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利益相关者理论(上)_第1页
第八章-利益相关者理论(上)_第2页
第八章-利益相关者理论(上)_第3页
第八章-利益相关者理论(上)_第4页
第八章-利益相关者理论(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八章利益相关者治理理论(上)2一、利益相关者理论概述(一)什么是利益相关者理论所谓利益相关者理论,是指运用利益相关者分析方法研究企业管理问题的一整套理论方法体系的总称。利益相关者理论尚处于迅速发展阶段,其应用领域不断拓展,但尚未形成一套成熟的、逻辑严密的理论体系。3(二)利益相关者理论的产生和发展

1、1963年,美国斯坦福大学研究所率先提出了利益相关者的概念。

2、1984年,美国学者Freeman的专著《企业战略管理:利益相关者方法》是利益相关这理论发展史上的一部里程碑式的著作。

3、此后,利益相关者理论在企业伦理学、企业管理理论和公司治理理论研究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利益相关者理论与企业社会责任理论、战略管理理论、组织理论、绩效评价理论、资源基础理论、企业能力理论、治理理论相结合,推动了相关理论的发展。4概念的提出Freeman社会责任理论战略管理理论绩效评价理论公司治理理论5二、利益相关者的概念(一)广义的利益相关者与狭义的利益相关者广义:

1、企业的利益相关者是指那些能够影响企业目标的实现或被企业目标的实现所影响的个人或群体。这种影响可能是单向的也可能是双向的,包含了关系、交易或合约等形式在内(Freeman,1984)。

2、企业对其负有责任的群体(Alkhafaji1989)。

3、利益相关者是那些与企业存在关系的群体(Thompson,1991)。

6

狭义:1、

Clarkson(1994)以是否承担风险为标准定义利益相关者。他认为利益相关者可以分为主动的利益相关者和被动的利益相关者两类,主动的利益相关者是“那些向企业投入了人力或非人力资本从而承担了某种形式风险的人”,没有这些人的参与企业将无法生存;被动的利益相关者则是指“由于企业的活动而使之处于风险之中的人”。这一定义强调利益相关者对企业拥有合法的要求权,而不问其是否有能力影响企业以及其与企业的关系是否具有合法性。

2、斯坦福大学研究所(1963)、Bowie(1998)、Freeman和Reed(1983)、Nasi(1995)认为,利益相关者是指组织赖以生存的人。

7

3、Freeman和Evan(1990)、Hill和Jones(1992)、Cornell和Shapiro(1987)则将利益相关者定义为与企业交易关系中的订约人(contractor)或参与者(participator)。(二)Mitchell(1997)等学者认为,作为企业的利益相关者必须具备三个条件:影响力、合法性和紧迫性。基于以上三个特征的不同组合产生不同类型的利益相关者。(三)杨瑞龙和周业安(2001)以是否向企业投入了专用性资产为标准将企业利益相关者区分为潜在利益相关者和真实利益相关者。所谓专用性资产是指具有可抵押性和不可证实性的资产,这种资产一旦形成就难以转作他用,或者虽然可以改变用途但一旦改变用途将严重贬值。前者与Freeman(1984)的定义相一致,后者则特指那些向企业投入专用性资产的个人或群体。“只有当潜在的利益相关者向企业投入专用性资产时,才转化为真实的利益相关者。并且企业治理理论所要分析的是真实的利益相关者对企业治理结构的影响”。

8供应商消费者社区政府社会组织出资者债权人雇员自然资源生态系统子孙后代9三、利益相关者管理与企业绩效企业资源基础理论研究表明,企业的竞争优势的获得和绩效的提高取决于企业运营过程中形成的各种无形的、有价值的、竞争对手难于模仿或取得的资产(Atkinson、WaterhouseandWells,1997)。包括良好的声誉、独特的组织文化、与客户和供应商之间的长期稳定的关系、知识资产等(Barney,1986;Leonard,1995;Teece,1998)。这些资产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基础和源泉,是企业历史发展过程中人力资源、组织资源和自然资源之间独特的长期相互作用的结果(Barney,1986;Leonard,1995;Teece,1998)。企业与其利益相关者之间在长期的相互作用过程中能够创造并有效的利用这些资源,使企业在长期价值创造方面获得超越对手的竞争优势。10

Grant(1996)、Moran和Ghoshal(1996)、Nahapiet和Ghoshal(1998)、Spender(1996)等研究企业战略的学者认为,企业是一个学习、创造和扩散关于价值创造的知识的制度装置。这些知识包括了企业与其利益相关者之间在长期合作过程中产生的信任、声誉等资产(Barney和Hansen,1994;Ring和VandeVen,1994)。企业的利益相关者具体包括雇员、客户、供应商、社区、自然环境等。这些利益相关者对企业竞争能力和企业绩效的影响和作用机制各不相同。学者们通过大量的富有针对性地案例研究(casestudy)、事件研究(eventstudy)和统计研究揭示了利益相关者管理对企业绩效的作用机制。11雇员管理有效的雇员管理对改善企业的财务绩效具有显著影响(Delery和Doty,1996;Huselid,1995)。有效的雇员管理措施包括:提供安全舒适的工作环境以提高员工满意度;通过建立激励机制调动和提高雇员工作积极性;赋予雇员更多的责任以激发雇员的工作热情等。雇员多元化是指企业招聘雇员不受肤色、种族和性别的限制。对雇员的歧视会使雇员产生不满,引发过度流动和磨洋工现象,导致生产效率下降(Robinson和

Dechant,1997)。雇员多元化能够增强企业对优秀人才的吸引力从而招收到更加优秀的人才(Robinson和Dechant,1997;Thomas和

Ely,1996),能够为企业在客户中赢得良好的声誉,与更广泛的客户建立良好而稳定的关系,提高企业在动态多变的全球市场上的竞争力(Robinson和

Dechant,1997;Thomas和

Ely,1996)。12

供应商关系管理

供应商是指向企业提供资金和各种生产原料的组织或个人。企业与供应商之间建立在相互信任基础之上的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能够提高企业竞争力。长期与一个供应商保持稳定合作关系的企业比那些同时拥有很多供应商的企业具有更高的绩效水平(Harrison和Freeman,1999)。企业与供应商之间的具有竞争性的市场交易关系正在转变为相互信任的长期合作关系。例如,企业的供应商、客户往往共同参与企业产品的改进,供应商产品质量的改进对企业提高产品质量也具有显著影响(Atkinson等,1997)。

13客户关系管理

Frooman(1997)的研究结果表明,市场对公司不负责任的行为或非法行为反应十分敏感,公司的市场价值显著下降。Bromiley和

Marcus(1989)、Davidson和Worrell(1988)、Hoffer、Pruitt和

Reilly(1988)等学者调查了客户对企业产品召回声明的反应后发现,除了汽车行业外,客户对产品召回往往持否定态度,客户通常会采取提起诉讼、不再购买企业产品等惩罚措施从而影响企业的收益。相反,提高顾客满意度可以促进企业绩效的提高。例如,企业为更好的满足客户需要设计开发新的产品,或提供更为周到的服务,虽然在短期内会增加企业财务成本,但当客户认识到企业向其提供的产品既安全且质量好时,企业的销售量和未来收入将增加,同时用于与客户的关系投资的成本将下降(Waddock和

Graves,1997)。14环境管理首先,主动参与环境事务能够降低企业被动的遵守和适应现行和未来的环境规则的成本(Dechant、Altman、Downing和Keeney,1994;Hart,1995;Shrivastava,1995)。其次,为加强环境保护和治理,企业必须尽量降低原料消耗,寻找更加安全、可靠和廉价的替代品,开发和使用更为先进的生产技术,从而降低企业的运营成本,提高效率(Russo和

Fouts,1997;Shrivastava,1995)。第三,对环境的关注能够使企业设计和制造出更具差异性、吸引力和亲和力的产品,从而获得和维持竞争优势(Shrivastava,1995)。第四,对环境的积极反应可以改善企业形象,提高客户、雇员对企业的忠诚度,从而降低了企业为建立、维系与未来利益相关者之间良好关系的成本

(Dechantetal.,1994;Hart,1995;Shrivastava,1995)。15社区关系管理

Clarkson(1995)指出,政府和企业所在社区为企业提供的基础设施对企业竞争力具有重要影响,而基础设施的数量和质量反过来又决定于企业的纳税状况和企业对环境的保护(损害)。Altman(1998)、Waddock和Boyle(1995)认为企业主动的调整与所在社区的关系可以为企业拓宽战略选择空间。Altman(1998:222)对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和负责社区关系的人员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许多高层管理人员认为企业积极参与社区事务对企业而言是必要的,能够增强企业的竞争优势。其他的一些研究则表明与社区建立良好的关系能够为企业带来税收减免、降低调整成本、提高劳动力素质等好处从而提高企业的绩效。16Hillman和Keim(2001)、Berman、wicks、Kotha和Jones(1999)等学者运用大样本的回归分析方法对利益相关者管理与企业绩效的关系及各利益相关者对企业绩效影响的显著程度进行了分析。总体上,利益相关者管理与企业绩效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但各利益相关者对企业绩效的影响是不同的。Hillman和Keim(2001)的结论表明,社区关系、雇员关系和雇员多元化与企业绩效和企业竞争力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而产品满意度和环境管理与企业绩效之间呈微弱的负相关关系。Bermann、Wicks、Kotha和Jones(1999)的结论与前者不同,雇员满意度和客户满意度与企业绩效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雇员多元化、环境管理和社区关系管理与企业绩效之间不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17

以上结果并不足以否定先前的研究。造成这种结论上的差异的原因在于,一方面,将各利益相关者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分离开来加以考虑是十分困难的(Berman、Wicks、Kotha和Jones,1999),研究中构造的回归模型也没有反映出利益相关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对企业绩效的间接影响;另一方面,研究所使用的样本数据本身可能存在较大的偏差(Hillman和Keim,2001)。18四、企业社会责任的利益相关者观点(一)企业的经济绩效(财务绩效)

企业首先是一个创造价值的单位,生产功能(价值创造功能)是企业的首要功能,企业的创造组织租金的能力及其结果是衡量企业绩效的基本尺度。组织租金是指企业组织创造的超出单个成员从事生产经营活动收益总和的剩余。(二)企业应承担的社会责任

1、利益相关者管理与社会事务参与(Carroll,1979)2、利益相关者管理、社会事务参与与财务绩效的关系

3、企业社会责任的界定

19

如果以企业的组织使命和根本目标——价值创造为判断标准的话,企业仅应承担由利益相关者管理所限定的社会责任(Hillman和Keim,2001)。这一结论也得到了实证研究的支持。Berman(1999)等的实证研究表明,现实中企业对利益相关者的关注受提高企业财务绩效这一动机的驱动,而不是因为管理者认为企业负有对利益相关者的道义责任。从而,利益相关者管理“不过是企业提高其绩效的一种工具(或手段)”。204、局限性与进一步的研究(1)忽视了在同一利益相关者内部具有不同特征的利益相关者子群体的特殊利益要求及其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因此,对利益相关者群体特性更为深入细致的考察应成为进一步研究的方向。(2)没有考虑到在满足其中某一利益相关者主体利益要求的同时对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利益损害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因此,有效的利益相关者管理必须为企业经营者平衡相互竞争的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利益冲突提供一个单一、明确的标准,否则,利益相关者管理不仅不具备可操作性,而且为公司经营者追求私利、逃避责任提供了借口(Jensen,2000)。

21(3)如果利益相关者、企业绩效与社会责任的研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