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农业种植技术与设备研发推广方案_第1页
绿色农业种植技术与设备研发推广方案_第2页
绿色农业种植技术与设备研发推广方案_第3页
绿色农业种植技术与设备研发推广方案_第4页
绿色农业种植技术与设备研发推广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绿色农业种植技术与设备研发推广方案TOC\o"1-2"\h\u8911第一章绿色农业种植技术概述 3125741.1绿色农业的定义与意义 3263161.2绿色农业种植技术的特点与发展趋势 3284551.2.1绿色农业种植技术的特点 3144231.2.2绿色农业种植技术的发展趋势 323217第二章土壤管理与改良技术 4194092.1土壤质量监测与评价 4148752.1.1土壤质量监测 429912.1.2土壤质量评价 4238812.2土壤改良与修复技术 46172.2.1物理改良技术 4159882.2.2化学改良技术 4236832.2.3生物改良技术 4200822.2.4综合改良技术 431342.3土壤施肥技术与肥料研发 4287362.3.1土壤施肥技术 590782.3.2肥料研发 51490第三章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 5239823.1种质资源收集与保存 5165063.1.1种质资源收集 5254473.1.2种质资源保存 5146883.2良种选育与推广 5228263.2.1良种选育 5150713.2.2良种推广 681793.3种质资源利用与研发 6107043.3.1种质资源利用 666203.3.2种质资源研发 613821第四章节水灌溉技术 674834.1灌溉系统设计与优化 6295214.2节水灌溉设备研发 7208774.3灌溉管理与智能调控 718829第五章生物防治与病虫害防治 8196875.1生物防治技术概述 8221395.2天敌昆虫利用与繁育 8158135.2.1天敌昆虫的利用 8325145.2.2天敌昆虫的繁育 831795.3生物农药研发与应用 834595.3.1生物农药研发 8307725.3.2生物农药应用 928770第六章绿色肥料研发与应用 962806.1绿色肥料分类与特点 94346.1.1绿色肥料的分类 998086.1.2绿色肥料的特点 9187736.2绿色肥料研发与推广 10230626.2.1绿色肥料研发 10299736.2.2绿色肥料推广 10195206.3绿色肥料施用技术与规范 10241886.3.1绿色肥料施用技术 10286746.3.2绿色肥料施用规范 1029813第七章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 11181697.1农业废弃物分类与处理 11202277.1.1农业废弃物分类 1168037.1.2农业废弃物处理方法 1196097.2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 11127117.2.1秸秆还田技术 11257227.2.2粪便发酵技术 12276337.2.3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技术 12177717.3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模式 12149267.3.1生态循环农业模式 1294407.3.2产业链延伸模式 1225063第八章农业机械化与智能化 12274658.1农业机械化技术与设备研发 12106738.1.1研发背景与意义 12192018.1.2研发方向与目标 13196888.1.3研发内容与措施 13254378.2农业智能化技术与设备研发 1388198.2.1研发背景与意义 1364038.2.2研发方向与目标 13103208.2.3研发内容与措施 13138558.3农业机械化与智能化管理 13234208.3.1管理现状与挑战 14146518.3.2管理策略与措施 1418413第九章绿色农业种植技术培训与推广 14122179.1培训体系构建与实施 14229429.1.1培训体系构建 1485179.1.2培训体系实施 14324469.2推广策略与方法 15316759.2.1推广策略 15277689.2.2推广方法 15110919.3政策支持与宣传 1589549.3.1政策支持 15105129.3.2宣传推广 1529339第十章绿色农业种植技术与设备研发推广保障措施 162298110.1政策法规与标准体系建设 16494810.2技术创新与人才培养 161080110.3资金投入与政策扶持 16第一章绿色农业种植技术概述1.1绿色农业的定义与意义绿色农业是指在农业生产过程中,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以生态平衡为基础,以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为核心,采用科学、高效的种植技术和管理方法,实现农业生产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绿色农业旨在提高农产品质量,保障食品安全,促进农业产业升级,增加农民收入,同时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绿色农业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提高农产品质量,保障人民群众食品安全。(2)促进农业产业转型升级,提高农业附加值。(3)优化农业产业结构,促进农村经济持续发展。(4)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1.2绿色农业种植技术的特点与发展趋势1.2.1绿色农业种植技术的特点绿色农业种植技术具有以下特点:(1)生态性:在种植过程中,充分考虑生态环境因素,保护土地资源,减少化肥、农药使用,降低农业面源污染。(2)高效性:采用科学种植技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3)可持续性:注重农业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实现农业生产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4)安全性:保证农产品质量,降低农药残留,保障人民群众食品安全。1.2.2绿色农业种植技术的发展趋势(1)信息化: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如物联网、大数据等,提高农业生产智能化水平。(2)精准化:通过精确测量、智能调控,实现农业生产资源的高效利用。(3)绿色化:推广绿色生产技术,降低化肥、农药使用,提高农产品质量。(4)多元化:发展多种绿色农业种植模式,如设施农业、循环农业等,满足市场需求。(5)国际化:加强与国际农业技术的交流与合作,借鉴先进经验,提升我国绿色农业种植技术水平。第二章土壤管理与改良技术2.1土壤质量监测与评价2.1.1土壤质量监测为了保障绿色农业的健康发展,土壤质量的监测工作。土壤质量监测主要包括对土壤物理、化学、生物特性的监测。物理特性监测包括土壤质地、结构、容重、孔隙度等指标;化学特性监测包括土壤pH值、有机质、全氮、有效磷、速效钾等指标;生物特性监测包括土壤微生物、酶活性、土壤动物等指标。通过对这些指标的监测,可以全面了解土壤质量状况,为土壤改良提供依据。2.1.2土壤质量评价土壤质量评价是在土壤质量监测的基础上,对土壤质量进行综合评价。评价方法包括指数法、综合评分法、模糊评价法等。通过土壤质量评价,可以确定土壤质量等级,为绿色农业种植提供科学依据。2.2土壤改良与修复技术2.2.1物理改良技术物理改良技术主要包括深翻、浅耕、镇压、耙地等。这些技术可以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孔隙度,提高土壤保水、保肥能力。2.2.2化学改良技术化学改良技术主要包括施用石灰、石膏、磷肥等。这些物质可以调节土壤pH值,改善土壤化学性质,提高土壤肥力。2.2.3生物改良技术生物改良技术主要包括种植绿肥、施用生物肥料等。这些技术可以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微生物环境,提高土壤肥力。2.2.4综合改良技术综合改良技术是将物理、化学、生物等多种改良技术相结合,以达到最佳改良效果。例如,采用深翻、施用石灰和生物肥料相结合的方法,可以全面提升土壤质量。2.3土壤施肥技术与肥料研发2.3.1土壤施肥技术土壤施肥技术是根据作物需求和土壤特性,合理施用肥料的方法。施肥技术包括基肥、追肥、叶面喷施等。合理施肥可以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同时减少环境污染。2.3.2肥料研发肥料研发是针对土壤和作物需求,研发高效、环保的肥料产品。肥料研发包括有机肥料、生物肥料、缓释肥料等。新型肥料具有养分释放缓慢、利用率高等特点,有利于提高土壤肥力和作物产量。第三章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3.1种质资源收集与保存3.1.1种质资源收集为实现绿色农业种植技术的可持续发展,必须重视种质资源的收集工作。要制定全面的种质资源收集计划,明确收集范围、种类和数量。加强对国内外种质资源的调查与了解,通过实地考察、查阅文献和交流合作等方式,保证收集到具有代表性的种质资源。3.1.2种质资源保存收集到的种质资源需要进行有效的保存,以保持其遗传多样性。保存方法包括:(1)低温保存:将收集到的种子、花粉等繁殖材料存放于20℃以下的环境中,以减缓其新陈代谢速度,延长保存时间。(2)冷冻保存:将种质资源存放于液氮(196℃)中,使细胞处于休眠状态,实现长期保存。(3)活体保存:通过建立种质资源库、植物园等方式,对珍稀濒危物种进行活体保存。3.2良种选育与推广3.2.1良种选育良种选育是绿色农业种植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根据当地气候、土壤条件以及市场需求,选育具有高产、优质、抗病、抗逆等特性的良种。选育过程中,要注重以下几个方面:(1)亲本选择:选择具有优良遗传特性的亲本进行杂交,提高后代种质的优良性。(2)遗传多样性:保持种群遗传多样性,避免近亲繁殖导致的遗传衰退。(3)后代筛选:对杂交后代进行严格筛选,保证选育出的良种具有稳定的生产功能。3.2.2良种推广良种推广是实现绿色农业种植技术普及的关键环节。要采取以下措施:(1)政策扶持:加大对良种推广的政策支持力度,鼓励农民种植良种。(2)技术培训:加强对农民的技术培训,提高其良种种植的技术水平。(3)市场引导:通过市场机制,引导农民种植具有市场前景的良种。3.3种质资源利用与研发3.3.1种质资源利用充分发挥种质资源在绿色农业种植技术中的应用价值,包括:(1)遗传改良:利用种质资源中的优良基因,进行遗传改良,培育出适应性强、产量高、品质优的新品种。(2)生物技术:利用分子生物学、基因工程等生物技术,开发具有特殊性状的转基因作物。(3)生态种植:根据种质资源的特性,发展生态种植模式,提高农业生态系统稳定性。3.3.2种质资源研发针对绿色农业种植技术的需求,加强种质资源研发,包括:(1)种质资源评价:对收集到的种质资源进行系统评价,挖掘其潜在价值。(2)遗传图谱构建:利用现代生物技术,构建种质资源的遗传图谱,为良种选育提供依据。(3)基因挖掘与应用:挖掘具有特殊性状的基因,应用于绿色农业种植技术研发。第四章节水灌溉技术4.1灌溉系统设计与优化灌溉系统是绿色农业种植中的环节,其设计科学与否直接关系到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和作物产量的高低。灌溉系统的设计需遵循因地制宜、经济高效的原则,结合当地气候条件、土壤特性、作物需水量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在设计过程中,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的优化:(1)灌溉方式的选择:根据作物类型和生长周期,选择适宜的灌溉方式,如滴灌、喷灌、微喷等,以提高灌溉水利用效率。(2)灌溉制度的制定:根据作物需水规律和土壤水分状况,制定合理的灌溉制度,保证作物在关键生长期得到充足的水分供应。(3)灌溉设施的布局:合理布置灌溉设施,降低输水损失,提高灌溉均匀度。(4)灌溉技术的集成与应用:将先进的灌溉技术与传统灌溉方法相结合,提高灌溉系统的整体功能。4.2节水灌溉设备研发节水灌溉设备的研发是提高灌溉水利用效率的关键。为实现绿色农业的目标,以下几方面的设备研发尤为重要:(1)高效节能的灌溉泵:研发具有较高扬程、较低能耗的灌溉泵,以满足不同灌溉需求。(2)智能化的灌溉控制系统: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研发具有自动检测、远程控制、数据分析等功能的灌溉控制系统,实现灌溉过程的智能化管理。(3)节水型灌溉器材:研发具有良好节水功能的灌溉器材,如滴灌带、喷头等,减少灌溉过程中的水资源浪费。(4)新型灌溉材料:研发新型灌溉材料,如纳米材料、生物降解材料等,提高灌溉设备的环保功能。4.3灌溉管理与智能调控灌溉管理是保证灌溉系统正常运行的重要环节。为实现绿色农业种植,以下几方面的灌溉管理与智能调控措施应得到重视:(1)制定完善的灌溉管理制度:建立健全灌溉管理机制,明确各级管理职责,保证灌溉系统的正常运行。(2)加强灌溉队伍建设:提高灌溉人员的业务素质,加强灌溉技术的培训与推广。(3)实施智能化灌溉调控: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灌溉过程的实时监控与调控,提高灌溉系统的运行效率。(4)推广节水灌溉技术:加大节水灌溉技术的推广力度,引导农民采用先进的灌溉方法,降低灌溉水浪费。第五章生物防治与病虫害防治5.1生物防治技术概述生物防治技术是一种利用生物物种间的相互关系,通过使用有益生物来抑制或消除有害生物的方法。它主要包括利用天敌昆虫、病原微生物和竞争性植物等生物资源进行病虫害防治。生物防治技术具有无污染、环保、可持续等优点,是绿色农业种植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5.2天敌昆虫利用与繁育5.2.1天敌昆虫的利用天敌昆虫是指能够捕食或寄生害虫的昆虫,如捕食性瓢虫、寄生性蜂等。利用天敌昆虫进行生物防治,首先要了解害虫的发生规律和天敌昆虫的生物学特性,合理选择和利用天敌昆虫。在实际应用中,可通过释放天敌昆虫、设置诱捕器等方式,降低害虫种群密度,达到防治目的。5.2.2天敌昆虫的繁育为了满足生物防治的需要,对天敌昆虫进行人工繁育。人工繁育天敌昆虫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选择合适的繁育材料,如健康的昆虫种群、适宜的寄主植物等。(2)创造适宜的繁育环境,包括温度、湿度、光照等条件。(3)合理制定繁育方案,如繁育周期、繁育密度等。(4)加强对繁育过程中的病虫害防治,保证天敌昆虫的质量。5.3生物农药研发与应用生物农药是指利用生物资源(如微生物、植物提取物等)制成的农药,具有高效、低毒、无污染等优点。生物农药研发与应用是绿色农业种植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5.3.1生物农药研发生物农药研发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筛选具有潜在应用价值的生物资源,如病原微生物、植物提取物等。(2)研究生物资源的生物学特性,如生长、繁殖、代谢等。(3)优化生物农药的生产工艺,提高产品质量。(4)开展生物农药的安全性评价,保证其在实际应用中的安全性。5.3.2生物农药应用生物农药在实际应用中,应注意以下几点:(1)根据作物种类、病虫害发生规律和防治需求,选择合适的生物农药。(2)合理制定施药方案,包括施药时间、施药方法、施药剂量等。(3)加强生物农药与其他防治方法的配合,提高防治效果。(4)积极开展生物农药的宣传和培训,提高农民的防治水平。通过以上措施,生物防治与病虫害防治在绿色农业种植技术中的应用将更加广泛,有助于提高农业产量和品质,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第六章绿色肥料研发与应用6.1绿色肥料分类与特点6.1.1绿色肥料的分类绿色肥料是指在生产和使用过程中,对环境友好、符合绿色环保要求的肥料。根据其来源和成分,绿色肥料可分为以下几类:(1)有机肥料:主要包括动物粪便、农作物秸秆、绿肥、城市污泥等,含有丰富的有机质和多种营养元素。(2)生物有机肥料:将有机肥料与微生物菌剂结合,具有有机肥料和微生物菌剂的双重作用。(3)微生物肥料:以微生物菌剂为主要成分,通过调整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提高土壤肥力。(4)复合肥料:将多种营养元素按一定比例配比,满足作物生长需求。6.1.2绿色肥料的特点(1)环保性:绿色肥料在生产和施用过程中,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有利于维护生态平衡。(2)肥效持久:绿色肥料中的有机质和营养元素含量较高,肥效持续时间较长。(3)改良土壤:绿色肥料中的有机质和微生物能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4)促进作物生长:绿色肥料中的营养元素丰富,有利于作物的吸收利用,促进作物生长。6.2绿色肥料研发与推广6.2.1绿色肥料研发(1)优化原料选择:针对不同地区和作物需求,选择合适的原料,提高肥料品质。(2)提高肥料利用率:通过改进生产工艺和配方,提高肥料中营养元素的利用率。(3)创新微生物技术:研究新型微生物菌剂,提高微生物肥料的效果。(4)开发绿色肥料新产品:结合市场需求,研发具有特色和竞争力的绿色肥料产品。6.2.2绿色肥料推广(1)政策扶持:制定绿色肥料推广政策,鼓励农民使用绿色肥料。(2)技术培训:加强对农民的技术培训,提高绿色肥料施用水平。(3)宣传普及:通过各种渠道宣传绿色肥料的好处,提高农民的认知度。(4)建立示范推广基地: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地区,建立绿色肥料示范推广基地,以点带面,全面推进。6.3绿色肥料施用技术与规范6.3.1绿色肥料施用技术(1)确定适宜施用量:根据作物需求、土壤肥力状况和肥料成分,确定合理的施肥量。(2)施肥时间:根据作物生长周期和肥料特性,选择合适的施肥时间。(3)施肥方法:采用科学的施肥方法,如深施、穴施等,提高肥料利用率。6.3.2绿色肥料施用规范(1)肥料质量标准:制定绿色肥料质量标准,保证肥料质量。(2)肥料使用说明书:详细说明绿色肥料的使用方法、注意事项等,指导农民正确使用。(3)肥料施用记录:建立肥料施用档案,记录施肥时间、施肥量等信息,为科学施肥提供依据。第七章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7.1农业废弃物分类与处理7.1.1农业废弃物分类农业废弃物是指在农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各种废弃物,主要包括作物秸秆、农产品加工废弃物、畜禽粪便、废旧农膜、农药包装废弃物等。按照来源和性质,农业废弃物可分为以下几类:(1)作物秸秆:包括小麦、玉米、水稻等作物收获后的秸秆。(2)农产品加工废弃物:包括果品、蔬菜、茶叶等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3)畜禽粪便:包括猪、牛、羊、鸡等畜禽养殖过程中产生的粪便。(4)废旧农膜:主要包括地膜、棚膜等农业生产中使用的塑料薄膜。(5)农药包装废弃物:包括农药瓶、农药袋等。7.1.2农业废弃物处理方法(1)堆肥化处理:将作物秸秆、农产品加工废弃物等有机物质进行堆肥化处理,转化为有机肥料。(2)热解处理:将废旧农膜、农药包装废弃物等塑料类废弃物进行热解处理,转化为燃料油、炭黑等资源。(3)粪便处理:将畜禽粪便进行厌氧消化、好氧堆肥等处理,转化为有机肥料和生物质能源。(4)资源化利用:将农业废弃物作为原料,生产新型建材、生物质能源等。7.2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7.2.1秸秆还田技术秸秆还田技术是将作物秸秆直接翻入土壤,经过微生物分解,转化为土壤有机质,提高土壤肥力。该技术主要包括:(1)直接翻压还田:将秸秆翻入土壤,与土壤混合,促进分解。(2)秸秆覆盖还田:将秸秆覆盖在土壤表面,减少土壤水分蒸发,抑制杂草生长。7.2.2粪便发酵技术粪便发酵技术是将畜禽粪便进行厌氧消化或好氧堆肥,转化为有机肥料。该技术主要包括:(1)厌氧消化:在无氧条件下,微生物将粪便中的有机物质分解为沼气、有机肥料等。(2)好氧堆肥:在有氧条件下,微生物将粪便中的有机物质分解为有机肥料。7.2.3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技术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技术是通过建立回收体系,对农药包装废弃物进行集中回收、处理和利用。该技术主要包括:(1)回收体系:建立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点,方便农民交售。(2)处理利用:对回收的农药包装废弃物进行分类、处理和资源化利用。7.3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模式7.3.1生态循环农业模式生态循环农业模式是将农业生产与生态环境相结合,实现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一种模式。该模式主要包括:(1)畜牧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将畜禽粪便发酵产生沼气,供农民生活用能,同时将发酵后的有机肥料用于种植作物。(2)农业废弃物还田:将秸秆、农产品加工废弃物等农业废弃物还田,提高土壤肥力。7.3.2产业链延伸模式产业链延伸模式是通过将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与相关产业相结合,实现产业链的延伸。该模式主要包括:(1)农业废弃物加工:将农业废弃物加工成新型建材、生物质能源等产品。(2)产业融合发展:将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与农产品加工、乡村旅游等产业相结合,实现产业融合发展。第八章农业机械化与智能化8.1农业机械化技术与设备研发8.1.1研发背景与意义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的推进,农业机械化技术在农业生产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有助于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因此,加强农业机械化技术与设备的研发具有重要意义。8.1.2研发方向与目标(1)提高农业机械设备的作业效率,降低能耗;(2)优化农业机械设备的结构设计,提高适应性;(3)研发多功能、智能化农业机械设备,满足不同农业生产需求;(4)推广环保型农业机械设备,减少农业污染。8.1.3研发内容与措施(1)加强农业机械化技术创新,提高设备功能;(2)开展产学研合作,推动农业机械化技术与设备的研发;(3)加强政策支持,鼓励农业机械化技术与设备的研发与创新;(4)加大投入,提高农业机械化技术与设备的研发能力。8.2农业智能化技术与设备研发8.2.1研发背景与意义农业智能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智能化技术与设备的应用,可以提高农业生产的精准性、高效性和可持续性。农业智能化技术与设备的研发,有助于推动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提高农业国际竞争力。8.2.2研发方向与目标(1)研发智能感知技术与设备,提高农业生产环境监测能力;(2)研发智能决策技术与设备,实现农业生产精准管理;(3)研发智能执行技术与设备,提高农业生产自动化水平;(4)研发智能服务技术与设备,满足农业多样化需求。8.2.3研发内容与措施(1)加强农业智能化技术研发,提高技术成熟度;(2)开展跨学科研究,促进农业智能化技术与设备的融合创新;(3)建立农业智能化技术体系,推动产业链协同发展;(4)加强国际合作,引进国外先进农业智能化技术与设备。8.3农业机械化与智能化管理8.3.1管理现状与挑战当前,我国农业机械化与智能化管理水平仍有待提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农业机械化与智能化技术与设备普及率较低;(2)农业机械化与智能化管理水平不均衡,地区差异较大;(3)农业机械化与智能化技术与设备维护保养不到位;(4)农业机械化与智能化管理人才短缺。8.3.2管理策略与措施(1)完善农业机械化与智能化政策体系,加强政策引导;(2)加强农业机械化与智能化技术与设备的推广与培训;(3)建立农业机械化与智能化管理服务平台,提供技术支持;(4)培育农业机械化与智能化管理人才,提高管理水平。第九章绿色农业种植技术培训与推广9.1培训体系构建与实施9.1.1培训体系构建为了推动绿色农业种植技术的普及与应用,我们需要构建一套完善的培训体系。该体系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培训内容:根据绿色农业种植技术的特点,培训内容应涵盖种植技术、生态环境保护、农业机械化、农业信息化、农业管理等方面。(2)培训对象:培训对象应包括农民、农业技术人员、农业企业管理人员、部门相关人员等。(3)培训方式: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培训方式,线上培训以网络课程、视频讲座等形式为主,线下培训以实地教学、观摩学习等形式为主。9.1.2培训体系实施(1)制定培训计划:根据培训需求和培训内容,制定详细的培训计划,明确培训时间、地点、内容、讲师等。(2)组织培训师资:邀请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理论水平的农业专家、教授、研究员等担任培训讲师。(3)开展培训活动:按照培训计划,组织培训活动,保证培训质量。(4)培训效果评估:对培训效果进行评估,及时了解培训对象的掌握情况,为下一次培训提供参考。9.2推广策略与方法9.2.1推广策略(1)政策引导:制定相关政策,鼓励和引导农民采用绿色农业种植技术。(2)技术扶持:为农民提供技术指导、技术培训、技术支持等服务,帮助他们解决实际问题。(3)示范带动:通过典型示范,让农民看到绿色农业种植技术的实际效果,增强他们的信心。9.2.2推广方法(1)举办培训班:定期举办绿色农业种植技术培训班,提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