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防汛抗旱知识手册TOC\o"1-2"\h\u23441第1章防汛抗旱概述 3326681.1防汛抗旱的定义与意义 3271611.2防汛抗旱工作原则与任务 319899第2章气象与水文知识 412092.1气象基础知识 462712.1.1气候系统 4224252.1.2气象要素 4319912.1.3气候类型 4120392.1.4气象观测 550672.2水文基础知识 541832.2.1水循环 518232.2.2水文要素 5221932.2.3水文测站 583622.2.4水文模型 5233892.3气象与水文灾害预警信号 5228762.3.1气象灾害预警信号 5115912.3.2水文灾害预警信号 5325772.3.3防汛抗旱响应措施 514803第3章防汛抗旱法律法规 6275323.1我国防汛抗旱法律法规体系 664673.1.1国家层面法律法规 6209733.1.2行政法规和部门规章 68143.1.3地方性法规和规范性文件 6152633.2防汛抗旱相关法律法规的主要内容 6214733.2.1防汛法律法规 650683.2.2抗旱法律法规 645163.2.3防汛抗旱应急预案 76208第4章防汛组织与管理 764494.1防汛组织体系 7226564.1.1国家防汛指挥机构 748354.1.2地方防汛指挥机构 7324404.1.3部门防汛组织 877864.1.4基层防汛组织 8146394.2防汛责任制 8207384.2.1领导责任制 841124.2.2部门责任制 8170254.2.3单位责任制 848144.2.4个人责任制 819764.3防汛抗旱预案编制与实施 8249504.3.1预案编制 8115144.3.2预案实施 931136第5章防汛抗旱工程措施 966045.1河道整治与堤防工程 9112355.1.1河道整治 9202235.1.2堤防工程 1015295.2水库与蓄滞洪区工程 10150525.2.1水库工程 1079305.2.2蓄滞洪区工程 10314075.3防汛抗旱应急工程 10241365.3.1防洪应急工程 11248345.3.2抗旱应急工程 1123346第6章非工程防洪措施 1112086.1水土保持与植被建设 1187886.1.1植被恢复与保护 1150286.1.2水土保持工程 11223276.2防洪预警与监测 1192566.2.1防洪预警系统 1271106.2.2防洪监测 12269556.3防洪保险与补偿机制 12134546.3.1防洪保险 1211526.3.2防洪补偿机制 1222504第7章抗旱减灾策略 12191107.1抗旱组织与管理 12182967.1.1建立健全抗旱组织体系 12158827.1.2制定抗旱预案 1237567.1.3加强抗旱队伍建设 13198247.2抗旱水源调度 13220427.2.1水资源统一调度 13103497.2.2水源工程建设 13314727.2.3应急水源调度 13212107.3抗旱应急措施 13152317.3.1旱情监测预警 1320487.3.2抗旱减灾措施 1468797.3.3抗旱科技支撑 145644第8章防汛抗旱信息化建设 14292748.1防汛抗旱信息管理系统 14308138.1.1系统架构 14184948.1.2功能模块 14232468.2防汛抗旱决策支持系统 14257788.2.1系统构成 14270698.2.2功能特点 15317858.3防汛抗旱卫星遥感与无人机应用 158168.3.1卫星遥感应用 1526628.3.2无人机应用 1523122第9章防汛抗旱物资与装备 15190959.1防汛抗旱物资储备与管理 15265219.1.1物资储备原则 15238929.1.2物资储备种类 1649439.1.3物资储备数量 16295729.1.4物资储备布局 16136709.1.5物资管理 16198269.2防汛抗旱主要装备及其应用 1673379.2.1救生器材 1660499.2.2排水设备 1684039.2.3抗旱设备 16151319.2.4土工材料 1677069.2.5抢险物料 1695469.3防汛抗旱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 16281919.3.1新技术 16275589.3.2新材料 17208449.3.3新工艺 174536第10章防汛抗旱宣传教育与培训 17561110.1防汛抗旱宣传教育 171132510.1.1宣传内容 172712410.1.2宣传形式 171292010.1.3宣传时间 17227610.2防汛抗旱培训与演练 17586810.2.1培训内容 18546910.2.2培训对象 181922710.2.3培训方式 182217710.2.4演练内容 181176910.3防汛抗旱志愿者与公众参与 183114310.3.1志愿者队伍建设 18900810.3.2公众参与 19第1章防汛抗旱概述1.1防汛抗旱的定义与意义防汛抗旱是指为预防和减轻洪涝、干旱等自然灾害对人民生命财产造成的损失,采取的一系列预防、应对和恢复措施。防汛主要针对洪涝灾害,抗旱则针对干旱灾害。防汛抗旱工作在我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它关系到国家安全、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的各个方面。1.2防汛抗旱工作原则与任务防汛抗旱工作原则:(1)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强化防灾意识,注重灾前预防,将灾害风险降到最低。(2)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建立健全防汛抗旱组织体系,明确各级职责,保证工作有序开展。(3)以人为本,安全第一。把保障人民生命安全放在首位,保证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4)科学应对,依法治理。运用科学技术手段,提高防汛抗旱工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同时依法进行灾害防治。防汛抗旱工作任务:(1)防汛任务:加强水文、气象监测,及时掌握雨情、水情、汛情等信息;加强河道、水库、堤防等防洪设施的建设与管理;制定防洪预案,组织防洪演练;加强防洪重点区域的巡查防守;及时组织抢险救援,妥善安置受灾群众。(2)抗旱任务:加强旱情监测,及时掌握旱情发展动态;合理调配水资源,保障城乡居民生活用水;采取有效措施,减轻农业干旱影响;加强抗旱设施建设,提高抗旱能力;做好抗旱宣传和节水工作,提高全民抗旱意识。通过以上措施,保证防汛抗旱工作的顺利进行,为我国经济社会的稳定发展提供有力保障。第2章气象与水文知识2.1气象基础知识气象学是研究大气现象和大气运动规律的学科。了解气象基础知识对于预防和应对防汛抗旱工作具有重要意义。2.1.1气候系统气候系统由大气圈、水圈、陆地表面和冰冻圈组成。各圈层之间通过辐射、热量、水分和动量交换相互作用,共同决定地球的气候。2.1.2气象要素气象要素包括气温、气压、湿度、风、云、降水等。这些要素对防汛抗旱工作具有直接影响。2.1.3气候类型根据气温和降水的分布特点,我国可分为寒带、温带、亚热带和热带等气候类型。不同气候类型对水文循环和灾害发生具有不同的影响。2.1.4气象观测气象观测是获取气象数据的基础。常见的气象观测手段有地面气象观测、高空气象观测、卫星遥感观测等。2.2水文基础知识水文学是研究地表水和地下水的、分布、运动和变化的科学。了解水文基础知识有助于预防和应对水旱灾害。2.2.1水循环水循环是指地球上水分在不同形态、不同地区之间不断循环的过程。主要包括蒸发、降水、地表径流、地下径流等环节。2.2.2水文要素水文要素包括降水、蒸发、径流、水位、流量等。这些要素对防汛抗旱工作具有直接影响。2.2.3水文测站水文测站是收集水文数据的场所。常见的水文测站有降水观测站、河流水位站、水库水文站等。2.2.4水文模型水文模型是对水文过程进行数值模拟的方法。通过水文模型,可以预测水文灾害的发生和影响范围。2.3气象与水文灾害预警信号2.3.1气象灾害预警信号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包括台风、暴雨、暴雪、寒潮、大风、沙尘暴、高温、干旱等。预警信号的发布有利于提前做好防范措施。2.3.2水文灾害预警信号水文灾害预警信号主要包括洪水、山洪、泥石流、城市内涝等。预警信号的发布有助于提前组织人员转移和财产转移。2.3.3防汛抗旱响应措施接到气象与水文灾害预警信号后,各级及有关部门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采取相应措施,保证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措施包括但不限于:加强值班值守、组织人员转移、加固水利工程、储备抢险物资等。第3章防汛抗旱法律法规3.1我国防汛抗旱法律法规体系我国防汛抗旱法律法规体系是根据国家防洪法和抗旱条例为核心,涵盖相关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地方性法规和规范性文件等多个层次的法律规范。这一体系旨在保证防汛抗旱工作的有序、高效进行,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经济稳定发展。3.1.1国家层面法律法规国家层面法律法规主要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抗旱条例》等。这些法律法规为我国防汛抗旱工作提供了基本的法律依据和制度保障。3.1.2行政法规和部门规章行政法规和部门规章主要包括国务院及其有关部门制定的关于防汛抗旱工作的规定,如《水利工程建设项目管理规定》、《城市防洪工程设计规范》等。3.1.3地方性法规和规范性文件地方性法规和规范性文件是各地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和实际情况制定的具有地方特色的防汛抗旱相关规定,如《某省防洪条例》、《某市抗旱应急预案》等。3.2防汛抗旱相关法律法规的主要内容以下是防汛抗旱相关法律法规的主要内容:3.2.1防汛法律法规(1)防洪法:规定了防洪工作的基本原则、管理体制、防洪规划、防洪工程设施建设、防洪应急措施、防洪法律责任等方面的内容。(2)水利工程建设项目管理规定:明确了水利工程建设项目规划、设计、施工、验收、运行管理等环节的要求。(3)城市防洪工程设计规范:规定了城市防洪工程设计的基本要求、技术标准、防洪措施等。3.2.2抗旱法律法规(1)抗旱条例:明确了抗旱工作的基本原则、管理体制、抗旱规划、抗旱措施、抗旱资金和物资保障、抗旱法律责任等方面的内容。(2)水资源管理相关规定: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等法律法规,规定了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保护和管理等方面的要求。(3)农业抗旱技术规范:明确了农业抗旱技术措施、抗旱设备使用、抗旱作物种植等方面的内容。3.2.3防汛抗旱应急预案防汛抗旱应急预案是对可能发生的洪水、干旱等灾害进行预测、预警和应对的规范性文件。其主要内容包括:(1)灾害预警机制:明确了灾害预警级别、发布程序和预警措施等。(2)应急组织体系:规定了应急指挥机构、应急队伍和应急专家组的组成及职责。(3)应急响应措施:包括灾害预警、应急疏散、救援救助、工程抢险、物资保障等方面的具体措施。(4)应急保障措施:明确了应急资金、物资、设备、技术等方面的保障要求。(5)法律责任:对违反应急预案规定的行为,明确了法律责任。通过以上法律法规的实施,我国防汛抗旱工作得到了有力的法律保障,为预防和减轻水旱灾害损失,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发挥了重要作用。第4章防汛组织与管理4.1防汛组织体系防汛组织体系是我国防汛抗旱工作的重要保障,其目的是建立健全从到地方、从部门到社会各界的全面协调、反应迅速的组织体系。以下是防汛组织体系的主要内容:4.1.1国家防汛指挥机构国家防汛指挥机构是我国防汛工作的最高领导机构,负责全国防汛工作的组织、协调和指导。其主要职责包括制定全国防汛工作方针、政策和措施,组织编制全国防汛抗旱规划,指导地方防汛抗旱工作等。4.1.2地方防汛指挥机构地方防汛指挥机构是本行政区域内防汛工作的领导机构,负责本地区防汛工作的组织、协调和指导。其主要职责包括贯彻落实国家防汛工作方针、政策和措施,制定本地区防汛抗旱规划,组织防汛抗旱应急响应等。4.1.3部门防汛组织各相关部门应建立健全防汛组织机构,负责本部门职责范围内的防汛工作。主要包括水利、气象、自然资源、住房城乡建设、交通运输、农业农村等部门。4.1.4基层防汛组织基层防汛组织是防汛工作的基础,包括乡镇(街道)、村(社区)、企事业单位等。其主要职责是负责本地区、本单位防汛抗旱工作的具体实施,包括巡查、预警、转移避险、抢险救援等。4.2防汛责任制防汛责任制是保证防汛工作落到实处的重要措施。各级各部门、各单位和各级领导干部要切实履行防汛职责,保证防汛工作有序、高效进行。4.2.1领导责任制领导责任制是指各级对本行政区域内的防汛工作负总责。主要负责人是防汛工作的第一责任人,要亲自研究、部署和检查防汛工作。4.2.2部门责任制各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切实履行本部门防汛职责。主要负责同志要亲自抓,明确分管领导,落实责任人员,保证防汛工作落到实处。4.2.3单位责任制各单位要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建立健全防汛责任制,明确防汛工作责任人,保证本单位防汛工作有序开展。4.2.4个人责任制各级领导干部和工作人员要切实履行个人职责,严格遵守防汛工作纪律,保证防汛工作落到实处。4.3防汛抗旱预案编制与实施防汛抗旱预案是防汛抗旱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应对突发性洪水、干旱等自然灾害的有效手段。各级防汛指挥机构要组织编制和实施防汛抗旱预案,保证防汛抗旱工作有序、高效进行。4.3.1预案编制防汛抗旱预案应按照“预防为主、防抗结合”的原则,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编制。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基本情况:分析本地区自然灾害特点、历史洪水和干旱情况等。(2)组织体系:明确各级防汛指挥机构、成员单位及职责。(3)预防与预警:制定预防措施、预警程序和发布方式。(4)应急响应:明确应急响应级别、程序和措施。(5)抢险救援:制定抢险救援队伍、物资、设备等保障措施。(6)转移避险:明确转移避险对象、路线、安置地点等。(7)后期处置:制定灾后恢复、重建和救助措施。4.3.2预案实施防汛抗旱预案实施主要包括以下环节:(1)宣传教育:通过各种渠道,加强防汛抗旱知识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防灾减灾意识。(2)培训演练:组织防汛抗旱培训、演练,提高各级防汛指挥机构和相关部门的应急响应能力。(3)预警发布:当预测到可能发生洪水、干旱等自然灾害时,及时发布预警信息。(4)应急响应:根据预案要求,启动应急响应,组织抢险救援、转移避险等。(5)后期处置:灾后及时开展恢复、重建和救助工作,保证灾区社会稳定。通过以上措施,不断提高防汛组织与管理水平,为我国防汛抗旱工作提供有力保障。第5章防汛抗旱工程措施5.1河道整治与堤防工程河道整治与堤防工程是防汛抗旱工作的重要环节,旨在提高河道的行洪能力和降低洪水对周边地区的影响。5.1.1河道整治河道整治主要包括河床疏浚、河岸防护、弯曲河道截弯取直等工程措施。通过以下方式实现河道整治:(1)河床疏浚:清除河床内的泥沙、杂草等障碍物,增加河道的过水断面,提高河道行洪能力。(2)河岸防护:采取砌筑石笼、混凝土护坡等措施,保护河岸免受洪水侵蚀,保证河岸稳定。(3)弯曲河道截弯取直:对过度弯曲的河道进行截弯取直,缩短河道长度,降低洪水对周边地区的影响。5.1.2堤防工程堤防工程是为了防止洪水漫溢,保护周边地区免受洪水侵袭。主要措施包括:(1)堤身加高:对现状堤防进行加高,提高堤防的防洪能力。(2)堤身加固:采用土工合成材料、混凝土等材料对堤身进行加固,提高堤防的抗滑稳定性。(3)堤基处理:对堤防基础进行加固处理,防止因堤基不稳定导致的堤防破坏。5.2水库与蓄滞洪区工程水库与蓄滞洪区工程是防汛抗旱的关键措施,通过调节水库蓄水和蓄滞洪区的运用,有效减轻洪水灾害。5.2.1水库工程水库工程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水库建设:新建、改建、扩建水库,增加水库的调蓄能力。(2)水库调度:合理制定水库防洪调度方案,保证水库在汛期充分发挥防洪作用。(3)水库维护:定期对水库进行巡查、维修和加固,保证水库安全运行。5.2.2蓄滞洪区工程蓄滞洪区工程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蓄滞洪区规划:根据洪水风险分析,合理布局蓄滞洪区,提高区域防洪能力。(2)蓄滞洪区建设:加强蓄滞洪区基础设施建设,如围堤、泄洪闸等。(3)蓄滞洪区管理:制定蓄滞洪区运用预案,保证在洪水来临时及时启用,减轻洪水灾害。5.3防汛抗旱应急工程防汛抗旱应急工程是为了应对突发性洪水和旱情,采取的临时性工程措施。5.3.1防洪应急工程防洪应急工程主要包括以下措施:(1)临时加固:对薄弱环节进行临时加固,如加高堤防、临时封堵决口等。(2)应急排水:采取临时排水措施,如架设临时泵站、开挖排水渠道等,降低内涝风险。(3)临时转移:提前组织群众转移,保证人员生命安全。5.3.2抗旱应急工程抗旱应急工程主要包括以下措施:(1)应急水源:开发临时水源,如打井、挖井等,保障居民生活用水。(2)应急输水:采取临时输水措施,如铺设临时输水管道、调配水源等,满足农业灌溉需求。(3)节水措施:推广节水技术,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减轻旱情影响。通过以上工程措施,提高我国防汛抗旱能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第6章非工程防洪措施6.1水土保持与植被建设水土保持与植被建设是非工程防洪措施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改善地表覆盖条件,减少水土流失,降低洪水危害。具体措施如下:6.1.1植被恢复与保护(1)加大植树造林力度,提高森林覆盖率,增强水源涵养能力。(2)保护和恢复湿地,发挥湿地在调洪、蓄洪、净化水质等方面的作用。(3)实施退耕还林、退牧还草等政策,增加植被面积。6.1.2水土保持工程(1)实施坡改梯、梯田建设等工程,减缓坡面流速,降低土壤侵蚀。(2)建设沟道、谷坊等拦沙设施,减少泥沙下泄。(3)开展土地整理,改善土地利用结构,提高土壤抗蚀能力。6.2防洪预警与监测防洪预警与监测是提前发觉洪水迹象,及时采取应对措施,降低洪灾损失的重要手段。6.2.1防洪预警系统(1)建立洪水预警模型,对可能发生的洪水进行预测。(2)利用现代通信技术,及时发布洪水预警信息,提高公众防洪意识。(3)建立防洪预警信息共享平台,实现各部门之间的信息互联互通。6.2.2防洪监测(1)加强对重要河段、水库、湖泊的水位、流量监测,掌握水情变化。(2)利用遥感、无人机等先进技术,开展大范围洪水监测。(3)建立水文、气象、地质等多部门联合监测机制,提高监测能力。6.3防洪保险与补偿机制防洪保险与补偿机制是减轻洪灾损失、保障受灾群众利益的重要措施。6.3.1防洪保险(1)推广防洪保险业务,提高参保率。(2)制定合理的保险费率,保证保险公司的可持续经营。(3)加强防洪保险宣传,提高公众保险意识。6.3.2防洪补偿机制(1)建立健全防洪补偿基金,对受灾地区和群众给予适当补偿。(2)制定防洪补偿政策,明确补偿范围、标准和程序。(3)加强防洪补偿资金的监督管理,保证资金合理使用。第7章抗旱减灾策略7.1抗旱组织与管理抗旱组织与管理是我国抗旱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减轻旱灾损失具有重要作用。以下是抗旱组织与管理的主要内容:7.1.1建立健全抗旱组织体系(1)成立各级抗旱指挥部,负责统一指挥、协调和监督本行政区域内的抗旱工作。(2)设立抗旱办事机构,负责日常工作,保证抗旱措施落到实处。(3)明确各级有关部门和单位的抗旱职责,形成协同作战的工作格局。7.1.2制定抗旱预案(1)根据当地水资源状况、旱灾风险和抗旱能力,制定切实可行的抗旱预案。(2)抗旱预案应包括旱情监测、预警、应急响应、抗旱措施、保障措施等内容。(3)定期组织抗旱预案演练,提高抗旱应急能力。7.1.3加强抗旱队伍建设(1)建立专业抗旱队伍,提高抗旱减灾能力。(2)加强抗旱队伍培训,提高抗旱技能和业务水平。(3)建立抗旱志愿者队伍,充分发挥社会力量参与抗旱工作。7.2抗旱水源调度抗旱水源调度是缓解旱情的关键环节,合理利用水资源对于提高抗旱能力具有重要意义。7.2.1水资源统一调度(1)搭建水资源调度平台,实现跨区域、跨流域的水资源合理调配。(2)制定水资源调度方案,明确调度目标、原则和措施。(3)根据旱情发展,及时调整水资源调度策略。7.2.2水源工程建设(1)加快抗旱水源工程建设,提高抗旱能力。(2)完善水库、塘坝、地下水等水源工程的配套设施,保证工程正常运行。(3)推广节水技术,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7.2.3应急水源调度(1)建立应急水源调度机制,保证在旱情严重时能够迅速启动。(2)加强与周边地区的水资源合作,实现区域间水资源互补。(3)制定应急水源调度预案,明确调度程序、责任主体和保障措施。7.3抗旱应急措施抗旱应急措施是应对旱情的关键环节,对于减轻旱灾损失具有重要意义。7.3.1旱情监测预警(1)建立健全旱情监测预警体系,提高旱情预测预报能力。(2)加强与气象、水利等部门的沟通协作,实现信息共享。(3)及时发布旱情预警信息,为抗旱工作提供决策依据。7.3.2抗旱减灾措施(1)采取灌溉、补水、调水等措施,保障农业生产用水。(2)优先保障城乡居民生活用水,保证饮水安全。(3)加强森林防火、草原防火和城市绿化工作,防止火灾发生。7.3.3抗旱科技支撑(1)推广抗旱新技术、新设备,提高抗旱减灾能力。(2)开展抗旱科学研究,为抗旱工作提供技术支持。(3)建立抗旱专家库,为抗旱决策提供咨询建议。第8章防汛抗旱信息化建设8.1防汛抗旱信息管理系统防汛抗旱信息管理系统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防汛抗旱相关信息进行采集、处理、存储、分析和传输的综合性系统。它为相关部门和人员提供及时、准确、全面的信息支持,提高防汛抗旱工作的效率和水平。8.1.1系统架构防汛抗旱信息管理系统通常采用客户端/服务器(C/S)或浏览器/服务器(B/S)架构,实现数据的采集、处理、存储和查询等功能。8.1.2功能模块系统主要包括以下功能模块:(1)数据采集:采集水位、降雨、土壤湿度、气象等实时监测数据。(2)数据处理: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形成有价值的信息。(3)数据存储:将处理后的数据存储在数据库中,以便查询和分析。(4)数据查询:提供多种查询方式,方便用户获取所需信息。(5)数据分析:对历史数据进行分析,为决策提供依据。8.2防汛抗旱决策支持系统防汛抗旱决策支持系统以信息管理系统为基础,通过构建数学模型和专家系统,为决策者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8.2.1系统构成防汛抗旱决策支持系统主要包括以下部分:(1)模型库:包含水文模型、气象模型、旱情评估模型等。(2)数据库:存储实时监测数据、历史数据等。(3)知识库:包含专家经验、抗旱措施、法律法规等。(4)用户接口:为用户提供交互式操作界面。8.2.2功能特点(1)实时监测:实时获取防汛抗旱相关信息,为决策提供数据支持。(2)预测预警:利用模型预测未来一段时间内的水旱灾害风险。(3)方案:根据实时数据和预测结果,相应的抗旱措施和调度方案。(4)评估分析:对已采取的措施和调度方案进行评估,为后续决策提供参考。8.3防汛抗旱卫星遥感与无人机应用卫星遥感和无人机技术在防汛抗旱工作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可以为相关部门提供及时、准确的空间数据支持。8.3.1卫星遥感应用(1)洪水监测:通过遥感图像,监测洪水范围、水位变化等。(2)旱情监测:利用遥感技术,获取土壤湿度、植被指数等旱情信息。(3)灾害评估:对受灾区域进行快速评估,为救灾工作提供依据。8.3.2无人机应用(1)应急监测:无人机可迅速抵达灾害现场,实时传回现场情况。(2)巡查巡检:对水利工程设施进行巡查巡检,发觉问题及时处理。(3)数据采集:无人机搭载传感器,采集水文、气象等数据。(4)通信中继:在通信中断区域,无人机可承担临时通信中继任务。通过防汛抗旱信息化建设,我国防汛抗旱工作将更加科学、高效,为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经济发展提供有力保障。第9章防汛抗旱物资与装备9.1防汛抗旱物资储备与管理防汛抗旱物资是应对汛期和旱灾的关键,合理的储备与管理对于减轻灾害损失具有重要意义。以下是防汛抗旱物资储备与管理的主要内容:9.1.1物资储备原则遵循“统筹规划、分级储备、合理布局、重点保障”的原则,保证防汛抗旱物资的充足和高效利用。9.1.2物资储备种类主要包括救生器材、排水设备、抗旱设备、土工材料、抢险物料等。9.1.3物资储备数量根据区域灾害风险、人口密度、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合理确定物资储备数量。9.1.4物资储备布局结合地理位置、交通条件、灾害特点等因素,合理规划物资储备布局,保证物资快速调配。9.1.5物资管理建立健全物资管理制度,保证物资质量、数量、储存安全,提高物资使用效率。9.2防汛抗旱主要装备及其应用防汛抗旱装备是实现防洪抗旱任务的重要工具,以下为主要装备及其应用:9.2.1救生器材包括救生圈、救生衣、救生绳等,用于救援受困群众。9.2.2排水设备包括抽水泵、排水管、排水车等,用于排除积水,降低内涝风险。9.2.3抗旱设备包括抗旱泵、输水管、移动喷灌设备等,用于缓解旱情。9.2.4土工材料包括土工布、土工膜、土工格栅等,用于加固堤坝、防护坡面。9.2.5抢险物料包括编织袋、砂石料、钢筋等,用于抢筑堤坝、堵口截流。9.3防汛抗旱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防汛抗旱领域不断涌现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为防灾减灾提供有力支持。9.3.1新技术(1)水动力数值模拟技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医院全员核酸检测工作总结(6篇)
- 关于项目合作的意向书(6篇)
- 《siji酒店调研报告》课件
- 体育课程活动策划的实践与效果评估报告
- 企业园区的绿化美化实践探索
- 办公新境界宋城办公环境规划与设计思路
- 创新设计打造安全舒适的学生餐厅环境
- 办公新纪元打造高效办公环境-办公环境与设备综合改善计划书
- 办公自动化系统中的数学算法优化
- 办公用品客户需求调研与高效采购方法
- GB/T 244-2008金属管弯曲试验方法
- GB 14866-2006个人用眼护具技术要求
- 红色中国风春节习俗传统文化小年PPT模板
- 广东新高考选科选科解读课件
- 华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教案4:5.2《平行线的判定》参考教案
- 糖尿病肾病腹膜透析课件
- 低温液体的安全处理课件
- 病态窦房结综合症护理查房课件
- 《兄弟》作品简介名著导读PPT模板
- 工作面移交确认单
- 2021-2022学年安徽省铜陵市铜官区八年级(上)期末数学试题及答案解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