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成本管理与控制作业指导书TOC\o"1-2"\h\u11656第1章成本管理基础 4129131.1成本概念与分类 4309551.1.1按照经济用途分类 4181291.1.2按照成本性质分类 4220931.1.3按照成本的可控性分类 4257871.2成本管理的重要性 4188121.2.1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4222821.2.2增强市场竞争力 4304941.2.3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 520781.3成本管理的基本原则 5243471.3.1经济性原则 5253731.3.2全面性原则 518831.3.3动态性原则 5266901.3.4责任制原则 53451.3.5科学性原则 521663第2章成本核算方法 5187762.1成本核算概述 52562.2直接成本与间接成本 5133752.2.1直接成本 5309262.2.2间接成本 624112.3成本分配方法 643882.3.1直接分配法 640882.3.2顺序分配法 6188052.3.3作业成本法 6213162.3.4产量分配法 6190572.3.5其他分配方法 716586第3章成本控制策略 7156323.1成本控制的概念与目标 744773.1.1概念 7171263.1.2目标 7172273.2成本控制的基本步骤 7251373.2.1成本预测 7193143.2.2成本计划 728803.2.3成本核算 7124973.2.4成本分析 7189783.2.5成本考核与激励 8300353.3成本控制方法 837763.3.1标准成本法 8123303.3.2目标成本法 817403.3.3作业成本法 816563.3.4价值工程 882383.3.5全面预算管理 824205第4章标准成本制度 8163434.1标准成本制定方法 8189324.1.1直接材料成本制定方法 8225584.1.2直接人工成本制定方法 9176174.1.3制造费用制定方法 989794.2标准成本的制定与应用 975324.2.1制定标准成本 9103544.2.2应用标准成本 9114854.3成本差异分析 9133354.3.1直接材料成本差异分析 946504.3.2直接人工成本差异分析 9187204.3.3制造费用差异分析 1027488第5章预算管理与控制 10161685.1预算概述 1093255.1.1预算的定义 10251425.1.2预算的类型 10291225.1.3预算的作用 10295325.2预算编制方法 11320035.2.1历史预算法 1159155.2.2零基预算法 11154505.2.3滚动预算法 11266225.2.4目标成本法 11289545.3预算执行与监控 11222955.3.1预算下达 11288975.3.2预算执行 1144055.3.3预算分析 11133965.3.4预算调整 1159095.3.5预算考核 1216678第6章作业成本法 12265936.1作业成本法基本原理 12289536.2作业成本核算 12226966.2.1确定作业 12261166.2.2作业成本归集 12186306.2.3确定成本动因 12151536.2.4分配作业成本 1287816.3作业成本控制 12180656.3.1优化作业流程 12202046.3.2降低作业消耗 1342426.3.3提高作业效率 13196966.3.4成本预算与监控 138089第7章供应链成本管理 13115897.1供应链成本概述 13236707.1.1供应链成本定义 13191217.1.2供应链成本构成 13162037.1.3供应链成本管理的意义 13193457.2供应链成本核算方法 13124657.2.1标准成本法 13191757.2.2实际成本法 13105457.2.3作业成本法 14108797.3供应链成本控制策略 14105627.3.1采购成本控制 14244217.3.2生产成本控制 14139267.3.3库存成本控制 14212697.3.4物流成本控制 14118167.3.5销售成本控制 1417897.3.6供应链协同成本控制 141539第8章战略成本管理 15218418.1战略成本管理概述 1519118.1.1战略成本管理的内涵 15167078.1.2战略成本管理的目标 15209548.2价值链分析 1566738.2.1价值链的构成 15306348.2.2价值链分析的方法 1539878.3成本领先战略与差异化战略 16315918.3.1成本领先战略 1631208.3.2差异化战略 1620539第9章成本绩效评价 1618789.1成本绩效评价概述 16258599.2成本绩效评价指标 16237949.2.1直接成本指标 17134259.2.2间接成本指标 17229129.2.3综合成本指标 17274839.3成本绩效改进策略 17265309.3.1加强成本核算与控制 17323789.3.2优化生产流程 18295339.3.3提高企业管理水平 1848979.3.4创新成本管理手段 1830841第10章成本管理信息化 183141710.1成本管理信息化概述 18731010.1.1成本管理信息化的含义 181612910.1.2成本管理信息化的必要性 183142610.1.3成本管理信息化的优势 182800110.2成本管理软件与应用 191390310.2.1成本管理软件的分类 1947110.2.2成本管理软件的功能 192105210.2.3成本管理软件的应用实践 19569910.3大数据与成本管理创新 193276310.3.1大数据对成本管理的影响 192486310.3.2大数据在成本管理中的应用 192553610.3.3成本管理创新实践 20第1章成本管理基础1.1成本概念与分类成本是企业进行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所发生的资源消耗,用以衡量企业为达到特定目标所付出的代价。成本按照不同的标准可分为以下几类:1.1.1按照经济用途分类(1)生产成本:直接用于产品生产过程中的各种费用,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2)销售成本:为实现产品销售而发生的费用,如广告费、运输费、销售员工资等。(3)管理成本:企业为组织和管理生产经营活动所发生的费用,如管理人员工资、办公费用等。1.1.2按照成本性质分类(1)固定成本:在一定时期内,其总额不随产量增减而变动的成本,如厂房设备折旧、租金等。(2)变动成本:随产量增减而相应变动的成本,如原材料、直接人工等。(3)半固定成本:在一定范围内,总额保持不变,但当产量超出一定范围时,总额会跳跃式上升的成本。1.1.3按照成本的可控性分类(1)可控成本:企业可以通过管理决策行动影响其数额的成本。(2)不可控成本:企业无法通过管理决策行动影响其数额的成本。1.2成本管理的重要性成本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以下重要性:1.2.1提高企业经济效益通过成本管理,企业可以合理利用资源,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盈利能力。1.2.2增强市场竞争力有效的成本管理有助于提高产品质量,降低产品价格,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1.2.3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成本管理有助于企业合理分配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为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1.3成本管理的基本原则为保证成本管理的有效实施,企业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1.3.1经济性原则在进行成本管理时,要充分考虑成本的投入与产出效益,保证成本管理的经济性。1.3.2全面性原则成本管理应涵盖企业生产、经营和管理的各个方面,保证全面、准确地反映企业成本状况。1.3.3动态性原则成本管理应关注成本变化趋势,及时调整成本控制策略,以适应企业内外部环境的变化。1.3.4责任制原则成本管理应明确各部门、各岗位的成本责任,建立健全成本责任制度,提高成本控制效果。1.3.5科学性原则成本管理应采用科学的方法和手段,提高成本管理的科学性和准确性。第2章成本核算方法2.1成本核算概述成本核算作为成本管理与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企业生产过程中所发生的各项成本进行系统的计算、归集和分配的过程。通过成本核算,企业可以准确地掌握产品成本信息,为成本控制、决策提供依据。成本核算主要包括直接成本核算和间接成本核算两大类。2.2直接成本与间接成本2.2.1直接成本直接成本是指可以直接追溯到产品或服务上的成本,主要包括原材料、直接人工和直接费用等。这类成本与产品的生产数量密切相关,通常在成本核算时按照实际消耗量进行计算。(1)原材料:生产过程中直接用于产品制造的原材料、辅助材料、燃料等。(2)直接人工:直接参与产品生产的工人工资、福利等。(3)直接费用:直接用于产品生产的费用,如生产设备折旧、生产车间租金等。2.2.2间接成本间接成本是指不能直接追溯到产品或服务上的成本,需要通过一定的分配方法进行分摊。主要包括管理费用、销售费用、财务费用等。(1)管理费用:企业为组织和管理生产经营活动所发生的费用,如办公费用、管理人员工资等。(2)销售费用:企业在销售产品或服务过程中发生的费用,如广告费、业务招待费等。(3)财务费用:企业为筹集资金所发生的费用,如利息支出、汇兑损失等。2.3成本分配方法成本分配方法是将间接成本合理分配到各个产品或服务上的方法。常用的成本分配方法有以下几种:2.3.1直接分配法直接分配法是根据直接成本在产品中的比重,将间接成本直接分配到各个产品上。该方法简单易行,但可能忽略了一些间接成本与产品之间的关系。2.3.2顺序分配法顺序分配法是按照某一顺序将间接成本分配到各个产品上,直至全部间接成本分配完毕。该方法考虑了间接成本与产品之间的关系,但分配结果可能受顺序影响。2.3.3作业成本法作业成本法是将间接成本按照作业动因进行分配,将成本与作业活动紧密联系在一起。该方法能更准确地反映产品成本,但计算过程较为复杂。2.3.4产量分配法产量分配法是根据产品的产量或生产时间比例分配间接成本。该方法适用于间接成本与产品产量或生产时间密切相关的情况。2.3.5其他分配方法除以上方法外,还有如固定分配法、阶梯分配法等成本分配方法。企业在实际应用中可根据自身特点和需求选择合适的成本分配方法。第3章成本控制策略3.1成本控制的概念与目标3.1.1概念成本控制是指在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通过对成本形成的各个环节进行系统分析、评价和监督,采取有效措施降低成本,实现成本优化的一种管理活动。成本控制旨在保证企业资源得到合理配置,提高经济效益,增强市场竞争力。3.1.2目标(1)实现成本最小化:通过成本控制,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竞争力。(2)优化资源配置:合理分配企业资源,提高资源使用效率。(3)提高经济效益:提高企业盈利能力,实现可持续发展。(4)增强企业竞争力:降低成本,提高产品质量,提升企业市场地位。3.2成本控制的基本步骤3.2.1成本预测(1)分析历史成本数据,总结成本变化规律。(2)结合企业发展规划,预测未来成本水平。(3)制定成本控制目标。3.2.2成本计划(1)根据成本预测结果,制定成本计划。(2)确定成本控制的重点和关键环节。(3)制定成本控制措施。3.2.3成本核算(1)收集成本数据,进行成本核算。(2)分析成本差异,找出成本波动原因。(3)为成本控制提供数据支持。3.2.4成本分析(1)对成本数据进行深入分析,找出成本控制的潜在问题。(2)提出改进措施,优化成本控制策略。3.2.5成本考核与激励(1)建立成本考核体系,对成本控制效果进行评价。(2)实施成本激励政策,激发员工成本控制意识。3.3成本控制方法3.3.1标准成本法(1)制定产品标准成本。(2)对比实际成本与标准成本,分析成本差异。(3)采取措施,降低成本。3.3.2目标成本法(1)根据市场需求,确定产品目标成本。(2)从设计、采购、生产等环节降低成本,实现目标成本。(3)持续优化成本结构,提高产品竞争力。3.3.3作业成本法(1)分析企业作业流程,确定作业成本动因。(2)对作业成本进行归集和分配,计算产品成本。(3)优化作业流程,降低作业成本。3.3.4价值工程(1)分析产品功能,评价功能价值。(2)通过功能优化,降低产品成本。(3)提高产品性价比,提升企业竞争力。3.3.5全面预算管理(1)制定全面预算,明确成本控制目标。(2)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监控,分析成本差异。(3)调整预算,优化成本控制策略。第4章标准成本制度4.1标准成本制定方法4.1.1直接材料成本制定方法在制定直接材料标准成本时,应综合考虑材料单价、消耗量以及废品率等因素。需对各种原材料进行市场调研,以确定合理的采购价格。根据产品设计及生产工艺,计算所需原材料的消耗量。结合废品率,确定直接材料的标准成本。4.1.2直接人工成本制定方法直接人工标准成本的制定主要依据企业内部工资政策、生产工时以及劳动生产率。分析企业工资政策,确定直接人工工资率。根据产品生产工艺,计算所需生产工时。结合劳动生产率,确定直接人工的标准成本。4.1.3制造费用制定方法制造费用标准成本的制定应考虑企业生产规模、设备利用率、管理费用等因素。分析各项制造费用的构成,将其划分为固定制造费用和变动制造费用。结合企业生产规模和设备利用率,确定固定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根据变动制造费用与生产量的关系,确定变动制造费用的标准分配率。4.2标准成本的制定与应用4.2.1制定标准成本企业在制定标准成本时,应结合历史数据、行业水平以及企业发展战略,保证标准成本的合理性。通过对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的分析,制定各成本项目的标准成本。4.2.2应用标准成本标准成本在企业成本管理与控制中具有重要作用。通过将实际成本与标准成本进行对比,可以及时发觉成本差异,为企业提供改进方向。同时标准成本还可用于预算编制、产品定价、绩效评价等方面。4.3成本差异分析4.3.1直接材料成本差异分析直接材料成本差异分析主要包括价格差异和数量差异。价格差异分析主要关注原材料价格波动对成本的影响,数量差异分析则关注实际消耗量与标准消耗量的差异。4.3.2直接人工成本差异分析直接人工成本差异分析主要包括工资率差异和工时差异。工资率差异分析关注实际工资率与标准工资率的差异,工时差异分析关注实际工时与标准工时的差异。4.3.3制造费用差异分析制造费用差异分析包括固定制造费用差异和变动制造费用差异。固定制造费用差异分析关注实际分配率与标准分配率的差异,变动制造费用差异分析关注实际制造费用与标准制造费用的差异。通过成本差异分析,企业可以找出成本波动的具体原因,采取相应措施,实现成本的有效控制。第5章预算管理与控制5.1预算概述预算作为成本管理与控制的重要工具,是企业进行战略规划、目标分解和资源优化配置的基础。本章主要阐述预算的基本概念、类型及其在成本管理中的作用。预算管理旨在通过量化的计划与控制,实现企业经营目标,提高企业经济效益。5.1.1预算的定义预算是企业根据发展战略和经营计划,对未来一定时期内预期收入、支出及利润进行预测、规划和控制的一种管理工具。5.1.2预算的类型预算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经营预算:包括销售预算、生产预算、采购预算等,主要反映企业在正常经营过程中的收入、成本及利润情况。(2)投资预算:反映企业在一定时期内投资活动所需的资金支出及其预期收益。(3)财务预算:包括资金预算、现金流量预算、利润预算等,主要反映企业资金筹集、运用和分配的情况。(4)专门预算:针对特定项目或业务活动制定的预算,如研发预算、广告预算等。5.1.3预算的作用预算在成本管理与控制中的作用主要包括:(1)明确目标:通过预算明确企业各层次、各部门的经营管理目标。(2)指导经营:为企业日常经营提供依据,指导企业合理配置资源。(3)控制成本:通过对预算执行情况的监控,及时发觉并纠正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4)评估绩效:预算执行结果作为评估企业及各部门绩效的依据。5.2预算编制方法预算编制是企业实施预算管理的核心环节。科学、合理的预算编制方法有助于提高预算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执行力。5.2.1历史预算法根据历史数据,结合企业发展战略和经营计划,对预算期内的收入、成本和利润进行预测。5.2.2零基预算法以零为基础,从实际需要出发,对预算期内各项支出进行逐项分析、评估和预算。5.2.3滚动预算法在预算执行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对预算进行调整和修正,使预算始终保持与实际相符。5.2.4目标成本法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结合产品特性,制定目标成本,并分解到产品各组成部分和各生产环节。5.3预算执行与监控预算编制完成后,企业应加强对预算执行过程的监控,保证预算目标的实现。5.3.1预算下达将预算指标分解到各部门、各层次,明确责任主体。5.3.2预算执行各部门按照预算指标开展业务活动,合理控制成本支出。5.3.3预算分析定期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对比分析,找出差距和原因。5.3.4预算调整根据预算分析结果,对预算进行适时调整,以适应市场变化。5.3.5预算考核将预算执行结果作为考核各部门、各层次绩效的依据,促进预算目标的实现。第6章作业成本法6.1作业成本法基本原理作业成本法(ActivityBasedCosting,简称ABC)是一种以作业为基础的成本计算方法。它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旨在更精确地分配间接成本和辅助成本到各个产品或服务。作业成本法的基本原理是将成本分配到各个作业,再将作业的成本分配到产品或服务上。这种方法认为,产品或服务消耗作业,作业消耗资源,通过追踪资源消耗和作业执行,可以更真实地反映产品或服务的成本。6.2作业成本核算作业成本核算主要包括以下步骤:6.2.1确定作业需要识别和定义企业内部的所有作业。作业可以是具体的活动,如机器操作、检验、订单处理等,也可以是支持性活动,如设备维护、物料管理、质量管理等。6.2.2作业成本归集在确定作业后,对每个作业的成本进行归集。作业成本包括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直接成本是指可以直接追溯到作业的成本,如直接人工、直接材料等;间接成本是指不能直接追溯到作业的成本,如折旧、管理费用等。6.2.3确定成本动因成本动因是指影响作业成本变动的因素,如工时、机时、材料消耗量等。确定成本动因有助于将作业成本更准确地分配到产品或服务。6.2.4分配作业成本根据作业成本动因,将归集的作业成本分配到各个产品或服务。分配方法可以采用直接分配、阶梯分配、回归分析等方法。6.3作业成本控制作业成本控制旨在降低产品或服务的成本,提高作业效率。其主要措施包括:6.3.1优化作业流程通过分析作业流程,发觉不必要的作业和冗余环节,进行作业流程的优化和重组,从而降低作业成本。6.3.2降低作业消耗对作业消耗的资源进行分析,寻找降低消耗的途径。例如,采用新技术、提高设备利用率、减少物料浪费等。6.3.3提高作业效率通过提高员工技能、改进作业方法、加强作业管理等措施,提高作业效率,降低单位作业成本。6.3.4成本预算与监控制定作业成本预算,对作业成本进行定期监控,分析成本波动原因,及时采取措施进行调整,保证作业成本控制在预算范围内。通过以上措施,企业可以更好地管理和控制作业成本,提高成本信息准确性,为决策提供有力支持。第7章供应链成本管理7.1供应链成本概述7.1.1供应链成本定义供应链成本是指在供应链运作过程中,各个环节所发生的所有成本。它包括采购成本、生产成本、库存成本、物流成本、销售成本以及售后服务成本等。7.1.2供应链成本构成供应链成本主要包括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直接成本包括原材料成本、人工成本、运输成本等;间接成本包括管理费用、设备折旧、库存资金占用等。7.1.3供应链成本管理的意义有效的供应链成本管理有助于降低企业整体成本,提高企业竞争力,优化资源配置,实现供应链各方共赢。7.2供应链成本核算方法7.2.1标准成本法标准成本法是根据预定的标准成本,对实际发生的成本进行核算、分析和评价的一种方法。它有助于企业发觉成本管理的不足,为成本控制提供依据。7.2.2实际成本法实际成本法是根据实际发生的成本,对供应链各环节成本进行核算的方法。它反映了供应链实际运作过程中的成本状况,有助于企业制定合理的成本控制策略。7.2.3作业成本法作业成本法是将供应链运作过程中的各项作业作为成本核算对象,对作业成本进行归集、分配和计算的一种方法。它有助于企业深入了解供应链成本构成,优化作业流程。7.3供应链成本控制策略7.3.1采购成本控制(1)优化供应商选择,实现采购成本最低;(2)通过集中采购、合同采购等方式,降低采购成本;(3)建立供应商评估和激励机制,提高供应商质量。7.3.2生产成本控制(1)优化生产流程,提高生产效率;(2)采用先进的生产技术和设备,降低生产成本;(3)实施精益生产,减少浪费。7.3.3库存成本控制(1)优化库存管理,降低库存资金占用;(2)采用库存共享、寄售等模式,降低库存成本;(3)建立库存预警机制,实时调整库存水平。7.3.4物流成本控制(1)优化物流网络,降低运输成本;(2)通过第三方物流、共同配送等方式,提高物流效率;(3)实施绿色物流,降低物流成本。7.3.5销售成本控制(1)优化销售渠道,降低销售成本;(2)实施差异化营销策略,提高销售效益;(3)加强客户关系管理,降低售后服务成本。7.3.6供应链协同成本控制(1)建立供应链协同机制,实现信息共享;(2)通过协同计划、预测和补货,降低供应链成本;(3)建立供应链风险预警和应对机制,降低供应链中断风险。第8章战略成本管理8.1战略成本管理概述战略成本管理是指企业为实现战略目标,通过对成本结构和成本行为的深入分析,运用成本控制策略支持企业竞争优势的一种管理方式。本章将从战略层面探讨成本管理的方法与实践,以帮助企业制定有效的成本控制策略。8.1.1战略成本管理的内涵战略成本管理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成本领先战略:通过降低成本,提高产品性价比,以获得市场份额和竞争优势。(2)差异化战略:在产品或服务上创造独特性,提高顾客价值,从而实现高利润率。(3)聚焦战略:选择特定的市场细分领域,针对该领域实施成本领先或差异化战略。8.1.2战略成本管理的目标战略成本管理的目标包括:(1)优化成本结构,降低整体成本。(2)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增强市场竞争力。(3)支持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8.2价值链分析价值链分析是一种识别企业竞争优势来源的方法,通过分析企业内部各环节的成本与价值创造,找出降低成本和提升价值的关键环节。8.2.1价值链的构成价值链包括以下环节:(1)原材料采购:采购环节的成本控制对企业整体成本具有重要影响。(2)生产加工:通过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提升产品竞争力。(3)销售与分销:优化销售网络,降低销售成本,提高市场占有率。(4)服务:提供优质服务,增加顾客满意度和忠诚度,提高企业盈利能力。8.2.2价值链分析的方法价值链分析方法包括:(1)成本驱动因素分析:找出影响成本的关键因素,进行针对性成本控制。(2)竞争对手分析:对比企业与竞争对手在价值链各环节的成本与价值创造,找出竞争优势和劣势。(3)价值链重构:优化企业内部价值链,提高整体竞争力。8.3成本领先战略与差异化战略8.3.1成本领先战略成本领先战略是指企业通过降低生产、销售、服务等环节的成本,以较低的价格向市场提供产品或服务,获得市场份额和竞争优势。实施成本领先战略的关键措施包括:(1)规模经济:扩大生产规模,降低单位成本。(2)标准化生产:采用标准化设计、工艺和流程,提高生产效率。(3)供应链管理:优化供应链,降低采购、运输和库存成本。8.3.2差异化战略差异化战略是指企业通过产品或服务的独特性,满足顾客特定需求,提高顾客价值,从而实现高利润率。实施差异化战略的关键措施包括:(1)研发创新:加大研发投入,开发具有竞争力的新产品或服务。(2)品牌建设:塑造独特品牌形象,提高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3)个性化服务:提供个性化服务,满足不同顾客的需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企业可以更好地运用战略成本管理方法,制定合适的成本控制策略,提升市场竞争力和盈利能力。第9章成本绩效评价9.1成本绩效评价概述成本绩效评价作为成本管理与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对项目或企业在一定时期内成本控制的成效进行综合评估。通过成本绩效评价,可以及时发觉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为制定合理的成本控制策略提供依据。本章将从成本绩效评价的概念、原则和方法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9.2成本绩效评价指标9.2.1直接成本指标直接成本指标主要包括直接材料成本、直接人工成本和直接费用成本。这些指标反映了企业在生产过程中直接投入的成本,对成本绩效评价具有直接参考价值。(1)直接材料成本:指生产过程中直接用于产品制造的原材料、辅助材料、燃料等成本。(2)直接人工成本:指直接参与产品生产的工人的工资、福利等成本。(3)直接费用成本:指生产过程中直接发生的、与产品生产密切相关的其他费用,如折旧、修理费等。9.2.2间接成本指标间接成本指标主要包括制造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等。这些指标反映了企业为支持生产活动所发生的成本,对成本绩效评价同样具有重要意义。(1)制造费用:指生产过程中不直接计入产品成本的费用,如车间管理人员工资、车间水电费等。(2)管理费用:指企业为组织和管理生产活动所发生的费用,如企业管理人员工资、办公费等。(3)财务费用:指企业为筹集资金所发生的费用,如利息支出、汇兑损失等。9.2.3综合成本指标综合成本指标包括单位产品成本、成本利润率、成本费用利润率等,这些指标可以从不同角度反映企业成本控制的综合效果。(1)单位产品成本:指生产单位产品所发生的平均成本,是衡量企业生产效率的重要指标。(2)成本利润率:指企业销售收入与成本之比,反映企业成本控制的效益。(3)成本费用利润率:指企业利润与成本费用之比,反映企业成本费用支出的效益。9.3成本绩效改进策略9.3.1加强成本核算与控制(1)建立健全成本核算制度,提高成本核算的准确性。(2)加强对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的控制,降低成本支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药物输注过程中的安全隐患防范
- 静脉穿刺操作的无菌安全护理
- 市场营销实务说课课件
- 工造朱俊文管理课件
- 工程问题课件复习
- 工程课程的课件制作
- 二零二五年度城乡一体化发展内部承包施工合同
- 疫情复课开学班会课件
- 社区物业服务委托协议
- 遥感技术农业信息管理系统合同
- 2023年大学英语四级考试高频词汇1500打印版
- ps6000自动化系统用户操作及问题处理培训
- 2023年韶关市法院书记员招聘笔试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
- 革兰氏阴性菌课件
- 聘用证书合集通用PPT模板
- 建筑工程文件归档管理明细表
- 海姆立克手法理论知识、临床应用及注意事项考核试题与答案
- 碱性脱漆剂配方
- DB32∕T 186-2015 建筑消防设施检测技术规程
- XX公司“十四五”战略发展规划及年度评价报告(模板)
- Q∕GDW 12104-2021 电力物联网数据中台技术和功能规范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