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提出,要认识信息技术对学生阅读和表达交流等产生的深刻影响,把握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深度融合的趋势,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变革中的价值和功能。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持续发展,课堂教学方式发生较大变化。如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的建设,打破了各地域教学资源不均衡的局面,让各个地域的师生能够齐聚“云端”感受名师教学风采。但在信息技术与初中语文课程深度融合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很多时候,信息技术更多的是以多媒体工具的形式存在于语文课堂上,未能有效促进学生深度学习。如何促进信息技术与初中语文课程深度融合,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变革中的价值和功能,是值得教师深入研究的重要议题。笔者从内涵分析、路径探索、实践反思三个方面浅谈对信息技术与初中语文课程深度融合的思考与感悟。一、信息技术与初中语文课程深度融合的内涵分析在当下的很多语文课堂上,教师对于信息技术的运用主要停留在作为教学辅助工具的层面。例如,教学朱自清的《春》时,使用视频或图片导入新课,为学生展示“春”的画面;学习茨威格的《列夫·托尔斯泰》时,通过图片展示托尔斯泰的肖像,引导学生关注细节描写。诸如此类,教师通过图像、视频等多媒体方式呈现教学内容,实质上仅仅是把信息技术作为教学现代化的一种工具或手段,帮助自己更好地呈现教学内容,而未能有效促进学生深度学习。学生在大多数情况下,仍是被动地接受教师呈现的内容或知识,其学习潜能和创造潜能并没有因为信息技术的介入而被有效激发。笔者认为出现这种情况有多方面的原因。首先,许多教师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深度融合的内涵理解不够深入,他们往往将信息技术与课程深度融合等同于利用信息工具辅助教学,认为只要在课堂上使用多媒体呈现教学内容就实现了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深度融合。其次,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方式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深度融合,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和创造潜能。因此,新课标倡导,要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和信息技术工具,支持学生开展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信息技术与初中语文课程的融合应是深度而非简单的整合。这不仅指将信息技术作为辅助教学的工具,还强调其与语文课程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乃至评价体系等多维度的紧密耦合与深度融合。信息技术不应是课堂的点缀,更应与课程本身浑然一体,共同服务于教学目标的达成。信息技术支持的课堂上,学生应成为主动的、自我调控的学习者,能够在时间和空间上自由掌控学习进度,并在数字化的合作学习环境中,根据学习内容与同伴和教师互动交流,深化和创新知识。那么,如何实现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的深度融合呢?首先,语文课程资源变得更加多元与灵动,涵盖课本知识的同时也包括课外拓展资源。教师应当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广泛建构和整合语文课程资源,借助信息技术手段对教材进行延展、升华和创新,使原本静态的教材知识跃然生动,转化为契合学生个体需求的学习内容。其次,借助信息技术创设新的语文学习生态环境。这种学习生态环境旨在实现教与学的平衡——教师扮演重要的引导角色,是学习活动的设计者、导航员和激励者,积极设计丰富的教学资源,助力学生自主构建知识框架;学生则在教师的引领下,通过独立思考与探究,有效实现知识的意义建构,主体性得到最大限度的彰显。它的核心特征表现为学生的自主学习、主动探究与团队协作。这样的深度融合不仅能够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内在动力、积极性与创新潜质,还能够有力地推动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和实践能力的提升。二、信息技术与初中语文课程深度融合的路径探索在深入理解信息技术与初中语文课程深度融合的理念后,笔者积极尝试探索适应此种融合的教学策略。(一)基于WebQuest教学方式的实践探索针对“孝亲敬老,从我做起”这一综合性学习活动,笔者采用WebQuest教学方式进行实践改革。WebQuest是由美国圣地亚哥州立大学的伯尼·道奇(BernieDodge)等人开发的一种课程计划。其中,“Web”是“网络”的意思,“Quest”是“寻求”“调查”的意思,“WebQuest”是一种专题调查活动。WebQuest教学方式是指在网络环境下,由教师引导,以一定的主题任务驱动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使学生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在网络探究中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形式。此次实践中,笔者运用“问卷星”对学情进行细致调查。通过发放问卷、收集数据并进行科学分析,笔者更为精准地了解了学生对于“孝亲敬老”这一主题的认知程度和情感态度。可以发现(如图1),班级学生对于“孝”的理解比较肤浅、片面;对于“孝亲敬老”的理解,仅仅停留在听父母的话、顺从父母的意愿等方面,对传统文化中“孝”的内涵缺乏深入理解。因此,笔者引导学生探讨“如何以当下的眼光看待‘孝”这一话题,并围绕该话题设计了一系列富有挑战性和探究性的WebQuest任务(见表1),引导学生通过网络平台查找相关资料,参与讨论,创作作品,最终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增进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道德情感。教师设计WebQuest任务的目的不是收集信息,而是使用信息,并帮助学生对信息进行分析、综合和评价,同时为自身将网络信息有效地整合到课堂教学中提供了一种策略和工具。经过一段时间的资料查阅、分析与整理,班级某小组学生合作制作了“我眼中的‘孝”的多媒体演示文稿(如图2)。课堂上,学生围绕《论语》中的“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一句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小组成员认为,“孝”是在父母行为有误时予以温和劝阻,若父母未能采纳意见,应保持恭敬而不违逆,付出辛劳也不心生怨言。然而,有学生提出异议,认为一味遵从而不及时指出父母的错误并非真正的“孝”,必要时应据理力争而不是顺从。另一名小组成员引用所查找的《弟子规》中的“亲有过,谏使更,怡吾色,柔吾声”进一步阐释自己的观点。他指出,“孝”不意味着无条件顺从,而是在父母有过时以和颜悦色、轻柔语气进行劝导。他强调,《论语》中的那句话其实是在教导我们如何恰当地践行“孝”:既要做到对父母的尊重与敬意,又要智慧地纠正父母的错误。这名学生的解释得到了班级其他成员的认可,大家都赞同在孝顺父母的同时要讲究方式方法,以易于让父母接受的方式尽子女之道。这样,孝顺就不仅仅停留在表面的服从上,而是包含了更多的理解和关爱。通过这样的课堂讨论,学生深化了对古代经典智慧在现代社会中实践意义的理解。上述课例生动地展示了信息技术对教育教学方式的革新所带来的深远影响。课前准备阶段,教师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学情调研,并对数据进行精细化分析。这些基于数据的洞察,极大地促进教师形成贴合学生“最近发展区”的学习目标,让信息技术的应用与课堂教学目标紧密结合。课堂实施阶段,信息技术同样发挥了重要作用。学生借助多媒体设备展示他们收集的资料和个人见解,通过互动讨论方式,对学习内容的理解朝着深度和广度不断拓展。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再是被动地接收信息的容器,而是转变为信息处理的主体,积极主动地建构知识的意义,并在情感体验与内化中扮演重要角色,实现从“教中心”向“学中心”的转变。课堂上,个体自学、小组互助学习以及全班共享学习等多种教学组织形式得到整合运用,促进了多元化学习氛围的形成。尽管在这样的课堂环境中教师的话语量相对减少,但教师发挥的主导作用却愈发凸显。教师通过对信息技术的有效驾驭,为学生学习意义的建构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成功实现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地位的和谐共生。这也是信息技术与初中语文课程深度融合后课堂生态显著变化的鲜明例证。在这样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所创设的自主探索、多重交互、合作学习、资源共享等学习环境,把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使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在整合过程中得到有效的锻炼[1]。信息技术的运用,不仅让教师更新了教学理念,优化了教学手段,而且极大地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二)利用信息技术,实现线上线下、课前课后的双重混合式学习现在,很多教师会预先制作包含讲解内容的视频,供学生课下自主观看学习,而在课堂上,侧重师生间的交流、答疑解惑以及深度作业研讨。凭借微视频教学优势,教师能够将抽象、复杂的知识点生动具象化,使得学习内容更富吸引力,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观看微视频的过程中,学生能够跟随教师的思维脉络,获得更立体、直观的知识体验,从而降低学习难度,激发学习兴趣,让整个学习过程变得更轻松、愉快。例如,教学自读课文《时间的脚印》时,笔者充分利用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上的优质视频资源,探索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深度融合的新路径。课前,为了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时间的脚印》的关键内容,笔者给学生布置了相关预学任务。1.自主观看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上的微课《时间的脚印》。2.结合学习体验,自主梳理本文的说明对象、行文思路、语言特点。3.思考这篇文章,在对象、说明顺序、推理方法、说明语言上,与单元内的其他文章有何异同?4.整理并记录自己的学习体会。通过微视频学习(如图3),学生能够初步认识说明对象,即岩石记录时间的方式及其背后的地质变迁历程,同时也能把握文章的内在逻辑顺序,领会作者如何展开分析推理,搭建起对这一复杂科学现象的清晰解释框架。课堂上,笔者提出了以下两个学习任务。学习任务一:(1)阅读课文“阅读提示”,圈画明确学习重点;(2)结合微视频的学习体会,说说你认为本文哪些方面是学习时最值得探究的问题?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开展头脑风暴。学生讨论有了较为明确的结果后,笔者出示学习任务二:(1)思考并归纳哪些阅读策略可以解决本文的学习重点。(2)以思维导图的形式呈现你的思考与阅读成果。(3)班级展示(如图4)。这个任务会涉及更深入的阅读理解、写作技巧分析、跨学科知识应用或者实践活动等,以进一步巩固学生对《时间的脚印》一文内容的理解,同时提升团队协作、问题解决及创新能力。我们可以看到教师使用现代信息技术教学手段时,教学信息的传播模式是学生主动“提取”,教师提供教学信息资源库[2]。学生课下自主学习质量提高的关键在于教师对课前学习任务的精心设计与规划。教师应设定清晰的学习目标,选择适合学生自主学习的视频教程或学习资源,同时提供配套的作业或问题清单,引导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自我检测和知识建构。学生在接受课前任务后,会在自我管理的环境中学习,记录疑惑,总结收获,课堂教学则变为师生互动式的答疑解惑与深度探讨。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能独立解答问题,如明确说明对象、剖析说明顺序等,教师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检验学生自学成果,引导学生深化理解。对于需要集体智慧解决的问题,教师通过组织小组讨论,鼓励小组相互协作解决难点,并利用多媒体设备呈现小组成果,促进全班学生的交流、互鉴。在展示环节,学生借助思维导图、流程图等可视化工具,将自己的理解和见解具象化地展示出来,不仅利于教师和同学对其掌握程度做出准确评估,还能够启发更多的思考,碰撞出新的见解。在这种教学方式中,学生经历了从自主学习到合作学习的完整过程,努力做到学习者与客观世界的对话、学习者与他人的对话、学习者与自身的对话,让学习成为一种构筑世界、构筑伙伴、构筑自身的实践[3]。这也体现出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深度融合之后课堂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依托现代信息技术,教师的课堂教学方式发生了较大变化,学生也在自主与合作交替的学习过程中逐步实现从个体认知到集体智慧的升华,极大地丰富了课堂结构和内涵。三、信息技术与初中语文课程深度融合的实践反思首先,教师正确认识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深度融合的内涵与价值至关重要。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有机结合,无疑是推动课堂教学革新的有利途径,它能够为学生创造一个更有利于自主学习的良好环境。然而,无论技术如何发展,信息技术服务于语文教学的本质不能改变,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的深度融合应当是对教材内容的延伸、超越和创新,而非对教材的替代或边缘化。所有的信息技术延伸学习资源,其出发点和归宿均应紧密围绕教材内容,确保在融合过程中语文教学的主线和本质不偏离。其次,在信息技术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度临时科研助手聘用合同书3篇
- 2024年度亲子活动赞助商合同2篇
- 2024年度大棚蔬菜种植与农业产业扶贫服务合同3篇
- 2024年度展会现场消防设施检测与维护服务合同3篇
- 2024年度直系亲属间房产交易安全保障协议书3篇
- 2024年教师兼职工作合同范本(高校教师专用)3篇
- 2024年人才招聘与员工福利待遇合同3篇
- 2024年新能源电池原材料供应及运输管理协议3篇
- 2024年度房地产业务员招聘合同3篇
- 2024年度个人融资租赁贷款委托合同3篇
- 北京市房山区2023-2024学年三年级上学期期末数学试卷
- 《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施工企业质量管理办法》
- 在线开放课程申报书(成功申报)
- 医师定考的个人述职报告
- 特种设备锅炉日管控、周排查、月调度主要项目及内容表
- 配电室运行维护投标方案(技术标)
- 快手申诉文本
- 小学体育随班就读学生个别辅导表
- 2023-2024学年成都市武侯区六上数学期末达标测试试题含答案
- 房屋维修方案三篇
- 湖北省武汉市青山区2023-2022学年度第二学期五年级英语期末测试试卷(剑桥版)(PDF版 含答案 含听力原文及音频)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