不能潦草”的爱情观,更要以生死去证明。其二,古风歌曲充满对侠义精神的推崇。古风歌曲塑造了大量侠士,其中惹人注目的是在民族危机中挺身而出的英雄人物。如《赤伶》中的优伶与侵略者一同烈火焚身的民族大义感人至深。这些歌词可以激起青少年追求自由生长、个性解放的情感共鸣。其三,古风歌曲的主题满足了人们情感宣泄的需求。“饮风咽沙”“枕风宿雪”等折射的是当下生存境况的不易;渴盼如英雄“长枪策马”“浪迹天涯”满足了现实个体在群体中想要突出自我的精神需求;推崇“美人画卷”“红楼斗酒”年少的鲜衣怒马是对青春的致敬,而歌词中隐约可见“青丝成灰”“冷月空对”是时光流逝的感叹,是只恐时不我待,无处挥洒热血的隐忧。古风歌曲的风靡,还得益于其形式上符合流行音乐的创作传播规律。词语押韵、节奏明快,可以有效提升传播的到达率,也是流行音乐得以广泛流行的重要因素。而古诗词的简洁、精炼、押韵,一定程度上成了歌词创作的富矿。主题上古风歌曲的创作往往选择古典文学中熟悉的故事、意境进行解构再造,语言上通过模仿文言的词语来提升内涵,营造氛围,通过个性的表达吸引眼球。优秀的古风歌曲很多有历史出处,它们改编自民间故事,传奇色彩浓厚。如《霸王别姬》等来自历史上的经典爱情故事,塑造的是社会认可的传奇英雄。古风歌词喜用成语来模仿古人表达方式,这样可以快速被听众理解并产生情感共鸣,演唱起来别有一番韵味。由于词作者的水平差异,有些作品则是带有古典词语的词语拼贴:如“折断月光”“叶黄退入长秋”等歌词读起来不通,断句混乱,丧失了古典诗词之美。虽然初听惊艳,但其表述或不明所以,或强行押韵,是用现代表达方式去强行模古的体现。如《盗将行》中“笑像一条恶犬”的表达就饱受诟病。这种批评并非是不尊重创作自由,而是此类歌曲的流行度、传唱度高,且主要受众偏年轻,所以让社会不能忽视这类歌词对年青一代文化积淀潜移默化的影响。某问卷调查结果显示,百分之八十以上的学生表示听过或可以接受古风歌曲,半数以上的同学能够随口唱出喜爱的古风歌词。也有个别同学表示反感,主要原因是“伪古风”。所谓“伪古风”,其主要表现就是打着古风和传统文化的旗号张扬个性,歌词不注重叙事逻辑。前言不搭后语导致不易理解,或只是文言词汇的生搬硬套,甚至是生编硬造,忽视对原本古典诗词中“温柔敦厚”的诗教或文化精神的探寻。追溯古典艺术的源头,诗词歌赋发挥着“吟咏情性,以风其上,达于事变而怀其旧俗”的作用。这些经典借助文字和声音传承千百年,历久弥新,刻印在民族精神和文化中,在后人心中激荡起层层共鸣的涟漪。分析古风歌词的特点,就是要针对问题引导背后的艺术创作趋势。我国古典文化蕴含丰富的艺术资源,可以为当代的艺术创作提供源源不断的灵感。关键是如何挖掘、利用。当下,国潮奔涌,既有民间自发的古风歌曲创作,也有汉服文化热,还有以央视《中国诗词大会》《国家宝藏》《经典咏流传》等文化综艺类节目为代表的各主流媒体的创新之作。这些都是对古典文化的体认,是民族自信和文化复兴的物质表象。在这种大背景下,引导古风歌曲创作“去伪存真”,领悟传统文化,尤其是古典诗文中的精髓,用民族精神的丰厚滋养去破除流行文化的困境,不失为一种创造性继承、创新性转化。(摘编自武玥《古风歌曲何以风廊》《光明日报》2021年7月14日,有删节)4.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古风歌曲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多年前的《青花瓷》,近来《琵琶行》旧词新唱,《赤伶》成为热门歌曲,说明古风歌曲未曾沉寂。B.很多古风歌曲改编自民间故事,传奇色彩浓厚,它们有历史出处,塑造的是社会认可的传奇英雄,所以才能成为优秀的作品。C.因为不注重叙事逻辑,或者前言不搭后语让人费解,或者生搬硬套文言词汇,甚至于瞎编乱造,古风歌曲也遭近半同学反感。D.出于对古典文化的体认,才有了民间自发的古风歌曲创作热、汉服文化热以及《国家宝藏》等文化类节目热的奔涌局面。5.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古风歌曲中的“饮风咽沙”“长枪策马”“红楼斗酒”“冷月空对”等主题满足了人们突出自我、致敬青春等情感抒发的需要。B.部分古风歌词断句混乱,强行押韵,不知所云;只重感官,忽视古典美感。此观点忽视了古风歌曲受众为青年的现实。C.我国古典诗词发挥着“吟咏情性,以风其上,达于事变而怀其旧俗”的作用。古风歌曲要追寻这一源头,进行文化精神探索。D.古风歌词需要借助文字和声音来传承经典,分析其词汇、韵律等特点,就是要针对古风歌词中存在的问题引导其背后的艺术创作。6.下列选项,最能全面准确概括原文主要观点的一项是()(3分)A.古风歌曲在内容上满足了当下青少年对爱情的憧憬,并通过对传统经典故事、意境的重构,赢得了当代青年们的青睐。B.古风歌曲流行是因为其节奏明快,注重押韵,并且契合青少年对侠义精神的追求,能够激起他们对个性、自由的追求。C.当代古风歌曲因满足人们的自我精神需求,其歌词充分借鉴古典诗词简洁、精练、押韵的特点而深受欢迎,广为流行。D.在内容上契合青少年心理,在形式上符合流行歌曲的规律,并从传统文化中汲取养分是古风歌曲风靡当下的主要原因。【答案】4.D5.B6.D【解析】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A.“古风歌曲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多年前的《青花瓷》”错误。原文是说“十几年前虽然还未被冠以‘古风歌曲’头衔的《青花瓷》”,并没有提到《青花瓷》是古风歌曲的起源。B.“所以才能成为优秀的作品”错误,强加因果。原文只是说“优秀的古风歌曲很多有历史出处,它们改编自民间故事,传奇色彩浓厚……”,“很多古风歌曲改编自民间故事,传奇色彩浓厚,它们有历史出处,塑造的是社会认可的传奇英雄”与“成为优秀的作品”不存在因果关系。C.“古风歌曲也遭近半同学反感”错误,原文为“也有个别同学表示反感,主要原因是……文化精神的探寻”。故选D。5.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B.“此观点忽视了古风歌曲受众为青年的现实”错误,此观点正是考虑到“主要受众偏年轻,所以让社会不能忽视这类歌词对年青一代文化积淀潜移默化的影响”。故选B。6.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原文主要观点是“古风歌曲之所以能盛行,从内容上来说主要有三个明显因素。其一,古风歌曲满足了青少年对真爱的憧憬……其二,古风歌曲充满对侠义精神的推崇……其三,古风歌曲的主题满足了人们情感宣泄的需求……”“古风歌曲的风靡,还得益于其形式上符合流行音乐的创作传播规律”“主题上古风歌曲的创作往往选择古典文学中熟悉的故事、意境进行解构再造,语言上通过模仿文言的词语来提升内涵,营造氛围,通过个性的表达吸引眼球”。A.表述不全面,内容上只概括了第一点原因,而且缺少形式上的原因。B.表述不全面,内容上只概括了第二点原因,而且缺少从古典文学中汲取养分这一原因。C.表述不全面,内容上只概括了第三点原因,“充分借鉴古典诗词简洁、精练、押韵的特点”也只是汲取古典文学养分的一个方面。故选D。三、15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7-11题。抱朴子①者,姓葛,名洪,字稚川。丹阳句容人也。其先葛天氏,盖古之有天下者也。后降为列国,因以为姓焉。洪者,君之第三子也。生晚,为二亲所娇饶,不早见督以书史。年十有三,而慈父见背,夙失庭训。饥寒困瘁,躬执耕穑,承星履草,密勿畴垄。又累遭兵火,先人典籍荡尽,农隙之暇无所读。乃负笈徒步行借,又卒于一家,少得全部之书。益破功日,伐薪卖之,以给纸笔。昼就营田园,夜以柴火写书。坐此之故,不得早涉艺文。常乏纸,每所写,反覆有字,人鲜能读也。洪之为人也,性钝口讷,形貌丑陋,而终不辩自矜饰也。冠履垢弊,衣或褴褛,而或不耻焉。俗之服用,俄而屡改,或忽广领而大带,或促身而修袖,或长裾曳地,或短不蔽脚。洪期于守常,不随世变。言则率实,杜绝嘲戏,不得其人,终日默然。故邦人咸称之为“抱朴之士”。是以洪著书因以自号焉。洪禀性厄赢②,兼之多疾,贫无车马,不堪徒行,行亦性所不好。又患弊俗舍本逐末交游过差故遂抚笔闲居守静荜门而无趋从之所。至于权豪之徒,虽在密迹,而莫或相识焉。衣不辟寒,室不免漏,食不充虛,名不出户,不能忧也。贫无僮仆,篱落顿决,荆棘丛于庭宇,蓬莠塞乎阶靄,披榛出门,排草入室。论者以为意远忽近,而不恕其乏役也。洪自有识以逮将老,口不及人之非,不说人之私,乃自然也。虽仆竖有其所短所羞之事,不以戏之也。未尝论评人物之优劣,不喜诃谴人交之好恶。或为尊长所逼问,辞不获已,其论人也,则独举彼体中之胜事而已;其论文也,则撮其所得之佳者,而不指摘其病累,故无毁誉之怨。贵人时或问官吏、民甲乙何如。其清高闲能者,洪指说其快事;其贪暴暗塞者,对以偶不识悉。洪由此颇见讥贵,以顾护太多,不能明辩臧否,使皂白区分,而洪终不敢改也。(选自《抱朴子外篇·自叙》)洪博闻深洽,江左绝伦。著述篇章富于班马,又精辩玄赜③,析理入微。而洪坐至日中,兀然若睡而卒,视其颜色如生。时年八十一。(选自《晋书·葛洪传》)[注]①抱朴子:葛洪为东晋道教学者、著名炼丹家、医药学家。字稚川,自号抱朴子。《抱朴子》是其代表作。该书分内、外两篇。该书将神仙道教理论与儒家纲常名教相联系,开融合儒、道两家哲学思想体系之先河。②尪(wāng)贏:瘦弱。③赜(zé白):深奧、玄妙。7.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夙失庭训夙:早B.故邦人咸称之为“抱朴之士”故:因此C.贫无车马,不堪徒行徒:空手D.不能明辩臧否否:坏、恶8.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A.夜以柴火写书常以身翼蔽沛公B.虽在密迹,而莫或相识焉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C.未尝论评人物之优劣不知东方之既白D.其论人也其孰能讥之乎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最合理的一项是()(3分)A.又患弊俗/舍本逐末交游/过差故遂抚笔/闲居守静荜门/而无趋从之所B.又患弊俗舍本逐末/交游过差故/遂抚笔闲居守静/荜门而无趋/从之所C.又患弊俗/舍本逐末/交游过差/故遂抚笔闲居守静荜门/而无趋从之所D.又患弊俗舍本逐末/交游过差/故遂抚笔闲居/守静荜门/而无趋从之所10.“抱朴”就是怀抱纯朴,下面葛洪的性格、经历及行为完全符合“抱朴”的一组是(3分)①年十有三,而慈父见背,夙失庭训。②性钝口讷,形貌丑陋。③言则率实,杜绝嘲戏,不得其人,终日默然。④衣不辟寒,室不免漏,食不充虛,名不出户,不能忧也。⑤论者以为意远忽近,而不恕其乏役也。⑥口不及人之非,不说人之私,乃自然也。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①④⑥ D.③④⑤11.下面对原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葛洪少年时丧父,家境渐贫,在艰苦的环境下,勤学苦读,卓有成就。B.葛洪因为长相丑陋、内向自卑、不修边幅,因而经常足不出户,很少与人来往。C.作者在自叙自己的住所之简陋、生活之贫困时,看似夸张,实则反映出其淡泊宁静的处事态度。D.葛洪一生著述颇丰,安然离世时享年81岁。第Ⅱ卷注意事项:1.用黑色墨水的钢笔或签字笔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2.本卷共12小题,共117分。四、(25分)12.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洪者,君之第三子也。生晚,为二亲所娇饶,不早见督以书史。(2)常乏纸,每所写,反覆有字,人鲜能读也。13.对于葛洪“未尝论评人物之优劣,不喜诃谴人交之好恶”的作法你是否认同?说说你的理由。(3分)【答案】7.C8.A9.D10.C11.B12.(1)葛洪,是先父的第三个儿子。因为出生较晚,受到了双亲的娇惯宠爱,所以没有能够及早地被督促着学习经书史籍。(2)(因为)经常缺乏纸张,所以每次写字的时候,纸张的正反两面都写满了字,很少有人能够阅读。13.认同他这样做可以不得罪人,不会给自己带来毁誉之事,而且一个人更应该管好自己,少去评价别人。(言之有理即可)不认同他这样做明显没有是非观念,充当老好人,缺乏正义感,不能做到黑白分明,属于没有立场的作法。(言之有理即可)【解析】【分析】7.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C.“徒”为“徒步”的意思,句意为:因为贫穷而没有车马,又禁不起步行。故选C。8.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A.均为介词,用。B.连词,表转折;连词,表承接。C.助词,的;助词,主谓之间,取独。D.代词,他;副词,表反问,难道。故选A。9.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故”为连词,表结果,一般放在句首,排除AB;“抚笔闲居”“守静荜门”为两件事,主语均为“葛洪”,所以中间应断开,排除C。句意:又怕沾染上庸俗的毛病,舍弃根本而追求末节,与人交往太差,因此就握笔闲居,静守竹门,而没有可去的地方。故选D。10.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②突出葛洪性情迟钝,⑤是说议论者,不是葛洪。排除ABD项。故选C。1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B.“因为长相丑陋、内向自卑、不修边幅,因而经常足不出户,很少与人来往”错误,原文“形貌丑陋,而终不辩自矜饰也”,葛洪没有自卑,因果关系也错误,原文“又患弊俗舍本逐末交游过差”。故选B。1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得分点:(1)“洪者,君之第三子也”,判断句;“为……所”,表被动;娇饶,娇惯宠爱;“见”,表被动。(2)“乏”,缺乏;“反覆”,正反两面;“鲜”,少。13.本题考查学生评价探究文中思想观点的能力。本题可以从赞同或反对任意角度作答。赞同他的做法,可以结合他这样做的好处,结合原文“故无毁誉之怨”,可以答不得罪人,不会给自己带来毁誉之事。还可以结合自己的感想,如明哲保身,一个人良好修养的体现,做人不能锋芒毕露,处世要圆滑,学会约束自己等。反对他的做法,原文“洪由此颇见讥贵,以顾护太多,不能明辩臧否,使皂白区分”,可答爱憎分明的立场,明确的是非观,做人不能太圆滑,坚持正义等。参考译文:抱朴子,姓葛名洪字稚川,是丹阳郡句容县人。他的祖先葛天氏,大约是古代拥有天下的。后来下降为诸侯国之一,于是就以葛为姓了。葛洪,是先父的第三个儿子。出生晚,被双亲所娇养,没有很早就被督促着学习经史典籍。十三岁的时候,父亲去世了。过早地失去了父亲的教诲,生活饥寒困苦,要亲身参加耕作收割,披着星光踏着草丛,勤勉地劳作在田地中。又连续遭受战乱,先人的典籍荡然无存,干农活的空闲时间也无书可读。于是就背着书箱步行去借,又终于在一处人家差不多得到了全部书籍。再更下功夫地砍柴卖掉,满足纸笔之需。在种田种菜的地方,就用柴点火照明写字读书。因为这个缘故,不能早早涉猎经史典籍。经常缺乏纸张,所写的每张纸,都反反覆覆写上字,很少有人能读。葛洪的为人,性情迟钝口不善言,相貌丑陋,但始终不自我辩解、怜悯和掩饰。帽子和鞋肮脏破烂,衣服有时也是破烂的,但或许并不觉得羞耻。世俗的衣服穿戴,不长的时间就接连变化,有时忽然领子和衣带都很宽大,有时是窄腰身长袖子,有时长衣襟拖到地上,有时又短得盖不住脚。葛洪希望的是保持老规矩,不随世上潮流改变。说话就全是实话,完全不要调笑嘲弄,不遇到适当的人,会整天沉默不语。因此本地方的人都称之为“抱朴之士”,所以葛洪著书就以它做为自己的号了。葛洪天生瘦弱,加上多病,因为贫穷而没有车马,又禁不起步行,出门远行也是本性不喜欢的。又怕沾染上庸俗的毛病,舍弃根本而追求末节,与人交往太差,因此就握笔闲居,静守竹门,而没有可去的地方。至于有权有势的人,即使他拜望者众多,有时也不认识。衣服不能御寒,屋子不免漏雨,饭食不果腹,名声不出家门,都不值得忧虑。因为穷困没有仆人,篱笆颓坏开豁,荆棘在院中檐下丛生,蓬蒿野草盖住了台阶,分开棒莽才能出门,推倒野草方可进屋。议论者认为是葛洪志向高远忽视了身边的小事,而没想到是他缺少仆役。葛洪从懂事一直到将要老了,嘴上不谈别人的过失,不说别人的隐私,是天性如此。即使是童仆有短处有可羞的事,也不拿来和他们开玩笑。未曾议论品评过别人的优劣,也不喜欢批评别人交往的好坏。有的时候被位尊辈长的人所逼问,推辞也推辞不掉,那么谈论人时,就仅仅列举出人家的好事;谈论文章时,拣人家写就的好文章,而不挑人家有毛病的地方加以指责。因此没有因诽谤赞誉招致怨恨。有地位的人有时问及官员、部吏、百姓某人某人怎么样。其中清高有能力不显露的人,葛洪就述说他们令人满意称心的事;其中贪婪残暴昏乱愚昧的人,就用碰巧不认识不熟悉回答。葛洪因此很是受到讥诮责难,认为是照顾庇护的太多,不能明辨善恶,使黑白分明,但葛洪始终不敢改变。(选自《抱朴子外篇•自叙》)葛洪博学精识,在江东无人可比。著述篇章丰富,超过班固、司马迁。他又能精辟入微地辩析玄妙深奥的理义。而葛洪端坐到中午,竟像熟睡一样去世了。看他面色和生前一样。卒年八十一岁。(选自《晋书•葛洪传》14.阅读下面这首词,按要求作答。贺新郎·寄李伯纪①丞相[宋]张元干曳杖危楼去。斗垂天、沧波万顷,月流烟渚。扫尽浮云风不定,未放扁舟夜渡。宿雁落、寒芦深处。怅望关河空吊影,正人间、鼻息鸣鼍鼓。谁伴我,醉中舞。十年一梦扬州路。倚高寒、愁生故国,气吞骄虏。要斩楼兰三尺剑②,遗恨琵琶旧语。谩暗涩铜华尘土。唤取谪仙平章③看,过苕溪、尚许垂纶否。风浩荡,欲飞举。[注]①李伯纪:李纲,字伯纪,著名的爱国英雄,曾位居宰相,张元干是他的保属。钦宗绍兴八年(1138年)金兵进攻,朝廷力主议和,李纲因力主抗金被婴回长乐(福建省长乐县),此间,张元干写下这首词寄送给他。②《汉书·傅介子传》说楼兰王曾杀汉使者,傅介子奉命“至楼兰……贪汉物,来见使……王起随介子入帐中,屏语,壮士二人从后刺之,刃交胸,立死。”③章,评价,辨别。(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6分)A.“扫尽”三句,是说江风极大,将天上浮云吹散,江面因风大而无人乘舟夜渡。沉思间又见雁儿飞落在芦苇深处夜宿,并由此引起无限感触。B.“十年”这一句,是作者想到十年前扬州被战争摧为一片空墟,昔日繁华现在犹如一梦。怀想之余,不觉加强了对高宗的屈膝议和的不满,也加强了作者坚决抵抗金人的南下的决心。C.“谩暗涩”句,是叹息如今和议已成定局,虽有宝剑也不能用来杀敌,只是使它生铜花(即铜锈),放弃于尘土之中。这里运用比喻,以宝剑被弃比喻李纲等主战人物受到朝廷罢斥压制。D.“唤取”两句,以“谪仙”李白来比李纲,兼切李姓,这是对李纲的推崇。作者借这两句表达了自己的想法:面对和议已成定局的形势,爱国之士应该就此隐退苕溪,垂钓自遣而不问国事。(2)“斗垂天、沧波万顷,月流烟渚”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2分)(3)这首词表达了词人的哪些情感?请简要分析。(3分)【答案】(1)D(2)只见夜空星斗下垂,江面宽广无边,波涛万顷,月光流泻在蒙着烟雾的洲渚之上。描绘了一幅壮阔浩渺、朦胧苍凉的水天夜色图景。(3)①无人理解的孤独。“谁伴我”“空吊影”,自伤孤独。李纲与己志同道合,而天各一方,不能在此月下同舞。②对故国满目创痍的哀愁。“十年一梦扬州梦”句,表达战火后的故国哀愁。③对主和派苟安求和的愤慨。“遗恨琵琶旧语”二句,用杜甫诗意,以暗示南宋与金人议和也将遗恨千古。④对李纲坚决主战的敬仰和支持。“要斩”一句是期望朝廷振作图强,像汉代使臣傅介子提剑斩楼兰王那样对付金人。词中以楼兰影射金国,以傅介子比喻李纲等主战之士。⑤气冲云霄的壮志雄心。“气吞骄虏”“风浩荡,欲飞举”指出要凭浩荡长风,飞上九天,表示自己坚决不能消沉下去,而应怀着气冲宵云的雄心壮志。【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及分析概括诗人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D.“面对和议已成定局的形势,爱国之士应该就此隐退苕溪,垂钓自遣而不问国事”错误,作者并非认为应该隐退,结尾振起,指出要凭浩荡长风,飞上九天,由此表示自己坚决不能消沉下去,而是怀着气冲云霄的壮志雄心,对李纲坚持主战、反对和议的主张表示最大的支持,这也就是写他作本词的旨意。故选D。(2)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景物形象和意境的能力。这是一句景物描写,解答时注意先抓住意象描绘画面的内容,再概括出景物画面的特点。“斗垂天、沧波万顷,月流烟渚”,仰望北斗星低低地垂挂在夜天,俯视沧江正翻起波浪万顷,月亮流泻在烟雾迷漫的洲渚。起首四句写自己携着手杖登上高楼的所见,主要写了垂挂在夜空的星斗,江面,突显夜景的壮阔浩渺;月下的洲渚,突显夜色的朦胧。(3)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思想内容和情感的能力。“谁伴我”两句,承上;“月流烟渚”“怅望关河空吊影”,用李白《月下独酌》“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诗意,自伤孤独。李纲与己志同道合,而天各一方,不能在此月下同舞。同舞当亦包括共商恢复中原之事,至此才转入寄李纲本题。抒发无人理解的孤独。“十年一梦扬州路”这一句,是作者想到十年前,扬州被金人攻占,立刻被战争摧为一片空墟,昔日繁华现在犹如一梦,而此时只剩残破空城,对故国满目创痍的哀愁。“遗恨琵琶旧语”二句,作者在此用杜甫诗意,说明在琵琶声中流露出对屈辱求和的无穷遗恨与悲愤,作者对高宗的屈膝议和感到不满,以此暗示南宋与金人议和也将遗恨千古。“倚高寒”两句,继续写作者夜倚高楼,但觉寒气逼人,远眺满目疮痍的中原大地,不由愁思满腔,但又感到自己壮心犹在,豪气如潮,足以吞灭敌人。“要斩”两句,运用两个典故反映出对宋金和议的看法。前一句是期望朝廷振作图强,像汉代使臣傅介子提剑斩楼兰(西域国名)王那样对付金人。词中以楼兰影射金国,以傅介子比喻李纲等主战之士。后一句是借汉嫁王昭君与匈奴和亲事,影射和议最终是不可行的,必须坚决抵抗。“风浩荡,欲飞举”,大风浩荡,不停地吹着,我雄心勃发,要乘风飞举。结尾振起,指出要凭浩荡长风,飞上九天,由此表示自己坚决不能消沉下去,而是怀着气冲云霄的壮志雄心,对李纲坚持主战、反对和议的主张表示最大的支持,这也就是写他作此词的旨意。15.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6分)(1)曾记否,到中流击水,____________。(《沁园春·长沙》(2)____________,任重而道远。(《论语》十二章)(3)长太息以掩涕兮,____________。(《离骚》)(4)____________,潦倒新停浊酒杯。(《登高》)(5)《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诗人直抒胸臆表达人生短暂,寄情江月、凭吊古人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浪遏飞舟士不可以不弘毅哀民生之多艰艰难苦恨繁霜鬓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名篇名句的能力。易错的字有:遏,毅,鬓,酹。五、(22分)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6-20题。草原深处的笑声唐均很久没去祝桑乡了。周末,我和几个轮休的同事一起去祝桑乡回访帮扶过的贫困户,其实称其为贫困户已不合适,因为他们都在去年集体脱贫了。我们像以往帮扶时那样,说去走亲戚,才最为恰当。祝桑乡位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雅江县境内。汽车爬上3800米高的黑石山,辽阔的祝桑草原映入眼帘。远方,一顶牛毛帐篷冒出牛粪饼燃烧散发出的余烟。成群的牦牛,安静地散落在山坡上。草坪中,各种花儿争奇斗艳,格桑花和着微风跳起了弦子舞,蒲公英把成熟的花籽伞兵般轻轻地放飞到空中,孕育来年的繁盛。平整的柏油马路边,两条木凳,一块木板,便是我们的回访对象仁青措一家出售高原特产的简易店铺。圆柱形的酥油饼整齐地码在木板上,在阳光下闪耀成一块块“金砖”;玻璃罐里黄灿灿的虫草,宛若熟睡的金蚕;一方不锈钢托盘里,珍珠般的贝母堆成了小山。脱贫后的仁青措打扮得精致干练:混编着红色丝线的麻花辫盘在头上,戴着一副小巧的藏式金耳环,穿着-身褐色暗花拉萨长裙,搭配一双黑色小羊皮矮跟鞋。仁青措在遮阳伞下,望着来来往往的自驾游小汽车,不断地向游人们招着手:“买酥油,买酥油吗?新鲜的。还有今年新采的虫草、贝母,货真价实。我们的车在不远处停下来,仁青措不失时机地跑来向我们招揽生意。待我们取下遮着脸的口罩,她见是熟人,一下子害羞起来,用手捂着嘴偷笑,脸上悄然绽放出两朵粉红的高山杜鹃。“哎呀,辛苦了!”仁青措的丈夫丁则尼玛迎了过来,热情地与我们打着招呼。得知我们的来意,丁则尼玛把我们带向身后的帐篷。帐篷前铁链拴住的藏獒摇着尾巴,大家都是熟面孔了。掀开帐篷的门帘,我们围坐在钢炉边。一碗碗喷香的酥油茶,恭敬地递到我们面前。“伙计,生意做得好哦。天天让老婆在那里招揽顾客,小心被别人拐跑了。”同行的前任第一书记和丁则尼玛调侃。丁则尼玛豪爽地拍了一下巴掌,哈哈大笑起来:“现在的她呀,怕是赶都赶不了。”他边说边取出手机,翻到一条银行存款信息,递给第一书记看。“哇!个、十、百、千、万、十万,厉害啊。”第一书记一边用手指点数着数字,一边惊喜地瞪大了双眼。我们也凑上来,一起分享丁则尼玛的得意与快乐。要知道,这对夫妻3年前结婚不到一个月时,就因为家庭贫困等矛盾闹过离婚。帮扶工作组成员苦口婆心地劝导,特别是他家的帮扶责任人,更是三天两头地往他家钻,甚至把自己一家都带到高海拔的牛场来,用家庭的欢乐来带动他们重新面对生活。如今的好日子得益于丁则尼玛的家传绝活。他从小就在牛场长大,祖上代代相传的放牧经验,让他阿爷、阿爸都成了远近闻名的放牧高手,更有一手骟牛、杀牛的好手艺。几年前,第一书记鼓励他,承包村合作社的牦牛放养,不但每月有固定工资拿,还可以让其他养牛群众省出时间,去发展别的致富门路。对丁则尼玛来说,放一头牛是放,放十头也是放,百头千头也不在话下。在帮扶责任人和第一书记的担保下,丁则尼玛不但承包了村合作社的320头牛,还把村里零散牦牛的放牧也承包下来,按每头母牛每月固定交给主人一定量的酥油、其他酥油全部归丁则尼玛所有签订协议。丁则尼玛将承包的公牛、母牛登记后打上记号,遇到哪家的母牛产子,就在哪家的登记簿上画上一笔,同时在牛犊耳朵上做好标记。遇到主人要求骟掉牛犊作为菜牛喂养的情形,他们收费也很公道。对本村那些贫困户,两口子也会相视一笑,免了骟牛费用。到了年底,有着丰富养牛经验的丁则尼玛,除去该上交给合作社的款项,第一年的收入就把贫困线甩得远远的,再加上代销虫草、贝母的业务,他的腰包一天一天鼓了起来。小两口的腰杆挺直了,感情也越来越好了。说话间,帐篷外,几头小牛犊回来了,哞哞哞地呼唤着主人。丁则尼玛从蛇皮袋里舀出一小碗红盐端了出去,几头小牛亲热地围上来,用还未长角的小脑袋轻轻地碰触着他的小腿,他像看着自己的孩子一样盯着它们舔舐。回访结束,我们走出帐篷,雪域的阳光普照着万物,晃得人睁不开眼。汽车飞驰在318国道上,同行的小护士得意地唱了起来:“是谁帮咱们翻了身呃,是谁帮咱们得解放呃,是亲人解放军,是救星共产党,呷拉羊卓若……她高涨的情绪感染着大家。我们也情不自禁地放开嗓门,唱起了我们的县歌:“高尔寺山,蜿蜒的臂膀,迎接远方的朋友……嘹亮的歌声在青山绿水间回荡。(选自2020年10月30日《中国民族报》有删节)16.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艺术特色的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A.开篇把回访说成“走亲戚”,意在表明“我”和同事们把祝桑乡村民当作了亲人,为全篇奠定了情感基调。B.文章运用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生动描绘了祝桑乡色彩艳丽、充满生机的草原景色,烘托出人民生活的幸福美好。C.文中描写前任第一书记和丁则尼玛见面时的幽默调侃,着力表现出帮扶工作人员和乡亲们关系的融洽和谐。D.文中写自驾游小汽车来来往往,与上文“平整的柏油马路”相照应,侧面表现了祝桑乡村民生活状况的改观。E.丁则尼玛和妻子的生活由贫困而致富,靠的是他们自己承包合作社放牛、煽牛和售卖酥油等特色产品的勤劳智慧与个人手艺。17.作者在“草原的笑声”中嵌入“深处”二字,并以此作为文章标题,请分析这样拟题的妙处。(4分)18.文章运用大量笔墨,插叙了丁则尼玛一家脱贫致富的过程,其意图是什么?(5分)19.在作者笔下,仁青措是一个怎样的人?简单分析概括。(4分)20.优秀文艺作品应具备的重要品质是内容真实、态度真诚,优秀文艺作品是折射时代精神的镜子,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文艺必须以反映时代精神为神圣使命。简要分析《草原深处的笑声》内容上从哪些方面体现了这些品质。(5分)【答案】16.BE17.①题目中加入“深处”意味着精准脱贫政策深入到国家边远地区,从而赞美我国的扶贫政策,揭示了文章的主旨。②内涵丰富,韵味无穷。“草原深处的笑声”包含祝桑乡的人们脱贫后生活的幸福与美好,又包含扶贫工作人员帮扶成功后的欣慰与快乐,引发读者的情感共鸣。18.通过写扶贫工作人员对丁则尼玛一家脱贫致富的帮扶过程,赞扬了扶贫人员一心为民的高贵品质,也赞美了我国的扶贫政策。19.文中描写脱贫后的仁青措打扮很精致、干练,表现了她生活的幸福和快乐;写仁青措招揽生意的动作、语言及神情,字里行间表现出她积极的人生态度,勤劳上进、生活充实,满满的成就感。20.①文章以大量生活细节讲述了丁则尼玛一家脱贫致富的经历,塑造出一个个扶贫人员及村民鲜活的形象,体现了创作内容的真实性。②字里行间饱含了以“我”为代表的扶贫工作人员对人民群众的爱和对国家扶贫政策的赞美之情,体现出创作态度的真诚。③本文讲述了祝桑乡村民尤其是丁则尼玛一家的脱贫经历,故事虽小,却反映出精准扶贫的宏大主题,折射出时代精神。【解析】16.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分析文章内容和艺术手法的能力。B.“文章运用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分析错误,写草原景色“草坪中,各种花儿争奇斗艳,格桑花和着微风跳起了弦子舞,蒲公英把成熟的花籽伞兵般轻轻地放飞到空中,孕育来年的繁盛”是运用了拟人、比喻的修辞手法;“圆柱形的酥油饼整齐地码在木板上,在阳光下闪耀成一块块‘金砖’;玻璃罐里黄灿灿的虫草,宛若熟睡的金蚕;一方不锈钢托盘里,珍珠般的贝母堆成了小山”也是也是运用了比拟和比喻;没有运用夸张。E.“丁则尼玛和妻子的生活由贫困而致富,靠的是他们自己承包合作社放牛、煽牛和售卖酥油等特色产品的勤劳智慧与个人手艺”分析错误,应该是靠党的好政策,靠扶贫干部的无私奉献以及他们的努力。故选BE。17.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标题作用的能力。由“她见是熟人,一下子害羞起来,用手捂着嘴偷笑,脸上悄然绽放出两朵粉红的高山杜鹃”“丁则尼玛豪爽地拍了一下巴掌,哈哈大笑起来:‘现在的她呀,怕是赶都赶不走了’”可知“深处笑声”意味着祝桑乡的人们脱贫后生活的幸福与美好,国家精准扶贫政策效果卓著,内涵丰富,韵味无穷,吸引了读者的阅读兴趣;由“第一书记一边用手指点数着数字,一边惊喜地瞪大了双眼。我们也凑上来,一起分享丁则尼玛的得意与快乐”“她高涨的情绪感染着大家。我们也情不自禁地放开嗓门,唱起了我们的县歌”可知,小说主要围绕“草原深处的笑声”展开,还意味着扶贫工作人员帮扶成功后的欣慰与快乐,概括了小说的主要情节;由“祝桑乡位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雅江县境内。汽车爬上3800米高的黑石山,辽阔的祝桑草原映入眼帘”可知“深处”意味着精准脱贫政策深入到国家边远地区,突出了文章的主题。18.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小说主要情节的作用。小说插叙的丁则尼玛一家脱贫致富的过程,正是我国精准扶贫政策的生动体现。由原文“要知道,这对夫妻3年前结婚不到一个月时,就因为家庭贫困等矛盾闹过离婚。帮扶工作组成员苦口婆心地劝导,特别是他家的帮扶责任人,更是三天两头地往他家钻,甚至把自己一家都带到高海拔的牛场来,用家庭的欢乐来带动他们重新面对生活”可知,插叙的内容突出了帮扶责任人以及帮扶工作组成员的人物形象,赞扬了扶贫人员一心为民的高贵品质,正是因为他们的责任心、热心、无私,悉心开导扶持,才有这对夫妻的脱贫生活。由原文“如今的好日子得益于丁则尼玛的家传绝活。他从小就在牛场长大,祖上代代相传的放牧经验,让他阿爷、阿爸都成了远近闻名的放牧高手,更有一手骟牛、杀牛的好手艺。几年前,第一书记鼓励他,承包村合作社的牦牛放养,不但每月有固定工资拿,还可以让其他养牛群众省出时间,去发展别的致富门路。对丁则尼玛来说,放一头牛是放,放十头也是放,百头千头也不在话下”可见,我国人民有勤劳能干的品质,只要政府政策好,引领好,脱贫致富就会实现,体现了“精准扶贫”的“精准”二字。由原文“在帮扶责任人和第一书记的担保下,丁则尼玛不但承包了村合作社的320头牛,还把村里零散牦牛的放牧也承包下来,按每头母牛每月固定交给主人一定量的酥油、其他酥油全部归丁则尼玛所有签订协议”“对本村那些贫困户,两口子也会相视一笑,免了骟牛费用”可知,精准扶贫还需要眼光开阔,胸怀远大,赞美了我国的扶贫政策,有力地体现了小说的主题。19.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小说次要人物形象的能力。由原文“脱贫后的仁青措打扮得精致干练:混编着红色丝线的麻花辫盘在头上,戴着一副小巧的藏式金耳环,穿着-身褐色暗花拉萨长裙,搭配一双黑色小羊皮矮跟鞋”,可知表现了她精致干练,传达出生活的幸福和快乐;由原文她“不断地向游人们招着手:‘买酥油,买酥油吗?新鲜的。还有今年新采的虫草、贝母,货真价实’”可知,她是一个勤劳上进,有积极的人生态度;由原文“现在的她呀,怕是赶都赶不了”可知她是一个有成就的人,自信、阳光。20.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小说深刻意蕴的能力。题干要求从“内容真实、态度真诚,优秀文艺作品是折射时代精神的镜子,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文艺必须以反映时代精神为神圣使命”角度分析本小说。从真实性角度看,文章以“周末,我们像以往帮扶时那样,说去走亲戚”“脱贫后的仁青措打扮得精致干练”“帐篷前铁链拴住的藏獒摇着尾巴,大家都是熟面孔了”等大量生活细节,讲述了丁则尼玛一家脱贫致富的经历,塑造出一个个扶贫人员及村民鲜活的形象,体现了创作内容的真实性。从小说创作的态度看,原文“我们也凑上来,一起分享丁则尼玛的得意与快乐”“帮扶工作组成员苦口婆心地劝导,特别是他家的帮扶责任人,更是三天两头地往他家钻,甚至把自己一家都带到高海拔的牛场来,用家庭的欢乐来带动他们重新面对生活”等字里行间,可见饱含了以“我”为代表的扶贫工作人员对人民群众的爱和对国家扶贫政策的赞美之情,体现出创作态度的真诚。从时代精神的体现上看,本文讲述了祝桑乡村民尤其是丁则尼玛一家的脱贫经历,故事虽小,却反映出精准扶贫的宏大主题,折射出时代精神。六、(10分)21.温儒敏先生在整本书阅读指导中曾说:“书的‘类型’决定‘读法’”。统编教材中也对两部书做出了阅读指导,请从下面列出的方法中任选一种,谈谈你是如何运用这种方法阅读相应的著作的。(6分)要求:1.明确所选著作与阅读方法;2.结合作品中的相关内容进行阐述;3.不超过120字。《乡土中国》1.把握思路框架2.抓住核心概念3.关注问题,学以致用《红楼梦》1.把握前五回的纲领作用2.抓住情节主线3.关注人物形象【答案】示例一:《乡土中国》是一部论著,阅读时:①先把握思路框架,看序跋,目录,浏览全书。②抓住“差序格局”这个核心概念,等于“抓住”了全书论述网络的“纲”。③关注问题,学以致用。选择有典型性的案例,设置讨论的焦点问题,学以致用。示例二:《红楼梦》是一部长篇小说。阅读时:①把握前五回的纲领作用。红楼梦前五回,以通灵宝玉的来历为中心,扼要地描写了天上的太虚幻境和尘市的荣宁二府,既勾勒出贾府百年的兴盛,又预示了贾府末世的衰败。②要抓住以贾府为中心的四大家族由鼎盛走向衰败的过程和宝黛钗爱情悲剧这两条主线。③关注人物形象的塑造。欣赏作者对人物形象的细腻描写,把握人物复杂的性格和丰富的内心世界。【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经典名著的人物形象、思想内涵和艺术特色的理解、分析能力。“书的‘类型’决定‘读法’”,《乡土中国》是一部论著,阅读时:①先把握思路框架,先了解作者的意图,知道全书的主旨。可以看序跋,看出版介绍及相关评论,大致清楚作者和写作背景,看他为何要做这项研究,要解决什么问题,提出了哪些基本观点。这是粗略的“预读”,做准备的。还应当看看目录。社科类著作的目录,一般都比较明晰,主要的观点往往会出现在章节的标题或目录中。看一遍《乡土中国》的目录,可能对其中有些名词或者问题不怎么懂得,也可以有些是感兴趣的,回头再想想后记中交代的研究背景,我们对这本书的主旨,便有粗略的了解了。接着,就要浏览全书,不求深入,但求有整体感觉。既然是“粗读”,那就可以采取跳读的方法,把全书快速过一遍。②抓住核心概念,抓住了才能纲举目张,把握全书的主要内容和学术创见,理解其研究的价值。抓住“差序格局”这个核心概念,等于“抓住”了全书论述网络的“纲”。在《乡土中国》中,几乎每一章都提出一二个概念,其“层级”可能比体现主旨的那些核心概念要“低”,但也都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正比例》(教学实录)-2023-2024学年六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
- 儿童发展心理学与家长的学校活动参与策略研究
- 农业科技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的作用
- 如何进行医学影像诊断
- 牛场的规划布局
- 2025海难救助合同范文
- 2024年人造板类家具项目提案报告
- 2024年抗血栓药物项目规划申请报告
- 2024年单一稀土氧化物及盐类项目提案报告模板
- 电梯公司培训汇报
- LSS-250B 纯水冷却器说明书
- 中药分类大全
- 防止返贫监测工作开展情况总结范文
- 精文减会经验交流材料
- 2015年度设备预防性维护计划表
- 浅谈离子交换树脂在精制糖行业中的应用
- 设备研发项目进度表
- 管道定额价目表
- 新时期如何做好档案管理课件
- 复兴号动车组空调系统设计优化及应用
- 矿山压力与岩层控制课程设计.doc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