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青山不老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第1页
20青山不老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第2页
20青山不老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第3页
20青山不老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第4页
20青山不老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青山不老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六上20青山不老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青山不老》是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该课文以清新质朴的语言,描绘了一位81岁的山野老农在恶劣自然环境下,坚持植树造林、绿化家园的感人故事。文章通过生动的细节和形象的比喻,展现了老人坚韧不拔、无私奉献的精神,以及人与自然和谐生的美好愿景。教材通过此篇课文,旨在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引导学生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理解环保的重要性。

学情分情:

六年级的学生已初步具备了自主学习能力,分析概括能力,以及综合阅读能力。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能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在阅读中提出自己的见解,表达自己的感受。因为孩子们都是建昌人,对晋西北恶劣的环境无法想象与体会。因此,课前要安排学生认真收集资料,了解晋西北恶劣的环境及植树造林的好处。课上教师应充分利用多媒体资料做适当补充,使教学达到实效。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默读课文,说出老人在什么样的条件下,创造了怎样的奇迹。

3.体会课文为什么以“青山不老"为题目。

教学重点:

说出老人在什么样的条件下,创造了怎样的奇迹。

教学难点:

体会课文为什么以“青山不老”为题目。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我国的晋西北,素有“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无风三尺土,风起土满天"的说法,恶劣的自然环境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严重的困难,许多的村庄,每一二十年就被迫搬迁一次,那金黄的沙土成了此地人们心中隐隐的痛。那怎样才能阻止可怕的局面发生呢?唯有植树造林。今天我们就一起去学习一篇为改变环境,从65岁开始在晋西北这块土地上植树造林,创造了一个青山不老的奇迹的81岁高龄的老人的故事。(板书课题:青山不老,学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填写信息,学习字词

1.介绍作者。

梁衡:著名学者、新闻理论家、作家。山西霍州人。1946年出生,1968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曾任人民日报副总编辑。主要作品:《没有新闻的角落》《新闻绿叶的脉络》《新闻原理的思考》等。

2.初读课文,填写信息

(1)教师提出要求: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完善下面的信息卡片。

(2)学生根据要求读课文,并填写信息卡片。

采访地点晋西北的一条山沟采访对象山野老农

性别男年龄81岁外貌特征瘦小

感人事迹他用十五年的时间,绿化了八条沟,造了七条防护林带、三千七百亩林网。

(3)汇报交流,学生指出在哪里找到的。

师提示:你找到了文中的关键语句。

(3)了解主要内容

教师提出问题:结合刚才提取的信息,你可以采用人物+事件的方式说出本文的主要内容吗?

预设:本文主要讲述了晋西北的一位山野老人为了守护一方水土,植树造林十五年,创造了一片青山的事迹。

三.结合“学习提示”,明确学习任务

1.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学习这样的课文,我们要关注学习导语(出示略读导语)。在预习的时候你关注了吗,请你说说学习导语提出了哪几个问题?

预设1:学习任务一:说说文中的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

学习任务二:是在什么样的条件下创造的。

学习任务三:想想课文为什么以“青山不老"为题。

四、深入学习本文内容,完成学习任务

1.单元导语页上,还有提示我们学习这篇文章的阅读策略,你找到了吗?

预设:抓住关键句,把握文章的主要观点。

教师提出要求::现在请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默读课文,运用这样的方法,一起走进文本。请在文中圈画相关内容,并作简单批注。

2.教师巡视指导后学生汇报。

(一)任务一

1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

2.汇报交流

(1)结合学生回答,相机出示第4小节:十五年啊,绿化了八条沟,造了七条防风林带,三千七百亩林网,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

(2)下面,请同学们再来读一读这句话,边读边想,你从哪些字词读到了奇迹?引读:“十五年啊,……”(重读十五年啊)

(3)你从哪些字词读到了奇迹?(指名交流,重点关注句子中的数字。)

师小结:是啊,老师在读到这的时候,也关注到了这些数字,我在想,这一个个数字背后是老人5000多个日日夜夜的付出,是一片片的青山,是一片片的林网,也正是这十五年的坚守,我们才看到了这了不起的奇迹。(师板书)

(4)这奇迹带来了哪些具体的变化呢?你能找到吗?

生汇报:“窗外是参天的杨柳。……"同意吗?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一小节,配乐齐读。

读到这,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你能用一个词或一句话来来概括吗?(生汇报)

师:看,微风吹过,小院多美啊!你能试着读一读吗?(师指名读)

(5)你还从哪些地方具体感受到奇迹带来的具体变化?

预设:第5小节:“杨树、柳树……"

师:我们身边也不乏这样垂柳依依,杨树挺拔的景象啊。在这里的时候有什么特别之处?(生汇报)

师:是的,这是劲挺的勇敢的树,这一棵棵大树就如这位山野老人用他坚强的毅力,坚定的信念守住了这片黄土。

师引读:所以老人说,“保住了这黄土,我们才有这绿树,有了这绿树,我们才守住了这片土。"

老人种下了树,守住了土,我们才看到了这般美景。

让我们走进他的小院,引读:“窗外……"

让我们再走进山沟,引读:“杨树、柳树……”

是啊,十五年来,坚守与奉献的老人创造了这样的奇迹,引读:“十五年啊……"

师小结:这就是老人十五年来创造的奇迹。那老人是在什么样的条件下创造这样的奇迹的?。

(二)任务二

1.想一想老人是在什么情况下创造的奇迹。

2.汇报交流

(1)预设1:山沟的大环境

“这是中国的晋西北,是西伯利亚大风常来肆虐的地方,是干旱、霜冻、沙尘暴等与生命作对的怪物盘踞之地。

当地县志记载:“风大作时,能逆吹牛马使倒行,或擎之高二三丈而坠。”

师:所以自古以来,这里的环境一直怎么样(险恶、可怕)。

教师板书:大环境:险恶、可怕

预设2:院子的小环境

一排三间房,就剩下老者一人。老人每天早晨抓把柴煮饭,带上干粮扛上铁锹进沟上山;晚上回来,吃过饭,抽袋烟睡觉。

师:老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生活(俭朴、单调)。

教师板书:小环境:俭朴、单调

2.教师提出问题:在老人种树的十五年间发生了哪些事情?

预设1:当年他组织治理这条沟的七位老汉,已有五人离世。

预设2:老人的老伴儿也过世了。

预设3:他唯一的女儿三番五次地从城里回来,要接他去享清福,他不走。

师:孩子们,究竟是什么在支撑的老人,让老人如此执着的坚守啊?

预设1:是他为了造福子孙而坚定的信念。

他觉得生命的意义就在此,

师:是的,在老人的眼中,只有种下绿树才能守住黄土,这就是老人心中始终坚守的信念。这坚定的信念已经融入了他的生命,是他命运的选择,也是他生命的归宿。引读:“他觉得……。"

(三)任务三:

师过渡:作为一个山野老农,他就这样来实现自己的价值。他已经将自己的生命转化为另一种东西,它是真正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了。

作为一个山野老农,他已经将自己的生命转化为另一种东西:(是窗外参天的杨柳)、(是四周绿色的波浪)、(是树梢卷过的涛声)、(是叶间粼粼的波光)。这所有的一切都是真正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啊。这所有的一切都是在告诉我们“青山不老”。

2.那么此时,你知道作者为什么以“青山不老"为题了吗?(指名让几个同学说)

师小结:“青山”表面上指老人创造的奇迹,实际上更象征着老人的执着精神像青山一样充满生机;“不老"则是说老人虽然会离开人世,但他种下的这片青山及他崇高的精神会世世代代流传下去,永远“不老”。

“青山不老"是这篇散文的文眼,还包含了作者对“造林英雄”的感谢、敬佩和祝福。让我们带着这份感动,让我们再读一读这句话。(6自然段最后和7自然段齐读。)

(四)课堂小结

师小结:面对自然环境的恶劣和生活条件的艰辛,老人义无反顾地用十五年的时间在晋西北沙漠,奇迹般地创造了一块绿洲。老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但他的精神却能像青山一样永远留存。(教师相机板书“精神永存")

五.练习运用:

1.师过渡:如果老师在刚刚我们已经完成的表格下方再加上一栏,你知道作者的报道目的是什么吗?

预设1:赞美老人坚守信念、造福子孙的精神.

是的,文章确实是在为了赞扬老人,坚守信念,造福子孙的精神。这也正是作者想要表达的观点。同学们抓住关键语句,就能够把握文章的主要观点,我们今天就用这个方法再做一个小小的练习。

2.读一读99页“词句段运用”第一题中的句子,说说这段话表达了怎样的观点。

师:谁能说说,作者想要表达了观点是什么?

预设2;花草树木是城市“绿色卫士”,守护城市环境。

师:对,这也是这段话的关键句。当然作者更想告诉我们的是:既然花草树木这么重要,我们应该大量种植花草树木。

同学们,你们看,有时文章的关键句,也可以概括一段话的主要内容。当然,也可以帮我们快速的把握文章的观点。我们可以用这样的方法在今后的阅读中把文章读短,把书本读薄,把内容读透。

六、布置作业,拓展阅读。

课下,同学们可以找来梁衡的《没有新闻的角落》这本书,大家可以选择其中几篇你最喜欢的文章,用我们今天学习的方法读一读,在接下来的读书交流会上分享。

好,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里,同学们再见!

教学反思:

《青山不老》是一篇略读课文,其教学要求是将本单元精读课文所学的阅读方法和策略进行应用:抓住关键语句,把握文章内容。让学生根据学习提示自主探究、学习,以学生自学为主,教师只进行适当指导点拨,避免以教师为主的详细分析与讲解。因此,在本文的教学设计中,先引导学生提取关键语句,梳理课文的主要内容。再明确本文的学习任务: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这样的奇迹是在什么样的条件下创造的?本文为什么以“青山不老”为题?后紧围绕这三个问题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教师适当点拨、指导,层层深入,最终理解“青山不老”的内在含义:不老的是青山,青山的绿是永恒的,不老的是老人,老人热爱家乡、无私奉献、造福后代的这种精神不老!

本文的学习内容与我们现在的生活有一定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